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7 ,大小:860.50KB ,
资源ID:60743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74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创新设计系列2016版专题通关大考卷全套——生物(江苏专用)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创新设计系列2016版专题通关大考卷全套——生物(江苏专用)答案.doc

1、第一篇命题专家圈定2016必考点和命题热点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结构基础【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C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但每种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A错误;人体中的蛋白质只有些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血红蛋白),有些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抗体、消化酶),B错误;人体中的蛋白质只有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能承担各种各样的功能,C正确;人体中只有充当酶的蛋白质才能催化生化反应,D错误。2A本题主要考查四种生物分子,意在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A项正确,四种生物分子分别能被相应的酶水解;B项错误,脂肪为脂溶性物质,不溶

2、于水;C项错误,淀粉和脂肪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D项错误,核酸是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不是能源物质。3D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物质的本质及细胞结构,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DNA含有的元素是C、H、O、N、P,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简称,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称为AMP,AMP就是构成RNA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ATP的元素组成也是C、H、O、N、P,故A项正确;tRNA在翻译过程中把对应的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就是利用自身所带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的,一个tRNA上只含一个反密码子,一个mRNA上有多个密码子,B正确;T2噬菌体是DNA病毒,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

3、没有线粒体,D错误。4AtRNA分子为“三叶草”型,在分子结构中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通过氢键相连,A正确;ADP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血红蛋白分子不同肽链之间以二硫键相连,C错误;DNA的两条单链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以氢键相连,D错误。5C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原因,意在考查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难度适中。A项错误,卵细胞核DNA数是其他体细胞核DNA数的一半;B项错误,除卵细胞外,其他体细胞携带的基因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C项正确,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D项错误,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能不同,有

4、的为主动运输,有的为协助扩散。6B本题通过考查对胞吐作用的理解与判断,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胞吐一般是指大分子物质形成囊泡移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的现象。A、C、D项皆属于胞吐作用;B项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是通过核孔,不形成囊泡,不属于胞吐作用。【一年模拟热点导向】7BEG是转录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GB是翻译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蛋白质的多样性不仅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还与多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B错误;DNA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决定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b是氨基酸,X是N,e是脱氧核苷酸,Y是N、

5、P,D正确。8B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的实验。解答本题应掌握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区别。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中,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水浴加热到5065 ,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是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用现配,而鉴定蛋白质用的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加A液1 mL,再加B液4滴。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溶液或组织分别呈现砖红色、橘黄色(或红色)和紫色。9B构成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含有磷元素;催化基因转录出信使RNA的酶是RNA聚合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的

6、物质是tRNA,其组成元素中含有磷元素;直接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的物质是ATP,其中含有磷元素。10A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由图可知,为自由扩散,为协助扩散,为主动运输,为胞吞。温度影响膜的流动性,对均有影响,A错误;吞噬细胞是通过胞吞完成对病原体的吞噬,B正确;小肠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正确;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11B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和基粒上;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内膜、外膜和基质,但所含的酶的功能不相同;需氧型原核生物的细胞中不含线粒体,植物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1

7、2C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糖体、内质网等结构,A错误;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等膜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错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内质网的加工,C正确;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D错误。13C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是因为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使得细胞吸水,但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所以长度增加较少,A正确;萝卜条在蔗糖溶液中易发生质壁分离,但是由于蔗糖是二糖不能直接被植物细胞所吸收,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B正确;甘油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不是失水就是又吸收了新的物质,所以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D正确。

8、14AB细胞核中合成的信使RNA进入细胞质是通过核孔出来的,不需要跨膜,A正确;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没有过膜,B正确;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只需要穿过2层膜,C错误;乙醇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15ACD由题图可知,是蓝藻细胞的模式图,是原核细胞,大肠杆菌也是原核生物,A项正确;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内的功能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图中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B项错误;据图形特点可知,无细胞壁,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可以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能够分

9、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项正确;中心体的有无是判断高等植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依据,图中含有叶绿体、中心体,则一定是低等植物细胞。16解析(1)观察题图可确定甲、乙分别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溶酶体是水解酶的仓库,能将细胞内的衰老、坏死及进入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颗粒物等水解,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泌蛋白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2)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因此高尔基体膜的厚度及化学组成均介于内质网膜与细胞膜之间。(3)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乙中后,可以通过COP 回收

10、到甲中。COP 与结构乙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需要囊泡的运输,因此若囊泡运输出现障碍,则无法形成有功能的胰岛素(或释放到细胞外)。答案(1)细胞凋亡不需载体蛋白(2)细胞真核(3)COP 流动性(4)胰岛素合成后囊泡运输出现障碍(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位置)【高考微型仿真卷】1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HCO主要参与调节血浆的pH,B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C正确;脂肪是动物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D错误。2D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可鉴定葡萄糖,用蒸馏水稀释斐林试剂乙液,在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并振荡后再加

11、入稀释后的乙液,可鉴定尿液中的蛋白质,A正确;脂肪鉴定应选脂肪含量较多的材料,可选花生种子,B正确;苏丹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而花生油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如果使用苏丹,就会出现颜色重复的现象,不容易分清,所以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染液来鉴定,C正确;甘蔗茎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D错误。3B据图分析,该外毒素为环状七肽,具有7个肽键,由5种不同的氨基酸脱去7个水分子形成。从结构简式中可看出,该化合物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该化合物是细菌体内合成的物质,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所以决定该化合物的基因位于脱氧核糖核酸上。题图中A结构是肽键,

12、氨基酸脱水缩合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肽键也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4D分析题图,可确定为叶绿体。结构为叶绿体的外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结构为叶绿体的内膜,其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结构为基粒,它是由类囊体薄膜构成的,扩大了叶绿体内膜的面积,其上分布着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C正确;结构为叶绿体的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而丙酮酸的彻底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D错误。5C实验开始时,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烧杯中的蒸馏水,烧杯中的水分向漏斗中渗透,漏斗内液面升高。一段时间后,加入的蔗糖酶,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引起漏斗中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漏斗内液面继续升高。由于半透膜

13、允许单糖分子透过,漏斗中的葡萄糖和果糖进入烧杯中,漏斗中的溶液浓度下降,漏斗内液面随之下降,但漏斗内的蔗糖酶不能透过半透膜,最终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6C因为能量由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所以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A正确;图中a为磷脂双分子层,b为蛋白质分子,它们都不是静止的,从而使细胞膜具有了一定的流动性,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B正确;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细胞吸收水分为自由扩散,C错误;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破坏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而葡萄糖、Na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协助,D正确。7CD每个氨基酸分子中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

14、上,另外R基上也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所以每个氨基酸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肽键是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连接两条肽链的键有二硫键等;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环状肽链中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数。8ABC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具有紫色的大液泡,发生质壁分离时容易观察,A正确;盖玻片下若产生气泡会影响观察效果;若撕下了许多叶肉,显微镜下会看到很多细胞的重叠影像,影响实验效果;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9(1)N、PN(2)Aa脱氧核苷酸4核糖、磷酸、含氮碱基(A、G、C、U)(3)A和CB和CA和C(4

15、)磷酸二酯键肽键(5)B、C、D、E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中有脱氧核糖和碱基T,b中有核糖和碱基U(6)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T、TA、GC、CGAU、TA、GC、CGAU、UA、GC、CG(7)3n10解析(1)是核糖体、是高尔基体、是内质网、是细胞膜、是细胞核、是线粒体,除核糖体外,其余结构都具有膜;线粒体是形成ATP的主要场所。(2)该微绒毛的基本支架是指该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需要膜蛋白A(一种载体蛋白)的转运。(3)膜蛋白D能将双糖水解,是一种酶,故膜蛋白D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同、结构有差异,其根本原因是控制四种膜蛋

16、白合成的基因(或DNA)不同。(4)免疫球蛋白是生物大分子,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胞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该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1)6线粒体(2)磷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膜蛋白A)(3)生物催化(或催化)控制四种膜蛋白合成的基因(或DNA)不同(4)胞吞流动性11解析分析题中曲线图可知,为自由扩散,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与能量无关,则为被动运输,即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与能量有关说明为主动运输,其影响物质最大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数量,为自由扩散,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以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需消耗能量。水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17、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只有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满足曲线、和特点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具膜结构,所以常用做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答案(1)葡萄糖胞吐(2)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载体数量有限(3)(4)(5)主动运输(6)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具膜结构【2016命题猜想】12C鉴定还原糖时使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可出现砖红色沉淀,但蔗糖不是还原糖;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且不需要水浴加热;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不需要水浴加热;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13D主动运输和

18、胞吞、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胞吞和胞吐都不穿过膜,C错误;人体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D正确。专题二细胞的代谢【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D本题考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酒精发酵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A正确;ATP可以用于细胞的主动运输,如:Ca2、Mg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番茄细胞时要消耗能量,直接由ATP提供,B正确;APPP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能量,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断裂,大量的能量会释放出来,C正确;

19、ATP的结构简式由腺嘌呤、核糖、三个磷酸组成,所以D错误。2B发烧时,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使人的消化功能减退,从而导致食欲减退,A错误;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B正确;果胶酶在其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强,澄清速度最快,C错误;由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属于碱性酶,因此洗衣时加入白醋,会使pH下降,导致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3解析(1)通过图可知,可以通过调节光源改变光照强度、光的波长(光质),从而研究光强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温度是无关变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使得难以确定光照对Pn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使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以便排

20、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由图可以看出,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120 mgL1;在更高NaHCO3浓度下,外界因素是CO2浓度达到了CO2饱和点,不能吸收更多的CO2;内部因素是CA量不足,不能催化分解更多的HCO产生更多的CO2。(4)由题意可知,pH一方面会影响HCO的含量,从而影响Pn;另一方面pH也会影响CA酶的活性,从而影响Pn。答案(1)光强光质(2)难以确定(3)120 mgL1达到了CO2饱和点CA量有限(4)CO2(或HCO)供应量不同CA(细胞)活性变化4解析(1)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O2的释放量或CO2的吸收量来表示,一般选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

21、相同的光照强度、CO2浓度下进行测定。(2)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而后C3在H、ATP和酶的作用下生成(CH2O)和C5。(3)由图可知,P1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可产生更多的H和ATP;二是其含有更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4)P2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由于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较少,最终获得的籽实产量并不高。答案(1)光照强度、CO2浓度O2(2)C3C3(3)H和ATP参与光合作用的酶(4)P2光合作用能力强,但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一年模拟热点导向】5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起作用,A错误;当酶的本质

22、是RNA时,组成元素与ATP相同,B正确;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都加快,ATP和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ATP的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D错误。6C分析题图,甲、乙分别为光反应和暗反应。甲过程中光能可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错误;乙过程中碳原子转移途径是CO2C3(CH2O),B错误;乙过程(暗反应)为甲过程(光反应)提供的关键物质有ADP和Pi等,C正确;干旱会引起气孔关闭,影响CO2的吸收,从而影响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由于光照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在干

23、旱初期,甲过程产生的H不会有明显变化,D错误。7C1、3、4和5过程都能产生能量,但1阶段的能量只能用于暗反应,3、4、5中5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多,因此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最多的是5过程,A正确;细胞类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所以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B正确;1、3和4过程都能产生H,其中1产生H只能用于暗反应,只有3和4过程产生的H与O2结合产生水,C错误;2是暗反应过程,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同时需要多种酶,D正确。8BC本实验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来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酶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若选择

24、新鲜的淀粉酶,试管I中的淀粉被水解生成还原性糖,所以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试管中的蔗糖不能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蔗糖是非还原性糖,所以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蔗糖及蔗糖水解产物都不能跟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用碘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催化水解。9解析(1)绿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CO2进入植物细胞后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部位是叶绿体基质。如果将黄金叶玉簪从全光照下移至30%全光照环境,由于光照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物H的含量将下降。(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50%全光照条件下,金鹰玉簪的总叶面积和植株干重均最大,所以更有利于金鹰玉簪的生长,而黄金叶玉簪在30%全光照下总

25、叶面积和植株干重均最大,说明其更适合栽种在光照很弱的荫蔽环境中,它们是通过增加总叶面积来增强其适应能力的,彩叶玉簪的这种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据图分析,金鹰玉簪在10:0014:00时段由于叶片气孔导度逐渐降低,所以蒸腾作用的变化是一直减弱的,在10:0012:00时段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气孔关闭引起,原因是由图可知此时段内胞间CO2浓度在增加。答案(1)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下降(2)50%全光照黄金叶增加总叶面积自然选择(3)减弱不是此时段内胞间CO2浓度在增加10解析结合题干分析题图,(1)实验开始的20 h内,水蜜桃果肉细胞都在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

26、基质和线粒体。(2)图中纵坐标是以单位时间内消耗氧气的量表示呼吸速率的,由此可推知本实验测定的是水蜜桃的有氧呼吸速率。实验进行到50 h之后,30 条件下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几乎不消耗O2,若此时间内还有CO2释放,则这些CO2应来自它的无氧呼吸。(3)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的一段时间内,30 条件下消耗氧气的速度比2 和15 条件下都快,由于是密闭的环境,密闭罐内的O2快速被消耗,到50 h后,由于受O2浓度的限制,30 条件下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条件下反而慢。(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应该有两个,一是温度对水蜜桃呼吸速率的影响情况;二是成熟度对水蜜桃呼吸速率的影响情况。(5)与“

27、成熟”有关的植物激素是乙烯,由于是密封的环境,果肉细胞产生的乙烯在该环境中不断积累,从而促进水蜜桃的进一步成熟。(6)根据题中所述的内容,可知适当降低温度或保持一定的通气性都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量,从而延长水蜜桃的储藏时间。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有氧水蜜桃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30 条件下,开始时水蜜桃呼吸作用强,消耗氧气的速度快,50 h后氧气浓度低,限制了有氧呼吸(4)温度对水蜜桃呼吸速率影响较大;成熟度对水蜜桃呼吸速率影响不明显(5)水蜜桃在成熟的过程中释放乙烯,乙烯在密闭容器中积累,促进水蜜桃的成熟(6)适当降低温度;保持一定的通气性(答对一点即给分)【高考微型仿真

28、卷】1A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均能被蛋白酶水解,A正确;加酶洗衣粉需用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将酶包裹起来,这样洗衣服时,酶才能释放出来,B错误;酶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供能,C错误;作为消化酶的酶制剂可以口服给药,D错误。2D将5 g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后还需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错;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横线,错;滤液细线应是细线,为增强实验效果可多画几次,错;将滤纸条画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但不能让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错。3BATP的合成需要合成酶,ATP的分解需要分解酶,二者的酶不同,A错误;

29、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少数为RNA,组成RNA的化学元素与ATP相同,B正确;酶的催化作用体现为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错误。4C过程a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原核生物蓝藻也可以,A错误;过程c为有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H,B错误;过程b为产酒精的无氧呼吸,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C正确;过程d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除了乳酸菌外,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均可发生,D错误。5D本题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相关的实验数据,考查了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知识,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

30、力。难度适中。CO2浓度可通过影响其固定后形成C3的生成量进而影响光合速率,A正确;P是组成磷脂分子的重要元素,其可影响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的结构及ATP的合成,B正确;据表分析,施磷肥对B植物光合速率促进效果显著高于A植物,C正确;据表分析,植物B在不施磷肥346 molmol1的CO2时光合速率为1.32,低于A植物在不施磷肥346 molmol1的CO2时光合速率2.12,D错误。6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既可以发生在真核细胞,也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A正确。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B错误。不论是有氧还是无氧,葡萄糖都可以分解成丙酮酸,C正确。不论是

31、有光还是无光葡萄糖都可以分解成丙酮酸(呼吸作用与光照无关),D正确。7A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若实验条件为不同温度,则a曲线对应的酶促反应速率最快,更接近最适温度,A错误;c曲线对应的酶促反应速率最慢,但该酶并没有完全失去活性,B错误;若实验条件为不同的酶浓度,则a曲线对应的酶浓度最大,C正确;与加蒸馏水的b曲线比较,c曲线对应的酶促反应速率低,说明Mg2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正确。8ABC分析题图,图中、分别为C3化合物的还原和CO2固定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B正确;、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物质变化,C正确;图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D错误。9解析(1)

32、图1为叶绿体,其中的、分别为类囊体、叶绿体基质,它们分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在光照条件下,上进行光反应产生H、O2和ATP。CO2参与暗反应,因此CO2浓度的变化首先影响的是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即图中场所中的反应。(2)分析图2,在光照强度为4 klx之前,三种温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相同,说明此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温度。由图中的曲线可知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030 。(3)在O2浓度为d时细胞吸收的O2量与释放的CO2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当O2浓度为a时,O2吸收量为3,CO2释放量为8,根据有氧呼吸过程中O2和CO2的数量关系,可判断无氧呼吸

33、释放的CO2量是835,再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总反应式,计算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5倍。(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较少。对强光下生长的该种植物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净光合速率,因为弱光下的气孔密度增加,有利于提高细胞间隙CO2的浓度,从而促进了光合作用。答案(1)ATP、H、O2(答全给分)叶绿体基质(2)光照强度1030(3)(只进行)有氧呼吸5(4)较少净光合速率10解析(1)本实验自变量是温度,而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步骤1中的底物应选择淀粉溶液。(2)步骤

34、2应加入的是唾液淀粉酶溶液。甲组的温度为9 ,温度较低,丙组的温度为65 ,温度较高,所以乙组温度应设置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即在3540 范围内。(3)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底物和酶溶液保温一段时间后,应将每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混合,然后在对应温度下保温。(4)因所用底物为淀粉,而淀粉遇碘会变蓝,所以,检测时应加入碘液。答案(1)淀粉溶液(2)(唾液)淀粉3540(3)每组的两支试管的溶液混合(4)碘液11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所以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氧气,因而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温度、p

35、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否比无氧呼吸多。实验原理: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探究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需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A、B两侧。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如果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

36、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答案(1)(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缺一不可)(3)实验步骤等量(两侧)液面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专题三细胞生命历程【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A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胚胎细胞来自受精卵,含有该生物的全套基因,当然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正确;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表达,细胞才不癌变,若二者基因突变,则可能导致细胞癌变,B错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方式,

37、C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变化,D错误。2B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A项错误;癌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细胞增殖失控,B项正确;人在幼年时期也有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C项错误;人到成年后有些细胞需要继续增殖,如表皮的生发层细胞、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造血干细胞等,D项错误。3B本题考查人体造血干细胞及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识记。难度小。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分化产生的红细胞中的酶与造血干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A正确;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不可逆,B错

38、误;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它们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补充到血液中去,C正确;红细胞的寿命为120 d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7 d,D正确。4B甲为中心体,是在分裂间期倍增,前期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乙为染色体,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丙为纺锤丝,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二者差异很大,B正确;由于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并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可以判断该图像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C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核膜已解体,D错误。5C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

39、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在细胞分裂期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C错误。【一年模拟热点导向】6B细胞适度生长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A、C错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和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分裂期,B正确。M期结束时前次分裂完成,D错误。7C图A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为2C4C之间的细胞正处于DNA复制阶段;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DNA复制被抑制,DNA含量为2C的细

40、胞数目会增加;图B细胞是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A中细胞核内DNA含量为4C的细胞,参与该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中心体、核糖体、线粒体;图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8A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积累,A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这样的靶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被清除,B正确;神经元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而分化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稳定性,C正确;造血干细胞和成骨细胞都属于体细胞,它们的细胞分裂方式属于有丝分裂,D正确。9D图过程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癌变,这三个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均为转录和翻译,A错误;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B错误;细胞癌变

41、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C错误;与甲相比,乙中细胞小,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D正确。10D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的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种类不同,A错误;不同细胞中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相同,B错误;活细胞都有呼吸氧化酶,因此不能通过检测图中细胞呼吸氧化酶基因是否表达来确定细胞分化与否,C错误;不同类型细胞中都有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表达,D正确。11D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特点可判断甲处于间期,该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为核外膜,内质网向内连接在核膜上,A正确;图中乙体现核膜消失

42、的过程,属于有丝分裂前期,其中的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1,B正确;图丙中核膜开始形成,说明为有丝分裂末期,C正确;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中的相同,而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且子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若被3H充分标记的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则在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且在移向两极时是随机的,所以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是在02N间随机的,D错误。12BCD根据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a处于间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处于有丝分裂末期,f表示有丝分裂完成形成的子细胞,观察染色体

43、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此时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A正确;由于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因此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前期、中期细胞中都有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错误;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受遗传物质控制,C错误;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即a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错误。13解析(1)若用32P标记该种细胞并作放射自显影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由于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故选择标记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由于DNA的合成发生在S期,则可检测到具有放射性的大分子物质是处于S、G2、M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

44、的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若使其余细胞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还需要经过G2、M和G1期,共需要3.51.51015小时。若要使所有细胞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应在所有细胞到达G1期终点之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2)据图示可知,图1为有丝分裂末期的初期阶段,与显微图像相对应的是右上图A;此时参与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主要是高尔基体,因为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据图示可知,1为分泌泡或囊泡,2为细胞板(或新合成的细胞壁),3为纺锤丝。组成结构3纺锤丝的物质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合成的;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5、使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加倍。如图所示,在分裂过程中发生周期性解体和重建的是核膜和核仁;“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其装片制作的顺序依次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答案(1)四种脱氧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S、G2、M15G1(2)A高尔基体分泌泡(或囊泡)细胞板(或新合成的细胞壁)纺锤丝间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核膜和核仁(或细胞核)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高考微型仿真卷】1C分裂间期,在细胞核中发生了DNA复制和转录,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错误;细胞进入分裂期前,需要分裂间期合成相关蛋白质作为物质准备,故用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处理间期细胞,会影响其进入分裂期,B错误;动物体内有的细胞已失去了分裂能力

46、,如神经细胞等,C正确;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与分裂中期相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数不变,D错误。2A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所以遗传信息不变,故B错。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并且衰老的细胞细胞核增大、染色质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故C错;细胞的凋亡受基因调控,故D错。3C所有活细胞都能合成ATP,A错误;细胞分化并不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其他细胞也含有抗体基因,B错误;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C正确;几乎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蛋白质合成,因此都可转录合成mRNA,D错误。4A随着雪灵芝提取物的浓度升高,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增大,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下

47、降,可知雪灵芝提取物可阻止胃癌细胞从G1期进入S期,A正确;用高倍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错误;四组实验中c组胃癌细胞G2M时间最长,分裂期持续时间不一定最长,C错误;四组实验中,随着雪灵芝提取物的浓度升高,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一直下降,但不能说d组雪灵芝提取物浓度为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因为不知道雪灵芝提取物浓度继续升高后的实验结果,D错误。5B图甲中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DNA复制时,A错误;间期时间较长,B正确;低温使酶的活性被抑制,但可以恢复,不是被破坏,C错误;曲线可能继续上升,D点不一定是该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6D无限增殖和易扩散转移是肿

48、瘤细胞的典型特点,A正确;将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B正确;根据题干的信息,肿瘤细胞因导入HSVTK发生的“自杀”是一种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HSVTK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7AC培养洋葱根尖时,若不经常换水,会导致缺氧,根尖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系生长不利,根部细胞大量死亡,导致烂根,A正确;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解离液中的盐酸和酒精会杀死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已死亡,B错误;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漂洗时间约10分钟,解离时间为35分钟,故漂洗所用的时间比解离长,C正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观察不到细胞正在分裂的现象,D错误。8ACD

49、单细胞生物体可以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A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B正确;细胞分化不会导致DNA改变,C错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但不会改变细胞种类,D错误。9解析(1)由图1可知,随着铬离子浓度的提高,细胞的分裂指数越来越低,并且下降率越来越大,因此可得铬离子能抑制细胞分裂,浓度越大抑制越强。高浓度的铬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所以图2中微核率下降。(2)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3)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需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可确

50、定细胞所处的时期。答案(1)铬离子能抑制细胞分裂,浓度越大抑制越强高浓度的铬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2)不能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3)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染色质)存在状态10解析(1)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2)转录是合成mRNA的过程,而翻译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虽然各种体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但只有一定的细胞才表达,这说明原癌基因X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3)通过题目信息可知,原癌基因是通过控制受体蛋白的合成来控制细胞内信号传导,启动DNA的复制。答案(1)亲代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

