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63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1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课件.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理线索让脉络更清晰第 13 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明特征让认知更深刻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 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

2、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考点 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内政和外交第 1 步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国家统一的原因1(2012天津高考)“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并将其与所

3、学知识相结合。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一事件为 1999 年澳门回归祖国,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国力的增强。故答案选 D 项。命题点二: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2(2013全国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0 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

4、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 1996 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 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解析:可从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战略的调整、两极格局的解体等角度作答。答案: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

5、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考什么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没有考查,地方卷对本部分的考查也比较少并且知识点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祖国统一大业上。怎么考本部分内容和时政热点联系密切,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综合和论证的能力。怎么办 同学们在复习时联系社会热点,重点关注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新时期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祖国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第 2 步研知识重难突破一、民主与法制建设1“依法治国”(1)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原则。(2)颁布了 1982 年宪法

6、,并进行了多次修订。(3)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4)1999 年 3 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5)1999 年 4 月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这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2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基层民主选举,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二、

7、“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与实践1理论1984 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3实践(1)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2)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两岸交流不断增强。三、新时期的外交1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政策奉行不结盟、全方位的外交政策。3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

8、中心的多边外交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展开反恐外交,参与维和行动。(2)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保持同欧盟的友好关系,建立起面向 21 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3)发展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4意义 推动了国内现代化建设,有效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五四三二一”深度理解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五大特点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

9、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3)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 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 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 1976 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4)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 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4 年颁布

10、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一大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第 3 步 提能力题组演练题组一 民主与法制建设11978 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 12 条都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但宪法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同时,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这反映了()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析:根据“前 12 条都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说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

11、很大的进步,但是“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说明这一时期民主法制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可知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 C 项正确。答案:C22010 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村委会的基层民主,没有涉及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故 A 项错误;村委会的改进,是农民自我管理、自

12、我监督的表现,而不是为了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故 C 项错误;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基层民主的体现,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故 D 项正确。题组二“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与实践31979 年 1 月 30 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反映出()A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基本成型C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渐趋成熟D中美两国间的最大障碍已解决答案:A解析:1979 年中国政府停

13、止使用武力,宣布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标志着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故 A 项正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诞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故 B 项错误;国共第三次合作目前依然没有实现,故 C 项错误;1972 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已解决,与题干内容不符,故 D 项错误。4(2015荆州质检)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一国两制”的方针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C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1982 年宪法的颁布中国进入了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答案:B解析:根

14、据所学知识,共同纲领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故 A 项错误;“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的指导方针,故 B 项正确;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故 C 项错误;1999 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故 D 项错误。题组三 新时期的外交5对以下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时间事件1971 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 年中国北京承办第 29 届奥运会2014 年中国北京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

15、济合作答案:C 解析: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推动全球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故 A、B 两项错误;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加入 WTO、承办奥运会和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故 C 项正确;加入 WTO 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体现,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无关,故 D 项错误。6(2015贵阳质检)有学者在总结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外交时,概括为:“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结合下表,对概括解读错误的是()A“形势大变化”指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B“政策大调整”指维护我国独立自主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外交大发展”

16、指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组织活动D“外交大发展”指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政治的外交活动和加入世贸组织答案:B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独立自主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一直以来始终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不属于“大调整”,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组织的活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在反霸、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基础上,中国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政治的外交活动,并加入世贸组织,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

17、意。逆向型选择题的四种解法(1)概念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对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不能确定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4)直选法。根据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考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确立第 1 步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1(2012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据统计,1992 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 万人

18、,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 1 000 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1992 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解除了人们对“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等问题的困惑,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共识,社会因此出现“下海潮”。故答案为 A。2(2012全国高考)1980 年 12 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答案:D解

19、析:1980 年 12 月处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个体户”获得营业执照表明我国开始承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这一举措突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结构,D项正确。A 项错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不会改变;B 项开始于 1985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 项与题干无关。3(2011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85 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 0.3%0.7%,最多不得超过 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

