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16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8.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同步课件:第11课 师说 .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页第11课 师 说 第2页目 标 导 航 第3页知识目标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技能目标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情感目标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第4页早读新课完美启航 第5页是谁播撒智慧的种子?是谁点燃人类文明的曙光?是谁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无疑是老师。那么,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老师学习什么?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文豪韩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从容不迫地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就让我们走进师说,一起感悟“师道

2、”的真谛吧。第6页一、读准字音1孰能无惑()2.生乎吾前()3庸知()4.句读()5或不焉()6.官盛则近谀()7其可怪也欤()8.苌弘()9老聃()10.李氏子蟠()11六艺经传()12.作师说以贻之()第7页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_”,译为_2或师焉,或不焉通“_”第8页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2句读之不知古义:_今义:看字发出声音第9页3小学而大遗古义:_今义:专门的一个求学阶段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_今义:连词,表结果、目的等第10页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_今义:常用义为“没有

3、”7今之众人古义:_今义:常指许多人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_今义:用不着,不需要第11页四、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或师焉,或否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第12页2道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道相似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第13页3贤其贤不及孔子 师不必贤于弟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第14页4之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

4、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蚓无爪牙之利(劝学)吾欲之南海(为学)第15页5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出人也远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第16页6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第17页你做对了吗?一、1.sh 2.w 3.yn 4.du 5.fu 6.y 7.y 8.chn 9.dn 10.pn 11.zhun 12.y二、1.授 传授 2.否三、1.求学的人 2.句子停顿的地方 3.小的方面学习 4.表凭借,“用来的”5.是

5、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而且 6.无论 7.一般人、普通人 8.不一定第18页四、1.名词,老师 动词,学习 动词,从师学习 动词,从师学习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动词,以为师 名词,军队 名词,榜样 2.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名词,道德学问 名词,政治主张、措施 动词,取道 动词,述说,说 名词,道路 名词,方法 3.名词,才能、学问 形容词,高明 名词,有贤德的人 4.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知识和道理 代词,第19页他们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指示代词,这些 代词,代自己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到 5.代词,他 指示代词,那些 代词,作主语,

6、他们 代词,作定语,他们的 副词,表大概 副词,表反问,难道 代词,他们的 6.副词,就 连词,表转折 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副词,就是第20页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_,河南_(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_,故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20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第21页贞元十八年(802)到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贞元十九年,改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连阳)县令。元和元年(806),唐宪宗继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元和十二年,随裴度征讨叛乱有

7、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入宫,韩愈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穆宗继位,召韩愈回长安任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第22页韩愈著有_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_、_、_、_、_、_、_、_)之首。第23页二、背景寻踪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

8、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第24页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_、_和_。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

9、,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第25页三、关于说“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属议论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_。四、名句填充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2是故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26页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其可怪也欤!5彼童子之师,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第27页你记住了吗?一、退之 河阳 昌黎 昌黎先生集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二、弘文馆 崇文馆 国子监三、说说关于从师学习的道理四、

10、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3.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第28页书 声 朗 朗 第29页韩愈名言名句节选1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与孟尚书书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原道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第30页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第31页把栏杆拍遍走近作家梁衡【作家印象】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1、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木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第32页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名山大川感恩录。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第33页【美文看台】读 韩 愈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819年,他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自己的

12、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皇上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第34页这种官职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韩愈被贬了。第35页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活着实在

13、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实是不一样:第36页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第37页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其

14、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消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 第38页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

15、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第39页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只有韩愈敢站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

16、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 第40页 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栏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第41页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为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

17、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 第42页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有删节)第43页【思考】作者“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韩愈?请概括其

18、性格特点。【提示】韩愈的性格特点有:(1)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2)推己及人,心系百姓;(3)勇敢忠诚,敢于上书直谏;脚踏实地,尽力而为。第44页 老 树谨以此文献给空巢老人 第45页这是旧年的最后一天,一如十七年来的任何一个除夕,整个村庄一片雪白。老屋建在半山腰上,站在门前的老树旁便可以俯视整个村庄,星星点点,袅袅炊烟。爷爷支起常年放在树旁的马扎,颤巍巍地往树枝上挂上鞭炮。完成了除夕夜来临前的最后一个准备,他长舒了口气,安详地坐在马扎上,手,抚摸着和他的手一样粗糙苍老的树干:“这树啊”第46页村子里有这样的习俗:要在长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春天种下一棵树,这树后的土地,则要用来为长

