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涉及传记、新闻、科普文章等的阅读。该板块在近年来新课标多个地区的高考试卷中是作为选考内容出现的。2014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福建卷、辽宁卷、广东卷,较前几年有所减少。传记的考查,历来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中之重。因此,本专题试着从内容和技巧两个方面对传记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复习,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复习建议本专题建议用时7课时(包括自习课)习题课5考点滚动、教师批改小综合训练第7课时(习题课)习题课1-
2、4同桌互检、自主查补专题十四综合检测(一)(二)第3-6课时(习题课)合作探究课时2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传记在形式上的考查第2课时(讲授课)合作探究课时1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传记在内容上的考查第1课时(讲授课)对应课时学习方式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微课堂一刻钟考纲解读一、考纲展示2015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试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传记。了解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分为分析综合(C)、
3、鉴赏评价(D)、探究(F)。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二、命题特点(1)传记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体裁。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辽宁卷考查了传记。2013年高考,湖北省首次考查实用类文章阅读,考查的也是传记。(2)筛选信息与概括内容要点成为考查的重中之重。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12题(2)(3)小题,辽宁卷第12题的(2)小题等,这些都是对文本信息和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3)对文章结构、文本特征、表现手法的分析成为考查的常见题型。如2014年高考辽宁卷第12题的(3)小题“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等。(4)探究题中对“
4、人生价值”“时代精神”“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考查备受宠爱。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12题的(4)小题以及辽宁卷第12题的(4)小题,都是从探究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方面考查的;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12题的(4)小题是从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角度进行考查的。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五年高考(2014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
5、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
6、,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
7、参考价值。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
8、。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
9、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相关链接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教我勤俭,
10、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新课标
11、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案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解析 A项,“因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说法不准确,原文是“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B项,导师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而邓叔群决定当即回国。E项,邓叔群只是提出了这一理论,但他并没有做到“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新课标
12、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案 现实因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思想基础: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意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解析 现实因素可以考虑当时邓叔群所处的社会环境,当时正值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在大陆已经完全丧失民心,另一个是共产党得民心、尊重人才。思想基础,可以从邓叔群从小受到的教育影响谈起,知道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并愿意为国效力。新
13、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案 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东北农学院辛勤工作。解析 抓住题干的要求“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在文中找到相关事例,分条作答。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案 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
14、选学农林专业;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解析 本题作答的方向主要是邓叔群在科学与爱国上所做出的成就。可以从文中提炼他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绩,同时还要关注他作为一个爱国科学家为国效力的事迹。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最美语文印度总理莫迪:多给一小撮,卖茶小贩大翻身2014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期间,首站应邀到访古吉拉特邦,印度总理莫迪亲自迎接。这位今年在印度选举中胜出的64岁印度总理就此走入了中国人的视线。1950年,他出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北部的马赫那县沃德讷格尔村,是一个下层种姓家庭的第三个孩子。出身寒酸的他,只得跟着父亲在镇里的火车站卖
15、茶。或许只能这样,肚子才能混个饱而圆。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煮茶、泡茶,看似任何人都会做的事情,他却比哥哥做得“精到”。因此只要他泡的茶,总是比哥哥卖得快些。哥哥泡茶,中规中矩,完全听父亲的吩咐:只要有茶味就行。不光是他家的茶摊,火车站里几乎所有的茶摊奉行的都是这一点。一天,他的“精到”之处被父亲发现了。原来,他在父亲或哥哥泡好的每杯茶里,又亲手加了一小撮茶。就是这一小撮茶,让茶水变浓了,变得有了“茶味”。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回到家中,父亲非常高兴,夸他有经商的头脑。他却说:卖茶,卖的是良心。我没有考虑如何去招引顾客,我只是想:顾客给了一杯茶水的钱,就要给他们一杯对得住自己良
16、心的茶。因此,在下手的时候,比你们狠了一点。在我的眼里,我不觉得只是赢来了顾客,更重要的是赢得了人心。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这个“多给一小撮”的小男孩,就是在今年号称“世界最大的民主选举”的印度人民院选举中胜出,并当选为印度总理的64岁的纳伦德拉莫迪。此次莫迪及印度人民党能够大获全胜,好多人都在猜测,这与莫迪在竞选期间,大打“经济发展偶像”“卖茶小贩”“低种姓出身”等悲情牌标签有关。而莫迪却说,从卖茶小贩到印度总理,他始终没忘记一点不管何时何地,都要记得多给别人“一小撮”。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素材分析】只有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只有真诚才能换来真诚。为他人着想其实就是为自己赢得便
17、利,看似吃亏的事其实有时是讨了便宜。莫迪的真心不仅为他家的茶摊赢来了顾客,也为他赢得了今后的人生。【速用名言】1.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法国作家雨果2.欲将夺之,固必予之。春秋时期哲学家老子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合作探究课时1传记在内容上的考查题点聚焦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生活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传记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传主的人生经历;(2)传主的性格、情感及其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作者的评论、思想及其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作为实用类文本的主要文体之一,高考对传记
18、内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主事迹的概括与分析;(2)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3)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4)探讨深层意蕴。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型一:传主事迹的概括与分析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直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该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看看写了有关传主的哪些事迹,再进行概括归纳。常见的设问方式:(1)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概括。(2)文中写了有关(传主)的几件事?(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介绍)的?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1(2014辽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侯仁之:
19、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
20、。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958年以后,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
21、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
22、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
23、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就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
24、音)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目: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重要信息和概括文本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城市的知音”。“城市的知音”作为文章的题目贯串全文,因此本题的答题区间比较大。结合文本,从第段可以概括出“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他们被埋没的历史”。他对城市充满着热爱,尤其是对北京。从第段可以概括出“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从第段可以看出他对北京的热爱,他的研究让人们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答案】作为一位
25、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方法点拨解答概括传主事迹类题目的方法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型二: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必考点。因为传记本身就是以写人为主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人物。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应该建立在对传主事迹概括的基础上。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常见的设问方式:(1)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通过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性格?(3)从文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怎样的人?
