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32 ,大小:8.18MB ,
资源ID:606189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61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0课 过秦论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0课 过秦论 .ppt

1、第1页第10课 过 秦 论 第2页目 标 导 航 第3页知识目标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学习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背诵课文的后三段技能目标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第4页早读新课完美启航 第5页他18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善文章,为郡人所称;二十多岁任博士,一年之内升迁为太中大夫。毛泽东称赞他“少年倜傥廊庙才,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称赞他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杜甫称赞说:“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2、”“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这是第6页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他故居中的一副对联。可惜的是他33岁就英年早逝,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叹惋。他就是“倜傥非常之人”贾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去领略他聪颖绝伦的才华!第7页一、字音辨识1合从()缔交 赢粮而景()从()因利乘()便万乘()之势崤函()藩篱()()2宁()越宁()有种乎宁()静乐()毅安乐()陈轸()第8页3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蒙恬()逡()巡4锄櫌棘矜()矜()持度()长絜()大度()德量力内立法度()第9页5膏腴()亡矢遗镞()鞭笞()黔首()隳名城()

3、销锋镝()瓮牖绳枢()氓隶()猗顿()第10页二、通假字1孝公既没:通“_”,译为_2合从缔交 通“_”3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译为_4赢粮而景从通“_”5百有余年矣通“_”第11页三、一词多义1固据崤函之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第12页2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论积贮疏)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13页3制赵奢

4、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第14页4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自可断来信(孔雀东南飞)信可乐也(兰亭集序)5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第15页6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蒙故业,因遗策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第16页四、古今异义词1以为桂林、象郡古义:_今义:认为2铸以为金人十二古义:_今义:认为第17页3山东豪俊古义:_今义:山东省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_今义:

5、今为水道的通称第18页5赢粮而景从古义:_今义:与“输”相对的6流血漂橹古义:_今义:今指使船前进的工具第19页你做对了吗?一、1.zng yng cng chng shng xio fn l 2.Nng nng nng yu l zhn 3.Zhi d Sho zho tin qn 4.qn jn du xi du d 5.y z ch qin hu d yu mng y二、1.殁 死 2.纵 3.崛 突出 4.影 5.又三、1.名词,险固的地势 形容词,牢固,稳固 形容词,牢固,坚固 形容词,固执,顽固 形容词,顽固 形容词作动词,巩固,使稳固 副词,本来 第20页2.名词,规章,制度 动

6、词,衡量 名词,尺码,尺度 名词,程度,限度 名词,风度,常态 动词,渡过,越过 动词,揣度 3.动词,统率 动词,制裁,制服 动词,统治 动词,压制,控制 名词,规模 4.形容词,忠诚的,可靠的 副词,随便地 名词,媒人 副词,的确,确实 5.连词,来 介词,凭借 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介词,用 6.介词,趁着 动词,沿袭 介词,凭借,依仗 介词,由于第21页四、1.把作为 2.把做成 3.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4黄河 5.担负 6.盾牌第22页一、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_(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_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

7、政事,深受倚重。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_。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郁郁而死。第23页年仅33岁。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所著政论以_陈政事疏最有名。其文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原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_,包括_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_。第24页二、背景寻踪春秋战国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_,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人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

8、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第25页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状,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_”。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第26页三、名句填充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吞二周而亡诸侯,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3蹑足行伍之间,_,率疲弊之卒,将

9、数百之众,转而攻秦;_,_,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第27页4然秦以区区之地,_,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5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第28页你记住了吗?一、洛阳 汉文帝 长沙王太傅 过秦论 贾谊集 新书 屈原贾生列传二、楚汉之争 与民休息三、1.振长策而御宇内 履至尊而制六合 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而倔起阡陌之中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4.致万乘之势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29页书 声 朗 朗 第30页一、贾谊名句选(1)吾闻之曰:“时难得而易失也。”学者勉之乎!天禄不重。(新书劝学)(2)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