20、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对题目信息的分析可知,国有企业的上缴税利增长了,工资可以随之增长,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上缴税利的增长自然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故选择 C 项。题目强调上缴税利增长才能使工资增长,A 项不正确;B、D 两项与题意不符。考什么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上。怎么考命题多提供新材料呈现历史现象,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怎么办同学

21、们在复习时重点关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相关内容,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第 2 步研知识重难突破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举措: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内容:1984 年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

22、容的制度创新阶段,推进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2)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1992 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7 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1)从 1980 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2)1984 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3)从 1985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

23、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及环渤海地区相继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4)1990 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 20世纪 9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5)2001 年 12 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2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城镇、内地开放城市的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完成。多元史观认识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革命史观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生

24、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战胜资本主义 现代史观 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为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优化了资源配置,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社会史观 深刻影响了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带来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衣食住行等的一系列变化 全球史观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是新中国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第 3 步 提能力题组演练题组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1有学者提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的“知识无用论、排外思想、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平均主义同时被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大潮一扫而空”。其中

25、“新政策和新规划”应包括()恢复高考制度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设立经济特区 分配制度改革A B C D答案:D解析:恢复高考制度发生在 1977 年,不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生于 1978 年 5 月,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舆论上的准备,故错误;1980 年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展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稍后全面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对分配体制作了变动,故正确。故 D 项符合题意。2(2015赣州期末)1984 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

26、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B实事求是的原则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D全面改革的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不能够体现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故 A项错误;“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 B 项正确;题中没有依靠群众的信息,故 C 项错误;1984 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非进行全面改革,故 D 项错误。题组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1955 年 11 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 年 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A社

27、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解析:社会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成分,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成分的变化,故 A 项错误;使用粮票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废除粮票体现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反映出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故 B 项正确;粮票的使用与废除不能体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故 C 项错误;粮票反映的是国家对物资的统一管理,没有涉及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故 D 项错误。答案:B 4下图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我国()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所有制经济开始共同发展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

28、形成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答案:D解析:1992 年,中共十四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图中 1978 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是“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未涉及所有制和对外开放格局,故 B、C 两项错误;到21 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19782008 年”市场调节价比例不断上升、政府定价比例不断下降反映了这个趋势,故 D 项正确。题组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2015鹰潭模拟)1980 年 8 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1982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

29、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影射建立特区。这表明()A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B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答案:D解析:1980 年四个经济特区就已经建立,得到了中央的支持,故 A 项错误;此材料显示了经济特区创办初期人们的一些担心,并不能表明具有变相租界的危险,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而题干强调对外开放,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文章的发表显示了当时人们对建立经济特区的担忧,进一步凸显了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故 D 项正确。6下图所示中国新时期

30、外贸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外贸大幅度的增长D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口额和进口额比较,故 A 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 B项排除;2001 年中国加入 WTO,中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大幅度增长,故 C 项正确;1979 年中美建交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并没有快速发展,故D 项错误。考点综合练7(2015邵阳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东西部地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地区 土地面积(公顷)耕地(公顷)森林(公顷)东部 106 41027

31、84015 934中部 325 01047 93074 749西部 524 98019 13037 946 材料二 中国中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共 21 个省区,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根据探明储量:中西部地区占煤的 90%以上,石油的 67.44%,天然气的 75.56%,可开发水资源占 96.82%。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开发政策材料三 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准发达国家”板块东部沿海地区,还有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中西部地区,中国两个板块的结合便产生了 11 大于 2 的中国效应。张维为中国震撼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欧盟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东欧国家有

32、一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与欧盟紧密相连,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且劳动力成本低。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内各领域的转型,同时,国家间和解与信任的不断加强也有助提升地区稳定水平。欧盟东扩使俄罗斯的缓冲地带被冲破,战略空间被压缩。但欧盟东扩也面临着:如何定义欧洲和欧盟,即欧盟最终的疆界在哪里?欧盟成员国内部因经济发展的悬殊如何解决成员国的差异和分歧等问题。欧盟东扩的历史与现实需求(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东西联动的中西部开发与欧盟东扩有哪些共同的因素?二者目标的主要差异性是什么?(2)当欧盟东扩面临很多现实难题的情况下,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东西联

