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50 ,大小:3.92MB ,
资源ID:60654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65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整体阅读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整体阅读 .ppt

1、第七节 文言文整体阅读 例(2014 年全国卷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

2、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

3、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羨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答案讲评】D(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D项“著”是“登记”的意思。)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

4、属/语及辄泣下/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答案讲评】C(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首先通读画线句,理解大概意思,然后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刘瑾等八人号八虎”主、谓、宾俱全,它们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A、B 两项;“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部分根据句子意思,要在“辄”前断开,排除 D 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

5、;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答案讲评】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 项表述不当。原文中韩文只是请求裁减冗员,并没有“着手压缩编制”。)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6、汉语。(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译文:_(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译文:_【答案讲评】(1)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2)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夺”的意思是“强夺”,“乃”是副词“才”。(2)“偕”的意思是“一起”,“伏阙”的意思是“拜伏宫阙”,“疏”的意思是“奏章”。附: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明朝成化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工科给事中。外放任湖广右参议。宦官视察太和山,贪污国家财物。韩文极力阻止他,用

7、盈余的国家财物换取了一万石粮食,预备救济之用。九溪本地的酋长与邻境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去给他们讲明道理,他们都服从。弘治十六年被授予南京兵部尚书。年成歉收,米价飞涨。韩文请求预先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感到为难。韩文说:“救灾荒如救火,如果皇上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他开仓发放粮食十六万石,米价因此平稳下来。第二年皇上召见并升迁他为户部尚书。韩文稳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恭。等到面临大事,刚毅果断无所屈服。武宗即位,赏赐大臣以及修建陵墓、大婚等各项费用,需银一百八十万两还多,库银供应不上。韩文请求先打开承运库,皇上不允许。韩文说:“国库空虚,赏赐除了镇守京师和边境的军士外,请分别供给银钞

8、,再用内库及内府的钱逐渐增加,并暂借皇上赐给有功勋的皇亲国戚的庄田税,并下令承运库官员核查积攒的金银,登记在册。并且将各项不急的费用全部去除掉。”按旧的制度,监局、仓库太监不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多,有的一仓十余人,韩文极力请求裁减。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韩文掌管国家经济有两年,竭力遏制有权势和受皇帝宠爱之人的利益,这些人非常痛恨他。而这时东宫以前的太监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每日引诱皇上游玩打猎、欣赏歌舞、摔跤角逐,不理政事,韩文每次退朝,对官员们说起这件事就流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趁着这个时候带领诸位大臣极力进谏,除掉八虎很容易。”韩

9、文捋着胡须挺直肩背,毅然动容地说:“好。纵然事情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了,也值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刘瑾非常憎恨韩文,每天让人窥伺韩文的过失。过了一个月,有人把假银送到皇宫的府库,刘瑾就把这件事作为韩文的罪状。皇上下诏韩文官降一级退休回家。刘瑾余恨未消,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下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千石送到大同。过了不久又第二次罚米,韩文家产荡尽。刘瑾被杀后,韩文恢复官职,直到退休。嘉靖五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一、强化整体阅读观念高考文言文选材范围有所扩大,要求我们在备考时要确立整体的阅读观,提高阅读效率。高考

10、中的文言语段,无论何种体裁,考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是关键。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我们往往是在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再回头揣摩其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因此,针对高考选材等方面的变化,熟悉高考文本的语言特点,确立以实词为核心的文言文整体阅读观,迁移拓展,贯通文意,这样的训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按语法系统强化词汇、句式之类的训练,只会事倍功半。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文意:1文意疏理法。即第一遍诵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这篇文言文写了什么人(主要是传记对象),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有些什么行为举止(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这些行为举止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格,这些事有什

11、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们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2题目推导法。即先看试题的选择题,根据选项提供的信息去理解文章内容。自主命题的多数省(市)卷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道选择题,一般都是考查信息提取和文意把握的。前者一般是把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涉及的是什么人,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以及行为有何特征,等等。而后者则考查对文意的概述或分析,其中仅有一项不正确,所以正确的三项都是帮助考生整体把握文意的重要“提示”,把阅读原文获取的信息与之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正确与否。二、把握阅读解题思路:通读重读读懂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答的最佳思路,可用“通读

12、重读读懂”这 6 个字来概括。下面结合 2014 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的相关试题进行解说。请先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 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

13、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

14、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

15、置僚属。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B.皆长跪以言具告以事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及其所之既倦D.其见称如此其皆出于此乎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辄能言诸生所诵 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A BC D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詹鼎出身微贱,

16、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现在说说解题思路:“通读重读读懂”。通读通读选文,整体把握文意。在阅读时,力求

17、整体把握全文大意,不要盯着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不放,遇到拦路虎,姑且绕道走,坚持把全文读完。初读时卡壳的地方,在通读后,往往会恍然大悟。如,文中的“延师儒”是何意?乍看不解,但通读后,一联系前后文,“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便会明白,这“延”,不是“迎接”,是“延请”的意思。这几句是说:吴家聘请老师,詹鼎他跟从学习,吴家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他,让他学习。(后来)他们的老师辞去,詹鼎就成了吴家孩子的老师。所以,通读上下文,本文第 9 题便迎刃而解了。另外,如果文中有冷僻的字词,命题者一般会给出注释;如果没有,那就可能与命题点无关,考生可以跳过

18、,经过通观来理解全文。重读先读选择题中的内容理解题。这类文章理解通常是“四选一”的“选非”题。“四选一”的“选非”题,选项中必有三个正确项,即使是那个“选非”的应选项,也会有可利用的信息。这就告诉我们:试题中至少有 75%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2014 年山东卷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是第 12 题,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个题干实际上告诉我们,试题有三个选项内容是帮我们“理解和分析”选文的。在通观之后即研读此题,从原文中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咀嚼品味,辨出微殊,无疑是把握全文主旨与内容最便捷的方法。与该题 D 项相关的语段是: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改刑

19、部郎中、刑部佐僚。会大都督府受赂与百余人皆死。原文说吏部要求让詹鼎担任河南行省郎中一职,但丞相认为凭詹鼎的才能不能让他外放,因而否决了,所以,詹鼎并没有担任过河南行省郎中,D 项即属于“不正确”的一项。“重读”,可以说是巧用试题信息,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的好方法。读懂带着包括通读和重读所获信息在内的全部有效信息再读原文,不 留阅读障碍。并结合语境对试题答案进行推断。第 9 题: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可将各词义代入原句,结合上下文理解,看是否符合语境。第 10 题:此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时,可根据语法结构、对应位置、特殊标志、语气表达并结合语境理解。A 项中前一个“与

20、”,介词,跟;后一个“与”,连词,和。B 项中前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后一个“以”,介词,把。C 项中的两个“所”都是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D 项中前一个“其”,代词,他;后一个“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大概”。由此得出答案 C。第 11 题:解这类试题的方法,就是紧扣题干旨意“体现詹鼎才能出众”,逐个分析这 6 个句子。结合通观所得段意进行贯通,可知句是说詹鼎的聪明才能,超出常人;句是写詹鼎对读书的喜爱;句是写他的廉洁;句是表现他的才能出众;句是表现他的写作才能后文可以验证;句是侧面描写他的才能出众。据此,用排除法可排除带有和的选项。答案 B 不言也自

21、明了。这样的“读懂”还可以延伸到解答第四大题第 13题。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译文:_(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译文:_文言文翻译一般来说有三个关键处一定要处理好。一是词类活用要译出,常见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使动和意动等用法;二是关键实词要译准,特别是那些句中表达重要内容的词语;三是要体现出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三个关键处贯通了,译句便不成问题了。此题关键词语有:“市”“业”“奈何也”“活”“问”。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

22、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附:参考译文 詹鼎,字国器,是台州宁海人。他家一向贫贱,父亲在集市以卖饼为业,寄居在县里的富豪家里。富家只有吴家最为富贵,詹父就寄居在他家里,生下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上的儿童嬉游,只喜欢到学馆,听人读书,回到家就能说出诸生诵读的内容。吴家很喜欢他,对他的父亲说让他读书。詹鼎 欣然同意,只是他的父亲不愿意,骂他说:“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经常自己温习功课,夜里

23、坐在饼灶下面干活,也诵读不停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能改变,就让他去读书。过了一年,全部掌握了他的老师所会的东西,老师辞归了。当时吴家聘请老师,詹鼎也跟从学习,吴家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他,让他学习。不到几年,吴家的孩子没有能和詹鼎谈论的了。他们的老师辞去,于是詹鼎就成了吴家各位孩子的老师。元末方国珍在海上起事,官府不能控制,就把重要的职位授给方国珍。方国珍在庆元建立府署,寻求士人为己所用。方国珍听说詹鼎很有才能,就用计谋捉住他。詹鼎被方国珍擒获,无可奈何,只能替他出力,担任他的府都事,有廉洁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担任平章事,有人触犯了法律,交给詹鼎处理,詹鼎严格按照法律定罪。平章的妻子接受贿