26、(4)段写出了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5)在方面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2(2011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梁宗岱先生温源宁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这种高高兴兴
27、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新课
28、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
29、、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实际上,他并不相信上帝、天路
30、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生可恋,文学可喜,女人可爱。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可有所领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热情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蓬,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注】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孙唐:德国体
31、育家。题目: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级。题干中答题区域已经给限定了。要从这三段文字中筛选整合,要根据具体事件,抓住关键词加以概括。【答案】性格特点:有激情(热情);执着(求真、好胜);直率(真挚);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方法点拨概括分析传主形象的方法1.五个角度(1)从事迹(人物的言行)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2)从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3)从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4)从细节描写中概括分析传
32、主形象;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5)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即要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概括分析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性格。2.答题模板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一般采用总分结构形式。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型三: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类题相对于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和探
33、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传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的人生价值。而“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在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此类题目在设置上主要有两个角度:从传主的角度探讨文本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从联系现实的角度来探讨其现实意义。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常见的设问方式:(1)对此,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2)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在看来,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在现在有何意义?请联系现实谈
34、谈自己的看法。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3(2014辽宁)阅读侯仁之:城市的知音,完成后面题目。(文本详见例1)题目: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结合文本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原因有哪些时,我们可以透过作者交代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概括,从而得出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进而上升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这一层面。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就
35、其中一方面联系现实谈启示,前提是由文本而发。解答时必须注意限制性条件,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联系现实进行分析阐释。【答案】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方法点拨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探究人生价值探究人生价值或时代精神,主要应从文本对人物的描写中发掘人物身上体现的人生价值或时代精神。解题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善于捕捉主要材料。无论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还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都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我们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传主或文本精神实质的那些材料进行分析,不能依赖枝
36、节性材料得出结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2)抓住文本对人物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发掘人生价值或时代精神。具体来看,可从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上思考人生价值,比如有追求、有渴望、有奋进、有奉献,这些都体现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此外,可从对时代的影响与意义等方面思考时代精神。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3)组织答案时,应先写出具体的人生价值或时代精神,如人生价值中的“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等。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所具有的精神,是群体性的,主要指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如“创新精神”“助人为乐”“奉献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等。然后,结合文本
37、事例具体分析,一般要分条作答。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型四: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文本某一问题或某一难点,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考查频率较高。常见设问方式:(1)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2)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散尽千金济英才追忆邵逸夫先生1月7日中午,站在写有“逸夫楼”三个字的大楼前,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晨阳希望学校校长乐平海心中感慨万千:“多亏了邵逸夫先生捐建的
38、教学楼,经受住了芦山强烈地震的考验。”这一天,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107岁。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逸夫楼”见证慈善一生虽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邵逸夫的长相与生平,但或多或少都听过或见过“逸夫小学”“逸夫楼”等由他捐助的教学设施,这些见证了邵逸夫慈善为怀的一生。姜礼尚教授曾与邵逸夫先生有一面之缘。时任苏州大学校长的姜礼尚教授回忆说,1992年自己随受捐赠学校代表团前往香港参加捐赠仪式时,和邵逸夫有过一面之缘。“邵逸夫先生虽然做了这么多慈善,也有很高的社会威望,但为人十分低调。”姜礼尚说,邵逸夫先生的亲和力很强,在晚宴上主动与代表团的代表们合影。新
39、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邵逸夫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内地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据教育部消息,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先生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币,建设各类项目6 013个,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邵逸夫奖”媲美诺贝尔奖邵逸夫先生长期支持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科研发展,也关注人类科学进步,其创举之一是设立了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该奖项创立于2002年,设有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以及数学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足以媲美诺贝尔奖。“邵逸夫奖”自20
