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15 ,大小:2.59MB ,
资源ID:606846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684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三维设计 (江苏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第三板块 世界史课件 专题(九)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西方的政治制度及社会主义运动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三维设计 (江苏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第三板块 世界史课件 专题(九)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西方的政治制度及社会主义运动 .ppt

1、专题(九)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西方的政治制度及社会主义运动01020403目 录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记牢主干史实 谨防“时空错乱”专题线索逐一理清 深化历史理解 避免“浮于表象”主观大题专项提能 秉持唯物史观力求活学活用 专题过关高分练 返回01 主干知识宏观把握 记牢主干史实谨防“时空错乱”返回返回主旨解读古代希腊罗马创造的文明独树一帜,迥异于世,其雅典式民主的探索、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对近现代欧美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相对独立,这是历史的进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在此背景下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了。返回线索一:古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继续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机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等措施推动下,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它铸就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线索二:古罗马法律体系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对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返回线索三: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1)源头: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其原则被近代西方国家所借鉴;罗马法是近现代西方法制建设的基石,很多原则被近代以

3、来世界各国所采用。(2)建立:工业革命前,英、美分别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两种基本形式,成为以后世界各国民主化建设的蓝本,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返回(3)扩展:工业革命后,民主政治进一步扩展,德国 1871年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国的共和制也独具特色,一方面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线索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2)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

4、义最终变为现实。返回02 专题线索逐一理清 深化历史理解避免“浮于表象”返回 理清发展线索线索 1 雅典民主从城邦星罗棋布到雅典民主独领风骚1形成环境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人文环境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政治环境 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工商业发达 经济环境 海洋文明、多山靠海、良港众多、海岛棋布、平原狭小 地理环境 返回2发展历程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顶峰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使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确立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奠基 返回3民主机构最高司

5、法与监察机关 负责审理各类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与立法 抽签产生 陪审法庭 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兼有政府职能 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监督官员执行大会决议 抽签产生 五百人议事会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决定内政、外交、战争、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 全体公民参加 公民大会 性质或地位 主要职责 产生方式或资格 机构 返回4评价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 主要弊端 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积极影响 返回深化历史理解1雅典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通过发放公职津贴等方法鼓励公民参政 物质上 制定了一整套辩论的

6、章法来保证辩论的实施;克利斯提尼还创立了“陶片放逐法”方式上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权利上 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机构有力地保障了民主的实施 机制上 返回2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特征(1)民主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公民剥削和压迫非公民的工具。(2)基本特征: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人人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制约。返回3雅典的民主制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作用的比较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成长 范围狭窄,具有随意性,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分散

7、,易产生“多数暴政”,这也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消极影响 有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的组织和国家经济建设;有利于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统一;封建文化的长期领先,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对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古代中国君主专制 雅典民主制 返回认识:文明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各国国情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用现代民主的标准求全责备。返回4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关系(1)区别民主运作方式:古代雅典属于直接民主,近

8、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属于间接民主。范围:在适用范围、制约机制、管理机制、运作程序等方面,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比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更广泛和完善。(2)联系:雅典民主政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渊源,具体表现在:返回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五百人议事会按选区内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起源 五百人议事会规定任期“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人民主权 选举制的起源 轮番执政 对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返回真题例证1(2019江苏高考)“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

9、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返回解析:材料中大量公民承担国家公务,并且认为是一段有益的人生经历,“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等信息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官员的产生,并不是说明其不再履行管理职责,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公民管理国家,不是贵族,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公民参与政治是一种教育,不是对公民的教育,故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2(2017江苏高

10、考)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 13。这一选举法()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解析:材料中论述的差额抽签选举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故 D 项正确;A、B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 项与梭伦改革的内容不符,排除。答案:D 返回3(2016江苏高考)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

11、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返回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雅典的普遍直接民主的判决存在不公平现象,这是直接民主泛滥的表现,故 A 项正确;陶片放逐法针对的是损害公民利益、威胁城邦民主的人,而非仅仅针对将领,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雅典的派系纷争及其原因,故排除 C 项;导致城邦内部混乱的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及其弊端,并且材料没有体现城邦内部混乱的信息,故排除 D 项。答案:A 返回聚焦命题热点1(2019扬、泰、南、淮、徐、宿、

