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高效学习22策目 录上篇1、自主计划学习科学利用时间 2、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基础是根本 3、书香有智慧贵在会读书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5、自我监督调控优化学习过程6、题不二错五步纠错7、反思与质疑思维自己的思维8、养成良好习惯做自己的主人9、好之乐之不亦乐乎10、积极学习积极休息11、亮出你的真本事轻松冷静应考试下篇12、 适者进步学会内求13、 计划人生自我激励14、 竞争与超越合作与共享15、 快乐生活高效学习16、 调适焦虑放下担心17、 改变你的想法战胜消极自我18、 挺起你的胸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19、 坚忍不拔战胜脆弱20、 桃子未熟别去摘少男少女莫误情21、 熄
2、灭妒火豁达无私22、 “书山”与“学海”“勤径”与“苦舟”上 篇1、自主计划学习科学利用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荀子认识时间从过程的意义上讲,人所从事的活动是在时间内完成的,人的生命存在于时间之中,是时间的连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70岁年龄计算,人的一生也只有25550天,以20岁成人到60岁退休为界,真正能做点事的时间只有40年,合14600天。除掉休息、吃饭及闲暇时间,每天真正做事也就是八、九个小时左右,这样算来,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 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她在不断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她不会停下来等你,你也不能储存她
3、。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子就把时间比作江河的流水,滔滔东去,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人们珍惜年华,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有所作为。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发出了时间宝贵的感叹!同学们熟悉的明代文嘉正的今日歌和明日歌,更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时间的珍贵,成为老师和家长勉励学生和教育子女珍惜时光、努力进取的常用名言。时间又是最公正的,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也正因为时间的公正,人们就生活在时间之中,看上去用不着花费任何代价就轻易占有了时间,所以,才容易忽视时间的珍贵,人可利用的时间往往有三分之一是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的。而大多数人又因为使用低效率的方法去工作学习,白白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这
4、实在是非常遗憾的。流光可惜!此话有两重含义:一是时间是可珍惜的;二是浪费时间是可惜的。看来人生最浪费不起的应该是时间,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浪费了生命,充分利用了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这才是正确的时间观念。美国政治家和科学发明家富兰克林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就是把时间提到生命的高度来看待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这道出了人对时间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利用情况。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时间划分为自然时间和学习时间,自然时间就是本来固有的时间,每天二十四小时,人人都一样。学
5、习时间是指你能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学习时间在同学中是大不相同的,有的同学在无所事事或无聊的状态下,会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太长,是在“打发时间”、“熬日子”,这自然是忽视了时间的珍贵,空耗了时间;而对于忙于学业进步,勤奋学习,有所作为的同学来说,却觉得时间是那么不够用,是那样的珍贵,这自然就决定了学习结果的不同。你浪费过时间吗?你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检验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情况。选择一个普通的星期作为一个分析单元,按不同的活动内容划分时间阶段,以5分钟、10分钟,或是15分钟作为一个小单元,将在每一个时间段内所做的事情和时间的利用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七天的时间利用情况进行一次分析,看一看哪些事是值得做
6、的,哪些事是不值得做的,有多少时间用得合理,有多少时间用得不合理,有多少时间被浪费掉了,你也许会大吃一惊!拖延和浪费时间是一种常见的误区,这是导致一个人失去成功机会,甚至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说他从不拖延和浪费时间。中学生对时间的拖延和浪费也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总认为自己还年轻,“时间还早着呢”,比如,对于一件事,你可能会说,“等一等再说吧”、“明天再做吧”等等。就是在这一念之间,时间就被浪费掉了。拖延和浪费时间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对学习、生活觉得无聊、厌倦,就会变得懒惰,办事效率就会降低,反过来厌倦、懒惰又会加剧你拖延浪费时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缺乏
7、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缺乏对时间的周密计划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善于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挤时间,并且常常超时工作,是成功者的一个显著特点。自主计划学习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豫”就是有计划地做事,中学生的学习也需要有计划性。学习计划就是对时间进行科学的分配和使用,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内容是比较丰富繁多的,有序、有系统的,这本身就要求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想到哪学到哪,就会陷入主次不分,盲目学习,随意忙乱,顾此失彼,浪费时间。所以,学习需要有明确的目的计划,要科学利用时间,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利
8、用时间的模式。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人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学习,已经具有了较高水平的目的性、计划性和较强的时间观念。实际情况也表明,学生的学习目标越明确,计划性越强,时间利用就越充分,学习效率就越高。下面是一张简单易行的时间计划表,可以帮助你科学计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自主计划学习表自我提示:有计划的做事就是成功的开始!自我督促:计划决定的事就要坚决完成!今日事今日毕!这张时间表主要是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业余时间的计划,只找出每天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填在这张表中,以分钟计算,那怕是几分钟也不放过。在每个时间段内安排你的自主学习、活动内容,内容的多少最好是通
9、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的,内容的安排要科学交叉,短的、零散的时间学习零散的知识,安排容易做的事,长的时间学习较完整的知识,安排复杂、有难度的事。坚决不把时间用在毫无意义的事上。要注意突出重点和自己的弱科,弱科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瓶颈,补弱科必须适当多占用一些时间。还要使计划稍有余地或机动性,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才是文武之道。随着学习的进程,你可以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使之更符合自己的实际。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做这个计划表最重要的是使自己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习时间,把平日里浪费掉的不起眼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积少成多,用在正事上、学业上,就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更强的能力
10、。做一个计划,填写这张时间计划表是容易的,天天坚持下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人往往是懒于行动的。仔细观察,我们周围不少人也在讲他是如何计划自己的学习的,有多少事要去做。然而,再了解一番,就会发现,他很少去认真落实、执行自己的计划,不是成了空头支票,就是半途而废,久而久之,仍然是成事不多。你必须克服这种变相的惰性。计划做好后,把这张表贴到自己能看到的醒目处,每天开始你必须提醒自己严格按时间表进行,先又快又好地做完容易的事,再做难度大的、复杂的事。每天、每周结束后要及时回顾总结,看每天、每周计划的完成情况,实施自我监控,并进行科学调整。计划表上的提示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变换。一开始可以让自己的老
11、师、父母或同学帮助监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觉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充分利用时间,严格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有计划地做事,还能够消除诸多不良情绪的困扰。人之所以产生忧虑、痛苦和烦恼等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有时间去思虑这些不良情绪。当你充分利用了时间,精力都能用在正当的事情上,生活就充实了。而且计划的完成会使你产生一种成就感,就能经常体验到收获、进步和成功的愉悦,就会增强自信心,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心情也就得到了调节。王金艳是2003年高考全市文科第一名,她对计划学习的体会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前制定周密可行的学习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有些时候我甚至用一节自习的时间
12、去订一个小计划,因为计划的作用就在于让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避免在一个学期中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避免备考复习中分不出轻重眉毛胡子一块抓、避免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也让自己在课余时间不再有无所事事的感觉。制定计划要有明确的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然后在这个大框架内把内容细化,包括课堂上如何听讲,自己如何安排,饭空该干什么,什么时间用来学习什么课程,什么时间用来培养业余爱好,放松自己,可以具体到每节课。同时要保证学习计划的可行性,也就是保证其灵活性,要在计划中留出后备时间,以备出现突发事情,如学校大会、卫生任务、老师谈话、同学讨论等等。可行性的另一方面是完整性,制定计划时应考虑进各种因素:考试失利
13、或其他事情引起情绪波动时应如何调节;怎样做到学习与班级工作两不误;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怎样处理好自己的饮食起居,什么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等等。因为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我们整个生活中众多活动中的一个,它需要其他活动的支撑和配合,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此外,计划中最好附带检查机制,比如每天睡前反省一下自己今天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形成良性循环后,看着所有事情都按计划运行,朝着自己预定的方向发展,真有运筹帷幄的感觉,那感觉棒极了!非常值得期待,不是么?可以看出王金艳的自我学习计划具有以下功能:全面安排学习和其它活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每天自我反省,检查学习计
14、划的完成情况和进行调整,所以,保证高效率的学习是自然的事。自主计划学习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你可以按每学期、每个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堂课进行计划。只要自己习惯,保证学习效率就行。如果你的自控能力高,也可以只在脑中简单勾划。总之,计划不在形式,不是写着好看的,重在合理高效。还要注意的是,月计划、周计划还不是十分具体的,而在每天的学习中要做的事常常很多,容易遗漏。你要学会分解目标,可以用一天的计划去分解周计划,用周计划分解月计划,把每天要做的事列在一个笔记本上,或是一张小纸条上,放在方便的地方。这样,使每个目标具体而明确,又容易完成,做起来紧凑有序。随着时间的进程,对所有计划目标 “各个歼灭”,
15、每天都有收获,都过得充分,不断地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假期学习计划星期天和节假日是一段需要好好利用的时间,可单独进行计划,特别是每年的寒、暑假,不少同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两个假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并且还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所以,必须认真计划。马琳是2002年的毕业生,被浙江大学录取。高三上学期结束后,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一放寒假他就做了这样一个简要的学习计划,原文摘录几段供同学们参考:寒假学习计划如无外出计划,每天要保证以下条目:上午:6:40起床。7:007:30打球。8:00正式学习至吃午饭。中午: 12:301:30睡觉。下午:睡后稍作活动后开始学习至4:30。4:35至天黑运动。晚
16、上:6:008:00学习。8:0010:00看电视或阅读。接下来是安排的任务:数学八张题,地理七张题,英语作业,政治预习每天一张数学,一张地理最后是自我警示:本计划具有权威性,无外因强加不得违背。本任务年前必须超额完成,不得延时,年后任务另外打算。以上条款定于公元2002年1月4日。需要说明的是,假期的计划要适当安排一定的其它活动,如文体活动、旅游、交往等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马琳在假期中知道了自己的数学考得不理想后,及时调整了学习时间:紧急通知:因数学考砸了,学习时间晚上延至9:00。有计划地自主学习,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假期里一直保持着一种学习状态,经常提示自己,使生活
17、学习有规律,一开学就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养成自主、自觉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计划也可以利用课表的方式,安排得再具体些。学习习惯好,自主性、自律性强的同学,也许用不着进行书面计划,只要在心中设想一番就可以了,这都因人而异,不可死板照条。2、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基础是根本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首先应当研究科学的初步知识。如果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就决不要动手搞后面的东西。巴甫洛夫(俄国生物学家)基础知识的根底必须打扎实。懂的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够看作心理的财产。自然的榜样启示我们,这是获取知识的规律。一株树木,愈是多多吸取养分水分,它便愈长得强壮;它愈长得强壮,便愈能增强
18、养分水分的摄取能力,以至于良性循环。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根基不牢难支撑如果把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比作金字塔,那么,你要垒高这个塔,站在塔尖上,就必须首先要扩展和打牢知识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由广大的知识背景和基本技能构成的。基础越牢固,塔就能垒得越高,你的视野就会越广阔。知识是一个立体的网络系统,由知识的点到知识的线,由知识的线到知识的面,由知识的线和面再到知识的立体交叉,构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先从分析基本的事实和现象,从掌握、理解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定理开始的,并揭示出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概念、原理和定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从而建立起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系统。从应用的角
19、度讲,就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里面包含着对知识的重新组合与排列,这种应用大量地表现在中学生日常的作业练习和考试中。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基础知识残缺不全、不牢,知识网络系统中的某些环节联系中断,你就不可能完整地记忆知识,不可能准确地理解、阐述概念、原理;学习障碍和缺陷积累过多,再去学习、接受新知识就会有困难,在练习、考试应用中就不可能及时提取有效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学业长时间不能进步,甚至越拉越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首要一条是重视并打牢基础,这个基础包括基本知识(如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
20、能(主要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方法等。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现象是,忽视课本基础知识,对老师讲过的内容缺乏进一步的深钻细研,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下,喜欢做一些新异的题目和偏题、难题;对学习中的失误和缺陷,不是首先回到课本上去找原因,而是靠再做大量的题目去解决,结果还是不会,这就是舍本求末。其实不管问题有多难,也都是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的,除了思维方法技巧的要求外,其主要差别在于对知识利用的综合程度和知识转换、重组、迁移的复杂程度不同,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正象垒建金字塔一样,基础不牢,塔何以增高坚固?这种现象在学业后进的学生中存在,学业
21、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往往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觉得书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拿过来一看似乎都明白,感觉没有什么新意可读了,便一头钻进习题堆里去,做了大量的练习,而一旦考试还会出错,失分点大多还是出在基础题目上。李洋是2002年山东省文科高考状元,被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录取,他对打好基础是这样理解的:学习时要做的事很多,仅资料习题就一大堆,千头万绪要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无非是基础东西
22、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选择,首先我们就应选择基础。李洋所谈的基础知识是“首选”,正是说明基础知识的前提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在高中学段,学科多,内容难度高,没有坚实的基础,更难以奏效。没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从考试命题的角度来看,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这大多属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识别和记忆,要求学生能够回忆知识,进行识别和判断,选择出正确答案,这是最基础的考察。二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能够对基本原理、定理及其关系进行阐述、说明、论证和推导。三是对应用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题目大多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运用分解、分析,或是归纳、
23、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对事实和问题进行说明、解答,突出应用,其难度较高,是侧重能力的考察,这是当今考试命题的发展方向,解答这类题目仍然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据。从奠基开始打牢学习基础可从以上三个层次入手,具体到个人的学习过程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新学知识要从最基本、最具体细化的概念、原理入手,分解分析,深钻细抠;归类比较,归纳综合;使已学过的知识与新学知识发生纵横联系,进行互相说明和论证,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发展线索,编织知识的网络体系,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至达到合上课本能够复述主干知识的程度,甚至是百里挑一式的问答;立足于理解和应用,总结方法,提高能
24、力。这需要平日扎扎实实的艰苦学习,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目,减少学业障碍的积累,优化学习过程。学业暂时后进和学业中等的同学要掌握和控制好学习的起点和难度,基础薄弱、知识残缺不全是导致学业后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把时间多用于复习旧知识,克服学业障碍,弥补学习缺陷,扩大知识背景。千万不要纠缠过度超出自己水平的难题,与其一节课攻不下一个难题,倒不如暂时放弃,去打牢基础。否则,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情绪。要循序渐进,学习、练习的难度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够解决为佳,如同是“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待到打牢基础,能力有了提高,难题自然会被攻破。有一个女生进入高中时学习成绩排在班内60名以后,
25、这成绩考取大学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一开始她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多大信心。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三年高中就是考不上大学,也不能荒废学业,掌握知识总会有用。这样抛开了考大学的顾虑和压力,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准备打持久战,力争到高三毕业时能够达到高考上线的水平。在平日,她把自己学习的最高难度控制在中等水平,沉下心来,扎扎实实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制定了相应的补习计划。经过两年的奋斗,到高二时已进入班内三十名,毕业高考达到了普通本科录取线。学业优秀的同学更不能忽视基础,要知道,学业成绩好首先是因为有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学习下降是很快的事,稍一松懈,不长的时间就会掉
26、下去,再赶上去就困难得多。高玉立同学是2001年毕业生,高考分数为全市第二名,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进入高中时,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内前几名,在高二的学习中曾一度忽视了基础,走了一段弯路,她是这样总结的:当时觉得自己的学习还可以,想另外去找一条新路实现成绩的大“跃进”。于是放开了课本,看了一些大学内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很好完成,做了一些“野题”。由于课本掌握不熟,一做题就出错,即使照答案改错,也仍旧不明白。结果做的题不计其数,可脑子越来越糊涂,拿来一道做过的题,又像新题一样,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不牢。现在的考试,不再是单纯考知识,更侧重于能力。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必须先
27、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根基,否则,所谓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对基础知识做到确实能“知其然”的前提下,再“知其所以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力图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能力和技巧。弥补学习中的弱科是比较困难的事,有的同学只知道自己有弱科,如果再问弱在那里,就说不具体了,学起来感到问题成堆,无从下手,实际上,凡是弱科首先是弱在基础不牢。此外,也可能是对某一学科学习兴趣不大,或是其它特殊原因导致学业障碍积累过多,最后还是表现为基础薄弱。所以,补弱科还是要从基础抓起,要克服急躁情绪,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要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那怕面临成千上万个问题,就从你能够解决的
28、问题开始一个一个地解决。有必要单独制定一个补习弱科的计划,确定小阶段系列目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经常地有所收获。时间上必须有保证,全身心投入。此外,要培养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并不是你爱学不爱学的问题,充分认识学好各门学科的意义,一开始要强迫自己去学好,这需要一定的毅力,当你克服了学业障碍和困难,成绩有了提高,就会品尝到学习、奋斗的快乐,感觉到苦中有乐,也就有了学习兴趣。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于打牢学习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中学生学习中欠缺的一个环节,不少同学就是因为缺乏这种自觉监控,使学习处在一种不自知的状态,长期积累了过多的障碍和知识缺陷。所以,要在平日养成这种习惯,
29、通过自我监控,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有助于夯实基础和提高学习成绩,不要等到问题、困难成堆,学习大幅度下降的时候再去弥补。在纠正学习中的错误时,除了从方法策略和心态等方面找原因外,一定要回到课本上来检查一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定要找到具体的知识缺陷。让我们记住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的一句话:“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3、书香有智慧贵在会读书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中国哲学家)读了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破万卷书、得神来笔自从有了书籍后,书便成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就成了人类传承文明和智慧,进行
30、学习的主要方式,古人有“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之训,意在说明读书学习与旅行学习对人掌握和增长知识的重要性。即便是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也还是要通过阅读来获得信息知识的,网上文章也是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是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恋读书的特点,都从书籍中获得了学问、知识和智慧,以及修养道德的营养。阅读不仅是他们的兴趣,而且成了一种生活方式。郭沫若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位著名学者,以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著称。他在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他天资聪慧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他从小勤奋学习,博览群书
31、,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他不满五岁就进了私塾,白天读经书,晚上读诗抄。以后,无论在文学、历史、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方面,都有较好的功底。郭沫若先生是一位一生工作不息、探索不止、读书不懈、写作不停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等重要职务,在繁忙的国务和社会活动中,他仍坚持读书写作。即使因病住院,连吃饭都很困难,可他仍不忘读书看报。 人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需要读书学习,人一生下来几乎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你不识字、不能读书时,也就开始听父母读书了。一个人要获得生活、工作经验和能力,成就一番事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读书学习
32、是主要途径之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不断的读书学习,获得新的技能;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要求人们要与读书学习相伴一生,读书的能力成为人的一种自我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读书学习是提升人的生命层次的需要。随着生命的进程,人的精神生活要不断展开,人的学识、道德和精神世界要不断的充实丰富、发展完善,学问变化气质修养,知识丰富精神生活,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不吸取营养的精神和不吃不喝的胃是一样可怜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读书学习,吸收优秀的精神食粮。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时期,读书学习尤为重要,前苏联大文学家高尔基曾把书籍称为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你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使自己有所作为,要
33、想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修养,就必须热爱书籍,尽可能去博览群书。还有重要一点是,你还必须学会读书。除文盲外,人都会读书,但这不等于人人都会读书,同样是读书学习,同样是读一本书,不同的读法,效果会大不一样。读书必穷理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一生博览经史,学术丰硕,他读书不仅肯下功夫,而且还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他博览群书,但却不贪多、贪快,特别重视读书一定要弄懂书中的义理,认为,不明白道理,书读得再多也没用处。并且强调要按照书上的义理去做事、做人,他说:我小的时候,读四书十分辛苦。早年读大学、中庸时,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先诵读十遍,在此基础上,再逐字逐句研究书中的意思,读孟子亦如此,开始时逐字逐句
