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4 ,大小:920KB ,
资源ID:6074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74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知识清单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知识清单 WORD版含答案.doc

1、(一)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n)绳,(r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o)暴(p),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n)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_【注】(q)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步,无以

2、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j)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注】跂: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音为q。【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劝学中,“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劝学中,“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

3、;人要改造成为“_”的君子,就要“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2 逍遥游(战国)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4、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ti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n)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zh)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zho)菌不知晦朔,蟪蛄(hu_)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

5、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y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shu)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

6、,泠(ln)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注】决:快速的样子,苏教版教材中为“決”。抢:触,碰,粤教版教材中为“枪”。而止:苏教、鲁人版教材中无“而止”。此大年也:苏教版教材中无“此大年也”。泰山:苏教、鲁人、粤教版教材中为“太山”。举世:此句中两个“举世”,在苏教、鲁人、粤教版教材中为“举世而”。【本篇理解性默写】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3逍遥游中

7、,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3 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8、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

9、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n)子、苌(chn)弘、师襄、老聃(d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之。【本篇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的观点是相同的。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

10、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4 阿房宫赋(唐)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 (qn q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yn qin),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 (ni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

11、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n)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l y),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z_zh),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

12、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注】其:苏教、粤教版教材中为“乎”。西东:苏教版教材中为“东西”。不见:语文、鲁人版教材中为“不得见”。剽:苏教、粤教版教材中为“摽”。呜呼:苏教、粤教版教材中无“呜呼”。嗟乎:语文、鲁人版教材中为“嗟夫”。【本篇理解性默写】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

13、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3阿房宫赋中,“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4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_,_,_,_!”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5 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14、zh)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n)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妇。苏子愀(qi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o_),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

15、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 l)千里,旌旗蔽空,酾(sh)酒临江,横槊(shu)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o)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

16、物者之无尽藏(zn)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ji)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注】樽:苏教、语文、粤教版教材中为“尊”。惟:粤教版教材中为“唯”。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苏教、语文、粤教版教材中为“食”。籍:鲁人、粤教版教材中为“藉”。【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演化而来。3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

17、。”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6 氓(mn)诗经氓之蚩蚩(ch_ch),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in)期,子无良媒。将(qin)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ji)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嗟鸠兮,无食桑葚(shn)!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n)!士之耽兮,犹可说(tu)也。女之耽兮,

18、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n)。自我徂(c)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shn),渐(jin)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则有泮(p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本篇理解性默写】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2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句子是:“_,_。”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

19、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4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两句中。7 离骚(战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ho)修姱(ku)以(j)羁兮,謇(jin)朝谇(su)而夕替。既替余以蕙(xing)兮,又申之以揽茝(chi)。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n)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tn)郁邑余侘傺(ch ch)兮,吾独穷

20、困乎此时也。宁溘(k)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u)。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xin)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j)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j j)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注】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注】唯:鲁人版教材中为“

21、惟”。【本篇理解性默写】1离骚中的“_,_”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3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4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5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8 蜀道难(唐)李白噫吁嚱(y x x),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

22、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mn)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hu),(png)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ji)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注

23、】嚱:粤教版教材中为“”。巅:旧苏教版教材中为“颠”。援:鲁人版教材中为“缘”。如:苏教、语文、鲁人版教材中为“若”。【本篇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4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9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24、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本篇理解性默写】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5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10 琵琶行(唐)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25、,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yo)。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h)蟆

26、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din)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u_y)嘲哳(z

27、ho_zh)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注】志:苏教版教材中为“意”。六幺:苏教版教材中为“绿腰”。服:苏教版教材中为“伏”。嘲哳: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本篇理解性默写】1琵琶行中的“_,_”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3“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

28、_”的感慨。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11 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本篇理解性默写】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_,_。”3李商隐锦瑟中的“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4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

29、锦瑟中的“_,_”。5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怅惘的句子是:“_?_。”12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注】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栏:苏教版教材中为“阑”。【本篇理解性默写】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_?_。”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

30、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4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_,_。”5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13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un )巾,谈笑间,樯(qin)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_如梦,一尊还酹(li)江月。【注】樯橹:苏教、粤教版教材中为“强虏”。人生:苏教版教材中为“人间”。【本篇理解性默写】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31、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_。”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几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几句是:“_,_,_。”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32、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本篇理解性默写】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的结局。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

33、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二)初中课标必背50篇1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n)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思而不学则殆(di)。”(为政)子曰:“由,诲女 (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

34、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本篇理解性默写】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2论语中的“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3论语中,提到了“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

35、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4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5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2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

36、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d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n)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辟:语文版教材中为“避”。辩:语文版教材中为“辨”。与:语文版教材中为“欤”。乡:语文版教材中为“向”。【本篇理解性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_,_”两句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

37、义的原因。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的“向善论”的句子是:“_,_!”5舍生取义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为国捐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这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体现是:“_,_。”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n)益其所不能。人恒

38、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本篇理解性默写】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_”;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_,_。”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

39、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_。”4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40、夫(f)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故逐之。”【本篇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详察敌情的语句是:“_,_。”2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_,_。”3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4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_,_。”5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丽。朝(zh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41、,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cho)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42、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n)进;期(j)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ch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注】客曰:苏教、语文版教材中无“客曰”。【本篇理解性默写】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2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的好局面。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_,_,_。”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_,_。”5邹忌讽齐

43、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_,_”就可以受到下赏。6 出师表(三国)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罚臧否(p),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

44、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xn)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n)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钝,攘(rn)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全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中,你校足球队连连败北,此时你被任命为队长,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

46、句说,这真是“_,_”。2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_,_。”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两句意思一致。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7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47、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o),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48、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本篇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2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_,_。”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4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内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_,_,_。”5桃花源记中,反映桃花源与世隔绝,完全感受不到时局变迁、朝代更迭的句子是:“_,_,_。”8 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9、。春冬之时,则素湍(tun)绿潭,回清倒影,绝(y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篇理解性默写】1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2郦道元三峡中,写到了三峡两岸晴初霜旦之时高猿长啸的奇景,“_,_”是当地渔者用歌声对此现象的描述。3郦道元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_,_。”4郦道元三峡中,写三峡峰峦重叠,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句子是:“_,_。”5郦道元三峡中,借助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的句子

50、是:“_,_。”9 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注】(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注】祇:苏教版教材中为“只”,语文版教材中为“祗”。【本篇理解性默写】1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_,_。”2在

51、生活中怀才不遇的人常用韩愈的马说中的“_,_”两句慨叹。3韩愈的马说中的主旨句是:“_?_。”4马说中,作者开篇便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10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n)。苔(t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本篇理解性默写】1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_,_。”3陋室铭中,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_,_”相比,表现了

52、他的高尚情操。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_,_。”11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n)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为嵁(k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

53、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qio)怆(chun)幽邃(su)。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注】珮:苏教、语文版教材中为“佩”。冽:苏教版教材中为“洌”。澈:苏教版教材中为“彻”。【本篇理解性默写】1小石潭记中,作者描写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是:“_,_。”2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3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_,_。”4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5小石潭记中,写潭边植物茂

54、盛的语句是:“_,_。”12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n_shn_),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fi f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n)倾楫(j)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

55、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注】淫:苏教、语文版教材中为“霪”。曜:苏教版教材中为“耀”。【本篇理解性默写】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的心态。2心怀天下百姓

56、是许多有志之士一生的写照。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更进一步的体悟:“_,_。”3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4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是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崇高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13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ch)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n y)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

57、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n),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 l)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yo)野蔌(s),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 (y)者胜,觥(n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鸣声

58、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本篇理解性默写】1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_,_。”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3醉翁亭记中,表现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_,_。”4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_,_。”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_,_。”14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n

59、)。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泥而不染,濯(zhu)清涟(li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本篇理解性默写】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_,_。”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就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那样:_,_。4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

60、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15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为:苏教版教材中无“为”。者:语文版教材中无“者”。【本篇理解性默写】1很多古人的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明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_?_?”只要我们保有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有诗意,再繁杂的日子也能美丽。(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作答)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句

61、子是:“_,_。”3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达作者流露出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态度的诗句是:“_?_?_。”4描写月夜下承天寺院中景色如画的句子是:“_,_,_。5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_?_?_。”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

62、h du),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曳屣(x)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n)人持汤沃灌,以衾(q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烨(y)然若神人;余则缊(y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本篇理解性默写】1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句子是:“_,_。”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吃穿用度都

63、比别人差,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通过写自己向先达请教问题时的动作来教导马生要尊师重道、谦虚谨慎的句子是:“_,_,_。”4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17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j ji),在河之洲。窈窕(yo tio)淑女,君子好逑(ho qi)。参差荇(xn)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w mi)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m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本篇理解性默写】1关雎中的男主人公为了表达对心中姑娘的爱意、让她开心而“_”“_”。2关

64、雎中,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气氛的句子是:“_,_。”3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_,_。”4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_,_”就表达了这个意思。5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18 蒹葭诗经蒹葭(jin_ji)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注】,白露未晞(x)。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溯洄从之,道阻

65、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注】萋萋:苏教、语文版教材中为“凄凄”。【本篇理解性默写】1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2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_,_。”3蒹葭中,用“_”“_”“_”表现了追寻伊人的道路之艰难。4“一切景语皆情语”,蒹葭中的“_,_。_,_”四句,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5蒹葭中,“_,_。_,_”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19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ji)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n_dn),山岛竦(sn)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66、。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本篇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的句子是:“_,_。”2观沧海中,写山岛的草木景象的句子是:“_,_。”3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_,_。”4观沧海中表现水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而海中景物突兀鲜明的句子是:“_,_。”5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奇特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20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67、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本篇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仿佛找到自我归宿,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在的心态的诗句是:“_,_。”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的句子是:“_,_。”3饮酒(其五)中,阐明作者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_?_。”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两句,暗用了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两句,表现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68、。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州:苏教版教材中为“洲”。【本篇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2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由此句可以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3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你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描写景物为离别创设环境的语句是:“_,_。”5送杜少府之任蜀

69、州中,劝慰即将远离的朋友在人生路上要学会坚强的句子是:“_,_。”22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本篇理解性默写】1次北固山下中,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以色彩纷呈、明暗相交的艺术手法刻画江南残冬早春景色的句子是:“_,_。”3次北固山下中,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5王

70、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23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n)然。【本篇理解性默写】1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2使至塞上中,作者以“蓬”“雁”自比,表达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的句子是:“_,_。”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勾画出塞外雄浑景象的两句诗是:“_,_。”4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传达出幽微难言的随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

71、”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手法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注】直到夜郎西。【注】风:一作“君”。【本篇理解性默写】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一句点明时令,“_”一句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_,_。”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花鸟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_,_。”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

72、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25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z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zh)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本篇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其一)中,可反映李白的诗浪漫主义的特点及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_,_。”2行路难(其一)中,以“_,_”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3行路难(其一)中,作者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

73、侈的句子是:“_,_。”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5行路难(其一)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句子是:“_,_。”26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io)。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注】云,决眦(z)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曾:语文版教材中为“层”。【本篇理解性默写】1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诗句是:“_,_。”2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句是:“_?_。”3望岳中,

74、写细望所见,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是:“_,_。”4杜甫在望岳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5杜甫望岳中的“_,_”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27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n)。【本篇理解性默写】1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_,_。”2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心情沉重,以致华发稀疏的句子是:“_,_。”3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75、_,_。”4诗文中针对人物的神情、动作的细节描写,有时只要寥寥几字,就能够达到极为传神的效果,杜甫春望一诗中此种效果最为强烈的两句是:“_,_。”5对于战乱之中身处异地的亲人而言,一封家书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正如春望一诗中所说的“_,_”。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chn)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n)长(chn)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本篇理解性默写】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主旨句是:“_,_!”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3古代许多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博大襟怀令我们钦佩和敬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亦有所体现,这两句诗是:“_,_!”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心系天下的诗句