19、子建一所新房。据爸爸说,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便是爷爷出生时种下的。爷爷成亲那天,那树被挂满了红布,映红了半座山。再后来,孩子们出生了,爷爷便坐在树下看着他们嬉戏玩耍。每年春节,爷爷都会用小刀在树干上刻下孩子们的身高,就这样,刻痕弯弯曲曲地爬上了树干。第47页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树下没有了嬉戏声,刻痕也戛然停在了某处。孩子们走出了大山,在爷爷从来都没到过的、不许私自种树的城市建起了新房。老屋、老树变成了他们每年要经过一次的家乡。后来,我被送到了乡下。童年的记忆中就只有老树下的阴凉、爷爷后背的坚硬,还有那坐在门前马扎上眺望的目光。我也曾坐在他的腿上,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远方。那里却只有无尽的天、无尽的云,还

20、有由一条盘山路环绕过的连绵不绝的大山。第48页“爷爷,你在看什么?”每当这时候,他总是长舒一口气,用他粗糙的手掌覆上我的手:“看看山,看看路。”又大了些,我便被接回城里读书,那时爸妈的工作已经稳定,不再需要把我托付给爷爷照顾。离开的那天,爷爷一言不发,只是用手不停地抚着老树的树干。火烧云浸染了天空,连同爷爷逐渐变小的静止的身影,给我的记忆烙上了色。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爷爷,明白了爷爷的老树。从那时起,老屋和老树也变成了我每年春节要经过一次的家乡。第49页后来,我考上了省城的中学,回家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那年暑假,我和表姐相约回家。恰巧爷爷正坐在树下。院子里其他的树已经不见了,取代它们的是不知名

21、的野花。老树还是一样繁盛,却没了旧时的光彩。姐姐说,它终究敌不过岁月。我看着爷爷默默进屋的背影。树长高了,爷爷的背,弯了。那一次,我故意在爷爷赶我回去读书时耍起了赖,多住了好多天。当屋子里传来开饭的声音时,爷爷收起马扎,我们沉默地向屋子走去,默契得一如小时候。第50页 这一次春节,我们破例在家里住了三天。大年初三早上,我和爸爸准备将行李装车。离得老远,我便看到爷爷倚着老树,久久地看向远方。看见我们出来。他便起身回屋为我们准备土特产。我和爸爸走到树旁,不约而同地顺着刚刚爷爷看的方向眺望。第51页 车流,似一条条彩带环绕过一座座苍茫的大山,翻滚起污了的雪泥,流向再也看不见的远方;山下,那一条条拉长

22、了的黑色的影,又是多么整齐而突兀地凝固在老树旁 爸爸的身子一颤,把我拉到树旁。在布满皱纹的树干上添下一道新鲜的划痕。“今年春天,我们回来种树。”第52页课堂教材新知全解 第53页一、阅读课文12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代词,_。疑问代词,_。名词,_)(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副词,_。名词的意动用法,_)第54页(3)是故无贵无贱(连词,_。_)(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代词,_。动词,_。代词,相当于“之”,_。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今义是许多人。名词作动词,

23、_。连词,表转折,_。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_)第55页(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_。形容词,_。形容词用作名词,_。形容词,_)(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_。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_。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_)第56页(7)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定指代词,_。语气词,_。通“_”。形容词作名词,_。形容词作名词,_。形容词,_)(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_。名词,_)(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名词,_。连词,_)第57页(10)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代词,_。名词,_。

24、形容词,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动词,_)(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_。_。副词,_。动词,_。语气副词,表反诘,_。语气助词,_)第58页【答案】(1)指知识和道理 谁 疑难问题(2)本来 以为师(3)因此 无论,不分(4)他,他们 超出 指老师 一般人 低于 却 向(5)圣人 圣明的 愚人 愚昧的(6)的原因 大概、或许 从第59页(7)有的人 无实义 否 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明智(8)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有专门技艺的人(9)类 表修饰(10)他 学问 低下 感到羞耻 阿谀奉承(11)这些,这类 不

25、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竟 赶得上 岂、难道 这里相当于“啊”第60页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固定句式、状语后置句,“庸知乎”表反问,“生”的状语“于吾”后置)译文:_(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省略句,“位卑”和“官盛”前省略了“师”字)译文: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文:_第61页【答案】(1)哪用得着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3)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惑。第62页二、阅读课文34自然段,梳理重点文言词

26、句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承接,_)(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名词,_。动词,_。语气助词,_)(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_。副词,_)第63页(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动词,_。名词,_。连词,表目的,_。动词,_)【答案】(1)就(2)学问和技艺 学习、研究 罢了(3)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普遍(4)赞许 指古人从师之道 来 赠送第64页4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贤”的状语“于弟子”后置)译文:_(2)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前一个句子“于”表被动,后一个句子“学”

27、的状语“于余”后置)译文:_第65页【答案】(1)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2)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第66页附:图文导航第67页1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并阐述其作用。明确:_【答案】(1)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或“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68页(2)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例句作用 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爱其子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通过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更有力地证明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观点 事例论证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事实胜于雄辩,典型事例证明了“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引用