34、地读,后来便前后连接,首尾贯通。我十七、八岁时读孟子,至二十岁,只逐句去理会,更不通透。二十岁以后,才知道不能这样读书。书中的许多长段都是首尾相接、脉络相通的,若只逐句理会,便不能前后贯通。只有将大段的文字综合起来理解,才能读到书的真谛。我从二十岁时起,看书便看那里面的道理。我曾经读论语,起初将红笔抹出,后又用青笔抹出,又用黄笔抹出,三、四番后,又用墨笔抹出。为的是寻找书中的精义。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后来有人总结了朱熹六条读书法:一是循序渐进,指读书要有一定的次序,重视基础知识,并依据一定的基础知识,逐步推进。对中学生而言,各门必修课程,都是基础知识,必须按照学科知识体
35、系的编排顺序,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逐步学习。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一步登天,否则,欲速则不达。二是熟读精思,古人对所读经典之书,要求熟记成诵,今人所读之书不必完全如此,但有些知识还是要熟读记忆的。朱熹所说的精思,是指读书要产生疑问,深钻细研,反复揣摩咀嚼,学深学透,也就是他非常重视的“穷理”。这对我们的读书学习是很重要的,读书不通理、不穷理,就不可能理解和应用,也就不可能发展。三是虚心涵泳,用朱熹自己的话说,就是指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 要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虚怀若谷,以至进入一种宁静的物我两忘的状态,人书合一,与作者共鸣
36、,去感悟经典中的义理情趣。正象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在读书的时候,我们是与智者交谈”。四是切己体察,指读书不能只在字面上求义理,要把自己摆进去,以自我觉悟为基础,使自己受到教育和启发,入心入脑,并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和实践,学以致用,这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五是着紧用力,是说要端正读书学习的态度,振作精神,刻苦勤奋,才能有所收益。不可松松垮垮,拖拉疲沓,三心二意,荒废学业,这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六是居敬持志,是说读书要心态恭敬,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还要胸怀大志。不可心怀功利,嘻戏不恭。这不仅仅是指求学、求知的问题,更要有理想、志向的培育。认真思考,“朱子读书法”对我们的学习
37、、成长和进步,有着深刻的教益,它不仅仅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更蕴含着治学和做人的态度。特别是“切己体察”和“居敬持志”,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践行的。“薄厚互变”、“得意忘形”华罗庚教授是誉满全球的著名数学家,仅有初中学历,他的卓越成就主要靠自学成功,有着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学会读书,并不简单。而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切不要以为“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便是读懂书了。如果不逐步提高,不深入领会那又如和尚念经有何差异呢!我认为,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 华罗庚教授总结提出了“薄厚互变”读书法,包括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两个过程。所谓由薄到厚,
38、是指读书由少到多的过程,他认为,不管你是读一本书,还是读一本书的某一个章节:首先应该不是只看到书面上的,而且还应该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这就是说,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书本上还没有作出结论,我自己设身处地,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都要彻底地搞清楚,同时进行思考,产生疑问,追根求源;还要联系到另外的概念和结论,补充相关的材料,进行理解和阐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结论,这就是书背后的东西。这样
39、读来,本来一本不太厚的书,读到最后,内容就增加了许多,自然就由薄变厚了。这正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的加工过程。第二个过程是由厚到薄:如果说前一步的工作可以叫“支解”的工作,那么,第二步我们就需要作“综合”的工作。这就是说,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连串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叫做从厚到薄的过程。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
40、有薄的感觉。这样,并不是学得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真理本来就是简明的,一本厚书,其精神实质和要点是用不了多少语言就能表达出来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后也就是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的,这就是本质的东西。真正明白了,抓住了主要的本质东西和主干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那么,需要记住的东西也就不多了,看上去简单明了,就会感觉厚厚一本书并没有多少东西,这就是变薄了,用句形象的话说,就是“得意忘形”。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一步,你就不可能薄下来。反过来,如果只停留在由薄到厚的层次上,而不能做到由厚到薄,那么,你就是没有真正弄懂知识的义理和本质,就是没有
41、“得意”,如此,书读得越多就会越糊涂,就会坠入书堆里,被“形”所累,同样不可能真正把书读懂。 不少同学容易犯的毛病是,书读过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越读越多,但是,由于没有真正全部理解,所学的知识象一团乱麻,不得要领和义趣,盲无头绪,只能是越读越糊涂,差距越拉越大。阅读的技巧浏览与精读。浏览阅读就是粗略的阅读。在你读一本新书之前,先了解书的序言、简介、前言和后记;审阅书的目录索引、大小标题和章节提要,掌握书的大体结构;粗读内容,注意书的重点、难点等。在短时间内对全书有一个概貌性、整体性的了解,为通读、细读和精读打下基础。精读,就是按顺序对书的每一章节进行认真仔细的逐字、逐段的阅读,精读不能
42、求快,要边读边思考,有些重点、难点内容还要反复读,认真揣摩,直到理解透彻。就象朱熹夫子那样“熟读精思”。在精读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和产生疑问是非常重要的。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行为。会读书的人必然会思考,并产生疑问。特别是读一些学科性、理论性的书,这种思考和疑问,不是泛泛地去想和回忆,而是追问作者,同作者探讨,提出问题,可以引起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把思维引向深入,使本质的东西和深层的义理显现出来,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产生共鸣。读书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现成的东西,还应该是一种发现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通过思考和疑问,可以透过表层文字,对文章的义理和观
43、点作深层次的拓展,敢于超越著书者,即使是我们所学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就是“不唯书”,这样才能见他人所未见,感他人所未感,产生出新的思路和观点。 朗读与默读。朗读就是声情并茂地把文字诵念出来,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用语言声调制造出一种意境和氛围。朗诵时边看、边读、边想,能把眼、口、耳、脑各种感觉器官都协调利用起来,综合性地感觉接受语言信号。朗读适应那些形象性的学习材料和语文学科的学习,特别是朗读一些文学作品,诗词文章等。当你高声朗诵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篇时,你仿佛是站在大江之畔,如临其境,感受到诗人那种磅礴气势。当你对有些文章多思不得其意的时候,反复高声朗诵几遍,就会产生豁然开朗
44、之感,意趣横生,有时甚至顿生灵感。当你对有些精妙的短文和段落能够完全记忆下来的时候,你可以采用背诵的方法,想象出文章的意境,并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倾注其中,使自己的感悟与文章和作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全身心地享受那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不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和审美能力。朗读法还适应于外语学习,学习外语有一个难点,因为处在母语的环境之中,缺少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往往是心里明白,口头上说不好, 这是因为还没有培养出良好的语感能力。表现在练习考试中,对解答完形填空题感到困难,到底用哪个词语合适,不是全凭理性分析解决的,而是靠一种语言的感觉、感悟能力
45、,而朗读对此具有独特的作用。刘梦羽是2003年高考四川省文科状元,她的英语考了142分。她对学好英语,提高语感能力的做法就是多采用朗读的方法:如何学好英语,复习解答完形填空题?多练习朗读能提高语感能力,读起来感觉最通顺的习惯用法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这就是语感能力。这不是完全靠分析能解决的,读得多了,有感觉了,就能出口成章,脱口而出。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读书法,只是用眼看,在自己心里读,也叫心读。中学生的阅读学习大多是默读的方式。在默读时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点评与批注。读书不是被动的接受,要加进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才能把书读厚、读活,可以运用点评的方法。点评,不是复述、抄写原文,而是评价文章的优劣得
46、失,进一步揭示本质规律,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典型问题等进行评论,写出评价性看法,做出理性的判断,这是阅读能力的本质表现。批注是对文章的重点要害处、一些观点,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和线索进行阐释、说明、补充和引证,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心得等。古人读书讲究“出入法”。“入”是要读得进去,“出”是出得来。运用点评与批注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你所学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使你读得透彻,入得深刻,也就能把“薄书变厚”;唯其如此,也才能出得来,一旦出得来,你就会站在了新的高度,产生了一目了然的感觉,才能把“厚书变薄”,这才是读书的大境界。复述与复习。复述就是合上书本能把主要的知识用简约的方式回忆叙述出来,可以是
47、提纲挈领地复述知识纲要,或是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复述可以把书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语言。背诵不同于复述,背诵是原文不错的回忆原文,对基本概念的定义、公式、定理、原理,重要的内容等,要达到记忆背诵的水平。根据学习的内容二者有不同的要求,复述和背诵适合课本的学习。当你读完一章或一节,用复述和背诵的方法,能够检查学习理解的效果,以便发现差距或遗漏,及时弥补。复习是按照遗忘的规律,及时重新阅读学习材料,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可以在读完一个单元,或是一个章节后进行小阶段复习,在读完全书后要有总复习,对全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以全面领会掌握和加强记忆理解。复习贵在有重点,不是眉头胡子一把抓。重
48、复是记忆之母,对课本和学科性、理论性的材料必须要有复习。学会读好书 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纷繁复杂,书籍繁多,信息知识良莠混杂,垃圾信息知识、有害信息知识充斥,这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如何选择读好书、读有用的书和吸收良性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青少年学生往往因自身辨别、选择能力不强,或经不起诱惑,沉溺于一些庸俗文化,不良信息知识,甚至有害信息知识之中,不仅学不到有用的东西,反而使自己受到了毒害,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保持清醒的头脑。同学们使用的教科书自然是好书,当属必读之列。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大家学习的基本的学科基础
49、知识主要来自课本,阅读课本不是阅读小说和消遣性的书籍报刊,特别是自然学科知识,以上方法都能适应,并且还要注意总结积累不同学科的读书方法。在此,我们强调的是课外阅读。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中学生必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现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强调能力的培养,这在高考命题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单靠几本课本的学习已不再适应。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科辅导资料、文学专著、报刊杂志、人文作品、人物物传记、科普作品、科技信息等。课外阅读的途径、渠道比较多,专著阅读、报刊阅读等等,现在还有网上阅读。课外阅读学习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可以及时吸收一些最新的信息知识,扩大
50、知识面,增强信息量,使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得到扩展和深化,开阔视野;还能使自己懂得知识浩如烟海,学无止境,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非常重要。课外阅读不受教科书、学校课程安排的限制,你可以自主地阅读学习,当你面对各种信息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去自由主动的选择,要靠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锻炼独立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处在信息知识的“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阅读所有的书籍。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于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课外阅读有一个选择和定向的问题,那就是要读好书,读有用的书,读适合自己发展的书。总的
51、原则是,课外阅读既要立足于必修的学科知识,又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考虑,既不能局限于所学的几门必修课,也不能仅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脱离学习的实际。你可以依据所学的课本知识和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一个大致的课外阅读计划,比如,依据自然学科课程,阅读一些科普作品,依据人文学科课程,阅读一些文史、哲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适当看一些学科辅导资料。考虑到满足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趋向,可以安排相关的课外阅读学习,象文学写作、音乐、美术、演讲与口才、人物传记、科学实验与制作等等。在处理课本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上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因担心影响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很少安排,甚至没有课外阅读,把自
52、己局限在单一的课本学习的小圈子里,这已经是陈旧过时的学习方法,不利于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二是仅凭兴趣和爱好,甚至存有猎奇心理,把主要精力用于课外阅读上,忽视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本末倒置。更有甚者去读了一些无用之书和有害之书。这都是需要谨记和避免的。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后更加兴奋。贝多芬(意大利音乐家)要想工于运笔,就得勤于练习。爱比克泰德(古罗马哲学家)“巧”从“练”中来如果让你学开汽车,告诉了你如何发动,如何挂档、起步、加油,如何加速、刹车等等,然后马上就要你到马路上行驶,那肯定是不行的。你必须经过一段练习,
53、等驾驶技术熟练之后才能上路。只知道了开车的知识要求,还没有真正的开过车。换句话说,你开车的技术和能力还没有形成,这其中缺乏了一个重要环节开车练习。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练习的过程是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疑难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形成熟练技能技巧的过程,对学习起着检查、反馈和调控的作用,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在学习中不少同学会遇到过这种情况:许多题目看上去明白,一做就出错;具有综合性、较大难度的题目往往做不完整,或是不能直接入题;考试中有些题目在短时间内不能切入;还有学习中的薄弱学科等等,都会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平日练习的数量不够,没有形成较强的技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笔者多年的教
54、学经验看,在中学生中,不爱动手,缺乏足够的练习,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学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习惯一旦养成,长时间难以改变。特别是一些由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本来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一个学期下来往往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有的经过调整后,能很快赶上来,有的却长期落后。 初中学段,尤其是在初三之前,科目不多,课程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整合程度不高,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一些智力较高的同学能够很快理解掌握,似乎用不了很多的练习,加上初中学生以形象化思维为主的特点,习惯于阅读、背诵、记忆,少于或懒于动手,时间一长,养成了不爱动手练习的习惯,这势必导致学习浮在表面,缺乏应有的深度。到了高中学段,情况就不同了
55、,初、高中之间的衔接台阶要远远大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这是一个大跨度的台阶。主要表现在,学习的科目增多,内容加深,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整合的程度提高,特别强调抽象思维能力,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有了新的要求,主要靠读书、背诵和记忆的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而长时间养成的不爱动手练习的习惯,短时间内又改变不了,再加上其它学习方面的不适应等等。所以,好多初中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学段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从考试命题的角度来看,过去的考试命题基本上是以知识立意,偏重识记性的考查,对能力的要求不高,现在的考试命题已转向以能力立意,强调对知识、原理的应用,并且是综合性的运用。所
56、以靠记忆背诵的学习方法,缺乏动手动笔的练习,已不适应了。并且不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单靠一次练习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进行反复的练习。特别是表现在考试中,缺乏足够的练习,主要靠平日的耳听、眼看,你可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但是,思维的深度达不到,技巧、能力仍然上不去。不少同学对具有较高、较难要求和综合性的题目,看上去明白,做起来就出错,得不了高分,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此外,由于平日动手练习少,也会影响书写的速度和准确性,有的同学在平日的作业和考试中常常丢三拉四,小错不断,也与这一点有很大关系。李兆凡曾以标准分900分的成绩,获得山东省理科考生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母校老师总结了他的学习方法,其中重
57、要一点就是注重练习:谈到李兆凡的学习,令人惊叹的是他的作业练习。凡是课本上的练习题,不管难易,也不管老师是否要求,他都一个不漏地做出来,并做出小结,一本一本,十分规范。有些小题目,看似简单,为好学生所不重视,只眼看,不动手做。但李兆凡绝不放过,他认为小题里边有技巧,基础里面有高深,把课本上这些科学性很强的小题目做好做精,是保证考试时一般性题目不丢分的最有效的方法。李兆凡的母亲也曾谈到这样一件事: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晚上,李兆凡做家庭作业时发现下午发的练习题丢失了。他从来就是班上的尖子生,偶尔少做一次练习题,不会有什么大损失,第二天补上就是了。但是小兆凡却不这样,拿起手电筒就去找。在母亲的陪
58、同下,沿着放学回家的路都找遍了也没有,最后直接去了老师家,另要了一张练习题才满意地回家。当晚他做完了这份练习题才睡觉。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不仅仅看出李兆凡对于一次作业的正确态度,以及一直到了高中后这种良好的、重视动手练习的学习习惯给他带来的益处。更重要的启发是:一个人的学习,包括做其它事情,都需要这种严肃认真的执着劲头。一个智力很好的学生,能够在做小题目上持之以恒地投入那样大的精力,这需要一种难能可贵的自觉。如果说一个人出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他的深入钻研学习,是无论怎样着魔一样地下功夫都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越是知识的纵深处越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人全身心的投入。但在基础性的练习中下大气力
59、,是更需要作出意志上的努力的。练的学问提到了多动手练习,并不是要搞题海战术。这里面有一个巧练、精练的问题。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练习。要弄清楚自己各科的学习水平、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薄弱环节和平日经常出错的地方,确定练习的难度要求和做题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和低水平的练习。在练习中把握好适当的难度是重要的,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控制在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够解决的水平上,一是要防止过多地做了太容易的题目,起不到练习的作用,还会浪费时间,二是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去纠缠难题,避免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反而收获不大。三是要进行“一题多变”与“多题归一”式的练习。伍天宇是北京大学
60、物理系学生,高考物理得了满分,他在高三应考中的练习方法是:这一阶段,通常是各种练习、试卷纷至沓来,大量的习题令人眼花缭乱。面对“无边题海”何去何从?通常各人方法各异而效果也相距甚远。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题“量”,经常会陷得很深,成效却很小,因此做题切不可一味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一方面,人的精力有限,题海却无边,以有限对无边显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没有那个必要,如果做了许多题,有做错的改过答案就扔到一边,匆匆赶做其它题,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能保证下次见到类似的题能迎刃而解不重犯错。做好了一些难题,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后又放置一边,用不了多久自然会忘却,那些原来得到的巧解妙答也会
61、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单纯追求数量,立志阅尽天下题是不可取的。我想,做100道类似的题的效用并不一定强于用100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如果可能的话);做许多意义不大的题并不强于做几道有价值的题。做题的真正高效率应该是有所筛选,选取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题目,反复琢磨,选取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举一反三,有所联想,熟练掌握一些重要解题思想。当然,必须补充的一点是理科的学习务必心到手到,放弃题海战术并不意味着不作适量的练习,因为不做适量的练习就无法提高运算能力和速度,无法锻炼人的思维的快速应变,如果以为光凭看就可以心领神会,取得好成绩,那可真是对理科学习的误会,那样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
62、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感到似曾相识,甚至心下庆幸见过这道题却算不出准确的答案,缺乏规范的描述,追悔莫及。勿需多言,从上可以看出巧练的重要作用和伍天宇的深刻体会。对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练习要认真对待,这种练习是老师有计划、有针对性设计的系统练习,是学习中主要的练习环节。学习无处不动笔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就是讲动手、动笔的重要性。善于动手动笔可以巩固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有的时候,有些知识,特别是人文学科,你背诵了好多遍可能还是记不住,而动笔做提纲、札记,甚至抄写一些要点,就会记忆深刻牢固,所谓读十遍不如写一遍。用眼睛看、脑子想是必要的,但这仅仅运用了自己的内部语言,当你用笔写出来
63、时,就把内部语言转化成了外部书面语言。这个转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面语言比内部语言要求更集中、规范和严格。比如当你预习新内容或复习时试着做一个提纲、摘要,你就要进一步去思考、概括、归纳,使之表达的更恰当,这会使知识和思维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你还要及时记录下产生的一些新想法和新思路,以及新的疑问,这又会把自己的学习和思维引向深入。有时候,你还会脑子一闪,突发感悟,生出灵感,这是瞬间的事,你若不及时记下来,很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必须是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交替、协调并用,才能使自己得到全面、综合的练习,更有利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和方式,养成动
64、手做笔记的习惯至关重要,不少同学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不是因为听不懂,而是因为不爱动手,没有及时加深巩固,过后产生遗忘,而课下又无笔记可查,造成学业障碍。有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的原因是不会选择要记录的内容,要么是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这势必耽误听讲,要么是听讲时就无法记录,所以干脆就不记。一开始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做课堂笔记不是无选择地事无巨细地记,要记录老师讲的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对重点、难点和疑问的突破,补充的典型题目等等。要学会用速记的方法。你可以尝试采用思维超前记录法。人的思维速度要比讲话的速度快八、九倍以上,因此,课堂上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
65、经常出现一种等待的状态,这样你可以紧跟老师的讲授思路,当老师讲出来,你也听懂、理解了的时候,就利用这种“等待状态”做一些记录,还可以顺着问题的思路超前老师思考一步,思考这个问题接下去应该会是怎么样,老师会怎么讲,这样会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使听讲、思考、记录互相配合。经常这样做还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训练思维能力,一旦产生疑问和困难,也可提醒自己特别注意听讲,提高课堂效率。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进行反思、巩固。在平常你最好随身带一个小笔记本,把自己产生的疑问和对问题的新理解、同学们好的思路等等,随时有选择地记下来,日积月累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5、自我监督调控优化学习过程没有任何事物是一蹴而就的,连葡
66、萄和无花果也是如此。如果你对我说:“我想要一个无花果。”我将回答说:“那需要时间”。首先是把树种起来,然后才长出果实,最后果实才成熟。埃皮克提图(古希腊哲学家)生活只是由一系列下决心的努力所构成托富勒(英国学者)“自求自得”人做事的效率和成功与否,以及成功的程度如何,除了外部的客观条件外,从自身而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主观的努力、自觉意识和精神状态,中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从年龄特点来看,更为重要。青少年学生处在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形成完备的时期。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虽然有了一定的自觉主动性,但是,还缺乏成年人的成熟性和持久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易受外部影响、暗示和干扰,学习做事缺乏良好的
67、耐心、持久力和韧性,在学习中免不了有时贪玩忘记、放松了学习,有时仅凭兴趣爱好学习,有时受情绪波动影响,忽冷忽热,摇摆不定,时紧时松,这势必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所以,需要外界的约束。但是,仅凭这点是不够的,只有真正唤起自己内心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为学习进步注入持久的推动力。被后人称为亚圣的思想家孟子,针对做学问曾提出了“自求自得”的思想,就是强调要自觉主动地学习,要自己主动地去“求”,主动地去“得”,自我思考,自我解悟,自我监控,自我督促。这种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生发于自身内部,变“要我学”为“我愿学”、“我要学”,不是迫于外部强制力量,这才是学习成功的根本因素。自我监控学习法前述自我计
68、划学习法可以起到自我监控学习的作用。下面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进行自我控制约束,一方面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力,一方面督促自己坚持持久自觉地学习,笔者称之为自我监控学习法。你可以找一个笔记本,最好是用一本能记事的挂历,挂在自己房间里的醒目处。每天的学习生活结束后,把一天学习的收获、失误、感想、体会、状态和自我要求等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再提出第二天的学习目标和改进措施,每日一反思,每周一小结。下面是马琳同学高三下学期的自我监控学习记录,原文摘录几段,供同学们参考:2月28日:数学别浮躁。还要抓政史,要细下来。“一轮”不行,“二轮”多花时间。英语每天必有提高。3月3日:上午不行,下午很好,我正在轨道上
69、。3月4日:上午很好,下午很好,一定要保持这个状态。3月5日:今天总的来说还行,下午政治、地理不太理想。但课堂效率大有提高。3月8日:明天是“一轮”复习考试,志在必得。3月10日:语文得了130分,还不错。文科综合200分,差不多,数学115分,不太好,英语100分,流产了。3月11日:败不馁,直追不畏,目标是班内前五名!3月13日:为什么我的眼睛,我的头脑昏昏噩噩。要好好调整一下。3月17日:相信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3月19日:这一阶段状态很好,抓住时机,迎头猛赶,心情豁达。3月23日:不做闲事,专心致志。今天总体还行。3月25日:上午不行,政治不行,数学不行,语文不行,不能这么下去,一