77、是:“_,_!”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_,_!”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n)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hn)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本篇理解性默写】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2古人宴饮常奏“丝竹”,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8、中,“_,_”两句描写的别宴情景则独具异域风情。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运用比喻物手法描写塞外严寒,短短一夜间大雪便倏忽而至的句子是:“_,_。”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想象描写雪后美景的诗句是:“_,_。”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互文手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_。”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本篇理解性默写】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事物最美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的诗句是:“_,_。”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春草初出、若隐若现的美景的句子是

79、:“_,_。”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诗人表达盛夏比不上早春景色的看法的句子是:“_,_。”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_,_。”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运用议论、对比手法写诗人对初春的赞美与喜爱的诗句是:“_,_。”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n)精神。【本篇理解性默写】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作者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两句是:“_,

80、_。”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写出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诗句是:“_,_。”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无限辛酸,流露出作者内心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32 观刈(y)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h)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

81、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本篇理解性默写】1“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_,_。”2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3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从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_,_。”4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

82、。”5白居易观刈麦中,诗人面对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而深深自责的句子是:“_,_。”33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本篇理解性默写】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是:“ _,_。_,_。”2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的活动表现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繁草嫩的诗句是:“_,_。”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5钱塘湖春行中,既点

83、明了地点,又描绘出了一幅远景图的句子是:“_,_。”34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注】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塞上:语文版教材中为“塞土”。【本篇理解性默写】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孤城被围,将士斗志昂扬坚守城池的诗句是:“_,_。”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_,_。”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诗句是:“_,_。”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两句,从声、色两个角度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画面,渲染了沉重、

84、紧张的氛围。5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赞颂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35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赤壁中,诗人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_,_。”2杜牧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慨叹的诗句是:“_,_。”3在杜牧赤壁一诗中,起铺垫作用,将历史遗迹带到现实之中的句子是:“_,_。”4杜牧在赤壁中,借古物引出历史,写出兴亡之由的诗句是:“ _,_。”5杜牧在赤壁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的诗句是:“_,_。”36 泊秦淮(唐)

85、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本篇理解性默写】1杜牧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2杜牧泊秦淮中,讽刺当时达官贵人不顾国家安危,依然醉生梦死的诗句是:“_,_。”3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_,_。”4泊秦淮中,表现诗人担心国家安危,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5杜牧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具有忧患意识,反衬当时的官僚只知纸醉金迷地生活的诗句是:“_,_。”37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篇理解性默写】1夜雨寄北一诗中,写出诗人怀念往日同爱

86、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期盼两人可以早日重逢诉说心中思念的两句是:“_,_。”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而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3夜雨寄北一诗中,以想象未来的欢聚宽慰妻子、宽慰自己,反衬今夜愁苦的名句是:“_,_。”4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李商隐用“_,_”两句将羁旅之愁与欲归不得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中。5夜雨寄北一诗中,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38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本篇理解性默写】1在李商隐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

87、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_,_。”2李商隐无题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诗句是:“_,_。”3李商隐在无题中,运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情深意长的句子是:“_,_。”4李商隐在无题中,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_,_。”5无题中,清冷的月光下,诗人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_,_。”39 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注】滋味在心头。【注】般:语文版教材中为“番”。【本篇理解性默写】1李煜的相见欢中,以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

88、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的词句是:“_,_。”2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的相见欢中“_,_,_”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3李煜相见欢中,选取典型景物,情景交融地描画出作者的孤独凄寒之感的诗句是:“_,_。_。”4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_,_,_,_。”5李煜相见欢中,常被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物难以处理解决的句子是:“_,_,_,_。”40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89、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本篇理解性默写】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渔家傲秋思中的“_,_”用相同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2渔家傲秋思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_,_。”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也用了“衡阳雁”的意象。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时令及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_,_。”5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边塞将士思念故乡,却因为边患未平而不能做归家打算的两句是:“_,_。”41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90、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本篇理解性默写】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新”与“旧”的对比,感叹光阴易逝的两句是“_”和“_”。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3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最能抒发词人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的句子是:“_,_。”4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描写诗人所在院落的景色变迁,感叹时光流逝的词句是:“_,_。”42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注】身在最高层。【注】自缘:一作“只缘”。【本篇理解性默写】1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也不禁感慨“_,_

91、”。2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_,_。”3登飞来峰一诗中,语意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4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登上飞来峰之后高瞻远瞩、信心顿生,并带有一定哲学色彩的诗句是:“_,_。”5登飞来峰一诗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敢于斗争,相信改革必胜的豪情的句子是:“_,_。”43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篇理解性默写】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92、,表现太守虽年长但志弥坚的词句是:“_,_!”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_?”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几句写了作者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的情怀。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人到中年而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_。_,_!”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的壮志的句子是:“_,_,_。”44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93、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本篇理解性默写】1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的句子是:“_,_,_。”2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使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_,_”。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月亮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4人生和自然都是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中“_,_”两句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5苏轼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_,_”。45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

94、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本篇理解性默写】1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_,_。”2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3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反映村中民风淳朴的诗句是:“_,_。”4昆明西山龙门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该对联的上联化用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_,_。”4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95、分麾(hu)下炙(zh),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本篇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_,_”来概括。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的句子是:“_,_,_。”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_,_

96、。”5我们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两句可以读出作者希望一战获胜,收复中原,既可以了却君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又可以使自己名垂青史的心声。47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本篇理解性默写】1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不畏生死、誓将舍身报国的精神留于史册、传扬于后世的千古名句是:“_?_。”2过零丁洋中,借助自然景物的飘零来表达大好河山被分裂和诗人自身的悲惨遭遇的诗句是:“_,_。”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句子是:“_,_。”

97、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_,_。”5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48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本篇理解性默写】1天净沙秋思中,描绘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2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念家乡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_,_。”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_,_。”4天净沙秋思中的“_,_,_”三句,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

98、句子是:“_,_,_。”49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注】(chu ch)。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注】躇:语文版教材中为“蹰”。【本篇理解性默写】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_。_。”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_,_,_。”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位于咽喉要道,气势雄浑、地势险峻的句子是:“_,_,_。”4关注民生,不仅是当今领导人心中的大事,也是古代诗人胸怀的情感。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

99、“_,_;_,_”就是同情劳动人民的一联佳句。5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50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本篇理解性默写】1龚自珍辞官后,应好友之邀来到镇江。在丹阳云阳书院,他呕心沥血,培育后生,直至病逝。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在己亥杂诗中的诺言:“_,_。”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3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自比,含蓄吐露出尽管自己不再做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100、的诗句是:“_,_。”4己亥杂诗中,抒写自己虽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_,_。”(一)50例易错成语分类归纳A组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0例1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误用示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误用分析: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因此“万人空巷”用在此处错误。2原指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误用示例: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101、。误用分析: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3比喻嫉妒而泼悍的妻子发怒撒泼。误用示例: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误用分析: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色彩均不当。4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误用示例: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误用分析:这里将“下里巴人”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5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误用示例:为了应付

102、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将目无全牛。误用分析:这里将“目无全牛”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6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误用示例:广州恒大俱乐部球队请的外援都是具备欧洲四大联赛水平的,其雄厚实力令其他中超球队望其项背。误用分析:这里将“望其项背”错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7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误用示例: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误用分析:该词与衣服不合身无关。8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形容不敢作声。误用示例: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

103、一个个噤若寒蝉。误用分析: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9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误用示例: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误用分析:此处用来形容消费者,明显是望文生义。10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误用示例: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误用分析:这里将“不赞一词”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11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误用示例: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

104、大失所望。误用分析:这里将“涣然冰释”错解为“冰块解冻”。12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误用示例: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误用分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13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误用示例: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误用分析:这里将“马革裹尸”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14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为人正直。误用示例:小东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性格封闭孤傲的他对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敌对情绪,他最终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误用分析:“危言

105、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15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误用示例: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误用分析:这里将“首当其冲”错解为“最紧要的,最先面临的”。16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是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五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暑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误用示例: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误用分析:这里将“七月流火”

106、误用为“天气炎热”了。17形容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误用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误用分析:这里将“安土重迁”理解为“喜欢迁移”了。18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误用示例: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误用分析:此处将“不足为训”的“训”错解为“教训”了。19形容一点也不差。误用示例: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预防感冒的药。误用分析:这里将“毫发不爽”的“爽”理解为“舒服”了。20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误用示例: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

107、。误用分析:此处将“大方之家”错解为“花钱大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B组易“用错对象”的成语12例1形容女子姿态优美。误用示例: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2鲜明苗条,打动人心。多形容青年妇女惹人喜爱。误用示例: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误用分析: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3比喻彻底悔改。误用示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4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

108、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做事。5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误用示例: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误用分析:该词在此处用错了对象。6用牛运书,牛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堆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极多。误用示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误用分析:该词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7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误用

109、示例: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误用分析:这里用错了对象。8形容夫妻互敬互爱。误用示例: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误用分析:“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9原指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用以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误用示例: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而不能用于物。10形容时刻想念。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误用示例:最近一段时间,寻找好剧本成了不少影视制作人朝思暮想的事。误用分析:句中的“朝思暮想”可用“梦寐以求”来替换。

110、11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误用示例: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误用分析:此句指听话人听不懂,而不是陈寅恪先生讲课内容紊乱或空洞,显然用词不正确。12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误用示例: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误用分析: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易“用错对象”的成语)C组易“尊卑误用”的成语4例1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

111、己非常光荣。误用示例: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然不够得体。2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误用示例: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3谦辞,“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误用示例: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4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大力支持帮助。误用示例: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误用分析:该成语属于敬辞

112、,不能用于自己。(易“尊卑误用”的成语)D组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4例1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误用示例: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误用分析:“蠢蠢欲动”是贬义词,却用在选择专业的学生身上,属于贬词褒用。2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误用示例: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误用分析:本是褒义词,却用在“不自觉”的人身上,属于褒词贬用。3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词。误用示例:同

113、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误用分析:本句用“推波助澜”来形容老师的指导帮助,属于贬词褒用。4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贬义词。误用示例:面对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无所不至。误用分析:属于贬词褒用,此处应用“无微不至”。5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误用示例: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误用分析:此处用于形容鲁迅,属于贬词褒用。6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误用示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

114、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误用分析:此处用该词来形容“艺术爱好者”,是将贬义词误用作褒义词。7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误用示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真可谓处心积虑。误用分析:该词一般用于贬义,此处应该使用“殚精竭虑”。8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误用示例: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地改头换面不可。误用分析:该词一般用于贬义,用于形容“政府机构改革”不当。9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是褒义词。误用示例:虽然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误用

115、分析:该词多用于褒义,此处用来形容“敌人”不当。10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误用示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误用分析:该词多用于贬义,用于形容剪纸“风格”不当。11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贬义词。误用示例:通过查询该车车牌号,民警确认这是一辆被盗车,于是决定守株待兔,等偷车贼来取车。误用分析:此处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显然不恰当。12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误用示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

116、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误用分析:用该词形容年轻的科学家克服困难、探索奥秘的勇气,显然是不恰当的。13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贬义词。误用示例: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误用分析:本句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这里显然是误用。14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词。误用示例: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误用分析:此句表达的是贬义,应用“振振有词”。(易“褒贬误用”的成语)(二)35组近义成语辨析把握语境,注重搭配成语相同点不同点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有“旅途辛苦”的意思重在强调远行艰辛