10、必胜之。(新书大政上)(3)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忧,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新书藩强)第31页(4)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新书审微)(5)学圣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静思而独居,譬其若火。夫舍学圣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若去日之明于庭,而就火之光于室也。然可以小见,而不可以大知。(新书修政语上)(6)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新书修政语上)第32页(7)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新书铜布)(8)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众庶凭生。(服鸟鸟赋)(9)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服鸟鸟赋)(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1、,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第33页二、关于贾谊的诗歌贾 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 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第34页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贾谊宅:一统志载,贾谊宅在长沙府濯锦坊。第35页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丞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注】夏口

12、:一统志载,夏口在武昌府江之中,正对沔口。唐称鄂州为夏口。本在江北,自孙权取对岸名夏口,而江北之名始晦。第36页 历史文化散文创作大家走近作家余秋雨【作家印象】余秋雨(1946),出生在浙江余姚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曾度过一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日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第37页开始,为对中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他亲身考察了人类重要的古文明遗址,并成为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世界华商大会、全球企业家峰会的首选文化演讲者。第38页创作历程:散文集:文化苦旅以他在全国多个名胜古迹的游览为线索,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霜冷长河对社会现实和

13、真实人性进行深入思考。千年一叹记录了他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过程。寻觅中华记录了他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回忆录:借我一生是他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及其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夜雨诗意(散文)入选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39页【美文看台】乡关何处(节选)我所离开的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贫困到哪家晚饭时孩子不小心打破一个粗瓷碗就会引来父母疯狂的追打,而左邻右舍都觉得这种追打理所当然。这儿没有正儿八经坐在桌边吃饭的习惯,至多在门口泥地上搁一张歪斜的小木几,家人在那里盛了饭就拨一点菜,托着碗东蹲西站、晃晃悠悠地往嘴里扒,因此孩子打破碗的机会很多。粗黑的手掌在孩子身上疾风

14、暴雨第40页般地抡过,便小心翼翼地捡起碎碗片拼合着,几天后挑着担子的补碗师傅来了,花费很长的时间把破碗补好。补过和没补过的粗瓷碗里很少能够盛出一碗白米饭,尽管此地盛产稻米。偶尔哪家吃白米饭了,饭镬里通常还蒸着一碗霉干菜,于是双重香味在还没有揭开镬盖时已经飘洒全村,而这双重香味直到今天我还认为是一种经典搭配。雪白晶莹的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组合也是既沉着又强烈。第41页杨梅收获的季节很短,超过一两天它就会泛水、软烂,没法吃了。但它的成熟又来势汹汹,刹那间从漫山遍野一起涌出的果实都要快速处理掉,殊非易事。在运输极不方便的当时,村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开肚子拼命吃。也送几篓给亲戚,

15、但亲戚都住得不远,当地每座山都盛产杨梅,赠送也就变成了交换,家家户户屋檐下排列着附近不同山梁上采来的一筐筐杨梅,任何人都可以蹲在边上慢慢吃上几个时辰,嘟嘟哝哝地评述着今年各座山的脾性,哪座山赌气了,哪座山在装傻,就像评述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到哪里去了?他们都上了山,爬在随便哪一棵杨梅树上边摘边吃。第42页孩子们爬在树上摘食杨梅,时间长了,满嘴会由酸甜变成麻涩。他们从树上爬下来,腆着胀胀的肚子,呵着失去感觉的嘴唇,向湖边走去,用湖水漱漱口,再在湖边上玩一玩。上林湖的水很清,靠岸都是浅滩,梅树收获季节赤脚下水还觉得有点凉,但欢叫两声也就下去了。脚下有很多滑滑的硬片,弯腰捞起来一看,是瓷片和陶片,好