70、定要有大转机。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学的。我要冲锋。3月27日:今天不错,离高考还有100天。分析以上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可以得到和引发多种启发意义。人的学习,包括做其它事情都要受这样那样的干扰,有起伏变化,有时情绪好,学习效率就高,有时情绪低落,效率就会降低,不可能始终如一地保持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如果不能自知,任其消极、放任下去,势必影响学习成绩,这是不少同学容易发生的失误。这种调整关键在于自己。人在生活过程中要依靠社会、集体、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但是,人的生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走过。从掌握知识的角度看,学习归根结底也是你自己的事,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他人可以帮助你,可以
71、督促、约束、提醒你,但毕竟都是外在的,最终谁也代替不了你。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同学的好多问题一开始并没有多么复杂,往往是被自己的不自觉、不主动耽误了。同时也可看出,这个同学在一个月内,经历了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考试个别科目不理想等问题。但是,他能够立刻自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事实上,高中生已具备了这种能力,差别在于你是否自觉地去做。这种自我监控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可以是对自己一天学习中收获和成功的进一步体验和品味,以增强自己学习的乐趣、成功感和自信心,鼓舞自己的学习斗志和进取心,振奋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激情;可以是对自己的学习漏洞、缺陷和错误的检查
72、与反思,以便及时发现、弥补和纠正;可以是对自己消极情绪的审视和分析,以便进行及时调适,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人的存在状态是一个过程,象一个时间轴:过去的已了不可得,将来的还没到来,重要的就是现在、当下,或说眼下的状态。你的学习也是一个过程的积累,如果能及时把握调控自己,过好每一天,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就等于优化了学习过程。这种自我监控基本上是以天为单位即时进行的,实际上是在计划每天的学习,加强了个人学习过程的计划、管理和调控,不至于使问题和失误积累过多,造成更大的学习障碍。如此,使学习过程控制及时科学,得以优化,那么,良好的学习成绩就有了保障,是自然的事。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学
73、习态度,把握住每一天,把握住眼下的每一件事,就是把握了过程。请同学们记住:“今天是最重要的,现在是美好的”,“我要好好利用每一天,我要做好现时的事,我要过好现在的生活。”这种自我监控实际上就是学习日记,但在运用时不同于平常的日记,不要求详尽具体,那会占用很多时间。每天晚上学习结束后,用几分钟时间反思一翻,几句话,简明扼要,抓住重点,白纸黑字记录下来,加强印象,警示自己,第二天起床,再回味一翻,振奋精神,立即行动,你就会更加喜爱自己和自信。从实际情况来看,笔者指导了一部分学生运用这种自我监控学习方法,只要是坚持好的,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对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养成良好自控能力,提
74、高办事效率,以至于对以后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自主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更需要这方面的自我约束。6、题不二错五步纠错错误同真理就象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的知识要比从自己的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杜威(美国教育家)五步纠错反思法在同学们的学习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些现象:错过的题目再次遇到还要出错,特别是属于方法方面的问题会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从学习方法上看,其中主要原因是纠正错误不彻底,思维的深度不够。根据调查,大多数同学平日纠错一般是老师讲了,或是自己明白了,把错题改
75、过来就行了。在改错的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拓展和深化,缺乏对错误的反思,学习、思维的深度不够,这正是问题所在。学习的提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决问题,减少错误,降低出错率的过程,出错率减少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自我纠错学习法五步纠错学习法。五步纠错学习表自我警示:盯住自己的错误,题不二错列出错误题目 找出考查的知识点 联系相关知识结构和背景 分析错误原因 纠错练习(反思) 自我警示:有心、决心、耐心、细心、恒心进步、成功!五步纠错法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错误点上,把思维引向深入。这五步看上去很简单容易,实则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要做好大有文章。具体要求如下:首先要按学
76、科建立自己的错题本,然后按照下面五个步骤进行纠错。第一步:列出错误题目。把自己在平日的练习、测验、重要的考试中发生的错误圈点、记录下来。这叫摸清家底,做到自知。第二步:找出错题考查的知识点。第三步:联系相关知识结构和背景。就是回到课本,把发生错误的知识点放到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当中,明确该知识点所在的章节,找出与这个知识点相联系的内容,特别是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题目。可以通过回忆、复习的方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要孤立地改错,要把错题考查的知识点纳入知识系统之中。第四步:分析错误原因。在明确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错误的原因,明白自己的错误出在哪儿。从实际情况看不外乎下列几种情况:知识的,特
77、别是理解方面的、能力的、答题方法技巧的、学习考试习惯的、学习考试心理等方面的。第五步:纠错练习,重新解答错题。在实际学习中无论是做题或是改错,大多数同学在第三步上做的不到位,第四步不够细致和深刻。对于改错而言这几步恰巧是重要的,解决问题首先是从思考开始,知识理解掌握了,思维深入进去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组织答案或改错就不难了。现在的考试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上要求重视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对问题不能浅尝辄止,浮在表面,要深钻细研。思维深刻了,大多数题目拿过来,一眼就能看透,会大大降低出错率。在第五步上往往是满足于错题改过
78、来,记住了正确答案就完事,缺少一定的练习量,不能进行有效的反思。这一步是针对错误点进行专门练习,是落实的关键,特别是中等以上难度、具有综合性的题目,不要改过错题就完事,要针对错误找一些类似的题目来做,达到足够的练习量,这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开始的时候注重基础练习,千万不要烦躁和急躁,一定要从你能做好的题目做起,任何难题无非都由基础题目组成。要给自己定出完成的目标,适当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题目改正后,特别是对综合性的题目,不要轻易放过,要把做题思维的全过程浮现出来,分析解题思路和答案,题目运用了哪些基本知识点,是如何联系、综合的,运用了哪些方法,对比自己的错误思路和正确思路进行反思,找出差
79、别。学会把题目拆开来分析,看自己在哪一步卡壳了。一开始的时候会慢一些,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这时再回头去看一下过去的错题会不会做,不行再重复一遍。两个状元的巧合陈恕胜是2001年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李洋是山东省2002年高考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两人同在一个学校,一文一理,他们对错题本的认识和利用既有不谋而合的相同点,又有各自的独到之处。陈恕胜的做法是:错题本是学习的必备品。每次小测验结束之后,我都要把全部错题搬到错题本上。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但它却可以让自己找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才能避免以后出错。下面就拿我高三下学期的化学错题本为例。高三下学期,我已经把
80、错题本与课堂笔记结合起来了,而且加进去了心理记录。我是这样做的:当一道化学题被证明是我错了,我会毫不留情地把它剪下来,贴在我的错题本上,然后从解题到标准答案,每一步都写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有时错题是同一类型的,我就做几个标记,把这几道题所在的位置标注出来,以方便以后翻阅。整理一道题,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不仅是一次心理上的斗争与完善,而且工作量也会很大,需要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有时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层层扩展开去,写到最后还不收手,于是就接着写自己做这道题时的心理状态,写自己的打算,甚至会大骂自己。整理一道错题我所用的时间最多一次花了两节自习课。再看李洋的做法:错题本是学习的必备品,每次考试后,
81、我都会将错题全部整理到错题本上去。有人会说这样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但是,只有你找出病源,才能对症下药,才能避免再次犯错。实际上,我们错的许多题目可以归为一类,如果你确确实实将其中一个题的病根挖出,你便会少错很多题目。题不二错,并不是原题不二错,应是同类题不二错。整理错题,并不是将标准答案抄上,而是要自己去体会,自己真正弄懂了,才去整理错题。要根据老师的讲评和自己的理解,作一些合理的补充。还要学会归类,将同一病因的题目归作一类,找出病因,可以加入自己当时犯错的心态和思维过程作为典型病例,时刻警醒自己。整理错题对我往往会获得一些新的解题思路或解题方法,这些可以用红笔在题后注解,为以后类似的题目提供
82、解题方法。我们可把两名同学的做法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重视改错,舍得在改错上投入精力和时间。二是善于寻找和总结自己的错题规律,有针对性地改错,这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关键。三是对错误点进行拓展深化,把思维引向深入,发展新思路,总结新方法。四是改错不仅仅限于知识的层面,而且注重学习心态的调整。高考过后,人们往往多的是关心状元们取得的骄人成绩,而忽视了成绩背后的东西。仔细追究,这成绩背后确实隐藏着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付出,两个状元的不谋而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证明。从错误走向正确五步纠错法虽然不能使你所有的错题不再“二错”,但一定能使你少错。你就是要瞄准这些拦路虎不放。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以把自己
83、的错题进行统计,看看经常在哪些地方发生错误,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五步纠错法并不是绝对分开的,而是统一于整个学习、解题的思维过程之中,只不过在运用的时候有所侧重而已。二是纠错。纠错学习,包括其它学习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此期间,决心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强迫自己坚持下去。不要希望我做了一段时间了,马上就会有结果。凡事到了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就是快接近成功和进步的时候。当你经过一翻苦学之后,你就会摸到巧门和方法,突然一天,内心豁然开朗,成绩有了提高,你就会登上高处,就会体验到坚持苦学之后的成功和乐趣。你就会觉得:原来我也是好
84、样的,我并不比别人差啊!你就会热爱迷恋学习,不再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对自己的超越和升华,成了一种愉快和幸福的学习生活方式,那是一种何等美妙的感觉啊!三是每个人的错误、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创新纠错学习,有所侧重。比如对错题进行改造,改变或是增加其中的条件,给予拓展、引深,进行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式的练习;对错题进行归类总结,寻找自己的错误规律,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这个方法适合每一个人,适合各科的学习,错误和薄弱环节人人都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7、反思与质疑思维自己的思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
85、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所克(法国著名作家)慎思与蒸汽机人在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的过程中,要通过大脑运用表象、概念、语言等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对新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上升为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制作出新的思想产品,这就是思维过程。平日人们遇到问题常说“让我好好想一想”、“考虑考虑再说”、“动动脑筋”等,这在心理学上就是指思维活动。思维是人的认识、学习过程的高级阶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思维能力是智力和学习的核心,反映出一个人的聪慧程度,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良好而正确的思维,是打开世间未解之谜的钥
86、匙。大凡对人类有所贡献的成功人士,都是善于观察的思考者,烧水壶里的水开了,水蒸汽把壶盖顶了起来,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在瓦特那里,情况就不一样了,正是由于他的进一步思考,人类才有了蒸汽机,开创了一个工业时代。无数的人看到了苹果(物体)落地,只有牛顿多问了个“为什么?”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人不善于思考,就没有发现,也就没有进步。思考是运用个人的经验知识和心智对知识再加工的过程,对消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人如果不善于思维、不会思维,也就不善于学习、不会学习。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学会思维。人可以掌握同样的知识,但不一定具备同样的思维能力,有的人可以熟
87、背知识,却不能很好地对知识进行阐释和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一定能够熟练运用,或不能完全运用,说到底这是思维能力的差别。如果深入了解某些同学的学习过程,就可发现其学习有一种不自主、不自控的状态,比如:知道自己有薄弱学科,而到底弱在哪里却不明确。读书时不爱动脑,浮光掠影,或囫囵吞枣,或满足于吃现成的东西,深入不了,不能产生疑问和新的想法。课堂上老师讲过了,满足于已经掌握了,过后不能及时进一步总结深化,学习浮在表层,练习、考试发生了错误,改过来就完事了,不能再深入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错误,过后可能照样出错。学习成绩长期没有长进,不知道是何原因,以至常常畏难发愁,遇难而退等等。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
88、方面的,但有一点几乎是共同的,就是只知学,不知思,或是少思,没有动脑去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思维。学记中提出过人在学习中有四种过失:“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意思是说:一是贪多不求甚解,俗话说的“贪多嚼不烂”。二是知识面过于偏狭,这势必导致基础不稳、不牢。三是学习不能深钻细研,浅尝辄止,表面化。四是畏难而止。这“失则多”和“失则易”正说明了学习的思维功夫不到家。所以,古人也早就提出了治学的五种态度和要求,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慎思之”就是要善于思考。思维的方法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书本上别人或前人通过实践创造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知识,叫做间接经验。要真
89、正掌握理解这种知识,除了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必须善于动脑思考。因为学习掌握理性的知识,不可能事事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的,离开了思维能力,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这就需要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方法是指把研究的对象,或学习的知识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各个层次分解开来,一一进行研究学习。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离、分别出来,以便于更精确地把握学习研究对象。在学习中,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必然阶段。综合的方法是把研究或学习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各个特征联结起来,形成对象的统一整体、全貌,进行考察和研究。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研究事物
90、或是学习新的知识,总是从一个个具体的概念、原理到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中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分章节、分段学习领会,然后,再把各章节、各段的中心思想和要点加以综合,联成一体,发生关系,融会贯通,这样才学得深透,又能获得关于知识的总体把握。在考试中做题的第一步就是读题和审题,这就需要分析能力。而审题出错,大多是对题目中的要素、条件和要素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要求等分析不透造成的。比较与归类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是指对材料或对事物的认识进行整理和系统分类,把事物和知识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以及事物整体之间进行比较,确定它们之间的同或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获得对事物的准确认
91、识。归类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依据事物的特性,把事物或知识划分组合成不同的类别。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之后,通过比较,才能对事物进行归类。在学习中采用归类法进行类化,能使知识更加趋于系统化、条理化。归类学习能够更好地理清知识的层次和关系,使复杂的学习内容得到简化。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事物,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必由之路。在学习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在横向上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你可以用对应或图表的方式列出相对的概念和定义中的关键词,在对比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纵向上,你可以用发展线索的方式比较知识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在练习
92、中,通过比较相同题目的不同解法,可以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比较是以分析为基础的,只有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才能对其进行比较,区别事物。比较与归类的方法在阶段复习和总复习课中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高三的总复习中,老师常用分专题、切块的讲解方式,就是把不同知识归类为不同的体系中进行的。好多综合性的知识用比较归类的方法去学习,更能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自学中也可以不同的标准和线索对知识进行重新归类,变化、组合知识的不同呈现方式,发生新的关系,达到灵活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学过的知识无非由概念、原理、定理等构成,它们可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不同的关系和联系,就象盖房子
93、一样,有了一定的材料,可以不同的标准和要求盖出不同形状的房子,这全靠思维的技巧。抽象与概括的方法。抽象是在区别出事物的真象与假象、基础的东西与派生的东西的基础上,深入事物内部,把决定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象出来,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舍弃事物非本质的特征和外在的联系。抽象是在分析、比较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是根据大量的已知事实,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舍去各个事物的个别特点,把抽取出来的事物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结、联合起来,从而形成概念、原理等,得出新的结论。在学习中,理论化的知识都是通过抽象和概括而获得的。例如,科学的概念、原理、定理、科学理论都是抽象和概括的产物。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94、在谈到学习时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当你看到一个陌生人时,首先的印象,总是他的个头、衣着、美丑等具体的东西,决不是它的思想、知识、人格、性情等抽象的东西。要认识这些抽象的东西,总得先认识具体的东西,乃至言行等等,之后才有所知。而不能先将抽象的概念之马,在头脑里狂奔一番,踩下了许多零乱的蹄迹再去一一理出其来龙去脉,这是很难的。这正是从具体知识到合理抽象的关系,学习掌握知识同样要运用这一方法。知识的系统化和具体化。系统化就是把获得的材料或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抓住其主体脉络,使其归入一个特定的顺序或体系之中,建立整体结构。知识的系统化有助于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理清知识的发展线索,突出主干知识结构,有利于对知
95、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这就是“把厚书读薄”。系统化本质上是一种分类,分类是系统化的一个方面。在学习中,一个章节或一部分内容结束后,你可以用这种思维方法进行总结学习,在掌握单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用拟提纲,列要点,建立树状知识网络图、主体概念关系图等方式,把繁杂、具体的知识简约,总结出书本的主干知识,编织成知识网络系统。具体化就是把概括或系统出来的知识推延、灵活运用到同类具体的事物中去,使抽象知识同具体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利用原理解释现象,运用知识解答习题等都属于具体化。在学习中你可以按照知识的主体网络结构,放射延伸开去,补充血肉,抓出一条线索能带出相关知识点,直到知识的最基本单位,也就是“把薄书读厚
96、”。如此,在练习中也就能灵活运用知识。尹鹏是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物理得了满分,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录取,他的优异成绩得益于科学的思维方法: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在高三复习中,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
97、。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高三的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相信这对大家的学习不无裨益。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的知识到系统的结构,再从系统的结构到具体细化的知识,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思维过程,能够认真完整地经过这两个过程,你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就会达到一个复述的水平,在答题应用中就会得心应手。思维始于问题在学习和培养、运用思维方法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能把
98、人的思维和研究引向深入和深刻,问题决定思维的方向、内容、深度和广度,多一个问题就多一个思路,多一种探索,多一份收获,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当有了问题,产生了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大脑才会兴奋活跃起来,思维能力才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来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自己也认为:“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学业进步是与发现和解决疑问相联系的,并且,学习进步不等于你没有了问题,
99、而是越是进步深入,问题反而越多,这才是高层次的进步,真正的进步。有的同学知识掌握了不少,可学习成绩却长时间不能提高,往往是因为发现不了和提不出问题。虽然思考不能代替知识,但知识同样也不能代替思考,两者都不可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罔”就是迷惑不解,“殆”就是危殆不安。意思是说光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迷惘无知,就得不出结果,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意趣。相反,这个“思”必须与“学”相结合,思想、思绪无边,当你在思考中产生了疑问,遇到了障碍,又必须再回到书本上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不思考就不会有新想法、新思路,也不会有创造,在思考中产生的新思路,是从学过的
100、知识中生发出来的,不学习不读书,就没有思考创新的基础,通过学提升思,通过思促进学,学思并重,学思循环,相互攀升,学问才得以进步。孔子还提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正是有了这个“思”才能把人的思维引向深入、深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看尹鹏的做法: 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是“精”,一个是“思”。“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现在出版的物理习题;复习书数不胜数,这样多的书,必然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书,埋头做下去,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洒了许多,收获却甚为廖廖,选择习题时,最好是请教一
101、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思”,主要对解题过程而言,在这里特别要谈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选题要“精”,做题要“思”,若能把握住这两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问、思、疑是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多思善疑,产生疑问和善于发现问题是学习的
102、核心。实际上,人的精力和能力差距并不很大,只不过在于是否善于思考,以及思考习惯的集中与分散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保持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要学会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型,有发问的意识,平日交流尝试多用提问的方式谈话,读书学习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当掌握了一个概念或原理时,可以尝试给问题重新下定义,或是变换表达方式,做出新的解释,寻求新的答案。中学生在平日学习中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实际上分析与综合要综合运用,互相渗透,互相支持。在学习中,你可以先将自己想到的问题、方法一一写下来,不作任何判断和结论,也可以在别人的观念想法上加上新的观念和想法,然后再进
103、行比较分析,集中思维;学会多用综合的方法,以不同的线索、从不同的角度,将问题中的不同成分和知识重新组合编排,就会得到新的问题和答案。还可以将不同的知识或事物进行反复比较,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再把这些知识或事物进行组合。觉着难以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从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开始,特别是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设问,同学的问题等等,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过“高原期”在中学生的学习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用了不少的功夫,却感觉没有收获,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特别是在总复习阶段更为突出,这就是所谓的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也称为“高原期”。就象人的高原
104、反映症一样,在高原上,到了一定高度,因为缺氧,感觉身上无力,不能再前进了。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注意反思自己的思维,有助于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思维不条理、不深刻,是产生“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经过一段学习和练习后,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学习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就要求对原有不适应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调整改变,才能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在复习的阶段,特别是高三“二轮”复习中,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整合,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有了提高,以前的一些学习方法可能不太适应,正是在这个过渡阶段,成绩出现波折或停滞。或者是在复习过程中,脑子里装满了大量的信
105、息、知识,未来得及进行疏理,知识的联系没有完全建立,知识的线索和框架结构还不十分明晰,或是相近、相关的学科知识、技能互相干扰。这时正需要强化反思理解,运用思维的方法,使知识得以疏理和建构,得到拓展和深化,形成综合能力。一旦越过“高原期”,学习就会实现进步。这也正应验了托尔斯泰的一句话:“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8、养成良好习惯做自己的主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英国小说家)我们反复做怎样的事,就会变成怎样的人,“卓而不群”指的不是一次表现,而是一种习惯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人在习惯中生活人