40、04年开始颁奖,每年一次。有人拿了“邵逸夫奖”之后就拿了诺贝尔奖。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原所长陈省身先生于2004年获得首届“邵逸夫数学奖”。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中国发现的2 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与高校合办艺员培训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邵逸夫先生向当时的国家教委提出,希望在内地选择一所大学创办电视演员艺训班,吸收内地人才,进行培训后进入香港无线电视(TVB)工作两年。这一设想得到国家教委的支持,最终将合作点定在了邵逸夫先生曾经捐赠过的华南理工大学。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据参与该项合作的鄢秋萍老师回忆,艺员培训中心面向内地招生,由
41、香港无线电视提供资金支持,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内授课,双方邀请艺术专家对学员进行授课与培训,经过培训的艺术人才以及电视技术人员可以进入TVB工作。一直到1996年共举办了近10期培训班,培养出邵兵等一大批演艺人才。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逸夫先生一路走好邵逸夫逝世的消息传到邵先生在故乡浙江多次捐助过的浙江大学,许多师生和校友纷纷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表示哀悼和敬意。浙江大学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韦路说:“邵逸夫的名字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向邵老致敬!”淮阴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朱延华翻出了一份20年前的校报,上面在显眼的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我校“逸夫图书馆”落成,编辑是朱延华。朱延华说:“逸夫图书
42、馆建成,从校长到学生精神都为之一振,这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东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李小男表示,斯人已逝,福泽后人,东南大学师生将永远感念这位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慈善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吴景泰教授说:“2007年,我亲自参与了逸夫基金投资我校300万港币的项目,沈航师生会永远铭记这个名字。”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同济大学档案馆馆长朱大章说:“近20年来,逸夫楼一直是同济利用率最高的建筑之一。”网友“啖月忽律”说:“我在逸夫楼里扯过皮,拿过奖,看过毕业典礼,读过书。愿老人家走好!”“我们会永远感谢邵先生捐资助教的千秋功业,勤勉求是,严
43、谨治学,为国为民,前行不辍。”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顾玉林说。(原文有删改)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目:古有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豪迈,今有邵逸夫先生“散尽千金济英才”的慈悲为怀。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就“千金散尽”谈谈自己的看法。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讨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写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与题干有关。文本中与题干“千金散尽”有关的事例有:一是邵逸夫做慈善,支持内地教育、医疗事业发展;二是设置“逸夫奖”;三是与高校合作办艺员培训班。了解这些事件之后,应做深入思考,可以从中看出“邵
44、逸夫散尽千金是为了回馈社会”“千金散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然后,结合实际明确自己的观点。依据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加以论述。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答案】示例1:我认为“千金”无须散尽。“千金散尽”须有资本。李白为“诗仙”,邵逸夫先生是著名实业家,他们都有“散尽千金”的资本,也有运作千金的魄力,而我们则不能也不必如此。“千金”并未散去。邵逸夫先生“散尽千金”实为回馈社会,是为了祖国乃至人类的教育事业,我们应该向他致敬。即使有千金也应节俭,节俭是美德,浪费是可耻的行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示例2:我认为“千金散尽”可行。“千金散尽”为大义。邵逸夫先生捐赠巨资,为
45、教育科研的千秋大业作出了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千金散尽”显性情。诗人李白在散尽资财、沽酒赋诗时,排忧解愁,得洒脱之本真。“千金散尽”是态度。生活中,既要注重节俭,更要豪爽大方,不能做金钱的奴隶,千金要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能结合文意分析,且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方法点拨依据文本找论据,联系实际谈观点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探究题,要求在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论述,所以,解答此类试题应“依据文本找论据,联系实际谈观点”。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1)明确无误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类试题一般要求谈自己的看法,所以,第一句应明白无误地写出观点。如上述
46、例4中,“我认为千金无须散尽”“我认为千金散尽可行”等,观点非常明确,不模棱两可。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2)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表明观点之后,应先在文本中寻找支持此观点的依据,然后由文本论据引申到生活实际。如上述例4示例一中,“他们都有散尽千金的资本,也有运作千金的魄力”是依据文本得到的观点,而“我们则不能也不必如此”则属“外联”。(3)整合信息,分条陈述。答题模式:观点(“我认为”或“我同意”)+理由(分条阐述)。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型五:探究深层意蕴文本的深层意蕴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意,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
47、意,弦外之音,也就是说通过表面意义窥探到的深层意蕴。这类题目,可以立足于全文,从不同角度探究文本表现出来的意蕴,也可以从一个片段甚至一句话入手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常见的设问方式:(1)请探究文本中的某一事物包含了哪几层深意。(2)在作者心目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3)结合文意,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句、段)内涵的理解。(4)请根据文本,探析这句话的含意。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5(2013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杨 芳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冲着王文显。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但听课后
48、,他竟有些失望。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撇。1936年外国语文学会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纹领带,背着手,和吴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满脸严肃。自1915年伦敦大学毕业,王文显便在清华教书。直至1937年学校南迁。其间,他历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和外文系主任。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不同于为人的刻板,
49、他写出的剧本却别有一番幽默,“没有丝毫沉闷无味之处”。在暗讽袁世凯称帝的喜剧梦里京华中,他写下一幕大小老婆争当皇后的闹剧:“大太太喘气喘得活像夏天的狗。她旋转得眼花缭乱。一姨太太一个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头发。她没有抓住头发,仅仅撕下她的领子。”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剧委曲求全,写的则是教授勾心斗角的丑态。男主角是一位大学校长,一出场,便抱着哈巴狗,大言不惭地对下人说:“我要不耍一点儿手腕,你想我能维持五分钟之久吗?”这是这位代理校长的切身感受吗?人们不得而知。至少,在现实中不大看得出来。在会议上,他不慌不忙,不东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丝不苟,“各个方面无疵可求”
50、。甚至,他永远一个样儿,抽烟斗,打网球,夏天穿短装,冬天换长袍。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温源宁说他“像个固定的设备毫无改变”,调侃他为清华的“不倒翁”和“定影液”:“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与学生曹禺的悲剧不同,王文显的作品是喜剧,充满了嘲讽,令人捧腹大笑后若有所思。委曲求全在耶鲁大学演出时,波士顿报一位记者评价:“柔和的、恶嘲的微笑实在是中国人对于喜剧的一种贡献。”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他的作品)是那种坐在小剧场里,一边喝着咖啡和茶,一边细细品味的话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耀杰说。1990年,正读研究生的张耀杰
51、在资料室无意中发现一本二三十年代的杂志。上面布满灰尘,旧得“翻几下就会烂掉”,其中介绍了王文显。不同于那个年代常有的慷慨激昂,他的剧作文字温文尔雅,很有情趣。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这种情趣充满了文人式幽默,没有火药味,温厚中带着一丝人文关怀。”张耀杰说,“我们现在很少还有这种幽默。”“缺乏战斗性”,这些文字也在以往的戏剧史研究中被忽略。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国戏剧史权威著作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一书,732页里对他的介绍只有薄薄4页。“剧中所表现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基于这种精神对当时中国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书中写道。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清华