16、像这儿打碎过很多很多器皿。一脚一脚蹚过去,全是。那些瓷片和陶片经过湖水多年的荡涤,边角的碎口都不扎手了,细细打量,釉面锃亮,厚薄匀整,弧度精巧,比平日在家打碎的粗瓷饭碗不知好到哪里去 第43页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里曾安居过许多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但这儿没有任何房宅的遗迹,周围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豪富人家的日子怎么过?捧着碎片仰头回顾,默默的山,呆呆的云,谁也不会回答孩子们,孩子们用小手把碎片摩挲一遍,然后侧腰低头,把碎片向水面平甩过去,看它能跳几下。这个游戏叫作削水片,几个孩子比赛开了,神秘的碎片在湖面上跳跃奔跑,平静的上林湖犁开了条条波纹,不一会儿,波纹重归平静,碎瓷片、碎陶片和它们

17、所连带着的秘密全都沉入湖底。第44页我曾隐隐地感觉到,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所有碎片的残梦都被湖水淹没,只让后代捧着几个补过的粗瓷碗,盛着点白米饭霉干菜木然度日。忽然觉得霉干菜很有历史文物的风味,不知被多少时日烘晒得由绿变褐、由嫩变干,靠卷曲枯萎来保存一点岁月的沉香。如果让那些补碗的老汉也到湖边来,孩子们捞 第45页 起一堆堆精致的碎瓷片碎陶片请他们补,他们会补出一个什么样的物件来?一定是硕大无朋又玲珑剔透的吧?或许会嗡嗡作响或许会寂然无声?补碗老汉们补完这一物件又会被它惊吓,不得不蹑手蹑脚地

18、重新把它推入湖底然后仓皇逃离。第46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那些瓷片和陶片称为神秘的碎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探究。【提示】这些碎片釉面锃亮,厚薄匀整,弧度精巧,比在家打碎的粗瓷饭碗好许多倍,像是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的器皿。这些碎片有些不可思议,这儿没有任何房宅的遗迹,周围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不像是住过豪富之家的地方。孩子们一时找不到回答和解释。暗示了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但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第47页秋草凄凄吊贾谊一座茕然独立的坟茔,安卧北邙;仰看寰宇云烟浩渺,俯听神州大河浩荡。一个英年早逝的才子,魂归古津;遍阅人间沧海桑田,漫诉满腹旷古幽情。脚下静静流淌的黄河和依偎在她身旁的这

19、块浸染了厚重历史的沃土,养育了一位学识超群的才子。第48页 他就是贾谊,从孟津境内一个平凡的小村庄里走出来的风流少年。他满腹才华,以深厚的学养和洞穿社会的深邃思想,把一段荣光铭刻在泱泱西汉的未央宫阙上,融化成“文景之治”的灿烂与辉煌。直引得后代无数贵胄贤达、文人骚客为之跣足顿首,扼腕长叹!第49页 贾谊是幸运的,苍天眷顾了他,给了他无与伦比的旷世才情,还让他遇上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吴公。贾谊18岁时,就因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吴公的欣赏和提携,使贾谊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施展,挥洒无遗。21岁时,由于吴公的推荐,贾谊被汉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第50页 少年得志,攀上了人生辉煌的

20、峰巅,步入了西汉王朝的政治舞台,贾谊踌躇满志,他决心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他以一个书生的满腔热血和对西汉朝廷的赤胆忠诚,纵论天下,建言献策。第51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在过秦论中,贾谊挥如椽之笔,洋洋洒洒,从秦孝公至秦始皇、秦二世,详细地分析了秦由兴到亡的全过程。他总结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在于提醒汉文帝牢记秦朝灭亡的惨痛教训,“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

21、社稷安矣”。第52页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背本趋末”(弃农经商)的现象,贾谊认为对统治者不利。他在著名的论积贮疏中说道:“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他主张朝廷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储备,预防饥荒,以便安百姓治天下。第53页 贾谊初到中央政权,就在短短的时间里,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少年得志。然而,书生毕竟是书生。外有大臣攻击,内有邓通进谗,文帝逐渐疏远