106、的行为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不自觉的行为,外界的要求可能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是自己不情愿的,这就需要一种外部力量强制实现。二是比较自觉的行为,它不需要外部力量提醒、监督或强制,但要自己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进行自我强制约束。三是自动自觉的行为,这时人已把外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一种需要,行成了自己的思维行动方式,既不需要外部监督和强制,也不需要自己做出意志努力,而是自觉自愿地、自然地执行这种行为,这就是定型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人们在后天长期形成的、稳定的和自动化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不容易改变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习惯不同于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
107、型性行为,它是经过反复而习得、养成的生活行为方式,是人们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习惯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从心理反映机制上看,习惯成了人的一种需要,有一股很大的惯性,如果不这样做,人就感到难受和别扭,所谓“习惯成自然”。例如,一个人一旦养成了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一旦有空闲就想看点什么,否则就感觉缺点什么东西,这不用别人来提醒、督促。在印度和泰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就能拴得住一头上千斤重的大象。实际上大象能够轻易的挣脱那根柱子和链子的,那它为什么不挣脱呢?驯象人在大象还小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这时的小象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
108、的。渐渐地,小象习惯了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了。这里面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于: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的。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并且,有的习惯一旦形成,会一生起作用。习惯有好坏之分。良好的习惯能够促进学习、工作效率和成绩的提高;不良的习惯则会阻碍人的学习、工作进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中,除了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外,学习习惯对学习效率和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实也是如此,凡是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必定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反之,学业成绩差,大多与学习习惯不良有直接关系,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成正比。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好的习惯愈多,则生活愈容易,抵抗
109、引诱的力量也愈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一生,而形成了不良习惯则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尽管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但却有一定的困难,一百次重复形成的习惯,恐怕要用一千次的重复才能改变,不少同学知道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学习,但往往很难改变,这正是习惯的惯性在起作用。可以说,人就生活在习惯之中,良好的习惯会为你服务成为你的仆人,而不良习惯可以干扰、妨碍你的学习工作,会成为你坏的主人。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不良习惯种种 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学习上的马虎,抄袭或不按时完成作业;做题不规
110、范,书写不认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无计划,作息无规律;不爱动手练习;懒得动脑筋;拖拉懈怠,不守时;学习、生活上过分依赖老师和家长等等。有这样一个学生,到了高中仍然没有养成按时到校学习的习惯,值勤老师发现,他几乎每天早自习都是最后一个到校,迟到就是几分钟时间,匆匆忙忙跑来。仔细计算,一天耽误五分钟,一周下来,就是半个多小时。并且,一旦迟到,还要受到老师批评。跑得气喘吁吁,进了教室一时难以平静,必然会影响学习。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中学生中存在的“一边派”的不良学习习惯,是指一边学习,一边做其它事情的现象。笔者曾发现学校里的不少学生有一种在课堂上转笔的习惯,开始以为是个别现象,后来到了其它的一些学
111、校,发现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在手中转笔,或是写一阵再转一阵,动作相当娴熟,不亚于一种杂技动作,自己曾经试过,不经过相当的练习是转不上来的,和一些同学交谈才知道,大多是从初中,甚至是在小学时就开始了,已经有了好多年的“训练”时间了,这是典型的“一边派”。类似的比较普遍的现象还有,边学习边挠头掐指甲、边闲谈、边摇腿晃脚,或边听音乐,或边把玩点什么玩具;边吃饭边看电视等等。不少同学知道这不是好习惯,可一时又改不了。可以设想一下,象边学习边转笔的习惯,要练习到如此熟练的程度,已经受到了多大影响。要知道,学习需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学习过程是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感知清晰,
112、记忆准确,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有这样一个实验,被试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背诵课文只需要读九遍就能达到背诵的程度,而同样的课文,在注意力涣散时,竟然读了一百遍才能记住,可见,集中注意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分心是学习的大敌,一心不能二用。(心理学上讲的注意力的合理分配是另一方面的问题,在此不作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反复强化形成的。中学生的身心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利用这一时机,通过自觉的训练,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有计划地学习,能够养成珍惜时间、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就
113、是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或实现预定的计划、任务或目标,计划决定了要做的事,到时就做,决不迟疑、拖延。具体来说,起码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到校学习,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有计划地、充分地利用业余时间,有次序、有规律地学习和休息。请大家注意,不要小看了这些学习中的小事,正是这些细枝末节才构成了你整个学习生活的内容和过程,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多的倒是类似的小事,小事多了才构成大事。需要你天天如此,做好这些小事,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有的同学正是缺乏了这一点,才影响了自己的进步,甚至不能自知。对于惜时守时和自主计划学习的具体方法,本书已有专门介绍,可以此训练。这种习惯一旦
114、养成,你就不必事事进行书面计划,而成了一种自动的行为,成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模式和程序,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还会有助于克服松懈懒散的不良习惯。治学严谨的态度和习惯是一个人学业,以至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严谨的习惯是指人在做事时要严密、严格,谨重、谨慎,是比认真更高级的一种做事的行为境界,在学习中做到严谨,可以少出或不出疏漏和差错,真正做到一丝不苟。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学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一个意思:“西南联大使我学会了严谨,美国的教育使我学会了创新。”这里的“严谨”就是指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要从做事规范、仔细、认真入手,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环节,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哪怕是写一个字也要工整,
115、计算一道题目也要规范,决不马虎。在高中生中仍有不少的同学在起码的学习要求上也不够规范,例如,书写潦草,不注意格式,作业、卷面凌乱,做题步骤丢三拉四等等,这都是学习习惯不认真、不严谨的表现,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学习的进步,因为在小事上不严谨,必然导致大事上也不认真。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上以下习惯是不可缺少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抓住课堂学习,是一切优秀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基本经验。课堂学习习惯包括:课前自觉预习,对新授内容有一个大体了解,并明确重点难点和产生的疑问;专心听讲,重在理解掌握;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积极思考,突破问题,把学习引向深
116、入;做好笔记,加强巩固,以备复习。巩固复习的习惯。“重复是记忆之母”,是巩固学习效果的根本途径。复习必须及时,根据先快后慢的记忆遗忘规律,对新授内容的复习最迟不能超过一天,否则事倍功半,可以采取编织知识网络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复述、联想回忆、发散引深等方法加深理解巩固,并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动手练习的习惯。动手练习包括解题练习和做实验等实践性学习活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这是加强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把知识转化为技巧和能力,训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有足够的练习。对此本书有专门论述。此外,学习要区分轻重缓急,养成有次序、按程序学习的习惯;边读边想,边
117、听边想,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主动发言、发问,参与讨论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习惯;学习卫生和学习生活有规律的习惯等等,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都是不可缺少的。累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习惯的形成以一定的认识、认知和态度为基础,学习习惯的养成始于对学习的认识和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态度是人们对学习活动的评价和反应倾向,有积极的、肯定的,或是消极的、否定的。积极的态度是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如果把这种态度经常地转化为行为,不断强化就会成为好的学习习惯。你可以从端正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入手,比如,你要培养自己严谨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认识到严谨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治学严谨是学习进步的巨大力量,从
118、而引起对严谨的认同和重视,并从内心和感情上接受,趋向严谨的学风。仅此还不够,要真正形成稳定持久的、自动化的习惯,必须进行行为的反复强化,那就是要不断地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反复强化行动中要靠良好的意志品质,特别是改变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是有一定困难的,是一个比较艰苦的斗争过程。不少同学在认识上和情感上知道自己的不良好习惯对学习不利,也愿意改变,而一旦做起来往往打了折扣,不由自主,这是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了自身的一种需要和心理反射,具有很强的惯性作用,强行改变会带来心理上的焦虑和不适。对此,你可以采用每日递减法改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具体做法是,针对某一不良习惯进行反思,端正认识和态度
119、后,制定对抗改变的方法,限定一段时间,依次递减不良习惯的次数,直到彻底改掉。比如,你有迟到的不良习惯,假设每周迟到五次,那么,你就限定自己每周少迟到一次,一旦做到了,你要充分体验一下战胜不良习惯,取得进步的喜悦,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样逐步减少,直到不再迟到。也可以做书面记录,强化自己的决心和行为。有些不良习惯的改变要靠行为的对抗,再比如对转笔这种“一边派”的不良习惯,你可以提醒自己,如果不写字,手中就不要拿笔,把两手握在一起,把精力集中在听讲或看书上。改变不良习惯和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也正是磨练自己意志品质的过程。改变不良习惯和培养良好习惯要注重一个“早”字,我们知道了不良习惯一旦形成,纠正起来
120、要花费加倍的努力,所以,对不良习惯要及早发现、认识和纠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良好的习惯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巩固。还可以采用确定学习榜样的方法,找出自身差距,学习他人身上的良好习惯,时刻警示自己。也可以征求家长、老师和同学进行监督,增强外部约束力。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既然不良习惯能够形成,也就能够改变,更能养成良好习惯,只要你想做。请住卡内基的这句话:“如果我们当真要改进自己,我们就必须养成新的习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性格不过是我们习惯的累积,我们的习惯就是我们自己。”9、好之乐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为何冷落了新娘
121、?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动力驱使下,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心理学上把这种推动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称为动机,也就是“为什么去做”。动机是激励人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积极行动的内在原动力。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内驱力,它决定着行为的发生和方向。如果机体的行为没有动机,这种机体的行为就是被动的,不会主动去习得,外界的强化不会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可以从行为的动机上得到解释。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动因,也就是“为什么去学”。所以,人的行为的最好状态应该是“我愿意做”、“我愿意学”,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产生强烈的内在驱
122、动力。兴趣是指人力求满足自我心理的倾向,学习兴趣是人们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向或认识的倾向,表现在对学习所持的好恶态度。一个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人,会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投入到学习或研究过程中,当他学到了新的知识,找到了答案或结果,达到了认知的目的,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满足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人,可以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上去,甚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共有大大小小的发明2000多种,他只上过三年小学,被老师认为是不堪造就的淘气鬼。但他自幼富有幻想,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特别对做科学试验感兴趣。他曾在火车上卖报,并偷偷在火车
123、上做试验,差点把火车给炸了,为此挨了列车长一记耳光。但他从未动摇、改变自己的兴趣,反而越来越迷恋科学试验。在他结婚的晚上,竟扔下新娘和宾客,独自到了工厂的实验室去搞试验。当他想起该回家的时候,客人们早都走了。可以说,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动机是爱迪生走向成功的巨大推动力量。兴趣和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对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兴趣是动机的发展,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学习产生了动机,未必能发展为兴趣,但是,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伴随着动机。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学习变得自觉主动、快慰满足,获得学习的高效率和高效果。而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和愉快的满足感,就
124、会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又必然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良性循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和学业起着重大的作用。兴趣能够激发人的求知欲望和成就需要,激发和强化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对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而且使之保持旺盛持久。兴趣能集中人的注意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学习,凡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使学习变得积极、自觉、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仔细观察,凡是某一学科学习优秀的学生,大多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个爱好文学的学生,每逢上作文和语文课,他就会很兴奋。好多有成就的人物就是
125、从兴趣开始成为某一领域杰出人才的。达尔文能写出物种起源这样的宏篇巨著,成为伟大的生物学家,是与他从小就对花草树木和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靠外界力量强迫学习,就会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则不动,甚至厌烦学习。兴趣能开阔人的眼界,丰富学习内容,拓展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形成综合能力,激发人的创造性。知识是一个金字塔,是由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垒积起来的,学科知识越丰富,金字塔就会越高。兴趣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追求探索倾向的心理,兴趣广泛的人,必定具有较广阔的知识面,知识与能力之间又是可以互相迁移的,知识的丰富,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更容易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具有
126、更大的创造性。在中学生中,那些具有较广泛、良好学习兴趣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往往更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兴趣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古今中外好多杰出成功人士大多都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的小提琴也拉得很出色,并能自己谱曲。拿破仑在指挥作战之余,利用做数学题进行休息。培养学习兴趣是使苦学变为乐学的最好的方法。只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就能变成快乐的事。学习是人的基本需要,即使在原始社会人们也要进行学习,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现代社会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学习的东西不计其数,人要生存和发展,应该是乐意学习的,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但是,
127、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习好象成了一种苦差事。就学习本身而言,确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是,不少同学学业后进的原因在于对学习兴趣不大,或是没有兴趣,甚至厌学。看看周围的影迷们、球迷们吧,他们能够记住那么多演员、运动员的名字,对他们的一切生活细节,生活爱好,都一清二楚,对他们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到了痴迷的程度。何者?迷也,有兴趣也。如果能对学习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取得优异成绩绝不是困难的事。当你确立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胸中有了大目标、大志向,以至于达到了志趣的境界,从本自内心发动生成了学习的强烈愿望,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价值和成功。那么
128、,你就不会觉着学习是一件累人的苦差事,而是会对学习产生愉悦感,学习就是愉快的,甚至是幸福的,这时的苦学就会变为乐学,也就是苦尽甜来,你就会迷恋学习,读书学习就会成为你的一种须臾不离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达到了学习的至高境界。正象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所言:“没有工作,简直活不了,工作使一切美化,思想能创造新生命。”不可否认的是,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不高、不强,是当前中学生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客观上,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观念、方法的陈旧落后,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单调重复等现象,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在竞争激烈的高考面前,人们也不得不服从于功利的考虑,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兴趣。从
129、主观上看,学生方面也存有不少问题,比如,学习动机不纯,单纯的为高考的功利思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学习责任感不强等等,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出现被动学习、厌学,甚至弃学、逃学等现象。所以,培养和发展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是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寻找你的兴趣点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兴趣是可以靠后天来培养的,培养、发展学习兴趣与增强学习动机,其措施是一致相同的,你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责任心中生发、培育出来的学习兴趣,是持久的、稳定的。中学生是走向成年的重要时期,不能再象小学生那样,要明确自己的责任,那就是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
130、领,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将来报效国家和社会。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就必须从内心里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了解知识和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增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培养学科学习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学习深入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发现了真理,体验到知识是真理性的美和知识的价值魅力,感到其乐无穷。比如,在数学的学习中发现数字符号、图形之间变化多端的有趣组合,通过计算推导,得出简约奇妙的令人激动的结果,解决了认识上的困惑,战胜了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产生了满足感、成就感,体验到通过学习增长智慧,认识到世界的奥妙和机趣等等,这时
131、的学习就自然成为十分愉快的事了。利用好奇心培养和发展学习兴趣。青少年学生都有探求新知识、新问题,渴望认识新事物的倾向和冲动,这就是好奇心。凡是好奇心都包含着一定的疑问和探究的愿望与冲动,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就是快乐的,就会强化学习兴趣。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自己的好奇心,敢于大胆尝试,就会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扩大课外阅读,扩展知识面,采用知识辐射滚雪球的方式,可以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如果感到对背英语单词畏惧,不感兴趣,那么,你可以采用阅读有趣的英语故事文章的方法,去记忆单词;对历史不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文章,扩大历史知识背景,以增加兴趣。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兴趣范围也随之扩大
132、。有的同学的学习只限于几门教科书,知识单一,打不开视野,兴趣也就难以发现培养。马经国是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学生,他的物理高考成绩得了满分,他就是采用扩大知识面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的:我们学任何一门课程,既要靠老师“扶着走”,也要主动学会“自己走”。特别对于物理,自学更不可少。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自学。也许有人认为自己不具备自学能力,这不要紧,只要你有了对学习的兴趣,自学自然就有了动力,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一个人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后天养成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由自学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学,可以自己精读课本,也可以广泛涉猎课外书籍,扩充知识面。这样,自学既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又
133、带来了兴趣。兴趣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学习又为自学提供了基础。学习中注意课内外结合,主动参加竞赛和课外实践活动,接受新异、新奇事物的刺激,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增加自己新的兴趣。人的潜能有时是不自知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象绘画、音乐、小制作、演讲口才等等,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有这方面的潜能,但是,当你不经意在从事此类活动时,也许会发现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从而产生兴趣。正当的兴趣一旦产生,就要有意识的去巩固、发展。强迫自己对学习感兴趣,发挥主动意识和精神,激发内在热情。需要明确的是,人不能完全凭兴趣做事,一生中要学的内容、要做的事很多,好多事情并不是我们都感兴趣的。特别注意的是,有的同学学
134、习成绩不好,学习中的弱科往往是由于缺乏兴趣所致。当你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科时,一开始就强迫自己,施加一个观念,“这门学科是重要的,我要喜欢你,我一定能喜欢你,我就是喜欢你,我要好好学习。”然后,你就立即投入学习,如果你又不愿学了,那就再来一遍,你不妨利用一段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发现、寻找学习的乐趣,只要你不断地这样做,就会很快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兴趣到志趣中学生在培养兴趣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学校开设的学科文化知识要有良好的兴趣,这是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基础,同时,在其它众多兴趣中要形成一、二个中心兴趣。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事事都感兴趣,避免兴趣过多过滥,否则,成了什么都行,什么
135、都不精的“万金油”,影响了主要的学习任务。也要避免兴趣不稳,经常变动不居,今天对唱歌感兴趣,明天又改为绘画,后天又转向写作,变来变去什么兴趣也没有养成。考虑把自己的兴趣与以后的发展志向和学习动机相结合。兴趣有不同水平之分,“有趣”属于低级水平,对特定的具体事物或情景感觉有兴趣,这种兴趣不稳定,会随着特定事物或情景的消失而降低,或是消失。“乐趣”属于较高级水平,伴有较深刻的精神愉悦感,乐趣的产生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已达到较深刻的程度,并且相对稳定。更高水平的兴趣被称为“志趣”,这时的兴趣不再是仅仅停留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层面上,而是与自己的理想、志向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联系,并产生了良好的学习
136、动机,把对感兴趣的领域作为自己要从事的职业和奋斗目标,具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人的浓厚兴趣一旦发展到志趣,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一定能够创造出不凡的业绩。需要注意的是中学生要放弃那些低级的兴趣,培养高尚的兴趣。高尚的兴趣是指文明健康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兴趣;反之是低级的兴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低级趣味,属于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不利于中学生的进步和文明修养。从现实来看,有些同学荒废学业,以至于演变成不良的道德行为,往往与低级兴趣有关,例如:过度迷恋网络游戏、打扑克一些等低俗的文化活动,甚至低级下流等等。这些低级趣味一定要远离。培养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生活学习的有心人,要