52、大学图书馆东北角不远处,曾是王文显居住的北院住宅区。梁启超、朱自清等学者也一度在这里居住。树,有学生在看书,也有老人推着童车,早已不复是“点点翠竹千般绿,几条小路尽文人”的景象了。(摘编自过去的那些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注】王文显(18861968):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先驱之一。定影:把经过显影的感光材料放入配好的药液里,溶去全部卤化银,只留下银质的影像,并把影像固定下来,不再变化。题目: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含意。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解答本题时,要首先理清王文显和清华的关系。“没
53、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这说明王文显在清华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清华的灵魂。“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说明王文显身上体现了清华的特质与精神,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包容的治校理念。将理解的内容分点或分层次概述出来即可。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答案】(表层方面)王文显身上体现了清华的特质与精神,在清华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层方面)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包容的治校理念,是清华的灵魂。坚守学术性和包容性,清华就不会因为任何变革而改变;反之,清华将不再是“清华”。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方法点拨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探究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1.联系背景与动机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
54、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进行思考。2.由表入里分析通过表层含意,结合文章的主旨,探究其蕴含的深层意蕴。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3.进行多角度探究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首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意蕴作出判断,并提出问题。然后选择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逐一发掘,分析论证。分析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黄侃先生二三事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
55、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
56、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
57、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惟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溅泥,课后晴天,他换上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
58、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
59、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
60、案 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术谨严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举例:志士之狂:写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突。学术谨严: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原文中合理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由文中“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这一过渡句可得出答案。举例时根据过渡句
61、也可以理出思路,即先写黄侃的志士之狂,主要集中在第、段,名士之狷主要集中在第、段。这一信息也可由第段中的“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句得出。由此可知,现代文阅读中的许多信息都可以由文本自身得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百年良医的苍生大爱“悬壶济世秉丹心,妙手仁术暖杏林。”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名誉组长葛宝丰从医65年的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之一、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葛宝丰自主创新57项重大医学成果,培养军地骨科专家600多人,年近百岁仍奋斗不息,被群众亲切地誉为“百年良医”。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
62、考调研 葛宝丰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医学系。1949年8月兰州解放,葛宝丰因救治解放军伤病员,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20世纪70年代,葛宝丰已成为军内外骨科医学界一颗闪耀的新星。解放军总医院多次想调他去北京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的根在大西北,这里的人民更需要我。”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999年,葛宝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的家乡河北以及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多个省市都给出极为优厚的条件邀他前往定居,开辟新的天地,他都回信婉拒,并赋诗明志:“我年逾八十,蹒跚意呆痴,吐丝丝绸路,直到丝尽时。”面对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葛宝丰一次次选择了放弃。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召唤,
63、他却没有一次失约:抗美援朝,他主动请缨;服务藏区,他身先士卒;抗震救灾,他临危赴难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解放初期,西北地区没有几家像样的医院,骨科医学的理论研究和治疗技术更是滞后。葛宝丰在国内较早开始了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术的学习研究,研制出“V”形钉和梅花髓管内针,突破了断肢再植的技术瓶颈。1965年,由他指导的全军第一例、全国第二例临床断臂再植手术获得成功;1988年、1990年,他指导学生接活冷缺血54小时断掌和59小时断指,打破了36小时的国际纪录;1997年,他成功完成亚洲骨科领域第一例十指断指再植手术,逐步形成了西北地区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64、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要把目光聚焦在人民需要的课题上。”葛宝丰常挂嘴边的这句话,既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也是他勇攀高峰的推动力。粉碎性骨折碎片复位和固定是一项困扰世界临床医学的百年难题。葛宝丰不畏艰难、带头攻关,经过多年钻研,发明了内固定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使患者手术后不再利用石膏或夹板做外固定,大大提高了粉碎性骨折的治愈率。这项获国家发明奖的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已使18万患者受益。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20世纪90年代初,葛宝丰发现住院官兵中骨创伤患者较多,经一一分析病例,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训练不科学。已年逾古稀的他逐级向上反映,提出科学施训的建议,并用5年时间研制出治疗训练创伤的特
65、效药高肟甲素霜,在部队一直沿用至今。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葛宝丰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定期到一线部队收集疾病防治的一手资料,首次发现了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在6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葛宝丰先后有6项成果属国内首创,4项成果属世界独创,成为大西北骨科专业的开拓者、军队骨科专业的重要奠基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作为医护人员,仅仅把病人当做亲人是不够的,只有把病人当做自己,才能真切感受病人的痛苦。”葛宝丰关于医患关系的这句名言,如今已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骨伤患者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葛宝丰总是千方百计制订最
66、佳治疗方案,精打细算节省每一笔费用,尽可能地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疗效。“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这是他平常对医护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从医60多年来,葛宝丰救治患者17万余人次,不仅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还使治愈率达到98.6,伤残率降低至0.1。但说起往事,他很少谈其中的成功,反而常常为手术中的瑕疵愧疚不已。葛宝丰说:“我一生中做了无数手术,但有4例不尽如人意,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患者的名字和当时的状况。”他还作诗警醒:“为此二三事,郁郁数十年。一上我心头,彻夜不入眠。”葛宝丰的这首诗,从另一个侧面对他的从医生涯做了最好的诠释。(原文有删改)新课标语文