51、合成的mRNA蛋白X 原癌基因X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3)维持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11解析(1)细胞癌变的机制是在环境中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2)原癌基因通过转录形成mRNA,经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3)从实验结果表1可知,C、D、E瓶中分别加入GST溶液的浓度为5、10、15 mol/L。通过表1数据可知,实验中通过检测并统计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来判断GST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当Bcl-2基因表达降低和Bax基因表达升高时,鼻咽

52、癌细胞凋亡率上升,故鼻咽癌细胞凋亡率与Bc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呈负相关。从表2中数据可知,GST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且随着GST浓度增大,诱导凋亡效果增强。答案(1)致癌因子(2)mRNA蛋白质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3)5、10、15检测并统计细胞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降低GST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且浓度增大诱导凋亡效果增强模块一综合微型仿真测试卷A卷1C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升高,新陈代谢的强度升高,A错误;脱氧核糖和核糖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分布,B错误;糖类和脂肪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C正确;细胞多样

53、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样性,D错误。2D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B错误;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而线粒体不能利用光能合成糖类,C错误;浆细胞能产生抗体,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因此在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中,浆细胞内高尔基体活动会加强,D正确。3D图中甲表示自由扩散,乙表示主动运输,丙表示协助扩散,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参与水的生成,A错误;受刺激后Na以被动运输(丙)方式进入细胞导致兴奋的产生,B错误;生长激素不进入细胞内,而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

54、;物质a、b分别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它们都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部分,D正确。4A甲图中A点的含义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乙图中A点后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点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丙图根据图中的曲线的含义可知,A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正确;丁图中,A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5C过程为细胞生长,一定范围内,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A错误;过程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可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

55、高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B错误;过程为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多,没有细胞膜的流动性,受精作用将无法进行,C正确;过程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D错误。6A根据题干信息“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在短时间内已利用培养液中被标记的磷酸作原料合成ATP,又由于ATP含量变化不大,说明ATP的合成与分解达到动态平衡,ATP中只是末端P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又容易结合上去;题中并没有涉及能量供应问题,选A。7ABC物质交换效率与相对表面积的大小(即表面积和体积比)呈正相关,A错误;生态系

56、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B错误;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使得物质的浓度差更大,C错误;不同细胞器的功能不同,它们的差异使其所在的细胞也表现出不同的功能,D正确。8BCD分析题图,、分别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它们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因此与它们有关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过程没有氧气的参与也能正常进行;过程所需的ATP来自光反应,不能利用线粒体中产生的ATP。9(1)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2)特异能量(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4)10解析(1)测定叶

57、绿素a含量前要先制备色素提取液。方法是:将待测器官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或CaCO3),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进行充分研磨,过滤后可获得色素提取液。(2)分析题图可知,冰叶日中花在白天气孔关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和呼吸作用产生。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还原氢和ATP,由于夜间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无法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因此植物虽然夜间能吸收二氧化碳,却不能形成有机物。(3)研究发现,PEP羧化酶的作用是把CO2固定在草酰乙酸,说明PEP羧化酶在夜晚具有活性,NADP苹果酸酶的作用是促进苹果酸氧化脱羧放出CO

58、2,则NADP苹果酸酶在白天具有活性。(4)由于植物白天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不来自大气,因此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几乎不受影响,细胞中三碳化合物含量基本不变。(5)分析题图可知,植物白天气孔关闭,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减少,适应炎热干旱的环境。答案(1)碳酸钙(或CaCO3)无水乙醇(2)苹果酸和细胞呼吸缺乏光照,不能产生ATP和H(3)夜晚白天(4)基本不变(5)白天炎热干旱,植物气孔关闭避免水分过分蒸发,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发育11解析(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和消失的时期分别是间期和后期。(2)由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DNA一条链是母

59、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含3H胸腺嘧啶),则后期将有20条染色体被标记。(3)实验中选择的HE细胞应具增殖(分裂)能力,根据题意,药物Q可抑制HE细胞增殖,故乙组为培养液HE细胞适宜浓度的Q试剂。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故每组样品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如温度、pH等)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4)实验结果及结论:若三组OD值,甲丙乙,则药物Tet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不如药物Q;若三组OD值,甲丙乙,则药物Tet和药物Q的抑制效果相似;若三组OD值,甲乙丙,则药物Tet的抑制效果优于药物Q。答案(1)间后(2)20(3)增殖(分裂)适宜浓度的Q试剂相同且适宜(如温度、pH等)(4)若三组OD值,甲

60、丙乙,则药物Tet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不如药物Q;若三组OD值,甲丙乙,则药物Tet和药物Q的抑制效果相似;若三组OD值,甲乙丙,则药物Tet的抑制效果优于药物QB卷1D叶肉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多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中也含有多糖,A正确;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的细胞膜已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台盼蓝可进入死细胞中,而将其染上颜色,B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内膜面积,C正确;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D错误。2B细胞器丙不含脂质,表明不含有膜结构,含有核酸,推测该细胞器是核糖体,B错误。3C过氧化氢在温度较高时能自行分解,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

61、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蔗糖和蔗糖的分解产物都不能与碘液反应,用碘液无法检测出蔗糖是否分解,B错误;新鲜的猪肝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可以验证酶的高效性,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pH过大会使其变性失活,无法验证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4B分析图解,可见Cl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氯离子跨膜运输是CFTR蛋白决定的,B错误;因为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因此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氯离子的跨膜运输,C正确;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D正确。5D图3中a可对应有丝分裂后期,

62、对应于图2中的NO段,图3中b可对应有丝分裂前、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MN段,故D错误。6D这三种细胞细胞核中DNA相同,但形态有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由于图中细胞均不表达血红蛋白基因,且三种细胞都有细胞核,因此这三种细胞不可能是红细胞,细胞C可能是神经细胞,由于细胞A的胰岛素基因表达,因此可以确定其是胰岛B细胞,B正确;据图分析知,这三种细胞都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因为三种细胞中糖酵解酶基因均表达,C正确;尽管三种细胞的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物质,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此三种细胞均不能直接表现全能性,D错误。7CD番茄细胞液中的红色物质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A错误;

63、切片时,被破坏的子叶细胞会释放出少量脂肪,细胞间会出现橘黄色小颗粒,B错误;50%的酒精主要作用是洗去浮色,C正确。8ACD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肝脏细胞中,A错误;XY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M、N分别代表乳酸和水,C错误;Y、M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N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氧气,D错误。9(1)磷脂双分子层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反应(3)载体蛋白都不会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而红细胞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4)能量转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10解析本题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分析,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

64、力及综合分析能力。(1)由图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2)由曲线可知,A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为1 mg/(m2h),D光照强度下净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为6 mg/(m2h),所以CO2固定量为7 mg/(m2h),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O2扩散到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3)光照强度为B点时,B植物12 h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24 h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相等,所以光照强度小于B时,B植物干重减少。(4)缺镁营养液,A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光补偿点向右移动。(5)Q点比P点光照强度强,合成ATP和H多, C3含量减少;N点比M点C

65、O2浓度高,C3含量增加。答案(1)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2)7线粒体(3)减少(4)右(5)低高11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并且实验材料中提供了“用 0.02% 二甲亚砜溶解的0.5 ug/mL、1 ug/mL、1.5 ug/mL的丹参酮溶液”,因此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原则,第二步中应分别加入等量的 0.02% 二甲亚砜溶液,用0.02%二甲亚砜溶解的0.5 ug/mL、1 ug/mL、1.5 ug/mL的丹参酮溶液。(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丹参酮的浓度,同时在观察实验结果时“每24h用细胞计数仪检测癌细胞数”,因

66、此作用时间也属于实验的自变量。实验中,每组细胞培养瓶不止一个,统计后求平均值,目的是减少误差。(3)题干要求将表中前48小时的数据转化为相应给药组细胞增殖率随时间变化的柱形图,因此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图即可。通过数据和柱形图分析可知,丹参酮浓度越高,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4)由表格看出,实验组的G1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因此可以推测丹参酮使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且表格中凋亡蛋白Bax表达量越多,细胞的凋亡率越大,因此可以推测丹参酮可能通过促进HepG2内的Bax基因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5)若要探究丹参酮联

67、合顺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应还需设置顺铂用药组和丹参酮联合顺铂用药组给药组才能得出结论。答案(1)分别加入等量的0.02%二甲亚砜溶液,用 0.02%二甲亚砜溶解的0.5 ug/mL、1 ug/mL、1.5 ug/mL的丹参酮溶液(2)丹参酮的浓度与作用时间减少误差(3)丹参酮浓度越高,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4)G1Bax基因(5)顺铂用药组和丹参酮联合顺铂用药组专题四遗传的分子、细胞学基础【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B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识别的有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低温可使二倍体草鱼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

68、裂时不形成纺锤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无法正常进行,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仍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A错误;当细胞继续分裂时,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B正确;通过该过程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该三倍体的草鱼应含有三个染色体组,6条染色体,而D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6条染色体,D错误。2A本题主要考查翻译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难度适中。A项,图中结构包括核糖体、mRNA、tRN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B项,a是起始甲硫氨酸后相邻位置的氨基酸;C项,tRNA

69、 的环状结构上有反密码子;D项,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上碱基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改变。3C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总结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两大规律,A错误。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水,B错误。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结构、复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1)DNA酶可使DNA分子断裂成为片段,为限制酶,其作用为切开两个核苷酸之

70、间的磷酸二酯键。合成DNA分子的原料为4种脱氧核苷酸。(2)DNA分子受热变性,氢键断裂,解旋为单链。探针的碱基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形成杂交分子。由于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可以有2条荧光标记的片段,所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有4条荧光标记的片段,但只能观察到两个荧光点。(3)植物甲与植物乙杂交后代F1为AABC,在有丝分裂中期已完成了DNA复制,并且A和B都可以被荧光探针标记,所以可观察到6个荧光点。F1AAB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分别含有A、AB,因此分别可观察到2和4个荧光点。答案(1)磷酸二酯脱氧核苷酸(2)氢碱基互补配对4

71、(3)62和4【一年模拟热点导向】5B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S型细菌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A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菌,C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6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A错误;此细胞中基因a可能是由

72、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形成的,B错误;此细胞如果是次级精母细胞可分裂形成两种精子,如果是次级卵母细胞可形成一种卵细胞,C正确;此动物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可形成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7AT26%,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26%,CG(1226%)224%,则该DNA上有鸟嘌呤31226%24%288(个),A正确;质粒是环状的DNA分子,因此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250种,C错误;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050%,D错误。8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

73、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也可通过控制酶或部分激素的合成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间接控制,B错误;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某一性状可能是由多种基因共同控制的,同时某一基因也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另外,生物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即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C、D正确。9C由题干信息可知,DNA复制的前一段时间,培养基中含低剂量放射性标记,后一段时间含高剂量放射性标记,最终检测的放射性结果显示低剂量在中段,高剂量在两端,所以可推测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10D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

74、息的能力。难度较小。一个染色体组是由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因此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则DNA分子数是32,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是32,C错误;由题图可知,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与精原细胞相同,种类只有一种,D正确。11CD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所以DNA的稳定性与有关,A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中的磷酸是另一个基本单位的组成部分,所以并不

75、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错误。DNA连接酶只催化键形成,C正确。12BCD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A正确。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称作密码子,B错误;tRNA只有一端相邻的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C错误;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13解析(1)图1中,减数分裂过程为细胞细胞细胞细胞,根据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可判断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含a、b基因,则与细胞一起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A、B基因,因此细胞经图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精细胞)基因型有AB、ab两种。(2)对雄性动物而言,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即细胞。(3)CD段同源染

76、色体对数加倍,说明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对应于图2中的HI段;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4)GH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变化,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答案(1)AB和ab(2)次级精母细胞8(3)有丝分裂后HIFG(4)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14解析(1)DNA双链解开不仅发生在转录中还可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翻译过程中以mRNA为模板,tRNA携带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结构。(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双链中胞嘧啶数等于mRNA中胞嘧啶和鸟嘌呤之和,由于mRNA中尿嘧啶和腺嘌呤

77、之和占42%,所以mRNA中胞嘧啶和鸟嘌呤等于142%58%,mRNA是单链,DNA为双链,所以DNA分子中胞嘧啶占29%。答案(1)DNA复制核糖核苷酸tRNA(转运RNA)多肽(肽链)(2)29%【高考微型仿真卷】1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DNA上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曹操为男性,其后代获得来自于曹操的基因应该只考虑核基因,同时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其他女性祖先,Y染色体一定会由男性传递给他的男性后代,因此要确认曹操后裔和河南汉魏大墓出土人骨的亲缘关系,应比较Y染色体上DNA序列的相似性。2ADNA分子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在14N的培养基

78、上培养,复制1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离心后全部位于中密度带,对应图中的c;复制2次后,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含15N/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2个,离心后一半位于中密度带,一半位于低密度带,对应图中的e;复制3次后,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含15N/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6个,离心后少部分位于中密度带,大部分位于低密度带,对应图中的f。3A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细菌;又因为检测放射性时不能区分何种元素,所以要分别利用含有35S和32P的细菌,A正确;中少量

79、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但不会导致实验失败,B错误;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外壳蛋白分开,C错误;标记的元素不同,放射性部位不同,D错误。4C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基因重组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A错误;乙图可与曲线图中CD段对应,但不能与HJ段对应,因为HJ段为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精巢中有精原细胞,它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C正确;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而HJ段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D错误。5D若是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A正确;转录过程中是DNA中的碱基

80、与RNA中的碱基的配对,B正确;在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发生转录和翻译,C正确;发生碱基配对差错不一定会引起性状的改变,D错误。6D据图分析,a代表的结构是核糖体,b代表的分子是mRNA,c代表的分子是DNA片段,A正确;过程形成核糖体,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由图可知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时,r蛋白就与b即mRNA结合,阻碍mRNA与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翻译过程,这是一种反馈调节过程,C正确;c是基因,转录形成rRNA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错误。7CD根据细胞质分裂特点可确定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A正确;对于哺乳动物来说,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

81、细胞,在受精时才会继续分裂,B正确;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C错误;该细胞中出现的A、a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D错误。8CD分析图可确定正在进行翻译过程,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消耗ATP,A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B错误;观察图解可发现多肽合成有3个起点,说明物质a、b、c的合成模板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合成的物质a、b、c的分子结构也不同,C正确;物质a、b、c能同时合成,体现了大肠杆菌的物质合成效率高,D正确。9解析(1)在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2)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分子中AT,CG,因此l,即无

82、论单链中的比值如何变化,DNA分子中的比值都保持不变。(3)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AT22%,则CG50%22%28%,又已知一条链()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l%,即G121%,在双链DNA分子中,G(G1G2)/2,则G235%。(4)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根据后面的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可知该实验最终要根据细胞中的放射性部位来验证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故乙中应加等量的14C核糖核苷酸和12C脱氧核苷酸,并且甲、乙应该都放到相

83、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甲中放射性应主要在细胞核,而乙中放射性应主要在细胞质。根据实验结果可证明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答案(1)脱氧核糖磷酸(2)不变(3)35%(4)第二步:等量的14C核糖核苷酸和12C脱氧核苷酸第三步:等量的真核细胞的突变细胞系细胞核细胞质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10解析(1)分析图1,图中的a、b、c、d、e所处的分裂时期分别是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四分体时期,由此可判断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e,c细胞中四分体的数目为0个。(2)人的皮肤

84、生发层细胞可能会发生有丝分裂,即如图1中的a、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2中代表的时期。图1中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其对应于图2中的时期,处于图3中的过程。(4)图3中过程为染色体复制过程,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G细胞为精细胞,若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的G细胞基因型为aaXb,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由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进入G细胞,这样F细胞中就无a基因,其基因型为Xb,E细胞的染色体正常,其基因型为AY。答案(1)a、b、c、e0(2)a、c(3)d(或“”,或“”)(4)DNA复制和

85、相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AY、Xb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突变。(1)RNA分子中的碱基有A、U、C、G四种,DNA分子中的碱基有A、T、C、G,因此,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配对形式是AT,双链R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配对形式是AU。(2)图中C过程代表转录,D过程代表翻译。基因上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启动子。(3)Z蛋白的氨基酸数目是P21蛋白的1.25倍,由此可推知,在翻译Z蛋白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变成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4)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

86、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内源saRNA能增强该基因的表达,即该基因的作用效果反过来促进该基因的表达,属于正反馈调节。(5)能抗肿瘤,说明激发的是抑癌基因或凋亡基因。答案(1)AT(和TA)(2)转录启动子核糖与磷酸(3)原有终止密码变为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4)正反馈(或“反馈”)(5)抑癌(或“程序性死亡”,或“凋亡”)专题五遗传定律及伴性遗传【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的要求,A正确;X射线处理可使细胞发生突变,即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B正确;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特定要求菌株的过程,C正确;相同的射线处理,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

87、突变率不会明显提高,D错误。2B短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是一样的,A错误;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女性患者的两个X染色体上均有致病基因,其中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父亲必然是该病患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性染色体为XX,只要有一个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所以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反之,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C错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故D错误。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及患病概率的计算。(1)根据1和2表现型正常,而其女儿1患病,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

88、隐性遗传病,所以1、1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2)1基因型为aa,依据图2可知2、3、1的基因型均为Aa,1与正常异性(1/70Aa)婚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701/41/280,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280279/280。(3)2和3所生的表现型正常的孩子为1/3AA、2/3Aa,其与正常异性(1/70Aa)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701/4,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701/701/4,所以前者是后者的(2/31/701/4)/(1/701/701/4)46.67(倍)。(4)1的基因型为AaXbY,2和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他们的正常

89、女儿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1/2XBXB、1/2XBXb,人群中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70AaXBY,所以2、3的正常女儿与人群中正常男性婚配后子代患红绿色盲概率为1/21/41/8,子代患PKU的概率为2/31/701/41/420,两病皆患概率为1/81/4201/3 360。答案(1)Aa、aa(2)Aa279/280(3)46.67(4)AaXbY1/3 3604解析(1)从和组的试验结果可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2)分析、两组实验,自变量为植株密度,因变量为感病程度及产量,所以、两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从表格可

90、以看出,、相比,第组的产量最高,分析表中信息得出结论: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根据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3/4,抗条锈病占1/4可推测感条锈病为显性(T),抗条锈病为隐性(t);根据乙的自交后代中感白粉病占1/4,抗白粉病占3/4,推测抗白粉病为显性(R),感白粉病为隐性(r)。F2中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3/4、抗条锈病占1/4,相关基因型为Tt,后代都感白粉病,(相关基因型为rr),综合起来,甲的基因型为Ttrr;乙的自交后代中全部抗条锈病,相关基因型为tt,后代中抗白粉病占3/4、感白粉病占1/4,相关基因型为Rr,综合起来乙的基因型为ttRr。根据以上的思路可以判断出丙的基因

91、型为TtRr,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基因型为ttR_,所占比例为1/43/43/16。答案(1)A、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TtrrttRr18.75%(或3/16)【一年模拟热点导向】5D隐性性状是指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A错误;基因型相同的生物,如果环境不同,表现型也可能不相同,B错误;两个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杂合子或纯合子,C错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肯定是纯合子,D正确。6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在豌豆亲本杂交、F1自交实验基础上提出了问题,A错误;测交实验是

92、为了证明F1的遗传因子组成,验证假说是否成立,B错误;作出的假说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C错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D正确。7A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分析,最矮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最高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二者杂交所得的F1的基因型是AaBbCc,F1自交得到的F2中含有2个显性基因的个体的株高都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株高相同,在F2中含两个显性基因的基因型有6种,即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由此求出概率为3315/64。8(1)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2)正反交(3)这些细胞正在进

93、行细胞分裂,基因已完成了复制但还未平分到两个子细胞(4)全为浅绿色植株深绿色植株浅绿色植株119解析(1)分析系谱图由3和6为女性患病而其父亲1、3正常,可确定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双亲1和2正常而其女儿患病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结合题干信息分析,表现型正常的个体基因型为A_B_,而患病个体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_或A_bb;由系谱图中3、4及所生后代的表现型可知,3、4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bb,只可能是aaB_或A_bb,又因1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A_B_,由3和4都患病可推测:1和2有一对基因为杂合,3和4另一对基因为杂合,再由题中信息“3的基因型为AAbb”及“

94、1和4婚配、2和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概率均为0,可确定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进一步可确定4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测1的基因型为AaBb。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可推测2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同理也可推测5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2产生的配子有 AB和 Ab,5产生的配子有AB和aB,2和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4)通常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在细胞分裂中期,这时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可辨;从图中可知,异常染色体行为的发生是联会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5)14号和21号染色体连接成了一条染色体,故图1所示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95、易位或染色体数目变异。(6)从图中可知,该男子共可以形成6种精子,该男子减数分裂时,除了产生异常的精子外,也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所以可以产生正常的后代。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AaBbAABB或AABb(3)(4)中BC(5)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变异或易位)(6)6能产生正常后代;该男子减数分裂时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含14号和21号染色体),自然可以产生正常的后代【高考微型仿真卷】1C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就是一对等位基因,而D和D,d和d叫相同基因。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96、选项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相同基因的分离,C选项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D选项则表示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同的。2C根据“紫色紫色98红色,190紫色,94白色”,可推测紫色是杂合子,红色和白色都为纯合子,其中一个为显性、另一个为隐性。由此分析得出:红色与红色杂交,后代均为红色,而白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均为白色,故A、B正确;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均为杂合子,表现型为紫色,C错误;紫色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配子,而白色为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后所形成的个体的表现型有两种,因此可用紫色与白色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3D根据题干可知,AA占1/3,Aa占2/

97、3,自交后AA的概率为1/32/31/41/2,Aa的概率为2/31/21/3,aa的概率为2/31/41/6,故D正确。4B甲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甲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丙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丙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甲与丙个体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种;乙(AaBb)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即AB、Ab、aB、ab,乙与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种。5C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Y_D_)经多次交配,产生的F1中有黄色和灰色,有短尾和长尾

98、,说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YyDd;YyDdYyDd,正常情况下,F1中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9331,但实际比例为4221.说明基因型为YY_ _、_ _DD的个体均致死;故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黄色长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灰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6C如果突变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子代中雄性都是突变型,Q应是1,而雌性都是野生型,P应是0,A正确;如果突变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中雄性都是野生型,Q是0,而子代中雌性都是突变型,P是1,B正确;如果突变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子代中雄性都是野生型,Q应为0,雌性也都是野生型,P应是0,C

99、错误;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中雄性和雌性都有1/2可能为突变株,D正确。7AB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基因T表达的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可见只有基因型为aaTT和aaTt的植株表现为非锯齿状,其余均表现为锯齿状。F1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正常的随机结合,A正确;没有T基因就没有T蛋白,有基因A又有基因T,基因T的表达受抑制,也没有T蛋白,表现为叶缘呈锯齿状,B正确;从亲本到F1群体基因频率不变,F1群体中T基因频率为1/2,C错误;单纯从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叶缘

100、细胞与根尖细胞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的区别,D错误。8ABD根据1和2及2可判断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题干信息“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根据3和4与3,以及题干信息“(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可判断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题图,可推断2的基因型为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A正确;4的基因型为AaXBY,3和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2/31/41/41/24,B正确;根据3和4的基因型可推断1的基因型:就甲病方面其基因组成为2/5AA或3/5Aa,就乙病方面的基因组成为1/2XBXB或1/2XBXb,一个正