33、动的板块结合为什么能产生“11 大于 2 的中国效应”?你得出的主要启示是什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欧盟东扩,可以从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发达与欠发达经济在技术、资源、劳动力、消费市场上互补以及促进经济的和谐共赢与共同发展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欧盟是区域性经济组织,促进了区域内部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而中国中西部开发是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共同发展,以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欧盟东扩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在东欧的扩展,因此可以从目标、合作方式、文化差异、个体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第二小问回答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人类共同富裕的目标。答案:(

34、1)因素: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用发达经济板块的技术质量优势与欠发达经济板块的资源、劳动力与消费市场优势的互补;促进经济的和谐共赢与共同发展。差异:欧盟东扩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区域内部国家间的经济合作,通过区域经济集团化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中国则是在一个国家内部,深化改革开放,利用东部改革开放成果的优势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2)原因:欧盟东扩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在东欧的扩展,私人资本的扩张本性使内部差异难以一致;中国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欧盟是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合作,中国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施;东西方传统

35、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重个体,中国重整体的发展理念。启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人类共同富裕的目标。纵横比较型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纵横比较型材料解析题宜从审题和答题两个方面入手解答:(1)审题:正确审题是答好比较题的前提。审题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审比较对象。比较对象即命题要求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应注意比较对象的共同属性及其特殊性,其时空位置是纵向关系还是横向关系,作好破题准备。第二,审比较项。如果是外显比较题,应按其设定的项目逐一展开比较,注意设定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是内隐比较题,则需根据题意、比较对象作具体分析,自己设法比较项,可从历史事件发展的整体倾向、比较对象的类别属性、

36、比较对象因果关系等角度考虑。第三,审限制条件。限制条件一般有时间限定、角度限定、频率限定等,这对于组织答案、比较内容要点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答题的航标,审题时要一一标出,分别注意。第四,审与课本知识的关系。高考问答题考查的绝大多数都是课本的主体内容,因此,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对照,诱发联想,启迪思维,考虑答题的选点和突破口。(2)答题:答题的第一步是草拟提纲。就是把答题的要点、顺序简明扼要列出,根据题问的范围和时限按部就班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完整全面,卷面整洁,给阅卷者以良好的印象分。第二步是组织答案。依据提纲,以历史基本理论为统率,以史实为论据,史论结合,如此答题方显水准和实力,

37、才能取得高分。答题中还要处理好以下细节问题:其一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详略得当;主答部分应详,兼答部分应略。其二是全面准确,不能顾此失彼。其三要适时检查,注意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是否有遗漏,史论结合是否确切,有无语病和错字等。掌握解题技巧的目的在于全面准确答题,答题的熟练与否在于平时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但解题能力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考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历史理论素养。所以考生在重视解题技巧训练的同时,更要在基础知识和历史理论素养方面全面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百战而不殆。考点 3 新时期的理论成果、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第 1 步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新时期中国的思想解放1(2014

38、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 A第一章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 年政变第二章 (略)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 年版目录 B第一章 16 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 文艺复兴第三节 宗教改革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 世纪的中国与日

39、本第二章 17 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 17 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 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 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认真对比,找到不同,是解题关键,然后运用历史史实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多种思维加以分析即可,注意史实准确,论述充分。答案:示例:不同: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 A 以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 B 以 16 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

40、A 编于 20 世纪 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 B 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 B 反映了 21 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命题点二:考查新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及原因2(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195019952

41、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3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解析:本题是图表题,从表中每一列或每一类中分析出变化趋势。重点是图表时间跨越了 1978 年,因此在总结原因时,首先要考虑改革开放,其次再结合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国家政策等方面作答。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实