28、论证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引用孔子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第69页2.韩愈认为择师的原则是什么?请找出原文语句回答。明确:_【答案】第70页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师说中以其丰富的学识、卓越的胆识提出了怎样的师道观?第71页【探究】观点一:韩愈对教师的作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全新界定。在他看来,既能做经师、又能做人师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师。他将“传道”放在“受业”“解惑”前面说,表明他把教

29、学生比做学问看得更为重要。韩愈心目中的老师不是一般的官学老师,也不是学业启蒙老师,而是学有所成的人。他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中,明显流露出了对浅薄之师的鄙夷与嘲讽。第72页观点二:韩愈提出的择师标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民主平等意识。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他明确主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全新的师道观是一种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现出鲜明的态度、坚定的信念。从师即是学道,唯“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种能者为师的择师标准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学风、不耻

30、下问的胸襟。韩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第73页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慨是沉痛的。因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而远远低于圣人的普通人却“耻学于师”,因此才有“圣益圣,愚益愚”的不幸结局。观点三:韩愈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这种教学相长的师生观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第74页学一学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31、。第75页(一)名词的活用1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宾语。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修饰关系,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籍吏民,封府库(登记)(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第76页(3)能愿动词名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杀)(4)名词补语。例如:今王鼓乐于此(奏乐)(5)所名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于所罾鱼腹中(用网捕)(6)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而名词又处于谓语中心词的位置,此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开花)第77页2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这个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翻译时译成

32、兼语式。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长肉)第78页3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译为“把看作”“把当作”。例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把当作老师)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看作第一位;把看作第二位)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粪土当年万户侯(把看作粪土)第79页4活用为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例如:又间令吴广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像狐狸一样)(2)表示动作行为(或待人、事物)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3、(用箕畚)第80页(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5)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6)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例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7)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例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晨;晚上)第81页(二)动词的活用1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人)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忧虑的地方)惧有伏焉(伏兵)第82页2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动词谓

34、语和宾语的关系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称之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作谓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翻译时要采用兼语的形式体现。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或使归顺)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钟鸣)第83页3为动用法为动用法,指的是主语为宾语发出谓语的动作行为,即“主语为宾语怎么样”。例如: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即泣之三日(为哭泣)文嬴请三帅(为求情)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为写序)第84页(三)形容词的活用1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一定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铠甲;锋利的武器)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5、圣人;愚人)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有才能的人和没有才能的人)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老交情)第85页2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若带了宾语,本身又处于谓语的位置。这时形容词往往就活用作动词。例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指出缺点,揭短、诋毁)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欲穷其林(走到尽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第86页3使动用法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又带有宾语,并且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稳固)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使高)第87页4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36、态,可译为“认为”“以为”例如: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低劣或认为不合要求)而耻学于师(认为耻辱)第88页(四)数词的活用1活用为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孰能一之(统一)2活用为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专注)第89页3活用为副词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因大号,一虚皆惊(全)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一旦)4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第90页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特殊用法。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闻寡人之耳者()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第91页4沛公欲王关中()5项伯杀人,臣活之()6渔人甚异之()7今媪尊长安君之位()8春

37、风又绿江南岸()第92页【答案】1.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2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3朝,名词用作动词,“朝拜”4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5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6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7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尊贵”8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成绿色”第93页课 文 全 解 第94页【原文呈现】古 之 学 者 必有师。【1】师 者,所 以 传 道 受 业 解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惑 也。【2】人 非 生 而 知 之 者,孰 能 无 惑?释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惑 而 不 从 师,其 为

38、 惑 也,终 不 解(有了)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矣。生乎 吾 前,其 闻 道 也固先乎 吾,吾从而 师解答了。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早于我,我跟从(他),之;生 乎 吾 后,其 闻 道 也 亦 先 乎 吾,吾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得知真理也早于我,我跟第95页从 而 师 之。吾 师 道 也,夫 庸 知 其 年 之 先 后 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用得着管他的年龄于 吾 乎?【3】是 故 无 贵 无 贱,无 长 无 少,道 之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 所 存,师 之 所

39、存 也。【4】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段解:正面论述教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态度、标准。第96页思路导引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增强了立论的力度。接下来,作者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第一层论述教师的作用。第二层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有了以上有力的论证,“从师”的问题,已不容置疑。第三层,论述择师的态度和标准。第97页嗟 乎!师 道 之 不 传 也 久 矣!欲 人 之 无 惑唉!(古代)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也 难 矣!【5】古 之 圣 人,其 出 人 也 远 矣,犹且 从 师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

40、从老师请而问焉;今 之 众 人,其 下 圣 人 也 亦 远 矣,而 耻 学 于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及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师。是 故 圣 益 圣,愚 益 愚。圣 人 之 所 以 为 圣,愚 人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之 所 以 为 愚,其 皆 出 于 此 乎?【6】爱 其 子,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人们)爱他的孩子,择师 而 教 之;于 其 身 也,则 耻 师 焉,惑 矣。(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真第98页彼 童子 之 师,授 之 书 而 习 其 句读 者,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