117、;重在强调长途奔波劳累;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趁火打劫浑水摸鱼顺手牵羊有“乘机拿走东西”的意思强调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强调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强调顺便拿走人家的东西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有“接上启下”的意思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方面;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方面;多用于继承事业,开辟道路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东山再起有“失败后重新开始”的意思褒义,重在积聚力量,重新行动;贬义,指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褒义,偏重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当仁不让义不容辞理所当然有“应当”的意思强调遇到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强调道义上不容许推辞;强调理应这样洞若观火了如指

118、掌明察秋毫有“对事物非常清楚”的意思强调观察认识事物透彻、深刻;强调对情况非常清楚;强调对事物观察敏锐、细致,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强调专断,霸道,语意较重;现多强调任意妄为,不讲理;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语意较轻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耳熟能详有“耳朵听到”的意思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强调听、见的结果;强调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听的次数多了,也就能详尽说出来,只有听,没有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有“惊慌失措,疑神疑鬼”的意思强调自相惊扰,自己吓自己;强调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强调疑神疑鬼,妄自惊慌功亏一篑功败

119、垂成前功尽弃有“没有成功”的意思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强调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强调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钩心斗角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争斗”的意思强调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强调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强调彼此猜疑,互相欺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生动逼真,很像”的意思强调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强调形似,模仿得像真的一样;强调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鬼斧神工有“技艺高超、精巧”的意思强调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强调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牢不可破颠扑不破坚不可摧有“牢固不可摧毁”的意思强调坚固

120、得不可摧毁,多指抽象事物,如友谊;强调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等;强调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多用于意志、精神等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参差不齐有“两种东西混杂”的意思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强调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纷至沓来有“接连不断”的意思强调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接不断;强调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数量很多;强调接连不断地到来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有“因循守旧”的意思,都含贬义偏重在按规矩办事,不肯改进;偏重在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偏重在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有“意见有分歧,不统一”的意思强调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强调

12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强调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缘木求鱼有“初衷与目的不一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的意思强调行动和目的相反;强调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强调方向、办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呕心沥血处心积虑挖空心思有“用尽心思”的意思褒义,形容费尽心血;贬义,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形容费尽心机锲而不舍旷日持久持之以恒有“用时很长”的意思强调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强调多费时日,拖得很久;强调长久地坚持下去煞费苦心惨淡经营殚精竭虑有“费尽心思做事”的意思强调费尽心思,带有目的性;强调在困境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强调用尽精力,指一种状态拭目以待指日可待倚马可待有“

122、可以等待”的意思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强调为期不远,(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有“深入、周密考虑”的意思强调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强调深入细致地考虑;多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有“不透彻”的意思强调对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强调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强调学习或研究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手足无措有“没有办法”的意思强调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强调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强调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望洋兴叹望其项背望尘莫及有“望到”的意思强调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

123、感到无可奈何;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强调远远落在后面徇私舞弊营私舞弊假公济私有“牟取私利”的意思强调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强调为自己谋求私利耍弄手段,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强调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字千金有“话少但分量重、价值高”的意思强调说话算数,所许诺言信实可靠;强调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一视同仁等量齐观相提并论有“同样看待”的意思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多指人;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指物;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有“亲自去做”的意思偏重用自己的

124、行动作出榜样;偏重在亲自体验,努力实行;偏重在职位高的人首先走在前面,带头去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畏首畏尾有“迟疑、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意思强调下不了决心;比喻临事拿不定主意;形容怕这怕那,疑虑过多置之不理束之高阁置若罔闻有“放在一边”的意思强调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对象多为事;强调放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对象多为物;强调对批评、劝告、请求、抗议等不予理睬,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卓尔不群鹤立鸡群出类拔萃有“与众不同,超出同类”的意思强调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强调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强调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有“做了某事结果使自己受害”的意思比喻

125、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语意较重(一)常见“词语赘余”68例错例分析错例分析1.报刊杂志报刊:报纸和杂志的合称2.多年夙愿“夙”,旧有的,素有的,本身含有“多年”的意思3.目的是为了“目的”“是为了”同一意思4.连续蝉联蝉联:连续获得5.十分干干净净干干净净:十分干净6.用过的垃圾垃圾:用过的没用的东西7.很好的表率表率:好的榜样8.大约500人左右“大约”和“左右”两个都是约数9.我的愚见愚:用作自称的谦辞10.我的拙见拙见:谦辞,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11.各种多样多样:各种样式12.过于多虑的想法多虑:过

126、多的担心。与“过于”“想法”重复13.涉及到涉及:牵涉到,关联到14.凯旋归来/胜利凯旋凯旋:胜利归来15.人际间,国际间际:彼此之间16.互相厮打厮打:互相扭打17.共同协商协商: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18.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教育育:教育19.免费赠送赠送: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肯定是“免费”的20.亲眼目睹目睹:亲眼看到21.十分罕见罕见:十分少见22.无故旷课旷课:不请假缺课,本身含有“无故”23.热切渴望渴望:迫切地希望,前面不能再缀以“热切”24.一致公认公认:大家一致认为25.仔细端详端详:仔细地看26.过高的奢望奢望:过高的期望27.可以堪称堪称:可以称28.非法取得暴

127、利暴利:非法取得的利益29.提出质疑质疑:提出疑问30.您的令郎、令爱令:您的,对人的敬称31.第一部处女作处女作:作者的第一部作品32.破天荒第一次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33.胜利的捷报捷报:胜利的消息34.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截止日期:最后一天35.人为的蓄意破坏蓄意:存心的,人为的36.邂逅相遇邂逅:偶然遇见,不期而遇37.偶然邂逅邂逅:偶然相遇38.不正的歪风歪风:不正派的作风,不好的风气39.十分雪白雪白:像雪一样洁白,用比喻表达“非常白”的意思40.过分溺爱溺爱:过分宠爱41.过分溢美溢美:过分夸赞42.过分苛求苛求:过分要求43.拼命殊死搏斗殊死:拼着性命,竭尽全力44.再次复

128、发复发:再次发作45.不幸的噩耗噩耗:亲近的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噩耗”肯定是“不幸”的46.不必要的疾病/不必要的浪费“疾病”和“浪费”肯定是“不必要”的47.杀人的刽子手刽子手:杀人的人48.无声的潜台词潜台词:不能明说的言外之意,肯定是“无声”的49.从未有过的空前空前:以前所没有50.遭人挨打挨:遭受51.原始初衷初衷:最初的心愿52.先进楷模楷模:榜样,模范53.随便苟同苟同:随便同意54.许许多多的群众“群众”是集体名词,前面不必再加“许许多多”55.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这里“对象”和“面向”,间隔重复56.我们庆祝国庆三十周年国庆:庆祝建国,与“庆祝”重复57.过去的往事

129、往事:过去的事情58.截至到至:到,可说“截止到”59.心里由衷地衷:心里60.白白地虚度虚度:白白地度过61.前来莅临指导莅临:来到,来临62.公开宣称宣称:公开地说出63.优良的好习惯去掉“优良的”64.不良的坏风气去掉“不良的”65.由于,为此“由于”和“为此”间隔重复66.首先将放在首位“首先”和“首位”间隔重复67.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重要原因之一”与“是因为”重复68.致信给“致”已有“给”之意,删去“给”(二)常见“成语赘余”51例错例分析错例分析1.还记忆犹新记忆犹新:过去的事情还像新发生的一样。“犹”与“还”重复2.正方兴未艾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

130、方,正在;艾,停止。“方”与“正”重复3.浑身遍体鳞伤遍体鳞伤:满身的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很重。“遍体”与“浑身”重复4.独自孑然一身孑然一身:孤单一人,“独自”已含在其中5.更加变本加厉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与“更加”重复6.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难以说出口的事情或原因,“苦衷”已含在其中7.群众民怨沸腾民怨沸腾:百姓对统治者的愤怒、怨恨到了极点,“民”与“群众”重复8.广大观众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喜爱和传诵。“人口”与“广大观众”重复9.妄自菲薄自己妄自菲薄: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与“自己”重复10.显得相形见绌相形见绌:互相比较

131、之下,就显出一些不足之处,“显得”已含在其中11.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接踵而至: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至”与“闯进来”重复12.津津乐道地说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道”与“说”重复13.海内外闻名遐迩闻名遐迩: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遐迩”与“海内外”重复14.众多的芸芸众生芸芸众生:众多的有生命的东西。后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芸芸”与“众多”同义15.三令五申地强调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告诫,“强调”已含在其中16.一天天日臻完善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日”与“一天天”重复17.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潜移默化:形容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影响”已含在其中18.

132、基本上差强人意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让人满意。“差”与“基本上”重复19.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谦辞,简陋的房屋也发出了光辉。“蓬荜”与“居室”重复20.许多莘莘学子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莘莘”与“许多”重复21.一场南柯一梦南柯一梦: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一梦”与“一场”重复22.好像如芒刺在背如芒刺在背: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如”与“好像”重复23.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的问题当务之急:当前应办理的最紧要、最急迫的事情。与“目前”“问题”重复24.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与“各种”重复25.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133、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与“说”重复26.一览无余地看到一览无余:形容事物很简单,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览”与“看到”重复27.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不虞:没有预料。与“没想到”重复28.广大灾民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与“灾民”重复29.百姓生灵涂炭生灵涂炭: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百姓,与句中的“百姓”重复30.优良校风蔚然成风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尚。风,风尚,与“校风”的“风”重复31.到处漫山遍野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漫”与“遍”有满是、到处的意思,与“到处”重复32.耿耿

134、于怀,至今难忘耿耿于怀: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至今难忘”已含在其中33.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与“历史上”重复34.忽然觉得恍然大悟恍然大悟:猛然醒悟的样子。“恍然”与“忽然”重复35.特别穷凶极恶穷凶极恶:形容极端凶狠残暴。“穷”“极”与“特别”重复36.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耳目一新:听到和看到的全都是新的。“一”就是“全部”的意思37.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牢记于心,难以忘怀。与“难忘”重复38.感到自惭形秽自惭形秽:自己感到不如别人而惭愧,与“感到”重复39.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真知灼见: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与“意见”重复40.百姓民不聊生民不聊

135、生:百姓生活极端困苦。“民”与“百姓”重复41.每天都要日理万机日理万机: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日”与“每天”重复42.任重道远的责任任重道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与“责任”重复43.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眼花缭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与“看得”重复44.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感激涕零:感激得流下了眼泪。“涕零”与“流下了眼泪”重复45.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楚分明地呈现在眼前。与“出现在眼前”重复46.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众”与“大家”重复47.扪心自问地反省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问自己怎么样

136、,指自己反省。与“反省”重复48.几天几夜通宵达旦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整一夜。与“几天几夜”重复49.一气呵成地书就“还我河山”四字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书就”就是写成的意思,两者重复50.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未雨绸缪:事先做好防备工作。“出现问题之前”与“未雨绸缪”语意重复51.像土崩瓦解一样土崩瓦解:像泥土倒塌瓦片破裂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或溃败。“像一样”应去掉(三)常见“虚词赘余”11例错例分析错例分析1.并非是并非:并不是2.实属是实属:实在是3.付诸于诸:之于4.深受所欢迎“深受”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多余5.值得所重视“值得”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多

137、余6.被所打了“被”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多余7.来自于来自:从来。于:从8.这个中原因个中:这其中9.这其中其中:那里面10.又再度再度:又一次,与“又”重复11.要不是否则“要不是”“否则”是两个虚词,“否则”就是“要不是就”的意思,与前面的“要不是”重复(四)常见“句式杂糅”29例错例正确形式错例正确形式1.是由于决定的是由决定的/是由于2.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是以为目的的3.他的死是为了而死的他的死是为了/他是为了而死的4.的原因,是因为的原因是/是因为5.的原因,是由于的原因是/是由于6.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的原因7.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8.的原因主要是所致的原