24、赂,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许可,说:“现在方家想成就大事,应当任用天下贤能的人,一心遵守法律,怎么能让妇人来干预事务呢?”没有答应。平章的妻子很生气,就诬陷他,詹鼎被关到牢狱中,半年才释放出来。再次被起用,担任上虞制。上虞和伪吴王张士诚所占地界相互交错,军官权臣很多,以为詹鼎不过是一个儒生,不熟习边疆事务,因而多次违反约定。詹鼎召集众人聚集到庭堂上,拉出一个驿丞,用不承受公命之罪来责问他,并杀了他。庭堂上的人都怕得双腿发抖,跪着行走向他请罪,跪很久不能站起他才作罢。以后,即使是元帅、万夫长有什么要陈述的,都跪着和他说,不敢抬眼看他的脸。詹鼎处理事情有才干,竹简案卷堆满跟前,一会儿就判决完了。至

25、正末年,我大军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害怕了,乘坐着楼船逃到海上。皇上非常生气,想发兵讨伐他。方国珍身边没有谁能为他想出好办法,詹鼎替他起草上表谢罪,言辞非常恭谨有理。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更让方国珍担任了右丞的职务,詹鼎也被召到京城。当时河南行省缺人担任郎中一职,吏部请求让詹鼎担任。丞相说:“我们一起共事,凭詹鼎的才能不能让他外放做官。”等了半年,担任留守都卫经历,改任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没有满任期,主管部门请求任命官吏。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强过任何人。”他就这样被人称道。詹鼎在刑部任职的时候,坚持用宽厚仁德来执行法纪,没

26、有严威的名声,人们却都喜欢他的不苛刻。适逢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军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贿赂。御史审查詹鼎,詹鼎说在留守的时候外甥来省亲,怕是有这事,自己确实不知道。御史说:“法贵在杀那些有名的。”最终杀了詹鼎,参与的百余人都被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27、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以答之,曰:或谓谧曰:“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沟壑,其谁知乎?”谧曰:“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夫唯无损,则至坚矣;夫唯无益,则至厚矣。坚故终不损,厚故

28、终不薄。苟能体坚厚之实,居不薄之真,立乎损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有删改)【注】鞅掌

29、:事务繁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自稼穑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B耽玩典籍耽玩:潜心研究C或有箴其过笃箴:告诫D自表求帝借书表:表达【答案讲评】D(表:给皇帝的书信,奏章,这里作动词,上表。)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B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C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D昔孟母三

30、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答案讲评】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他深受感动,从此勤学不辍。B皇甫谧家里很穷,要亲自耕种,干农活时也带着经书,时常因太过专注而忘记劳作。C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多结交达官贵人,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做官而得到美名。D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答案讲评】B(“时常因太过专注而忘

31、记劳作”于原文无据。)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译文:_(2)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译文:_【答案讲评】(1)早晨听到了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就是上天所决定的!(2)现在(他)担任郡太守却(要用酒宴)为他饯行,这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而看轻了梁柳本人,这难道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这不是(令)我心安的做法。附:参考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幼年名静,是安定朝那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皇甫谧出生后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以为

32、他呆傻。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即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虽然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年近二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的。”因此叹息说:“从前,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否则你怎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什么呢!”于是面对皇甫谧涕泪交流。皇甫谧深受感动,并激发了他的志气,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要亲自劳作时,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于是广泛地阅读了国家的重要文献和诸子百家学说。他

33、性格沉静,很少欲念,开始有崇高的志向,就以写作为事业。自己号称玄晏先生。著有礼乐圣真等书。后来得了风痹症,仍不停地阅读和写作。有人劝皇甫谧多和达官贵人交往,以博得好名声。皇甫谧认为“隐居田里也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自己不是圣人)又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名声呢”。他写玄守论来回答他们,说:有人对谧说:“人人都渴望得到富贵,人人都厌恶贫贱,为什么将自己的形体托付给贫穷而不想改变呢?况有道的人所看重的是治理国家的学问;而一般的人则以及时享乐为美事。先生已年老齿衰,衣食亦不充裕,如为生计奔波死于溪谷,有谁会知道您呢?”谧说:“人最珍惜的是生命;修道所求的是形体的完备。生命和形体都不可为

34、疾病所侵犯。若扰乱了形体以致损及性命,怎么能脱离贫贱而存富贵呢?只有不追求名利,才会无损于性命,身体就会更坚强;只有不求无益于身体的富贵,道行才会更深厚。身体坚强就不会损及生命,道行深厚就不会变浅薄。如果能保持坚实的身体,深厚的道行,将名利、富贵置之度外,看作只是形体表面的东西,那么我的道行是最完 善的。”于是皇甫谧没有去做官。他潜心玩味经典册籍,甚至废寝忘食,故当时人说他是“书淫”。有人告诫他过于专心,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听到了道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就是上天所决定的!”城阳太宗梁柳是皇甫谧父亲堂姊妹的儿子。当梁柳要去城阳赴任时,有人劝皇甫谧为他饯行。谧说:“梁

35、柳未做官时探望过我,我都不出门迎送,吃饭也不过盐菜之类,贫穷的人不以酒肉来招待。现在他担任郡太守而以酒宴为他饯行,这样做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这难道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这不是(令)我心安的做法。”当时魏郡守曾召他充任上计掾,也曾举荐他为孝廉;景元初,相国也曾征召他,但皇甫谧都不赴任。从那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督促逼迫他出仕朝廷,皇甫谧上书自称草野之臣,言词恳切,终于获得了准许。他上书给皇上要求借书,皇帝送他一车书。太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著诗文甚多,皆为世人所重视。用整体的解题审读观排除干扰,要注意以下三点:1考生在答题时,要建立整体的审读解题观,文章文段、题干选项、作

36、者、尾注等,不可或缺。2作为应试的文言文阅读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不要在个别词语上纠缠,只需初步了解文意即可;第二步,细读题目,一一落实要求解答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利用好如实词解释、分析概括等题目中大量关于文段理解的信息(一定注意:这几个题信息量非常大);第三步,重读材料,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进行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3一般说来,高考文言语段下面会有一些附加的注释(尾注),这部分注释应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试卷既然把一些知识标注出来,就肯定是有用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考生如果不加以很好地利用,就很可能会对文意的理解和翻译形成障碍

37、。1人物传记选材范围越来越广,散文赢得一定的席位。多年来,高考文言文选文大多选择浅易的史传文,特别是名臣廉吏的传记和蕴含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常人物传记。字数在 600 字左右。就 2014 年高考 18 套试卷,仍有人物传记 12 篇这一事实来说,学生在复习时各种体裁的文体都应有意识地涉及,不可偏废。2文言文高考与教材结合越来越紧。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有关专家明确指出:“在文言文测试方面,对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密切。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是对知识内容的测试因此,文言文试题的文段虽然选自课本以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本以内。”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中文言文比例的增大,高考文言文试

38、题与教材的结合将更加紧密。3内容多元化,题量增加,注重能力。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查了文言实词、断句、概括分析、翻译四项,其他卷中,考查了文言虚词(天津卷等)、筛选信息(山东卷等),整体来看,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的题型多样化,题量趋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课外文言文整体阅读高考仿真课时训练(选文14篇)第二十八课时 模块一:传记类(8 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父刚,太子宾客,徙凤翔之盩厔。瞻举进士第,调孟州司户参军,移万泉令。捐圭田修学宫,士自远而至。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成息,民以比召、杜。英宗治平初,

39、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招抚诸部。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会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夏人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神宗即位,为开封府判官。神宗问:“卿知青苗法便乎?”对曰:“青苗法,唐行之于季世扰攘中,掊民财诚便。今欲为长久计,爱养百姓,诚不便。”初,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瞻不应,由是不得留京师,出为陕西转运副使,改永兴军转运使

40、。初,元丰中,河决小吴,北注界河,东入于海。神宗诏,东流故道淤高,理不可回,其勿复塞。乃开大吴以护北都。至是,都水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下执政议。瞻曰:“自河决已八年,未有定论。今遽兴大役,役夫三十万,用木二千万,臣窃忧焉。朝廷方遣使相视,若以东流未便,宜亟从之;若以为可回,宜为数 岁之计,以缓民力。”议者又谓河入界河而北,则失中国之险,昔澶渊之役,非河为限,则北兵不止。瞻曰:“王者恃德不恃险,不闻以河障外国。澶渊之役,盖庙社之灵,章圣之德,将相之智勇,故敌帅授首,岂独河之力哉?”后使者以东流非便,水官复请塞北流,瞻固争之,卒诏罢役,如瞻所议。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

41、亟请兴师。瞻曰:“不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乃止。五年,卒,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懿简。(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 黜:贬退B掊民财诚便掊:分享C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缓:减轻D不闻以河障外国障:阻隔【答案讲评】B(掊:聚敛。)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B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

42、/言甚激切C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D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答案讲评】A(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瞻担任万泉县令时,把自己用以祭祀的田捐赠出来,用于修建学宫,不少学士从远处闻名而来。主管永吕县时,他做好水利建设,获得老百姓的赞许。B英宗派遣内侍王昭明等人到陕西诸路节制管辖军事,招抚各部,赵瞻多次上奏章力劝皇帝召还内侍,英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C元丰年间,黄河决堤,朝廷就是否恢复旧河