67、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葛宝丰拒绝了解放军总医院、家乡及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邀请,放弃了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把根扎在了大西北。B.葛宝丰突破断肢再植的技术瓶颈,完成多项国内乃至国际高难手术,其根本出发点是构建西北地区骨科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C.葛宝丰的医学发现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不仅惠及全军官兵,而且使十多万普通患者受益。D.葛宝丰说的话虽然直白、质朴,但是都倾注着真情,传递着大爱,后来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E.本文不仅叙写了葛宝丰的高明医道,而
68、且突出了他早已融入心灵深处的高尚医德,迸发出感人肺腑的震撼力。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案 AE解析 B项,“其根本出发点是构建西北地区骨科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与原文表述不符,依据原文中“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要把目光聚焦在人民需要的课题上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可得知,其根本出发点是人民的需要;C项,对“医学发现”的表述与原文不符,依据原文可知,葛宝丰的医学发现是指其发现了高原环境对官兵骨骼的影响,而原文中并未说这一医学发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十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多万普通患者受益”。D项,“葛宝丰说的话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以偏概全,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
69、医院医护人员从业信条的只是其中一句,即“作为医护人员,仅仅把病人当做亲人是不够的,只有把病人当做自己,才能真切感受病人的痛苦”。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2)葛宝丰为何被人们亲切地誉为“百年良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其原因。答:_ _答案 葛宝丰通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西北地区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葛宝丰把科研创新聚焦在军队、人民需要的课题上,如粉碎性骨折碎片复位和固定课题、科学施训的建议、发现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等。葛宝丰的医学生涯成果丰硕,他是西北骨科专业的开拓者,是军队骨科专业的奠基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3)在葛宝丰的医学生涯中,他是如何体现
70、出“苍生大爱”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答:_ _答案 扎根大西北,放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通过自身努力实践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根据人民的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4)葛宝丰平常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请结合材料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案 示例:葛宝丰在从医生涯中,做到了以下几点: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设身处地地感受病人的痛苦,不仅把病人当亲人,更把病人当自己。处处为病人着想,为病人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力争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疗效。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不为个
71、人成功沾沾自喜,常为手术中的瑕疵愧疚不已。近几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一方面经常有病人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多有抱怨。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的情绪,也严重干扰了医疗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加重了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损害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广大医务工作者应以葛宝丰为榜样,把病人当做自己,努力改善医患关系。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严峻的课题。(能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医患关系谈个人理解并言之成理即
72、可)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合作探究课时2传记在形式上的考查提示:高考在形式上考查传记的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传记中的细节描写;传记中的侧面描写;传记中的引用;传记中的选材与组材;传记的结构技巧;传记的语言特色。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形式(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中的叙述人称、叙述方式、抒情方式、人物描写手法等,表现手法中的渲染、抑扬、对比等,结构章法中的铺垫、过渡、呼应、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深化主旨等都同小说类似,所以此处不再赘述。由于传记的文体特征,我们需要格外注意其他人物对传主的映衬,细节描写,选材组材等方面。
73、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点聚焦题型一:其他人物对传主的映衬传记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在传记中,常常用以次要人物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方法来达到刻画传主的目的。传记中的主要人物(传主),通过众多人物烘云托月般的衬托,形象更加鲜明,性格更加突出。这些人物虽然属于次要人物,但对于表现传主的品质与精神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除了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以外,运用别人对传主的评价等方式也对传主具有侧面衬托作用。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常见的设问形式:(1)看看作品除了写传主
74、外,还写了哪些人物?(2)这些人物对刻画传主形象起了什么作用?(3)本文的传主是,为什么还要写等几个人物?(4)文章写,有什么作用?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1(2011福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朱启钤【注】:“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
75、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
76、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祯,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
77、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
78、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东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摘自2006年6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注】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题目: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作者写梁思成是为了写朱启钤,因此分析时的落脚点必须在塑造朱启钤这一人物形象上;其次要找出文章具体写梁思成的地方,确定其中一处,分析作者在此处写梁思成对表现朱启钤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79、;最后,还要分析它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答案】作用: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所选事例及分析:第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第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并在中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第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
80、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方法点拨解答人物传记侧面描写类题目的角度1.从侧面表现传主表面上看似写的不是传主本人,但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从侧面表现传主的性格、特点、品质等。之所以不从传主的角度直接写,主要是因为不容易写,或者写出来不够形象生动;从侧面来写,则表达效果更好,更形象有力,让人在思考回味中体会到相关的意蕴,更富有文学魅力。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2.内容与情节的需要不交代其他的相关人物,内容与情节就不完整,就无法更好地来表现传主。只有把传主放在一定的环境中,他的行为、性格才显现其合理性,为了交代必要的环境,自然要写一些看似与传主无关的人。新课标语文高三