12、连三模)在古希腊,人们从来不说“斯巴达打雅典”,而说“斯巴达打雅典人”。这一说法是基于()A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B城邦居民社会地位平等C公民权利高于城邦利益D直接民主加剧社会矛盾返回解析:解题过程中,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不说斯巴达打雅典,而说斯巴达打雅典人”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城邦和公民的概念判断,小国寡民的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有利于全体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故 A 项正确;希腊城邦公民地位高于其他居民,故 B 项错误;C 项既不符合材料也背离基本史实;材料体现城邦公民内部团结,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属于城邦之间的矛盾,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2梭伦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废除

13、债务奴隶制,归还借贷抵押的土地,尽管富人曾经强烈抗议,但未有结果,这一举措后来得到充分执行。这说明该举措()A符合了城邦整体利益B获得了各阶层普遍支持C打破了贵族权力垄断D保护了平民的根本利益返回解析:材料说明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措施,虽然众多人反对,但是最终还是通过,这说明该措施虽然打击一部分阶层的利益,但是由于符合了城邦整体的利益,从而得到执行,故 A项正确;B 项中各个阶层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梭伦改革的原则是在贵族和平民间寻求平衡,C、D 两项错误。答案:A 返回3(2019南京学情调研)“他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它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以及以此为

14、基础的财产之上,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公民已经定居在各个乡区中了。一个人要成为雅典公民,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乡区的公民。氏族或胞族的关系不再支配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了。”这里的“他”指的是()A梭伦 B克利斯提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返回解析:依据“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可知这项措施打破血缘部落,按照地域划分部落,这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故选 B 项;其余三项皆不符合材料,均排除。答案:B 返回线索 2 罗马法律从共和时代治“公民”到帝国时代治“万民”理清发展线索起源由习惯法到成文法(1)习惯法:主要存在于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2)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

15、发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共和国时期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完成编订民法大全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东罗马帝国时期 发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1)公民法:公元3世纪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2)万民法: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帝国时期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深化历史理解1罗马法中的和谐因素(1)内容详尽的罗马法,既有利于法官依法处理社会纠纷,也有利于公民遵守法

16、律的各项规定。(2)在罗马,并非各种纠纷都要上诉以寻求法官的判决,罗马法特别强调当事人和解的重要性,并力倡矛盾双方的当事人进行和解,从而减少诉讼案件并促进社会矛盾的缓和。返回2罗马法内容、基本原则的历史影响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 核心内容: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法 保护人制度 仍是现代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陪审制度 对后世的影响 罗马法的内容或原则 返回资产阶级对此继承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

17、很大的影响,如法国民法典中有关物权和债权的部分,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的 罗马法关于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 对后世的影响 罗马法的内容或原则 返回 3.古代罗马法与古代中国法制的区别无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 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 法律内容 民刑不分、以刑为主 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 法律结构 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 是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 法律地位 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 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 法律观念 古代中国法制 古代罗马法 返回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 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

18、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历史影响 完全以官方为主导 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 法学家地位 古代中国法制 古代罗马法 返回真题例证1(2018江苏高考)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返回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注重规范市场规则,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故 D 项正确;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 A 项错误;罗马法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故

19、B 项错误;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但因为时代发展和阶级局限性等,罗马法不可能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故 C项错误。答案:D 返回2(2015江苏高考)“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返回解析:罗马公民法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万民法突破了公民

20、法的局限,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由此可知,B 项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答案:B 返回聚焦命题热点1(2019无锡一模)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由此可知,罗马法()A蕴涵人文主义 B维护公民平等C追求司法公正D强调法律至上解析:罗马法把保护未成年人和弱势群体利益作为一种义务,而义务带有强制性,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下层民众的关怀,彰显了人文主义,故选 A 项;B 项曲解题干主旨;C、D 两项与题干主旨无关。答案:A 返回2(2019江苏原创模拟三)万民法的产生,使罗马“私法”出现了两个不同体系。此后,内事