43、道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赵瞻从突然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角度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恢复旧河道工程提案的不认可。D洮、河诸族认为青唐首领衰弱可欺,想依靠中原军队的威名把青唐首领给废了,边关将领强烈要求兴兵攻打。赵瞻担心难以攻克,所以反对兴兵。【答案讲评】D(原文赵瞻说:“不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是以诚信为由反对兴兵,“赵瞻担心难以攻克,所以反对兴兵”有误。)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译文:_(2)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译文:_【答案讲评】(1)京东发生多起盗贼起事,赵瞻请求更

44、换曹、濮两地没有才能的守臣,皇帝没有回应他的请求。(数起:盗贼多次起事;报:回复、回应;守臣之不才:定语后置句。)(2)王安石想赵瞻协助自己,派他的党羽手下用知杂御史(的官职)诱引赵瞻。(饵:名词作动词,诱引;以:用。)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举】瞻举进士第()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类迩而见义远()【答案讲评】科举考试。推荐,推举。拿,拿起。攻取,占领。尽。举出,提出。【请】都水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主人答,再拜,乃请()公子闻之,往请()病时,任后未尝请疾()【答案讲

45、评】请求。请求给予。告,告诉。拜见,拜访。问候。附:参考译文 赵瞻,字大观,他的祖先是亳州永城县人。父亲赵刚,做太子宾客,迁居凤翔府周至县。赵瞻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孟州司户参军,后来改任万泉县县令。他把自己用于祭祀的田捐献出来用于修建学宫,不少学士从远处闻名而来。他又凭秘书丞的身份上调去做永昌县知县,他组织百姓修了六条河堰灌溉农田,每年给百姓节省数十万赋税,灌溉水源产生的官司或纠纷都平息了,当地百姓把他与召、杜两个贤臣相提并论。英宗治平初年,赵瞻由都官员外郎任侍御史,英宗下诏派宦官内侍王昭明等四人担任陕西各路钤辖,到陕西诸路节制管辖军事,招纳安抚各部。赵瞻认为唐代用宦官作观军容、宣慰等的使者(产

46、生了不良的影响),后世应当把这作为最值得警戒的做法,皇上应该追回宦官,任用守臣。赵瞻多次向上奏疏,言辞非常激切。适逢文彦博、孙沔作西夏经略使,另派冯京安抚各路官员百姓,赵瞻又请求朝臣罢免冯京的使者职务,专门委托有威望的老将代理。西夏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抵抗,皇上反而加封长卿做集贤院学士。赵瞻对皇上说应当贬退长卿而不应当奖赏,皇上这样做是颠倒了赏与罚的标准。京东发生多起盗贼起事,赵瞻请求更换曹、濮两地没有才能的守臣,皇帝没有回应他的请求。于是赵瞻要求告老还乡,力谏应追回内侍王昭明等四人,英宗脸上显露出受了感动的表情,采纳了赵瞻的意见。宋神宗登上帝位后,升赵瞻做开封府判官。神宗问他:“你知道青

47、苗法实行起来方便吗?”赵瞻回答说:“青苗法是唐朝末年动乱之时实行的,用于聚敛百姓的钱财确实方便。现在皇上想要制定令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之策,爱护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话,青苗法实施起来确实没有什么便利。”王安石想赵瞻协助自己施行新法,就派他的党羽手下用知杂御史(的官职)诱引赵瞻。但赵瞻不答应,因此被贬出京城做陕西转运副使,又改做永兴军转运使。当初,宋元丰年间,黄河在小吴决口,向北流入界河,向东流到大海。神宗下诏,东流入海的旧道淤泥很高,不能回流,还是不能再让它堵塞。于是开大吴来保护北都。这时,都水王令图请求恢复黄河故道,下达执政官讨论。赵瞻说:“黄河决口已经有八年,没有形成定论。现在突然进行大工程

48、,需要三十万劳工,用二千万木料,我私下担忧这件事。朝廷可派使臣察看情况,如果认为河水向东流不便,应该立即听从他们的话;如果认为可以回流,应该制定几年的计划,以便缓和民力。”讨论的人又认为黄河汇入界河向北流,就会失去了中原的险要屏障,过去的澶渊之战,如果不是黄河,战争就不会停止。赵瞻说:“称王天下的人依靠德操而不靠险要屏障。澶渊之战,是祖 庙社稷显灵,章圣皇帝的恩德,将士们的机智勇敢所致,因此敌人的将帅投降,难道只是黄河产生的作用吗?”后来使臣认为黄河水东流不方便,水官又请求朝廷堵塞黄河北流,而赵瞻坚决力争,终于下诏停工,听从赵瞻的意见。洮、河各少数民族认为青唐首领软弱可欺,想依靠中原军队的威力

49、而废除他,边关的臣子极力请求发动军队。赵瞻说:“不可,抵御外国要把诚信作为本,况且朝廷已经用官爵任命了他们,他们虽然失去了民心,却没有违犯大王谋略之罪,我们有什么理由来讨伐他们呢?如果他们不能被攻克,那么战争由此又重新爆发了。”朝廷终于采纳赵瞻之言,就不再做这件事。元祐五年,赵瞻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太皇太后深为惋惜地对辅佐大臣说:“可惜呀!他是个忠厚的君子。”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号懿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郝景春传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举于乡,署盐城教谕,坐事罢归。起陕西苑马寺万安监录事,量移黄州照磨,摄黄安县事。甫三日,群贼奄至,坚守八日夜,始解去。崇祯十一年,擢知房县。

50、罗汝才率九营之众请降于熊文灿,文灿受之。汝才犹豫,景春单骑入其营,偕汝才及其党白贵、黑云祥歃血盟。汝才诣军门降,分诸营于竹谿、保康、上津,而自与贵、云祥居房县之野。当是时,郧阳诸属邑,城郭为墟,独房赖景春拊循,粗可守。及大众杂处,居民日惴惴。景春乃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修守具,辑诸营。明年五月,张献忠反谷城,约汝才同反。景春子鸣銮,诸生也,力敌万夫,谓父曰:“吾城当贼冲,而羸卒止二百,城何以守?”乃擐甲诣汝才曰:“若不念香火盟乎?慎毋从乱。”汝才佯诺。鸣銮觉其伪,归与道选授兵登陴,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击斩其将上天龙。遣使缒城乞援于文灿,凡十四往,不报。已而贼大至献忠兵张白帜汝才兵张赤帜俄二帜

51、相杂环城力攻贵云祥策马呼曰以城让我保无他也。献忠又以张大经檄谕降,景春大骂碎之。鸣鸾且守且战,阅五日,贼多死。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指挥张三锡启北门揖汝才入,道选巷战死。大经使汝才说景春降,怒不答。问库藏储蓄安在,叱曰:“库藏若有物,城岂为汝陷!”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鸣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邦闻及其家人并不屈死。事闻,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道选等亦赠恤。已,帝召见辅臣贺逢圣,备述其死事状,改赠太仆少卿。三锡后为官军所获,磔死。(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2、A坐事罢归 坐:因犯罪B甫三日,群贼奄至甫:起初C阴识献忠所卧帐阴:暗中D凡十四往,不报凡:总共【答案讲评】B(甫:始,才。)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已而贼大至献忠/兵张白帜/汝才兵张赤帜/俄二帜相杂/环城力攻/贵/云祥策马呼曰/以城让我/保无他也B已而贼大至/献忠兵张白帜/汝才兵张赤帜/俄二帜相杂/环城力攻/贵/云祥策马呼曰以城/让我/保无他也C已而贼大至/献忠兵张白帜/汝才兵张赤帜/俄二帜相杂/环城力攻/贵/云祥策马呼曰/以城让我/保无他也D已而贼大至献忠/兵张白帜/汝才兵张赤帜/俄二帜相杂/环城力攻/贵/云祥策马呼曰以城/让我/保无他也【答案讲评】C3下

5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郝景春治理有方,管理有法。当郧阳府下各州县,城郭均已成废墟时,只有房县因为郝景春的出色管理,才勉强可以防守。B张献忠叛乱后,鸣銮嘱咐罗汝才千万不要跟着作乱,罗汝才应允并与杨道选领兵登城防守,守军出击杀了张献忠的部将上天龙。C鸣銮智慧超凡,勇力亦可敌万人。他曾与流贼大战五天五夜,击杀了许多流贼,当流贼顶着木板在城墙上掘洞,在城墙即将崩塌的一瞬,他急中生智将油烧热浇灌下去。D面对罗汝才的劝降及流贼的恐吓,郝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均遇害。事情上报至朝廷后,皇帝追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堂祭祀他,杨道选等也有追赠和抚恤。【答案讲评】B(B 项不合文意,原文第

54、三段说罗汝才假装答应,鸣銮回去后与杨道选领兵登城防守。)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吾城当贼冲,而羸卒止二百,城何以守?译文:_(2)问库藏储蓄安在,叱曰:“库藏若有物,城岂为汝陷!”译文:_【答案讲评】(1)我们县城正处流贼的交通要道,而我们只有疲惫瘦弱的士兵二百人,城依靠什么守住?(2)问他仓库储藏的物品在哪里,景春叱责道:“库藏如果还有物品,城难道能被你们攻陷!”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卒】卒不屈()以公孙伯珪之强,卒制于袁氏()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鲁肃闻刘表卒()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答案讲评】始终。终于。士兵。死。通“猝”,突然。附