81、总复习高考调研 3.由点及面,揭示除传主个人之外更深的主题作者要揭示某种社会道理或者一个大的群体,比如整个民族的某种品质,光凭借传主一个人无法全面地表现,就必须做拓展,除了写传主之外,还要写其他人。这样传主再加上其他人,点面结合,就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表现主题。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型二:传记中的细节描写传记作品善于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使传主的形象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常见的设问方式:(1)文中运用这个细节,对表现
82、人物有什么作用?(2)本文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3)本文追述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的什么特色?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闻一多在青大梁实秋青岛的天气冬暖夏凉,风光旖旎,而人情尤为淳厚。我们立刻就认定这地方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够标准,宜于定居。所以我和一多一言而决,决定在青岛大学任教。我回北平家中小憩,一多返回武汉接眷,秋后我们便在青岛开始授课。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除了国文系主任之外,一多还担任文学院院长。在中国文学系里,一多罗致了不少人才,如方令孺、游国恩、丁山、姜叔明
83、、张煦、谭戒甫等。一多赁屋于汇泉,离浴场不远的一栋小房,出门即是沙滩,涨潮时海水距门口不及二丈。据一多说夜间听潮一进一退的声音,有时不能入寐,心潮起伏。他到学校去要经过我的门口,我住在鱼山路,他时常呼我同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行赴校。青岛多山路,所以我们出门都携手杖一根,这是别处所不需要的。一多很欣赏策杖而行的那种悠然的态度,所以他备了好几根手杖。一多在私生活方面是个懒人,对到市内购买什物视若畏途。例如,我们平常都喜欢穿千层底的布鞋,一多怕去买鞋,时常是鞋穿破了之后,先试穿他的厨师的鞋子,然后派遣他的厨师代他去买鞋。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汇泉的房子是很令人羡慕的,可惜距校太远,
84、同时也太偏僻,到了冬天海风呼啸时分外凄凉。一多住了不到一年,便趁暑假的时候送眷回到湖北,离别了那海边小屋。他为什么要把妻室孩子送还家乡,独自留在青岛,我不知道,事实上他的家庭生活的情形,我也所知甚少。他住在汇泉的时候,请我去吃过一次饭,我如今还记得他的厨师所做的烤苹果非常可口。孩子一大堆,流鼻涕的比不流鼻涕的为数较多。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一多送眷回乡,返校后就住学校宿舍,好像是第八校舍,是孤零零的一座楼,在学校的东北方,面对着一座小小的坟山。夏夜草长,有鬼火出没。一多在这宿舍过了孤独的一年,饮食起居,都不方便。但是这一年间他没有家累,得以全副精力从事中国文学的研究,尤其致力于研究诗经
85、。有一天他到图书馆找我,我当时兼任图书馆馆长,他和我商量研究诗经的方法,并且索阅莎士比亚的版本以为参考,我就把刚买到的佛奈斯新集注本二十册给他看。他浩然长叹,认为我们中国文学虽然内容丰美,但是研究的方法实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在落后。他决心要把诗经这一部最古的文学作品彻底整理一下。他从此埋头苦干,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我有时到他宿舍去看他,他的书房中参考图书不能用“琳琅满目”四字来形容,因为那凌乱的情形使人有如入废墟之感。他屋里最好的一把椅子,是一把老树根雕刻成的太师椅,我去了之后,他要把这椅上的书搬开,我才能有一个位子。他的研究的初步成绩,便是后来发表的匡斋尺牍。在诗经研究上,这是一
86、部划时代的作品,他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解释诗经。他自己从来没有夸述过他对诗经研究的贡献,但是作品俱在,其价值是大家公认的。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一多从来没有忽略发掘新诗的年轻作者。在青大的国文系里,他最欣赏臧克家,臧克家写诗是相当老练的。还有他从前的学生陈梦家也是他所器重的。陈梦家是一个很有才气却不修边幅的青年诗人,一多约他到国文系做助教,两个人颇为相得。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青岛附近的名胜只有崂山,可是崂山好像没有什么古迹,尽管群峰陡峭,乱石穿空,却没有什么流风遗韵。我和一多曾数度往游,在瀑布前流连忘返。一多说风景虽美,却不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可见他浪迹于山水之间尚不能忘情于人事
87、。我指点山上的岩石,像斧劈一般,我说那就是千千万万年前大自然亲手创造的作品,还算不得是“古迹”么?一多不以为然。后来我们到济南参加山东省留学生考试委员会的会议,事毕游大明湖,一多在历下亭看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依稀想见杜少陵、李北海的游迹,这才欣然色喜。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一多在青岛住了两年,在学潮爆发之后不愉快地离去,在北平任教于清华大学。(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题目:文章第四段画线句子描写了闻一多先生送眷回乡后的生活情形,有什么作用?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画线句子通过“孤零零”“有鬼火出没”等细致地写出了闻一多住处的冷清
88、。也写出了闻一多饮食起居的不方便。而后文则写闻一多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在诗经研究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这就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的治学精神。【答案】(1)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住处的冷清和闻一多先生生活的不方便。(2)但在这样的条件下,闻一多先生仍致力于中国文学特别是诗经的研究,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的治学精神。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方法点拨解答人物传记细节描写类型的几个主要角度1.从对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1)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传主形象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只表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展现其普通的一面,人物就不能立体化。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2)让传主形象真实可信。要把
89、人物写好,就要写其普通的一面,因为读者是普通的公民,他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易于接受。(3)符合读者心理需要。对于大人物诸如政治家、艺术家、影视明星等,读者已经从媒体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在本行业内的成就、事迹。对于传记作品,读者更渴望了解一些花絮。因此,一些细节正能解决这一问题。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2.从体现传记文本特色的角度(1)可以体现传记史实性、真实性的特点;(2)可以增强传记的表现力;(3)可以使传记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特别提示】传记中的引用及其作用人物传记为了满足刻画人物、表达中心的需要,有时会引用大量
90、的原始材料,或者诗词、故事、书信、日记,或者别人对传主的评价。因此,命题者有时从这个角度入手,要求分析引用这些材料的作用。下面依据引用内容的不同,讲解一下各自不同的作用。(1)直接引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2)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3)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4)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5)引用别人的评价,可以从侧面烘托传主形象,增
91、强说服力。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型三:选材组材技巧传记选材的特点:真实;典型;材料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体会评价选材组材要看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是采用重大题材还是选择生活小事来表现人物,材料的顺序安排如何。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常见的提问方式:(1)本传记在选材、组材上有何特色?(2)本文材料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3)本文是从哪几个角度选材组材的?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3(2011福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朱启钤【注】:“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文本详见例1)题目:作者为什么
92、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回答表达技巧的作用,可以从文章主题、结构和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思考,结合具体段落和语句,作全面具体的分析。【答案】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
93、的主题。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梁 衡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特别是不能再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94、。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示范,捐出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折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
95、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箱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