22、了贾谊。贾谊不但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连在西汉朝廷中的立足之地也没有了。其结果是被贬出京师,到长沙国当了长沙王的太傅。第54页长沙国地处南方荒蛮之地,离京师长安数千里之遥。贾谊有满肚子的学问,心中有远大的抱负,本想辅佐文帝干一番大事业,而如今却受谗被贬,挫折和打击,使贾谊深感孤独、失望、惆怅和悲愤。后来,文帝想念贾谊了,又把他从长沙召回了长安,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接见了他。但文帝从千里之外召回贾谊,并不是询问他治国安邦之策,而是问了很多关于鬼神的事情。尽管文帝对贾谊的学识很是佩服,但却仍然没有委以重任,只是把他派到梁怀王那里去当太傅。第55页 此时的贾谊仍然关注时局和朝政,他接连多次向文帝上

23、疏。但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出了一个天大的意外。梁怀王骑马摔死了。一年后,贾谊抑郁而终,时年33岁。一颗闪烁着政治之光的新星陨落了,一个满腹才华的文学青年逝去了。对于西汉王朝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后来的汉武帝意识到了;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这一个巨大的缺失,后来的统治者和文学家们也意识到了。第56页 合纵与连横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强大,关东各国为了抗拒强秦,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持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是苏秦;秦为了拆散各国的联盟,破坏“合纵”,以便各个击破,就在关东积极争取“与国”,称为“连横”,持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是张仪。秦惠王听从了张仪的建议,争取魏为“与国”,于公第57页元前3

24、22年,派张仪到魏。魏王以张仪为相,张仪劝魏王背弃纵约,西亲秦。秦又加强对魏的军事威胁。魏迫于压力,就背弃纵约,与秦连横。为打破秦魏连横,关东各国于公元前319年联合起来支持魏的反秦势力,赶走了张仪,任用公孙衍为相。公孙衍联合魏、楚、燕、韩、赵五国之兵以伐秦,兵到函谷关,即为秦军所败,合纵也瓦解了。第58页课堂教材新知全解 第59页一、阅读课文第1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动词,_。形容词作名词,_)(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都是名词作状语,_)第60页(3)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动词,

25、_。名词作状语,_。名词,_。动词,_。动词,_)(4)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_。连词,表目的,_。动词的使动用法,_)【答案】(1)占据 险要的地势(2)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3)辅佐 在国内 规章,制度 致力 修造(4)在国外 用来 使斗第61页2总结第1自然段段意。明确:_。【答案】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第62页二、阅读课文第2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_。名词作状语,_。动词,_。名词作状语,_。名词作状语,_)第63页(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

26、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动词,_。古今异义词,古义,_;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名词,_。动词,_)第64页(3)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古今异义词,古义,_;今义,指丈夫或妻子。形容词作名词,_。连词,_。动词的使动用法,_)(4)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_。名词,_。介词,_)(5)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名词,_。动词,_。代词,_)第65页(6)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动词,_。动词,_)(7)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

27、侯已困矣(动词,_。动词,_。连词,_)(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动词,_。名词,_。动词作名词,_。动词作名词,_。名词,_)第66页【答案】(1)向南 向西 攻取 向东 向北(2)使削弱 吝惜 两个单音节词,“以”译为“来”,“致”译为“招纳”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结交,援助(3)爱护人民 贤能的人 表并列,可不译 使离散第67页(4)这些 类,辈 替,给(5)辈 统率、统领 他们的(6)击,攻打 迎击(7)失去 遗失 表转折,可是(8)制裁,制服 弱点、毛病 逃兵,逃亡的人 溃败(的军队)盾牌第68页4总结第2段段意。明确:_【答案】

28、秦国势力进一步扩张。第69页三、阅读课文第3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_。名词,_。动词,_。名词,_。连词,_。动词,_)(2)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词作动词,_。动词,_。动词,_)第70页(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副词,_。名词作状语,_。动词的使动用法,_)(4)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名词,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名词,_。动词,_。名词,_)第71页(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名词,_。名词,_。名词,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