55、:参考译文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代理盐城教谕,因犯事而罢职归家。起复任陕西苑马寺万安监录事,酌情迁任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知县。他到任刚刚才三天,流贼突然来到,景春坚守八天八夜,才解围而去。崇祯十一年,他被升任为房县知县。罗汝才率领九营人马向熊文灿请求投降,熊文灿接受了他们。罗汝才犹豫不定,景春单骑进入罗汝才营中,与罗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结盟。罗汝才前往文灿军营门前投降,将各营兵马分散到竹谿、保康、上津,而自己与白贵、黑云祥住在房县城郊。在这时,郧阳府下各州县,城郭都已成废墟,只有房县靠景春管理,大体上可以防守。等到各色人等杂处一地,居民每天都惴惴不安。于是景春与主簿朱邦闻

56、、守备杨道选修理防御工事,聚集了各军队。第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叛乱,约汝才一同造反。景春之子郝鸣銮是秀才,勇力可敌万人,他对父亲说:“我们县城正处流贼的交通要道,而只有疲惫瘦弱的士兵二百人,靠什么守城?”于是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想着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千万不要跟着张献忠作乱。”汝才假装答应。鸣銮察觉到他的虚伪,回来与杨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派遣的前锋部队已经到达,守军出击杀了张献忠的部将上天龙。郝景春派出使者用绳子从城上坠下求援,去了共十四次,熊文灿都没有答复。不久,流贼大批来到,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不久两种旗帜互相混杂,四面围城全力进攻。白贵、黑云祥扬鞭策

57、马喊道:“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没有别的事。”献忠又让张大经以书信劝郝景春投降,景春大骂将之撕碎。鸣銮边守边战,一共五天五夜,死了许多流贼。流贼便顶着木板在城墙上掘洞,城将要崩塌,鸣銮将油烧热浇灌下去。又打伤张献忠左脚,杀死他喜欢的好马。又派间谍进入流贼营垒,暗中查清张献忠所住的营帐,准备突袭生擒他。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接应罗汝才入城,杨道选在巷战中战死。张大经要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怒而不答。问他仓库储藏的物品在哪里,景春叱责道:“库藏如果还有物品,城难道能被你们攻陷!”流贼发怒,杀死一个典史、一个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鸣銮都被杀害。仆人陈宜也为此而死。朱邦闻及家人都不屈而死。事情上报朝廷

58、,皇帝追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堂祭祀他,杨道选等也有追赠和抚恤。之后,皇帝召见辅臣贺逢圣,详细叙述郝景春死于国事的情形,改赠他为太仆寺少卿。张三锡后被官军擒获,被碎割而死。第二十九课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

59、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 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

60、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阴贼 贼:盗窃B身所杀甚众身:亲身,亲手C不矜其功矜:夸耀D各厌其意厌:使满意【答案讲评】A(贼,在句中是阴毒的意思。)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61、的一项是()A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B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C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D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答案讲评】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解年轻时,品行不端,常做坏事,感到不快意时便动辄杀人,私造钱币,挖坟盗墓,为害乡里。B郭解年纪大些后,就改变操行,检查自己,常行些侠义之事,就是救了别人也不夸功,

62、并乐善好施,从不做坏事,受到广大群众仰慕。C他姐姐的儿子仗着郭解的威势,饮酒时强行给人灌酒,被人杀了。郭解问清情由,不但没杀那凶手报仇,反而放走了他。D有人对郭解态度极其傲慢,郭解并不怪罪他,反而检讨自己,并嘱咐尉吏,在以后征派服役时,不征派他去。【答案讲评】B(“从不做坏事”不对,原文有“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受到广大群众仰慕”,文中无此表述,只有“少年慕其行”。)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译文:_(2)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译文:_【答案讲评】(1)恰好有上天保佑,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就像是犯法遇到了赦

63、免。(2)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十几个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更】更折节为俭()良庖岁更刀()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何故不遣而更选乎?()【答案讲评】反。动词,更换。动词,改,改正。动词,抵偿。gng,副词,复,再。gng,副词,又,另。附: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孝文帝时被杀死。郭解这人身材矮小,精明强悍,不饮酒。他小时候阴险狠毒,心中愤慨不高兴时,亲手杀死很多人。他不惜自身来助朋友

64、报仇,藏匿亡命的人做出犯法抢劫的行为,停下来就私自铸钱、盗掘坟墓,这种事原来就不可胜数。恰好有上天保佑,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或者遇到了赦免。到郭解年纪大后,就改变操行,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施舍别人,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更加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性命,不炫夸自己的功劳,但他的内心仍然阴险狠毒,突然因为小的怨恨而行凶之事还和 以前一样。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威势,和别人饮酒,让人家把酒喝干。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迫灌人家。别人生气,拔出刀来刺杀了他,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生气地说:“凭着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

65、子,却捉不到凶手。”把儿子的尸体扔在路上,不加以埋葬,想借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打听到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己回来,把实情全部告诉郭解。郭解说:“你杀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没有道理。”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有一个人独自岔开双腿傲慢地坐着看郭解,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郭解的门客想杀了那人。郭解说:“在家乡居住,竟至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咐尉史说:“这个人,是我很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求免除他。”以后每到服役时,多次轮到这个人,县吏都没有要

66、求他去。这个人觉得奇怪,问其中的原因,说是郭解让他解脱的。这个傲慢的人就袒衣露体向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事,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十几个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郭 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

67、县衙门。他到旁边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一般人,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

68、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

69、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

70、阴侯列传)【注】庶几: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由此日夜怨望 望:埋怨,责怪B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弟:指陈豨的弟弟C相国绐信曰绐:欺骗D乃谋畔逆,夷灭宗族畔:通“叛”,背叛,叛乱【答案讲评】B(在这里通“第”,只管、只要的意思。)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

71、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答案讲评】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认为,虽然陈豨是陛下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发说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会率兵围剿。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这种说法,陈豨非常相信。B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发,向吕后报告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C萧何欺骗了韩信,让韩信进宫祝贺,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D司马迁认为,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选择“其旁可置万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亲。后来他果然图谋叛乱,以至于被诛灭宗族。【答案讲评】D

72、(“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有误。)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译文:_(2)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译文:_【答案讲评】(1)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2)假使韩信能学习道家,懂得谦恭退让(懂得谦恭退让的道理),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么就成为贤者了。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病】常称病不朝从()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答案讲评】生

73、病。缺点。困苦。担心。【就】恐其党不就()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连辟公府不就()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荆轲遂就车而去()金就砺则利()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答案讲评】接受。成就。赴任。担任。踏上,登上。靠近,接近。趋,赴。附: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因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而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种人为伍了。”皇上曾经随口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

74、:“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你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

75、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 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

76、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么就成为贤者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第三十课时五

7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 何?”优

78、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

79、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题凑:古代贵族死后,椁室用厚木累积而成,木的头端都向内,称题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群臣丧之 丧:为服丧B赍以姜枣赍:购买C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

80、:叮嘱D于是庄王谢优孟谢:感谢【答案讲评】B(赍:作调料。)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B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C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D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答案讲评】C(

81、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用委婉幽默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这种讽谏效果颇佳。B孙叔敖是楚国的宰相,在生时,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国因此而得以称霸。他死后,他儿子穷得要卖柴度生。C优孟请求用六畜之道来安葬楚王的爱马,采用火化的方式,用铜锅作棺椁,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D优孟曾得到楚相孙叔敖的赏识厚待,当他知道了孙叔敖的儿子贫困得要卖柴为生时,他知恩图报,帮孙叔敖及其儿子讨回了公道。

82、【答案讲评】C(分析不正确,应为“作为六畜来安葬。用土灶做椁室,用铜锅做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膻,用粮食稻谷来祭祀,用火光来做它的衣服,将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之中。”)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译文:_(2)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译文:_【答案讲评】(1)楚庄王有匹心爱的马,(楚庄王让人)给它穿上锦绣,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所”、“衣”。)(2)(想要)身后家室富,又怕受贿枉法,干坏事犯大罪,身遭杀戮家人被诛灭。贪官怎可做!(“奸”、“为”、“安”。)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83、。【善】善待之()鲜能备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素善留侯张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刀而藏之()【答案讲评】友好。动词,擅长。名词,好的事。动词,认为好、喜好。动词,交好、亲善。动词,善于、擅长。动词,通“缮”,擦拭。【治】尽忠为廉以治楚()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治学严谨()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不效则治臣之罪()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答案讲评】动词,管理,治理。治理得好,安定太平。研究。医治。惩处,处置。整理,准备,备办。附:参考译文 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楚庄王时,庄王有匹心

84、爱的马,给它穿上锦绣,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睡在没有帷帐的床上,用枣脯喂养它。这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病死了,楚庄王命令大臣们为马服丧,想要用安葬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安葬马。左右大臣谏诤这件事,认为不能这样做。楚庄王下令说:“如果有敢对葬马的事进谏的,一律处死。”优孟听说了,进了宫殿的大门,便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楚国地大物博,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呢?而只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请以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吧。”庄王问:“怎么安葬呢?”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用雕了花纹的梓木做椁室,用上好的楩、枫、樟木做题凑,差遣甲士为死马挖掘墓穴,老弱人丁