138、因主要是/主要是所致9.其根本原因是在作怪其根本原因是/是在作怪10.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11.关键的问题是在起决定作用关键的问题是/是在起决定作用12.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13.经过下经过/在下14.由于下由于/在下15.由于领导下由于领导/在领导下16.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17.大多是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18.以即可以为宜/即可19.有组成有/由组成20.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是由配制而成的21.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22.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23.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24.打着为幌子打着的幌子/以为幌子25.听到的噩耗传来听到的噩

139、耗/的噩耗传来26.深受所欢迎深受欢迎/为所欢迎27.变得分外多了变得分外/变得多了28.比去年同期相比比去年同期/跟去年同期相比29.的特点是的独到之处的特点是/有的独到之处(五)辨析病句的6种方法一、语感审读法方法就是凭借语感对句子是否有语病做出判断。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这是一条快捷而有意义的方法。误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步骤第一步:高考题一般都是四个选项,初读四个选项,在感觉“别扭”处进行标注。第二步:对比筛选,假定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第三步:深入分析,验证排除,得出答案。(本处只举了一例,一读就会发现“防止不再发生”是不合逻

140、辑的。)二、主干压缩法方法一句话的主干是:主语中心词(否定词)谓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高考试题中相当一部分病句是由主语中心词、谓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相互搭配不当造成的,这些病句可以用找句子主干的方法来判断。通过找出主干我们可以查出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成分搭配是否恰当。误例自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早年的多部小说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莫言热”在国内正在持续升温。步骤第一步:分析句子,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小说(主语)吸引(谓语)关注(宾语),“莫言热”(主语)升温(谓语)。第二步:对主干成分进行检查,确认主干成分是否残缺,主谓、动宾、主宾是否搭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吸引

141、”与“关注”不搭配,应将“吸引”改为“引起”或把“关注”改为“目光”。三、理顺枝叶法方法如果通过找主干没有发现病因,我们不妨理一下枝叶,看一看附加成分修饰、限制、次序是否恰当。误例国家环保部门最近公布了第三批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审核的企业名单,我市首次有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跨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门槛。步骤如果主干没有问题,便检查句子枝叶成分。重点检查有没有定语和中心词、状语和中心词、中心词和补语搭配不当的问题,有没有定语、状语或补语残缺的问题。通过理顺枝叶,就会发现修饰语“首次”与“有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语序不当,应调为“我市有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首次跨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门槛”。四、造句

142、类比法方法就是仿照自己拿不准正误的句子,造出类似的句子,看看能不能成立,以此判定拿不准的句子是不是病句。对于一些似是而非、正误不易分辨的句子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误例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步骤第一步:对该句进行压缩简化。压缩简化为“经验值得的重视”。第二步:比照压缩简化后的句子结构仿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所造句子为“这值得他们的学习”或“这值得我们的参观”。第三步:与日常正确的说法相比,以确定正误,所造句子及例句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可见例句错误,应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五、逻辑分析法方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查找,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要看概念使用、判断、

143、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的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误例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建筑物的设计要从内部的通道、设施和外部的交通等诸方面因素考虑。步骤先从语法上分析,主要分析句子结构。从语法上误例句看不出什么毛病,不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毛病。再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误例句从语法上似乎也没有明显问题,但这个句子的“通道”“设施”从逻辑上看存在着包含关系,二者当然也不能并列。六、标志规律法(“10看”辨析法)有些病句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我们可以概括为“10看”:1看并列短语句子中的并列短语

144、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误例解析搭配不当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事件”与“批评教育”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公民对父母、子女、配偶有扶养、赡养、抚养的义务。并列短语“扶养、赡养、抚养”应调整为“赡养、抚养、扶养”。不合逻辑在一篇报道里,赵小东说,即使拥有同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有益的东西,也未必都能长成参天大树。“阳光、空气、水”和“一切有益的东西”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2.看关联词语句子中的关联词语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误例解析搭配不当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无论”

145、不能与“和”搭配,与“还是”搭配才合理。位置不当这次补习,只能去一个人,他因为去了,所以,我就不去了。当复句中的两个分句陈述的对象不同时,关联词要放在陈述对象前,而不能放在陈述对象后,应将“他”置于“因为”之后。不合逻辑只要经常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充分条件误为必要条件。强加逻辑关系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又作了较大的修改。“出版多年”与“作了较大的修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应删去“所以”。3.看数量短语在数量短语上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误例解析产生歧义几个办公室的老师都在篮球场上打篮球。是“几个办公室”,还是“几个老师”,表意不明。位置不当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

146、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数量短语应放在表领属的词语之后。倍数用错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像机拥有量,从5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台,增加了4倍。“4倍”应为“3倍”。4.看否定词句子中出现否定词,可能造成的语病有以下几种:类型误例解析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她告诉我说,近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间故事与民歌。“无时无刻不”是“每时每刻都”的意思,再加上“忘”就与原句表达的意思相反了。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在20世纪80年代的今天,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吗?反问句本身即一重否定,再用“否认”就与原句表达的意思相反了。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连用造成表意相反抄写文稿,难免不漏字,

147、必须认真核对。“难免”即“不容易避免”,再用“不”就与原句表达的意思相反了。5.看两面词两面词指的是句中出现的诸如“能否”“是否”“成败”“好坏”之类的词语。类型误例解析前后不照应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此句后面是“根本任务”,故前面只能是肯定,不能是“不能”。6.看被动词句中出现被动词可能会造成的语病有三种:类型误例解析被动词与有被动意义的词语重复这位热爱农村的退伍军人,被村民当选一村之长。句中“当选”即“被选上”的意思,再用“被”就造成了语意重复。主动与被动颠倒剧团下乡下厂演出,到处被观众热烈地欢迎。该句应为主动句,误为被动

148、句。结构混乱这首交响曲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将“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改为“在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结构就清晰了。7.看介词或介词宾语在介词上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误例解析淹没主语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好书。该句滥用介词“由于”,导致全句没有主语。主客颠倒汉字改革的种种好处,对于每一个同文字打交道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句子的陈述主体应是“每一个同文字打交道的人”,而不是“汉字改革”。语序不当新来的刘老师背着书包,从清早走宿舍,跑饭堂,一直干到很晚才休息。介宾短语“从清早”是修饰“干”

149、的,而不是修饰“走”的,应置于“一直”前。搭配不当我们要下决心,花大气力,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把事业”是介宾短语,与谓语“达到”搭配,不恰当,不能构成“把达到”的说法。句式杂糅对高考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开头这个问题上,两位作者的看法很不一致。该句有两种结构形式,其一是“对问题”,其二是“在上”。表意不明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大家“普遍感到非常气愤”的可以是“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也可以是“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表意不明。8.看代词类型误例解析指代不明造成歧义我的语文程度很低,常常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希望老师在这方面多多

150、指教。“这方面”可以指代“语文程度”,也可以指代“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表意不明。9.看助词常见的助词是“的”“了”等,使用助词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误例解析不合逻辑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句中“正”表示正在出现,助词“了”表示已经出现,前后矛盾。滥用助词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滥用助词“的”,致使句子主谓搭配不当。10.看句子主干即通过压缩句子主干,发现句子中存在的语病。句子主干上可能出现的语病主要有:类型误例解析成分残缺在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上,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压缩句子主干“吸引旅游者”,不难发现该句缺主语。搭配不当我国每

151、年因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问题出现大量损失。压缩句子主干“我国出现损失”,就可以发现动宾搭配不当。【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如:予除

152、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授:授给、给予官职。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赏: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消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

153、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徙:一般的官职调动。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

154、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张衡传)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7表辞职退休的词语乞骸骨:年老人请求辞职退休。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8古代官职称谓【爵】即

155、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

156、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

157、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

158、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

159、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

160、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衔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

161、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162、【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县令】一县的行

163、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

164、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165、,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

166、其斋名为壮飞楼)。【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谦称】 (1

167、)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星宿】宿(xi),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68、。”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

169、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

170、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

171、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

172、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

173、,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174、”【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牛郎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

175、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六十甲子”依次是: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

176、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等。(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

177、支列后。【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

178、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中、日中、日昳(di)、晡(b)时、日入、黄昏、人定。(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古天色

179、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序数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天色纪时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午未申酉戌亥序数纪时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180、【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江河】古代

181、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

182、面。【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

183、可单称“朔”,泛指北方。【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州】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

184、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孝廉】汉代察举制

185、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

186、大小都称童生。【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

187、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所以“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

188、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

189、、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

190、摧残人才的作用。【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庠xin】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

191、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

192、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193、,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

194、国子助教。【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

195、、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明令全国在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

196、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西岸的织女嫁给河东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

197、相会。【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多以中秋为题材作诗。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

198、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

199、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200、【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

201、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朝聘

202、】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称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称为“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置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

203、下。【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

204、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205、。【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

206、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虚左】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有“虚左以待”一语。【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

207、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208、。(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麏、狼、兔,还有一种指麏、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

209、羊、猪、狗、鸡。【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甑(zn)、鬲(l)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彝、卣(yu)、罍(li

210、)、缶(f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n),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

211、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脍炙】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宫

212、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为“宫调”。【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

213、称为“燕乐”。“雅乐”(见后面解释)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寻根究底,几乎都来自民间音乐,只不过改变了它的内容和情调而已。有著名琴曲广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阳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丝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广东音乐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周代雅乐是指“六舞”(云门、咸池、大磬、大夏、大镬、大武,前四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这奉为乐舞的最高典范,认为它的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故称之为“雅乐”。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歌功颂德,此类乐舞

214、统称为“雅乐”。【春江花月夜】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已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唐代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一,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十面埋伏】琵琶大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之情景,运用了琵琶特有的表现技巧,表现古代战争中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十分生动。此曲是传统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一。【五射】古代的五种射技。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

215、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事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从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以及魏晋到唐宋楷、行、草,书体繁复,流派众多,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序自叙帖等珍贵书

216、法遗产。【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今人一般认为后两种与造字无关。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象形字全是独体字。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指事字也全是独体字。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一组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师说)(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过秦论)(3)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陈涉世家)(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六国论)(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爱莲说)2安(1)风雨不

217、动安如山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_(五人墓碑记)(3)然后得一夕安寝_(六国论)(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_(谏太宗十思疏)(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赤壁赋)(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曹刿论战)(7)既来之,则安之_(论语)3被(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_(琵琶行)(2)将军身被坚执锐_(陈涉世家)(3)被发行吟泽畔_(屈原列传)(4)闻妻一言,如被冰雪_(促织)(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荆轲刺秦王)(6)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报任安书)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鸿门宴)(2)每逢佳节倍思亲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1)自言本

218、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琵琶行)(2)此之谓失其本心_(鱼我所欲也)(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_(孔雀东南飞)(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归园田居)(5)盖亦反其本矣_(齐桓晋文之事)(6)今存其本不忍废,_(指南录后序)6鄙(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廉颇蔺相如列传)(2)先帝不以臣卑鄙_(出师表)(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烛之武退秦师)(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曹刿论战)7兵(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寡人之于国也)(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_(廉颇蔺相如列传)(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_(六国论)(4)斯用兵之效也_(六国论)(5)收天下之兵,聚之

219、咸阳_(过秦论)8病(1)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_(苏武传)(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廉颇蔺相如列传)(3)百年多病独登台_(登高)(4)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_(项脊轩志)9察(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童趣)(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陈情表)(3)虽不能察,必以情_(曹刿论战)(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离骚)(5)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出师表)(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_(寡人之于国也)10朝(1)朝服衣冠_(邹忌讽齐王纳谏)(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廉颇蔺相如列传)(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_(项脊轩志)(4)强国