137、抓住一切机会,要有信心。10、积极学习积极休息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如果一年到头如假日,岂不像连日工作那样令人疲乏?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诗人)疲劳与休息如果问一问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上学的感觉如何?”会有不少人说:“累”。如果再问:“给你一天的空闲时间,你会干什么?”恐怕会有不少人会回答:“先睡上一天”,或是“玩上一天”。这确实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在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和高考制度下,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学习生活,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确有苦不堪言之感,难怪有人说过,高中学生算是最艰苦的一个群体之一,不仅仅是一个“累”字了的
138、。这个累,就是学习疲劳。学习疲劳是指连续学习后,身心感觉不舒适,学习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学习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或叫精神疲劳。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不适和疲劳。心理疲劳是指由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学习效率下降和身体不适,象学习缺乏兴趣、情绪烦躁忧郁、懒散懈怠等。学习疲劳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同学往往处在较长时间的疲劳状态,更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人在平常状态,大脑的血流量和耗氧量占了全身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以保证用脑的需要,而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多。所以,学习时间持续过长,大脑恢复跟不上,就会产生疲劳,例如,头晕目眩、打瞌睡、全身乏力等,这叫保护性抑制,也就是告诉你大脑需
139、要休息了。人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人们都期盼顺利的境遇,但人生的道路上经常出现困难、挫折,要负担生活的压力以至重荷,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不轻松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疲劳大多是情感因素引起的,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并不多,忧虑、紧张和情绪不安是产生心理疲劳的三大原因。中学生的学习疲劳与紧张的学习生活有关,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现在的高中生一天要上十多节功课,是一种紧张的、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科学习又比较枯燥,每天要做大量的练习作业;再加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或是自身存在着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还要面对升学考试,特别是高考的压力和竞争等等,产
140、生心理上的学习疲劳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和消除疲劳。学会积极休息解除心理疲劳,仅靠象有的同学认为的“睡上一天”的休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休息不等于什么事也不做,躺下来蒙头大睡。事实上,在有些疲劳状态下,真让你睡一天也是睡不着的。要想解除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要学会休息,我们称之为积极的休息。所谓积极的休息,就是通过建立和调整自己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模式,使休息和学习合理科学穿插,劳逸结合,互相协调,形成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以保证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中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升学考试,高中生的高考升学压力感更大。就压力本身而言并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人
141、对待压力的认识和态度。心理学上认为,压力感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适当的压力感会使人鼓足干劲,振作奋起,积极向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把压力变动力”,好多成功人士就是在一定的压力下,甚至在重压之下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并且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时没有压力甚至还要“自我加压”。当然,这要以自己的承受能力为限度。中学生多的是升学考试的压力感、担心焦虑和学习生活中的挫折感等过大,造成了学习的紧张和疲劳,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提高。把握适度的压力感,以不形成过度的焦虑为准。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对解除疲劳有重要作用,当产生了不良情绪,导致学习疲劳后,往往更容易使人加
142、重忧虑、烦躁、学习兴趣缺乏、信心不足等消极情绪,同时也会降低人对消极情绪的抵抗能力,而消极情绪又会加剧学习疲劳,形成恶性循环。对此本书有专门论述,可用来调节。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变换工作就等于休息。”有条件的话可以把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做交叉安排,例如文、理学科交叉,学科学习与活动交叉,这样可以避免因长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导致的大脑抑制和疲劳。刘阳阳是1996年山东省高考文科状元,她的学习与休息的方法值得借鉴。刘阳阳在学习上的刻苦努力不是单靠拼时间、啃书本,她很注意劳逸结合,平日睡眠一天保证八个小时。如果自习课上精神不济也不勉强自己硬学,而是通过画幅画,读点小故事、小散文,写点古诗古词之类
143、的方式自娱自乐,调节一下,一旦觉得又兴奋起来,便毫不犹豫地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既保证了学习的高效率和质量,也能充分利用时间,这种自我调节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思维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运用都有周密的计划安排,比如,她把政治和时事政治,较难记忆的历史、地理知识、英语单词等,写在自制的卡片或专门的笔记本上,利用饭前饭后等零碎时间背诵记忆,把较长的时间分段将一些互相调剂、转换思维的课程穿插衔接在一起,相继转换学习,免得大脑产生抑制和疲劳。比如历史和数学,政治与英语等。看来休息并不是停下来什么也不做,关键看你从事活动的内容对你的调节。当你感觉到干某件事已缺乏热情,效率降低,实在没有心情做的时
144、候,你不妨干脆停下来,去选择另一件感兴趣的事去做,用三、五分钟听一首优美的乐曲,或是和同学开个玩笑、讲个笑话,或是到操场上去跑上几百米,做几个俯卧撑、引体向上!让你的肢体劳动一会,随便你挑,目的是让你的心理得到休息。当你消除了疲劳,有了心情,再回到学习上来。美国政治活动家菲利普斯说过一句话:“能利用空闲,把它当成发展心灵的方法,并且热爱好的音乐、图书、戏剧他们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些方法就是积极的休息,同时也是积极的学习。有的同学,往往有一种盲目攀比心理,比如,课间或是课外活动时间,看到有的同学在学习,就以为自己也应该学习,似乎不学习就会落后,坐在位子上就得到了安慰。实际上,自己已经处在疲劳
145、状态了,坐在那里心神不宁,根本就学不进去,只是在和别人比谁坐在位子上的时间长而已,空耗了时间,延续了疲劳,实在是有点自我欺骗。请记住:疲劳性的时间消耗战绝不是好的方法,要养成高效率学习的习惯,经常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兴奋状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干完最想干的事情。脑力劳动者的疲劳与自己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好多疲劳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比如:学习时的姿势是很重要的,根据观察了解,有一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并且是在小学、初中时就养成了:学习时腰圈弯在座位上,面部表情紧张,眉头紧锁,肩膀绷耸着,有的同学嘴上还带着动作,这样的学习姿势不利于身体放松,容易产生疲劳,而且也不利于身体的发育,现在有的中学
146、生就发生了颈椎或腰椎病,这与不正确的姿势有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学习之前你先提醒自己放松身体,舒展眉头,面带微笑,把脸部放松;双肩不要耸起,自然下垂放松,以免造成颈部紧张,影响大脑供血、供氧;双脚踏地,含胸拔背,使脊椎挺起,坐姿中正,这样全身就会放松下来。课间10分钟要充分利用好,一天几个课间,这是每天休息的重要时间,不少同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课间不出教室,连续学习,这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中学生要保持学习效率,不致过度疲劳,持续学习时间在四、五十分钟为宜。所以,下课后,你做好了下一节课的准备后,就要走出教室,做一些轻微的活动,同学之间聊会儿天,望望远处的天空和树木花草等等,都是很好的休息方
147、法。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动作要到位,使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动。特别是春季,更是容易困倦的季节,要适当增加活动量。高中生最好要养成午睡的习惯,那怕是睡上一、二十分钟,也可使大脑得到放松休息,保证下午的学习精力。有些同学喜欢“开夜车”学习,这很容易出“交通事故”,造成白天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失眠,实在是得不偿失。一定要养成按时学习、休息的良好习惯,使学习生活形成规律,不能只靠拼时间,要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效率。学会睡觉说人不会睡觉似乎是开玩笑,在中学生中确实有人不会睡觉,睡觉的方式不科学。失眠往往是困扰中学生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到了高三会更加突出,这除了情绪方面的原因,如过度的学习紧张和考试、升学压力
148、等外,还与学习休息安排不科学有关。据了解,不少同学在晚睡前,有回忆一天学习内容的习惯,被美其名曰“过电影”,殊不知,这是变相的“开夜车”,当你躺在床上回忆知识时,无法掌握时间,要么引起大脑的兴奋,久久不能入睡,时间一长,导致失眠。要么在一种迷糊混沌的状态中,似想欲睡,似睡还想,这种回忆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的效果,最后在疲劳的状态中入睡,势必影响睡眠质量。第二天到了课堂上,就会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有的同学甚至上午一上课就想睡觉,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必须要改变“开夜车”的不良习惯,按时作息。偶尔失眠,短时间内睡不着,并不是大问题,不要太关注睡眠。有的同学是因为强化了“我睡不着”、“我会失眠”的念头才
149、睡不着的,甚至白天就考虑“今晚又睡不着了”,一躺在床上满脑子又是“睡不着”的想法,甚至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对此,你首先放下担心,顺其自然,不要管它,由它去,反而会轻松下来。睡觉之前不要再去“过电影”。“过电影”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使用,对回忆、理解和巩固知识是有作用的,但最好不要放在睡觉前进行。还有一种调节失眠的方法比较有效,当你睡下后,你设想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景,使自己进入一种宁静舒适的状态,进入睡眠。例如:你设想躺在绿色的草地上,闻着花香,望着兰兰的天空和轻柔的白云,体验轻松舒适的感觉,然后,想一下“我现在是躺在自己的床上,我会很快入睡”,不行,就再来一次。也可以回忆一幅类似的图画。笔
150、者运用此法,调节一些失眠的学生,效果颇佳,十天左右即可好转。请记住:青少年学生每天必须保证至少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没有医生的许可,不能随便乱用药物。11、亮出你的真本事轻松冷静应考试人生如舞台,如果单单叙述一件事情,就无法打动人心。所以,你必须生动活泼的把事实编造成一种喜剧的形态,也就是以喜剧的手法来处理你的人生,使你的周遭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卡内基(美国成人教育家)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检查你的考试心态人在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些较大的事件,对中学生而言,升学考试是比较重要的,高中生则是高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正因如此
151、,也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每年的中考和高考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或是过度紧张、焦虑,发挥失常,考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要么进不了理想的学校,重者名落孙山。这种现象在各类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何应对考试,或者说怎样调整好考试心态,正常发挥,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是中学生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的考试成绩,首先取决于平日的学习,包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方法的训练,而到了考场上,更重要的是考试方法和策略、考试的心态。从理论上讲,考生进了考场后,你所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等已是定数了。而在考试过程中能否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取大脑里的知识,运用具备的能力去解答试题,就是另一会事了。有的同
152、学在考试前就开始焦虑不安,前怕狼后怕虎,吃不香,睡不好。在考场上又会因为过分紧张、焦虑,使该会的题目做不出来而失分;有的因为粗心马虎,拉漏题目,看错题目,写错数,错涂或漏涂答题卡等导致失分,严重者不是失掉三分二分,而是十几分、几十分,这种情况就是发挥失常。如果能以一种自信、乐观、冷静的心态对待考试,不因上述问题失分,该会的题目都做出来了,该得的分都得了,这就是正常发挥。也有的同学在考场上,能够很快进入兴奋状态,信心百倍,思维高度活跃流畅,甚至连在平日里解决不了的题目都能做出来,成绩明显超出了平日的考试水平,这就是超常发挥。小D是老师公认的学业优秀的学生,平日学习很好,不管是单科还是综合考试,成
153、绩在班里都能进入前十名,而一到正规的大考就会发挥失常。在考试的前几天,她脑子里总是产生这样那样的担心:“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了”、“同学会笑话的”等等,以至于晚上都睡不好觉。在考试中一看到别的同学在不停的答题,一听到别的同学翻卷子的声音,就会着急紧张,以为别人都会,自己不行了。一遇到难题就心慌,越是想做出来,就越是不会,越不会就越着急,有时心跳加快,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就是没有良好的考试心理所致,是典型的考试紧张,严重者就是考试焦虑,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怯场,这是导致考试发挥失常的一个较普遍的、重要的因素。这种发挥失常并不是因为知识、技能的问题,而是考试心态的问题。可见
154、,考试前与临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培养良好的考试心态是使自己在考试中发挥正常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讲,考试实际上是考你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考试心理并不是在考试之前就马上形成的,要在平日培养。“狼”来了,你该怎么办?学生是在考试中成长、成才的,考试是学习的继续,考试是学习,也是煅炼,所以,你要欢迎考试,喜欢考试,不要害怕考试。实际上,真正的“狼”并不是考试,而是你自身的压力、紧张、担心和焦虑。你所怕的是怕考不出好成绩,怕考不上大学。然而,对考试,特别是关乎前途命运的高考这样的考试,一点不紧张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考试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赶走“狼”,不怕“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至于把紧张和
155、焦虑转化成应对考试的能量,是取得考试成功的前提条件。考试前的物质准备要做好,包括一切必须的文具,要有备用品,以防万一,每场考前要清点一遍。必须保证身体健康。要注意饮食卫生,以现在多数家庭的生活水平而言,能够满足高考对体能的要求,也不妨做一些适当改善,以新鲜蔬菜、海鲜、瘦肉、蛋、奶类食品为主,以清淡、鲜美、可口为宜,要定时定量就餐,切忌暴饮暴食,考前几天不要喝冷饮,不吃凉菜,避免肠胃疾病。不要迷信那些健脑补脑药品、营养液之类的东西,平日身体健康,生活调节科学,不需要补品和药物的支持。不开夜车,不搞疲劳战术,注意休息,保持旺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根据高考时间的要求,提前一、二周调节好自己的生物
156、钟。不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意外伤害。其它能够影响到自己考试的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到,例如,考试的地点、交通条件、天气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等等,真正做到打有把握之仗。有的同学担心在考试期间睡不好觉,会影响考试成绩。实际上,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一些同学的睡眠时间少于平时,对此你不必过于关注。如果身体健康,进入适度兴奋状态,每天少睡一、二个小时并不妨事,不必担心,可任其自然。思想心理方面的准备是很重要的,能否做到不怕“狼”,就看你能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来临的大事件,要有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势,科学严谨的方法和态度。毛泽东同志说过:“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对待考试、高考也一样,在战略上
157、要藐视高考,就是不惧怕高考,相信自己能够考好,这个考好是指真正发挥了自己,达到了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并不是非要考到一个什么水平。战术上要重视高考,这毕竟是一个大事,是一种竞争,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高度重视,不能轻敌,需要关注和适度的紧张。良好的考试心态应该是:自信、乐观、冷静、成功。考试来临,不少同学往往对考试结果做了过多、过高的预期,导致杂念、怀疑丛生。例如:“我一定要考多少分”、“我要考取什么大学”、“万一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我的前途也就完了,别人会议论笑话”等等,实际上归结到一点,无非是担心考不上大学,或考不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所以,你要尽可能把这些念头赶跑,使自己平静下来,否则,会无
158、形中增加自己的压力,造成过度紧张和焦虑。我们可以借鉴福建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饶贞同学的做法:临近高考时,思想十分复杂:有时担心复习不充分,知识不全面;有时担心志愿报得太高被别人给挤了;有时又担心自己慌场,发挥不出最好水平;甚至担心自己粗心大意的毛病。 那段时间,我一直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为此,我看了一些有关的文章。同时,自己也想了很多。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有利于调整心理的;首先,我相信自己已经过了几轮系统的复习,而且始终比较认真、扎实。其次,我没有必要背上任何包袱(我认为自己绝对考不到全市第一)。再次,我相信这次考试,相信它是一次高水平的严格的考试,是一次公平合
159、理的考试,一定能使我的水平得到充分的体现。最后,我不去想结果如何,只要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便没什么遗憾的了。或许正是基于这些想法,我在考场上能沉着答题,以坦然的心态去接受高考。也不要刻意追求思考自己能不能正常发挥,你就把高考当作是学习过程的继续,象平日的一次考试一样,把精力用在应考上去。这就叫“无事一身轻”,“天下本无事,怕者自扰之,”你越怕“狼”却偏来吓,你不怕,反倒坦然,全是自己的念头在作怪。考试前几天要理一次发、洗个温水澡,考试时穿上平日自己最喜欢的、质地柔软舒适的衣服,可以每天更换一套,使自己精神抖擞,信心大增,雄纠纠,气昂昂地进入考场。与“狼”战斗临场的实战状态是最重要的。高考的政
160、策性、原则性很强,从考点、考场的布置安排,到工作人员、保卫人员、监考、检查人员等等,会有一种严肃的气氛。你不必感到压抑、紧张,你可以这样设想:我遵守考试纪律,按要求参加考试,监考人员就是我们的老师,我的朋友,都是为考生服务的,是为了给全体考生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安全的考试环境。事实上也是如此。要重视、关注第一场考试和每一场的前二十分钟。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同学还没有体验到高考的感觉,要争取第一场的最好发挥状态。第一场考完后,你就会体验到高考无非如此,也就是一次考试而已。进入考场坐下后,你可以先深呼吸几次,用鼻子轻、柔、细、缓地吸入空气,用嘴轻轻呼出,设想一股力量从头顶沉入腹部,使自己稳如泰山
161、,胸有成竹。再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例如: “我是勇敢的、好样的、最棒的”,“我能行”,“我能成功”,“我会战胜一切困难,正常发挥”等等。使自己充满信心,平静、冷静下来。进入考试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要关注每场的前二十分钟,一般地说,这二十分钟属于适应、进入状态的过程,然后是兴奋的过程,后二十分钟左右会产生一定的疲劳,这也因人而异。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试卷的设计会有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这些题目对一部分中等水平的考生是难的,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去做题。一般地说,要按照题目的顺序答卷,试卷本身就是从易到难排列的。现在的高考试卷一般分为标准化的选择题卷,称一卷,大多属于识记性的题目,相
162、对容易。二卷是主观性题目,需要书写文字答案,要求相对难一些,你就从一卷答起。从理论上说,在考试过程中,你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第一道题目开始做起,会的题目就做出来,不会的就是不会了。最容易引起紧张、焦虑,导致发挥失常的是难题,不少同学容易犯的失误是:一遇到难题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坏了,我不会了,我考不好了。” 一看这个难题的分值又比较大,又不甘心失分,于是就想非做出来不可,如果再看一看周围的考生都在答题,就认为别人都会,就是自己不会,这时势必更加着急,这时“狼”就真的来了。在这样一种过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你就更难以突破,势必造成恶性循环。结果,费了很长时间,难题没做出来,后面容易的题目也没多
163、少时间做了,或是在持续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后面该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了,造成连续失误。道理很简单:“人慌无智”。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会使人的记忆迟钝,思维混乱、受阻,操作笨拙,重者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快、出汗,手发抖。在这种状态下是不可能发挥好的。所以,考场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尽快扭转。给同学们提出一种即时调节方法。你必须明确,在考场上谁也代替不了你了,只有靠自己。当你遇到难题时,读上二、三遍,还不能切入,找不到答题思路时,你可以这样想:“这个题目对我是有难度了,这不是为我准备的。我难,其他考生也难。”事实上,和你同等水平的考生大多数也会感觉难的,你的竞争主要是和你水平相当的人竞争。这样想
164、,就是把那些引起你恐慌、紧张的消极念头打下去,把“狼”赶跑;同时,可以用双手掌轻揉几次脸部,梳理几下头部,深呼吸几次,缓解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你就会放松下来,保持冷静的心态,这样你才会记忆清晰,思维流畅,操作灵活,继续做下面的题目,不致连续失误。这也不会影响其他考生。当你再遇到难题时,还是这样想,这样做,就会使自己始终能以一种冷静、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当你又攻克了几道题目时,就会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产生愉快的情绪,你就会更加自信、冷静,就这样使自己尽可能地在不断获得满足、得到鼓励、体验成功的心境中去考试。同时,因为你及时摆脱了难题困扰,变换了思维的条件和情景,当能做的题目全部做完后,再回过头来解决
165、难题,很可能就会攻克,取得稳扎稳打、步步成功、超常发挥的效果。即便是难题仍然做不出来,也没有可后悔的,因为该会的题目你都做了,同那种因过度紧张、焦虑而导致连续失误的情况相比,你就是正常发挥了。理解以上道理并不难,难的是不少同学一旦临场就会不由自主。所以,要强调注意的是,考试中一旦出现过度紧张、焦虑情绪,你必须马上自知,不要陷入消极情绪不能自拔,也不要怕耽误时间,这种调整用不了一分钟就可完成。退一步讲,与其一味过度紧张、焦虑导致失误,倒不如停下来认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考试失误人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即使有了失误,也要放得下。比如英语的听力考试,如果第一个题目没听清楚,无
166、法做了,这分是丢定了,就不要后悔痛苦了,集中精力等待做好下一个题目,类似的问题考试中都可能发生。请记住:无可挽回和不能拯救的就坚决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全力争取。考试有技巧 试卷发下后,不要急于答题。要认真倾听监考老师宣讲有关事项,检查试卷是否齐全、有无破损、污染和印刷错误等情况。再用几分钟,浏览一遍试卷,有一个总体印象。要先涂好答题卡,写好姓名、考号等。审题是关键的第一步,拿过一个题目你一定要弄明白题目的答题要求,全面把握材料中的条件,排除无关的干扰信息,提取出答题所用的全部有效信息,使之发生联系,类化上升到原理知识。在考试中不少同学往往因为没有全面把握答题要求而导致答所非问,特别是一些做过
167、的、似曾相识的题目或材料,不做深入认真的分析,区别题目的不同要求,却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套用一些现成的答案而造成失误,或是拉漏了材料中的条件,采用了无用、虚假的信息而导致失分。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是很重要的。大多数考生时间分配不合理,往往是因为纠缠难题造成的,按以上所谈对付难题的方法去做,就不会造成大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现象。高考试题的总分事先是知道的,你可在平日计算出两卷每个题目大体上需要的平均时间,放在平日进行限时训练,养成习惯。一般地说,在考场上会的就做,想到了就能做出来,暂时不会的就跳过去,你的思维速度和书写速度基本上是一定的,没有必要去刻意关注时间,或是求快,否则,会造成过度紧张,或是粗心马虎。
168、一卷做完后,一定要先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然后再做二卷,每年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是做完二卷后再涂一卷答题卡,结果会因时间不够,或是紧张、急躁忘记了涂卡,或是没有时间涂卡,造成不必要的失误。要保持试卷的整洁,书写要工整清晰,切忌马虎潦草,更不能在试卷上乱涂乱画。答案步骤要齐全,要点条理有层次,分段标明。对具有较大难度的主观性题目不要轻易放弃,是分必得,一般情况下,多问题目的前几问不会过难的,只要你保持冷静,大胆尝试去做,分步切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考完一场后,不要去和同学对答案,计算自己的分数,别人的议论也不要去听。分数不公布,谁也不能确定自己的成绩如何,过去的已成定数,是好是差一概不管,不要
169、影响自己的情绪,把精力用于应对下一场考试。不论结果如何,一个人能够跨越高考,就是一次历练,一次洗礼,一次大成长。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成功不在一时一事,来日方长。一次考试可以剥夺你的名次和上大学的权力,但不能剥夺你成功的追求和志气。高考之后,你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走过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我仍然是一个成功者和胜利者。今后,我会有能力去开辟人生更广阔、更美丽的天地”学习中要学会取舍,在平时学习时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减少压力;在考试中,可以将精力放在自己能拿分的题目上,从而把该得的分得到手。转入下篇心理调整内容。就教诸大家下 篇12、适者进步学会内求人不应该把问题归咎于环境,必须再学习运用意志他的
170、责任在信仰道德的领域中。史怀特(德国)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是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肖伯纳(英国著名作家)外求与内求人的生存和生活过程是一个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对环境的改变,也包括对环境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对还境的适应。在生活的进程中,人在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时,往往有这样一种倾向:总希望外界条件符合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强调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忽视了对环境的适应。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特别是在归因和解决问题时,多的是指向他人,少的是对自身的分析、检点和改变。因此,一旦外部环境不舒适,他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已的意愿,就会产生不满、抵触、抱怨、烦躁、紧张、焦虑等等消极情绪,
171、影响办事效率和生活质量。从以下存在的现象我们可以印证这种倾向:“这鬼天气真讨厌啊”、“这路真难走啊”、“是他使我不高兴的”、“他为什么老和我过不去啊”等等。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自习课上一有同学说话我就学不下去了”、“我的座位不好影响我学习”、“父母、老师不理解我啊”、“是他先惹我的”等等,这里面总是透露着这样一种信息:问题的原因都是外部和他人的,“我”没有什么责任,使自己跳出局外,这是一种典型的外求思维,其结果对外部一切都不满意。人必定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的一生也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环境之中。人们追求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人不可能找到一
172、个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生活环境,“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就包括有些环境条件不如人意,有的是人无法改变、替代和选择的,并且人的生活环境条件是要经常变化的。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你要面对升学、升级带来的老师、同学等人际关系的变化,生活学习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文化差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小到学习场所、座位、同桌的安排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绝对的。即便是人们为了使环境适合自己的生活去改造环境,也不可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或是得不偿失。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仅在于选择、抗拒,或是改造环境,更重要的是适应环境,还表现在能够顺势、利用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去适应环境,这取决于人的内在能力和技巧。