101、常男性的基因型为96%AAXBY或4%AaXBY,若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3/54%1/4)1/21/4497/4 000;就甲病方面,4的基因组成为2/5AA或3/5Aa,一个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96%AA或4%Aa,若4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孩,她是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54/497,具体算法如下: 正常女性产生的配子4产生的配子49/50 A1/50 a7/10A343/500 AA7/500 Aa3/10a147/500 Aa3/500 aa由此可求得他们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孩的概率是497/500,其中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102、154/500)/(479/500)154/497,D正确。9解析(1)F2中抗病易感病(669)(916)31,高秆矮秆(669)(916)31,因此控制抗病和易感病、高秆和矮秆的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2)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及其变式,因此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F2中出现新的性状组合,最可能的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4)题中假设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中ABAbaBab4114,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对F1进行测交,子代中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答案(1)遵循(2)不遵循(3)重

103、新组合(基因重组)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减前期)(4)一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10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第代有多个神经性耳聋患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1、2属于近亲婚配,均带有神经性耳聋基因(同一种隐性致病基因),后代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所以第代出现多个神经性耳聋患者。(2)由于2患神经性耳聋,所以V1肯定为杂合体,带有神经性耳聋基因的概率是100%;又由于6患神经性耳聋,所以6为杂合体,由题干知,7不

104、携带致病基因,因此,V2带有神经性耳聋基因的概率是。(3)由于7不携带致病基因,而6和V2都患腓骨肌萎缩症,所以腓骨肌萎缩症属于显性性状。根据电泳结果判断腓骨肌萎缩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4)1的表现型为正常,后代患神经性耳聋,所以其基因型为BbXdY。V1的基因型为BbXdY,V2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可能性各占。若V1与V2婚配,他们后代中男孩不患病的概率是。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2属于近亲婚配,均带有神经性耳聋基因(同一种隐性致病基因),后代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2)11/2(3)显腓骨肌萎缩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4)BbXdY7/1611(1)雌BXa 、Y

105、、Y(2)不可行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不可行2和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雌果蝇雄果蝇21雌果蝇雄果蝇20专题六变异、进化与育种【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D本题难度较大。甲、乙的1号染色体,一为正常,一为倒位,二者基因的排列顺序不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B、C项错,D项对2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X射线照射引起的基因突变,不一定有利于生存,A项错误;X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项正确;应用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C项正确;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若有白花后代,可确定为

106、可遗传变异,否则为不遗传变异,D项正确。3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A错误;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在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不加倍的为36条染色体,加倍的为72条染色体,B正确;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仅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而自然选择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而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4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及理解能力,对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难度适中。(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

107、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另外一种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叉互换。(2)如图所示,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为初级精母细胞;乙图无同源染色体,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开,已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所以为精细胞。(3)本小题考查单倍体的概念,要求学生对概念掌握牢固并且有很好的语言组织能力。答案(1)自由组合交叉互换(2)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3)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5解析(1)已知该植物为自花且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

108、下发生的是自交现象,一般都是纯合子。(2)诱变育种主要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因为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稀有性(低频性)和多方向性(不定向性),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3)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有目的的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个体上,一般通过杂交、选择和纯合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则育种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若只考虑茎的高度,据题意可知亲本为纯合子,所以它们的基因型为DDEE(矮茎)和ddee(高茎),其F1的基因型为DdEe,表现型为矮茎,F1自交后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矮茎(DE)中茎(Dee和ddE)高茎(ddee)961。(4)单倍体育种的

109、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遗传图解见答案。答案(1)纯 (2)稀有性(低频性)和多方向性(不定向性)(3)选择纯合化年限越长矮茎中茎高茎961(4)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一年模拟热点导向】6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只有当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导致生殖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的个体无法相遇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生殖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之间产生差异,种群间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种群间隔离一旦形成,基因便不能交流;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7A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难度适中。变异的利与害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适应环境的就是有利变异

110、,A正确;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和外因(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并不仅仅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才能发生,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主要包括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D错误。8Aa表示地理隔离, c表示生殖隔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要经过地理隔离,如无子西瓜的形成,A错误。9D分析题图可看出下方的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

111、异倒位,A正确;图中所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可以看出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而一条染色单体中含有一个DNA分子,B正确;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dcbef的配子,C正确;图中染色体变异不会导致基因缺失,D错误。10解析(1)抗虫小麦自交,产生的后代有151的比例,这说明小麦的抗虫性状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2)方法二是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假如野生小麦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后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如果要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必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则体细胞中应至少有84条染色体。假如野生小麦与普通小麦是近缘的,它

112、们杂交从第二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因此筛选工作从第二代开始。也可以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以获得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迅速获得纯种抗虫小麦。(3)真菌的抗虫基因能嫁接到小麦DNA上的基础是二者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且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真菌的抗虫基因之所以能在小麦体细胞中表达,是因为它们共用一套密码子。(4)培育的抗虫植物都要经过鉴定,其方法就是用需要鉴定植株的叶喂害虫,看害虫食后的生存状况,如果害虫食后死亡,就说明植株具有了抗虫特性。答案(1)两(2)基因重组84第二离体培养秋水仙素(3)二者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且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

113、密码子(4)将害虫放在小麦叶上,让其吃小麦的叶子,如果它在吃了小麦叶后死亡,就说明抗虫小麦培育成功了11解析(1)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因此甲图中过程称做转录,过程表示翻译,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转录和翻译过程相比,碱基互补配对的不同点是转录过程有TA配对(DNA和mRNA配对),而翻译过程没有(有mRNA和tRNA配对)。(2)图甲中看出,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突变成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图中看出,替换后的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UAG,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

114、因此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珠蛋白,则该蛋白与正常珠蛋白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肽链较短。(4)异常mRNA的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因此降解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除SURF复合物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复合物,它们被统称为mRNA监视系统,说明mRNA监视系统能够阻止错误基因产物的产生,避免可能具有潜在危害的蛋白的表达,保护自身机体。答案(1)转录核糖体有TA配对,没有(2)替换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3)肽链较短(4)4种核糖核苷酸阻止错误基因产物的产生,避免可能具有潜在危害的蛋白的表达,保护自身机体【高考微型仿真卷】1D基因碱基对缺失,应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

115、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错误;I、是非基因序列,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一个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的控制,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D正确。2D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能否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无直接联系,故A错误。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这时便不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所以B错误。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染色体易位有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所以C选项错误。经远缘杂交获得的后代,其染色体可能无法联会而导致不育,经秋水仙素等诱

116、导成可育的异源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类型,故D选项正确。3B单倍体育种需对单倍体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无法形成种子,故B错误。4A由图可知为ab,为单倍体,没有种子,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错误。5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自然选择不会导致突变,但会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会影响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6D观察题图,因为河流和山脉阻碍了种群1、2与亲代种群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种群1与种群2个体之间因地理隔离

117、而无法进行交流,因此二者互无影响,B正确;不同环境中选择不同的类型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C正确;种群1、2都来自亲代种群,它们之间的基因有一部分是相同的,D错误。7BC一个DNA分子中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基因与基因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碱基序列没有遗传效应,若在这部分序列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B正确;染色体易位虽然没有改变一个细胞中的基因数量,但改变了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这种改变往往对生物体性状会产生较大影响,C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所得到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要视原正

118、常植株的倍性,如小麦的单倍体经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得到的个体为六倍体,D错误。8ABD图中的F和f、G和g、H和h、J和j为4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1和3的相对应位置上有等位基因出现,说明它们是同源染色体,4和5染色体形状大小不同,关键是相对应位置上没有等位基因,它们属于非同源染色体,A正确;与1、2、3相比较,4最可能是和3来自于同一条染色体,且最下端的原本应是含有J基因,而含有J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却存在于5号染色体上,最合理的推测是4和5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即4中含有J的片段与5中含有K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染色体

119、1、2、3、4可能同时出现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2和4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D正确。9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

120、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答案(1)种群(2)物种(或遗传)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4)甲E45.510解析(1)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迅速获得纯合子,其具体做法是先将花粉培育为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符

121、合要求的纯合子。(2)父本为棕色彩棉,欲获得纯合子彩棉,应选择父本单倍体植株,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体细胞染色体数加倍;分析题图可知,用0.05%的秋水仙素诱导12 h,染色体加倍百分比为22%,实验效果最好;可根据多倍体植株的特点,直接测量茎的粗细、叶面积的大小。(3)自交是鉴定是否为纯合子的最简便的方法,可通过观察自交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做出判断。答案(1)彩棉花粉(花药)单倍体(2)父本单倍体幼苗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0.05%秋水仙素,处理12 h茎的粗细、叶面积的大小(营养器官的大小)(3)自交性状分离11解析(1)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

12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2)将基因型为S1S4的花粉授于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S2S4的烟草产生的卵细胞是S2和S4,所以只能接受S1花粉,子代基因型为S1S2和S1S4。如进行反交,则卵细胞为S1和S4,所以只能接受S2花粉,子代基因型为S1S2和S2S4。由分析可知,当花粉所含S基因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时,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所以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体。(3)科学家将某抗病基因M成功导入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后获得成熟的抗病植

123、株。如图所示,已知M基因成功导入到号染色体上,但不清楚具体位置。现以该植株为父本,与基因型为S1S2的母本杂交,根据子代中的抗病个体的比例确定M基因的具体位置。若后代中抗病个体占50%,则说明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中使该基因失活;若后代中无抗病个体,则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以外的其他位置。答案(1)基因突变多方向性(2)S1S2、S1S4S1S2、S2S4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完成受精去雄(3)父本50% 0遗传图解如下模块二综合微型仿真测试卷A卷1B分析题图确定乙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由于

124、等位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因此B与b的碱基数目可能不同,B正确;由于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不均等,所以丙细胞分裂可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因此它分裂后只能形成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C错误;甲形成乙的过程为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2C由于亲代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后代数目又较少,所以不能确定白色与栗色的显隐性关系,A错误;如果白色为显性,则可能是伴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所以不能确定马的毛色遗传为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B错误;1和2基因型相同,都是杂合子或纯合子,为Aa或XAXa或aa或XaXa,C

125、正确;1与2的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可能相同,D错误。3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这是因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正常人的X染色体上不含有该显性基因,只有患病个体才有显性致病基因,且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群中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儿子都可能有患病者;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4C图中、分别为DNA复制过程和转录过程,均可发生在细胞核中,A正确;、过程分别为转录和翻译过程,而线粒体、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的细胞器,B正确;、过程分别是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由于病毒无独立代谢能力,因此两过程都是在它的宿主细胞

126、内完成的,C错误;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5D假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分别含有A和a。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这样细胞中出现4条染色体,分别含有基因A、a、A、a。到有丝分裂末期,这些染色体平均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两个A可同时进入到某一细胞中,两个a可同时进入另个细胞中,也可以是A和a进入到某一细胞中。6D观察图解可确定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A正确;根据图中现象,杂交后代可育,可推测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B正确;来源不同的多个亲本逐个杂交,可使杂种香水月季具有多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因此

127、增加了遗传多样性,C正确;杂种香水月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中国月季,D错误。7ACD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结合题干信息分析,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有选项A所述的内容;由于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且X与Y是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选项B所述内容不正确;选项C、D所述的内容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8ABD实验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将32P注入细菌细胞中,而含35S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B错误;在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2/81/4,C正确

128、;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9(1)氢键(2)a(3)50%(4)基因重组基因突变10解析(1)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决定有色,y决定黄色,且实验中的个体都是纯合子,故亲本中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ZByZBy。实验三和实验四互为正反交实验。由于实验三亲本中的黄羽雄性基因型为ZByZBy,而子代有栗羽雄性出现,说明亲本中白羽雌性基因型为ZbYW。(2)根据F2中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F2中三种性状在雌雄个体中表现无差异,推测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表现型比例为121,说明羽色类型的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已

129、知纯系栗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者HHZBYW,推测纯系黑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F1基因型为HhZBYZBY、HhZBYW,所以F2基因型种类为326(种)。黑羽和不完全黑羽的出现首先需有基因B的存在,黑羽基因型为hh,不完全黑羽基因型为Hh,栗羽基因型为HH,三者都有Y基因的存在,所以猜测在B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会影响Y基因的表达。(3)白羽雄性基因型为ZbZb,产生的后代中雌性基因型为ZbW,故表现型是白羽即可作为蛋用鹌鹑。答案(1)ZByZBy四ZbYW(2)F2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每一性状的雌雄比例相同不完全显性hhZBYZBY或hhZBYW6BY(3)

130、白羽11解析(1)由于男性患者的父亲不患病,可以排除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该系谱图中女性个体基因型一定相同的个体有1、2、3,均为XAXa,其他女性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或XAXa。(3)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则他们再生育小孩,可能生出患病的男孩。(4)3和4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则患者5的基因型为XaXaY,该患者的致病基因a只能来自其母亲3,3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含有基因a的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同时进入卵细胞中,该卵细胞与含有Y的精子受精后即发育形成患者5。答案(1)Y男性患者的父亲不

131、是患者(2)1、2、3XAXa(3)可能(4)XaXaY3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含有基因a的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同时进入卵细胞中B卷1B豌豆在花没有开放之前会进行自花传粉,所以要在花未开放之前进行去雄,同时视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进行人工授粉,故A错误;F1为紫花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紫花、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由此还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故B正确;该图P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二者杂交,F1只表现紫花,可以确定紫花为显性性状,也可以从F1自交所得F2出现性状分离,确定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故C错误;F2的紫花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12

132、,紫花纯合子在F2中占1/4,占F2中紫花的1/3,故D错误。2A让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开,在体外是采用加热变性的方法,在活细胞内依靠解旋酶来完成,A正确;若用题述测序方法读出碱基G的位置,则必须加入带标记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类似物,B错误;由题意可知,采用题中链终止法测定某一双链DNA中的全部碱基排序,至少要按图中所示模式操作3次,C错误;假如模板链中含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通过上述操作能得到N种长度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链,D错误。3B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题意分析

133、已知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是双杂合子。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则F1正常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F2代的性状分离比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3103可知正常株是双显性(9)和双隐性(1),全雌株、全雄株为单显性(3),所以F2正常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纯合子AABB、aabb占两份,故纯合子的比例为2101/5,B错误;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雄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134、C正确;设全雌株为aaB_,实验一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1Aabb(全雄株),即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D正确。4C基因重组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A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通过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正确;虽然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对生物有害,但少数对生物是有利的,对生物进化是有重要意义的,C错误;可遗传的变异可以发生在分子水平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也可以发生在染色体水平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D正确。5C1、2正常,1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该遗传

135、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C区段)、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区段)上,A错误;图中有女性患者,患病基因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B错误;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2、4基因型都为Aa,若基因位于C区段,2、2、4基因型都为XAXa,若基因位于B区段, 2、2、4基因型都为XAXa,C正确;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2基因型为XAY、XAXa,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D错误。6B青霉菌与细菌之间存在竞争的关系,A错误;自然选择使具抗性的个体得以生存,保存了抗药性基因,久而久之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从而形成了耐药性菌群,B正确;细菌耐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细菌产生青霉素

136、抗性基因后,该基因仍可能发生丢失、突变,D错误。7ABC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8ABD题图中所示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因为若是伴X显性遗传病,2、5都应该有病,而图中表现正常,A正确;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则5、6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则7为患病男孩的几率为1/4,B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5、6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或Aa,7患病的几率不一定是1/2,C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2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3的基因型为Aa,D正确。9解析本题考查了遗传定律和变异有关的知识,考查理解能力

137、、综合分析能力。难度适中。(1)染色体断裂,属于片段缺失,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2)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是由交叉互换导致。(3)得到的二倍体中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形成的,二者是同型的,即XX或ZZ,若是XX,则为雌性,若为ZZ,则为雄性。(4)这只龙眼雌鱼的基因型为aabb,用卵细胞二倍体化方法繁殖,后代基因型全为aabb,表现为龙眼。AABB与aab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出现龙眼aabb的概率为1/16。答案(1)染色体(结构)(2)低温抑制(细胞)纺锤体形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3)雌性雄性(4)100%(6.2

138、5%)10解析(1)抗TRAP蛋白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mRNA发夹结构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UA。(2)图b中空载tRNAtrp上与mRNA结合的碱基序列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于决定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所以其空载tRNAtrp上的反密码子是ACC。图中过程除需模板mRNA外,还需要运载氨基酸的工具转运RNA、原料氨基酸和能量等。(3)根据题干中信息“色氨酸含量可调节色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来分析,“色氨酸较多时,抗TRAP蛋白基因不表达;缺乏时,抗TRAP蛋白基因又快速表达”的意义:保证细胞对色氨酸的需要,也避免了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等。(4)根据培育的目的,可

139、推测出所需的优良菌种是能产生色氨酸的菌种,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确定通过人工诱变获得不能形成终止发夹的突变体。答案(1)脱氧核苷酸AU(和UA)(2)ACC转运RNA、氨基酸和能量(3)满足细胞对色氨酸的需要避免物质和能量的浪费(4)终止发夹11解析(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2)甲、己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做遗传多样性。(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甲地与戊地果蝇的生殖

140、隔离。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答案(1)种群不定向(随机、不确定、多方向性)(2)物种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生殖隔离)遗传(3)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甲地大专题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B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则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放,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B正确;兴奋只能

141、从突触前膜到达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D错误。2C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该个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具有负反馈调节的特点,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正确;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用于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该个体胰岛素含量较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缓,血糖含量高于正常人,B、D错误。3B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

142、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属于反馈调节,A正确;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较缓慢,B错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C正确;内外环境的改变,可能引起机体代谢发生异常,D正确。4解析(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别是由下丘脑、垂体分泌的。(2)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此外还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几乎全身各种细胞。(3)激素的作用方式的特点主要包括: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

143、于靶器官、靶细胞。答案(1)下丘脑垂体(2)细胞代谢发育和功能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微量和高效5(1)缺氧时间(2)外降低(3)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主动运输【一年模拟热点导向】6D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B错误。感觉痒只形成感觉,不属于反射,C错误。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是在后天学习或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条件反射活动,D正确。7D静息电位的维持依靠K外流,K外流的方式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因此不消耗能量,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神经递质

144、释放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C错误。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依赖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D正确。8A本题考查了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考查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难度适中。根据题干和题图分析,胰岛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来调节血糖的浓度,A正确;胰岛素属于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不参与代谢的过程,B错误;GLUT4从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GLUT4合成障碍的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错误。9AB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

145、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所以,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A正确;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激素由图中可知,能作用于c和a,B正确;激素水平低,反馈作用弱,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幼年时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D正确。10解析(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的。(2)从图中可知,运动应激能促进BDNF的形成,这是基因的表达过程。(3)动作电位时的电荷分布是外负内正。(4)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

146、含量减少。答案(1)神经递质胞吐(外排)(2)表达(转录和翻译)(3)见图d(4)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5)(新)突触11解析(1)本题是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动物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分级调节影响性激素的分泌,结合题图可知结构X是下丘脑,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构Y是垂体,是促性腺激素。(2)激素分泌到细胞外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部位的受体结合,对靶细胞的代谢进行调节,激素一经作用后就会被灭活。(3)给病人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性激素水平仍然明显低于正常值,但给其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后,性激素恢复正常水平,说明病变部位是结构Y(垂体)。答案(1)下丘脑(2)体

147、液受体灭活(3)结构Y12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中等。(1)在X处给予刺激,兴奋传到电流表的两个电极的时间不同,所以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Y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不能传至电流表两电极,电流表不偏转。(2)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药物不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该药物可能抑制了递质受体的功能,使其不能与神经递质结合。(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所以细胞甲可能是下丘脑。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是因

148、为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识别激素的特异性受体。(4)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的另一刺激是血糖浓度的升高。答案(1)20(2)递质受体(3)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4)胰岛B细胞血糖浓度升高【高考微型仿真卷】1B成年人能有意识排尿体现了神经调节中的分级调节,A正确。神经调节参与血糖调节时需要通过下丘脑,不通过垂体,B错误。能正常排尿,说明脊髓骶部的排尿中枢正常,C正确。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依赖离子通道,离子通道属于膜蛋白,D正确。2C刺激图一中的时,神经纤维能将兴奋传到肌肉使肌肉收缩,直接刺激肌肉也能引起肌肉收缩,A错误

149、。刺激图一中的时,兴奋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B错误。刺激图二中c点时,兴奋不能在突触处向左传递,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而兴奋向右传导时,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刺激图二中c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D错误。3B由题干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减少才导致突触前抑制现象,推测突触前抑制过程中释放的应是兴奋性递质,A错误。突触后抑制过程中释放了抑制性递质,会导致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B正确。突触后抑制过程中能正常释放递质,因此在突触间隙中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C错误。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

150、体识别,D错误。4C代表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代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甲状腺;代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包括骨骼肌和内脏在内的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代表下丘脑发出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也能作用于骨骼肌和内脏;表示冷觉感受器。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过程均会加强,A正确;寒冷刺激时,两种激素均作用于骨骼肌和内脏,促进产热过程,B正确;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的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C错误;人体对体温调节时骨骼肌的活动也受传出神经支配,D正确。5C根据题意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进食葡萄糖后的结果,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不如正常女性敏感,产

151、生胰岛素速度慢,B错误;正常女性当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量迅速增加,使血糖不会过高,孕妇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体内产生了与胰岛素结合的类似抗体,C正确;孕妇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要控制糖类的摄入量,D错误。6B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A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E作用于B,说明E细胞末端属于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或者抑制,D错误。7BD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不是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152、而是甲状腺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应该是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尿量增加。8ABD为神经元的树突,可与前一个神经元形成突触,为突触前膜,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刺激A点,兴奋先后经过电流计的指针,先后引起指针位点细胞膜电位变化,因此可以测出B有2次偏转且方向相反;由于神经冲动的传导需要能量,因此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为突触小泡,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9(1)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神经和体液(2)蛋白质、糖原、脂肪(3)1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10解析(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突触小体。(2)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将传到

153、M处,M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由于突触的连接,兴奋多次传到N点,N点的指针将发生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由图可知,AB段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CD段的K外流,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4)兴奋在神经元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1)突触小体(2)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发生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不外流(4)双向单向11解析(1)由图1分析可知,图1中有3种神经元,但最简单的反射弧只含有2个神经元;海兔缩鳃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若在图1中的c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

154、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的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因而只有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2)图2显示,当海兔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易化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5HT,这种信号分子与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Ca2内流量增加,从而使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发生易化,即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增加。(3)如果实验中不小心将海兔缩鳃反射效应器中的某一处损坏,刺激喷水管时鳃不再发生反应。为检测受损部位:若刺激图1中的a处,在运动神经末梢的最末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表明运动神经末梢受损;若直接刺激鳃,鳃没有反应,表明鳃受损;若刺激a处,在运动神经末梢的最末端能检测到电

155、位变化;直接刺激鳃,鳃有反应,表明运动神经末梢与鳃的接触部位受损。答案(1)2运动神经末梢及支配的鳃d (2)特异性受体增加(3)运动神经末梢刺激a处,在运动神经末梢的最末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直接刺激鳃,鳃有反应【2016命题猜想】12解析(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3

156、)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氨基丁酸,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受到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多巴胺释放增加,“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答案(1)突触小泡受体(2)增加减弱(3)内流受到抑制减少多巴胺释放增加专题八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A组成内环境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的水和无机盐离子可以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

157、正确;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故B错误;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主要留在细胞外液中,故C错误、D错误。2BCT细胞经抗原刺激后,需经过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A错误;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C正确;人体的吞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3B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比,其K浓度高,Na浓度低,O2由于代谢利用

158、浓度也较低,A、C、D错误;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保持平衡,B正确。4A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量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5解析(1)免疫调节过程中,吞噬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暴露其特有抗原或抗原MHC,再将其呈递给T细胞,从而激活细胞免疫或体液免

159、疫,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使其失去该作用,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结果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2)接种埃博拉病毒疫苗后,机体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够产生相应抗体,同时产生的免疫细胞有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3)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融合最主要的应用,获得杂交瘤细胞的技术手段是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治疗该病。答案(1)特有抗原(或抗原MHC)T细胞特异性(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6解析(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调节垂体产生促激素,促激素的靶器官有甲状腺和肾上腺。(2)人体

160、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二者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3)血糖(化学物质)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反射弧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上述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与其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4)抗胰岛B细胞抗体(蛋白质)的合成是由遗传决定的。型糖尿病是由于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破坏了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故属于自身免疫病。由题干信息可知,胰岛B细胞损伤过程中有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与,故此过程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答案(1)甲状腺和

