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37 ,大小:6.58MB ,
资源ID:60663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66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课件:下篇 高效提分策略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课件:下篇 高效提分策略 .ppt

1、下 篇高 效 提 分 策 略高考总复习大二轮 生 物 从 2019 高考命题看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落实1命题重视学科必备知识、落实生命观念核心素养(1)(2019全国卷,1T)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2)(2019全国卷,1T)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DDNA、蛋白质(3)(2019全国

2、卷,1T)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 DNAC三者都是 ATP 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4)(2019全国卷,30T)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答案(1)B(2)A(3)D(4

3、)(1)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脊髓 大脑皮层(3)感受器总评 2019 全国卷、选择题难度均有所下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均有所增加,特别是卷。对教材知识的考查,命题重点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点评 上述四题很好的落实了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调节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和能量观。命题均以某一知识点展开,将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适度的综合,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主要模式。2命题重视关键能力,落实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核心素养(5)(2019全国卷,2T)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同位素

4、标记的 tRNA 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除去了 DNA和mRNA 的细胞裂解液A BCD(6)(2019全国卷,6T)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 h、10 h、23 h,得到 a、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 23 h 之前,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

5、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 J 型增长阶段(7)(2019全国卷,29T)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与 干 旱 处 理 前 相 比,干 旱 处 理 后 该植 物 的 光合 速 率 会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 ABA 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 ABA 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 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

6、果。(8)(2019全国卷,32T)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 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 F1,F1 相互交配得到 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

7、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 F1 表现型是_,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 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 的 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 是_。答案(5)C(6)D(7)增强 降低 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 减少取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将上述干旱处理的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 ABA 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 ABA 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8)3/16 紫眼基因 0 1

8、/2 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总评 近几年生物高考提倡的关键能力主要原因指“文字表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综合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这次的全国卷较全国、在选择题方面难度大。点评 第(5)题为新人教版必修 2、第四章、第三节(选学)部分151。本章超纲。但若从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方面来看,也是可考查学生能否从题目中读出人工合成蛋白质必备的物质和条件,就能正确解答。第(6)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曲线图分析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第(7)题考查了学生的长句做答能力

9、,(即表达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第(8)题则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命题重视健康,生态环境,落实社会责任、核心素养(9)(2019全国卷,31T)某果园中存在 A、B 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Y 诱杀B 可减轻 B 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果园中包含害虫 A 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A 和 B 之 间 存 在 种 间 竞 争 关 系,种 间 竞 争 通 常 是 指_。性引诱剂 Y 传递给害虫 B 的信息属于_。使用性引诱剂 Y 可以诱杀 B 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 B 种群的_,导致_降低,从而减轻

10、 B 的危害。(10)(2019全国卷,30T)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小鼠分组A 组B 组C 组D 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回答下列问题。为确定 A、B、C、D 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填“抗体”或“抗原”)。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A 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

11、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答出 2 点即可)。答案(9)果树AC 鸟 C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10)抗体 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发作迅速、消退较快总评 此题往往以宣传健康、疾病预防、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感等为情景进行命题。点评(9)题使用性引诱剂、可以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生物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10)题以动物初次、再次注射抗原的实验,旨在获取二次免疫应答的相关结论,在疫苗

12、使用方面积累经验,以治疗免疫异常方面提供可行性数据。高考备考核心素养的落实1理解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2备考中落实核心素养四种能力培养(1)理解能力“三能”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实验与探究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

13、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实验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3)获取信息的能力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关注对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一)1细胞分类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2蓝藻与细菌的营养

14、方式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3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三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4化学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20 多种,最基本的元素是 C,基本元素是 C、H、O、N,人体细胞中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 C,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 O。5氨基酸与蛋白质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6氨基酸结构通式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

15、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7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1)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2)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8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表现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2)催化功能: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3)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4)信息传递功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5)免疫功能:有些蛋白质