85、背土筑坟,齐赵等国的使者侍坐在前,韩魏等国的使者护卫在后,为死马建庙宇,让它享受牛、羊、猪三牲祭祀,并封以万户之邑给它守墓。这样,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庄王说:“难道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该怎么办才行?”优孟说:“请大王将它作为六畜来安葬。用土灶做椁室,用铜锅做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膻,用粮食稻谷来祭祀,用火光来做它的衣服,将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之中。”于是庄王便将马交给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地议论这件事。楚相孙叔敖知道他是贤德的人,便好好地对待他。孙叔敖病重将死时,嘱咐他的儿子说:“我死之后,你会贫困。那时你可以前去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几年后,

86、孙叔敖的儿子果然穷困到要背柴卖来谋生,一次碰到优孟,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死时嘱咐我贫困时就前去见你。”优孟说:“你不要远行到别的地方去。”于是他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冠,模仿孙叔敖的举止言谈。一年多后,学得酷似孙叔敖,连楚王的左右大臣也无法分辨。一次楚庄王设宴,优孟上前敬酒,庄王见了大为吃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要任命他为楚相。优孟说:“请让我回去和妻子商议一下,三天后我再回来担任相职。”庄王答应了。三天后,优孟又来了。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优孟说:“妻子说千万不要这样做,楚相不值得当。像孙叔敖担任楚相,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王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儿子却没有安身之地

87、,穷得卖柴谋生。要是像孙叔敖那样,还不如自杀。”于是唱道:“居山耕田太辛苦,难以得食物。出仕去当官,贪婪卑鄙的才能有余财,全然不顾耻辱。(想要)身后家室富,又怕受贿枉法,干坏事犯大罪,身遭杀戮,家随人被诛灭。贪官怎可做!要想做个清廉吏,奉法守职,至死不敢胡作非为,廉吏又怎么做!楚相孙叔敖一生清廉,到头来妻儿穷困卖柴糊口,楚相怎么值得当!”于是庄王向优孟致谢,随即召来孙叔敖的儿子,将寝丘的四百户分封给他,用来祭祀孙叔敖。以后十世一直不曾断绝祭祀。这种智慧可以说是正合时宜了。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黄盖传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

88、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

89、越怀附。盖姿貌毅严,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变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十,有删节)【注】擐:hun,穿。擿:t,挑出,揭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察孝廉,辟公府 辟:征召B诸

90、山越不宾宾:成为宾客C初皆怖威,夙夜恭职夙:早D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讫:通“迄”,到【答案讲评】B(宾:服从,归顺。)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A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B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C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D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答案讲评】C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盖治理石城县,对官吏要求严格,先礼后兵,言出

91、必行,处罚有据,收到奇效。B黄盖外表虽严肃刚毅,但他善于关心照顾士兵,因此每次征战,士兵都奋勇争先。C武陵蛮夷叛乱时,黄盖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巧用妙计而取胜,体现了他有勇有谋。D黄盖在赤壁之战中建议周瑜采取火攻,并利用苦肉计,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答案讲评】D(“利用苦肉计”文中并未提及。)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长不德,徒以武为官,不以文吏为称。译文:_(2)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译文:_【答案讲评】(1)我这位县令没有什么才德,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凭文官(的才干)而著称。(2)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酒宴招待,乘机拿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责问。附:

92、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察】察孝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徐而察之()言虽至察,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说也()【答案讲评】考察后加以推荐。精明。明察,了解。细看。清楚,明晰。【走】南破山贼,北走董卓()弃甲曳兵而走()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窃计欲亡走燕()【答案讲评】使逃跑。逃跑。趋向。奔向,趋附。【易】改操易节()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以乱易整,不武()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民 富 则 田 肥 以 易,田 肥 以 易 则 出 实 百 倍()【答案讲评】改变。换,交换。代替,替换。轻视。整治。附:参考译文 黄盖字

93、公覆,零陵郡泉陵人。起初做郡里的小官,后被举荐为孝廉,被公府征召。孙坚组织义军,黄盖跟随他。孙坚在南部打败了山贼,在北部击退了董卓,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孙坚去世后,黄盖追随孙策、孙权,披甲与敌交战,冒死攻城掠地。山越诸部族不愿归服孙吴,有贼寇作乱的郡县,就任命黄盖为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督察驾驭,黄盖便任命了两个掾吏(副官),分别主管各部门。他教导说:“我这位县令没有什么才德,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凭文官(的才干)而著称。如今贼寇还未平定,而我常有行军打仗的任务,把公文处理的事务全部托付给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管 理好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处理公务,

94、签署公文。如果有奸诈欺骗的行为,我最终不只会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应各自尽心尽力,不要成为众人中先犯错之人。”刚开始那两个掾吏都畏惧黄盖的威严,早晚谨守其职;久而久之,掾吏们因为黄盖不看文书,渐渐纵容了一些事情。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时有所觉察,掌握了两个掾吏不奉公守法的几件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酒宴招待,乘机拿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责问。两个掾吏无话可说,都叩头认罪。黄盖说:“以前已经告诫过你们,最终不只会用鞭抽杖击来惩罚你们,这不是骗你们的。”于是就把两个掾吏杀了。全县官吏大为震惊,恐惧不安。后来黄盖转任春谷县、寻阳县县令。凡是他所任职过的九个县,都平安稳定。后来又升任丹杨都尉,

95、黄盖抑制豪强,扶助贫弱,山越都诚心归附。黄盖外表刚毅严肃,善于关心照顾下属,每次出兵作战,士兵都奋勇争先。建安年间,黄盖跟随周瑜在赤壁抵御曹操,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相关文字记载在周瑜传中。黄盖被任命为武锋中郎将。武陵郡的蛮夷造反叛乱,攻打城邑,(孙权)于是任命黄盖兼任武陵太守。当时武陵郡的兵员仅五百人,自以为抵不住敌人的强攻,于是打开城门,让叛军人马进入一半后,才突然袭击他们。斩杀敌人几百个,其余的都逃走了,全部回到各自的村落。黄盖诛杀了叛军的首领,跟随的人都予以赦免。从春天到夏天,叛乱全部平定。各个僻远的地方如巴、醴、由、诞的邑侯君长,都改变节操,捧着礼物前来请求接见,于是武陵郡境内便清平安

96、定了。后来长沙郡益阳县遭到山寇攻打,黄盖又去平定讨伐。被加封为偏将军,最后病死在官任上。黄盖任职处理事情果断,做事从不拖延,吴国人都怀念他。等到孙权登基,追认评定黄盖的功绩,赐给他的儿子黄柄关内侯的爵位。第三十一课时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居数日,有自田还者,云苗已更生。明彻疑之,谓为绐己,及往田所,竟如其言。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

97、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天嘉五年,迁吴兴太守。及引辞之郡,世祖谓明彻曰:“吴兴虽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及世祖弗豫,征拜中领军。会朝议北伐。明彻总统众军十馀万,发自京师,缘江城镇,相续降款。军至秦郡,克其水栅。齐遣大将尉破胡将兵为援,明彻破走之,斩获不可胜计,秦郡乃降。高宗以秦郡明彻旧邑,诏具太牢,令拜祠上冢。进克仁州,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

98、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冀其获济。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选自陈书列传第三)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谓为绐己 绐:欺骗B及世祖弗豫豫:安适C诏具太牢具:备办D不审明公计将安出审:慎重【答案讲评】D(审:清楚,明白。)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

99、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B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C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D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答案讲评】C(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00、,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明彻生性至孝,十四岁时,因家贫无法修缮自家的坟茔而辛勤耕种,时值天下大旱,禾苗枯萎,吴明彻心中哀愤,常到田中痛哭,仰天自诉。B侯景侵犯京师,天下大乱,吴明彻家中有不少余粮,而邻人却忍饥挨饿,他向兄长们提议,把粮食分给了众乡邻,体现了他极富同情心。C吴明彻率领军队北上讨伐,多次击溃敌军,收复秦郡,攻克仁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D吴明彻屡次打败周徐州总管梁士彦,使他退守城中,不敢出战;后来周派王轨带兵相救,吴明彻决堤放水,力挽狂澜,击退敌人。【答案讲评】D(“吴明彻决堤放水,力挽狂澜,击退敌人”错。)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01、汉语。(1)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译文:_(2)吴兴虽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译文:_【答案讲评】(1)许多盗贼听说(这件事)后都避开那里,借这些粟麦而存活的人很多。(2)吴兴虽然是一个郡,却是重要的皇帝故乡,所以把它交给你(或:所以把这个官职授予你)。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兵】会 齐 遣 大 将 军 皮 景 和 率 兵数 十 万 来 援()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左右欲兵之()【答案讲评】军队。兵器,武器。用兵策略,谋略。战争。用兵器杀人。【安】不审明公计将安出()然后得一夕安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衣食所安

102、,弗敢专也()国家长治久安之策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答案讲评】哪里。安稳,安逸。舒适。养生的东西。安定,安全。怎么。附:参考译文 吴明彻,字通昭,是秦郡人。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他)本性最孝,十四岁那年,因感慨父母去世却没有坟地埋葬,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枯,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过了几天,有从田间回来的人说,禾苗已经死而复生了。吴明彻怀疑这话,认为(这是)欺骗自己,等到他来到田间,(情况)竟然真像那个人说的一样。到侯景侵犯京城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千多斛,而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于是就对各位兄长说:“现在草寇