220、请服,弱国入朝_(过秦论)(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_(陈情表)(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秋词)答案1.(1)疼爱(2)吝惜(3)爱护(4)爱惜,珍惜(5)爱慕,欣赏2(1)安稳(2)怎么(3)安逸(4)安定(5)哪里(6)养生(7)使安3(1)表示被动(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通“披”,披散(4)覆盖(5)遭受(6)遭受4(1)通“背”,背叛,违背(2)越发、更加5(1)本来,原来(2)原本的(3)原本(4)本质(5)根本,基础(6)版本,底稿6(1)庸俗,浅陋,鄙俗(2)身份低微(3)把当作边邑(4)浅陋7(1)兵器,军械(2)士兵,军队(3)军队(4)用兵策略,

221、战略(5)兵器8(1)患疾病(2)生病(3)疾病(4)疾病9(1)仔细看,观察(2)察举(3)了解,弄清楚(4)体察(5)辨别清楚(6)考察10(1)朝(zho),早晨(2)上朝(3)上朝(4)朝拜(5)朝代(6)时光二组11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_(愚公移山)(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曾益其所不能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过秦论)(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诗经氓)(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黄鹤楼)(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_(游山西村)(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_(水调歌头)(6)闲

222、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_(行路难)13诚(1)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祭十二郎文)(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六国论)(3)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谏太宗十思疏)(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陈涉世家)(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出师表)14除(1)攘除奸凶,兴复汉室_(出师表)(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荆轲刺秦王)(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陈情表)(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_(苏武传)(5)服孝将除了也_(窦娥冤)(6)除了外百事不知_(窦娥冤)15辞(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_(荆轲刺秦王)(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烛之武退秦师)(

223、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鸿门宴)(4)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_(孔雀东南飞)(5)大礼不辞小让_(鸿门宴)(6)臣等不肖,请辞去_(廉颇蔺相如列传)(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廉颇蔺相如列传)(8)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_(苏武传)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鸿门宴)(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廉颇蔺相如列传)(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_(师说)(4)樊哙从良坐_(鸿门宴)(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鸿门宴)(6)弟走从军阿姨死_(琵琶行)(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过秦论)17殆(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_(孙子兵法)(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六国论)(3)得不

224、焚,殆有神护者_(项脊轩志)(4)思而不学则殆_(论语)18当(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蜀道难)(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_(孔雀东南飞)(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鸿门宴)(4)当是时也,商君佐之_(过秦论)(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_(窦娥冤)(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_(廉颇蔺相如列传)(7)有狼当道,人立而啼_(狼)(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蜀道难)(9)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项脊轩志)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_(廉颇蔺相如列传)(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鸿门宴)(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师说)(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_(六国论)(5)伐无道,诛暴

225、秦_(陈涉世家)(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念奴娇赤壁怀古)(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阿房宫赋)(8)于是废先王之道_(过秦论)20得(1)此言得之_(六国论)(2)未得与项羽相见_(鸿门宴)(3)吾得兄事之_(鸿门宴)(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孟子鱼我所欲也)(5)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_(游褒禅山记)(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劝学)答案11.(1)竟然(2)曾经(3)通“增”,增加12(1)趁着,凭借(2)登上(3)乘坐(4)趁着(5)坐,驾(6)乘坐13(1)如果(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如果(5)实在,确实14(1)铲除,消灭(2)消除(3)拜官授

226、职(4)台阶(5)解除,脱下(6)副词,除外15(1)辞别,告别(2)推托,推辞(3)推辞(4)告别(5)讲究,计较(6)辞别(7)辞谢,婉言道歉(8)审讯16(1)使跟随,使随从(2)听从,顺从(3)向学习(4)依傍(5)由,自(6)投身(7)通“纵”,合纵之策17(1)危险(2)近于,几乎(3)大概,恐怕(4)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8(1)对着(2)必然,一定(3)对等,比得上(4)值,正在(5)承担(6)应当,应该(7)阻,拦(8)占据,把守(9)挡住,屏蔽19(1)路,道路(2)取道(3)道理,规律(4)原因(5)道义(6)说,谈论(7)廊道(8)主张,思想,学说20(1)心得,收获(2)

227、能够(3)要,必须(4)通“德”,感激(5)收获(6)具备三组21度(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_(隆中对)(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鸿门宴)(3)猿猱欲度愁攀援_(蜀道难)(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过秦论)(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_(离骚)(6)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荆轲刺秦王)(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_(滕王阁诗)(8)秋月春风等闲度_(琵琶行)22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_(劝学)(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六国论)(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师说)(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鸿门宴)(5)觉今是而昨非_(归

228、去来兮辞)(6)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逍遥游)23复(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阿房宫赋)(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师说)(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_(廉颇蔺相如列传)(4)山重水复疑无路_(游山西村)(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阿房宫赋)(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_(出师表)24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寡人之于国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廉颇蔺相如列传)(3)秦贪,负其强_(廉颇蔺相如列传)(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廉颇蔺相如列传)(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_(廉颇蔺相如列传)(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_(六国论)(7)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阿

229、房宫赋)(8)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廉颇蔺相如列传)(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_(逍遥游)25盖(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_(游褒禅山记)(2)今已亭亭如盖矣_(项脊轩志)(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游褒禅山记)(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六国论)(5)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_(出师表)26故(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劝学)(2)暮去朝来颜色故_(琵琶行)(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_(滕王阁序)(4)君安与项伯有故_(鸿门宴)(5)故遣将守关者_(鸿门宴)(6)故臣复取璧_(廉颇蔺相如列传)(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六国论

230、)27固(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赤壁赋)(2)固请,召有司案图_(廉颇蔺相如列传)(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_(阿房宫赋)(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六国论)(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师说)(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_(过秦论)(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_(鸿门宴)(8)君臣固守以窥周室_(过秦论)28顾(1)赢得仓皇北顾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出师表)(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_(荆轲刺秦王)(4)大行不顾细谨_(鸿门宴)(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廉颇蔺相如列传)(6)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_(项脊轩志)29国(1)国破

231、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春望)(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六国论)(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岳阳楼记)(4)等死,死国可乎_(陈涉世家)30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阿房宫赋)(2)以其境过清_(小石潭记)(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劝学)(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鸿门宴)(5)一日,大母过余曰_(项脊轩志)(6)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鸿门宴)答案21.(1)揣度,衡量(2)推测,估计(3)翻越,越过(4)量,计算(5)法度(6)常态(7)量词,次、回(8)度过22(1)不,没有(2)不是(3)不是(4)非常:意外的变故(5)不对的,错误的(6)非难,诋毁,毁谤23(1)又(2)

232、恢复(3)再,又(4)往复(5)复叠,重复(6)复兴24(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7)承载,支撑(8)背着(9)承载25(1)大概(2)车盖(3)大概,大约(4)表示原因,原来是(5)发语词,兼表原因26(1)因此,所以(2)衰老(3)以前;原来的(4)老朋友,引申为交情(5)故意,特意(6)所以,因此(7)以往的27(1)本来(2)坚持,坚决(3)顽固,固执(4)本来,原来(5)本来(6)牢固,险要(7)当然,固然(8)牢牢地28(1)回头看,引申为逃跑(2)探问,拜访(3)只是,表轻微转折(4)考虑(5)只是,表示

233、轻微转折(6)四处看29(1)国都,京城(2)诸侯国(3)国都,京城(4)国事30(1)经过,通过(2)过分,过于(3)错误,过失(4)追究过错,责备(5)到,到来(6)超过四组31何(1)却看妻子愁何在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_(廉颇蔺相如列传)(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_(观沧海)(5)徐公何能及君也_(邹忌讽齐王纳谏)32恨(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出师表)(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琵琶行)(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_(孔雀东南飞)(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_(水调歌头)33胡(1)其险也若

234、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蜀道难)(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_(过秦论)(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_(塞翁失马)34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廉颇蔺相如列传)(2)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_(六国论)(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_(论语)(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_(鱼我所欲也)35或(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_(六国论)(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游褒禅山记)(3)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_(项脊轩志)(4)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_(蜀道难)(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

235、步而后止_(寡人之于国也)(6)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六国论)(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_(兰亭集序)(8)或命巾车,或棹孤舟_(归去来兮辞)36疾(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季氏将伐颛臾)(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劝学)(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观猎)(4)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陈情表)(5)尝问天下所疾恶者_(张衡传)37及(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烛之武退秦师)(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_(兰亭集序)(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过秦论)(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_(荆轲刺秦王)(5)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_(荆轲刺秦王)

236、(6)方急时,不及召下兵_(荆轲刺秦王)(7)其贤不及孔子_(师说)(8)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_(离骚)(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_(孔雀东南飞)(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_(廉颇蔺相如列传)(11)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_38即(1)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_(苏武传)(2)项伯即入见沛公_(鸿门宴)(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鸿门宴)(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陈涉世家)(5)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_(滕王阁序)(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廉颇蔺相如列传)(7)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诗经)39既(1)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_(六国论)(2)将军既帝室之胄_(

237、隆中对)(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_(五人墓碑记)(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_(赤壁赋)(5)既来之,则安之_(论语)(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离骚)(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烛之武退秦师)40假(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送东阳马生序)(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劝学)(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狼)(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_(报任安书)(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劝学)答案31.(1)哪里,代词(2)什么,代词(3)怎么办,对怎么办(4)多么(5)怎么32(1)遗憾,不满意(2)怨恨(3)恨恨:惆怅,悲伤(4)仇怨33(1)为什么(2

238、)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3)胡人居住的地方34(1)动词,忧虑,担心(2)名词,忧虑,忧患(3)担心(4)威胁(5)灾祸,灾难35(1)有的人(2)有(某)人(3)有时,偶或(4)也许,或许(5)有的人(6)或许,也许(7)有的(8)有时36(1)痛恨(2)强,猛烈(3)锐利(4)病,疾病(5)痛恨37(1)达到(2)等到(3)到了(4)和(5)等到(6)不及:来不及(7)比得上(8)趁着(9)及时:不耽搁(10)和,以及(11)不及:不如38(1)登上(帝位)(2)立即,马上(3)当,当时(4)相当于“就”的意思(5)依照,就(6)却(7)就39(1)已经(2)既然(3)不久(4)既

239、望:农历每月十六日(5)既然(6)连词,表并列(7)连词,表并列40(1)借(2)凭借,借助(3)假装(4)如果,假如(5)借助,利用五组41间(1)奉命于危难之间_(出师表)(2)安得广厦千万间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徘徊于斗牛之间_(赤壁赋)(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曹刿论战)(5)间关莺语花底滑_(琵琶行)(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邹忌讽齐王纳谏)(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鸿门宴)(8)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_(念奴娇赤壁怀古)42见(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劝学)(2)项伯即入见沛公_(鸿门宴)(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廉颇蔺相如列传)(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游褒禅

240、山记)(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烛之武退秦师)(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师说)(7)有不见者,三十六年_(阿房宫赋)(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廉颇蔺相如列传)(9)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滕王阁序)43解(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_(满井游记)(2)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_(公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师说)(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师说)(5)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_(隆中对)(6)好读书,不求甚解_(五柳先生传)(7)解衣欲睡,月色入户_(记承天寺夜游)44就(1)金就砺则利_(劝学)(2)连辟公府不就_(张衡传)(3)臣知欺大

241、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_(廉颇蔺相如列传)(4)轲自知事不就_(荆轲刺秦王)(5)荆轲遂就车而去_(荆轲刺秦王)(6)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_(隆中对)(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过故人庄)(8)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_(陈情表)45举(1)举类迩而见义远_(屈原列传)(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陈涉世家)(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_(张衡传)(4)举疾首蹙而相告曰_(庄暴见孟子)(5)杀人如不能举_(鸿门宴)(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_(孔雀东南飞)(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过秦论)(8)戍卒叫,函谷举_(阿房宫赋)46绝(1)而绝秦、赵之欢_(廉颇蔺相如列传)(2)则请立太子为王,