173、所以,要学会内求。正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言:“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青少年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会遇到因升学、升级所发生的适应,例如,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在这些转折点上,都会因学校环境的变更而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和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学因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例如:有的同学因思念父母亲人和同学朋友,在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学习,甚至失眠;有的因生活不适应而生病;还有的同学过分封闭、保护自己,不能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怕这怕那,不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使自己陷入孤独,长期下去会影响性格的不良发展。有这样一个男生,家住在
174、一个大城市,父母为了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读高中时把他转到了一个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的县城学校寄宿学习。入校后,几乎所有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条件都改变了,吃住条件不如家里,衣服要自己洗,好多生活小事要自己做,老师、同学不熟悉,自己从小很少长时间出远门,特别想家,再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等,很难安心学习。结果不到十天时间就转了回去。引用这个事例,不是说这个同学坚持不下去就不是件好事,回本地学习也有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想说明的问题是,人迟早要长大,走上独立生活的。这一关没有冲过去,至少说明缺乏一定的生活适应能力。从客观上讲,全新的环境对人的生活,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正应了“适者生存”的
175、说法。比如,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会产生压力感、无助孤独感、烦躁焦虑、交流上的困难、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紧张不安,以至于不能使自己很快安静下来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同学在高考中由于地点或座位的变化而导致失误等等。所以,学会适应生活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练好你的内功适应环境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这种能力需要在生活中锻炼形成。英国作家哈代说过:“人的生命就是不断的适应与再适应。”人要面对和适应的环境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在学校主要是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的传统习惯、民
176、族习惯、风土人情等。当你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会适应:要有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不要用过去的眼光来衡量和评判新环境中的人和事,新的学校可能与原来的学校有差别,那是各有特点。要尽快了解和熟悉新环境中的情况,充分估计升入新学校的各种变化和可能,消除陌生感,做好恰当的应对措施。要了解熟悉学校的基本概况,起居等生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要尽快学习掌握学校文化环境中的规章制度、学习生活常规要求等,建立起正常的学习生活规范。熟悉处理好人际关系是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环境里,周围几乎全是陌生的面孔,形同路人;过去可能老师很欣赏、喜欢自己,而现在老师连自己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在这种
177、情况下,有的同学很容易过分保护自己,产生孤独感,甚至退缩,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不能主动地和其他同学交往。而有的同学会急于求成,为了展示表现自己,表现为过分积极,什么活动都参加,一天忙得团团转,但似乎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做好,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你要开放自己,以诚待人,主动参与和老师、同学的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大胆合适地表现自己,多与周围的人交流,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也了解别人,增进友谊,尽快溶入新的集体之中。这不仅有利于自己进步,还能缓解过分的思乡之情。又不要功利心太强,过分地表现自己,否则,给老师和同学一种哗众取宠、好出风头的感觉。把新的环境当作自己进步的新起点。进入一个新环境后,大多数
178、同学都互不熟悉,你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这在心理学上叫首因效应,如果你能认真反思自己,有意识地修正过去的错误,弥补以前的不足,以新的、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你就会站到一个高的起点上,使自己发生水平性的提高,甚至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新的环境是一个人走上更好的适应和更大进步的新契机、新起点。思念亲人和同学朋友是不可避免的,除了积极参与学校的生活外,可以与亲朋好友保持一定的联系,并计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把主要精力用到学业上去,使自己的学习有收获,使生活充实。在实际生活中确实遇到了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时,要主动向周围的同学学习,向老师请教。不要把问题压在自己
179、的心里,避免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另一个重要的适应是学习上的,以从初中升入高中为例,在学习的内容、教与学的方法、难度、思维特点、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高中与初中相比都有了不同的要求,这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适应。一开始要循序渐进,多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注意自己摸索总结积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准参照系,重新分析把握自己,合理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进入新的学校,有的同学,特别是原来比较优秀的同学,很想在各科、各方面都表现自己,让老师和同学发现自己是一个很优秀、很不错的人,但往往想的和实际情况并不一样。比如,你在初中时可能是一个学业优秀的学生,甚至是全班、全年级第一名,可是到了
180、高中,进入新的学校,特别是进入了层次较高的重点学校,你可能就不再是第一名了。原因很简单,这时比较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许多初中时的优秀学生聚集到了一起,就要重新洗牌分化组合,不少同学往往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比较,而产生失落感,甚至自卑。所以,你必须接纳新的比较环境和条件,重新合理地给自己定位,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不要一味盲目地追求什么名次,否则会适得其反。在磨练中适应更多的适应和适应能力的磨练与形成,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的,要养成主动适应的习惯。鹿蓬勃是1990年的高中毕业生,曾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中学生数理化知识竞赛一等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入学成绩是全系第一名。在高一时,鹿
181、蓬勃回家和爸爸说,在教室里一有同学说话就不能安心学习,课下想看点书,可教室里有人走动,有人讨论问题,也没法学下去。鹿蓬勃的爸爸想了一个办法:到了暑假,爸爸告诉他:“今年暑假头一件事,先订个学习计划,搬到北面的房间闭门读书。”窗外不到三十米,是一座楼房的建筑工地,起重机、搅拌机,日夜轰鸣;最可怕的是一台锯木机,恰恰就在窗子下面,哗哗嗡嗡声震耳欲聋,还有蝉叫声、人声。并且爸爸要求,学习时必须打开窗子。鹿蓬勃想:“爸爸真会开玩笑,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学下去。”爸爸一本正经地说:“定下的事就要办,晚上我要检查学习效果。”第一天,鹿蓬勃感到好难熬。晚上爸爸检查了作业,鼓励道:“不错,孩子,坚持下去。”三天过
182、去了,鹿蓬勃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那“哗哗”声似乎小了许多。五天以后,他觉得那噪声变得无所谓了。他惊喜了,终于明白了爸爸的苦心。开学后,鹿蓬勃的“定力”令同学惊讶:只要一进入学习状态,什么说笑、走动、同学讨论问题,甚至学校东侧舞厅的音乐声,鹿蓬勃都统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一种典型的适应环境的磨练。中学生要学会对事件正确归因的思维方式,既要看到外部原因,也要看到内部原因,并且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如果不是涉及原则性的问题,要大度、宽容,可以排除外部不必要的干扰。还要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人的适应能力与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密切的关系,意志坚强则适应能力就强。训练做事专心
183、、专一的能力,这是良好适应能力的一种表现。当然,谈磨练适应能力不能超出个人的承受能力,要讲究科学和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这是需要注意的。强调适应环境不是被动地无所作为。当你处在一个既成的、一时无可改变和选择,或是这种改变会得不偿失的时候,那就必须考虑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13、计划人生自我激励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即是我的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过的一切确定下来的。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说“志”船行一路风,人活一口气,欲成大事,必先立大志。这口“气”,这个“志”,
184、就是志气、志向。这个志向就是人对自己发展、成就的取向设计和追求,是自觉自愿的内心发动和规定,是贯穿于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种精神支撑力。 一个人要追求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人生活动富有价值和意义,就必须立定志向,有了志气,有了明确的理想抱负,就能产生目标追求,就会给人以激励、鼓舞、导向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持久的,会使人充满激情和活力,成为一个人一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达到成功的不竭动力,会升华人生的境界。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幼年时曾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影响。父亲去世前反复叮咛司马迁一定要写一部他理想中的史书。司马迁面对不久于人世的父亲也立下了他的诤诤誓言:一定要尽自己毕生的精力,完成父
185、亲的遗愿。20岁之时,司马迁结束了自己10年闭门苦读的生活,开始了游历全国的伟大壮举。历经数年,游历数省,艰难跋涉,行程几万里,走访了屈原、孔子等古代名人的家乡,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为以后成就史记掌握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后来,因为主持公道,司马迁受了具有极大侮辱人格的“宫型”,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含羞忍辱地活下去,完成史记的著述,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他以坚韧顽强的毅力忍受着来自朝廷上下的鄙视和讥讽,重新拿起了著史的笔,前后共用了14年,几乎是用尽了他毕生的精力、心血和泪水,完成了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自幼立志,且矢志不移,坚
186、持到底,这几乎是所有思想家、学问家、科学家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孔子能成为中国一代宗师和伟大的思想家,是因为他“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就有了大志向。周恩来总理在小学时,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进入天津南开中学以后,更是把思想品德的修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志向,在一次作文中他写到:“希望者何?志是也。”大志向产生大力量。周恩来在中学期间勤奋刻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成绩优秀,国文和数学尤为突出。正是有了这个大志向,激励着他献身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成了一代伟人。大多数有作为、有成就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也都是确立了自己的人
187、生志向、理想抱负和发展目标,并且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坚持到底。有志者立常志、立大志。大志者,胸中似有万韧高山,凌空起势,如同把自己的宏大意愿和对事业的目标追求寄托在这高山之巅,把自己引领到一个大境界,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有志者对学业和事业的追求不是来自外部的强制和约束,而是内心的自觉主动的生成和进取,发端于个人的清醒明确的进取意识,是由内向外发育的,立志确定目标,由此便能产生高涨稳定的热情、坚定的意志、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就会不畏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超乎平常的业绩,达成目标,卓越非凡。有志者事竟成,大志者必大成。有的人并不缺乏基础和能力,不缺乏成才、
188、成功的条件,问题的关键是胸无大志,缺乏追求的目标,缺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激情,因而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无志者必然是生活盲无目的、自甘平庸,得过且过、懒惰无聊、不思进取,随社会世俗之流冲击飘荡,一生平淡无奇。小志者虽有浅近的目标,往往得意于具体的收获,满足于阶段的追求,小成即满,小胜即足,不会有大的作为。还有的人只凭一时激情,“五分钟热度”,一开始大志在胸,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败下阵来;或是大志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不能坚持到底;或是经常变动,无所适从,是谓无志者常立志。年少当立志约翰戈达德生长在美国西部一个家境清贫的家庭,他十五岁时就写下了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
189、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力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常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他满怀豪情,一口气写下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看完以后你可能会说:“这简直是在开玩笑。”事实是:约翰戈达德在他那庞大的一生志愿的激励下,开始了卓越不凡的奋斗,走上了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漫漫征程。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他从没退缩,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奋斗与成功的喜悦。
190、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成为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靠什么力量,把那些被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时,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要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了。”面对一个十五岁少年的宏伟志愿,人们可以说,“这只能是一种空想”、“这是年少不知天高地厚”、甚至说“这是口出狂言”等等,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是主要的,我们强调的是,人应当先有志,特别是年少当立志。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没有想法,何以有行动?有一句广告词可以印证这个观点:“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然,想到了,能否
191、做到,这是另一回事。青少年时期,特别是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初期,正是计划人生,确立志向和自己人生发展目标的黄金时期。青少年学生富有激情斗志、积极奋发,不畏传统,敢于创新,敢想敢做,一旦胸有大志,确定了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计划,并付诸行动,会把自己引领到高的发展起点上,即使你创造不出惊人的业绩,你也会充实一生,不会虚度年华。张涵冰同学是2002年全国高考河北省文科状元,高考成绩663分。明确的信念目标对他的学习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就是要考北大。父母在我心里种下了北大的种子,这一直成为我学习的动力。即使是在紧张的高三特别辛苦、特别乏味的时候,尤其是在成绩不好时出现
192、绝望、甚至打算放弃的时候,我始终感到这种动力的存在。希望大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奋斗,这样,以后的路就会感觉平坦,感到无往而不胜。人生的发展目标具有阶段性,或者叫作阶段目标,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人生发展目标具有层次性,有高低之分,为了个人的利益与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的人生目标是不一样的。目标的层次越高,其社会作用和激励作用就越大。人生发展目标还具有社会性,人生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人生发展目标的实现也要靠社会的支持,他人的帮助,不是完全靠个人奋斗。正如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分
193、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中学生对自己考取大学的目标追求是明确的,而认真计划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就不一样了。升大学仅仅是一个在学业上的、短期的奋斗目标,如果说再问下去,“升入大学后又该如何?”、“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这都是需要认真计划的。当然这种人生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业和生活的进程不断调整的,正是有了这个进程,我们才得以产生前进的动力。看刘阳阳的志向、目标的变化:小学、初中时的刘阳阳也是满怀豪情和斗志,但毕竟对未来有点模糊,并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唯一明
194、确的便是要考取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后来,随着学识的长进,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志向,那就是要做一名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与外国人周旋斗智,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树国威,争国光,那是一个非常光荣艰巨而又很气派、有意义的职业,而自己也有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确定了报考外交学院。最后因其它原因考取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复杂的社会需求面前,中学生理想志向的选择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只此立志选择本身,就能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的同学认为,真正成为伟人的人没有多少,以至于不敢想,不敢为,这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表现,连想都不敢想的人,首先在
195、气势上就败下来了。人的能力有大小,成功和伟大并不完全在于你的作为、贡献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去奋斗、去拼搏了,是否真正发挥了自己。我们可能成不了伟人,但这不妨碍我们要有成为伟人的志向和气魄。如果你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有勇气满怀信心地朝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前进,按自己的计划设想做下去,就会在平凡的生活中逐步积累收获,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你就是伟人,就是英雄。另方面,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是不可限量的,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自我激励为了使你的人生充满活力和富有意义,使自己的生活历程富有奋发向上的激情,从而不
196、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你不妨认真计划自己的人生,分步、分阶段对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进行设计,并学会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激发和鼓励,其作用更大。首先要确定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追求。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比如:高中毕业你要考入一所什么层次的学校,以后你打算要从事一种什么职业,一生你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制定目标一定要尽可能的准确具体,不要笼统散漫,目标的高度以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够实现为宜。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时间。可以先从做好短期的奋斗目标设计开始。二是明确决定要达到和实现目标将会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和代价,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步骤。在学习上要考虑时间安排,精力的投入,学习中的主
197、要因素,例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情绪状态等等。三是规定一个实现目标的日期。四是制定实现目标的可行性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将上述内容清清楚楚地写下来,不能只凭想象和记忆,一定要白纸黑字写下来,并马上付诸行动。五是每隔几天、或一个阶段把你的计划、奋斗目标读上一、两次。当读的时候,你必须深信和感受到那样做,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以督促、激励自己一定要努力奋斗,坚持始终。以上五点我们称之为自我激励五步骤。随着时间的进程和条件的变化,你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目标。立志和提出奋斗目标并不是困难的事,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志向和目标是明确的,往往缺乏的是实现目标的措施规划,而更困难、也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坚持始终如一的
198、行动,这才是最关键的环节。要知道,达成志向,实现计划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上,在这个过程中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干扰、障碍、困难、挫折,甚至失败,也决不是靠喊几句豪言壮语和一时的激情能奏效的,你需要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进行韧的战斗,去战胜困难,超越挫折和失败;要有刻苦勤奋的拼搏精神,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约翰戈达德的最后一句话是最重要的:“接下来,就只需要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了。”这个“前进”就是行动!真要做起来并不简单!你要从道德品质、遵规守纪、言谈举止、读书学习、人际交往等等各个方面按自己的计划和要求去做,以优秀学生和重要人物的标准要求自己。当
199、你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了退步的想法和行为时,你应该马上想到:“我是一个相信成功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优秀学生,我不能气馁,不能懈怠,我要坚持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这样不断地行动和进取,你就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就会不断地实现自己的计划,接近自己的奋斗目标。请同学们记住法国伟大的化学家巴斯德的一句话:“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 14、竞争与超越合作与共享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便要奋斗。孙中山独学而无友,则孤
200、陋而寡闻。孔子竞争与超越从个体的角度看,人是独立自主的,人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进取。人要立足于群体和社会,必然地要产生发展自己,超越他人的进取愿望,必然地产生竞争。从社会发展的过程看,真正的竞争是从商品经济时代开始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全面展开,竞争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和趋势,可以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竞争既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社会事实,是个体和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要求和普遍现象,也是社会前进和富有创造力的动力机制,更是一个人取得胜利,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竞争的个体和集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参与竞争可以给自己增加奋进的压力和动力,激发强化学习动机
201、,增强学习的兴趣。心理学上的实验证明所有的竞争,包括个人的、团队的和自我的竞争,都能提高成绩,个体之间的竞争比团体的竞争效果更佳,通过正当的竞争,可以实现自己的计划目标,获得自己的利益和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社会价值。团体的竞争可以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商品经济中曾经存在着你死我活的竞争,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无序的、甚至是损人利己的竞争。我们鼓励和倡导的是一种积极、良性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运用正当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超过他人,取得成功,成为优胜者。竞争与追求成功和胜利相联系,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有优胜者
202、,有落后者,竞争者就是要不畏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先。但是,竞争必须以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前提,除了以社会的规范和法律要求为约束,在实力、知识、智慧、才能等方面开展竞赛外,更重要的还是在品德、人格等方面的竞争,绝不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甚至是损人利己的争强好斗。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同样存在着学习考试的竞争,特别是高考的激烈竞争,这是客观上的学习压力,谁也回避不了,我们只能学会把压力变动力。更重要的是个人要大胆主动地参与学习竞争,在现实学习中,同学们也都是有自己的竞争对象的,比如,一次考试要前进几个名次,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或是超过哪几个同学,分数提高多少等等。这关系到如何设计个人竞争的
203、目标。下面的事例很有启发意义。连乔是第2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保送生,他对学习竞争的看法是:我有一个与我一直在竞争的同学,我想这也是重要的。寻找一个参考系对促进学习是很有好处的。试想:在湖里划船,当你在湖心划的时候,划了半天可能感觉不出前进了多少,慢慢地就没劲了。但贴着湖岸划,一直看到自己在前进,看得见成果,自然有干劲。更进一步,选择一只与你同行的船相互比赛,效果一般来说会更好。通常情况是要选择一只在你前面的船,但可能追了很久追不上,就想放弃了,这时选择一条紧跟着你的船就重要了,它会帮你恢复信心。然后再回头追前面的船。同样,前方的船也不能选得太远,否则就会显得这是
204、比较长远的事,而在近期中的“短”时间认为是没什么,“反正还有三个月,今天玩了就算了,从明天开始努力,”这种思想就极易出现。但若是一只近处的船,你准备在后天就赶上它,那么今天的一时一刻自然都重要,这就有利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或许有的同学有更好的办法。总之,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使自已处于最良好的心理状态,分秒必争地学习,是最终的目的。可以看出,连乔的做法是一种积极主动、自我加压式的竞争,把自己置于一个既有赶超的目标,又有被赶超的竞争环境之中,既有拉动力,又有推动力,能时刻明确自己的学习位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取得学习进步。竞争与共生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在同样的条件下,当
205、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显得瘦弱单薄,缺乏生机和活力;而众多的植物种植聚集在一起,一齐生长时,它们不会因为争夺阳光和养分而枯萎,反而会根深蒂叶茂,丰满强壮,生机盎然。这就是“竞争与共生效应”。这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大量存在的,并且足以说明人类社会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例如,经济领域的竞争,运动场上的比赛,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等等。除了竞争,社会进步和个人的发展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的要求,那就是合作,并且,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已作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凸现出来。竞争总是与合作或协作相联系、相伴生的。人的存在和进步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人是社会的人,人要生活在一定的集体和社会关系中。所谓社会,首先是指一种