161、肾上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细胞膜上(4)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一年模拟热点导向】7A艾滋病病毒侵染T细胞后,可逆转录形成DNA,而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4种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后会破坏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不足,进而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B正确;4种艾滋病病毒遗传物质都是RNA,其水解产物都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人类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D正确。8B图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

162、白质含量有关,B正确;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组织水肿,组织液A增多,C错误;图中,为促进作用,是抑制作用,D错误。9D由图可知,细胞为吞噬细胞、细胞为T细胞、细胞为B细胞、细胞为记忆细胞、细胞为浆细胞。吞噬细胞不能增殖,A错;过程是抗体与抗原结合,不是发生在靶细胞内,B错;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及抗原的共同作用,D正确。10D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为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不需要逆转录酶参与,过程为转录过程,需RNA聚合酶参与;过程合成HIV的蛋白质,需要转录形成的

163、HIV的mRNA作为模板,而不是T细胞自身的mRNA;分子a中有一条RNA单链和一条DNA单链,碱基配对类型为UA、AT、CG,分子b为双链DNA,碱基配对类型为AT、CG。11ACD胃蛋白酶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12BC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正确;机体内有抗体产生,由此可判断此免疫属于体液免疫,B错误;“人工版本”MMP9注入机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因此“人工版本”MMP9相当于抗原,人体内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

164、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MMP9酶,就能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D正确。13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推测可能是因为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抗原,从而引起免疫系统对自身器官的攻击。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因为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受损,无法正常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因此要治疗该病可注射胰岛素。(2)根据题中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思路,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饥饿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有利于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3)根据题图及题中信息,可发

165、现PPP1R3G蛋白通过一系列过程变化可提高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促进糖原的合成。根据题中信息的描述,可推测PPP1R3G蛋白基因的表达受进食和饥饿周期调控。答案(1)抗原自身免疫胰岛素(2)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空腹(饥饿)(3)提高进食和饥饿周期14(1)体液T细胞淋巴因子(2)缩短浆转录和翻译(或表达)(3)神经递质激素(4)向左(5)垂体【高考微型仿真卷】1B抗体、激素及人体细胞代谢所需营养成分及代谢废物均可成为内环境成分,A正确;血浆渗透压过低时可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可形成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可形成淋巴,C正确;水盐平衡的调节、pH的调节及血糖的调节等均属于内环

166、境稳态的调节,D正确。2D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A错误;炎热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B错误;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血糖稳定,C错误;剧烈运动乳酸增加体液中的某些离子缓冲pH相对稳定,D正确。3D据题意“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推知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膜上;该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值,反馈作用于垂体,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4D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其中甲和丙都能接受抗原刺

167、激,但乙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错误;细胞丙为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而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发达,C错误;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D正确。5A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与O2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B错误;ATP的合成和水解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C错误;抗体的合成与加工发生在浆细胞内,D错误。6C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缺失的人,两种免疫都受到影响,A错误;

168、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而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大多数体液免疫,B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加强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发生在体液免疫中,细胞免疫中不存在,D错误。7B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浆运输,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进入血浆运输;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血浆中的蛋白质一般不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机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8ABC本题考查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

169、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难度中等。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感染病毒引起的,并非自身免疫病。原癌基因是位于正常人体细胞内的基因,HBZ基因来自病毒。去除HBZ基因的病毒不再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但仍可以侵染人体细胞。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故HBZ基因在人体内表达可间接影响体液免疫。9解析(1)图中细胞甲、乙、丙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和物质是B细胞、记忆B细胞和抗体。(2)d过程是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止病原体的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若抗体攻击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会导致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

170、换受阻,肌肉不能收缩而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3)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在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的作用下,会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甲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再注射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时,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因为其他种的B淋巴细胞仍然存在,所以注射乙种抗原时,会发生免疫反应。答案(1)细胞甲、细胞丙、抗体(2)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化学信号电信号(3)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乙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10.解析(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促进了蛋白质、脂肪和糖原

171、的合成。(2)在血糖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3)胰岛素受体由亚基和亚基组成,据图分析,亚基可能属于ATP水解酶。靶细胞内的糖原合成酶经过磷酸化以后,可能会导致其活性增强。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使得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导致注射胰岛素不能降低其血糖水平,仍表现出高血糖症状。(4)由于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所以胰岛素只能与靶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结合,而不能与其他受体结合。答案(1)葡萄糖转运蛋白摄取(吸收)(2)效应器(3)ATP水解增强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4)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11解析(1)观察图一,是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

172、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所以向甲组家兔体内注射性激素(促性腺激素)的生理溶液,可使甲组家兔表现出相应的性行为。(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少尿量。所以将乙组家兔的结构A切断(如图二所示),神经联络断裂,抗利尿激素不能释放,测定家兔的日均排尿量,则乙组兔的日均排尿量将增加,一段时间后,给乙组家兔注射抗利尿激素的生理溶液,家兔的排尿量恢复正常。该实验表明下丘脑通过神经控制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进而调节肾小管、集合管对水

173、分的重吸收,从而控制尿液量。(3)将丙组家兔的结构B结扎,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顺利运到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由于负反馈调节作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4)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所以切断家兔下丘脑与大脑皮层间的联系,测定家兔的体温。则丙组家兔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基本保持不变。答案(1)性(促性腺)(2)增加抗利尿神经控制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3)增加下降(略有下降)(4)保持基本稳定【2016命题猜想】12解析(1)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为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

174、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用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病毒疫苗100 L,2组注射100 L 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作为对照,3组注射100 L 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2)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但实验组小鼠平均瘤重较小,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接种重组病毒疫苗的小鼠体内表达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C3细胞时,HPV引起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免疫学知识,清除癌细胞的免疫属于细胞免疫,故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细胞免疫,才能有效清除癌

175、细胞。答案(1)100 L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100 L PBS缓冲液(2)平均瘤重较小,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Li蛋白记忆浆细胞细胞专题九植物激素调节【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C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对生长素比较迟钝,C错误;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

176、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D正确。2D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从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并设计了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开始,经过鲍森詹森、拜尔及温特的相关实验,最终证明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引起的,这种化学物质就是生长素简称IAA,所以D正确。3D从图中看出蔗糖、细胞分裂素都能使鲜重累积增加率增大,蔗糖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更明显;蔗糖是含碳的有机物,能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第5

177、天中清水组脱落酸的含量最多。4解析(1)吲哚乙酸(IAA)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只能从形态学上端(A)向形态学下端(B)运输,故琼脂块和中应是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和中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脱落酸(ABA)在茎尖不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吲哚乙酸(IAA)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抑制剂处理后和中放射性结果相近,说明抑制了吲哚乙酸(IAA)的主动运输,因不影响细胞呼吸,故很可能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从而影响了IAA的主动运输。(2)在成熟组织中,吲哚乙酸(IAA)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3)分析题目信息,可知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中含有催化IAA分解的酶。植物细胞内含有的IAA氧化酶和光都

178、能降解IAA,可确保种子破土出芽后,植物体内IAA的激素含量不会过多,保持正常水平,从而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答案(1)不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2)不是(3)IAA氧化(降解)酶有利【一年模拟热点导向】5D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到侧芽,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并不抑制侧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体现为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在植物向光生长时,向光侧和背光侧均为促进生长。6A激素A、B分别表示赤霉素、乙烯,A错误;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故可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B正确;激素A促进细胞伸长,激素B抑制细胞伸长,故两者之间属于拮抗关系,C

179、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正确。7C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的运输,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和实验分析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图1中a、b琼脂块中都不能检测到生长素;图2实验可说明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内的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但不能得出感光部位是尖端,且图1实验不能与图2实验形成对照;如果图2胚芽鞘发生向光性生长,说明琼脂块d侧的胚芽鞘生长较快,即琼脂块d中的生长素浓度较高,因此,当c中生长素浓度等于图3中e浓度时,d中生长素浓度介于e与f之间;植物产生向光性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光侧细胞伸

180、长生长速度快,而不是细胞分裂快。8D本题考查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图像分析及理解能力。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某些部位产生,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A项错误;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自身细胞分裂素对实验的影响,B项错误;本实验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C项错误。9AC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是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起作用的,A错误;据图分析,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即a时,会促进植物茎中乙烯的合成,B正确;据图分析,当乙烯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C错误;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生长素的含量相同

181、,但a点能促进植物生长,b点植物基本不生长,D错误。10解析(1)由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所以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2)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其实验步骤为:在浓度b至浓度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若干组并编号;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答案(1)不能该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2)在浓

182、度b至浓度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均分为若干组并编号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11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和实验分析能力。难度稍大。(1)豌豆幼苗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顶端即幼叶。(2)可利用基因探针和mRNA进行核酸分子杂交,以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如果有杂交带,说明PsIAA4/5基因已经转录,进而可以判断生长素的含量。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是促进细胞的伸长。(3)AB段的A端为形态学上端,B端为形态学下端。分析实验结果,A端插入时,B端14CIAA浓度高于B端插入时A端的14CIAA

183、浓度,说明生长素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而P侧14CIAA浓度高于D侧,说明P侧的运输能力强。(4)题图显示,第一组实验的P侧和第二组实验的D侧14CIAA的浓度明显不同,所以判定两侧对生长素的运输能力不同,被切去的一侧也能检测到生长素,说明存在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答案(1)幼叶(顶端或顶芽)(2)核酸(或“DNARNA”)转录IAA(生长素)的含量伸长(3)IAA(生长素)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P(4)不同横向(或“侧向”)【高考微型仿真卷】1D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关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和理解能力。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有3、4、5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2号装置

184、,A错误;根据3号和1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B错误;根据2号和l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C错误;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有关,D正确。2D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喷施的试剂种类,A错误;对照组不喷施试剂,作为空白对照,对照组高度比为100%,不是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B错误;由戊组可以看出,该实验不能证明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C错误;由图可以看出,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

185、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D正确。3C结合温特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分析,该实验可说明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且该物质能促进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由于本实验中的胚芽鞘的尖端已被切除,因此感光的部位不存在,单侧光不会引起生长素的重新分布,在单侧光下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设置组的目的是消除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4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插条的成活率,A正确;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能诱导大麦产生淀粉酶,以催化淀粉水解,降低啤酒生产的成本,B正确;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错误;乙烯利分解产生的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5D本题考查

186、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对生长素比芽敏感,图l曲线1、2可分别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某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A错误;若图l曲线1代表双子叶植物,曲线2代表单子叶植物,则d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除去单子叶植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B错误;图2中实线表示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面,其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根生长的最适浓度在虚线以下,C错误;由图3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脱落率下降,故在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D正确。6B由图知,切段中存在乙烯和生长素,说明植物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

187、结果;生长素和乙烯之间具拮抗作用;生长素浓度增高到M值时,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乙烯属于生长抑制剂,乙烯含量的增高,会抵消生长素的部分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7ABC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及实际应用能力。难度较低。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不会促进果实生长,A错误;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多倍体产生应用秋水仙素,B错误;脱落酸可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错误;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从而使植株增高,D正确。8BCD用图1中两个装置进行实验,由于重力和光对图中植物茎的作用结果表现一致,因此无法探究出植物的弯曲生长只与单侧光有关,A错误;将图1中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

188、心上,植物茎受来自窗口处光的刺激而向窗口弯曲生长,B正确;分析图2,C点时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均表现为0,说明c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正确;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会由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表现出茎的背地生长的特性,即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若图1中装置内茎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图2中能表现出上述特点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在m和2m之间,D正确。9解析本题考查与植物激素功能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0.05 mg/L和0.1 mg/L的赤霉素、0.1 mg/L的吲哚乙酸具有抑制沙枣生根的作用,而0.05 mg/L的吲哚乙酸、0

189、.05 mg/L和0.1 mg/L的吲哚丁酸、0.05 mg/L和0.1 mg/L的细胞分裂素对沙枣插条生根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为使插条成活率最高,最好使用0.05 mg/L的吲哚丁酸处理插条。(2)该实验表明,同一种植物激素浓度不同,对植物的作用不一样,浓度过高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植物激素的作用往往具有双重性。这一结论在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是应不断探索植物激素发挥作用的最佳浓度。答案(1)0.05 mg/L和0.1 mg/L的赤霉素、0.1 mg/L的吲哚乙酸0.05 mg/L的吲哚乙酸、0.05 mg/L和0.1 mg/L的吲哚丁酸、0.05 mg/L和0.1 mg/L的细胞分裂素0.0

190、5 mg/L的吲哚丁酸(2)浓度不同,对植物的作用不一样,浓度过高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双重性应不断探索植物激素发挥作用的最佳浓度10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不同植物激素的功能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1)综合分析实验可知,其一,应去掉顶芽,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可运到幼叶叶柄处,影响叶柄脱落;其二,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计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去掉顶芽和幼叶的叶片,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叶柄脱落是缺乏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2)探究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选取一片生长健壮

191、、面积大小适宜的叶片,沿叶脉在叶片左半部分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在叶片右半部分应涂上等量的蒸馏水;根据对照分析有三种情况:若叶片左半部分保持鲜绿的时间与右半部分相同,则细胞分裂素无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若叶片左半部分保持鲜绿的时间比右半部分长,则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若叶片左半部分保持鲜绿的时间比右半部分短,则细胞分裂素有促进叶片衰老的作用。答案(1)应去掉顶芽缺少对照实验(2)涂上等量的蒸馏水叶片左半部分保持鲜绿的时间与右半部分相同叶片左半部分保持鲜绿的时间比右半部分长叶片左半部分保持鲜绿的时间比右半部分短11解析(1)图中上面那条曲线未加BL,代表IAA 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根据

192、起点和变化趋势,可得出答案“低浓度促进伸长,高浓度抑制伸长”。而下面那条曲线添加了BL,每一个IAA 浓度下,根的长度都小于未加BL 的情况,所以BL 一定是抑制了主根的伸长。其中,010时抑制作用在增强,10100 抑制作用在减弱。(2)从图中看出,两种实验情况下,都检测到了放射性碳标记的IAA,故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双向”。而添加了BL 的(阴影)检测到的IAA(放射性)都多于对照组(空白),可以看出BL 促进了生长素的运输。但是右面的情况,阴影高出空白更多,故BL 对尖端到中部的运输过程促进作用更强。(3)由RNA 得到cDNA 的过程属于逆转录(反转录);在PCR 的反应体系中,

193、需要加入模板、dNTP、Taq 酶、成对的引物等;如果模板(cDNA)越多,那么扩增出来的DNA 也会越多,这可以反映出提取的RNA 的多少(相关基因在特定组织中的转录水平)。(4)根据表格可以看出BL 处理组的PIN 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更高,又根据实验二的研究,可以得出“BL 提高了根细胞中PIN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了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答案(1)低浓度促进伸长,高浓度抑制伸长010抑制作用减弱(2)双向促进极性运输(尖端向中部)(3)逆转录引物转录(4)PIN蛋白基因的表达运输专题十生物与环境【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D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

194、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的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丰富度,故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2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物种丰富,营养

195、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3BA项错误,调查蜘蛛的种群密度一般采取等距取样法;B项正确,杂食性动物由于食物来源丰富,食物网上某种群数量变化会小于其他单一食性的鸟类;C项错误,密闭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D项错误,一旦周围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变色龙就随之改变体色与环境颜色保持一致,主要是避免被敌害发现。4D蓝藻水华是大量无机污染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而不是能量流动,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能来源于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B错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10%的能量被下一营

196、养级所同化,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确。5AC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水体富营养化、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由图中信息可知,影响该水体中藻种类数和藻浓度的重要因素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温度的不同,A正确;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优势藻类蓝藻的数量会显著增加,而其他藻类相对处于竞争劣势,可能导致某些藻类死亡,从而导致藻的种类减少,B错误;在藻类数量相对较多情况下,浮游动物种类数主要和藻的种类数有关,夏季藻种类数最多,因此浮游动物种类也可能最多,C正确;在能量流动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1

197、0%20%,但不能说明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D错误。6解析(1)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物种的变化是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芦苇等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选用“样方法”。(2)题图中直线p代表t年和t1年种群数量相等,甲、乙曲线与p直线的交点表明种群数量不变。在p直线以上的点表明种群数量增加,p直线以下的点表明种群数量下降。故甲曲线上B点种群数量增加,乙曲线上F点种群数量不变。a点前,甲曲线代表的生物数量下降,乙曲线代表的生物数量增加,所以甲曲线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恢复过程中,首先要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这是由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其他生物都

198、直接或者间接从生产者获得能量。恢复过程中,随着生物种类的增加,食物网逐渐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就地保护。答案(1)水平样方(2)BF甲(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一年模拟热点导向】7B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数量特征,A正确;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的,B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濒危物种的K值,D正确。8C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但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成分,A错误;由表格分析

199、易知栎树的最大树龄为1314年,故栎树就是山坡最晚出现的树木,B错误;松树没有56年以下树龄的个体存在,故其最先停滞增长,由表格分析易知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杨,C正确;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9D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偏小;能量传递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之比,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b1表示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存在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

200、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即各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作用不尽相同。10A生产者在食物链中都属于第一营养级,A正确;由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且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需要源源不断地向生态系统中输入能量(如太阳能),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捕食者在捕食被捕食者时,也就把信息给了被捕食者,它们就采取躲避等手段避免被捕食,这对于捕食者来说又是不利的,C错误;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越难,D错误。11BC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自我调节能力下

201、降,但并没有完全丧失,B错误;雾霾作为一种物理信息可以影响种群繁殖,C错误;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D正确。12解析(1)不同种的植物互相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故它们之间构成竞争关系。“绿色”是物理信息。(2)由于标记不影响其被捕食概率,所以对K值没有影响。(3)图中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最短时,鹰增加a千焦能量消耗的草最少,即按照“草鼠鹰”这条食物链计算,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消耗的草能量为100a千焦。(4)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5)碘元素是合成甲状

202、腺激素的原料,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从而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造成甲状腺肿大。答案(1)竞争信息传递(2)不变(3)分解者CO2100a(4)负反馈(5)碘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肿大13解析(1)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都要进行过程,所以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图中输出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储存。(2)从小型肉食动物入手:5.12.10.050.2561.5,1.5即为小型肉食动物从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同理可计算出植食动物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1.5940.5213;如此可计算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1323703109,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203、固定的总能量是1.09105 kJ/(m2y)。(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1.5/(132)10%。(4)从图中信息可知各级动物 (消费者)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答案(1)呼吸作用(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2)1.09105 (3)10% (4)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向人类提供更多的水产品)14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微藻是单细胞藻类的统称,生活中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对其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来计数。(2)据图中数据分析,二者在不同的磷源中所占

204、百分比不同且有交替现象,由此推测混合培养条件下两种藻存在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在5个水平的磷源培养条件下最典型。(3)对虾取食青岛大扁藻后,有一部分能量没有被对虾同化,而被对虾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会被对虾呼吸作用消耗。青岛大扁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4)研究对虾养殖过程中投放不同藻类的能量转化效率,除要考虑两种藻类的投放量外,还需知道对虾对两种藻的取食强度等。由于研究的是对虾,所以属于种群层次。答案(1)光照血细胞计数板(2)竞争磷(3)被对虾呼吸消耗生产者(4)取食强度(或消化吸收程度)种群【高考微型仿真卷】1D在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速度会随时间而变化,A错误;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与人类活动有关

205、,B错误;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并不是完全取代了灌木层,而是并存,C错误;不管哪种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正确。2D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的演替;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无论是乱石窑裸地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3C分析题图,图中甲能利用太阳能,说明甲是生产者,能将CO2转换为有机物

206、供其他生物利用,再根据箭头指向判断丁是分解者,它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中的有机物,A正确;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B正确;从能量来源看,该生态系统中没有人工添加饲料,说明这不是一个人工养殖的高产鱼塘,C错误;甲、乙、丙构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组成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正确。4A生态系统I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I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少,而生态系统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因此生态系统I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

207、量大于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但消费者所含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所含有的能量;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A正确,B、C、D错误。5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A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但不能直接杀灭有害动物,B错误;要提高黄麻产量应促进其营养生长而抑制其生殖生长,延长光照时间不利于短日照植物开花,因此有利于提高产量,C正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连成一个统一整体,D正确。6A沼泽地生物多样性比人造林要高,A错误。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

208、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正确。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最终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C正确。农田主要是在人的参与下构成的生态系统,是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矛盾,D正确。7ABC根据题干可知,c是生产者,a和b都是消费者,且b的数量先于a的数量减少和增加,说明b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根据a、b、c三个曲线可知,种群b在5到7年期间,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导致数量下降,B正确;a和b都是消费者,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曲线的振幅

209、越小,D错误。8BD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合理有计划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易地保护。9解析(1)根据曲线可知,表示“J”型曲线,表示“S”型曲线;外来物种入侵,短时间内出现J型增长,即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2)自然环境下,人口的增长为S型曲线,与图中曲线符合;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数量下降,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和曲线代表的种群中,进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因为曲线代表的种群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更大,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

210、大打折扣,若曲线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增长速率为0。(5)据图分析,E点时种群数量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答案(1)(2)CD(3)曲线 一定(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10(1)含碳有机物生物群落营养结构复杂,物种丰富度高,食物链、食物网复杂(2)E同化的能量E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标志重捕法高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1解析(1)图1中共有5条食物链,蝗虫和鸟类都以草为食,二者为竞争关系,鸟类又吃蝗虫,二者为捕食关系。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者属于生物成

211、分。(2)在图1中草为第一营养级,当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会使草的种间竞争加剧,从而导致草的多样性下降。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猫头鹰从第三、四、五营养级变成第三、四营养级,短时间内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增加。(3)根据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可知,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g表示。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包括植物呼吸释放的能量和储存在植物体内的能量。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cb,bed,dgf,fih,所以aceghi。植食性动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4)蛇与鼠根据气味去捕捉或躲避捕捉,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12、的作用。答案(1)5竞争和捕食分解者(2)下降增加(3)g小于ceghi被分解者利用(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016命题猜想】12C从坐标图中可知,随着福寿螺密度的增大,鸭舌草日均密度增长率下降,说明福寿螺与鸭舌草是捕食关系,A正确;从图中可知,福寿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且大于零,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从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大小,C错误;在原有土壤被保留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中可知狐尾草未受到福寿螺的引入影响,因而将占据主导地位,D正确。模块三综合微型仿真测试卷A卷1B本题考查不同概念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像获取信息和解决问

213、题的能力。血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X应为血浆,A错误;在下丘脑垂体睾丸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睾丸,促进睾丸发育并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过多时,又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B正确;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而非吞噬细胞,C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非循环的,D错误。2C根据题意可知,电突触的突触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在突触前膜内无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无神经递质的受体,电突触前后两膜很接近,兴奋可以通过离子通道传递电信号,A项正确;兴奋通过电突触传递时,没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速度较化学突触快,B项正确;兴奋在化学

214、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电突触中的传递是双向的,C项错误、D项正确。3A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意在考查考生了解社会新信息,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因埃博拉病毒首先侵染吞噬细胞,这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高致死率,A正确;对于埃博拉病毒人体能产生相应抗体,B错误;人体免疫细胞有识别埃博拉病毒的相应受体,人体对该病毒的抵抗力较低,并不是不能识别,C错误;细胞免疫是指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并将病原体释放出来,D错误。4B分析题图,双箭头在a、f之间,说明二者一方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另一方是生产者,

215、再根据其上的单箭头可进一步确定a为生产者,f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生物群落是由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的,所以包括a、b、c、d、e;a的残枝败叶、遗体等中的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5B本题考查种群年龄组成类型及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据图分析,在0T0时间段内,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但仍然大于0,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种群数量仍在增加。6C本题考查水华治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像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除图中鱼类,保护浮游动物,使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进而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但当水华现象严重时,会因为浮

