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20.50KB ,
资源ID:6063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6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8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单元十五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形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8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单元十五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形成.doc

1、单元十五 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形成【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1、基本线索本单元包括 “文化大革命”结束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在经历了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涉及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的成就、祖国统一大业、统一战线、民族关系、外交等内容。2、基本特征 新时期的基本特征从1976年至今,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政治: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

2、五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2)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又进行了对外开放,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 (3)外交:中国进行对外开放,同外国平等往来。又通过“一国两制”同英国、葡萄牙解决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周边关系改善。 【主干知识整合】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虽然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进行了大力整顿,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国民经济很快恢复,但在指导思想

3、上,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说明“左”的错误仍然在继续。 (2)1978年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确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在思想解放的同时,拨乱反正深入开展,平反了大批的冤假错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4、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了建国以来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1)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正确的方向,邓小平多次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指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987年中共“十三大

5、”,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997年中共“十五大”,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

6、革逐步展开,并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内容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方向是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增强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改革使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3)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加速我国实现

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滑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农业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工业迅速发展,基本建设和技术革新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了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科教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1)统一战线 十

8、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重新得到落实,并明确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民主党派恢复了活动,发展了新的成员,重新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作用。 1982年,党提出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三部分力量。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根据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祖国统一大业

9、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进行全面阐述;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通过这一伟大构想。 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又根据中葡关于澳门

10、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3)民族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乡镇企业,民族地区工业建设发展很快,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少数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4、新时期的外交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重

11、视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规律方法点悟】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1978年)由于“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影响,国民经济初步恢复,但在经济建设中又出现新的冒进。 (2)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1978198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3)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

12、面展开(1982年今)1982年中共十-大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历经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把握重要概念:如对“伟大转折”概念的理解,可理解为指导思想与工作重心的转折;对外政策由闭关到开放的转折;组织上的拨乱反正的转折;教育科技文化政策的转折等。 3、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 应从原因、内容、作用或影响等方面理解基本概念,如: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等;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的高度去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结合地理知识去把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比较1978年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可从酝酿开始产生发展成熟这一线索来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4、应从含义、原因、目标、标志四个方面理解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各项方针。 。 5、“一国两制”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