206、人与人的群体关系,离开了人与人的关系就谈不上社会,绝对孤立的个人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和进步。我们的一切生存和发展条件都是受之于社会和他人,人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从竞争本身来看,不纯粹是单个人的行为,除了个人之间的竞争外,还有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竞争,例如,在班里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学校里有班与班之间的竞争,这种群体的竞争要靠单个人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所以,正象植物的“共生效应”一样,人类社会中的竞争也是与合作、协作、互帮互助不可分的,竞争本来就是以合作、协作为前提的,竞争本身就包含着合作,竞争对象就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可见,人得以存在和发展有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主、自立与群体
207、生活,这里面必然地蕴含着积极的竞争与合作,这才是人生进取与事业成功的机制。竞争可以超过别人,但不是为了压倒别人,更不能欺骗损害别人。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功者,其竞争观念应该是,你行我也行,我赢你也赢,我成功你也成功,竞争的过程是共同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其结果是双赢和共赢。当然,这种双赢和共赢、这种成功不等于你我都能取得完全相同的结果,在学习中,也不是都能取得一样的学习成绩,不等于你考100分,我也必须考100分,而是大家都能从中获益,在共同竞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部分中发挥出最大力量和潜能,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成功目标。再看李洋的做法:学习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应是一种集体协作的过程。水涨船高,个人成绩
208、的取得,实际上是集体共同进步的结果。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便获得了两种思想。”人文学科的学习要特别重视同学间的相互交流。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便得出不同结论。某些问题,只有一个角度是最科学的,通过交流获得这一角度后,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另外一些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相互交流意见,便会博采众长,培养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学间的交流不应仅限于学习上,生活中同学间更应相互交流,互相关心,排忧解难。这里面的重要区别是,人并非无意识的植物,也不是一般的动物。人与人竞争的过程包括关心他人的进步和
209、成功,并且体会到这是一种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是对他人的帮助,这又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竞争与合作。并且,在这种竞争与合作中,大家既分享了对方的成功和快乐,互相体验到对方的感受,达到共享。在知识和精神领域通过共享与分享,可以使知识增值,产生新的思维和进步。,在学习竞争中要消除器量狭小和怀恨结怨,以及嫉妒心理,这是一种阴暗的心理和行为,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进步,还会破坏同学的团结和友谊。竞争本身包含着向别人学习,虚心交流,同学的交流是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你身边的同学、朋友既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更是自己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开放性的学习,虚心学习,不自满,不自封。人的学业和做人,好比是站在一个点上不断地
210、向外围划圆,圆圈越大,接触的人和事物就越多,获得的信息、知识、智慧就越多,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生活范围愈大,你的灵感的强度也就愈大。”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的相互竞争与互助学习和相互合作中,要明确不论是谁取得进步和成绩,都是付出了努力,这样可更好地理解他人,平衡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和需要;还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会很多需要遵守的生活技巧、方法和原则,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并且知道是受益于他人,从而学会感谢他人,感恩他人,有利于学会关心他人,建立友谊,生成高质量的情感生活。这一切都是自己后来生活竞争的必要准备和发展的丰富资源。同时,在某一件事,某一方面养成的奋斗进取的精神会扩展到其它方面去,成为人的一种内在素
211、质,使自己不断地走上完善。再看王金艳的认识:无论一个人的学习习惯有多好,优点有多少,总有可以改进之处,而我们身边的同学则是我们丰富的营养,他们学习心态的平和、学习方法的得当、记忆力的巧妙、待人的随和、直至课桌上书本排列的整齐有序,笔记本整理的认真有条理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留意、去学习。设想你本身有一个优点,你们班有五十个人,你从每一个同学身上学习一个优点,那么你便拥有了五十个优点,你的收获有多大?坦白地说,我的很多优点都是从同学处学来的:课桌上书本排列整齐有序是从崔相伟处学来的;作业装订的整齐,书写的认真是徐玲教给我的;学习刻苦汤同玲是我的榜样;临危不惧、举重若轻张帅是我的楷模;待人真诚、乐观
212、开朗、办事周到都是从身边同学身上得到的启示,只要你善于学习,你可以每时每刻都在完善自己。在学习中不仅要和他人竞争,还要欢迎他人与自己竞争,向自己挑战。当同学把自己作为竞争的目标和挑战的对象时,这会给予你压力和动力,激起你发奋争先的动机。同样你也要有自己的赶超目标和对象,甚至同学之间互定契约,互相竞争,互相赶超,互相帮助。可见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与共处是多么重要!同自己竞争人的竞争说到底主要是同自己竞争,向自己挑战。到了一定的层次和程度,并不是在和别人比,和别人争,而是和自己比,和自己争。人的发展和进步并不是看你超过了多少人,达到了什么水平,而主要是看你是否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是否在不断地超越自
213、己现有的成绩和水平。既使你的学习成绩是全国高考第一名也不是顶峰,学无止境,才不压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去追求学业、事业和人生目标的最大值。看陈恕胜的自我竞争:我乐于挑战自己。不管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学习能力方面,我都有一个挑战自我极限的“癖好”。这样“折磨自己”,我不但没有痛苦,反而会感到快乐。因为当自己的极限被自己挑战时,这极限就不会是极限,而是“可以”了。有人说我很有耐心。其实这就是我一次次挑战自己的结果。因为我喜欢挑战自我,所以我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一个上午,美滋滋地看一上午的书。因为我喜欢挑战自我,所以每一次考试之后我都会这样问自己:和上次比较,你是错得多了
214、,还是错得少了?通过挑战自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减少自己考试时的失分,直至失分为零。当然,挑战自我并不是把自己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在适当的时候,你需要跳出自己,去看看周围更棒更强的同学,去相信自己的极限不是极限,知道别人可以超过你,你也可以超越自己。乐于挑战自我,会使自己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使自己处于一种战备状态。挑战自我不但能提高自己,而且能够使自己快乐,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吗?自我竞争比个体之间和团体之间的竞争效果更好。与他人的比较和竞争,往往与一定的外在的功利目的相联系,心中想着要超过对方,要争取点什么,会因外在的评价或压力产生患得患失的心
215、理,导致过度紧张和焦虑。而自我竞争,是一种内求的自我进步和超越,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和满足,并且具有持久的推动作用。那些惧怕和别人竞争的同学,你不妨先从和自己竞争开始。15、快乐生活高效学习任何人都可能发火,这不难但要做到正当的、以适宜的方式,对适当的对象,适时适度地发火,这可不易。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能快乐,因为他能把今天,称之为自己的一天;他在今天里能感到安全,能够说:“不管明天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贺瑞斯(古罗马诗人)生活的感觉在生活中同学们都会有过类似的体验和感受:当自己做了好事、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或是得到了老师、父母的表扬和同学
216、的赞扬时,内心会感到特别高兴、愉快,做起事来浑身有劲。相反,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或考试不理想,受到老师、父母的批评,心里就感到痛苦不安。人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要与外界的事物和人发生种种关系,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感受,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和感受。情绪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客观现实符合、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使人产生趋向这些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高兴、喜爱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背离这些事物的态度,产生不满意、不愉快等情绪。英国哲学家罗素曾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条长河,童年时代好象峡谷山涧中的涓涓溪流;青年时代则是在悬崖峭壁间奔腾激荡的湍
217、流和瀑布;人到中年就象是一条渐趋平缓宽广的大河;到了老年,人将象平静的河水,注入永恒的大海,这个比喻道出了人在不同时期情绪的不同特点。高中学生处在青年初期,其情绪最明显的特点是,象悬崖峭壁间奔腾激荡的湍流有时是热情激昂,高亢奔放;有时却是愁云密布,忧虑重重;有时是青春洋溢,有时却是抑郁寡欢;有时是深刻睿智,有时却是幼稚浮浅;有时容易振奋激动,有时也容易悲伤恐惧;顺利时得意洋洋,遇挫时容易灰心丧气这表明高中学生情绪的丰富多彩和多变性、两极性。这是不可避免的生活的感觉。中学生的情绪还存有另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神经系统的完善、生理机能的逐渐成熟、思维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
218、高,情绪逐渐趋向稳定,能够根据时间、地点等条件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形成外部表情和内心体验的不一致。这表明中学生的情绪是向成年、成熟过渡发展的时期。情绪与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一男生在一次考试后成绩在班内下降了十多个名次,自己认为在老师、父母和同学面前丢了面子,内心非常痛苦。回家后被父亲数说了一顿,又添了一层怒气。不顺心事接踵而来,下午上课迟到了,被老师进行了个别谈话。回到教室后,一同学开了一句玩笑:“吃小灶了吧。”此时,这同学怒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时候还和我开这种玩笑”。又和同学干了一架,结果可想而知。此事一直影响了他一个多月。这一事例典型地说明了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心理学上把能
219、够使人提高活动能力和效率,驱使人积极行动,促进身心健康的情绪称为正面的、积极的情绪,比如:愉快、热爱、满意、振奋、乐观、轻松等等。而象消沉、愤怒、烦恼、忧虑、嫉妒、恐惧等情绪则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削弱人的活动能力,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不利于身心健康,称为反面的、消极的情绪。情绪是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与在忧愁、痛苦的情绪中学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了情绪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学生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学习,比情绪低落、忧郁、烦躁时的学习成绩要高出20%以上。原因在于,积极情绪对学习活动起着协调、组织和驱动的作用,消极情绪对学习则起着干扰、破坏、瓦解或阻
220、断的作用。在学习或考试过程中,自信乐观、愉悦、成功是较理想的积极情绪,在这种状态下,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而且脑筋转得快,人的注意力集中,记忆牢固,回忆反应快捷、清晰,思维活跃流畅、敏捷,思路变得宽广,想象丰富,操作灵活,学习效率就高。相反,自卑、烦恼、厌恶、忧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会使人心扉紧闭,老是想着自己的心事,无心学习,使得注意力分散,记忆不牢固,回忆反应迟钝,思维狭窄、紊乱或阻断,操作笨拙,学习效率降低。可见,学习需要积极稳定而愉快的情绪指引和维持。心理学家们非常重视情绪对学习作用的研究,认为情绪是导致学业成绩优秀的关键因素,人们控制情绪的水平决定了他们发挥其智力的效度和水平。中
221、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必须重视良好情绪的培养。情绪与人的健康的关系在我国中医学里面有深刻的研究,“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就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史书上记载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是因为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受极度焦虑所困扰。诸葛亮气死周瑜,是因为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无容人之量所致。科学研究表明,情绪可以导致疾病,也可以医治疾病,紧张忧郁、愤怒恐惧等情绪是健康的大敌。积极乐观的情绪不仅使人减少疾病,有益健康,而且可以帮助病人与疾病作斗争,减轻缓解疾病,以至痊愈。平时人们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222、正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与他的道德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在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磨擦、纠纷时,有的同学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表现出大度,会使矛盾化解。而有的同学往往容易冲动发怒,出口伤人,甚至大打出手,结果使矛盾进一步激化,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一个人能够经常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或用正当方式发泄排解,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反之,就会形成不良的性格和习惯。关心自己的情绪人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必然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关系,不可能没有情绪,否则就形同瓦石。同样,也不可能只有积极良好的情绪而没有消极的情绪,所谓“天天有个好心情”只能是一种美
223、好的祝愿,“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更是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调节控制不良情绪,培养发展积极情绪,以利于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对每个人的生活过程来说,无非有三种状态,过去的、现时的和未来的。这三种状态只有当下是最紧要的。如果念念不忘过去的痛苦、烦恼、挫折和失败,只能使自己背着过去的包袱生活;如果担心未来的事,只能是整天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这都会使人在现时无法安心学习和工作。因为,过去了的已不复在,所谓“往者不可追”,对于过去的我们能做的和值得做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能够补救就予以补救,无法补救则坚决放弃放弃自己的悔恨、痛苦和烦恼。未来的还没到来,不管是顺利与成
224、功,还是挫折与失败,我们能做的和值得做的是,分析事态,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周密计划,预测趋势,争取成功,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应对,对无法达到的目标不必过分强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被消极情绪所困扰,保持现时的良好心态,把精力投入到当前的正事上去。所谓“物来则应,过去不留,重在当下”。所以,你要学会关心自己的情绪,做到自知。在调控情绪方面的自知是指在面临一定的事态或情境时,要明白自己处在何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是有益的还是不利的,从而确定对待自己情绪的态度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怒气冲冲,吵闹了好长时间,还不知道自己是何表现;有的同学长时间沉浸在忧虑、苦恼的心境中而不自觉、
225、不能自拔,直到对自己造成明显伤害时才意识到,这都属于对自己的情绪不能自知。鲁迅先生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高兴、不愉快的事时,你不妨先冷静下来问自己,“我这是怎么了”、“我是不是被消极情绪所控制了”,这样可以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调适情绪有良方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的个性品质的核心部分,它调节支配着人对周围世界和客观事物的态度,对人的情绪状态起决定作用。情绪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在社会现实中,在社会公德和法律面前,有些个人需要并不合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会使
226、个人需要服从于集体和社会的需要,心胸坦荡豁达,宽容礼让,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恩怨,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为他人、集体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体验到满足、愉快的情绪,不为消极情绪所困扰。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应该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胸怀大志,宽容待人。学会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之合情合理。学会丰富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内心充实,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多尝试适应外部环境,去爱他人和周围的事物。避免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学会抗拒和排除消极不良的暗示,接受积极的、良性的暗示。在生活中人要接受大量的外界信息,要受到他人的不同议论
227、和评价,有好多信息和评价是消极的不良的,人受其影响往往是不自觉、下意识的和自动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早晨出门后,遇到第一个人说:“你今天看上去无精打采,没有精神的样子。”你心理上也许没有什么反应。遇到第二个人时再说一句:“你今天气色不好看,象是生病的样子。”这时就可能真的怀疑自己有病了。再遇到第三个人说:“你的脸色发红了,在发烧吧,一定是病了,快去看医生吧。”这时你很可能感到不舒服了,以为自己真的病了。其实你根本就没病,是接受了消极暗示所致。在学习中也有同样的情况。你的一次作业不好,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并不说明你的整个学习不好,很可能从你接受了消极不良暗示开始下降的,比如,老师、家长或同学
228、无意中的一句否定的评价,“看来你的学习有问题”、“你这样下去不会学好的”、“你有点笨”等等,如果你接受和认同了这些消极评价,很可能也就真的认为自己有问题,真的笨,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你的学习成绩也就真的下降了。所以,你要学会抗拒那些消极暗示,你说我不行,说我笨,我偏不服。你就想“我才不笨”、“我能行”、“我偏要学出个样子给你们看看”。同时多接受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这样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鼓起劲头,就会走向新的成功。有的时候要改变消极情绪仅靠改变认识还不够,还需要行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象已经感觉到快乐
229、的样子。”因为情绪引发行为,反过来,行为也能改变情绪。比如说今天又不高兴了,你就先自我分析一番,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讨论,自我安慰,端正认识。然后想办法使自己高兴起来,可以唱一首愉快的歌,唱的好听不好听并不重要,关键是去唱、去做。又比如今天学不进去了,不妨单独订一个计划,今天一定要做完五道题,一定要看完一课书,然后就强迫自己去做,一次不行,再来一次,这样把注意力放到正事上去,不要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学会运用幽默法。幽默感是一种特殊的情绪,具有幽默感可以使人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人际关系和情绪的润滑剂。面对烦恼、愤怒、厌恶的事物时,用幽默的方法处理,往往瞬间
230、即可化解不愉快的情绪,又会使人感到你的智慧和修养。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妻子当着客人的面和他大吵大闹之后,又将一盆水泼到了他的头上,苏格拉底不但没有气恼,反而幽默地说:“我知道雷电过后,必定是一场倾盆大雨。”这令人忍俊不已的幽默,不仅表现了苏格拉底宽容大度的胸襟,而且使自己当着客人的面,消除了一场家庭纠纷,摆脱了尴尬的局面。幽默决非油嘴滑舌的调侃,也不是尖酸刻薄的讽刺挖苦,而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修养,是一种消解不良情绪的良方。同学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幽默,增长智慧,培养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培养良好的情绪,和谐人际关系。学会适当合理地渲泄自己的消极情绪。消极不良情绪产生后,如果长时间
231、得不到调整,会使人处在一种痛苦的心境中,不仅影响学习,而且不利于身心健康,任凭其折磨。你可以向自己信任的、有能力帮助你的人倾诉,如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等。只要能把不良情绪向他人诉说出来,就等于解决了一半。从调查来看,中学生的心事最愿向自己相信的同学、朋友诉说,但因都是同龄人,受知识、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得不到彻底解决,最好还是求助于老师和父母。中学生的消极情绪往往与紧张的学习有关,这种紧张有生理的,更主要的是心理的,二者互相影响。人在消极情绪时,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当前所烦恼和痛苦的事上,使得精神得不到松驰,从而又加剧消极情绪。对此,可以采取转移、分散注意力和放松的方法,把忧虑、烦恼和痛苦等不
232、良情绪转移到能引起自己感兴趣和产生愉快感的事上,或是合理正当的发泄出来。参加体育活动是转移情绪和放松身心的好方法,当你产生了消极情绪,无心学习,甚至痛苦时,你不妨到操场上去带有自罚性地多跑上几圈,使自己出一身汗,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大喊大叫一番,发泄出来。还可以欣赏轻松优美的音乐,象中外一些高雅优美、令人心情舒畅的古典名曲和轻松明快的轻音乐,不要听那些格调不高、嗲声嗲气的流行歌曲;或是欣赏能使人心情安静、心旷神怡的美术作品,象山水风景画、花鸟画,幽默画等,还可以看一看自己的童年照和旅游照,引起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等,这对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都很有效。 16、调适焦虑放下担心 我们所担心的事,百分之
233、九十九都不会发生,而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凭空操心是很悲哀的。戴尔卡内基(美国成人教育家)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柠檬汁。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一把双刃剑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体验:面对一次考试,你心里觉着没有底,担心考不好,显得焦急不安,放心不下。给远方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久久不见回音,就会做种种猜想,情绪低落。做错了一件事,担心在老师或父母面前不好交待,而坐立不安。凡此种种,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一种情绪焦虑。心理学上把焦虑定义为,人预期到未来会出现不好的或具有威胁性的结果,对自我会构成伤害,或是处于某种不良的处境时而产生的紧张、恐惧情绪。焦虑情绪以恐惧
234、为主要特点,也伴有愤怒、痛苦、内疚等。人是感情的动物,焦虑情绪人人都会产生。例如:做父母的会为初出远门的孩子的安全而牵肠挂肚,下岗工人会为找不到工作而不安。中学生的焦虑情绪主要集中在学习考试上,尤其是面临升学考试,象高考,越是临近,焦虑情绪越有可能加剧,担心:“试题会不会难?”“我能不能正常发挥?”“如果考不好怎么向父母交待?怎么有脸见人?上不了大学怎么办?”等等,这都属于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面对一个事件,比如学生面对高考、运动员面对一次比赛,还是那么松松垮垮,一点不紧张、不着急,无所谓的样子,那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压力、紧张度,要有
235、一种跃跃欲试,积极进取的冲动,否则,也不会取得好的结果。丹麦著名的哲学家斯隆契克格认为:“在我们面临发展自己的可能性时,都会产生一种向往的心态,如果说没有这种紧张不安、跃跃欲试的冲动,任何成功和进取都是不可能的。”当重大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临时,必要的紧张会引起人们的警觉和关注,使人调动自己的能力和高度注意力,去处理好面对的问题和事态,以至化险为夷。一旦问题解决,焦虑情绪反应也就自然解除,立即就会恢复正常的功能,对人的身心构不成危害。从人的主动性上看,这种心理也是个体具有自律性、责任心和进取心的表现,有助于人的能力的发挥和取得成功。所以,在一些较大事件来临前,还要有意识的引起自己的适度紧张和重视。
236、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如果紧张焦虑过度持续,就会产生消极作用。对中学生而言,过度的紧张焦虑,一是使人处在担心不安的状态中,分散学习精力,无法安心专注学习。例如,有的同学因长期过度焦虑,课堂上开小差,去思虑所担心的事,甚至晚上也睡不宁,心神不安。二是使人的思维迟钝缓慢,甚至受阻,降低了学习效率。过度焦虑时,在回忆、提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越是想回忆某个问题,却越想不起来,就越着急、越紧张,甚至大脑一片空白,影响学习考试成绩。三是一个人久陷焦虑情绪之中,内心常被恐惧不安、紧张烦恼所困扰,行为上会出现退缩、消沉等,久而久之会形成焦虑症。焦虑自测青少年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各种考试,产生焦
237、虑情绪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如何使自己保持合理适度的紧张。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焦虑自评方法,可以自测是否过度紧张焦虑。一、日常焦虑自测:说明:此量表用于平日焦虑自测,对每个问题的回答分为“没有”、“轻度”、“中度”和“重度”四个等级,分别记1、2、3、4分,你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觉选择一个等级。1、我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和着急( )2、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 )3、我有时觉得心烦意乱甚至惊恐不安( )4、我认为自己可能将要发疯( )5、我觉得周围一切都不顺眼( )6、我经常手脚发抖打颤( )7、我因为头痛、头颈痛和背痛感到苦恼和不开心( )8、我觉得容易衰弱和疲乏( )9、我的心情不能平静
238、和心平气和,有时坐立不安( )10、我觉得心跳得很快而发慌( )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12、我有时觉得要晕倒或有过晕倒发作( )13、我呼吸都感到困难,有时胸闷不适( )14、我的手脚发麻和刺痛( )15、我因为胃病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16、我觉得小便太多( )17、我的手常常出汗,有时冰冷和潮湿( )18、我的脸容易发红发热( )19、我晚间入睡困难,有时通宵不眠( )20、我夜间睡觉梦多易醒( )将上面每题的得分相加,如果你的得分大于50分,那么焦虑就是过度了,在50分之内则是正常的。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不是绝对的。二、考试焦虑自测:最好在一次较重要的考试刚结束之后进行
239、。说明:下面有33道题,每题有四个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题目后面圈出相应字母,每题只选一个答案。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B:较符合自己的情况;C: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D: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1、在重要的考试前几天, 我就坐立不安了。(ABCD)2、临近考试时,我就泻肚子了。(ABCD)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会发僵。(ABCD)4、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ABCD)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ABCD)6、在紧张的温课期间,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得到个坏分数怎么办?(ABCD)7、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就越难集中。(ABCD)8、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
240、都感到没劲。(ABCD)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ABCD)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ABCD)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ABCD)12、当听到开始考试的铃响了,我的心马上紧张地急跳起来。(ABCD)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ABCD)14、看到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感到不安。(ABCD)15、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凉。(ABCD)16、在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ABCD)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ABCD)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却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问题,注意力集中不起来。(ABCD)19、在考试时,我