103、盗贼横行,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粮食却不和乡邻共同享用?”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躲避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天嘉五年,(吴明彻)升职为吴兴太守。到(他)带着命令到了郡里,世祖对吴明彻说:“吴兴虽然只是一个郡,却是重要的帝王家乡,所以把它托付给你。你还是要努力啊!”等到世祖生病时,(吴明彻)被拜为中领将军。(后)恰逢朝廷商议北伐。吴明彻统领各路军队共十余万人马,从京师出发,沿江的城镇,相互接连着接待(他们)。大军到达秦郡,攻克了(他们的障碍)水栅。齐国派遣大将尉破胡率领军队作为后援,吴明彻击破敌军,并使他们大败而逃,斩获不计其

104、数,秦郡于是投降了。高宗因为秦郡是吴明彻的故乡,下诏书让(吴明彻)备办祭祀用的牛、羊、猪等,让他上坟祭拜先祖。(太建五年六月,)吴明彻攻克仁州,恰逢齐国派遣大将军皮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前来援助,在距离寿春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诸将都说:“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援兵又在附近,不知明公将怎样定计?”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己挫败自己的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城中军民震惊恐惧,擂鼓冲锋一次,就打下来了。太建九年,皇帝下诏书命令吴明彻率军北伐。吴明彻的军队到达吕梁,(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部抵抗,吴明彻多

105、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北周派遣上大将军王轨领兵救援梁士彦。王轨轻装行军,从清水进入淮河口,(在那里)修筑长围竖起木桩,用铁锁连贯着车的轮子,封锁航道。吴明彻的将领们知道这件事,都很恐慌,议论要摧毁堰堤撤军,用船运马而回。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他)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吴明彻仍然亲自率兵决开河堰堤坝,乘着水势来撤退,希望获得成功。当退到清口时,水势渐渐消退,船只并排拥挤不能够渡河,官兵都已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住山

106、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

107、,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歔泣下。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早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

108、,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节选自八大山人传)【注】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翛(xio)然无画家町畦:自由自在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弆(j):收藏。嬲(nio):纠缠。跋:通“茇”,蜡烛根。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之疾良已良:确实B往饮,辄醉辄:就C烛见跋不倦见:同“现”,露出D忽狂忽喑,隐约玩世隐约:依稀,不清楚【答案讲评】D(隐约:穷困,不得志。)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B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

109、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C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D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答案讲评】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大山人年轻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B八大山人擅长书法,既能师承古人,又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喜画水墨芭蕉等,自由创作而不受规矩约束。C作者感叹人们对山人外表癫狂的“知”,对山人杰出艺术成就及经历家国破败的内心隐痛和不媚世俗傲骨的“无知”。D八大山人玩世不恭之态的背

110、后是心中情感愤激郁结,无法自我排遣,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无可奈何。【答案讲评】C(人们对山人杰出艺术成就是“知”的。)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译文:_(2)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译文:_【答案讲评】(1)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数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却得不到。(关键词:或,馈遗,易)(2)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肤浅了呀!可悲啊!(关键词:目,知,哀,倒装句式)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11、【解】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可以解燕国之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答案讲评】排遣。动词,解除。动词,理解、明白。动词,解释。动词,分解动物的肢体。【莫】人莫识也()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莫春者,春服既成()【答案讲评】代词,没有谁。动词,不要、不能。副词,不。名词,通“暮”。【独】独自徜徉市肆间()独其为文犹可识()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答案讲评】单独。唯独,只有。残暴无道。难道,岂,表反问。老而无子的人。附:参考译文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得“

112、诸生”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不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八大山人)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曾经有一百多人。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请他到官衙。一年多后,他心中空虚恍惚不得意,于是就发作疯病,忽而大笑,忽而整日痛哭。一天晚上,撕裂了自己的僧服,焚毁它,跑回了会城(南昌)。他独自在集市中徘徊,常常戴着旧布帽,披着破长袍,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开袖子,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市中的人跟着观看嘲笑他,没有人认得出他。他的侄子认出了他,就留他住在自己家。很长时间,病才确实好了。山人擅长书法,行楷学习大令、鲁公(王献之、颜真卿),能够形成

113、自己的独特风格;写的狂草非常怪异而有气势。也喜欢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野鸭,自由自在而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普通百姓、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喝醉后创作时墨汁淋漓,也不很爱惜(自己的作品)。八大山人多次到城外僧舍去,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山人也不拒绝。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也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就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做做袜子的材料。”因此,达官贵人求他的书画,反而要从贫困的读书

114、人或和尚僧众、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那儿买到。一天,忽然在他的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更“哑哑”地笑个不停。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我客居南昌,一向仰慕八大山人,就嘱托北竺澹公约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刮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不一会儿,澹公拿着短信说:“山人天刚亮就已经到了。”我又惊又喜,急忙叫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相视大笑。夜里在山中住宿,点烛交谈,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就借助

115、手势进行表达。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直到蜡烛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我认为:世上认识八大山人的人很多,却竟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山人心中情感愤激郁结,另有无法自我排遣的原因。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无可奈何,于是忽狂忽哑,潜藏玩世之态,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浅了呀!可悲啊!第三十二课时模块二:杂记、书信、赠序类(4 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醉书斋记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116、。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

117、漏常午顾僮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科头:不戴帽

118、子。(jin):窥视。内子:妻子。刺:名帖。刘伶断饮: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甫晨起,即科头 甫:刚B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罔:迷惘无所得C值余方校书,不遽见遽:马上D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洵:实在【答案讲评】B(罔:不。)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夜坐漏常午/顾僮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B夜坐/漏常午/顾僮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C夜坐/漏常午/顾僮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D夜坐漏常午/顾僮侍/无人在

119、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答案讲评】C(根据语意断句。全句意思为: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熟睡在地上了。)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

120、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答案讲评】B(“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错误,只是“不遽见”;“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文中也没有依据,只是造成了“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译文:_(2)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译文:_【答案讲评】(1)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置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这类东西。(2)等到去吃饭的时候,我仍然带着一本书一起前往,边吃边看。附

121、: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间】得间始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答案讲评】名词,机会,时机。名词,空隙。动词,参与。副词,间或,偶然。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动词,离间。【如】如卿言()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弟子不必不如师()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答案讲评】像,如同。动词,往,到去。动词,及,比得上。介词,按照。连词,如果,假如。连词,至于。连词,或者。附: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

122、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非常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摆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这些东西。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塌,用来躺卧。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交错地摆放在旁边。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或唱歌,或感叹,或大笑,或哭泣,或生气痛骂,或郁闷得要死,或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或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或躺着静静思考,或起身一阵乱

123、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我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机会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我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我仍然带着一本书一起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曾 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

124、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熟睡在地上了。客人有时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马上出去见客人。客人等得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

125、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惆怅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于书,确实同刘伶对于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诗文,不还胜过沉溺于女色吗?于是笑着回答说:“像你说的,原来沉湎于诗文也是很好的。”于是我不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

126、:“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 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蚤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

127、,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选自苏辙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 1版,有删节)【注】黾勉(mn min):努力。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贬谪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疏:上奏C吾今真有

128、此病而不蚤自知蚤:通“早”D乃欲以桑榆之末景景:日光【答案讲评】B(疏:用书信,写信。)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B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C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D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答案讲评】D(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叙述了苏轼谪居儋耳的生活状况,苏轼虽住陋室,啖荼芋,仍喜

129、作诗,表现了淡泊旷达的情怀。B苏轼认为陶诗风格的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而对陶渊明的为人颇有感慨,认为他是“性刚才拙”。C作者在引录苏轼来信的基础上,发抒议论,对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的不幸遭遇,流露出了不平之慨。D本文是苏辙为兄长苏轼的诗集写的序言,介绍了苏轼喜爱陶诗,追和陶诗的情况,及编成诗集的原因等。【答案讲评】B(“性刚才拙”非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译文:_(2)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译文:_【答案讲评】(1)这是我很佩服陶渊明,想要在晚年效法他一点长处的原因。(2)然

130、而自从子瞻被贬居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盛大得如同河水正在涨漫。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盖】渊明此语,盖实录也()技盖至此乎()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力拔山兮气盖世()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答案讲评】副词,大概。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动词,遮盖,掩盖。动词,胜过,超过。副词,表推测,大概,大约。连词,大概因为。【若】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君既若见录()【

131、答案讲评】及,比得上。像,好像。连词,或,或者。代词,他的。代词,你。代词,这样,如此。附: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住在儋耳,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小儿子苏过挑着行李过海。在儋耳,他修葺好茅草、竹子搭成的房屋然后住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因而,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这些爱好)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思想精深形式华美,并未显出老年人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

132、便从东坡开始。我对于(前代的)诗人,没有谁是非常喜爱的,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质朴 实际上却华美,看上去清瘦实际上却丰厚。即使是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陶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的诗作,自认为在陶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打算收集它们然后一起编录成书,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陶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像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陶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

133、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陶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却没有早早明白自己,做了半辈子官,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是我很佩服陶渊明,想要在晚年效法他一点长处的原因。”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可是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狱吏折磨,陷于困顿,最后还是不能改悔,因而陷入大难中,才想起在晚年从陶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官职升降的原因还是可以查考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有