21、裁判官常常将万民法的原则移用到公民法中去,而公民法的某些规范也常常被外事裁判官所引用。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A平民斗争推动万民法发展B万民法适用于所有自由民C公民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D逐步打破法律体系的界限返回解析:据“内事裁判官常常将万民法的原则移用到公民法中去,而公民法的某些规范也常常被外事裁判官所引用”等信息可知,万民法和公民法逐步融合,故 D 项正确;材料显示推动罗马法发展的是法官的司法实践,故 A 项排除;B 项非材料主旨所在,排除;C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充分说明,排除。答案:D 返回3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予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

22、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说明罗马法()A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B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C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D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解析:题干材料中对故意杀人犯和过失杀人犯区别对待,这是注重理性的结果,故选 B 项;题干中对两种犯罪行为有明确的规定,故 A 项错误;C、D 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B 返回理清发展线索线索 3 欧美政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厉行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2)内容: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

23、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3)意义: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688年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权利法案颁布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3)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1689年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1)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2)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

24、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3)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18世纪初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3)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19世纪中期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二、美国共和制

25、的确立1787年宪法颁布确立(1)背景:独立后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影响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统一(2)内容: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权分立(3)意义: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1787年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两党制完善(1)特点: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其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2)意义:美国两党制在推进美国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世纪以后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三、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统一前提(1)

26、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经济突飞猛进,但政治上却是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3)意义:结束了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1)概述: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2)意义: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187

27、1年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深化历史理解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的。(2)国王角度: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3)议会角度: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4)内阁角度: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返回(5)首相角度: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拥有行政权、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返回2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的原则(1)联邦制原则: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

28、政府实行分权。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都是由宪法赋予的,各州保留了一些自治权。(2)中央集权原则:美国 1787 年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拥有国防、外交等一切大权,把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变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权制衡原则: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返回(4)民主原则: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对选民负责;人民对政府进行制约与监督。(5)宪法至上原则: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返回3英美两国的制度创新(1)英国: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

29、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2)美国: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的分权制衡。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返回4近代德国民主脆弱的原因及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1)近代德国民主脆弱的原因德国统一是容克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残余。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

30、主制度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资产阶级不敢也不愿行使对皇权的制约与监督权,在涉及国家发展的一些重大方针问题上经常“缺位”,使得民主制度徒有其表。返回(2)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德意志帝国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普鲁士贵族居于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返回5全面理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1)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本质是权力约束权力。其中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西方分权制衡的基本

31、原则。(2)形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返回(3)与权力监督的区别:权力监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权力监督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重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的权力约束。(4)作用:不仅有利于保证政府各部门的正常运作,而且有利于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权力相互监督与制约,对于抑制腐败、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返回6“妥协”是近代政治的重要机制(1)英国1688 年“光荣革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32、。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18 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民主化进程。1832 年议会选举改革是上升的工业资产阶级同旧势力妥协的结果。返回(2)美国1787 年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返回(3)德国1871 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新建立的

33、德意志帝国也是各种力量妥协的结果。它既要照顾到人民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愿望,又要考虑到各邦的利益,特别是普鲁士的利益。返回真题例证1(2019江苏高考)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返回解析:材料中反映了美国的制宪会议经历了四个月的激烈争吵,最终确立了 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政体,说明其确立过程艰难,故 A 项正确;当时并未消除各州的矛盾,故 B 项错误;南北方的对立是在 19 世纪中期,故 C 项

34、错误;1776 年北美独立即建立了邦联体制,故 D 项错误。答案:A 返回2(2017江苏高考)1832 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返回解析:“反对派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 1832 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英国保守派做出了让步,故 C 项正确;国王此时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 A 项错误;由材料可

35、知,上院在议会中不起决定作用,故 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是 1689 年权利法案通过,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3(2016江苏高考)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返回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最终方案是对前两个方案的综合和折中。在美国制宪