16、有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9核酸的功能及分布(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 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10核苷酸的组成和分类(1)组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2)分类: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11核酸的组成 DNA 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RNA则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12糖类(1)糖类按照能否水解和水解产

17、物多少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是单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C6H10O5)n)的形式存在,如植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动物体内的糖原,这些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13脂肪的生理作用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动物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的作用。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14单体与多聚体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18、。组成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单体分别是单糖、氨基酸、核苷酸。15水的存在形式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16水的含量 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一般地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17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18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

19、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19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0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1细胞核的功能与分布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22染色质与染色体 细胞核中有 DNA,DNA 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

20、状态。23质壁分离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24选择透过性膜的选择性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25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

21、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26糖被及其功能(1)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2)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保护和润滑、细胞识别、细胞联络。27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2)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3)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28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9实验变量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

22、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30对照实验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始终保持相同且适宜。31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32酶的高效性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33酶的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34酶的特性(1)酶的

23、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说明酶具有高效性。(2)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35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36ATP(1)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2)ATP 可以水解,实际上是指 ATP 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

24、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 30.54 kJ/mol。37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38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化学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 6CO212H2O大量能量39无氧呼吸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产生酒精的叫做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叫做乳酸发酵。化学反应式:C6H12O6酶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或 C6H12O6酶 2C3H6O3

25、(乳酸)少量能量40叶绿体与光合作用(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41色素的功能与分布(1)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4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43细胞分裂过程

26、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44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个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4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1)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有由一对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2)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46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

27、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47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48细胞全能性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49细胞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50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

28、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5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通常描述为“不死性”)(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不能被免疫系统正常免疫,表现出“隐形性”)(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通常描述为“扩散性”)生物遗传与进化(必修二)1相对性状和等位基因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 D和 d。2性状分离 孟德尔把 F1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

29、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3纯合子与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4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6表现型与基因型(1)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2)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

30、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 或 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7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8减数分裂(1)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2)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9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10联会和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31、。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1数目减半和恢复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12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13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

32、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6伴性遗传 生物的某些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实例:红绿色盲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17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三大实验及结论(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

33、化实验推论:被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3)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18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有些病毒不含有 DNA,只含有蛋白质和 RNA,RNA 是遗传物质,如烟草花叶病毒。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DNA 分子的结构主要特点(1)D

34、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 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0DNA 的复制方式 由于新合成的每个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做半保留复制。21DNA 的复制过程 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

35、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22DNA 的多样性与特异性 遗传信息蕴藏在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23基因的本质 DNA 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24RNA 的种类 RNA 有三种:作为 DNA 信使的 RNA 叫信使 RNA,也叫 mRNA;转运 RNA,也叫 tRNA;核糖体 RNA,也叫 rRNA。25转录和翻译(1)

36、RNA 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2)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26翻译的实质 翻译实质上是将 mRNA 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27密码子与反密码子(1)密码子:mRNA 上能决定 1 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2)反密码子:每个 tRNA 的一端有 3 个能与 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碱基叫反密码子。28基因与性状(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9细胞质

37、基因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 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为了与细胞核的基因相区别,将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称做细胞质基因。30基因突变及影响(1)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2)影响: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31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 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1)物理因素:紫外线、X 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

38、细胞内的 DNA。(2)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能改变核酸的碱基。(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 DNA 等。32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2)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33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34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意义(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

39、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2)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3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 4 种类型。(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2)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3)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4)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也可引起变异。36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37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1)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

40、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38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39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40诱导多倍体形成的方法和原理(1)方法: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2)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41单倍体定义

41、、特点及应用(1)定义: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2)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3)应用: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4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43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44多基因遗传病及实例(1)概念: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2)实例: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42、45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叫做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如 21 三体综合征。46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47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 X 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48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49限制酶 基因的“剪刀”指的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

43、称限制酶)。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 DNA 分子。50基因的运载体及来源(1)要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还需要有专门的运输工具,这就是运载体。(2)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 DNA 分子。51基因工程步骤 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5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过度繁殖)。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