216、游动物个体较小,不能有效捕食集结成群的蓝藻,A正确。清除鱼类,鱼类也会消失,浮游动物为最高营养级,其摄食藻类大量繁殖,会很快又释放可溶性氮、磷,促进浮游藻类繁殖,B正确。鱼类不会大量滤食较大型的浮游动物,C错误。氮、磷没有及时输出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不能起到好的治理效果,D正确。7AC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及柱形图分析能力。难度中等。根据图形,实验的自变量为激素的浓度和激素的种类,处理茎段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50 molL1时,赤霉素处理的茎段长度大于生长素处理的茎段长度,因此,浓度为50 molL1时,前者的促进伸长效果更好;图中所示为

217、赤霉素和生长素分别处理的结果,无法判断二者共同使用的作用效果;据图分析,106 molL1一组和对照组相比,茎切段短,说明该浓度对茎伸长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乙烯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8B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湿地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由于人类活动等使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总量减少,多样性降低,从而使一些动植物失去栖息场所,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而是要合理利用,D错误。9解析(1)乙烯和生长素都是植物激素,发挥作用时都需要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将

218、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从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2)由图表可知,应测定并记录幼根伸长区细胞长度,与对照组相比,乙烯和生长素都能够抑制根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两者共同作用时抑制作用更显著。(3)由实验二可知,乙烯通过促进生长素含量增加来影响根生长。(4)在培养液中加入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阻断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幼根长度,结果无显著差异,说明乙烯不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来影响根生长。(5)由以上实验结果推测, 乙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影响根生长。答案(1)特异性受体信息(或“信号”)(2)测量并记录抑制抑制作用增强(或“抑制作用更显著”)(3)生长素含量增加(4)生长素的极

219、性运输(5)合成10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水盐调节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1)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导致尿量增多。(2)当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沿着a传入神经传入低级神经中枢,并进一步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3)条件允许时,在神经调节下,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将尿液排出膀胱。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内的感受器,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正反馈)。(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220、但婴儿经常尿床,其原因是与成年人相比,婴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答案(1)下降抗利尿减弱(2)a大脑皮层(3)反馈(正反馈)(4)与成年人相比,婴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11解析(1)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湿地植物能吸收污水中的N、P等无机盐。腐生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2)对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时,需对污水进水区和净水收集区的水质进行监测,合格后才能排出。由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因此需把好源头关。(3)微囊藻与芦苇、茭白等植物都能利用光照和N、P等矿质

221、元素,因此,在这些资源利用方面会发生竞争。(4)分析题图,可以发现每类消费者的能量都有两个一个是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另一个是来自人工提供的饲料中带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由此可求得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答案(1)生物群落吸收营养,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2)污水进水区和净水收集区自我调节能力(3)光照和N、P等矿质元素(4)()/100%B卷1C本题考查免疫失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难度中等。根据题干可知,该机体内可能含有精子的抗体,导致精子不能存活,属于自身免疫病,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

222、反应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防止对外来组织和器官的免疫排斥作用,B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C正确;注射天花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D错误。2C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即细胞外液,A正确;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通过机体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人类疾病的产生不一定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还可能是遗传病等,C错误;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它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D正确。3D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属于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细胞合成的激素

223、,A错误;先确认对照组的根长,然后将其他浓度与之比较,可发现同种浓度下不同种类的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影响不同,可推测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IAAIBANAA,B错误、D正确;由图可知,IAA、IBA、NAA对大豆根系的生长作用只有IAA能表现出两重性,C错误。4D本题考查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对血钙浓度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从图中信息知,PTH具有升高血钙的作用,而降钙素则有降低血钙的作用,二者在调节血钙方面具有拮抗作用,A正确。PTH分泌过多会过度升高血钙浓度,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B正确。钙离子被肾脏重吸收的过程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224、,需要能量,C正确。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题图没有体现负反馈调节,D错误。5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所以尽管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但它们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图1中的戊是生产者,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错误;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1 时刻,此时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由于资源充足、缺少天敌,所以呈J型曲线生长,D正确。6B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物

225、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分析能力。A选项体现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低碳生活方式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碳循环的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联系,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7CDA错误,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电位差,在膜内形成负电位,膜外形成正电位;B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出突触前膜;C正确,神经递质可能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D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8BD同化的能量摄食量粪便量,计算可得为7109;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一部分

226、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田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45109 J/(hm2a),(2.45109)/(7109)35%,A正确。粪便量不属于同化量,B错。田鼠的天敌为田鼠的下一营养级,最多可以获得田鼠同化能量的20%,710920%1.4109 J/(hm2a),C正确。田鼠的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至少为710920%3.51010,D错误。9解析本题考查兴奋传导及电位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图甲信息显示,兴奋传导的途径是A传入神经大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B,所以A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组成效应器。刺激b点时,兴奋只能在传出神经上传导,而不能

227、传到a神经纤维,所以电流表的指针偏转1次。而刺激肌肉时,兴奋由感受器传到a神经纤维,进一步传到效应器,指针会偏转2次。(2)图乙曲线显示膜内钠离子浓度升高,所以发生了钠离子内流。受刺激时,受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随后又恢复负电位。(3)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导致的,而此时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钠离子靠膜内外浓度差进入膜内,所以若增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则受刺激时膜电位与原先相比产生时间变快,峰值变大。(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产生抑制,说明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5)要影响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228、可从多个方面考虑,如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减少递质分解酶的降解、抑制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等。答案(1)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12(2)钠离子内流曲线如图(3)产生时间变快,峰值变大(4)外正内负(5)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减少递质分解酶的降解、抑制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等10解析(1)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调控对激素b的分泌。激素b为肾上腺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和体温调节。(2)根据题中信息及题图可知,激素d的分泌量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激素a和垂体分泌激素c。这种调节为负反馈调节。(3)T淋巴细胞能合成淋巴因子,而淋巴

229、因子能刺激并增强B淋巴细胞的功能。因此淋巴因子合成和释放受阻,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就会受阻。(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是由垂体完成的。(5)下丘脑中神经内分泌细胞既是神经细胞,又能合成和分泌某些激素。答案(1)效应器神经调节体温(2)(负)反馈a、c(3)淋巴因子增殖和分化(4)垂体(5)、11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各种生物不同高度的分布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分布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2)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其具体方法分为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样方法的

230、要求是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3)从图表中可知,海拔最低的常绿阔叶林,N、P、K、Ca、Mg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最多,而海拔最高的亚高山针叶林,其N、P、K、Ca、Mg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最少,故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也说明四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随海拔升高,物质循环速度降低。恢复力稳定性主要是指受到干扰、恢复原状的能力。判断恢复力稳定性大小的标准是物质循环的速率的高低:恢复力稳定性大,物质循环的速率低。因此丁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大。(4)在无外界因素的干扰下,群落会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其生物种类多样,群落的复杂性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

231、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因此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等于总呼吸量,这样生态系统才稳定。答案(1)群落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2)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3)丁降低(或下降)(4)物种群落结构平衡状态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D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相关知识。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需先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降至100 以下,压力表的指针回到零时,再打开锅盖,A错误;倒平板时,应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能将培养皿盖完全打开,以防污染,B错误;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需待冷却后挑取菌落,C错误。2C本题考查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毛霉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518 )和湿度,将

232、腐乳坯堆积起来时会因毛霉等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而使温度升高,影响了毛霉生长,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改变毛霉生长所需湿度,又会导致杂菌污染,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故A正确、C错误;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细菌会在腐乳坯上进行代谢,产生黏性物,B正确;装坛阶段加入料酒,不仅可以调味,还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3ABD该装置中注水的弯曲部分可阻止空气进入,能用于果酒发酵,A正确;果酒发酵产生的CO2可溶解在弯管的水中,进一步通过水排出,B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没有通入无菌空气,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也不能满足底层发酵液中醋酸菌的呼吸需氧量,C错误;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的弯管部分也能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

233、入,与巴斯德的鹅颈烧瓶作用类似,D正确。4B酶发挥催化作用时不需要消耗氧气,溶解氧交换受阻不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限制因素,B错误。5C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固定化细胞的制备过程。胚状体是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形成的,A错误;海藻酸钠用于制作人工种皮,不提供营养物质,B错误;为保持胚状体的活性,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应适当透气,D错误。6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1)样品稀释需用无菌水,在培养基中涂布接种时需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2)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一般为0.1 mL,量过大将导致菌体密度过大而影响分离效果。(3)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试管口粘有培养基易造成

234、杂菌滋生,故应用酒精棉球擦净。(4)纤维素酶活性越大,菌落周围被分解的纤维素量也越大,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也就越大。故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为。(5)发酵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产生较多的热量和有机酸,故应选择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中活性较高J4菌株。答案(1)(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4)量与活性(5)J4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7(1)70%1518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3)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溶解于水,随水流失(4)毛霉产生的

235、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608(1)乙醛缓冲物质(2)酒精灯火焰培养基表面被划破(3)隆起程度和颜色被污染或产生变异甘油管藏(4)B该细菌合成纤维素需要大量糖源9(1)提高酒精的生成量(2)注满(3)游离酵母和营养液的接触更充分,酒精排出更快酒精对游离酵母的抑制作用更强(4)固定化材料中的活酵母数量比第一次多(或细胞增殖了)可反复利用(5)B【高考微型仿真卷】1C培养基都需要灭菌,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灭菌的方法,如果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则不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2A制作酸奶的菌种为乳酸菌,不含纤维素酶;含纤维素酶的菌种能够分解纤维素,其他菌种不能;反复利用酶则需要利用固定化技术将酶固定

236、;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分解,从而不能形成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培养基中就形成以分解纤维素的菌种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3C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当NaCl溶液浓度增大至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低;猪血细胞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不能作为DNA粗提取的材料;DNA不溶于酒精,而某些蛋白质可以溶于酒精;DNA和二苯胺试剂发生蓝色反应的条件是要沸水浴加热几分钟。4C5A本题考查固定化酶技术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葡萄糖液应从固定化酶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充分接触,转化成果糖。6C探

237、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对照组应为普通洗衣粉;在探究不同水质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中,不同种类的水形成相互对照就行,生活中是不会用蒸馏水洗衣服的。7BD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发酵可避免杂菌污染,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A正确;果醋发酵使用的醋酸菌为需氧菌,B错误;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C正确;腐乳利用的是毛霉,是需氧菌,其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8ACD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功能细胞中的酶的种类不一定相同,A错误;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是为了洗去蛋白质类和脂类污渍,B正确;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不会被分解,C错误;包埋不会

238、影响酶活性,D错误。9(1)划线/涂布选择(2)B(3)培养基灭菌、接种过程无菌操作(接种环境灭菌,试管过火、超净工作台)(4)A、B、C(5)用人工诱变(紫外线照射等)处理菌株,再进行筛选(6)酚红刚果红10(1)无菌水固体(2)不能利用木糖发酵(或缺乏木糖发酵途径)(3)氨苄青霉素尿嘧啶合成(4)葡萄糖和木糖葡萄糖利用木糖产生酒精,并且酒精浓度升高对木糖发酵无明显影响11(1)碳源氮源酒精灯火焰(2)稀释涂布平板敏感绿脓杆菌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比对美罗培南的弱(合理给分)杂菌污染抗比阿培南的绿脓杆菌(或绿脓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形成的菌落(3)美罗培南【2016命题猜想】12(1)醋酸发酵(2

239、)酒精发酵C2H5OHO2CH3COOHH2O避免空气中其他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3)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灰绿(4)醋酸菌(或醋酸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专题十二现代生物科技【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C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乳腺癌细胞比乳腺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A项错误;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细胞间进行,不一定在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B项错误;由于早期胚胎细胞数量是有限的,而且还受技术的限制,因此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C项正确;维生素是营养物质,但不是能源物质,激素是调节物质,不能充当能源物质,D项错误。2(1

240、)终止子 (2)RNA聚合作为标记基因,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筛选出来(3)限制酶和DNA连接酶(4)防止胰岛素的A、B链被菌体内蛋白酶降解(5)半乳糖苷酶中含多个甲硫氨酸,而胰岛素A、B链中不含甲硫氨酸(6)至少2个两条肽链的一端各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氨基酸R基团中可能还含有游离的氨基3(1)脱分化(2)蔗糖浓度下降,pH降低提供能源调节渗透压(3)秋水仙素(低温)果胶经加倍到4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经加倍到8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4)4(1)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2)保证核遗传物质来自含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M中(3)免疫排斥反应(4)整合有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一年模拟

241、热点导向】5B在同一DNA分子中,限制酶识别序列越长,酶切点出现的概率越小,B错误。6ABC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可适当使用化肥和农药,但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D错误。7解析(1)在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动物的血清,目的是为培养的细胞提供生长因子,以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向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2)步骤的做法是增强小鼠机体免疫功能,以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3)对于动物细胞融合所用的促融剂除了PEG外,常用的还有灭活的病毒。步骤通过脂质体法将表达载体导入H18杂交瘤细胞是利用了膜具有流动性的原理。(4)利用“生物导弹”定向地将药物送到癌细胞所在部位。(5)根据题中信息

242、,分析题图,H18杂交瘤细胞在510 mmol/L乙醇中诱导6 h与诱导7 h的凋亡比例相等,可推测在这样的条件下H18杂交瘤细胞已达到最大凋亡比例,能在这样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H18杂交瘤细胞应该是抗凋亡能力较强的细胞,从中筛选出生存下来的细胞再培养得到的就是有抗凋亡能力的抗凋亡细胞株。答案(1)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防止杂菌污染(2)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3)灭活的病毒膜的流动性(4)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少用药剂量(5)510 mmol/L乙醇诱导6 h(或510 mmol/L乙醇诱导5 h6 h)8解析(1)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

243、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2)组织块经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后可分散开。(3)促使雌性动物超数排卵所用激素为促性腺激素。(4)去核卵母细胞与导入目的基因的体细胞核可融合成重组细胞,该技术为核移植技术。(5)过程是胚胎移植,移植最佳时期一般是桑椹胚期或囊胚期,胚胎移植成功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答案(1)标记基因(2)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3)促性腺激素(4)去核核移殖(5)胚胎移植桑椹胚期或囊胚期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9(1)胰蛋白酶正常的二倍体核型(遗传物质)(2)(高度)分化内细胞团(3)启动子和终止子标记基因(4)早期胚胎(桑椹胚、囊胚)胚

244、胎移植(5)不出现免疫排斥反应【高考微型仿真卷】1C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应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C错误。2C该过程通过改造T4溶菌酶的基因,达到改造已有蛋白质的目的,所以应属于蛋白质工程,其基础是基因工程,A项正确;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B项正确;该技术中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所以产生的蛋白质中肽链的氨基酸数量没有变化,C项错误;该技术使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使氨基酸发生改变,D项正确。3B分析题图,、分别为脱分化和再分化,在这两个过程中所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比例不同,A正确;白三叶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细胞中RNA种类和数量不相同

245、,B错误;将过程形成的胚状体外包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在短期内得到大量种苗,C正确;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向白三叶草幼苗喷洒一定浓度的除草剂,观察是否抗除草剂。4A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不循环的,B错误;将秸秆投入沼气池正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具体运用,C错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因此全部生产者体内存有的能量大于全部消费者体内存有的能量,D错误。5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C错误。6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除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标

246、记基因,以便于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并不是筛选目的基因,B项错误。7ABPCR技术中需要两种引物,分别与DNA两条链的3端结合,A正确;扩增n代后,可得到2n个DNA分子,共22n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有两条模板链没有引物,B正确;PCR技术中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反应体系中的温度是不恒定的,需先升温至94 使DNA解旋,再降温到4060 ,让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再升温至72 左右,以合成子链,D错误。8ABD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对桑葚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属于无性繁殖,所形成的同卵双胎或多胎个体基因型相同,A、B正确;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必须具备优秀的遗传性能,受体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的

247、繁殖能力,C错误;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正确。9解析根据图示分析A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质粒中不仅含有目的基因,还要加入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B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中,该图中利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原因是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TDNA具有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的特点。C表示含有目的基因细胞的筛选,D表示导入受体细胞,E表示单个细胞发育成个体的过程,即细胞全能性的体现,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答案(1)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农杆菌转化法限制酶和DNA连接酶(2)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玉米植株

248、表现出抗虫性状(玉米细胞产生了抗虫蛋白)DNA分子杂交技术(3)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和再分化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根的生成芽的生成10(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皮肤细胞不能合成人生长激素mRNA)(2)反转录不含有内含子、终止子、启动子DNA连接显微注射法(3)输卵管桑椹胚或囊胚(4)动物血清不发生免疫排斥11(1)启动子RNA聚合(2)促性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3)细胞核移植胚胎分割(4)1.6 kb【2016命题大猜想】12解析(1)将动物组织的细胞分散开,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气体环境、适宜的温度和pH等;(2)将目的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

249、射法,检测目的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应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3)过程和过程分别是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4)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得的重组细胞最终能发育成转基因猪,体现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5)获得人体的胚胎干细胞进行治疗性克隆,我国的态度是不反对,但反对生殖性克隆。答案(1)胰蛋白(或胶原蛋白) 无菌、无毒气体环境(2)显微注射法DNA分子杂交(3)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4)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5)胚胎干细胞治疗性克隆不反对第二篇热考题型选择题热考题型热考题型一生物学史实及基础实验类选择题【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DA项正确,孟德尔采用豌豆进行杂

250、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B项正确,摩尔根等用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项正确,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D项错,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模型。2AB用5 mL量筒量取2 mL斐林试剂比用10 mL量筒更准确,A正确;只有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隔水加热时才能保证试管内液体受热均匀,B正确;斐林试剂加入组织样液后试管内液体为蓝色,C错误;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D错误。3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者澄清石灰水检测是否产生CO2,前者使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后者使溶液变浑浊,A正确;酒精可使酸性重铬酸钾由橙色变

251、为灰绿色,可用于果酒发酵时检测产生酒精,B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无需设置空白对照,酵母菌每天的数量变化可形成前后对照,C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4BD脂肪被苏丹染液染色呈橘黄色,被苏丹染液染色呈红色,A正确;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即使有还原糖存在,没有水浴加热也观察不到砖红色沉淀,B错误;质壁分离实验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C正确;在PCR反应体系中有DNA模板,即使PCR扩增目的DNA片段失败,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并加热,也可以出现蓝色现象,D错误。5A本题考查教材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

252、骤,考查识记能力。难度较小。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1 mL,振荡均匀后,滴加34滴CuSO4溶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A正确;“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酸碱度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最适宜,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左右,B错误;“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的实验中必须是溶解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细胞必须保持活性,碱性环境会破坏细胞活性,D错误。【一年模拟热点导向】6ABD桑格和尼克森的“流动镶嵌模型”区别于罗伯特森“静态模型”主要就是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A正确;恩

253、格尔曼实验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水绵带状叶绿体的照光处,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正确;给“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的是约翰逊,C错误;温特实验证明是一种他称之为生长素的化学物质造成胚芽鞘弯曲,D正确。7C虎克只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木栓组织,发现“细胞”,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A错误;坎农提出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但不是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提出的,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是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果,B错误;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正确的,C正确;韦尔穆特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羊,只能说明哺乳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8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254、错误;模型可包括物理模型(包括实物模型)、数学模型及概念模型,B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发生有丝分裂,C错误。9D选项A,纸层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同种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离心时由于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将物质分开;选项B,用台盼蓝染色时,活细胞不会被染色,死细胞会被染色;选项C,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中,先后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选项D,色素分离时用到了纸层析法,但没有用到染色法,四条色素带所呈现的不同颜色是色素本身的颜色。10D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11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项正确;紫色洋葱外表

255、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B项正确;使用显微镜时若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C项正确;在绿叶中的色素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慢的是叶绿素b,D项错误。12A噬菌体的DNA中不含S元素,但其蛋白质外壳中含有S元素,因此本实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用15N标记DNA分子,可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B正确;用14C标记二氧化碳,证明了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二氧化碳C3糖类,C正确;用18O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证明了氧气全部来自于水,D正确。13A图通过吸水纸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处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结果是洋

256、葱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图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像,由于左侧细胞呈正方形,应为分生区细胞,则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的数目减少,放大倍数增加;估算种群密度,根据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苦荬菜种群密度应为1042.5(株/m2)。14ACD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也不能观察到分子,A错误;研究氧气浓度对植物叶肉细胞呼吸的影响时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可排除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气体的变化,B正确: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连续过程,C错误;用不同

257、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的枝条,在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生根效果可能相同,D错误。15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而且次数越多越接近真实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正确;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是找到浓度范围后(预实验),再细分浓度梯度,反复实验确定最适浓度,故做预实验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而是为了尽快确定浓度范围,B项错误;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C项正确;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应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而且样本数量越大越准确,D项正确。热考题型二概念、规律、原理类选择题【两年高考真

258、题回访】1BA项错误,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B项正确,癌细胞的特点包括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等;C项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不断更新,所以细胞的衰老凋亡与个体的衰老凋亡不是一回事;D项错误,成年个体皮肤生发层、造血干细胞等处细胞仍在进行细胞增殖,以便于细胞更新发挥作用。2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3C基因突变只是改变基因

259、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关于染色体中某个片段的增加、缺失、颠倒、易位的情况,所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基因突变中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可能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不会改变氨基酸的种类,进而表现型也不会改变,若突变个体之前为一个显性纯合子AA,突变成为Aa,个体的表现型也可能不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中无论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都会引起基因中碱基的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染色体某个片段的增加、缺失、颠倒、易位的情况也会导致染色体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结构

260、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的,D错误。4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则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表现型通过蛋白质表现,故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碱基序列互补,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5B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A正确;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所以B错误;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水盐平衡受抗利尿

261、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所以C正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均既受“血糖浓度”影响又受相关神经支配,所以D正确。6C光反应利用ADP和磷酸合成ATP;叶绿素等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人在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在人体内不能再直接分解供能;病毒无细胞结构,其核酸复制所需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一年模拟热点导向】7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之后,功能丧失,但其肽键依然存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A正确;螺旋藻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A、T、G、C四种碱基,B错误;染色体高度螺旋会导致DNA难以解旋,从而使基因转录受阻难以表达,C正确;DNA由脱氧核苷

262、酸组成,每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D正确。8D由图可知,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吸收、传递光能;从图中可以看出,d所获得的电子来自于H2O;Chl为色素分子,叶绿体中的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叶绿素提取时要用无水乙醇溶解,研磨叶片时要加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9D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水分减少,核体积增大,A正确;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C正确;抑癌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可以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增殖,而不是抑制癌基因的表达,D错误。10A若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因为tRNA上的反密码

263、子是和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的,所以tRNA一定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氨基酸有可能不变。11A图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原核细胞中这两个过程可以同时进行,A正确;图中DNA分子上有三个基因,故表达出的多肽链不止一种,B错误;决定转录过程开始和终止的结构为启动子和终止子,位于DNA分子上,C错误;转录和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并不完全相同,D错误。12D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甲(YyRr)与乙(YyRR)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A错误;乙(YyRR)与丙(YYrr)杂交,后代基因型的种类为2种,表现型的种类为1种,B错误;甲(YyRr)与丙(YYrr

264、)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C错误;甲(YyRr)与丁(Yyrr)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为224(种),D正确。13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A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废弃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在此过程中人们为了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而种植了大量的芦苇,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能循环,所以能量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C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

265、构的体现,D正确。14A染色体组是由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的,A项正确;人类基因组研究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DNA序列,B项错误;染色体组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C项错误;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还可能是由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D项错误。15B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可确定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说明姐妹染色单体还没有分开,B错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属于次级性母细胞,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16A环境决定生物

266、的进化方向,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项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地理隔离导致两个种群不能交配,基因交流受阻,基因库差异加大,D项正确。17ACD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A正确;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会成为抗原,如自身免疫病,C正确;人体感染病毒时,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最终依靠体液免疫消灭病原体,D正确。18ABD酶X是通过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而细胞壁的

267、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酶X可能是纤维素酶或果胶酶,A正确;由题干知乙烯能促进植物叶柄脱落,这与脱落酸的作用类似,B正确;根据图乙可知叶柄脱落时,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C错误;由于生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极性运输,这使远基端生长素浓度降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升高,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由此可见,该运输过程对乙烯的合成有促进作用,D正确。19ABCD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A项正确;携带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能不患该遗传病,B项正确;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项正确;先天