36、会议中,各州代表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在相互妥协中制定出 1787 年宪法,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选举这一过程,故 A 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强调国会的权力和地位,而是国会的构成,故 B 项错误;D 项体现不出最终方案是对前两个方案的折中和妥协,排除。答案:C 返回4(2015江苏高考)依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返回解析: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

37、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依据“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可知 D 项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答案:D 返回5(2014江苏高考)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 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返回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俾斯麦的目的是确保德意志帝国君主的统治,故 D 项正确;结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可知,在德意志帝国代议制政体之下,帝国议会由成年

38、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宰相对皇帝负责,故 A、B、C 三项错误。答案:D 返回聚焦命题热点1(2019南京学情调研)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期间,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这说明当时()A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B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C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D责任制内阁有待完善返回解析:依据材料中“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这说明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没有厘清,责任制内阁有待完善,故 D 项正确;1689 年颁布限制王权的

39、权利法案,英国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故 A项错误;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故 C 项错误。答案:D 返回2(2019苏锡常镇四市三模)有学者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追求一种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平衡,不唯人民的意志是瞻,对民主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民主,同时又对民主加以控制”。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对民主加以控制”的是()A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B总统对国会议案有否决权C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D最高法院大法官两届任期返回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代表人民意志,而总统对国会议案的否决,体现的是

40、“对民主的控制”,故 B 项正确;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体现了人民主权而非对民主的限制,故A、C 两项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终身任职,故 D 项错误。答案:B 返回3(2019徐州、淮安、连云港一模)“国民议会成员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它的成员成功地维护了自己应该有的权利,尽管俾斯麦起初没想要给他们这些权利。”这表明当时德国()A议员享有独立立法权B首相掌控着国家权力C议会成为贵族保护伞D政体带有代议制特点返回解析:题干明确指出了当时德国国民议会的议员是由选举产生,这种方式是民主原则在政治运行中的体现,由此说明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具有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征,故 D 项正

41、确;A项错在“独立”,这不合史实,德国议会的法案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才有效;B 项表述不合史实,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C项表述曲解题干主旨。答案:D 返回线索 4 崭新道路科学理论指明方向,十月革命照亮梦想理清发展线索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2)历史进程: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19世纪中期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俄国十

42、月革命由理论到现实(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0世纪初期 发展历程 时期 返回深化历史理解1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1)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进行科学研究的社会条件。(

43、2)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返回2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返回3多元史观解读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文明史观 给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史观 返回4俄国十月革命、中国

4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代 意义 取得胜利 结果 进行土地改革,发动农民 措施 从农村到城市 从城市到农村 道路 武装斗争 方式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统治 对象 中国共产党 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 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返回真题例证1(2019江苏高考)马克

45、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返回解析:材料中“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其诞生过程中,对旧的思想是批判的继承,并不断创新,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是对旧的思想的批判继承,不是新旧杂糅,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对旧世界的批判基础上的创新,不是渐进式的结合,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2(2017江苏高考)1917

46、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返回解析:由材料“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革命的任务和方式逐步明确,故 C 项正确;A、B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与材料信息“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不符。答案:C 返回3(2013江苏高考)列宁在某次演

47、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返回解析:据材料信息这次“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苏维埃政府”,其中性质是“被压迫的群众”的“政权”等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起义前夕,即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故 C 项正确。答案:C 返回聚焦命题热点1(2019泰州一模)有学者说:“没有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革命中的活动,就没有十月革命。没有十月革命,我们中国会不会有共产党呢?当然中国大批的无产阶级产

48、生了以后,总会产生党的,所以不能说不会产生共产党,但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就不知道了。”材料的观点是()A布尔什维克党必然带来十月革命B十月革命是中共诞生的首要前提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纯属偶然事件D十月革命加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返回解析:材料“没有十月革命,我们中国会不会有共产党呢但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就不知道了”,说明十月革命加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 D 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布尔什维克党与十月革命的关系,故 A 项错误;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中共诞生的外部条件,不是首要前提,故 B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必然性,并不是纯属偶然事件,故 C 项错误。答案:D 返回21917 年 11