134、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自从子瞻被贬居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盛大得如同河水正在涨漫。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也跟着写了一些和诗。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作序于海康城南东斋。第三十三课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与李翰林建书(唐)柳宗元杓直足下:州传遽至,得足下书,又于梦得处得足下前次一书,意皆勤厚。庄周言:逃蓬藿者,闻人足音,则跫然喜。仆在蛮夷中,比得足下二书,及致药饵,喜复何言!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用南人槟榔、余甘,破决

135、壅隔太过,阴邪虽败,已伤正气,行则膝颤,坐则髀瘅。所欲者补气丰血,强筋骨,辅心力。有与此宜者,更致数物。忽得良方偕至,益善。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出,负墙搔摩,伸展支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明时百姓,皆获欢乐;仆士人,颇识古今理道,独怆怆如此。诚不足为理世下执事,至比愚夫愚妇,又不可得,窃自悼也。仆曩时所犯,足下适在禁中,备观本末,不复一一言之。今仆癃残顽鄙,不死幸甚。苟为尧人,

136、不必立事程功,唯欲为量移官,差轻罪累,即便耕田艺麻,取老农女为妻,生男育孙,以供力役,时时作文,以咏太平。摧伤之余,气力可想。假令病尽已,身复壮,悠悠人世,越不过为三十年客耳。前过三十七年,与瞬息无异。复所得者,其不足把玩,亦已审矣。杓直以为诚然乎?仆近求得经史诸子数百卷,常候战悸稍定,时即伏读,颇见圣人用心、贤士君子立志之分。著书亦数十篇,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但用自释。贫者士之常,今仆虽羸馁,亦甘如饴矣。足下言已白常州煦仆,仆岂敢众人待常州耶!若众人,即不复煦仆矣。然常州未尝有书遗仆,仆安敢先焉?裴应叔、萧思谦,仆各有书,足下求取观之,相戒勿示人。敦诗在近地,简人事,今不能致书,足下默以

137、此书见之。勉尽志虑,辅成一王之法,以宥罪戾。不悉。宗元白。(节选自唐宋名家文集柳宗元集)【注】李翰林建:李建,字杓直,陇西人,与兄常州刺史李逊客居荆州石首县。髀:大腿,股。瘅:中医指由风、寒、湿等邪气引起的肢体疼痛、麻痹的病。痏:wi,意为疮。禁中:指宫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得足下二书 比:比较B一遇和景出,负墙搔摩负:倚靠C即便耕田艺麻艺:种植D若众人,即不复煦仆矣煦:关照【答案讲评】A(比:接连。)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B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

138、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C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D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答案讲评】A(先可以寻找句首虚词“当、亦、然、岂”,难点在 A、B 选项的第二、三句断处。句意应为:在这种时候,也认为很舒适,但是看看地、望望天,都不过丈把宽,终究不能出去,他怎么能长久地心情舒畅呢?原句为: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引用庄周的话,说隐身于草野之人,听到人的脚步声响就十分高兴。而他身处蛮夷之地,接到李建写

139、来的两封信和送来的药物,却高兴不起来。B柳宗元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读书做官的人,稍微懂一些古今治理天下的道理,但却不能像清明时代的普通的老百姓那样快乐,所以他觉得自己不够格做一个太平时代的下等官吏。C柳宗元向李建倾诉了自己的痛苦:由于疾病,他的健康受到损害;由于久谪边地,他在精神上陷入苦闷境地。他希望朝廷能够赦免自己,把他“量移”到接近中原的地方。D柳宗元在文章第二段已对自己的痛苦心情作了充分描述,在第四段却说“亦甘如饴矣”,行为似乎矛盾,却反映了他身处逆境而不肯屈服的用世之心。【答案讲评】A(“高兴不起来”错。文段的大意是:“庄周说过,逃居荒草丛中的人,听到人的脚步声响就十分高兴。我在蛮夷之地,

140、接连得到你写来的两封信,和你送来的药物,除了高兴还能说什么呢!”)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译文:_(2)著书亦数十篇,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但用自释。译文:_【答案讲评】(1)往日间隔一两天发作一次,现在一个月才发作两三次。(2)我著的文章也有几十篇,内心担忧言语没有条理(或:内心担忧语无伦次),不值得从老远的地方寄给你,只是用来自我解闷。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复】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山重水复疑无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答案讲评】副词,再,又。动词,回。动词,反复

141、,重复。形容词,夹层的。动词,恢复。【负】负墙搔摩()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誓天不相负()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答案讲评】动词,靠着。动词,担负,承担。动词,凭借,倚仗。动词,背弃,违背。动词,辜负,亏待。动词,蒙受,遭受。附:参考译文 杓直足下:州里传递文书的使者急速而来,我从他那里收到你的来信,又从刘梦得那里得到你前次写给我的一封信,殷殷关切的情谊格外深厚。庄周说过,隐身于草野之人,听到人的脚步声响就十分高兴。我在蛮夷之地,接连收到你写来的两封信,和你送来的药物,除了高兴还能说什么呢!我从去年八月以来,胸腹间气阻不舒的疾

142、病稍微好了一些。往日间隔一两天发作一次,现在一个月才发作两三次。我服用南方人介绍的槟榔、余甘来治疗气血不通,但过了头,寒气、湿气等邪气虽说消退了,却也伤了正气。走起路来膝头发颤,坐下来腿脚发麻。现在所需要的是补足气血,增强筋骨,辅助心脏增强力量。有适合这种需要的药物,请再送几种来。能忽然同时收到好的药方,就更好了。永州处于楚地的最南面,自然环境和粤地相似。我烦闷时就出外游览,走动时心里又很恐惧。走到野地,那里有毒蛇、大蜂,仰望天空,俯视大地,刚一迈步就觉得劳累疲倦。走近水边就害怕射工、沙虱,它们含着怒气,暗中发作,击中人的身体或影子,动不动就给人造成创伤。有时来到幽静的树林中和美好的山石旁,暂

143、时能笑笑,笑罢也就不再高兴了。为什么呢?就好比一个人关在牢狱里,一遇到暖和的阳光出来,就靠着墙壁摩擦搔痒,伸展肢体,在这种时候,也认为很舒适,但是看看地、望望天,都不过丈把宽,终究不能出去,他怎么能长久地心情舒畅呢?生活在清明时代的老百姓,都能获得欢乐;我作为一个读书做官的人,稍微懂一些古今治理天下的道理,偏偏像这样悲伤!我的确不够格做一个太平时代的下等官吏,至于把自己等同于普通老百姓又做不到,我只能暗自悲伤呀。我从前参与改革而被贬时,你恰好正在宫中任职,对于事情的始末经过全部清楚,不再一一谈它了。现在我衰老病弱,肢体残废,愚钝鄙陋,没有死就已经是很幸运了。如果能成为唐尧时代的一个百姓,我也不

144、一定要建功立业,只希望能把任职的贬所移得靠近内地一点,略微减轻一点处罚,我就耕田种麻,娶老农的女儿为妻,生儿养孙,用来供给官府的劳役,时常写点文章来歌咏太平。人在受到摧残、损伤以后,气力如何是可以想得到的。假使让我的病完全好了,身子又强壮起来,悠悠人生,至多不过能作三十年过客罢了。过去的三十七年,和一眨眼、一呼一吸的工夫没有差别。以后剩下的岁月,不够慢慢赏玩,也已经是很清楚的事了。杓直,你是不是认为确实是这样呢?我近来寻找到经书、史书、诸子百家的书籍几百卷,常常等心惊肉跳停止以后,就时时拿来阅读,很能看出圣人的用心和那些贤明的士大夫君子立志的本分。我著的文章也有几十篇,内心担忧文章语无伦次(或

145、“语言没有条理”),不值得从老远的地方寄给你,只是用来自我解闷。贫困是读书人的常事,如今我虽然瘦弱气馁,也觉得日子过得甜如吃糖一样。你说已告诉常州刺史关照我,我哪里敢用对待平常人的态度对待常州刺史呢!如果他是个平常人,就不会再来关照我了。但是常州刺史未曾写信给我,我怎么敢先给他写信呢?裴应叔、萧思谦,我给他们各写有信,你可以找他们要来看看,请相互叮嘱不要给他人看。敦诗在近地任职,和人们来往少,现在不能写信给他,你悄悄将此信给他看看。望他竭尽心志,辅佐天子成就一代帝王治理天下之道,以赦免我们这些人的罪过。不详写了。宗元白。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送张叔夏西游序(元)戴表元玉田张叔夏

146、与余初相逢钱塘西湖上,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离之马,于时风神散朗,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垂及强仕,丧其行资,则既牢落偃蹇。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亟亟南归,愈不遇。犹家钱塘十年。久之,又去,东游山阴、四明、天台间,若少遇者,既又弃之西归。于是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问叔夏:“何以去来道途,若是不惮烦耶?”叔夏曰:“不然。吾之来,本投所贤,贤者贫;依所知,知者死;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少焉,饮酣气张,取平生所自为乐府词,自歌之,噫呜宛抑,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而一时听之,亦能令人忘去穷达得丧所在。盖钱塘故多大人长者,叔夏之先世