29、)(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_。动词,_。动词,_)(7)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形容词,_。名词作动词,_)第72页【答案】(1)振作 功业 举起 马鞭子 表修饰、可不译 驾驭、统治(2)登上 控制 奴役(3)于是,就 在北边 使退却,击退(4)著作 使愚昧 秦朝对百姓的称呼 毁坏 高大的城墙(5)兵器 箭头 铜人 使弱小(6)可靠的 拿、携 缉查盘问(7)坚固的 做帝王第73页6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威振四海。(省略句,“威振”后省略介词“于”)译文:_(2)铸以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句,应为“十二金人”)译文:_【答案】(1)威风震慑四海。(2)熔铸成十二尊

30、铜人。第74页7总结第3段段意。明确:_【答案】秦始皇统一天下。第75页四、阅读课文第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都是名词作动词,_)(2)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动词,_。动词,_)(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_。名词作状语,_。动词,_。名词作状语,_)第76页【答案】(1)用破瓮做,用草绳系(2)突起 带领,率领(3)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担负 古“影”字,像影子一样第77页9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_【答案】然而陈

31、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户枢的贫家子弟,(替人种田帮工的)下层人民,又是个被征发的人。第78页10总结第4段段意。明确:_【答案】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79页五、阅读课文第5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句首发语词,_。形容词作动词,_)(2)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形容词,_。介词,_)(3)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同“_”,_。形容词,_)第80页(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动词,_。动词,_)(5)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介词,_。形容词,_。名词作动词,_。

32、动词的使动用法,_)(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名词,_。动词,_)第81页【答案】(1)引起下文议论 变小变弱(2)尊贵 比(3)耰 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锋利(4)量 衡量(5)凭借 非常小 排列座次 使朝见(6)天子的宗庙 毁灭第82页1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九国之师”置于谓语“抗”之后)译文:_(2)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_(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宾语前置句、判断句)译文:_第83页【答案】(1)被征发戍守边疆的士卒,并不能与九国军队匹敌。(2)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3)这是由于不施行

33、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第84页附:图文导航第85页1本文作者认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全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_第86页【答案】(1)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义。(2)文章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叙史实,一部分发议论。叙述史实,以时序为经,以事迹为纬。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史的升华。第87页2作者从哪些方面重点叙写了秦始皇的行为?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明确:_第88页【答案】时间方面语句 政治上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军事上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文化上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刑法上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34、,以弱天下之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统一天下之前地理防务上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第89页3.面对强秦,“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诸侯国是采用什么办法“弱秦”的?作者竭力描写反秦统一战线之强大有何作用?明确:_第90页【答案】(1)办法:诸侯各国面对强秦的威胁被迫联合抗秦:招纳天下人才,订立合纵同盟。有贤明和具有政治远见的领导人,聚合各国的力量,一致对秦。六国阵营,一时人才济济,有众多的谋臣出谋划策;有各方来的策士,为各国诸侯沟通意见;有各国的良将统率军队。第91页(2)作用:作者竭力描写反秦统一战线之强大是为了衬托秦国的不可战胜。这样,可为下文陈涉与各国

35、之师的对比埋下伏笔。为后文所谓“攻守之势异也”张本,这里说的势如破竹的“攻”势,与后文陈涉起义后秦朝兵败如山倒的“守”势相映成趣,彰显主题。第92页4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明确:_第93页【答案】对比内容对比作用 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的对比 秦与六国的对比 秦与陈涉的对比 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出身地位对比军队装备对比军队素质对比指挥作战能力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角度清晰。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94页对于秦亡的原因,众说纷纭,贾谊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6、。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说说这一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第95页【探究】观点一:贾谊施行仁义的主张,是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立场出发的,但因为这一主张与反对暴政相联系,所以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加上他充分肯定商鞅变法,主张儒法并用,所以他的仁义主张就更带有进步性。观点二:贾谊不仅看到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民心,而且还看到秦国由日益强盛到统一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动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相一致。可见,贾谊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但他在描述陈涉的平凡时,明显地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轻视,这是他的阶级局限性。第96页观点三:贾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

