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目 录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壹 贰 叁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王安石变法 肆 南宋的偏安【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太祖赵匡胤(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961年,宋太祖邀石守信等高级将领
2、宴饮。众人酒意正浓,太祖对他们说:“我依靠你们的力量才当上皇帝,可是当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眠。”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回答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石守信等惊惶下跪,问该怎么办。太祖乘机劝他们解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石守信等领会了他的用意,次日都称病辞去兵权。宋朝从此改变了“长枪大剑”的重武轻文局面。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加强地方控制 材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李焘续资治
3、通鉴长编卷13 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 材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司马光涑水记闻 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散机构权力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中央
4、: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二府三司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散机构权力 材料一 枢密院原为唐代枢密使,权力不大;但中唐以后,随着宦官掌军,枢密使职权因而大增,后来还出现了专属的办事机构枢密院。宋代保留枢密院,将其职权限制于军事管理,与中书门下合成“二府”。而“三司”本为出现于唐中叶以后的临时使职,后来逐渐形成体系。宋初,“三司”即为“度支”“盐铁”“户部”,成为管理国家财政的机构,。“二府”与“三司”互不统属,各自直接向君主负责。材料二 台谏的言论对宰相
5、的权位有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宋仁宗时最为明显。宋哲宗时苏辙曾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当时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未尝辄出私意,公议所发常自台谏。”据统计,仁宗朝其实有宰相二十三名,因台谏弹奏而罢相者有十三人,可见台谏言论对宰相去留的重要。【思考】推行“二府三司”、设置“台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目的:削弱宰相权力,强化君主权力。即分散中央机构权力。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散机构权力 地方: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目的: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
6、权。即分散地方机构权力。四监司(3)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阅读教材第50页中的史料,探究宋初中央集权的加权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特点:(1)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3)地方派文臣做知州。(4)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组建禁军。影响:(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
7、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3)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1.边疆压力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北宋与辽 宋辽交战形势图图 辽太宗: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宋真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 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 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 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1.边疆压力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2)北宋与西夏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
8、1111年)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讨论】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2.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冗兵:北宋虽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但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募兵制)。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2)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三 冗 二 积”1.背景 王安石变法(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
9、机。(2)“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3)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王安石 范仲淹【庆历新政】改 革 者:范仲淹 支 持 者:宋仁宗 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2.主要内容富国强兵(目的)王安石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
10、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强兵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3.评价 王安石变法(1)进步性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
11、有利于社会进步。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局限性 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课堂探究】王安石变法缘何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王安石变法(1)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立场动摇,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且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最大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农民的支持,更不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
12、盾。(2)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革除社会弊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体现百姓利益,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要注意用人。1.南宋的建立 南宋的偏安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宋徽宗赵佶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
13、,史称“靖康之变”。赵毅、赵轶峰 中国古代史(下册)2.宋金之战 南宋的偏安(1)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秦桧夫妇像 岳 飞 岳飞满江红今人书法作品 2.宋金之战 南宋的偏安(2)偏安局面的形成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和议 时间 内容 绍兴和议 1141年 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
14、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隆兴和议 1164年 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嘉定和议 1208年 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宋金三大和议对比 课 堂 总 结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王安石变法 南宋的偏安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加强地方控制: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分散机构权力 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中央:二府三司、三衙、台谏 地方:四监司、通判 特点及影响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 财政危机三冗二积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 背景 主要内容(富国强兵)评价、败因、启示 南宋的建立 宋金之战 岳飞抗金 偏安局面的形成(三大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