241、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一点也回忆不起来。(ABCD)20、在考试时,我会沉浸在空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ABCD)21、在考试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ABCD)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ABCD)23、在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发僵,写字不流畅。(ABCD)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ABCD)25、在进行重要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ABCD)26、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我就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ABCD)27、如果我考了个坏分数,家长或老师会严厉地指责我。(ABCD)28、在考试后,发现自己懂得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242、(ABCD)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后,我腹泻了。(ABCD)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ABCD)31、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进行考试。(ABCD)32、考试不应当像现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进行。(ABCD) 33、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ABCD)统计与评价:统计你所圈各个字母的次数,每圈一个A得3 分,B得2分,C得1分,D得0分。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出你的总得分:总得分=3*圈A的次数+2*圈B的次数+圈C的次数焦虑水平的确定:024分:镇定2549分:轻度焦虑5074分:中度焦虑7599分:重度焦虑根据所得总分就可知你的考试焦虑水平。凡属“镇定”和“轻度焦虑”水平的同学,是没
243、有问题的。若处在中度或重度焦虑水平上,就要引起重视,会影响到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要予以调适。焦虑情绪的自我调适中学生的焦虑情绪大多属于考试焦虑,前述调适情绪的方法同样适合考试焦虑情绪的调整。下面针对学习考试焦虑情绪谈几点方法。一是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学习目标上合理定位。学生对考试的焦虑无非与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升学前途有关,读完初中想考取一所理想的高中,读完高中,自然想要考一所理想的大学,这都是正常的。但是,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学会辩证思维,多向思维,对学习成绩和结果的期望不能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好事要想,但不能过头。焦虑过度者,大多是对升学考试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实
244、际能力和水平,确定了过高的期望目标,形成了过大的压力。从实际生活来看,不少同学是具有良好的基础和能力的,正常发挥考一所大学不成问题。但是,往往是一味要求自己只能进、只能好,不能退、不能差,单向思维,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就自我怀疑,紧张不安,焦虑重重,甚至悲观失望。所以,一定要分析摸透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经过努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还有的同学认为,一旦考不上大学,“就对不起父母、老师”、“别人也会笑话自己”,担心自我形象受到损伤。你考不上大学家长自然会难过,他人也会有些议论,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必须明白,说到底,高考仍然是你自己的事,现在的
245、父母是能够理解你的,有难过也是暂时的,亲朋邻里的议论也是一时的,并不是恶意的,实际上这也是对你的关心。仔细想来,高考对你个人确实事关重大,而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知道你高考的人能有几个?事情过后谁还去关注你高考的事?好多担忧都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是“杞人忧天”。如果实在放不下,你不妨这样想:“你们要难过就难过吧,要议论就议论吧,那是你们的事,我要干好自己的事。”这样反倒会轻松下来,这不等于不负责任,因为别人的事你也是不能完全左右的。二是以一种理智的、现实的、不逃避的态度对待自己考试的结果,要有接纳不好的和最坏结果的心理准备和勇气,任何人都必须如此。对高考的焦虑最主要的是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以至高考
246、落榜,升学无望。奋斗十几年,你最后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高考落榜。即使如此,也不要为出现的、不可逆转的结果而担忧痛苦、自怨自弃。高考竞争是一种淘汰性的竞争,目前这是无法改变的。过去讲“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这仍然是值得记取的,现在不仅是两种准备,而且要有多种准备:一次考不上,你可以再考一次。考不上普通大学,可以考职业学校,考其它形式的大学,成才的途径有好多,不必非挤高考这个独木桥。甚至是上不了大学,去寻找开辟其它成才成功的道路,这才是明智之举。这一点必须想得开,否则,一味过度担忧焦虑,不仅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失去的就会更多。三是不要为焦虑情绪本身而焦虑,在行动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
247、理支配行动,反过来,行动也影响和改变心理和情绪,当焦虑情绪产生时,你不要一味去品味它,而是立即行动起来,使自己把精力用到当前的正事上去,让自己忙活起来,去体验学习活动本身的乐趣,这是把担心焦虑从你头脑中赶走的最好的方法。正如英国诗人拜伦所言:“忙碌使我们忘却悲哀。”下面的一则事例很具启发性。有一名性格较内向的女同学,老师让她主持班里的元旦晚会,一开始总担心做不好,坐立不安,甚至连觉都睡不好,几次想辞掉。老师告诉她,与其活受罪,不如硬着头皮去准备,突破心理障碍,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该做的事上。于是,她一有时间就反复背诵主持词,回家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动作,结果缓解了过度的焦虑,晚会主持也取得了成功。可见
248、,通过行动,一方面能做好应对事件的准备,使自己心里有底;一方面增强了自信心,从而缓解焦虑情绪。四是采用写心理日记的方法进行自我调整。当产生了过度考试焦虑情绪,使你无法安心时,你不妨把自己的焦虑意识和念头统统记到一个本子上,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向这些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质疑,弄明白产生不良情绪的事件和原因,找出其中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给自己造成的危害,值不值得自己过度焦虑,以及你应该如何应对,一定要制定出应对措施,并马上去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自己清醒、理智起来,增强参加考试的自知力、勇气和自信,缓解或排除过度焦虑,以一种新的姿态参加考试。请记住:一定要白纸黑字写出来,记录
249、分析的过程就是调整的过程,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如果你能坚持不断地记录分析下去,这种日记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少,你的焦虑情绪也就得到了调适。当担心没有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它,对它畏惧。但当真正来临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大多数同学的焦虑情绪是暂时的,考试真的来了,或是你进入了考试,焦虑也就自然平息下来。如果真的出现了焦虑过度,不能自主,你可以求助父母和老师。这种情况是极少数,你不必担心。17、改变你的想法战胜消极自我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罗曼罗兰(法国著名作家)知者,智也。自知
250、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我思故我做人的行为、态度和对事物的看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受一定的立场、观念和认识支配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和信念是引起他的心理问题的根源。有一种认知咨询理论很具有代表性,也称为“ABC”理论,其中的A指外部的、外来的诱发性生活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也就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信念;C指在特定的背景下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认为情绪反应以及行为结果是由生活事件即A引起的,而ABC理论认为,在A与C之间的B,即人的认知才是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知,作出正确的、理性的、或歪曲的非理性的
251、看法、解释和评价,从而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产生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现实的事件是一定的,对人而言,首先是有对事物的认识,然后才产生对事物的情绪态度。而在对待事件和情境上,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情绪体验也就不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中从班内第三十名提高到第二十名,对这一事件,不同的看法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成功和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慰,就会增强信心,激起继续进步的动机,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相反,如果期望目标过高,急于求成,认为二十名还远远不如第一名,很可能会不满意自己,甚至急躁焦虑,形成过大的学习压力。此类情况在中学生中是比较多见的。由此可知,
252、改变和调整认识,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妥善地处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件,调适自己的情绪。当你面对一定的生活事件,产生了消极情绪时,你先冷静下来,质疑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评价和解释,找出你的不合理的、非理性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并明确自己的消极情绪正是这些不合理的认识和非理性观念所导致的。然后,你就和这些不合理的观念进行辩论,否定其不合理性,放弃这些不合理的观念,并建立起正确的、接近或符合事实的正确观念,用正确的认知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认知思维方式,消除不良情绪的困扰,从而调整行为。有这样一位女生,初中时学习居全校第一名,任班长,老师喜欢,同学敬佩,一直生活在掌声与赞扬之
253、中,自己也踌躇满志,以考取名牌大学为目标。进入高中后,因环境条件的改变,学习成绩排在班内十几名,以前的优势显示不出来了,优越的地位不复存在,而自己仍沉浸在初中时的荣耀里,内心还想争第一名,几次考试不理想,受到打击,就认为自己不行了,进取心下降,产生了焦虑情绪,学习成绩连续下降,陷入恶性循环。根据“ABC”理论,这个女生是没有正确认识到由于环境的改变,同学之间比较的条件不同了,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名次发生了变化。通过咨询,使学生建立以下正确认识:一是从初中到高中由于优秀学生多了,学习成绩和名次发生了变化,但并不说明自己的学习水平下降了。从高中的要求看,自己仍然是个优秀学生。二是在学习上要根据变化了的
254、实际,恰当合理地给自己定位,在面对众多优秀学生比较的情况下,在名次上不能期望过高,只要目标合理,不断努力去实现,仍有能力取得进步。几次交谈后,学生放下了心理包袱,重新振作起来,调整了学习目标。进入高三后学习成绩不断上升,高考后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这种方法很适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看看你的想法从认知水平看,中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够深刻丰富,知识不全面,理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不够发展,对现实生活往往做理想化、完美化的理解,易产生极端性思维,导致情绪化。根据本人几年来的心理咨询实践统计,几乎所有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的与歪曲、片面和错误的认知观念有关,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
255、个方面:一是以偏概全,以某一时的事代替全面和全过程,从而得出歪曲的结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下次也考不好,一件事办不好,就认为其它事情也办不好。二是绝对化或极端性思维,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没有中间过度状态。例如,要求朋友必须对自己好,容不下不同意见和矛盾;学习上的目标一旦提出就必须要达到,否则就灰心丧气。三是对社会、生活和他人的要求和看法过于理想化、完美化。学生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教科书上写的、老师和家长讲的,都是集中、概括的真理性的认识和美好的事物,自己也总把生活设想得一帆风顺,把现实想象得都是阳光和鲜花,而现实社会生活却是良莠混杂、复杂多变的。当学生一旦接触到社会生活中消极的、阴暗
256、的现象时,就容易引起怀疑、不平和失落;一旦遇到不如意事,或是遇到挫折、打击,往往会退缩消沉。四是过分夸张或缩小,得出不切实际的结论。例如,一旦考不上大学,就等于一切都完了。五是任意推断,无限引伸,甚至胡思乱想。一件事没做好,就猜测同学一定会笑话自己,老师也不会喜欢自己了,再也没脸见人了,今后什么也做不好了,从而陷入自责痛苦之中。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并不构成心理疾病,而是由于认知歪曲或非理性观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一旦接受和确立正确认知,很快就能得到调整。进行两个“我”的战斗明确以上道理,学会进行自我认知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中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调整。尝试和学
257、会采用自我对话的方式,进行两个“我”的战斗。你设想自身内部有两个“我”,一个是“一号我”,代表正确的认识和信念,是积极、成功、自信的我;另一个是“二号我”,代表不合理的认识和观念,是消极、痛苦、失败的我。你要坚信“一号我”能够战胜“二号我”,当“二号我”来困扰你时,你先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和观念,建立起正确的信念,用“一号我”战胜、代替“二号我”。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一号我”取得胜利。小Q的家庭是不幸的,从小父母离异,她跟着有病的母亲生活,遭遇了很多磨难。母亲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小Q是个懂事的女孩,学习很用功,她决心用自己的优异学习成绩报答母亲,初中时学习成绩保持着全年级前三名,升入
258、重点高中后,由于优秀学生聚到一起,她不可能保持原来的成绩,形成了过大的压力,再加上生活的不幸造成的自卑心理,使她陷入痛苦、焦虑之中。在老师的帮助下,小Q尝试不断重新认识自己,针对自己的种种消极念头,制定调节方针,例如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到操场上逛一圈,边走边自言自语,从心里否定积攒了半天的消极情绪,自己说服自己,有时感觉挺好玩的,好象站在一高度上,看自己跟自己打架,当积极的一方把消极的一方打败后,心里觉得特别轻松和高兴。她的体会是:人分为积极的人和消极的人。他们对于客观的同一件事会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不同的想法,之所以会这样,与自己在童年期间的生活有关。人当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条件,完全为自
259、己的过去负责任,但是,人可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的微小的消极想法开始慢慢进攻,把自己从消极的人转变成积极的人。当然,这也许是一个较长的、艰苦的过程,因为这意味着对过去自我的一种否定,但是只要你想改变、你肯做,你就可以,就会成功。有时,有些歪曲认知和非理性观念是比较固执的。你可以充分利用同学、朋友的力量,进行团体战斗,几个具有同类问题的同学在一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讨论或辩论,共同分析比较,互相启发,达成共识,做出正确选择,用正确的认知取代歪曲的认知,放弃非理性观念。要学会培养一种自我意识,多想一些快乐的事,多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你想快乐,就能够得到快乐,你想忧愁,当然就会感到忧愁。你的认
260、识和想法就决定了你的情绪和行为,也决定了你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请记住:只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18、挺起你的胸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孙中山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的信任;甚至自己认为必将失败无疑。富兰克林(美国伟大的科学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两种不同的心态日本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参加一次世界性音乐指挥比赛时,指挥乐队演奏一曲赛会指定的曲目,演奏中他听到有一处乐曲似乎有错误,开始以为自己听错了,就又让乐队演奏了一遍,结果还是不对。而在场的评委们都是来自各国的
261、世界级权威,说乐谱没有错,这时小泽征尔大喊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顿时,评委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组织者有意安排的考试项目,以考验指挥家们的水平,小泽征尔坚信自己的判断能力,敢于在权威面前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取得了成功。有一女生在初中时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成绩在全级名列第一,任班长,老师、家长夸奖表扬,同学羡慕,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之中。自己对前途也充满信心,设想将来考入名牌大学。考入重点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现自己的个头不高,有些过胖,皮肤比不上别的女孩白。更重要的是到了高中,自己的学习成绩失去了在初中时的优势,而她还想取得全级第一名,但是,每次考试都难以如愿。在双重压力下
262、,这名女生总觉着别人瞧不起自己,低人一等,不敢与人交往,行为退缩,一年多时间,学习成绩连续下降,心里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悲观失望。这两则事例揭示了人的两种不同的心态,以及对人的事业和学业所起的不同的作用。在心理学上讲,女生的心态是一种自卑心理,而小泽征尔对自己能力的相信和敢于成功则是一种良好的自信心。自卑心理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情感,是一种因过多地否定自己而产生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悲观失望的情绪体验。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或否定。经不起较强的刺激,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多愁善感,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等。有自卑心理的人在
263、评价自己时,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总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弱势与别人的长处和优势相比较,结果越比越泄气,满脑子里是“我不行”、“我不如别人”、“我很难成功”等等贬低自我的消极观念,甚至当别人正确地评价和肯定了自己的优点和能力时也不相信,经常表现出愁眉苦脸,无精打彩,无可奈何,难当重任的样子。事实上这种人也很难成功。实际上,自卑感几乎人人都有,当自卑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越来越关心、注重自己,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希望充分表现肯定自己,处处超过别人,甚至一鸣惊人,令人刮目相看,在公众中确立自己的地位。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却常常存在着差异和矛盾,自
264、己的设想不可能都会实现,如果长期反复经历挫折和失败,就可能导致自卑。中学生常因自己的相貌差或生理缺陷、个人的能力不高、学业的压力、家庭经济政治地位低下,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等,引起自卑心理。自卑情绪不仅严重干扰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导致自我挫败,而且还会影响到自己性格的健康发展。事实证明,自卑心理是许多不良性格的根源,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从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自卑心理。自信心是人对自己力量、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尤其是善于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和成功的希望。自信心作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人格的核心,是成功和快乐的起点,它使人自我激励,主动进取,自强不息。一
265、个具有良好自信心的人,对事业和生活总是充满乐观情绪,精神饱满,不怕困难和挫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获得成功,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过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重要。自信心的强弱与学习能力发挥的水平和学习、事业的成功呈正相关,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往往不会超出他自信心的大小,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数具有良好的自信心,相反,学习成绩差往往是缺乏自信心,甚至自卑退缩。树立自信敢于成功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要利用这一大好时光,培养、提升成功的自信心。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看到和相信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一个一贫如洗的乞丐,为自己一无所有而自卑苦恼
266、。一天,他向一个智者请教。智者说:“你怎么会一无所有呢?”乞丐说:“你看,我除了身上的破烂衣服外,还有什么呢?”智者说:“好吧,我现在用五万元钱买你一只手。”乞丐说:“我不能卖。”“那我用十万元买你一只胳膊。”“我还是不卖。”“那我再用十五万元买你一条腿。”“那我怎么走路,更不卖了。”智者说:“好了,现在你已经有了三十万元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己的存在就是价值”,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到和相信自己具备的能力和价值。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也屡屡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自信。中学生可以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形成成功的自我意象,即关于“我是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想你会成功,相信
267、自己与别人都具有成功的能力和机会。你不妨作一番自我分析,找一张纸,分成两栏,一边是优点,一边是弱点,把它们一一列出来,或是找你的朋友、同学、老师、家长再作一番评价,你就会发现,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一个会成功的人。这样使自己从过去失败和挫折的思维和情绪中摆脱出来,把“我不行”、“我担心”、“我不如别人”等不良意念统统扔掉。经常想一想“别人行,我也能行”、“我具有足够的能力获得成功”、“我能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为一名重要人物”。在成功观念的支配下去认真地做每一件事,就会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不断地获得成功。成功的自我意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对自己能力把握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成功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能
268、够做什么,通过努力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既不苛求自己,又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尊、自爱而不虚荣,坦然、豁达而不自卑,从而享受快乐、成功的人生。你要学会比别人更喜爱自己。只要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就会喜爱自己。自卑的人往往自我贬低,看不起自己,不喜爱自己,甚至是厌恶自己,是自己先把自己打倒了。请同学们牢牢记住:如果没有你自己的允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觉得自己卑下,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存在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就看你是否喜爱自己,是否相信自己,是否敢于成功。看看陈恕胜的体会:我是充满自信的。这也许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从小学开始我的成绩一直很好,初中开始从班级的第一名上升到年级的
269、第一名,高中开始又上升到全校甚至全县第一名。我的顺利,奠定了我的自信。对学习成绩,应该抱一种看得开的态度。学习不是为了争什么名次,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完善自己的品格,增强自身的素质。我认为名次是华而不实的东西。考了第一名并不代表你真正拥有拿第一名的实力,相反当你的实力被别人承认后,考第二名或第四名,也没有人会否认你的能力。拥有自信,就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大考小考期中期末考,就都成了吃饭喝水一样简单的事情。高考前的一次考试我考得也很糟糕,也曾有过迷惑。但我没有放弃,我依然相信自己的实力。就是现在,在清华大学里,碰见的人可能就是省的理科第一,奥赛的金牌得主。在他们面前,我也从
270、未失去自信,我依旧在努力,我依旧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更好。运用自我精神训话,进行自我激励,并在行动中提升自信心,获得成功。此法也称“60秒PR演讲法”,曾流行于一些西方国家。“PR”是英语“praud”的缩写,意思是“自豪的”、“豪迈的”。具体做法是:先写一份训词,内容包括你的主要优点、特长和能力,你要达到的理想目标,要用简洁、肯定的、正面语言,要有力量,时间为一分钟左右。然后,你可以对着自己的家人朗读,也可以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朗读。读的时候,要满怀信心,确切地感受到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每天朗读二至三遍,随着自信成功体验的增加,可以更换训词的内容。运用此法,贵在坚持,不可三心二意,断断续续,这样自卑
271、就会远离你,自信和成功就会常伴你。此外,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小技巧。尽可能争取参加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自信心最好的方法是在人面前讲话,国外的一些企业培训业务员的做法是,让他们到繁华的市区,在公众面前大声唱歌,以训练在人面前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自卑心理往往使人不敢相信自己,不敢表现自己,远离他人,封闭自己。你就反其道而行之,讨论会、辩论会争取主动发言,演出、比赛等活动主动参加,课堂上等公众场所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同学怕这怕那,是自己束缚了自己。请记住,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主动与人说话和打招呼的习惯,这不仅表明你有礼貌,更会增强自信心,越是主动,信心也就越强,人际关系越融洽。你不妨每天真诚地赞美二、
272、三个人,突破自己心理上的障碍。练习抬头正眼看人。有的人不敢正眼看人,尤其是在生人面前,低头下视,局促不安,羞涩惧怕,这往往是缺乏自信心,甚至是自卑的表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眼看人,大大方方,不卑不亢,满含善意,表示有信心、坦诚和亲切可靠。昂首挺胸,将走路的速度适当加快。人的姿势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反过来,改变姿势和行为可以改变人的心理活动和态度。自卑的人总是没精打采,畏畏缩缩。当你抬头挺胸,走快一点,就会感到浑身有劲,精神振奋,信心大增。学会笑。笑既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又是医治信心缺乏的良药。周恩来总理和列宁的笑是典型的、高度自信的笑。一笑解千愁,适当的场合,不妨开怀大笑,把自己身上
273、的自卑、苦恼、焦虑、委屈、压抑等全部笑掉,从而鼓起勇气,抖擞精神,树立自信,走上成功。自信不是自大我们讲培养、树立自信心的重要,这一方面与克服自卑相联系,另方面又要和自高自大相区别。充满自信心的人能够正确评价和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内心里暗下决心,立下大志,有自己明确固定的奋斗目标,谦虚好学,广采众议,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排除困难和障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取得成功之后,又朝着新的目标继续前进。而自高自大的人,总是夸大自己的能力,好表现炫耀自己,虚荣浮夸,目空一切,瞧不起别人,甚至表现出狂妄傲慢;对自己的目标模糊不清,或是目标变来变去,很难取得成功。自信的人注重行动和做,这种人总是在奋斗的过程中
274、显示和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自高自大的人说得多,做得少,眼高手低,口头上雄心勃勃,行动上迟缓延误,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自信的人不怕困难、挫折和失败,往往有坚强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既有克服困难的斗志和勇气,又善于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善于反思自己,吸取教训,永不退缩,调整目标,继续奋斗。自高自大的人,往往经不起困难、挫折和失败,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绕开而行;遇到挫折和失败,不从自身找原因,往往是怨天尤人,推向客观,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自暴自弃。自信是人的最优良的品质之一。成功杰出的人物除了他本身具有的特点之外,这几乎是他们的共性。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又不至骄狂自大,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尊重、宽容他人,外谦内信,象大海一样,广纳百川,这是一种大境界,以至于大智若愚,决不小心眼。只有这样的人心里才能装得下知识,才能生成能力,才能产生智慧,才能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