37、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罪行,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还看不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本性,却要求封建统治阶级真正施行仁义,消除阶级矛盾,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第97页几种文言文修辞句的翻译技巧1比喻的翻译(1)明喻句要直译。如“剽疾如猿猴”(冯婉贞),可以译为“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第98页(2)暗喻句分两种情况。用了暗喻词的仍按暗喻来译。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为”是暗喻词,可以译为“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没用暗喻词的,宜用明喻。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可以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第99页(3)借喻句一定要译出它的本体或将其译成一个

38、明喻。所谓借喻,就是不出现本体,直接用一个形象的喻体来表述的修辞方法。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藩篱”本为篱笆墙,这里用了借喻,翻译时要译出本体“边防”。即“于是让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而守边防”。第100页2借代的翻译借代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称代要说的事物的修辞方法。翻译时要将借体译为本体。(1)以特征代事物,要译出事物的本来名称。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黄发”和“垂髫”分别是老人和孩子的特征,借指老人和孩子。全句译为:“老人和孩子一同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第101页(2)以部分代全体,要译出整体名称。如“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勾践灭吴)。“二三子”

39、指代越国民众,全句译为:“我没有才能,将要率领你们夫妇们来(这里)繁衍生息。”(3)以原料代成品,要译出成品名。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金”本是制作刀剑的材料,此指成品金属制的刀剑,译为:“用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就变锋利了。”第102页(4)以具体代抽象,要译出抽象事物名称。如“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策”的意思是“马鞭子”,这里借指抽象的“武力”,“敲扑”本是古代的刑具,这里借指严酷的刑罚,应译为:“用武力来统治各国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5)以地名、官名代人的,要译出人名。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并序)。“江州司马

40、”是地名和官名,因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故指代白居易,应译为:“在座的谁流下的眼泪最多?白居易的青衫被泪水打湿了。”第103页3铺排的翻译有些铺排的句子,翻译时还可以进行浓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译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原句为增势壮气,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适当精简。4讳饰的翻译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壑”,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第104页5互文的翻译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

41、方法,即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合而见义。互文的翻译要遵循由分而合的原则。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应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又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就要译为:“在东西左右都种上松柏和梧桐。”第105页翻译下面的句子(1)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译文:_(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_第106页【答案】(1)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彼此毫不相干,没想到你们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2)元嘉年间,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样

42、建功立业,草草出兵,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第107页课 文 全 解 第108页【原文呈现】秦孝公 据 崤 函 之 固,拥 雍州 之 地,君臣 固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 守 以窥 周 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意,并吞 八 荒 之 心。【1】当 是 时也,商君 佐之,内 立和吞并八方边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 法 度,务 耕 织,修 守 战 之具,外连 衡 而 斗诸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互相

43、侯。【2】于是 秦人 拱 手 而取 西河 之外。【3】【4】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段解:写秦国势力的崛起。为下文写秦国的进一步扩张直到统一天下定下了基调。第109页孝公既没,惠 文、武、昭襄 蒙 故 业,因 遗 策,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南 取 汉中,西 举 巴、蜀,东 割 膏腴 之地,北 收 要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政治、经济害 之 郡。【5】诸 侯 恐 惧,会 盟 而 谋 弱 秦,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 爱 珍 器 重 宝 肥 饶 之

44、地,以 致 天 下 之 士,合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从 缔 交,相 与 为一。当 此之时,齐 有孟尝,赵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 有 信 陵。此四 君者,皆 明 智 而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个人,都见识英明,有智谋,第110页 忠 信,宽 厚 而 爱 人,尊 贤 而 重 士,约 从心地忠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厚而爱惜人民,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相约为合 离 衡,兼 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 山 之 众。纵,击破秦国的连衡策略,将韩、魏、燕、楚、齐、赵、宋、

45、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 赫之属为 之 谋,齐明、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 通 其 意,吴起、孙膑、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 制 其 兵。【6】尝 以十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倍之地,百万 之 众,叩 关而 攻 秦。秦人 开 关 延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去攻打函谷关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第111页敌,九国之 师,逡 巡 而 不 敢 进。