268、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妊娠期一些外界因素导致胎儿患病,D项正确。热考题型三概念图及图解图示类选择题【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D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根据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个体、乙是种群、丙是群落、丁是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A错误;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增长往往呈S型增长,达到K值即环境容纳量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数量在K值附近呈现波动,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根据功能划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是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所以其多样性的形

269、成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知识链接:模型及类型(1)模型: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2)模型类型:概念模型:即构建相关概念、原理及生理过程的内在包含关系。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结构模式图等均属此类。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数学形式(数学公式、相关柱形图及曲线,如“J”型曲线、“S”型曲线等)对事物性质进

270、行表达。2D本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释放与作用机制,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细胞质基质)内其他酶系所破坏;B项正确,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项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提高了膜对Na或Cl的通透性;D项错误,若为兴奋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Na内流,若为抑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Cl内流。3ABC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

271、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难度适中。A项错误,发酵后期,底物减少、酒精浓度增加等因素,都会造成酒精生产速率减慢;B项错误,发酵初期,由于发酵瓶中有氧气,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C项错误,发酵后期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D项正确,发酵瓶漏气,会使醋酸菌大量繁殖而形成表面观察到的菌膜。4BHIV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经反转录形成DNA,再经转录、翻译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A正确;在侵染宿主细胞时,HIV整体进入宿主细胞,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RNA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在感染的细胞内生产出大量的HIV,最后宿主细胞

272、裂解释放子代病毒,C正确;根据题图中的中心法则可知,病毒DNA是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的,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可通过研发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D正确。【一年模拟热点导向】5B将题图与题干一一对应,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判断。A项,豌豆是高等植物,无中心体,故甲图阴影部分不能表示豌豆;C项,丙图中若a表示体液,则b和c依次表示细胞外液、细胞内液,d表示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从属于b细胞外液;D项,丁图中若a表示生态系统,则其成分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6D突触小体是轴突(而不是树突)末端的膨大部分。7D本题考查了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意在

273、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由图可知,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腺嘌呤,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腺苷,为腺苷。8A由于17号氨基酸之间有6个肽键,在肠激酶作用下均被破坏,所以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由于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一段六肽化合物,所以空间结构不同;由图示可以看出,肠激酶可以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这个作用特点与限制酶非常相似;胰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在胰腺细胞中合成,可避免胰蛋白酶将胰腺细胞水解掉,因此,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9D从图中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一段特殊的多肽链称之为信号肽,它被内质网

274、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切下,由于它的引导,新生的多肽就能够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最终被分泌到胞外,翻译结束后,核糖体亚基解聚、孔道消失,内质网膜又恢复原先的脂双层结构,A正确;切下信号肽的酶只切信号肽,而对新合成的蛋白质无破坏,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中加工后通过囊泡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上,C正确;信号肽假说针对的是内质网合成分泌蛋白,而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等,有些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是胞内蛋白,D错误。10C根据图示为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

275、为呼吸作用;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光反应产生H,暗反应消耗H,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C正确;若过程的速率大于过程的速率,则叶肉细胞中干重增加,但整个甘蔗的干重不一定增加,D错误。11D装置一中的NaOH溶液起到吸收CO2的作用,当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并存时,红色液滴左移,只进行无氧呼吸时,红色液滴不动,装置二中,当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由于吸收的氧气和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液滴不移动,当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时,液滴会右移。解题指导细胞呼吸速率

276、的测定与探究(1)材料:一般是酵母菌、刚萌发的种子和绿色植物或组织等,仅探究呼吸作用多选择酵母菌和刚萌发的种子。(2)植物细胞呼吸的指标:植物细胞呼吸吸收O2,释放CO2, 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毛细管内的水滴左移(实验装置如图)。根据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可计算呼吸速率。12B本题考查碳循环,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形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难度中等。题图中A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A说法错误;图中的、表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表示生产者固定的二氧化碳,、表示生物之间的有机物传递,B说法正确;是

277、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的一部分,C说法错误;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碳部分储存在B的有机物中,还有部分用于呼吸作用,D说法错误。13AC通过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获取信息和理解能力。从图中可看出,甲是体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不均等分裂,应是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A项错误、C项错误;甲乙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与体细胞相同,B项正确; 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项正确。14BD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d最大,但还不能说它所含的能量(或生物量)就是最多,因为还需考虑个体的体积大小,才能推测种群所

278、含能量(或生物量)的多少,A错误;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可根据自然演替的规律推断演替的顺序为abcd,B正确;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可能形成dcba的食物链,也可能它们之间根本就没有捕食关系,C错误;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d因物种多,构成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热考题型四表格柱状图类选择题【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的场所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其加工场所为内质网、高尔基体。2D由图示可知,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逆转浓度梯度进行的,只能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管腔中的钠离子进入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

279、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因此D项正确。3C根据图像可知,成熟的过程中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脂肪的含量增加,体内物质的变化是各种代谢的结果,需要酶的催化,第10天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含有还原糖,故可用斐林检测出砖红色沉淀,A错误;第20天由于活细胞中始终存在酶,即有蛋白质,滴入双缩脲试剂显紫色,B错误;第30天时脂肪的含量较多,用苏丹染色呈橘黄色,C正确;第40天时淀粉含量为0,此时滴入碘夜不会出现蓝色,D错误;因此答案为C。4D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

280、越小花冠吸水越多;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f组比值大于b组,因此失水量大于b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由c组吸水,d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一年模拟热点导向】5DA和B选项可以从图中分析直接得出;从图中看,当外界CO2浓度很低时,玉米可以固定CO2,而小麦几乎不能固定CO2,可见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C正确;当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仍然在固定CO2,且固定速率已达到最大,D错误。6B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的

281、过程中,H来源于葡萄糖和水,其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H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7D选择植物细胞作为有丝分裂观察材料有两个依据:一为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大,这样可以观察到更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二为细胞周期时间短,这样会有更多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更容易观察到细胞分裂。故选D。8C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制备原生质体可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A正确;由表中的数据可知,16 h的酶解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都较高,所以大豆根的相对最佳酶解时间是16 h,B正确;酶解时间过长会导致较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破裂了,C错误;影响大豆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因素除了

282、酶解时间外,还有酶浓度,酶解温度等,D正确。9C上述实验中家蝇抗药性形成是自身突变的结果,DDT对其无诱变作用;DDT的使用只是对家蝇进行了抗药性的选择,使其抗药性频率不断增高;逐代增加DDT的浓度,可以不断选择出抗药性更强的变异;但是,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没有家蝇逐代出现抗药性变异,那么使用DDT的结果,是家蝇被全部消灭,不会出现抗药性逐代增强,A、D错误;C正确;家蝇抗药性逐代增强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每一代家蝇都有抗药性更强的突变出现,二是DDT的不断选择,三是通过逐代淘汰抗药性低的个体进行人工的选择,增加抗药性频率,B错误。10B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

283、一致,A正确;pH为3.0和4.0组因pH过低,使酶失去活性,种群呈衰退型,B错误;增加培养液的量,可为草履虫提供更多的营养,种群的K值有所提高,C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可确定D的结论正确。11ABD从表格植物类别中可判断出A项正确;物种丰富度应看物种数量,表中显示乔木阶段物种数量最多,该阶段群落结构也最复杂,B项正确;样方法应随机取样,C项错误;结构复杂的群落一般都包含了四种种间关系,D项正确。12AC当遮光比例为10%和30%时,植物干重都比不遮光条件下高,但遮光比例高于30%时,植物干重都比不遮光条件下低,这说明遮光处理与其干重变化有关,A正确;随着遮光比例的提高,叶绿素含量越来越高,而净光

284、合速率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降为0,B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遮光比例大于30%时,随着遮光比例的提高,叶绿素a/b的比例会不断下降,净光合速率和植物干重也都随之下降,因此叶绿素a/叶绿素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C正确;遮光90%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而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说明此时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错误。热考题型五坐标曲线图类选择题【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D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难度较小。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A正确;由题图可知:叶温在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

285、速率始终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叶温为25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所以C正确;同理,叶温为35 时,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不为0,D错误。2A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识图能力,难度适中。由坐标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加,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变化不大,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下降,有利于禾草植物的生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减弱,A错误;由坐标柱形图分析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蜥蜴的个体平均数越小,可推测出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便

286、于隐蔽,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正确;距离石头的远近属于群落水平结构,C正确;草地上的石头越多蜥蜴就越多,蝗虫数量越少,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D正确。3C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正确;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它们的跨膜运输具有选择性,B正确;人工膜由双层磷脂组成,不含易化扩散所需的载体蛋白,离子不能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错误;分子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分子大小的影响,D正确。【一年模拟热点导向】4A图甲中,A点光照强度逐渐增强,三碳化合物还原加速,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B点光照强度减弱,三

287、碳化合物还原速度降低,三碳化合物含量升高,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图乙中A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去极化过程中的一点,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最高点时钠离子才不再内流,B是复极化过程中的一点,原因是钾离子外流,A、B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不相等,B错误;分析题图丙可知,A点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释放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B点氧气浓度较高,二氧化碳的释放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A点消耗的葡萄糖多,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图丁中,A、B两点促进生长的作用相等,茎向光弯曲时,背光侧生长快,因此A如果是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A、小于B,D错误。5A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

288、译,该过程需要消耗ATP提供能量,转录过程使RNA含量增加,A正确;ATP相对量会下降,但通过呼吸作用又进行补充,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DNA是遗传物质,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其相对含量下降,D错误。6A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则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BC段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来调节血糖浓度,故A正确;AB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仅来自B细胞增殖分化,故B项错;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故C错;AB段血液流量增加,加强散热,表明这时环境温度高,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血液中

289、激素含量不会明显变化,故D错。7C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及植物激素等知识,考查了获取信息和理解能力。由题图不能判断呼吸跃变导致乙烯含量剧增,A项错误;呼吸跃变发生在果实成熟之后,故呼吸跃变不属于果实成熟的标志,B项错误;乙烯出现高峰之后,呼吸跃变出现峰值,推测乙烯含量的增加可能诱导呼吸酶的合成,C项正确;乙烯增加不会促进果实发育,而是促进果实成熟,D项错误。8C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能力。由图甲可知,当光波长在540700 nm之间,光对该植物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当波长在700850之间,光对

290、该植物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 据乙图可知,若c为生产者,abc之间可构成一条食物链cab,B正确;丙图中因工业污染,没有改变黑化蛾与地衣之间的竞争关系,而是改变了它们之间的优势地位,C错误;在初生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由于草本植物的竞争力下降而使其含量不断下降,在此过程整个群落的植被的生物量是不断增加的,D正确。9CH2O2不稳定,在过氧化氢酶失活时,H2O2仍能分解,E点不为0,A错误;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与pHB时相比,pHA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D点右移,B错误;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变,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

291、D点右移,C正确;增加H2O2的量,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10CD本题以曲线为载体,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大。据图可知:C组血糖浓度比B组低,C组血浆胰岛素浓度比B组高,C组与B组处理的区别:B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和50%葡萄糖溶液,C组大鼠注射rhGLP1和50%葡萄糖溶液,说明rhGLP1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rhGLP1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浓度,B正确;从图甲可知,020 min rhGLP1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大于添加葡萄糖的B组的促进作用,C错误;从图乙可知,020 min时间内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浓度最高的为A组,D错误

292、。11ABD图1中A点是因为温度低抑制了酶的活性,酶的空间结构没有改变,A错误;图2中A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B错误;图3中BC段是因为光照强度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而DE段是因为光照强度弱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C正确;秋水仙素能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进而导致细胞不能完成分裂,但不会使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D错误。热考题型六科技热点、社会热点等信息给予型试题【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C本题考查遗传知识,考查记忆、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根据题干可知朊粒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是不能整合到基因组中的,A错误;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

293、的方式进行增殖,朊粒的增殖不是二分裂,故B错误;朊粒是PrPc因空间结构改变形成的,两者一个具有致病性,一个不具有致病性,故C正确;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PrPc转变为PrPsc属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所致,并不是翻译过程,D错误。2C本题通过考查有关端粒的知识,考查知识的记忆及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难度适中。依据端粒学说,端粒酶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大肠杆菌无染色体,A错误、C正确;依据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判定端粒酶应该是逆转录酶而非RNA聚合酶,B错误;正常细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D错误。3A本题考查遗传变异知识,考查理解和获

294、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X探针能与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故X探针必定与X染色体DNA上杂交单链的互补链有一段相同碱基序列,A正确;据图可知妻子性染色体组成XXX,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但X染色体数目异常未必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B错误;对妻子体细胞进行检测呈现染色体异常,其产生原因未必源于父母,故妻子的父母未必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C错误;遗传时染色体数目异常并不与性别相联系,故选择性别并不能降低发病率,该夫妇生女儿也可能患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错误。【一年模拟热点导向】4B生物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硫,GFAJ1细菌可以用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说明其

295、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A正确;砷元素可能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ATP、DNA和RNA等物质中,但不可能出现在糖类中,B错误;由于题干已强调“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5D细菌没有染色体,结核杆菌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A错误;结核杆菌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与使用抗生素无关,B错误;细菌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没有线粒

296、体等细胞器,C错误;在体液免疫中,机体被病菌感染后,其内B细胞受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相应的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D正确。6C由题干中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可知其元素组成有C、H、O、N等,A正确;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该过程具有识别作用,与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B正确;口服的氯代毒素被消化酶催化分解而失效,C错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泌,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D正确。7D根据题意,“微泡”及其携带的“癌症蛋白”与高尔基体和膜的流动性有关,蛋白质的加工

297、需要内质网,所以A、B正确;“癌症蛋白”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说明C正确;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D错误。知识链接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生物膜系统各部分之间协调配合如下图所示:8D该免疫细胞应该是能使肿瘤细胞裂解的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或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A正确;细胞凋亡是相关基因决定的,肯定有相关基因的表达,B正确;FasL激活免疫细胞的凋亡信号,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不同细胞FasL和Fas合成场所不是完全相同,D错误。9B由题意可知,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可能是梭菌毒素“Tpel”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A错误;“Tp

298、el”通过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导致细胞凋亡,B正确;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不一定是癌细胞,有可能是细胞的分化,C错误;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不相同,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D错误。10B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还原C3。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是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错误; “分子垃圾袋”是膜构成的囊泡,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流动性,B正确;“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是氨基酸,C错误;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无膜结构不能形成囊泡,D错误。11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

299、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A错误;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微型人脑,经历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B正确;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C错误;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而癌变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增强,D错误。12D风雨交加及樟脑丸和汽油也不影响这种信息的传递,说明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故A正确;该实验体现种群繁衍,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故B正确;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故C正确;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不是化学防治,而是生物防治,故D错误。13C囊泡的化学组成主要有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A错误

300、;分泌蛋白向细胞外运输时,首先是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囊泡,到达高尔基体膜,然后高尔基体膜形成囊泡,转变为细胞膜,故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和抗体的分泌都是以囊泡形式释放的,故C正确;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故D错误。14AC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抗原决定簇的物质是蛋白质,因此DNA疫苗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之前先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A正确;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不能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B错误;DNA疫苗的本质是DNA,不具有抗原决定簇,DNA疫苗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的蛋白质

301、具有抗原决定簇,C正确;记忆细胞的功能是再次感染该种病原微生物时,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D错误。15ACD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细胞癌变后,可由细胞免疫中相应的效应T细胞使其裂解,具有吞噬作用的是吞噬细胞,B错误。知识链接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方面:调控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种群方面:维持种群的繁衍。(3)群落方面: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非选择题热考题型热考题型一生物学经典实验(模式生物)A卷【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解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

302、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而细胞呼吸是把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把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供生命活动利用。(2)由图分析可以得到在前200 s有光照时CO2的吸收维持在0.20.6(molm2s1)之间(此时为光合作用的测量值,是植物光合作用对CO2吸收真实值与细胞呼吸作用释放CO2的差值),在300 s时为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所以植物的真实光合作用应该是光合作用CO2的测量值与细胞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之和。(3)转入黑暗条件下100 s以后,也就是在300 s以后,可以看到“点”的重心逐渐上升,也就是说明叶片释放的CO2量在逐步减少。(4)探究

303、碳元素的去向,往往采用的是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答案(1)水细胞呼吸ATP中的化学能(2)0.20.6释放量2.42.8(3)逐渐减少(4)14C同位素示踪2解析(1)屈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在大脑,所以即使捣毁大脑,仍然可以发生屈反射;由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所以刺激和屈腿不能同时发生;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样可以兴奋,刺激能发生兴奋从而肌肉收缩;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在该结构中兴奋传递具有单向的特点,即只能由传出神经到腓肠肌而不能从腓肠肌到传出神经,所以神经上检测不到电位变化。(2)验证反射中枢存在的部位,应设计破坏脊髓的实验组。答案(1)组别预测结果屈腿不同时发生收

304、缩不收缩原因屈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反射弧完整,可以完成反射,所以能够屈腿从刺激到发出反应需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同时收缩直接刺激效应器,效应器也可以兴奋,所以能够收缩由于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的传递只能单向而不能反过来传递,所以刺激腓肠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神经(2)用针捣毁该蛙的脊髓,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右后肢趾端,观察是否屈腿。3解析(1)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特征可以判断: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丙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丁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图丙)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图甲、图丁)全

305、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图乙)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雄性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图甲)、后期(图丁)的细胞均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丁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含相同基因,则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是相同基因,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含等位基因,则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是不同基因。(2)减数第二次分裂只有在受精的过程中才能继续进行,图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只有在输卵管中才发生,卵巢中观察不到。(3)实验一的相互对照可知,含有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才能使早期卵母细胞发育成成熟卵细胞,说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由实验二孕酮处理组,可以得

306、出孕酮有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功能;当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与孕酮同时处理时,早期卵母细胞就不能发育成熟,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说明蛋白质的合成与促进早期卵母细胞成熟有关。由此,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一种蛋白质;孕酮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从而促进其发育成熟的。答案(1)甲、丙、丁甲、丁不一定相同(2)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3)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蛋白质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4解析(1)同一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由实验2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2)野生型

307、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由实验2可知腹部有长刚毛为显性且占,又因为腹部有长刚毛中胸部无刚毛,所以胸部无刚毛的基因型为AA且占后代的。(3)题干提示考生对果蝇和果蝇S的基因型差异进行比较,应该能得出因的基因型为AA,而果蝇S的基因型为Aa,由于A基因纯合导致了胸部无刚毛的性状出现。(4)mRNA相对分子质量变小,说明基因的模板链变短,那么相关基因发生的改变很可能是DNA片段缺失或者碱基对缺失。(5)腹部长刚毛性状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及比例为1AA2Aa,其中胸部无刚毛,应该是AA个体导致了无刚毛性状的出现。如

308、果新性状是由新基因控制,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既不会出现很多个体同时突变,也不会出现多个个体同时朝同一个方向突变。答案(1)相对显Aa、aa(2)2AA(3)腹部有长刚毛的纯合子(AA)其胸部无法长出短刚毛(4)DNA片段缺失(碱基对缺失)(5)子代胸部有刚毛和无刚毛之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实验2的亲本都应是杂合子,不符合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不定向性5解析(1)长翅与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联,因此P: VgvgVgvg长翅残翅31;XClBX XY XX 、XY、XClBX和XClBY(死亡),故棒状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12;F1长翅为VgVg和Vgvg,残翅为vgvg,

309、Vgvgvgvg 残翅vgvg为,F1正常眼雌果蝇(XX)正常眼雄果蝇(XY)所得后代均为正常眼,故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F1长翅长翅残翅,VgvgVgvgvgvg,F1棒眼雌果蝇XClBX正常眼雄果蝇XYXClBX、XX、XY和XClBY (死亡),故棒眼所占比例为,二者合并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2)P:XClBXX?YF1:雌性XClBX?、X?X,雄性XY、XClBY(死亡), F1中雌果蝇为正常眼X?X和棒眼XClBX?,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Y,由于ClB存在时, 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故XClBX?不会交叉互换,X?X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又由于杂交后代

310、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雌果蝇,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故隐性突变可以在子代雄性中显现出来,所以选择F1棒眼雌性XClBX?与正常眼雄性XY交配,后代雄性将会出现三种情况:死亡(XClBY)、正常眼和隐性突变体。可以根据子代隐性突变个体在正常眼和突变体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出该隐性突变的突变率;如果选择F1雌性正常眼X?X与正常眼雄性XY交配,则雌性X染色体有可能存在交叉互换,故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答案(1)3112(2)棒眼雌性雄性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雌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正常眼雌性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一年模拟热点导向】6解析(1)

311、首先根据实验目的(探究Ca2对淹水处理的辣椒幼苗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判断丙组除了步骤1的Ca2处理外,还应该有步骤3的淹水处理,然后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以判断乙组步骤1应用清水浸辣椒种子。(2)据“根系总长度结果图”可知,淹水条件下根系总长度短,说明淹水会抑制根的生长,淹水时缺氧,使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重铬酸钾在酸性(浓硫酸溶液)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据“ADH结果图”可知,丙曲线位于最上方,说明ADH的酶活性最高,即产生的乙醇最多,所以丙组提取液变为灰绿色的程度最深;结合“LDH和ADH的结果图”和题干信息可知,淹水条件下,适当施用Ca2可减少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乳酸和

312、乙醛的积累,从而减轻其对根细胞的伤害。答案(1)清水浸辣椒种子淹水条件下培养幼苗(2)增强抑制灰绿深乳酸和乙醛(只写乳酸也可)B卷1解析(1)分析题图可以看出白天三个品种的蒸腾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2)若在11:00时进行遮光处理,会影响光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因此玛利亚的叶肉细胞内C3/C5的比值短时间内将会增大,ATP含量减少。(3)上午10:00左右,美香沙较其他两类草莓胞间CO2的浓度高,说明美香沙光合速率较小,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基因决定的,从而影响叶绿体中的色素、酶等的含量,进而影响光合速率。(4)17:30左右不同品种草莓的胞间CO2浓度基本都保持相对稳

313、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胞间CO2浓度曲线的起点可以判断夜间呼吸作用强度最大的品种是大将军。答案(1)负相关(2)增大减少(3)农作物的不同DNA(基因)色素、酶(4)相对稳定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为0)大将军2解析(1)实验四:尖状尖状F1中尖状圆状扇状961(9331的变形),说明家兔的耳形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题意分析,尖状是A_B_,圆状是A_bb或aaB_,扇状是aabb。实验二中圆状圆状F1中圆状扇状31,亲本相当于一对杂合子的自交,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或aaBbaaBb。(3)实验三:尖状扇状F1中尖状圆状扇状1

314、21,则亲本尖状为AaBb,扇状为aabb,F1中圆状耳为Aabb、aaBb,F1中圆状耳相互交配,尖状耳占,圆状耳占,又因为尖状耳的有150只,所以圆状耳的个体理论有300只。(4)实验四亲本是双杂合子AaBb,F1中有339种基因型,所以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有8种。答案(1)两自由组合(2)AabbAabb、aaBbaaBb (3)300(4)83解析(1)长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均有长翅、残翅,且没有差异,表明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棒眼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性有棒眼和圆眼、雌性只有棒眼,表明棒眼是显性性状。(2)由于亲代长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长

315、翅残翅31,表明亲本为VvVv;由于亲代棒眼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子代的雄性中棒眼圆眼11、雌性中棒眼圆眼10,表明亲本雌性为XBXb,所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VvXBXb。(3)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VvXBXb,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VvXBY,F1圆眼长翅的雌果蝇为VvXbXb、VVXbXb,F1圆眼残翅的雄果蝇为vvXbY,预期产生圆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为VvXBXb、VvXBXB、VVXBXB、VVXBXb,F1圆眼长翅的雄果蝇为VvXbY、VVXbY,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4)鉴定果蝇A的X染色体上与Y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是否发生了隐性突变,最好用F中雄蝇

316、与F中棒眼雌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雄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答案(1)常显(2)VvXBXb(3)(4)棒雄4(1)储能多ATP热能(2)由正变负神经体液收缩增多(3)甲状腺激素高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将TRH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加快5解析(1)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由题表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464.6J/(cm2a),则一年内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6SJ。(2)由题表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有机物中未利用,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其余流入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肉食动物所固定的能量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这一去向。答案(1)464.