44、多(适者生存)。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遗传与变异)。5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4物种和种群(1)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55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56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57生物进化的实质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在自然

45、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58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2)类型: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59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60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稳态与环境(必修三)1体液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

46、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2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3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4稳态及意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稳态调节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6兴奋与神经冲动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

47、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7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8静息电位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

48、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9突触小体与突触(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2)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10人脑高级功能 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11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1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1)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3)胰

49、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13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14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5靶器官、靶细胞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16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CO2 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17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抵

50、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1)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2)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18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19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 B 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 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51、,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20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2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例如,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吃海鲜引发的呕吐。22过敏反应的特点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3生长素发现过程相关实验的结论(1)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52、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2)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24极性运输(1)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2)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5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26生

53、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实例:顶端优势。27生长素类似物 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非常少,提取困难,人们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 萘乙酸(NAA)、2,4D 等,具有与 IAA 相似的生理效应。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长素类似物。28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29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30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

54、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31标志重捕法(1)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32种群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2)迁入率和迁出率。(3)年龄组成。常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4)性别比例。33种群数量曲线 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

55、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34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K 值。35群落和丰富度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36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37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

56、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38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39初生演替(1)概念: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40次生演替(1)概念: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41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4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

57、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3)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43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44能量流动的特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因为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决定了能量流动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10%20%。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

58、能。45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6碳循环的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进行流动。47信息的种类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48信息传递的意义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9稳定性的类型及体现(1)类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59、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2)体现:不同生态系统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50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三种: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5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两大类:(1)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60、,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生物技术实践(选修一)1微生物的培养(1)培养基根据物理性质,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等;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等;液体培养基用于工业生产。根据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如在筛选时,通常就要用选择培养基。(2)无菌技术此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主要方法是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和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3)分离与纯化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

61、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a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b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c每次划线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但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d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注意:平板划线法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但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浓度梯度稀释后涂布平板,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注意: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于活菌计数,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不能区分菌的死活,只有通过染色才可以区别死活。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为了保

62、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2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计数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计数。实验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鉴定方法: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含酚红指示剂)接种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则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原理: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在 C1 酶、CX酶的作用下,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然后,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不会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当只有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加入

63、刚果红时,刚果红就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之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操作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鉴定方法: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加入刚果红)培养基为红色接种某种菌若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鉴定该种菌能够分解纤维素。3传统发酵技术比较项目果酒制作果醋制作 腐乳制作泡菜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毛霉等微生物乳酸菌代谢类型兼性厌氧型需氧需氧厌氧原理酵母菌无氧呼吸醋酸菌有氧呼吸多种微生物有氧呼吸乳酸菌无氧呼吸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三)1基因工程的工具包括限

64、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及运载体,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2获取目的基因可通过如下三种方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及通过 DNA 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3PCR 技术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 DNA 受热(9095)变性后解聚为单链(即变性),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5560,即“复性”)然后在 DNA 聚合酶(Taq DNA 聚合酶)作用下延伸如此重复循环。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目的基因外,还需启动子、终止子及标记基因等。5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

65、来。6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可包括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的 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及通过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确认转基因生物是否被赋予了目的基因控制的生物学特性。7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8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

66、的植株。9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再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10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可包括植物繁殖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制备)、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利用)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1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等。12人们常将动物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原代培养,将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处理,然后分瓶培养称传代培养。13为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目前使用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传代 10 代以内的细胞。14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包括:无菌无毒

67、的环境;一定的营养;适宜的温度(36.55)和 pH(7.27.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CO2 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15动物细胞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该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16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两次筛选,第一次是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排除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只留下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7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从初情期开始的连续过程,卵细胞发生自胎儿期即形成初级卵母细胞,至初情期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至受精时