242、以绝秦望_(廉颇蔺相如列传)(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桃花源记)(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劝学)(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赤壁赋)(6)虽杀臣,不能绝也_(公输)(7)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_(口技)(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蜀道难)(9)口占一绝,为君送行_(长亭送别)(10)绝云气,负青天_(逍遥游)(11)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_(口技)47堪(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雨霖铃)(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蜀相)(4)众不能堪,抶而仆之_(五人墓碑记)(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虞美人)(6)满地黄花堆

243、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_(声声慢)48克(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祭十二郎文)(2)克己复礼为仁_(论语)(3)彼竭我盈,故克之_(曹刿论战)(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_(隆中对)49类(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兰亭集序)(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_(项脊轩志)(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_(公输)(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_(核舟记)50怜(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阿房宫赋)(2)小姐之意差,张珙更敢怜谁_(长亭送别)(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渡荆门送别)(4)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244、楚人怜之_(陈涉世家)(6)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_(长恨歌)答案41.(1)中间,期间(2)量词,房屋的间数(3)区间,两者或几者之间的地方(4)参与(5)间关:形容鸟声婉转(6)表时间,有时,偶然(7)从小路(8)其间,同时42(1)看见(2)拜见,会见(3)召见,接见(4)看见的东西(5)叩见,朝见(6)看得出(7)见面,相见(8)(自己)被(9)观察43(1)融解,融化(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3)解答(4)理解,懂得(5)解析(6)理解(7)解开(衣服)44(1)靠近,引申为“磨”(2)赴任,就职(3)靠近,接受(4)完成,达到目的,成功(5)登上,走上(6)前往(7)欣赏(8

245、)接受职位,上任45(1)举出,提出(2)发动,举行(3)推荐,推举(4)全,皆(5)尽(6)发言(7)并吞(8)被攻占,被占领46(1)断绝(2)消除(3)隔绝,阻绝(4)横渡(5)断,消失(6)穷尽(7)消失(8)翻越,跨越(9)绝句,格律诗的一种体式(10)直上穿过(11)极点47(1)经得起,忍受(2)能够,可以(3)能够,可以(4)忍受(5)经得起,承受(6)能够,可以48(1)能够(2)克制(3)战胜(4)战胜49(1)种类(2)像(3)类推(4)像50(1)复合词,可惜(2)爱恋(3)怜爱(4)可叹(5)爱戴(6)复合词,可爱六组51弥(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_(六国论)(2)佩

246、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_(离骚)52莫(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赤壁赋)(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蜀道难)(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_(赤壁赋)(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游褒禅山记)(5)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_(琵琶行并序)53乃(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_(烛之武退秦师)(2)今君乃亡赵走燕_(廉颇蔺相如列传)(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师说)(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廉颇蔺相如列传)(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_(廉颇蔺相如列传)(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鸿门宴)(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陈涉世家)(8)家祭无忘告乃翁

247、_(示儿)54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兰亭集序)(2)未登程先问归期_(长亭送别)(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陈情表)(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陈太丘与友期)(5)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_(陈涉世家)55内(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_(鸿门宴)(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寡人之于国也)(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兰亭集序)(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离骚)(5)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_(阿房宫赋)(6)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_(廉颇蔺相如列传)(7)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过秦论)56奇(1)入之愈深,其进

248、愈难,而其见愈奇_(游褒禅山记)(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张衡传)(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六国论)(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与朱元思书)(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伤仲永)(6)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_(孔雀东南飞)(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核舟记)57迁(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_(琵琶行并序)(2)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_(张衡传)(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_(琵琶行并序)(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_(兰亭集序)(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六国论)58请(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_(廉颇蔺相如列传)(2)子犯请击之_(烛之

249、武退秦师)(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_(五人墓碑记)(4)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_(滕王阁序)(5)请辞决矣_(荆轲刺秦王)59穷(1)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逍遥游)(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赤壁赋)(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_(滕王阁序)(4)复前行,欲穷其林_(桃花源记)(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_(滕王阁序)(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_(逍遥游)(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滕王阁序)(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_(祭十二郎文)(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游褒禅山记)60去(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_(项脊轩志)(2)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_

250、(鸿门宴)(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念奴娇赤壁怀古)(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琵琶行)(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_(琵琶行)(6)吾其还也。亦去之_(烛之武退秦师)(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_(廉颇蔺相如列传)(8)脱身独去,已至军矣_(鸿门宴)答案51.(1)愈加(2)更加52(1)没有(2)不能(3)不要(4)没有谁(5)不要53(1)才(2)却(3)竟然(4)于是,就(5)才(6)才(7)是,表判断(8)你的54(1)至,及(2)日期(3)(j)期服,穿一周年的丧服(4)约定(5)期限55(1)通“纳”,接纳,使进入(2)与“外”相对

251、(3)里面(4)内心(5)时间的范围内(6)空间的范围内(7)在内部,对内,常指国内、朝廷内56(1)罕见的(2)以为奇,惊异(3)优异的,卓越的,不平常的(4)奇异的,奇特的(5)以为奇,认为很奇异(6)好、佳、宜(7)零数,多一点57(1)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贬官(2)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3)调动官职,也指降职(4)变更,变易(5)复合词,迁灭,灭亡58(1)请求,请求别人做某事(2)请求(3)请示(4)请求(5)请允许我59(1)穷尽,无边无际(2)穷尽,枯竭(3)穷尽,走到尽头(4)极尽,走到尽头(5)不得志,困顿(6)偏僻,荒凉(7)消失(8)完,结束(9)穷尽,极尽

252、,走到尽头60(1)离开(2)(空间上)距离(3)前往,向去,表动作趋向(4)“去来”,偏义复词,偏“去”,走了以后(5)过去的(6)离去(7)离开(8)逃脱七组61劝(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逍遥游)(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送元二使安西)(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_(归去来兮辞)62却(1)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_(廉颇蔺相如列传)(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六国论)(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_(琵琶行)(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_(声声慢)(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夜雨寄北)(6)却匈奴七百余里_(过秦论)63如(1)坐须臾,沛

253、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_(鸿门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_(赤壁赋)(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劝学)(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寡人之于国也)(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_(师说)(6)杀人如不能举_(鸿门宴)(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_(鸿门宴)(8)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_(苏武传)64若(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逍遥游)(2)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_(廉颇蔺相如列传)(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_(鸿门宴)(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师说)(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烛之武退

254、秦师)(6)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_(过秦论)(7)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_(孔雀东南飞)(8)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_(项脊轩志)65善(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劝学)(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_(鸿门宴)(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劝学)(4)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六国论)(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_(鸿门宴)(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_(归去来兮辞)(7)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_(琵琶行)(8)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_(廉颇蔺相如列传)66少(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赤壁赋)(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_

255、(醉翁亭记)(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师说)(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兰亭集序)(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陈情表)(6)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_(五人墓碑记)(7)险以远,则至者少_(游褒禅山记)(8)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_(口技)(9)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_(寡人之于国也)(10)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_(念奴娇赤壁怀古)67涉(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_(指南录后序)(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孙权劝学)(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_(归去来兮辞)68胜(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_(六国论)(2)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_(六国论)(3)别有幽愁暗

256、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琵琶行)(4)旧时栏楯,亦遂增胜_(项脊轩志)(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_(滕王阁序)(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_(鸿门宴)(7)材木不可胜用也_(寡人之于国也)(8)予观夫巴陵胜状_(岳阳楼记)(9)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陈情表)69识(1)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_(滕王阁序)(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琵琶行)(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_(声声慢)(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论语)(5)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_(伤仲永)(6)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_(孔雀东南飞)70使(1)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_(廉颇蔺相如列传)(2)求人可使报秦者_(廉颇

257、蔺相如列传)(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烛之武退秦师)(4)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_(廉颇蔺相如列传)(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_(过秦论)(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_(阿房宫赋)(7)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_(阿房宫赋)(8)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_(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61.(1)勤勉努力(2)劝说,规劝(3)劝说62(1)后退(2)使退却(3)返回,退回(4)表转折(5)还,且(6)打退63(1)到去,往(2)往,到(3)比得上。不如:比不上(4)如果(5)像(6)如恐、唯恐(7)当,表时间(8)按照64(1)像,好像(2)如,及,比得上(3)你(4)差不

258、多(5)如果,假如(6)这,这样,如此(7)这样(8)你的65(1)好事,好的行为,善行、美德(2)交好,与友善(3)善于,擅长(4)好,完美(5)好好地,友善地(6)喜好,羡慕(7)复合词,善才:唐时对琵琶师的通称,后也指琵琶师或曲师(8)善于,擅长66(1)一会儿(2)数量少,不多(3)年少,年轻(4)年龄小的(5)年少的时候(6)通“稍”,稍微,略微(7)数量少,不多(8)通“稍”,稍微,略微(9)减少(10)复合词,多少,这里表示很多67(1)渡水(2)视野所及,多用于阅读(3)漫步,散步68(1)胜利(2)战胜,取胜(3)胜过,超过(4)优美的风景(5)盛大的(6)胜任,经得起(7)

259、尽,完(8)优美的(9)能承受,经得起69(1)知道,明白(2)认识(3)认识的,熟悉的(4)通“志”,记住(5)认识(6)识别,觉察70(1)使者(2)出使(3)命令,派遣(4)叫,让(5)命令,派遣(6)致使(7)假使(8)派遣八组71是(1)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_(滕王阁序)(2)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_(始得西山宴游记)(3)张良是时从沛公_(鸿门宴)(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_(六国论)(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师说)(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陈情表)(7)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念奴娇赤壁怀古)(8)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_(归去来兮辞)(9)不省所怙,

260、惟兄嫂是依_(祭十二郎文)72适(1)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_(逍遥游)(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_(孔雀东南飞)(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_(孔雀东南飞)(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_(孔雀东南飞)(6)适千里者,三月聚粮_(逍遥游)(7)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赤壁赋)73书(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_(廉颇蔺相如列传)(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_(陈涉世家)(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春望)(4)拜送书于庭_(廉颇蔺相如列传)(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师说)(6)十六诵诗书_(孔雀东南飞)(7)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_(廉颇蔺相如列传)(8)

261、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_(项脊轩志)(9)借书满架,偃仰啸歌_(项脊轩志)(10)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_(滕王阁序)(1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_(陈情表)(1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_(木兰诗)74孰(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廉颇蔺相如列传)(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师说)(3)是可忍,孰不可忍_(论语)(4)孰与君少长_(鸿门宴)(5)夫孰异道而相安_(离骚)(6)其孰能讥之乎_(游褒禅山记)75属(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_(赤壁赋)(2)属予作文以记之_(岳阳楼记)(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琵琶行)(4)神情与苏、黄不属_(核舟记)(5)若属皆且

262、为所虏_(鸿门宴)(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滕王阁序)(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桃花源记)(8)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_(陈涉世家)(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使至塞上)(10)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_(张衡传)76数(1)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_(始得西山宴游记)(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_(六国论)(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_(隆中对)(4)范增数目项王_(鸿门宴)(5)滥竽充数_(成语)(6)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_(寡人之于国也)(7)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_(琵琶行)(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_(滕王阁序)(9)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_(逍遥游)