42、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考什么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上,突出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怎么考命题角度多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图文并茂,突出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怎么办同学们在复习时注意将新时期的理论成果放到新时期的建设实践中去把握,并掌握新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以及科教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第 2 步研知识重难突破一、新时期的理论成果1邓小平理论(1)形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43、策,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深化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地位确立: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3)意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

44、思想武器。“一、二”归纳概括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1)“一个”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2)“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二、新时期的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交通事业(1)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2)改革开放

45、后,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通讯事业2003 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4大众传媒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三、新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技新成就(1)载人航天:2003 年,我国“神舟 5 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信息技术:改革开放后,我国“银河”系列电子计算机研究取得突破。(3)生物技术:20 世纪末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文学艺术的发展(1)坚持贯彻“双百”方针。(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重现生机。文学艺术内容更加丰富,形

46、式多样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3教育事业的发展(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中高等教育。(3)推动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 3 步 提能力题组演练题组一 新时期的理论成果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指()A否定“文化大革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B纠正“左”倾错误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破除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D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针对当时“两个凡是”表面上坚持领袖崇拜实质上坚持“左”倾

47、错误的教条主义作了解放;“南方谈话”针对改革开放进入内外交困时期的思想困境,从发展生产力的本质上破除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故 C 项正确。答案:C 2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深化了体制改革C冲破了“个人崇拜”D促进了思想大解放答案:D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体制改革,故 A、B 两项排除;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故 C 项排除;1978 年的大讨论和 1992 年的“南方谈话”都促进了思想大解放,故 D项正确。题组

48、二 新时期的社会生活3(2015邯郸摸底)读 19822005 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1982 年1990 年2000 年2005 年合 计100100100100一人户11.858.4612.1214.13二人户12.4314.2723.5128.67三人户20.6733.539.5837.57四人户23.2224.114.3111.11五人及五人以上户31.8319.6710.488.52答案:AA.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B大家庭逐渐消失C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解析:表格数据反映出一到三人户家庭的比重增加,四人户以上比重在减少,家庭规模不断缩小,故

49、A 项正确;五人及五人以上户仍然存在,故 B 项错误;上述数据没有反映出小家庭内部式样的变化,故 C 项错误;上述数据没有反映家庭观念的变化,故 D 项错误。4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一个农村中学的女生给一个男生递上一杯水,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情愫好感的表现;如今,一般只会被认为是关心同学的表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以上主要体现了()A近代化史观B文明史观C社会史观D全球史观答案:C解析:近代化史观考察人类如何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A 项错误;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是文明演进史,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B 项错误;社会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

50、以研究社会风土人情为主,故 C 项正确;全球史观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显然与材料不符,故 D 项错误。题组三 新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5下表为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单位:亿元),其中基建支出的变化主要反映出()1960 年 1980 年 1985 年 1988 年科研经费22.753.38393基建经费11.111.31825总额33.864.6102118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答案:C解析:材料提供的是关于科研中基建支出的数据,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经济建设,而且数据是在缓慢增长的,不是萎缩,故 A 项错

51、误;材料无法反映出是否浪费,故B 项错误;从 1960 年开始到 1988 年,科学研究中的基建支出逐渐增加,体现了国家在逐步改善科学研究条件,故 C 项正确;材料数据没有涉及使用率的问题,故 D 项错误。6(2015南昌调研)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时间(年)1977 1979 1984 1988 2008 2011录取率%4.86.128.724.65772.3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答案:B解析:我国高考录取率到 2011 年达到较高比例,经过了三十多年,“短

52、时期”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从 1977 年的录取率到 2011 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 B 项正确;表格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曲折”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图表中 1984 年和 1988 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一致,故 D 项错误。现代中国现代世界第一阶段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 1978年20 世纪上半期(1917 年至1945 年)基本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教训,成功与失误相伴20 世纪上半期是资本主义国家模式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和经济

53、模式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点现代中国现代世界政治(1)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3)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十月革命使俄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2)二战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深刻影响了国际局势表现 经济(1)20 世纪 50 年代,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经济发展(3)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