147、高曾祖父,皆钟鸣鼎食,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尧章、孙季蕃花翁之徒,往往出入馆谷其门,千金之装,列驷之聘,谈笑得之,不以为异。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而不知正复尧章、花翁尚存,今谁知之,而谁暇能念之者?嗟乎!士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穷甚于此者乎!六月初吉,轻行过门,云将改游吴公子季札、春申君之乡,而求其人焉。余曰唯唯。因次第其辞以为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及强仕,丧其行资 丧:失去B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适:合适C迨其途穷境变迨:等到D不可亵企企:企及【答案讲评】B(适,恰好。)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张叔夏“怀才不遇”的一组是()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 尝

148、以艺北游,不遇 东游山阴、四明、天台间,若少遇者 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 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 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A BC D【答案讲评】C(是说张叔夏认为自己的风度不亚于太平时代世家贵族的公子;是说张叔夏的神色;是作者的议论,感慨世事多变与人情冷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记述了张叔夏少年时代家境富足时的翩翩风度和中年漂泊潦倒、怀才不遇的境遇,重点叙写了酒中高歌、令人忘怀穷达的豪情。B张叔夏的家世显赫,他的高祖、曾祖是当时的豪门大户,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孙季蕃都曾依附于张家,没想到张叔夏失意落魄之时,姜夔等人没有帮助他。C作者记叙了与

149、张叔夏三次相遇的情景,对他的文采精华,“风神散朗”,其乐府词的“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都给予了极高的赞赏。D在这篇赠序中,作者简要叙述了张叔夏坎坷的人生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并表达了对其人生态度的赞赏。【答案讲评】B(姜夔、孙季蕃和张叔夏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张叔夏落魄时,是无法帮助他的。)4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译文:_(2)嗟乎!士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穷甚于此者乎!译文:_【答案讲评】(1)虽然稍微有一些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但是没有用来让我安定地居住的地方。我没有办法才离开那里,难道我愿意

150、做这样的事吗?(2)哎呀!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比他这样还要贫困的啊!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游】云将改游吴公子季札、春申君之乡()德盛而游广()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少游学京师()公孙鞅西游秦,孝公听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答案讲评】出游。流传。交往。外出求学。游说。研习。【辞】因次第其辞以为别()又以币聘予,再辞()停数日,辞去()大礼不辞小让()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答案讲评】名词,言辞。动词,推辞。动词,告别。动词,计较。名词,理由,借口。动词,审讯。附:参考译文 张叔夏和我第一次相遇是在杭州西湖

151、上,叔夏风度翩翩,身穿细布做的衣服,乘着有名的好马,在这个时候,他风度不凡潇洒飘逸,自认为不亚于太平时代世家贵族的公子。将要到壮年的时候,财产突然丧失,于是无所寄托,困顿失意。曾经凭借本领北上谋生,没有遇到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不得意急匆匆地回到南方,更遇不到被赏识提拔的机会。还在杭州安家住了十年。过了一段时间,又离开了,向东到山阴、四明、天台等地出游,好像很少被赏识提拔。又放弃了这次出游回到杭州了。在这个时候,我四处流转教授弟子,恰好和他遇上,问叔夏:“为什么像这样到处出游,不害怕烦扰呢?”叔夏说:“不是这样,我来,本来是要投靠贤良的人,贤良的人贫困;依靠了解的人,了解的人死了;虽然稍微有一些被

152、赏识提拔的机会,但是没有用来让我安定地居住的地方。我没有办法才离开那里,难道我愿意做这样的事吗?”话说完,脸上显露出悲伤失意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喝酒喝得很痛快,意气舒张,拿出有生以来自己写的乐府词,自己唱了起来,感伤郁结,流畅华美,清脆畅达,不是才情高妙胸怀旷达,不能亲近企及,而且一时听到这个,也能让人忘掉困厄与显达、获得和失去这类事情。杭州原来就有很多官居高位和长厚的人,叔夏已故的高祖、曾祖,都是豪门大户,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孙季蕃这类人,经常进进出出,在他家里吃住做张家的门客,价值千金的衣装,车马众多的聘礼,说笑之间就得到了,也不认为很特别。等到他走投无路境遇改变,那么也来期望别人,不知道如

153、果正好又遇到姜夔、孙季蕃等人还活着的话,现在谁还了解他,而且谁还能有空闲顾念他呢?哎!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比他这样还要贫困的啊!六月初一,他轻装到我的家门来拜访,说将要再去吴国公子季札、春申君黄歇的家乡一带周游,并且去寻找那个知遇之人。我说是是。于是顺着他谈话的次序写下了这篇文章来给叔夏送别。第三十四课时 模块三:议论类(2 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

154、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

155、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注】吁俞:吁,感叹声;俞,犹言“然”,表示应允。祥刑:慎刑。方命:

156、即弃命。圮族:毁族。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祉:犹喜也。沮:止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矜:同情B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休:喜悦C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士:读书人D君子如祉,乱庶遄已遄:迅速【答案讲评】C(士:狱官。)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B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C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

157、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D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答案讲评】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应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策论的题目只是规定文章的内容,并不强求赞成或者否定,仅仅是要求对此问题发表高见。而且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是关于国家制度的问题。B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作者先以咏叹先王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开头,紧扣主旨,接着第二段作者又引用体现了先王赏罚之道的事例进行剖析,第三段又从

158、罚不善和赏善两方面依次展开论证,深化主旨。C赏罚之道,要完全掌握它,并非易事。轻重的分量,也难以掂得很准。所以作者从经文中拈出一个“疑”字。解决疑难问题的原则就是“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所谓“广恩”“慎刑”,都体现了“忠厚”之义。D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在作者看来,统治者动辄施以刑罚,“慎刑”者不多见。所以文章提出的赏善惩恶皆本着忠厚的原则,表现了作者希望不要滥杀无辜的良好愿望。【答案讲评】B(从赏善和罚不善两方面依次展开论证。)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译文:_(2)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译文:_【答案讲评】(1)

159、奖赏时有可疑处应该按照给予奖赏的原则,这是用来推广恩泽的手段。赏疑,奖赏时有可疑处或可疑者等。从,按照(依从,依照,采取等)。与,给予(参与、予以等)。所以:用来的手段等。)(2)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已,使动用法,译为止息,让停止等。制,控制。而己,罢了。)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过】赏之过乎仁()匪直游人过而乐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日,大母过余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答案讲评】超出。动词,拜访。名词,过失,过错。动词,到,来到。动词,责备。副词,过分

160、,过于。动词,经过。【从】罚疑从去,所以慎行也()臣从其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樊哙从良坐()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答案讲评】动词,按照。动词,听从。动词,跟随。动词,依傍,紧挨着。名词,合纵。附:参考译文 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欢喜和忧伤的感情,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

161、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

162、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

163、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心术 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

164、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

165、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

166、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治:修养B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侮:侮辱C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狎:轻忽D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逼:靠近【答案讲评】B(侮:轻视。)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A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B敢问/

167、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C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D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答案讲评】B(翻译: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搁置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论“将”,认为主将的心理品质最重要的有两点: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极度的沉静,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B“上义”就是崇尚正义,但文章认为背义逐利的战争只能获一时之利

168、,最终将弄到“不可措手足”的地步,那就大不利了。依义而行,则可尽天下之大利,可见文章是从利的目的出发提出尚义原则的。C文中提出的四养的办法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也就是培养和保持士兵积极的心理状态、高昂的战斗意志。反之,不养心,一战而胜,士兵骄傲且懈怠,就不可用了。D善用兵者注意发挥有利条件的精神作用,以振起军心,巩固阵容,这就是“以形固”,能用有利的形势巩固自己,可见苏洵很重视用兵应“有所恃”,并且认为只有“有所恃”才可取胜。【答案讲评】D(苏洵认为,“善用兵者”要使部队“无所顾”、“有所恃”,打仗才能勇敢。一切有利条件如地形之固、兵器之利都是“所恃”,凭所恃可以坚定斗志,鼓舞士气,正如一个

169、人,“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有恃则勇,无恃则怯,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以为“有所恃”而麻痹涣散,其“所恃”将不可恃,这也如正一个人,“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善用兵者注意发挥有利条件的精神作用,以振起军心,巩固阵容,这就是“以形固”,能用有利的形势巩固自己,“则力有馀矣”。这是苏洵对用兵应“有所恃”而不可只有恃的辩证认识。)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译文:_(2)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译文:_【答案讲评】(1)因此,古代的良将

170、,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如何行动了。(2)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附:文言实词拓展训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穷】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复前行,欲穷其林()宜将剩勇追穷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答案讲评】困窘。不得志,不显贵。寻求到尽头。走投无路的,濒于绝境的。困厄,处境艰难。贫困。【顾】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相如顾召赵御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大行不顾

171、细谨()吾 每 念 常 痛 于 骨 髓,顾计 不 知 所 出 耳()【答案讲评】顾忌。回头看。看望,拜访。副词,反而,难道。看。顾及,顾虑,考虑。副词,表轻微转折。附:参考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

172、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 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失败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

173、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如何行动了。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

174、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轻举妄动,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要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木棍,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并拿起木棍击打;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而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