263、77率(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桃花源记)(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_(六国论)(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_(愚公移山)(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_(隆中对)(5)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_(过秦论)78说(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_(琵琶行)(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_(鸿门宴)(3)范增说项羽曰_(鸿门宴)(4)秦伯说,与郑人盟_(烛之武退秦师)(5)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_(雨霖铃)(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论语)(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西江月)(8)秦王必说见臣_(荆轲刺秦王)(9)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诗经)79私(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264、也_(廉颇蔺相如列传)(2)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_(出师表)(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_(鸿门宴)(4)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_(荆轲刺秦王)(5)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_(廉颇蔺相如列传)(6)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_(琵琶行)(7)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陈情表)80素(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_(蝶恋花)(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陋室铭)(3)素善留侯张良_(鸿门宴)(4)且相如素贱人,吾羞_(廉颇蔺相如列传)(5)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_(孔雀东南飞)答案71.(1)判断动词(2)这个(3)这(时),当(时)(4)这(种情况)(5)此,这样(

265、6)此,这样(7)判断动词(8)正确,对(9)宾语前置标志(惟是)72(1)往,到去(2)女子出嫁(3)顺从,适合(4)适应,顺应(5)刚刚,刚才(6)到,往(7)享有73(1)书信(2)字条(3)书信(4)文书,国书(5)泛指学习内容(6)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7)书写(8)书法(9)书籍(10)复合词,书生:指读书人(11)复合词,诏书:皇帝下达的文书(12)文告,通告74(1)通“熟”,仔细(2)谁,哪个(3)哪一个,哪一件(4)谁(5)哪,岂(6)谁75(1)致意,引申为劝酒(2)通“嘱”,嘱托(3)属于,是(4)相似(5)等、辈(6)是(7)类(8)部下,下属(9)附属(10)

266、撰写,作76(1)几,几个(2)命运(3)点数,数目(4)屡次(5)数目(6)细密(7)数量,数目(8)定数,命运(9)数数然:急于用世,追逐功名的样子77(1)带领,率领(2)全都,一概(3)带领(4)率领(5)带领,率领78(1)倾诉(2)言论,说法,主张(3)shu,劝说,说服(4)通“悦”,高兴(5)诉说,倾诉(6)通“悦”,高兴(7)谈论(8)通“悦”,高兴(9)通“脱”,解脱79(1)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2)私心(3)暗地里,偷偷地(4)私利,私事(5)私下,与“公开”相对(6)复合词,私语:多指恋人私密亲切的话语(7)个人的,私自的80(1)白色的绢,这里指书信(2)不

267、加装饰的(3)向来,一向(4)向来,素来(5)白色的绢九组81汤(1)臣请就汤镬_(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_(陈情表)(3)浩浩汤汤,横无际涯_(岳阳楼记)(4)及其日中如探汤_(两小儿辩日)(5)赴汤蹈火_(成语)(6)固若金汤_(成语)82涕(1)临表涕零,不知所言_(出师表)(2)长太息以掩涕兮_(离骚)83徒(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_(师说)(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廉颇蔺相如列传)(3)徒以吾两人在也_(廉颇蔺相如列传)(4)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_(始得西山宴游记)(5)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_(廉颇蔺相如列传)84亡(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_(鸿门宴)

268、(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六国论)(3)河曲智叟亡以应_(愚公移山)(4)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_(廉颇蔺相如列传)(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_(六国论)(6)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_(六国论)(7)从径道亡,归璧于赵_(廉颇蔺相如列传)(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陈涉世家)(9)追亡逐北_(过秦论)(10)吞二周而亡诸侯_(过秦论)85王(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_(廉颇蔺相如列传)(2)沛公欲王关中_(鸿门宴)(3)妃嫔媵嫱,王子皇孙_(阿房宫赋)(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_(鸿门宴)(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_(寡人之于国也)86望(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_(鸿门宴)(2

269、)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鸿门宴)(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_(廉颇蔺相如列传)(4)德高望重_(成语)(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_(赤壁赋)87恶(1)尝问天下所疾恶者_(张衡传)(2)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_(廉颇蔺相如列传)(3)彼且恶乎待哉_(逍遥游)88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烛之武退秦师)(2)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_(隆中对)(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_(岳阳楼记)(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_(滕王阁序)(5)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_(陈情表)(6)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_(口技)89悉(1)赵王悉召群臣议_(廉颇蔺相如列传)(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桃花源

270、记)(3)事无大小,悉以咨之_(出师表)90相(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_(师说)(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_(廉颇蔺相如列传)(3)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廉颇蔺相如列传)(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逍遥游)(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_(鸿门宴)(6)儿已薄禄相_(孔雀东南飞)(7)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_(孔雀东南飞)(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游褒禅山记)答案81.(1)热水,开水(2)汤药(3)复音词,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4)热水(5)热水(6)防守严密的护城河82(1)眼泪(2)眼泪83(1)这些人(2)徒然,白白地(3)只,仅仅(4)门人,弟子(5)只,仅仅84(1)逃

271、亡,逃跑(2)灭亡(3)通“无”,没有(4)逃亡(5)灭亡(6)丧失,丢失(7)逃走(8)逃跑,逃亡(9)逃跑的人(10)使灭之85(1)一国的君主(2)称王,统治天下(3)王子:本指君主的儿子,也指贵族子弟。此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女儿(4)使为王(5)称王,统治天下86(1)远看,观察(2)盼望(3)希望(4)名望(5)农历每月十五87(1)厌恶,痛恨(2)丑,劣,不好的(3)w,疑问代词,什么88(1)同“无”,没有(2)小,微小(3)同“无”,没有(4)卑微的(5)微小的(6)隐约,有一点儿89(1)全部(2)全,都(3)全,都90(1)互相(2)互相(3)相与:一齐,共同(4)互相(5)相

272、国(6)体形,相貌(7)表示动作,偏指一方(8)帮助、辅助十组91谢(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廉颇蔺相如列传)(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廉颇蔺相如列传)(3)乃令张良留谢_(鸿门宴)(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鸿门宴)(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_(鸿门宴)(6)阿母谢媒人_(孔雀东南飞)(7)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_(孔雀东南飞)(8)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_(孔雀东南飞)92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曹刿论战)(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_(孔雀东南飞)(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_(诗经)(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过秦论)(5)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_(琵琶

273、行)(6)青鸾有信频须寄_(长亭送别)(7)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_(兰亭集序)(8)欲信大义于天下_(隆中对)(9)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_(隆中对)(10)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_(隆中对)(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_(出师表)93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劝学)(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_(诗经)(3)政通人和,百废俱兴_(岳阳楼记)(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兰亭集序)(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赤壁赋)94行(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师说)(2)赵王畏秦,欲毋行_(廉颇蔺相如列传)(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劝学)(4)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

274、翻作(琵琶行)_(琵琶行并序)(5)大行不顾细谨_(鸿门宴)(6)余嘉其能行古道_(师说)(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_(归去来兮辞)(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烛之武退秦师)(9)行年四岁,舅夺母志_(陈情表)(10)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_(六国论)95幸(1)庶刘侥幸,保卒余年_(陈情表)(2)大王亦幸赦臣_(廉颇蔺相如列传)(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_(廉颇蔺相如列传)(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_(阿房宫赋)(5)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_(鸿门宴)(6)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_(鸿门宴)96修(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过秦论)(2)乃重修岳阳楼_(岳阳楼记)(3)其

275、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_(逍遥游)(4)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_(项脊轩志)(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兰亭集序)(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离骚)(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廉颇蔺相如列传)(8)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_(季氏将伐颛臾)97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赤壁赋)(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_(孔雀东南飞)(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_(定风波)98许(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廉颇蔺相如列传)(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小石潭记)(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五柳先生传)(4)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_(隆中对)(5)许君焦、瑕

276、,朝济而夕设版焉_(烛之武退秦师)(6)杂然相许_(愚公移山)(7)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_(出师表)(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_(核舟记)(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陈情表)(10)项伯许诺,谓沛公曰_(鸿门宴)(1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_(书愤)99阳(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望岳)(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_(游褒禅山记)100要(1)张良出,要项伯_(鸿门宴)(2)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_(孔雀东南飞)(3)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_(过秦论)答案91.(1)赔罪,请罪(2)道歉,认错(3)辞别(4)

277、道歉,认错(5)感谢(6)推辞,谢绝(7)辞别(8)劝告92(1)诚实,忠诚,信用(2)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3)信誓:真诚的誓言(4)可靠的(5)随意,随便(6)书信(7)确实,实在(8)通“伸”,伸张(9)确凿(10)信誉,信用(11)相信,信任93(1)兴起,发生(2)起,起来(3)兴办,举办(4)发生,引起(5)起94(1)行走(2)前往(3)行为,品行(4)古诗的一种体裁(5)行为,作为(6)遵循,履行(7)将要(8)行李:出行的使者(9)经历,经过(10)前往95(1)幸运(2)侥幸,幸而,幸亏(3)宠爱(4)宠爱(5)宠爱(6)幸而,幸亏96(1)修理,整治(2)修建,修造(

278、3)长,与“短”相对(4)修理,修缮(5)颀长的(6)美好的(7)整饰,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8)修养97(1)慢慢地,缓缓地(2)慢慢地(3)慢慢地98(1)答应,允许(2)大约、左右(3)地方(4)承认(5)答应(6)赞同(7)答应(8)大约,左右(9)答应,允许(10)答应,应承(11)期望99(1)向阳的,阳光照到的地方(2)阳光,太阳(3)南面100(1)通“邀”,邀请(2)相约,誓约(3)重要,险要十一组101宜(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_(谏太宗十思疏)(2)诚宜开张圣听_(出师表)(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六国论)(4)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_(廉颇蔺相如列传)10

279、2遗(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_(赤壁赋)(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师说)(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出师表)(4)托遗响于悲风_(赤壁赋)(5)秦无亡矢遗镞之费_(过秦论)(6)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_(廉颇蔺相如列传)(7)瞻顾遗迹,如在昨日_(项脊轩志)(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_(愚公移山)(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出师表)103贻(1)作师说以贻之_(师说)(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_(核舟记)104易(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_(廉颇蔺相如列传)(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六国论)(3)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_(烛之武退

280、秦师)(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愚公移山)105阴(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_(岳阳楼记)(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岳阳楼记)(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_(钱塘湖春行)(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望岳)(5)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_(秋声赋)(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_(醉翁亭记)(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水调歌头)106右(1)佛印居右,鲁直居左_(核舟记)(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_(廉颇蔺相如列传)(3)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_(廉颇蔺相如列传)(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_(游褒禅山记)(5)又多豪右,共为不轨_(张衡传)107再(1)庭中始为

281、篱,已为墙,凡再变矣_(项脊轩志)(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六国论)(3)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_(鸿门宴)(4)胜地不常,盛筵难再_(滕王阁序)108造(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赤壁赋)(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望岳)(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_(五柳先生传)(4)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_(公输)109知(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师说)(2)君何以知燕王_(廉颇蔺相如列传)(3)其真不知马也_(马说)(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劝学)(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师说)(6)失其所与,不知_(烛之武退秦师)(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论语十则)110致(1)假舆马

282、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劝学)(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_(隆中对)(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_(送东阳马生序)(4)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_(石壕吏)(5)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逍遥游)(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_(兰亭集序)(7)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送东阳马生序)(8)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_(孔雀东南飞)(9)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_(张衡传)(10)乃能衔哀致诚_(祭十二郎文)答案101.(1)适宜,合适(2)应当,应该(3)当然(4)应当,应该102(1)超脱(2)遗漏,忽略(3)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4)余下的(5)遗失,丢失(6)送(7)遗迹:旧址

283、(8)遗男:犹言“遗孤”,指父亲或母亲死去后,留下的儿女(9)wi,给予,赠送103(1)赠给(2)赠给104(1)换,换取(2)容易(3)替换(4)更换105(1)阴暗(2)阴冷,寒(3)阴影,树阴(4)太阳照不到的地方(5)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思想家把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6)树阴(7)这里的“阴晴”指暗和明,阴指月缺时光线较暗106(1)右边,与“左”相对(2)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3)差役、仆佣、下属(4)右边,与“左”相对(5)右族,即豪族107(1)两次(2)两次(3)两次(4)又,再一次108(1)制定(2)造化:天地、大自然(3)到某地方,造访(