96、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边的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的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勘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的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桩“非分”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
97、考调研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分”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己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民人与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维吾尔人均在圣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
98、开篇的第一位功臣。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目: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选材的?在组材上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选材组材的能力。选材可以根据题目“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和文章内容确定。组材方面的启示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安排时的顺序和详略考虑。【答案】选材:从“以罪臣之名”,“行忠臣之事”两个角度。(答“罪臣”“功臣”亦可)组材:注重时序;详略得当。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需要从选材和组材两方面思考1.在解答选材这类题时需要考虑传记的文本特征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选材的真实性;选材的典型性;材料的大小。传记的
99、材料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2.在解答组材类题时需要考虑的方面(1)从时序角度思考。通过抓时间词语,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2)从详略方面思考。传记的组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型四:传记的结构技巧文章结构,指的是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方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文体的布局谋篇,二是指语段内部的结构。传记作为一种实用文体,
100、结构形式与一般的写人记事散文类似,一般分为两种:常规结构和变式结构。其常规结构一般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发展过程,人物性格的逻辑来安排。有时候采取变式结构,比如打破时间顺序,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考查时,往往从小的角度切入,如句段的作用等。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篇传记在结构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文中反复强调这一特点,请从结构安排方面对其表达效果进行赏析。(4)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本文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有何作用?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5(2014辽宁)阅读侯仁之:城市的知音,完成
101、后面题目。(文本详见“合作探究课时1”例1)题目:本文第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括重点段落的内容与作用的能力。答某一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大方面入手,先概括这段写了传主什么事情,反映了传主哪一方面的人格魅力;然后再答这段对塑造传主形象和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如有特殊表现手法也可提一下。此段写了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突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丰满。从结构上要答出首段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作铺垫。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答案】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体
102、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作铺垫。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例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一身傲骨朱东润朱东润常言:“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了解他的人知道,他不只是说说而已。“文革”初期,朱东润是复旦大学第一批被揪出来批斗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过他的回答则是:“我嘛,权威勉强算一个,反动嘛,则未必。”随着批斗逐渐升级,朱东润遭受的折磨亦更加深重。有一次,一个造反派头头率领几个红卫兵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来抓朱东润“杀头”示众,他们找到一把日本战刀,两人揿头压肩,两人用军刀当锯子拉颈项。幸亏战刀年久生锈,头才没掉下来。他们还恶狠狠
103、地问:“你是什么东西?”他们原以为这次朱东润一定会求饶,承认自己是牛鬼蛇神反动分子。不料,朱东润却昂然抬头说道:“我是中文系系主任!”朱东润是如此坚贞不屈,以至于当时批斗者中有人喊“砸朱东润的傲骨”。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朱东润一身傲骨,自信且自负,在复旦是出了名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转述过一个有关朱东润先生的故事,说的是朱先生曾作学术报告谈传记文学,认为世界上只有三部传记作品是值得一读的,一部是英国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一部是法国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还有一部就是他自己的张居正大传。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朱东润完全有理由如此自负,因为他是我国公认的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他
104、把自己的张居正大传列为世上最好的三部传记作品之一,而张居正大传被世人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除了张居正大传外,朱东润一生还著有陈子龙及其时代杜甫叙论陆游传梅尧臣传李方舟传等。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朱东润在开创现代传记文学写作体例时曾强调,除了文学性,传记文学首要的是真实。他说:“传记文学是文学,同时也是史。因为传记文学是史,所以在记载方面,应当追求真相,和小说家那一番凭空结构的作风,绝不相同。”这一原则,在他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张居正大传中得到了坚决贯彻,所有的事实,都经过极其详密的考证,做到了“信而有证”。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向前进,道路是曲折的,光明依然在前。朱东润对此
105、深信不疑。他在抗战困难时期完成的张居正大传一书的最后写道:“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时,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赫一些,也许有的黯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民族自由而奋斗,为民族发展而努力,乃至为民族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不妨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历经清王朝、民国、抗战、解放、文革等政局的变迁,朱东润始终向往光明,执着进步。1979年,已至耄耋之年的朱东润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做到了“永远前进”。上世纪80年代批判周扬时,报社记者问及他对周扬的评价以
106、及对异化问题的看法,朱东润的回答总是那么一句:“我活到现在90岁了,相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朱东润曾希望人们在他死后能说一句“我国传记文学家朱东润死了”,如此足矣。不过,在他逝世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朱东润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和书法家。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题目: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解析】依据题干要求,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思路。本文是一篇传记,重点表现朱东润的性格特点,根据传记的特点,文章第1段是写传主的坚贞不屈,第2、3、4段是展现传主的自信与自负,第5、6段是展现传主相信光明,最后一段是对传主的总的评价。文章的层次理清
107、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晰了,然后运用首先、其次等顺序词加以概括即可。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答案】首先引述朱东润关于“傲骨”的名言,从而引出表现朱东润坚贞不屈的事例;接着列举事例表现朱东润的自信与自负,并阐明理由;然后写朱东润始终相信“光明依然在前”,并执着地追求进步;最后写世人对朱东润的高度评价。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方法点拨一、从两方面考虑“语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1.结构方面(1)位于开头:点明主旨,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张本、铺垫),引出下文的观点或具体某方面的内容;奠定感情基调。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出现服务,引出观点,或者为下文的叙事、说明或抒情奠