46、秦 无 亡 矢 遗 镞 之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费,而天下诸侯 已 困 矣。【7】于 是 从 散 约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盟约解败,争 割 地而 赂 秦。秦有 余 力 而 制 其弊,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来追 亡 逐 北,伏 尸百 万,流 血 漂 橹;制服他们,追逐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因 利 乘 便,宰 割 天 下,分 裂 山 河。强(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第112页国 请 服,弱国入 朝。【8】

47、延 及孝 文 王、庄襄 王,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享国 之 日浅,国 家 无 事。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段解:写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展。思路导引 本段分四层。第一层,写在惠文、武、昭襄三代秦君统治下,秦国国力日强,导致秦国和列国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二层,写秦国的强盛引起诸侯恐惧,促使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第三层,写九国为秦所败,被秦国制服。第四层,写孝文王和庄襄王,这两位“享国之日浅”,一笔带过。第113页及 至 始 皇,奋 六 世 之 余 烈,振 长 策 而 御 宇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前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全 内

48、,吞 二 周 而 亡 诸侯,履至 尊 而 制 六合,执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敲扑而鞭笞 天下,【9】威 振 四海。【10】南 取百越 之 地,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以 为 桂 林、象 郡;百越之 君,俯首 系 颈,委命 下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愿意服从投降,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司法官吏。乃 使 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藩 篱,却 匈 奴 七百 余吏(审讯)。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第114页里;胡人不敢 南 下而牧马,士不 敢 弯 弓而报怨。【11】于 是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

49、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废 先 王之 道,焚 百家之 言,以 愚 黔 首;隳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名 城,杀 豪 杰;收 天下之 兵,聚 之咸阳,销 锋 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 弱 天 下 之 民。然后践 华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据守华山以为 城,因 河 为 池,据 亿 丈 之城,临 不测 之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凭借高耸的华山,靠着深不可测的黄第115页渊,以 为 固。良 将 劲 弩 守 要害之 处,信 河,认为这是险

50、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臣 精 卒 陈 利 兵 而 谁 何。【12】天下已 定,始皇之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心,自以为关中之 固,金 城 千里,子 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3】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段解: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暴虐也达到极点。第116页始皇 既 没,余 威 震 于 殊 俗。【14】然 陈涉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瓮 牖 绳 枢 之 子,氓 隶 之人,而 迁个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

51、系户枢的贫家子弟,是下层人民,(后来)是被征发徙 之 徒也;才能不及 中 人,非有 仲尼、墨翟之 贤,的人;才能不如平常的人,并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 陶朱、猗顿 之 富;蹑 足 行 伍 之间,而 倔起 那样富有;(他)置身于戍卒的军队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阡陌之中,率 疲 弊 之 卒,将 数 百之众,转 而 攻 秦;斩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当武器,第117页木 为兵,揭 竿 为 旗,天 下云 集 响 应,赢 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粮 而 景 从。山 东 豪 俊 遂 并 起 而亡

52、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 秦 族矣。【15】灭了秦的宗族。段解:这一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层解:第一部分(第14段),叙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第118页且 夫 天 下 非 小 弱也,雍州之 地,崤 可以断言,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变得弱小,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函 之 固,自 若 也。陈涉之 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的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 君也;锄 耰 棘 矜,非铦 于钩 戟长 铩 也;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迁谪戍边的士谪 戍 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

53、师也;深谋远虑,卒(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军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 向 时 之 士也。然而 成 败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异变,功业 相反,何 也?试 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第119页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16】然 秦 以 区 区 之 地,致 万(小),那简直是天壤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 乘之 势,序 八 州 而 朝 同 列,百 有 余年矣;然辆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 以