317、6SJ(2)分解者下一营养级不同,最高营养级的肉食动物所固定的能量不再流入下一营养级(3)464.662.812.66解析(1)阅读题干,根据探究实验的目的,可确定表中测得的具有放射性的物质主要是光合产物,即糖类等有机物。根据表中信息“数字表示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总放射强度的百分比”,由此可根据幼果的放射性强度来说明棉花幼铃脱落情况,放射性强,说明幼铃获得光合作用的产物多,幼铃不容易脱落。比较表中幼铃可判断C组幼铃脱落显著减少。据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赤霉素可抑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有机物的输入。为使实验设计更严谨,应增设D组,D组处理的方法是用赤霉素处理叶片。由于光合作用的部位主要在叶片

318、,所以D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大致范围是小于2.6%。(2)分析题图,可发现促进茎伸长的因素有光照时间的长短、赤霉素的有无。对比第2、3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抑制茎伸长。比较第4、5、6组的实验结果可知,该植物能产生内源性赤霉素。答案(1)糖类等有机物答(CH2O)、C6H12O6、淀粉均得分C赤霉素可抑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有机物的输入(其他合理也得分)赤霉素处理叶片小于2.6%(2)光照时间、赤霉素(缺一不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抑制茎伸长能7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及题图所反映的信息,可知本研究有两个自变量,它们分别是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根尖在重铬酸钾溶液中处理的时

319、间。(2)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用改良的石炭酸品红染色液处理根尖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根据实验的目的应先找到能进行分裂的细胞,即分生区的细胞。(3)根据题干信息“铬是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说明铬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细胞中需要一定量的铬。分析题图,用蒸馏水处理与其他组唯一不同是铬离子的供应不同,由此可判断,用蒸馏水处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细胞分裂指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根尖细胞中铬含量降低。(4)与蒸馏水一组作比较,可以得出低浓度的铬离子促进大蒜根尖生长,高浓度的铬离子抑制大蒜根尖生长,也即铬离子对植物生长具有两重性。根据题图可知,若用大蒜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对

320、大蒜根尖的最好处理方法是用浓度为25.0 mgL1的重铬酸钾溶液处理24 h。答案(1)重铬酸钾的浓度根尖在重铬酸钾溶液中处理的时间(2)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使染色体着色分生区(3)根尖细胞中铬含量降低(4)两重性(低浓度的铬离子促进大蒜根尖生长,高浓度的铬离子抑制大蒜根尖生长)用浓度为25.0 mgL1的重铬酸钾溶液处理24 h热考题型二实验分析与评价、实验探究与验证【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由图可知,与25 相比,0.5 条件下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温度较低,导致酶的活性较

321、低,呼吸速率较慢,所以其主要原因是: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O2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2)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唯一变量而排除其他无关变量的干扰从而验证唯一变量的作用,所以,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根据可重复性原则,同一处理在实验中出现的次数称为重复。重复的作用有二,一是降低实验误差,扩大实验的代表性;二是估计实验误差的大小,判断实验可靠程度。所以,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答案(1) 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CO2O2 (2) a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b每个温度条件

322、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2解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实验及探究实验设计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难度适中。(1)实验中将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据图可知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细胞应处于分裂期的中期。(2)据表可知,对照组中后期和末期分裂指数0.69%,可可碱浓度1 mmol/L实验组后期和末期分裂指数0.24%,故较对照组减少。依题意可知:染色体无法移向两极,产生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减少。(3)据表可知,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降低。依题意可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

323、可可碱浓度,因变量是种子中赤霉素含量。因此,实验设计思路:设置一定浓度梯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进而得出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答案(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中(2)减少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3)降低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3解析(1)欲分析染色体核型,需观察染色体,进行分裂的细胞中才出现染色体,实验材料选择新生根尖是因为其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2)解离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3)本题用卡宝品红是使细胞核中染色体着色,醋酸洋红液和龙胆紫溶液都属于能使染

324、色体着色的碱性染料。(4)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应选择染色体分散较好的中期细胞进行拍照,以免染色体重叠影响统计。(5)图示核型显示,中国水仙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6)欲进一步确定中国水仙不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可选用花药作为实验材料,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减数分裂过程。答案(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2)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3)(4)中分散良好(5)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6)【一年模拟热点导向】4解析(1)加缓冲液作用:使溶液pH值保持相对

325、稳定,保持PPO的活性。(2)“温度预处理”之后进行反应,才能保证各个试管是在不同温度下测定PPO活性。15 和30 温度条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原因:在酶的最适温度前后,可以有相同的催化效率。15 30 范围内,PPO活性较高,所以在该温度范围内,有PPO的最适温度。答案(1)保持PPO的活性(防止PPO失活)(2)“反应”步骤改在“温度预处理”之后在酶的最适温度前后,可以有相同的催化效率15 30 5解析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自

326、变量是光照强度,其他都是无关变量,如CO2浓度(或NaHCO3溶液)、温度、pH、黑藻的长势等。(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水的体积等于黑藻释放氧气的体积。(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光照强度从50 W至400 W,光合作用不能一直增强。(4)先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每一组的平均值,再绘制柱形图(具体见答案)。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或NaHCO3溶液)、温度、pH、黑藻的长势(2)黑藻释放氧气(3)不能(4)如图所示6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曲线图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取材时间。(2)分析临时装

327、片制作片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不经过漂洗会影响染色效果;解离过久,会影响观察效果。(3)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故每次应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3个装片适宜视野中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总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设计记录表格要体现自变量(时间)、因变量,及观测指标(见答案)。(4)根据曲线图,可知上午11时分裂指数最高,是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刻。(5)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2个子细胞,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1)不同的取材时间(2)将解离15 min改为23 min,实验步

328、骤应该是先漂洗后染色(3)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总数时间分裂期的细胞数细胞总数分裂指数根尖1根尖2根尖3平均根尖1根尖2根尖3平均891018(4)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刻是分裂指数最高时刻上午11时(5)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2个子细胞,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7解析(1)分析表格中的对克隆猕猴的处理方法可以知道,乙组与甲组中的B组为对照组。(2)链脲佐菌素只破坏克隆猕猴的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从而患糖尿病。(3)判断糖尿病症状时,检测血液中的指标主要包括血糖和胰岛素含量等。(4)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分泌蛋白经核糖体合成后

329、,通过内质网运输给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小泡,最终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5)由于乙组小鼠是对照组,不患糖尿病,尿样中不含葡萄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中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空腹状态下血糖仍能维持正常水平,原因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刺激胰岛A细胞,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6)实验中雄性猕猴的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雄性猕猴和雌性猕猴的染色体组成不同,因此可以标记雄性猕猴中的Y染色体。答案(1)乙(正常组)和甲中的B组(2)胰岛B(3)血糖胰岛素(4)核糖体高尔基体胞吐(5)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

330、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6)Y染色体8解析(1)第I组为对照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电位变为负值,膜内电位变为正值,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 mV。兴奋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后膜后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组表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越来越低且最后消失,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3)由实验可知河豚毒素可使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从而阻断神经兴奋的传递,所以可用来作为麻醉药或镇痛剂或抗肌肉痉挛剂。(4)由

331、于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定向移动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从而阻断突触小泡定向移动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答案(1)低胞吐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抑制(3)b、c、d(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9解析(1)分析曲线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乙。(2)由于月季本身产生激素,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用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对微型月季插条处理前,需要将插条放置在

332、蒸馏水中浸泡一段时间。(3)曲线图中看出,图中浓度为0的第一组属于对照组,根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微型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证明激素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4)曲线中,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微型月季生根具有抑制作用,为了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有促进微型月季插条生根作用,应在01 mol/L区间再设置系列浓度梯度重复实验。(5)若探究激素类似物甲、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除设置单独的2种、复合的1种这3组实验组外,还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所以应该设置4种类型的实验。(6)植物激素类似物和植物自身激素作用相似,在植物体内不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

333、调节代谢的信息。答案(1)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乙(2)排除内源激素(月季本身产生的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不能(4)01(5)4(6)调节10解析(1)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原理是还原糖中的醛基与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在使用之前应该先混合均匀,再水浴加热。(2)根据酶的专一性,甲同学A组中的淀粉能被淀粉酶催化水解,生成还原糖,经斐林试剂检测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而B组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3)由于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不管有无酶促反应,均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无法得出实验结论。(4)因为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与碘液均没有显色反应,因此用碘液对蔗糖进行检测时,不能判断

334、蔗糖是否水解。如果仍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底物必须是淀粉,而酶制剂一种用淀粉酶,另一种用麦芽糖酶。答案(1)将A液和B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溶液,再水浴加热(2)A组出现砖红色沉淀,B组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3)不能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4)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与碘液没有显色反应,因此,不能用碘液检测蔗糖是否分解如下表底物酶制剂试剂A组5 mL淀粉溶液淀粉酶碘液B组5 mL淀粉溶液麦芽糖酶碘液11.解析(1)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的是下丘脑;由示意图可知,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体现了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2)激素分泌到细胞外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

335、对靶细胞的代谢进行调节。(3)据表可知,与健康者相比,吸毒者的过程都会减弱。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可将吸毒者体内LH和FSH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T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吸毒者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可能使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这些都会影响调查结果的严密性。答案(1)下丘脑(负)反馈(2)受体(3)减弱LH和FSHT体温调节中枢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

336、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答案合理即可)12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及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NAA具有两重性,浓度为12 mgL1时,由于浓度过高,抑制了枝条生根;由图可知萘乙酸(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在2.0 mgL16.0 mgL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根的长度或生根数量;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2)人工培育无子葡萄的原理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促进果实发育,由于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所以经扦插繁殖结的葡萄有子粒。(3)图

337、甲中a曲线表示净光合作用,b曲线表示呼吸作用,温度为20 时,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总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的2倍;图乙D点表示在20 充足光照条件下其O2的释放量,由图甲可知D点的值为2.5 mg/h。图乙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温度下降到15 时呼吸作用下降,所以A点上移;图乙中D点表示最大净光合速率,温度由20 下降到15 ,净光合速率下降,所以D点下移。葡萄的最佳种植条件为净光合作用最大值时的条件,由题图可知最佳条件是温度为20 ,光照强度为C点。答案(1)NAA浓度高,抑制了枝条生根2.0 mgL1、3.0 mgL1、4.0 mgL1、5.0 mgL1、6.0 mgL1NAA溶液的浓度生根数

338、量根的长度每组枝条处理时间长短一致(合理即可)(2)未授粉有(3)202.5上移、下移温度为20 ,光照强度为C点热考题型三高考命题集中的六大板块A卷【两年高考真题回访】1解析(1)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说明C组黑暗条件下进行了部分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了ATP和H,为下一次的光照时间内光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原料ADP、Pi和NADP等,所以C组单位光照时间内,合成有机物的量较高。光合产物生成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2)A、B、C三组实验中光照时间之和均为67.5 s,但是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并且是单位时间内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越高,光合作用产物

339、相对量越高,可知光照时产生的ATP和H在光照时没有用完,可以在黑暗中继续利用,还原C3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及C5,C5继续与CO2结合,因此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答案(1)高于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光照叶绿体基质(2)单位时间内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ATP和H2解析(1)能被特定的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本题中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因此心脏就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40、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本题中心肌细胞可以看成效应器的组成成分。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被灭活。(3)作为信号分子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均需与相应受体结合后方可发挥作用,且均具有高效性,发挥作用后均需灭活或被转移,此为两类信号分子的共同特点。答案(1)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2)神经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3(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解析(1)图中分

341、别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2)抗体为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内质网合成,经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3)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出的mRNA穿过核孔转运到细胞质,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并非所有物质都可通过核孔。(4)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产生H和CO2,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故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后将被转运到线粒体发挥作用。答案(1)(2)囊泡(3)核孔选择(4)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和某种基因型个体出现概率计算的相关知识。(1)根据表现型正常的1和2生有患甲病的女儿2可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双亲正常,

342、均有儿子患乙病,可推断乙病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2)3无乙病致病基因,可确定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1和2的表现型及子女的患病情况可推知:1的基因型为HhXTY,2的基因型为HhXTXt,5的基因型为1/3HHXTY、2/3HhXTY;3、4的基因型分别为HhXTY、HhXTXt,6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为1/3HH、2/3Hh,与乙病有关的基因型为1/2XTXT、1/2XTXt,5和6结婚,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2/32/31/41/21/21/36;7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为1/3HH、2/3Hh,8基因型为Hh的概率为104,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1041

343、/41/60 000;5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为1/3HH、2/3Hh,与基因型为Hh的女性婚配,子代中HH比例为1/31/22/31/41/3,Hh比例为1/31/22/31/21/2,hh比例为2/31/41/6,表现型正常儿子中HH比例为2/5、Hh比例为3/5,则正常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5。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2)HhXTXtHHXTY或HhXTY1/361/60 0003/56解析(1)DNA单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2)Sma识别的序列为CCCGGG,切割后会产生平末端;图1所示的DNA分子中含有两个Sma的识别位点,第一个识别

344、位点在左端534 bp序列向右三个碱基对的位置;第二个识别位点在右端658 bp序列向左三个碱基对的位置,从这两个位点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5343、79633、6583,即得到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537 bp、790 bp和661 bp。(3)在杂合子体内含有基因D和基因d,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两个识别位点,经过Sma完全切割会产生537 bp、790 bp和661 bp三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一个识别位点,经过切割后会产生1 327 bp和661 bp两种长度的片段,综上,杂合子中分离到该基因的DNA片段经过切割后会产生4种不同长度的片段。(4)能够获取目的基因并切

345、开质粒的限制酶有识别序列为GGATCC的BamH 和识别序列为GATC的Mbo ,若使用Mbo 会同时破坏质粒中的抗生素A抗性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所以要用BamH 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保留了完整的抗生素B抗性基因,便于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目的基因两端的末端和质粒切割后的两个末端都能进行互补,可能出现目的基因反向连接在运载体上的情况,导致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答案(1)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2)平537 bp、790 bp、661 bp(3)4(4)BamH抗生素B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目的基因D与质粒反向连接【一年模

346、拟热点导向】7解析(1)图一中可以看出,严重患病的细胞膜上没有该受体,并且严重患病的为隐性性状,可用dd表示,因此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显性基因。基因型为DD的个体细胞膜上具有较多的LDL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少,Dd和dd个体该受体较少或没有该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2)图一中正常人接受了LDL进入细胞后,LDL表面包括了一层膜,并且脂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因此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图二中看出,7号为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基因型为Dd,而8号表现正常,基因型为DD;又由于6号和9号均为白化病患者,因此判断他

347、们的双亲均为杂合子,则7号和8号的基因型均为 AA、Aa,因此7与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避免生下患这两种病的孩子,8必需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基因诊断。若7和8生了一个患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1)显Dd、dd(2)胞吞(一定的)流动性(3)1/18基因诊断基因突变8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若图示种群每年以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t。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即自然选择,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说明该物种所处的生态环

348、境破坏严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3)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K2;丝状菌能造成蝗虫患病,干旱环境抑制丝状菌生长,故干旱造成蝗虫的环境容纳量增大,如曲线所示,此时的东亚飞蝗追逐“绿色”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1)种群密度N0t基因频率(2)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3)K2信息传递B卷1解析(1)CO2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进入叶绿体后,与C5 (五碳化合物)结合固定为C3。(2)图中看出,植物乙在单作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为15 klx,间作时为10 klx,故单作

349、比间作高;植物乙在更大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光照强度饱和,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从图中可知,甲间作时光合速率高于单作时,乙相反,因此间作提高了植物甲的光合速率。(3)甲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时小于间作时;单作时甲和乙的呼吸强度分别为4 molm2s1、8 molm2s1,间作时甲和乙的呼吸强度分别为12 molm2s1、4 molm2s1,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植物甲和乙的呼吸强度将分别增强、减弱。答案(1)自由扩散C5(五碳化合物)(2)15高CO2浓度甲(3)小于增强减弱 (变小)2解析(1)T细胞在接受病毒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

350、应T细胞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2)天花病毒或牛痘病毒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些病毒的抗原决定簇,并将这些分子传递给T细胞,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引起受到某种刺激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然后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凝集或沉淀。(3)爱德华琴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说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两者中能引起特定免疫反应的物质分子结构相似。答案(1)效应T裂解死亡(2)处理淋巴因子浆抗体(3)相似3解析(1)植物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西北针茅和狼毒都是毒杂草,二者关系为竞争。(2)从表中数据可知,草地退化程度增加,狼毒

351、高度和盖度都增加,说明种群密度随草地退化而增加,种群高度也增大;西北针茅种群密度和高度则变化不一致。(3)表格中两种植物有较为精确的数据,是记名计数得来的结果,西北针茅草地发生演替是在原有土壤条件的基础上的演替,属次生演替;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1)数量空间 竞争(2)增加(逐渐)增大不一致(3)记名计数法次生演替间接4解析(1)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膜电位。(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向右先传至a电极处,该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b电极处的膜电位还未发生改变,膜外仍为正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即

352、从ba;在ab中间给予刺激,如果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则会同时到达两极,指针不发生偏转;如果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递,则指针只偏转一次。因此,选取a和b的中间点刺激,能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还是单向传导。(3)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阴离子内流不会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可见Gly属于抑制类神经递质;Gly是一种氨基酸,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1)负(2)ba能(3)突触小泡抑制主动运输信息交流5(1)芦苇区植物、浮游藻类次(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微生物的分解自我调节(

353、3)减少(减少后维持稳定)6解析(1)图1蓝藻是原核生物,图2是真核生物,两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蓝藻细胞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真核生物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2)编号为的结构是细胞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绿色植物有叶绿体,也有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所以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3)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之一,在真核生物体内可通过转录合成RNA,发生转录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图中能产生三磷酸腺苷的生命活动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对应的结构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与图2

354、细胞相比,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的细胞器是大液泡和叶绿体。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答案(1)蓝藻细胞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核糖体(2)磷脂双分子层两种细胞均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3)(4)7解析(1)图甲所示个体的基因型是BbZAW,它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分别为BZA、BW、bZA、bW。等位基因B与b的本质区别是组成它们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2)图乙所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据图分析蓝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bZAZA、bbZAZa、bbZAW,共3种。(3)2号的

355、基因型为BbZAZa、4号基因型为bbZaW。(4)由图可知,3号与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BbZaW、BbZAZa,7号的基因型为bbZaZa,由此推测,3号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3号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bZa。(5)5号为蓝色,所以其基因型为bbZAZA或bbZAZa,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6号的基因型是BBZaW或BbZaW,若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bbZaZa、bbZaW)的概率为(2/31/2)(1/21/2)1/12。答案(1)BZA、BW、bZA、bW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3(3)BbZAZabbZa

356、W(4)bZa(5)1/21/128解析(1)基因工程中运用的基因载体必需的元件有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等。(2)过程利用了“假病毒颗粒”具有侵染性。与正常病毒相比较,这种“假病毒颗粒”的主要特点是在宿主细胞中不能增殖,因此没有致病能力。(3)科学家利用ES细胞培育出转基因动物依据的主要原理是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在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液中需要加入动物血清或血浆。(4)根据题中的信息要求,让嵌合小鼠与正常小鼠杂交,得到F1,再让F1中的转基因小鼠相互交配,鉴定、筛选出纯合转基因小鼠。答案(1)复制原点标记基因(2)侵染性在宿主细胞中不能增殖(不具有致病性)(3)ES细胞具有发育的

357、全能性血浆、血清(4)让这只嵌合小鼠与普通小鼠杂交获得F1,再让F1中的转基因小鼠相互交配,鉴定、筛选纯合转基因小鼠仿真卷(一)1B2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A正确;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它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C错误;细胞供氧不足时,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没有酒精产生,D错误。3AmRNA主要在细胞核的核仁中合成,A正确;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分泌蛋白加工的场所主要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酶主要是蛋白质,还

358、有的是核酸,激素一部分是蛋白质,还有一部分是脂质,而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C错误;植物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是在线粒体中,有些植物还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如水稻、玉米的根,D错误。4C5B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不存在任何生物生长的演替才是初生演替,A错误;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C错误;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但通常不会消失,D错误。6A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

359、色体都被标记,但只有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含有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标记,另一条不含标记,A正确。7C基因的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例如隐性突变,A正确;如果一个物种体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单倍体后代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基因重组是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重组,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C错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而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改变,显微镜下不可见,D正确。8B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

360、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变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从而使基因频率改变,A错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外因,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而实现的,D错误。9B与甲状腺活动相关的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缺碘时,由于甲状腺分泌减少,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B正确。10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A正确;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B1B2B3,依次类推,AFB1C1D1E1,B正确;A(B1B3)B2C1C2C3,C正确;C2B2(1

361、0%20%),D错误。11C由图中的B(神经节)可以确定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A错误;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电位为内负外正,B错误;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由图可以确定完整的突触有5个,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乙方框),由图中的B(神经节)可以确定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神经肌肉系统),所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ABCDE,C正确;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不一定使乙兴奋,D错误。12D由图像特征可以确定A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是第一极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是体细胞或卵原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D细胞是卵细胞,减数分裂结束会排出

362、卵巢。13B过程(超数排卵)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促进排卵形成更多的次级卵母细胞(受精作用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错误;胚胎移植的是囊胚期的胚胎,其在输卵管或子宫中处于游离状态,这种状态更利于移植,B正确,C错误;大量研究表明,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移植时受体对胚胎的血型没有要求,D错误。14B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也可以对照,所以本实验有对照,A错误;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细胞已

363、经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而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C错误;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错误。15D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而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两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缺少1条号染色体)和XAY,其后代只考虑眼色,红眼雌果蝇占,雄果蝇中白眼占;考虑缺少号染色体情况,雌果蝇产生的配子可能是XA、Xa(缺)、XA(缺)、Xa,分别与雄配子XA、Y、XA(缺)、Y(缺)结合,其后代:XAXaXA(缺)Xa(缺)XAXAXAXAXaXAXA(缺)XAXa(缺)YXAYXaYXAY(缺)XaY(缺)XA(缺)XAXA

364、(缺)XaXA(缺)胚胎致死胚胎致死Y(缺)XAY(缺)XaY(缺)胚胎致死胚胎致死统计结果可知,染色体正常的红果蝇占,缺少一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6A向研磨液中加EDTA,抑制了DNA分解,从而增加DNA的提取量,A正确;向滤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轻轻沿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到丝状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水,B错误;向滤液中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静置23 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即为粗提取的DNA,C错误;DNA遇二苯胺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变蓝,D错误。17C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该生态

365、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C错误;外来物种入侵会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正确。18A酵母细胞相对较大,可用包埋法进行固定,A正确;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B错误;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变,C错误;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特定的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D错误。19C由图中无中生有,能确定此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致病,5患者的两个致病基因必然有一个来自1,还有一个来自2,与题干信息不符,由此可以推出此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A错误;9个体的基因型是XBXb,与一个

366、正常男性XBY婚配,生女孩不可能患病,B错误;3基因型一定是XBY,7是携带者XBXb,可以推出4的基因型一定是XBXb,所以8基因型可能是XBXb,也可能是XBXB,C正确;7与8同卵双生,两者基因型相同,7为携带者XBXb,8基因型也为XBXb,3基因型一定是XBY,故生一个和8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概率为,D错误。20D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A正确;网织红细胞内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也有细胞器(核糖体),可以翻译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正确;造血干细胞形成幼红细胞是细胞分化的过程,两者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D错误。21ABC如果植物细胞