108、定感情基调。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2)位于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这样的语段一般相对于承上启下的语段较长些。(3)位于末尾: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2.内容方面表现的对象(传主、说明的对象、事件等)、主旨或情感等。答题模板:具体内容+手法作用+结构作用。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二、概括文章思路“四步走”第一步,审清题干,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第二步,辨明文体,读懂文本,依据各个文体的各自“行文思路”思考答题角度。第三步,依据某一角度,将文本的语段合理地划分为相对集中的三四
109、个层次,然后对各个层次加以概述。第四步,运用顺序词,如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最后将各层次加以概括组织答案。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课堂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
110、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淡漠名利,胸襟洒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而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
111、影子。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因而尽管他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学,但他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然而,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遵照他“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的遗嘱,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梁夫人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此时,让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既惜且悲,唏嘘不已。1937年7月28日,北京城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作为一个最具中国性的
112、文人,梁实秋内心无比沉痛,他涕泣着对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北京沦陷后,梁实秋面临着走或留的两难选择。走,意味着要抛妻别子,远离年迈的父母,任由他们在日军的铁蹄下浮沉;留,则意味着要忍受亡国奴的耻辱,甘当日军铁蹄下的顺民。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只身逃离北京。他先到天津,后转道济南奔赴南京。在济南车站,梁实秋遇到他从前的一位学生。两人之间的对话耐人寻味:“老师到哪里去?”“到南京去。”“去做什么?”“赴国难,投效政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师母呢?”“我顾不得她,留在北平家里。”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辗转抵达南京后,情况并不
113、像他所预期的那样乐观:“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敌机轰炸之下,人心浮动”,“各方面的情形很乱”。南京政府对于梁实秋等知识分子如何安置迟迟没有着落,他油然生出“报国有心、投效无门之感”。周旋两天后,梁实秋接到的命令是“急速离开南京,在长沙待命”。在开往长沙的船上,面对“伤兵难民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三天后,抵达岳阳,洞庭湖烟波浩淼,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飘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涌起杜甫的诗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
114、一份身世之慨吧。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938年夏,梁实秋以参议员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定居于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过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成,地板踩上去颤悠悠的吱吱作响”。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抗战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这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的”。尽管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作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当时他并不宽裕,以至于家人来到重庆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拒绝接受薪俸,
115、并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梁实秋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达出梁实秋内心的飘泊感和忧患感。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提起梁实秋的
116、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名称,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B.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梁实秋是饱含着深深敬意与赞美之情的,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C.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D.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E.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畅美,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为读者客观地呈现了梁实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风貌。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117、答案 DE(D项2分,E项3分,A项1分)解析 A项,“可见人们对梁实秋的成见颇深”说法错,不是全部,只是“很多”。B项,错在“相较于鲁迅作者更喜爱梁实秋”,属主观臆断、无中生有。C项,错在“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据原文“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可知,属无视限定、扩大范围。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2.简析第二自然段中引用传主以及梁锡华、余光中言论的作用。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案 引用传主的言论,表现其淡漠名利、胸襟洒脱的思想意识。引用梁锡华、余光中的言论,从侧面(或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具体丰满。丰富文章的内容
118、,使文章更具可读性。表达了对梁实秋的赞赏之情。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3.作者为什么说梁实秋是那一代最具“中国性”的文人?结合全文,分析其“中国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案 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所以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具体表现在:后半生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死后要葬于高地,遥望故乡。北京沦陷,无比沉痛,不做亡国奴,抛家弃子,勇赴国难。投效政府,为国做事,生活困顿,仍然坚持拒绝接受编委会薪俸。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虽然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
119、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4.文章说“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二者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简述理由。答:_ _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答案 示例1:我更喜欢鲁迅。理由如下:(1)鲁迅深刻、锐敏、忧郁沉痛、终生与现实苦斗,是勇猛的战士。如:他的阿Q正传揶揄了“精神胜利法”,药揭示了国民的愚昧。国难当头,他的文章引领了民族的方向。国难当头之际,鲁迅的作品更能拯救民族,他不愧为“民族魂”。(2)梁实秋通达、温煦、旷达潇洒,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是中国式的文人。他的身上虽然有种种美德,但和鲁迅先生相比,他的做法对于抗战无更大的实质性帮助。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示例2:我更喜欢梁实秋。理由如下:(1)梁实秋具有中国文人的种种美德,他通达、温煦、旷达潇洒,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不仅如此,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热心为国家效力。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2)鲁迅深刻、锐敏、忧郁沉痛、终生与现实苦斗,是令人尊敬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风格和梁实秋不同,但不因此而影响我对梁实秋的喜欢。新课标语文高三总复习高考调研 请做:题组层级快练(十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