54、 六 合 为 家,崤 函 为 宫;一 夫 作 难 而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七庙隳,身 死 人 手,为天下 笑者,何 也?仁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义 不 施 而 攻 守 之 势 异 也。【17】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段解:第二部分(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120页【名师赏析】【1】开篇排比铺陈,极尽夸张之能事,写秦国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一个“窥”字,透出秦对天子之位虎视眈眈,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55、这几个短语,铺排而下,气势逼人,突出了秦的雄心之大。第121页【2】这几句写秦孝公为实现并吞天下的野心,任用商鞅,制定对内立法图治,富国强兵,对外“连衡而斗诸侯”的基本国策。国力得以强盛,由“窥周室”进而开始“夺周室”。【3】用“取西河”这个典型事例说明新的国策所取得的战果。“拱手”二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土地来得极易,以此烘衬商鞅变法的巨大成效。第122页【4】文章意在指出秦之过失,却在文章开头写秦攻取天下的过程,有何作用?文章开头先叙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的政治雄心,次叙在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基本国策(“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连衡”)和取得的成果,目的是展示出秦“成功”的一面,与

56、下面“失败”的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5】“南”“西”“东”“北”四个排比铺陈而下,按四个方位分写出秦势力扩大、疆域日广的情形。为后文秦吞并六国做铺垫。第123页【6】作者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先以“齐有孟尝魏有信陵”四个相同的主谓结构的句式构成排比,显示“合从缔交”面之广;接着以“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三个相同的并列结构的短语构成排比,显示上述四君子的谋略才干;再以“杜赫之属为之谋”“乐毅之徒通其意”“赵奢之伦制其兵”三个句式基本相同的句子,显示“天下之士”“合从缔交”、戮力攻秦的力量。以上内容意在说明不论是在人才上,还是在土地和军队上,诸侯国的联合实力都远超秦国。第12

57、4页【7】这几句用对比、夸张的方法写诸侯与秦的交战。诸侯之师浩浩荡荡,进攻秦国;而秦却从容不迫,开关迎敌,不战而胜。【8】连用八个结构异同交错、铺排渲染的四言句,简洁有力地写出九国“合从缔交”失败的惨重,显示了秦王朝乘胜追击夺取天下的磅礴气势。并为下文蓄势,表明秦统一天下已成定局。第125页【9】“奋”“振”“吞”“履”“执”用词精当,句式整齐,极力表现秦始皇时秦国的强盛,并且暗写秦始皇施行的政策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暴政。【10】作者在此处使用了一组排比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连续使用五个句式基本相同的排比句,突出秦统一天下不可阻挡的气势。秦始皇靠武力可以统一全国,但靠武力却不能治理天下,这为

58、后文强调“仁义”埋下了伏笔。第126页【11】“南取百越”“北筑长城”写秦疆域的广大、国力的强盛。【1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攻转守,就其国内来说,他的“守”策有哪些?首先是愚民政策,“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其次是弱民政策,他想尽一切办法削弱人民的反抗力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最后是防民政策,他“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派“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第127页 【13】本段从正面把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极力铺叙了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突出秦始皇的巨大野心,目的是与下文秦的迅速灭亡形成强烈反差。他的每一项举措都成了秦王朝加速灭亡的祸

59、根。【14】承上先扬一笔,为下文急转蓄势。第128页【15】灭掉强秦的陈涉及其部卒具备怎样的条件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文中交代了陈涉的出身地位、个人素质以及起义军的基本人员、武器状况,写出了抗秦力量的薄弱。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强秦并非是毁于强大的外部力量,而是统治者自身在“守城”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即“仁义不施”。本段与前几段形成鲜明对比,面对九国诸侯的联合抗秦,秦不战而胜,而面对势微力弱的陈涉起义军,秦却不堪一击。发人深省,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第129页【16】山东之国与陈涉既然不可同日而语,但为什么“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呢?作者在此再一次激起读者深思。上面已经说明,原因不在山河,原因也不在陈涉,既然原因不在客观,那当然就只有从秦自身去分析了。于是,文章很自然地又转入对秦历史的反思。为作者文末揭示答案蓄积了语势。第130页【17】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本段是如何论证的?本文卒章显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本段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陈涉与九国之师在身份地位、武器装备、军队素质以及用兵之道等方面作对比,突出了陈涉的渺小与微不足道。为什么秦国没有被强大的九国之师所击败,反而被势力弱小的起义队伍推翻呢?结论就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请做:课时作业(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