68、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18当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表明卵子已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19透明带反应及卵细胞膜反应分别是阻止多精入卵的第一、二道屏障。20囊胚的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进行胚胎分割时需均分,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为胎膜和胎盘,可取滋养层细胞进行 DNA 分析及性别鉴定。21进行胚胎移植时,对供体母畜应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同时,对供体母畜和受体母畜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22囊胚或桑椹胚阶段是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期。23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需进行遗传学检测,而前者的目的是解决“不孕不育”问题。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技巧技巧一

69、 仔细审题,勾画关键词审题时,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词,并把它勾画出来,让它在你的思维中凸显出来,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你选出正确答案。技巧二 明确限定条件,缩小答案范围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限定条件包括:限定种类,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最好、最简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尖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

70、物体等;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还是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等。技巧三 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结论相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技巧四 排除干扰,让真相浮出水面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

71、,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题干,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技巧五 克服思维定势,防止“生路熟走”有些试题的题干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考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等,稍做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试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其目的

72、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审题粗心大意,只凭经验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势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引起警觉、细心审题,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技巧六 灵活采用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快速、准确作答要想准确、快速地解答生物选择题,必须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1)直选法:对于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或者是自己十分熟悉,很有把握的试题,可采取直选法,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排除法(淘汰法):如果对四个选项中的某一个选项把握不准,可以通过对其他三个选项进行判断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获 得 正 确 选 项。试 题 的 选 项 中

73、 有 一 些 绝 对 说 法,如“完全”“都”“一定”等,需要寻找“特例”对该选项进行排除或判定。(3)推理法:指按照正向思维推理、逆向思维推理、横向思维或者假设反证的方法,对试题进行推理判断。(4)避陷法:对于有迷惑性或设陷性试题要特别注意。首先,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其次,注意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再次,克服思维定势,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加倍小心,审出题目中的“变化”之处,以期突破思维定势。(5)对比分析法: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或者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组,分别对两个相互矛盾的选项进行对比,淘汰错误选项,保留相对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对相对正确的两个选项进行对比,获得正确的

74、选项。高效解答非选择题的技巧技巧一 迁移运用,准做基础再现题基础再现题,是指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简单的非选择题,此类试题多以文字表达的方式来呈现,考查的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实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遍布各个板块,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对原理、规律的应用能力。要解答好此类题,关键是充分理解题干所表达的相关信息,快速地分析、判断和迁移;确定试题考查的主要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相关知识点,最后做出规范完整的解答。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往往是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句,这就要求我们在作答时,应该向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句方面思考。技巧二 全面观察,细做图像综合题图像综合题是指通

75、过各种图像,图解创设新的情境,提供新的题材,展示生物学原理、生理过程和功能等,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其考查的知识往往呈递进关系,即试题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个问题的条件或关键。对于图像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主要体现在“细”上。一是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予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与解题有关的重要词语。二是细看图形的名称、相似结构、过程含义以及图示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转换、迁移、拓展。三是细看设问,从设问着手,结合题干的文字说明以及图形中获得的信息,把知识进行链接、综合,通过分析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技巧三 观察趋势,速答曲线变化题曲线变化题常以坐标图为载体呈现

76、。有些生物学的现象和生物学事实,想用语言描述清楚很不容易,倘若用曲线再配以一定的文字描述就会一目了然,更便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交流和表达。曲线变化型题的解题技巧:通过“读轴看线抓点”,以看线为中心,观察曲线变化趋势为核心,从而快速作答。读轴即领会横、纵坐标的含义、刻度和单位。看线即准确描述曲线的增减变化、找准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抓点则是注意抓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技巧四 提炼信息,巧答材料信息题材料信息题往往是以现代生物科技新成果、新发现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信息筛选、加工、运用等能力。这类题型的命题意图是:能力立意(决定考查哪些知识和原理)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确定设问(提出要考生回答的问题)。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遵循“阅读情境材料理解、筛选信息前后联系、思维整合,确定概念原理联系材料组织答案”的答题思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