41、(启蒙)老师,(是)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 非 吾 所 谓 传 其 道 解 其 惑 者文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也。【7】句 读 之 不 知,惑 之 不 解,或 师焉,或 不焉,(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明句读,不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小 学 而 大 遗,吾 未见 其 明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也。【8】巫医 乐师 百工 之 人,不 耻 相 师。士看出他们是聪明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拜别人为师为大夫之 族,曰 师 曰弟子 云 者,则 群 聚 而 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

42、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第99页笑【9】之。问 之,则 曰:“彼 与 彼 年 相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若 也,道 相 似 也,位 卑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所掌握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则 足 羞,官 盛 则 近 谀。”【10】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 知 矣。巫医 乐师百 工 之 人,唉!求师之道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是)士君子 不 齿,今 其 智 乃 反 不能及,其 可大夫们看不起(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然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也欤!【11

43、】怪啊!段解: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第100页思路导引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作者设置了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爱其子”与“于其身”对比,指出“今之众人”的糊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引人深思。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一针见血地批判了耻学于师的病态心理。论证有力。第101页圣 人 无 常 师。【12】孔 子 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 子 之 徒,其 贤 不 及 孔 子

44、。孔 子 曰:三 人 行,则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才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必 有 我 师。【13】是 故 弟 子 不 必 不 如 师,师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不 必 贤 于 弟 子,闻 道 有 先 后,术定比学生贤德,(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得知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业 有 专 攻,如 是 而 已。【14】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只是)如此罢了。段解:援引圣人从师的事例和态度,进一步阐述从师的必要性和能者为师的道理。第102页思路导引 本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作者以孔子不耻下问的从师行为为例,具体说明“古之圣人,其

45、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的正确态度,接着,又以孔子从师的谦恭言行为例,鼓励世人虚心从师。最后,作者提出“能者为师”的结论。所举事例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103页李 氏 子 蟠,年 十 七,好 古 文,六 艺 经 传 皆李家的孩子名叫蟠,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通 习 之,不 拘 于 时,学 于 余。余 嘉学习,没有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为耻,向我学习。我赞赏其 能 行 古 道,【15】作 师说以 贻之。【16】他能够履行古人从师之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段解: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思路导引 最后是说明写作的缘由。全文论证严密,说理透彻,是一篇深思熟虑的

46、作品,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对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104页【名师赏析】【1】首句鲜明地针对时弊提出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讽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2】为“师”下定义。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在“受业”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惑,所以老师的具体任务就是“解惑”。三者中,“传道”是核心。第105页【3】作者先紧扣教师职能中的“解惑”二字,不仅深刻地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且点明了不从师的危害。语句精辟,发人深省。然后,作者再紧扣教师职能中

47、的“传道”二字,说明有道者就是师。对偶与反问交错,并一气连用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论证有力。【4】这一观点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陋习,具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第106页【5】这几句感叹以从师为耻之风持续时间之久和危害之大。【6】对比一:“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既比学风,也比结果,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小贴士常见文言文中“对比论证”题型的一般答题步骤 1了解对比论证的形式和特点。2从原文中找到作者用来对比的两(多)种事物、现象,然后分析指出作者的观点态度。3体会对比论证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第107页【7】在韩愈

48、看来,授书习句读还远远不是老师的主要职责,老师的主要职责应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难释疑,即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8】对比二:“爱其子”的行为与自身对“从师”的态度对比。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9】一个“笑”字将以“相师”为耻的那些人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第108页【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韩愈对“耻学于师”者的批评,不是“士大夫之族”讲的。作者运用语言描写,直接摹写士大夫的口吻,深刻地揭露士大夫之流的病态心理。【11】对比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对比。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

49、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省。三重对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对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批驳,如抽丝剥茧,切中要害,褒贬分明。第109页【12】开头语气又归于和缓、理智,在平易中道出“圣人无常师”的事实。虽然论述文字很少,但十分有力。【13】作者先以孔子不耻下问的从师行为为证,具体说明前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的正确态度,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与士大夫的“群聚而笑之”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耻师行为痛下针砭。接着又引用孔子的话,鼓励人们虚心好学。第110页【14】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结,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

50、道关系的新的概括。这一思想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同时,作为一个“师者”,能主动放下“师道尊严”来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显示了韩愈过人的胆识。第111页【15】“好古文”“不拘于时”“行古道”,与前面的“师道之不传”对应,突出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6】作者称赞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称赞李蟠倡导从师。这段点明作者写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第112页小贴士从六经到十三经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唐九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宋十三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孝经请做:课时作业(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