367、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则新细胞壁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D错误。22AD观察质壁分离实验需要活细胞,新鲜的绿叶中色素含量高,未被破坏,所以这两个实验均可选用新鲜、成熟菠菜叶作材料。23AC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能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不能证明其本质是DNA,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蛋白质或荚膜多糖的没有S型细胞形成,说明其不是遗传物质,B正确;噬菌体是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故用培养基培养无法获得标记的噬菌体,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含义是生物界中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本实验不能证明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D错

368、误。24ACD气体分子及脂溶性小分子可以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氨基酸、离子等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其动力来自浓度差,B正确;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ATP,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吸收K的速率,D错误。25ABCD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随后细胞中可能会出现核膜、核仁,A正确;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前期和中期,随后细胞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正确;图乙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后期,细胞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图丙中的b表示花药内处于减数

369、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b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D正确。26解析(1)实验中,每组处理多株而不是一株就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叶绿体中的色索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者丙酮中,由于叶绿素能够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有两个吸收峰值,而类胡萝卜素只能吸收蓝紫光,所以只有一个吸收峰值。(3)由表中数据可知,弱光条件下,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在下降,说明叶绿素b所占的比例升高。通过分析数据,土壤含水量80%时无论光照情况如何,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都高于含水量为40%的时候,说明土壤含水量与叶绿素a、b含量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4)弱光下,叶绿体

370、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含量减少,使C3的还原量减少。弱光下,土壤含水量低的,番茄有机物含量高,所以弱光下,减少浇水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5)密闭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导致二氧化碳固定速率较低,从而导致光合速率较低。答案(1)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无水乙醇叶绿素有两个吸收峰值(或类胡萝卜素只有一个吸收峰值)(3)叶绿素b正相关(4)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不足(导致C3的还原速率下降)减少(5)CO2浓度过低,导致CO2固定速率较低27解析(1)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试管4是对照组,不加任何生物提取液,为了保证试剂总量的一致,需要加入2.3 mL蒸馏水;由于

371、没有淀粉酶,其淀粉分解最少,遇到碘液其颜色应最深。(2)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确定本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实验中涉及的其余影响实验的变量都是无关变量。(3)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主要分解成麦芽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若用其检测,淀粉分解最多的试管2(生成的还原糖量最大),颜色变化最大。(4)酶(蛋白质)活性不同的根本决定因素是基因(DNA)的不同。(5)由于试管2酶的活性最高,所以反应速率最快,所以曲线应该在试管3之上。答案(1)2.3(或多于)(2)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各组间pH、温度、加入提取物的量和浓度、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3)斐林试剂试管2(4)决定这3种酶的DNA(

372、基因)不同(5)见下图28(1)升高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3)效应器神经递质高尔基体、线粒体(一定的)流动29(1)AaXrY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碱基对)序列不同(2)4XrXr、Y(3)(4)31 30解析(1)植物的茎尖或者根尖细胞无病毒,所以通常选用茎尖或者根尖作为外植体接种;组织培养时,需要添加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细胞分化形成胚状体。(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形成黏性末端,再通过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连。为了提高转化效率,还要用CaCl2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转变为感受态,保证重组质粒成功导入细菌。此种导入目的基

373、因进入植物体利用了土壤农杆菌,叫农杆菌转化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是否合成相关蛋白质),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马铃薯是否具有抗病毒的特性,属于个体水平的检测。转基因植物相当于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答案(1)茎尖(或根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冰冻的)CaCl2(或Ca2)农杆菌转化抗原抗体杂交个体不一定31(1)1、25 的蒸馏水浇灌5(2)蒸馏水和水杨酸的浇灌量、光照强度、培养时间、实验开始时的幼苗发育状况等(3)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寒性增强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后,随水杨酸浓度增加,水稻抗寒性减弱

374、(4)如下图32(1)丁有机物热能散失(2)第二捕食和竞争增加(3)间接33(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2)染色体数目加倍(3)阳0.1(4)小鼠形成的抗体对人体来说是抗原,存在着排异反应(5)通过基因工程向浆细胞中导入prG;利用核移植技术将浆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中(答对其一即可)仿真卷(二)1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核酸,能够发生DNA的复制和转录等过程,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卵细胞与精子虽然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细胞质中有能使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物质和环境,所以全能性也很高,B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它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内含有

375、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C错误;肺炎双球菌和支原体都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2D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和细胞膜等生物膜都由两层磷脂分子层构成,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下降,即物质的跨膜运输能力减弱,B错误;糖蛋白与信息分子结合,然后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而不是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C错误;神经冲动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才能进行,器官移植常发生免疫排斥也与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有关,D正确。3AATP分子内部含有三个磷酸基团,两个高能磷酸键,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A正确,B错误;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合成,即ATP的化

376、学性质不稳定,C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错误。4D雌蝗虫的减数分裂发生于卵巢和输卵管,且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一般不选用其作为减数分裂的观察材料,而选用蝗虫的精巢来观察,D错误。5B葡萄糖只有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B错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阶段,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有参与其分解的酶,光照对其分解无任何影响,A、C、D正确。6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纺锤丝由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纺锤丝由细胞的两极发出形成,A错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间的赤道板上,B错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

377、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末期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C错误;染色体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正确。7A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一般无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有染色单体、无联会现象(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期前期),而图示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有等位基因、有成对的性染色体(也属于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综上所述选A。8B甲组噬菌体未进行搅拌,亲代噬菌体将吸附在细菌表面一起进入沉淀物,故沉淀物放射性较强,A错误,B正确,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子代噬菌体将从细菌中出来,可能会进入上清液,故上清液放射性会较高,C、D错误。9A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

378、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选项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存在基因重组,B选项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中只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存在自由组合。10C从题干信息可知,父本的基因型为ccA_,母本的基因型为_aa。因雄子代的体色均为黄色,所以母本的基因型为CCaa。因子代的触角均正常,所以父本的基因型为ccAA,C正确。11C单倍体一般是高度不育的、没有种子,所以过程秋水仙素处理的只能是幼苗,C错误。12B地理隔离是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B正确。13C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三个神

379、经元,两个突触,A正确;给予b处刺激,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正确;给c处刺激,d点有电位变化,但是兴奋无法传递到a处,电流表偏转一次,C错误;根据题意,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正确。14D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主要是呈递来自吞噬细胞的抗原以及释放淋巴因子,后者主要通过增殖和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诱导靶细胞裂解死亡,这个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B正确;吞噬细胞可作用于抗原,如果直接消灭抗原,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仅仅起到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则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是过敏的特点,D错误。15C锡箔纸不透光,不能感受光的刺激,直

380、立生长,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生长素均匀分布,直立生长,A正确;和的实验设置的差别是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尖端能感受光的刺激,B正确;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而是横向插入琼脂,不能说明向光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多,C错误;的实验设置差别是琼脂块是否放过胚芽鞘,D正确。16B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均密切相关,出生率增大,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B错误。17A光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18D制作腐乳主要使用的菌种是毛霉,A错误;醋酸菌进行的是有氧发酵,在有氧及缺糖的情况下,可将酒精发酵成醋酸,B错误;发酵有适宜的温度范围,而不是恒定温度,C错误;发酵早期,装置内的条件比较适宜,发酵菌增长较快

381、,可看成“J”型增长,D正确。19A酵母菌个体小,群体数量大,无法逐个计数,而抽样检测具有代表性,故可解决逐个计数的困难,A正确;种群密度太大,在显微镜下很难数清的样品才需要稀释后计数,B错误;培养酵母菌不能敞开,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C错误;因观察其数量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因此不需要更换培养液,且更换培养液会因为酵母菌和培养液无法完全分离造成计数不准,D错误。20C青蛙不属于哺乳动物,不需要胚胎移植,只需要经过核移植、胚胎体外培养即可得到克隆蛙,A错误;加入饲养层细胞目的是不让细胞分化,B错误;胚胎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全能性高,可提高动物克隆的成功率,C正确;胚胎移植获得的子代牛是由不同

382、的受精卵发育而来,遗传物质不同,故性状不同,D错误。21ADDNA双链中,碱基数目AT,CG,AC50%,A正确;一条链上的碱基A、T数目不一定相等,B错误;两条链上AT的比例应该相同,C错误;DNA分子中G的个数为60,C与G配对,复制2次形成4个DNA分子,需要180个C,D正确。22ABD将轮藻叶先黑暗处理1 h,再光照1 h,那么轮藻叶共进行2 h呼吸作用和1 h光合作用。从表中信息可知,27 、28 、29 、30 下,轮藻叶的每小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分别为1 mg、2 mg、3 mg、1 mg,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1135 mg、2237 mg、3339 mg、

383、1113 mg。可见,催化轮藻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宜温度约为29 ,A正确;第三组轮藻光合速率最大,产生的氧气量也最多,B正确;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3 mg,C错误;比较各温度下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可知,D正确。23BD卵裂沟是细胞膜向内的结果,其开始于细胞分裂的后期,A错误;原有受精卵的细胞膜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有放射性的膜是原来的细胞膜,B正确;放射性没有均匀分布是卵裂特点造成,而不能说明膜无流动性,膜向内凹陷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体现,C错误;依据题意可知,卵裂后,卵裂沟以外区域和卵裂沟的底部有放射性,卵裂沟两侧无放射性,说明卵裂沟两侧为新合成的膜,D正确。24ACD培养液经

384、高温处理后,应冷却后才能加入酵母菌,A错误;酵母菌计数时,一般选取四个角落(或四个角落加一个中间的方格)的中方格进行计数,C错误;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算小方格的左边和上边界线上的酵母菌,D错误。25ACD本实验正是依据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铵中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A正确;硫酸铵浓度为20%时,可以析出甲、乙两种蛋白质,B错误;硫酸铵浓度达到24%时,可以析出甲、乙两种蛋白质,C正确;硫酸铵浓度为38%40%时可以析出丁蛋白质,但可以通过调节硫酸铵浓度先析出并过滤甲、乙、丙三种蛋白质,D正确。26解析(1)从图甲信息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增加,CO2固定速率相对值下降,即叶片光合

385、速率也应逐渐下降。该实验中,对照组未去除棉铃,而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零时,CO2的固定速率相对值为28。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从图乙信息可知,去除棉铃后,植物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增加。正常情况下,叶片中的蔗糖和淀粉会向棉铃等器官运输并被利用,而摘除棉铃,蔗糖和淀粉的输出量减少,进而叶片中的蔗糖和淀粉会积累。(3)去除棉铃,叶片中光合产物会积累,而CO2的固定速率相对值下降,故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4)去除棉铃后,遮光处理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可能会成为未遮光叶片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对象,故而检测未遮光处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与只去除棉铃的植物

386、叶片相比,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则支持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的推论。答案(1)逐渐下降28叶绿体基质(2)淀粉和蔗糖含量输出量(3)抑制(4)未遮光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27解析(1)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B、D三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故其中含有等位基因。(2)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点的数目。E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图乙中的处于同一时期。(3)分别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4)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5)图丁细胞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均等分裂,故为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因上面2个极体

387、的基因型为Ab,而卵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故卵细胞和另一极体基因型为aB。答案(1)ABD(2)82(3)(4)A(5)aB28解析(1)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2)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运动组的胰岛素分泌的峰值比对照组提前出现,所以90 min时对照组血糖浓度高于运动组。(3)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适度运动糖耐受量受损人群的胰岛素分泌是分泌峰值提前、升高幅度下降。(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等措施对IGT进行干预。答案(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2)高于运动组胰岛素分泌的峰值提前出现(3)分泌峰值提前升高幅度下降(4)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388、或减轻体重、戒烟)29解析(1)从系谱图中可知,双亲均患SYNS,而有个女儿正常,表明该遗传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控制SYNS病的等位基因为Aa,控制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的等位基因为Bb,则12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12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个男孩,这男孩患SYNS病的概率为,患色盲的概率为,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2)基因中的碱基数与组成该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的比值至少为61,故FGF9基因至少含有的碱基数目为20861 248。(3)蛋白质的合成需经过转录和翻译两过程。SYNS仅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说明该基因突变的类型应

389、为碱基对的替换,再分析丝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可知,AGU突变成GAU或AGC突变成GAC时,改变的碱基对数最少,即2个碱基对。(4)由SYNS病发病率为19%,可推导出自然人群中aa个体占81%,a基因的频率为90%,A基因的频率为10%,Aa占18%,患者中Aa占。10的基因型Aa的概率为,AA的概率为。10与患SYNS病的女性婚配,后代患SYNS病的概率为1。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1 248(3)转录和翻译2(4)30解析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为双箭头,而生物群落内部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指向分解者。据此分析,图中A为无机环境,B为生产者,C、D依次为初级消费者

390、和次级消费者,E为分解者。(1)AB表示无机环境生产者,碳以CO2的形式流动,BC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2)生物群落指的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即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B、C、D、E。(3)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且起点为生产者,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即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BCD。理论上最高营养级要获得最多能量,则能量传递效率应按照20%计算,故D获得的最多能量为1 000 kJ20%20%40 kJ。(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5)植树造林,选种植物必须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体现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1)CO2(含碳

391、)有机物(2)分解者B、C、D、E(3)BCD40(4)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5)协调与平衡31解析(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流感病毒侵染肺部细胞,是因为肺部细胞膜上有相应的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导致病毒能与之结合。(2)图中形成后结合成双链的DNA,因此为DNA单链,则是在利用病毒RNA逆转录形成单链DNA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酶,故为逆转录酶。为DNA转录过程。(3)流感病毒侵染肺部细胞后引发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导致宿主细胞裂解死亡。(4)再次感冒,抗体与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一年后再次感冒,说明原来的抗体或记忆细胞存在时间短,不能发挥作用,或该病毒发生变异,或者该流感病毒与原来的不是一种

392、而导致再次感冒。答案(1)RNA特异性受体(2)逆转录酶转录(3)细胞效应T(4)抗体存在的时间短、记忆细胞存在的时间短或感冒病毒不同于上次或感冒病毒发生了变异 (5)基因突变(同时答基因重组也可)32解析(1)潮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用来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铁蛋白结合基因是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可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扩增。(2)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基2中添加一定量的潮霉素可将重组Ti质粒的愈伤组织筛选出来。(3)检测转基因水稻目的是否达到,需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即种子中铁含量是否高。(4)MS培养基中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培养基3中愈伤

393、组织再分化形成试管苗。答案(1)标记目的PCR(2)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潮霉素选择高压蒸汽灭菌(3)种子中铁含量(4)脱分化再分化33解析(1)根据图表知限制酶BamH、Bst的作用特点是识别相同的核苷酸序列,而且切点相同;BamH、Bgl作用特点是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重组的DNA没有Bgl的识别位点。(3)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均是连接脱氧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但是DNA连接酶是在DNA复制时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4)在基因工程中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中

394、。答案(1)识别相同的核苷酸序列,而且切点相同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不能(2)见下图(3)磷酸二酯DNA连接酶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4)DNA分子杂交技术仿真卷(三)1B核苷酸中应含有P,A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动物中的二糖为乳糖,D错误。2D甘油为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A错误;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因此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改变细胞膜的结构而影响其通透性,B错误;植物根毛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依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而不是受体蛋白,C错误;细胞间

395、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对于植物细胞来说,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D正确。3C图中细胞2和4中基因B和D都表达,而细胞5与其他细胞都只有一个相同的基因表达,可见细胞中mRNA差异最大的不是细胞2和4,C错误。4C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会使血糖浓度升高,这与胰岛素的功能相反,A错误;据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运出葡萄糖为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被动运输,而运出钠离子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B错误;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进入神经细胞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被动运输,C正确;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而进

396、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错误。5B如图a、b点光合速率都等于呼吸速率,可见在ab段光合作用速率应该是先升后降,A错误;实验前钟罩内CO2浓度与大气中的相等,随着光合作用不断地消耗CO2,导致钟罩内的CO2浓度下降而低于大气中的CO2浓度,B正确;cd段开始时氧气含量充足,达到最大呼吸强度,呼吸速率不断升高,之后随氧气浓度降低,呼吸速率反而降低,C错误;d点后呼吸速率缓慢的原因除受温度影响外,还受氧气浓度的影响,D错误。6Cc酶的活性在37 后仍然保持上升趋势,无法确定c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a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2 ,b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0 ,a酶的最适温度高于b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pH在本实验

397、中为无关变量,应保持三种酶处于相同的pH环境中,D错误;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温度,因变量为酶活性C正确。7D在检测还原糖时,硫酸铜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悬液,后者再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检测蛋白质时,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硫酸铜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不相同,A错误;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后可直接观察,不需要加热临时装片,B错误;台盼蓝只能将死细胞染成蓝色,并不能对活酵母菌染色,因此染成蓝色的均为死酵母菌,C错误;盐酸在这两个实验中都起解离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D正确。8C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9D若单体果蝇的雌

398、、雄个体交配,运用配子法分析可知,子代中的个体正常,的个体为单体,的个体缺失两条号染色体不能存活,所以存活个体中有为单体,D错误。10C白虎的毛色表现为白色并不是白化病,A错误;白毛的形成是某转运蛋白质改变了一个氨基酸导致的,如果是基因突变导致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而改变的氨基酸将不止一个,B错误;白虎毛色性状的形成是基因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影响的,而白化病是相关突变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影响生物性状的,可知这两种性状的形成途径不同,C正确;白虎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均属于生物的直接价值,D错误。11B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99、B错误。12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B错误。13A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该变异能否增强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生存环境不同,对生物变异利与害的判断也就不一样,A正确;基因突变可以自然发生,并不一定要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B错误;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而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片段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D错误。14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不同地区自然选择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所以不同地区的群体进化的方向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15ARNA病

400、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但它逆转录合成的是DNA,A错误。16C图中A点和C点的种群增长速率相同,但都大于0,可见其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但由于C点种群数量较多,种内斗争也更激烈,A、B错误;根据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在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B,从而可求得K值为2b,C正确;根据公式N()M,如果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m值就偏小,所以估计值N偏大,D错误。17A如图所示,用乙烯处理相同时间时,ACC浓度越高,切段中生长素的相对值越大,且大于对照组,说明乙烯可通过促进生长素合成而影响幼苗切段生长,A正确;仅根据题干信息无法确定乙烯能否促进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错误;由于生长素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两

401、重性,因此生长素含量越高,不代表促进黄花豌豆幼苗切段生长越明显,C、D错误。18B均表示呼吸作用,A错误,B正确;碳元素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错误;温室效应主要由过程导致,D错误。19D表中数据只统计了三个阶段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并不能反映每个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多少,而正常情况下,在群落演替的这三个阶段中物种的丰富度应越来越高,A错误;第110年内,物种b取代a成为优势物种的主要原因是它在竞争阳光等环境资源时占优势,与其重合周期大小无直接关系,B错误;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此阶段其他物种较少,种间竞争小,因此而迅速繁殖增

402、多,C错误;第1015年内,由于相对更高大的灌木优先利用了上层的光照,导致生长在下层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较弱,因此物种a有可能因不能适应弱光环境而消失,D正确。20A用秸秆发酵制沼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21ABD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种群进化的标志,B错误;捕食者的存在可以调节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错误。22ABD根据题干所述“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而不进行通气处理,所以第二周根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导致不能满足根细胞吸收无机盐对能量的需求,可见第二周出现缺少无机盐症

403、状是因根细胞能量供应不足所致,而细胞膜上载体的量并不会改变,B正确,C错误。23ACD花生子叶中脂肪含量较高,可用于脂肪的鉴定,A正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藓类叶片为单层细胞,且叶绿体大、数量少,适合于观察叶绿体的实验,C正确;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可用于探究两种细胞呼吸方式,D正确。24ABD囊泡膜也属于生物膜系统,其化学组成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A正确;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B正确;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排出,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会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囊泡与特定位点识别与受体有关,而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为蛋白质

404、,D正确。25ABD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群落还应包括分解者,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根据曲线图中三种生物在不同水深的相对数量关系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丙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影响生产者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是光照强度,来源于无机环境,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丙与乙两者同化量的比值,D错误。26解析(1)为效应器,为传出神经。刺激a处,膜内外侧的电位变化为内正外负,由于刺激只能由感受器传递给效应器,不能反向传递,故此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2)图乙为神经元,为图甲中处的亚显微结构图。信号传递只能由A到B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405、。(3)水盐调节平衡中,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若为免疫反应,则作用于淋巴B细胞的是淋巴因子,分泌细胞为T细胞。答案(1)传出神经内正外负不偏转(2)高尔基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3)下丘脑抗利尿激素T细胞淋巴因子27(1)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基质二高(2)对照组的胞间CO2浓度土壤是否中度缺水与第12天相比,第15天的净光合速率较低28解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为平衡无关变量,每组在各自条件下处理的时间应相同,因此表中也应浸泡5 min;第3组为空白对照组,酶的活性不受影响,所以结果应有大量气泡产生。(2)每组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

406、、浸泡的时间都为无关变量。(3)由于强酸、强碱使马铃薯块茎圆片中的酶变性失活,因此第1、2组基本无气泡产生。(4)在无酶催化时,H2O2可自然分解产生少量O2,所以放置几分钟后1、2组也可积累少量的气泡。由于H2O2的含量有限,H2O2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完后,就不再产生气泡。答案(1)浸泡5 min有大量气泡产生(2)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浸泡时间(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用量、观察时间等)(3)强酸、强碱使马铃薯块茎圆片表面的过氧化氢酶失活(4)H2O2分解完毕,气泡不再产生H2O2自然分解的气体得到积累,形成少量气泡(浸泡时间短,HCl、NaOH只破坏了马铃薯块茎圆片中部分过氧化氢酶的结构,使得

407、H2O2分解减慢,放置几分钟后气体积累形成气泡)(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9解析(1)由两者杂交子代均为叶和果实非苦类型,可知亲本为aabb和AABB,叶非苦和果实非苦为显性基因。(2)因为叶非苦和果实非苦为显性基因,所以叶和果实均非苦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3)应选择叶苦、果实非苦的个体进行种植。为获得叶苦、果实非苦的植株,可让F1自交得F2,F2中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其中纯合子占 。为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应不断进行自交,并淘汰叶苦、果苦的个体。若想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应采取单倍体育种的方法,采用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答案(1)

408、aabb和AABB(2)4(3)叶苦果非苦自交连续自交叶苦果苦单倍体染色体变异(4)酶30解析(1)该技术就是利用了基因工程的方法,因此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中的核心环节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为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还需添加标记基因。(2)ES细胞是指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等特征,而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3)由于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因此可选用亲本均为该基因缺失杂合体的小鼠杂交,再从子代中选出该基因缺失的纯合体。答案(1)基因重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标记(2)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发育的全能性(3)父、母本都

409、为该基因缺失杂合体的小鼠该基因缺失纯合子31(1)斐林(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醋酸(2)温度和氧气乙醛醋酸(3)毛霉盐的用量、酒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答案合理即可)32解析(1)微生物的培养基中至少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这四类营养物质。含有伊红、美蓝的鉴别培养基可用于鉴别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菌落呈黑色。(2)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经涂布后各细菌会分散开来,最终培养形成的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一个细菌。对活菌计数时,一般选用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由于有些菌落仍可能来源于多个细菌形成,因此统计的结果往往会小于活菌的真实值。(3)大剂量紫外线会诱导大肠杆菌基因突

410、变。进行平板划线法操作时,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这样可以保证每次划线操作时的菌体都来源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答案(1)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黑鉴别(2)一个活菌30300小于(3)基因突变上一次划线的末端33解析(1)如图所示,先将外源基因结合到精子中,再通过精子的受精作用导入到受精卵,可见精子在此过程相当于外源基因的载体,而精子需先获能才能完成受精。(2)卵母细胞需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完成受精,而此时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只有一个染色体组。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3)早期胚胎的培养需提供的条件有:无菌无毒、适宜的温度和pH、营养充足、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4)根据胚胎工程的概念,它是指对动物的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图示过程为胚胎移植,指将早期胚胎移入与供体动物处于相同生理状态的受体母畜的子宫中。答案(1)载体获能(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1卵黄膜封闭作用(3)无菌无毒、适宜的温度和pH、营养充足、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答出2点即可)(4)配子胚胎移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