54、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苏联(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2)面对 1929 年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了调整,开始对经济进行干预现代中国现代世界表现思想文化(1)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科技发展;文化建设受政治影响较大(2)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社会生活受政治影响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1)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反映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与迷茫,着力表现非理性的一面(2)以量子论和相对论为代表的现代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二战至今基本特征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战后至

55、今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重大变化现代中国现代世界政治(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恢复与发展(2)“一国两制”在实践中取得重大进展(3)外交领域成果斐然,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从两极格局建立到苏联解体,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目前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表现经济(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开展,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对外开放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大和提升,逐渐形成全方位的新格局(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调整经济政策(2)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现代中国

56、现代世界表现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和理论武器(2)科技、教育、文艺全面繁荣,生活日趋时尚化,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1)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现代史上三种经济模式的不同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罗斯福新政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

57、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干预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干预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针对训练1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经济发展失衡,没有体现部门失衡现象,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弊端,不是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故 B 项错误;从

58、材料“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说明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故 C 项正确;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与材料“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 2(2015呼和浩特模拟)美国学者路易斯哈克写道:“我们的国家已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国家就在昨天还是一个不干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借贷货币、储藏商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处于罗斯福新政时期B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积极推行马歇尔计划D拉开发展新经济的帷幕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哈克的话

59、表明,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即政府由不干涉经济到开始干涉,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故 A 项正确。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B 项错误;C、D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 世界主要现代化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1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流通和价值规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恢复和发展经济。2罗斯福新政:采用凯恩斯主义,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中国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确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中国改

60、革开放新时期:借鉴了外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的目标,注重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与社会和谐发展,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针对训练320 世纪 20 年代苏联(俄)实行新经济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二者的共同点是()A促进工农业生产增长B把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旨在减少工农业的盲目生产,故 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把金融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故 B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 C 项正确;新经济政策

61、并不是为了保存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故 D 项错误。4(2015武汉质检)英国金融时报称: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促使该时期中国同国际“接轨”的事件是()A在海南岛设立经济特区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答案:B解析:A 项是在 1988 年,C 项是在 2001 年,均不符合时间限制;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开始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B 项正确;D 项与经济上同国际“接轨”无关,故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1

62、不同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生产目的实现共同富裕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2.相同点(1)都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2)都具有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经济系统开放化的特征。针对训练5(2015桂林质检)1932 年,一位纽约市的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表明()A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B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C民众要求维持自由

63、竞争D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答案:A解析:1932 年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材料中的妇女希望政府通过公共途径为自己提供生计,体现了民众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希望,A 项正确;民众的要求并不等于政府主动干预经济,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放弃”说法不准确,错误。6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 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中国 荷兰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最重要的内容,但遗憾的是其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了扩大发展的机会 1609 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

64、,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他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与美国的股票市场中国 美国 1990 年 12 月和 1991 年 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1996 年,高速发展的股市出现了许多问题。从 1998 年开始,中国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20 世纪 90 年代,政府通过间接措施进行调控。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悄然兴起,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股市吸引了大量私人投资者,同时养老金也

65、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保值增值(1)17 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 20 世纪 90年代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作用。(3)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加以概括。第(2)问,由材料二的表格可知,中国的股票促进了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建立,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为融资提供便利;美国股票的作用则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如促进股票分散化,使知识经济崛起,拓宽福利资金的来源,提高民众的购买力

66、等。第(3),问针对“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注意认识要全面、客观、辩证。答案:(1)中国: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遭受打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单一,难以对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商业模式缺乏创新,商帮仍是传统意义的家族商人。荷兰:实行殖民扩张政策,成为头号贸易强国;实行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金融创新力度大,强大的资金和低利息推动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组建了大型商业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2)中国: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企业发展解困,解决发展的资金问题。美国:推动人民资本主义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引资金;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推动美国经济产业升级;养老金入市拓宽了福利的资金来源,也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投资者通过股市投资分享经济发展的收益,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3)认识:政府的政策是否正确合理,对经济发展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重视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