49、月 5 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返回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17 年 11 月 5 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的前夜,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 C 项正确;A、B 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50、排除;由“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拥有明显优势,“处于僵持的局面”错误,故 D 项错误。答案:C 返回3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 2.5 万到 3 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 6 人,伤 50 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彼得格勒实现了和平解放B四月提纲主张完全得到验证C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返回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只是有组

51、织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说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以较少的伤亡取得了最终胜利,故 D 项正确。答案:D 返回03 主观大题专项提能 秉持唯物史观力求活学活用 返回典例(2018江苏高考)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 1790 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 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

52、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返回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 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 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 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

53、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 25 个司法大案返回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5 分)(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6 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3 分)返回命题之“源”本题以美国最高法院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民主精神是西方政治文明的精髓,而这一精髓是通过政府体制体现出来的。西

54、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促进了近代中国对这一制度的借鉴。返回美国 1787 年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了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三权分立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比如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后来才逐渐完善,这也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返回材料一主要阐释了在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总统与最高法院矛盾的起因。在美国共和制度下,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有权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而最高法院掌握

55、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经济大危机期间,为应对危机,罗斯福总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他所要求的法律国会都“一一应允”,但却未经最高法院最终裁决。因此,最高法院相继宣布一些新政的法律违宪。这引起了权力过度扩张的总统的不满,从而导致矛盾的产生,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返回材料二主要阐释了不同时期对“种族隔离制”的判决。两次判决的结果截然相反,由 1896 年的肯定其合法性到 1954 年的否定其合法性。原因是和二战时、二战后黑人的努力斗争分不开的。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南方的奴隶制度被废除,大批的黑人被解放出来,但当时黑人并没有获得和白人一样的权利。所以

56、第一次判决也体现了黑人在政治上的不平等,体现了美国民主的非公正性。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并投身国防工业和其他生产部门,这使其平等意识增强,以致战后纷纷为争取民主而斗争。再就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也意识到要维护国家的稳定,缓和民族矛盾,必须给黑人平等的权利,废除种族隔离政策。所以第二次判决种族隔离政策为非法的。返回失误之“因”第(1)问,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从材料一可直接概括而出,考生一般不会失分,而对其产生的背景,大部分考生只能答出“经济大危机爆发”这一条,而对于“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则很难答出,这主要是缺乏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第(2)问,判决

57、的变化可直接得出,但变化的原因需要结合史实归纳。大部分考生这一小问得分为零,主要是知识面太狭窄,所掌握的知识仅仅局限在教材之内,而缺乏适当的延伸,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一定要注重适当的历史阅读,拓展历史的视野,为答题做好最充实的知识储备。两次判决的目的需结合两次判决的历史背景,仔细分析如此判决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第(3)问,大部分考生都能回答出“有利于社会稳定”这一点,但也有一部分考生答成“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等等,缺乏严谨的逻辑。绝大部分考生遗漏了“有碍民主公正”这一点,这是思维定式所导致的。因为考生读完材料二,思维的落脚点就放在了最后“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这句话上

58、,忽视了原来最高法院的司法不公,从而导致失分。返回高分之“计”材料出处如果不属于提示性的,即作者、著作名都很生疏,阅读时即可舍去不理,对解题毫无影响。但有时命题专家把材料出处说明的特别详细或直接放在每段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直接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这其中可能蕴含着解题的必备信息。返回如本题材料一摘编自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这其中就隐含了两个信息,一是美国宪法的精神,即民主制度;二是美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即三权分立原则。明确了这两点,第(1)问的思考就不会跑偏。再比如材料二摘编自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 25 个司法大案,“历程”一词

59、就说明了美国的司法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不完善到不断完善的过程,明确了这一隐性信息,最高法院在政治运行中“妨碍民主公正”这一点就可轻松得出。所以,材料出处往往隐含着发散思维的信息,做题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从中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以求快速准确答题。返回满分之“答”(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返回 “专题过关高分练”见“专题过关高分练(九)”(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 观 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