284、4)制作,制造109(1)知道,懂得(2)了解(3)识别(4)通“智”,智慧(5)懂得(6)明智(7)了解110(1)到达(2)招致,招引,引来(3)招来,引申为“借来”(4)给予(5)使致(6)情趣,情致(7)招纳,招引(8)招致(9)用(10)表达十二组111质(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_(捕蛇者说)(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_(送东阳马生序)(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_(送东阳马生序)(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_(廉颇蔺相如列传)(5)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_(触龙说赵太后)112治(1)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_(谏太宗十思疏)(2)孤岂欲卿

285、治经为博士邪_(孙权劝学)(3)不效则治臣之罪_(出师表)(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_(陈情表)(5)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_(扁鹊见蔡桓公)113诸(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_(廉颇蔺相如列传)(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兰亭集序)(3)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_(项脊轩志)(4)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_(荆轲刺秦王)(5)单于怒,召诸贵人议_(苏武传)114贼(1)忍能对面为盗贼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_(秋声赋)(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_(出师表)115族(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_(师说)(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_(伤仲永)(3)族秦

286、者秦也,非天下也_(阿房宫赋)(4)族庖月更刀,折也_(庖丁解牛)116卒(1)盈虚者如彼,而卒(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_(廉颇蔺相如列传)(3)庶刘侥幸,保卒余年_(陈情表)(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_(廉颇蔺相如列传)(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_(鸿门宴)(6)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_(游褒禅山记)(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过秦论)117走(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_(木兰诗)(2)弃甲曳兵而走_(寡人之于国也)(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_(赤壁赋)(4)窃计欲亡赵走燕_(廉颇蔺相如列传)(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_(阿房宫赋)118左(1)鲁直左手执卷末

287、,右手指卷_(核舟记)(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_(廉颇蔺相如列传)(3)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_(琵琶行并序)(4)旁门左道_(成语)119坐(1)项王、项伯东向坐_(鸿门宴)(2)因击沛公于坐_(鸿门宴)(3)王曰:“何坐?”曰:“坐盗。”_(晏子春秋)(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_(鸿门宴)120归(1)觉而起,起而归_(始得西山宴游记)(2)归而求救国之策_(指南录后序)(3)后五年,吾妻来归_(项脊轩志)(4)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_(廉颇蔺相如列传)(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_(廉颇蔺相如列传)(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_(廉颇蔺相如列传)(7)一屠晚归,担中肉尽_(

288、狼)答案111.(1)质地,底子(2)资质,禀赋(3)依据事实来问明或辨别是非(4)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5)人质或抵押112(1)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2)研习,学习(3)惩罚,治罪(4)治理(5)医治113(1)各位(2)“之于”合音词(3)“之于”合音词(4)各位(5)各位114(1)偷盗的人(2)恶人,坏人,暴徒(3)敌人115(1)类,一类人(2)家族,同姓的亲属(3)灭族(4)众,一般的116(1)终究,究竟(2)终于(3)终,善终(4)终于(5)士卒(6)死亡(7)士卒117(1)古代指疾行,即跑(2)逃跑(3)使逃跑(4)投奔(5)走向118(1)左边,与“

289、右”相对(2)差役、仆佣、下属(3)左迁:降职(4)不正,邪僻119(1)坐着,坐下(2)通“座”,座位(3)因犯罪(4)通“座”,座位120(1)回去(2)回来(3)女子出嫁(4)遣送回来,遣返(5)归还,送还(6)打发回去,使回去(7)回家(一)而词性用法释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表示因果关系因而表示目的关系来代词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90、()(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二)何词性用法释义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为什么,什么原因作宾语,代处所,事物什么,哪里作定语什么,哪副词表示提问(动词前)为什么表示程度(形容词前)多么,怎么,怎么这么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

291、之事)()(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三)乎词性用法释义助词表示疑问语气吗,呢表示反问语气呢表示推测语气吧表示感叹语气啊表示句中停顿不译形容词、副词词尾的,地,或不译介词相当于“于”在,或不译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郁乎苍苍(赤壁赋)()(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292、其皆出于此乎(师说)()(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四)乃词性用法释义副词表示承接就,于是表示结果才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却表示判断是,就是表示递进甚至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指示代词这,这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

293、序)()(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五)其词性用法释义代词表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它,它(们)的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我(自己)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远指代词那,那些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其中的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或许,恐怕表示反问语气岂,难道表示商量语气还是表示祈使语气一定,应当,千万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助词用在句中,无义不译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294、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8)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六)且词性用法释义连词表示并列又,并且,一边一边表示递进况且,而且表示假设如果,即使是副词表示让步尚且,都,还表示将要将,将要表示暂时暂且,姑且表示将近将近,将要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

295、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七)若词性用法释义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动词表示比拟,比较像,如,好像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96、(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八)所词性用法释义助词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的事,的情况所介词动词,表示处所的地方,的办法(原因)为所,表示被动被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用来的,的凭借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代词表示处所处所,地方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所”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5)师者,所

297、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九)为词性用法释义介词表示对象替,给表示原因,目的因为,为了,因此表示被动(常和“所”搭配)被助词表示疑问语气呢动词表动作行为认为,做,是,治理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序)()(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十)焉词性用法释义代词表示第三人称他(她),它表示疑问语气什么,何,怎么兼词相当

298、于“于之”对它,对他(她)相当于“于是”在这里,对这件事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助词表示各种语气了,呢,啊,或不译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地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7)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十一)也词性用法释义助词表示判断语气不译表示肯定语气不译表示疑问语气不译表示感叹语气啊,呀,

299、吧表示句中停顿不译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十二)以词性用法释义介词表示工具、手段拿,用,凭表示对象把表示时间、处所在,于,从表示原因因,因为,由于表示方式按,或不译连词表示并列、递进而,而且,并且表示承接而,来,或不译表示目的、结果用来,以便表示原因因为表示假设如果,假如表示修饰而,或不译动词表动作行为认为

300、,做,用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3)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5)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6)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7)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9)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10)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11)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12)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十三)因词性用法释义

301、介词表示依据依靠,凭借表示条件趁着,趁机表示方法通过,经由连词表示原因因为,由于表示结果因此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动词表示动作行为沿袭,接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4)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5)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十四)于词性用法释义介词表示时间,处所在,到,从表示对象对,向,对于表示对象与,

302、跟,同表示被动被表示比较比表示原因由于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2)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4)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5)不拘于时(师说)()(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十五)与词性用法释义介词表示对象跟,替,同连词表示连接和,及副词表示范围都,整个助词表示疑问、感叹语气,同“欤”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结交,亲附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303、2)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5)与前世而皆然兮(涉江)()(十六)则词性用法释义连词表示承接就,于是,便表示转折却,反而,然而“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副词表示确认就,就是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十七)者词性用法释义助词形容词、动词者,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事物、情况)表示判断不译表示停顿不译作定语后置

304、的标志不译数词者个,样,件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2)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3)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报任安书)()(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十八)之词性用法释义代词代人、物、事他,他们,它,它们表示近指这,这种助词表示修饰,限制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补足音节不译动词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往,去,到去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

305、号填到括号内。(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5)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7)作师说以贻之(师说)()(8)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答案(一)(1)(2)(3)(4)(5)(6)(7)(8)(9)(二)(1)(2)(3)(4)(5)(三)(1)(2)(3)(4)(5)(6)(7)(四)(1)(2)(3)(4)(5)(6)(7)(五)(1)(2)(3)(4)(5)(6)(7)(8)(9)(10)(11)(12

306、)(六)(1)(2)(3)(4)(5)(6)(7)(七)(1)(2)(3)(八)(1)(2)(3)(4)(5)(6)(九)(1)(2)(3)(4)(5)(十)(1)(2)(3)(4)(5)(6)(7)(十一)(1)(2)(3)(4)(5)(十二)(1)(2)(3)(4)(5)(6)(7)(8)(9)(10)(11)(12)(十三)(1)(2)(3)(4)(5)(6)(7)(十四)(1)(2)(3)(4)(5)(6)(十五)(1)(2)(3)(4)(5)(十六)(1)(2)(3)(4)(十七)(1)(2)(3)(4)(5)(十八)(1)(2)(3)(4)(5)(6)(7)(8)(一)古代诗歌中6

307、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名称简析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长亭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南浦“南浦”多见于南

308、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名称简析月亮一般说来,古诗

309、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鸿雁莼羹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鸿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鲈脍典出世说新语。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的美味“莼羹鲈

310、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之思”借指思乡之情。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3.愁苦

311、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名称简析梧桐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忧愁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

312、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杜鹃古代神话中,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鸣,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凄,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斜阳、夕阳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313、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名称简析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

314、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来比喻恩爱夫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名称简析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东篱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

315、,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名称简析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松柏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316、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如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竹它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如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高度赞扬了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黍离诗经王风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黍离”常被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

317、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冰雪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草木诗人往往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特色说明示例赏析冲淡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

318、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真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委婉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19、诗人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清新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自然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

320、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此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这两句诗是说九州小得像

321、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豪放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语气高昂,感情悲壮,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322、。凝练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连”与“人”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全诗四联八句统统对仗,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

323、示出一唱三叹的情韵之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悲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璨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四)鉴赏诗歌的

324、表达技巧1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特征及分类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立足点的变化,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的变化,有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1

325、)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2)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

326、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3)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4)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

327、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间接抒

328、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1)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中的“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2)借物抒情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指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

329、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分析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深,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

330、到极点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331、,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将此日发生兵变境况的危险同昔日在长生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苏

332、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双关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叠词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

333、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这七组叠词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九组名词组合,但见一片萧疏景象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特征例句及分析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例如:“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334、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远

335、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反衬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如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山中的宁静。又如,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336、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虚实结合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例如:“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

337、漓尽致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借古讽今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

338、有偶然性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

339、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卒章显志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白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用典即化用典故,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批评了当时主将的无能名句名篇默写参考答案(一)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

340、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 逍遥游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 师说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 阿房宫赋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5 赤壁赋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

34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6 氓(mn)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7 离骚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3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8 蜀道难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9 登高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42、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 琵琶行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11 锦瑟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2 虞美人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13 念奴娇赤壁怀古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乱石穿

343、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二)初中课标必背50篇1 论语十则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 鱼我所欲也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

344、而死于安乐也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 曹刿论战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公将战曹刿请见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 邹忌讽齐王纳谏1虽欲言无可进者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6 出师表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不宜妄自菲薄7 桃花源记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土地平旷屋

345、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 三峡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 马说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 陋室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1 小石潭记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2 岳阳楼记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朝晖夕

346、阴气象万千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 醉翁亭记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4 爱莲说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5 记承天寺夜游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余立侍

347、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4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17 关雎1琴瑟友之钟鼓乐之2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或“窈窕淑女钟鼓乐之”)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8 蒹葭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或“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9 观沧海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0 饮酒(其五)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4此中

348、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2 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3 使至塞上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349、夜郎西25 行路难(其一)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26 望岳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7 春望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350、破受冻死亦足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5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32 观刈(y)麦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

351、长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4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5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33 钱塘湖春行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34 雁门太守行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5 赤壁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6 泊秦淮

352、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7 夜雨寄北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8 无题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3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39 相见欢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353、头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40 渔家傲秋思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1 浣溪沙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2 登飞来峰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3 江城子密州出猎1鬓微霜又何妨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354、何妨5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44 水调歌头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5 游山西村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4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47 过零丁洋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48 天净沙秋思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49 山坡羊潼关怀古1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0 己亥杂诗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