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62 ,大小:1.41MB ,
资源ID:60614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614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点问题——锁定热点主题考前训练增分 (共162张PPT)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点问题——锁定热点主题考前训练增分 (共162张PPT) .ppt

1、主题一 社会转型文明演进的新起点,历史剧变的精彩时刻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断,是人类文明延续的新起点。这种转型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式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节点。剧烈的社会变革,丰富的历史内容,很容易引起历史命题者的关注,成为近年高考新的命题点。也正因为如此,在东西方文明发展演进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转型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给予特别的关注。方法通讲一、中国历史的重要社会转型1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瓦解,郡县制逐步确立,贵

2、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产生。(3)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奠基。2明清时期(1)政治上: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表明专制制度空前强化。(2)经济上: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3)对外关系上: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由开放走向封闭。(4)思想上: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但理学仍然占统治地位。3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中国(1)

3、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3)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主张。(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4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4、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专制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中国从帝制向共和制的转变。(2)经济上: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3)思想上: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使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深层次的文化层面。5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491956年)(1)政治上: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构成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2)经济上:1953年,党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精神的指引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同步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步入国际外交舞台;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这一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4)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6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

6、今)(1)政治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和完善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2)经济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进程。(3)思想上: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三次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4)社会生活上: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在衣食住行、休闲娱乐、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1西方由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1)经济上: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

7、个整体。葡、西、荷、法、英等国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2)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步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政体几经变化,最终确立共和制度。(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科技文化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理论产

8、生。2西方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1)经济上:西方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思想文化上: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

9、克量子理论诞生。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要形式,音乐、美术佳作不断,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竞争并存(1)政治上: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开始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化进程启动;同时经济大危机和法西斯主义的泛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到严重挑战,出现重大波折。(2)经济上:苏联逐步探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了工业化新模式,逐步实现工业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经济大危机重创西方,美国首开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期。(3)思想上:凯恩斯主义兴起;基于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

10、,现代派艺术兴起。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1)政治上: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经济上: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经济全球化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针对训练一、选择题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CD解析:本题可采取排除法,因为从中国社会历史来讲,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建立后,故排除即可,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

11、2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叶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氏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A国家观念的兴起B官僚政治的完善C宗法制度的衰落D中央集权的成熟解析:材料明确是春秋战国时期,宗族观念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反映了宗法制度的衰落。答案:C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

12、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明清时期“一些思想家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这种“新思想系统”最能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故B项正确。答案:B4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D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解析:材料中三个时间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秦朝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注重政治革命,旧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故

13、B项错误;三个事件都推动了社会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故C项正确;D项仅仅局限于政治上政权的改变,不够全面,故D项错误。答案:C5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认为:近代“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解析: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始于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在工业革命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资产阶级革命和

14、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排除B、D两项。答案:C6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期间人们对世界政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对这一新的模式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B造成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失衡C强调了“知识经济”的作用D直接导致了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由“冷战”期间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到“冷战”后“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可知这一“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应该是文化层面的对抗和协调,意在强调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71619

15、 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同时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第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从 16 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从 15 世纪开始,进入到近代,欧洲可以说是加速度前进,一个世纪和另一个世纪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几十年就有很大不同。这一转变当然要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包括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第三个“转变”,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影响了思维的模式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1)根

16、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19 世纪欧洲出现的“虚君”“虚”在何处。“虚君”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2)根据材料,归纳概括推动欧洲文明在 1619 世纪这一关键时期“加速度前进”的基本因素。(3)从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从当时的世界潮流来看,先进中国人思维转变的历程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解析:第(1)问应注意第一个“转变”中的虚君体现了“统而不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保障;第(2)问应紧扣第二个“转变”由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回答;第(3)问应注意结合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指出变化历程及其主要影响

17、。答案:(1)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统而不治”。意义:实现了君主专制向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基本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进步;思想的不断革新。(3)变化历程:鸦片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进行“器物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而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后又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进行思想变革。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不断发展。主题二“中国梦”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18、伟大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知识通讲一、中国近代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的努力1地主阶级的努力: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清王朝内部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企图维护其统治和国家的独立。2农民阶级的抗争:面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严

19、重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由于时代及阶级局限性,最终都以失败告终。3资产阶级的探索(1)思想启蒙: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民国初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对传统封建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促进了民众的觉醒。(2)政治革命: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手段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具有里程碑意义。(3)实业救国: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派,主张通过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

20、机,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4无产阶级的斗争(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中共二大上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希望。(2)走向成熟:通过国民革命和国共十年对峙的锤炼,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民主革命道路,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国共两次合作(1)国民革命: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正式结成革命统一战线,“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由此展开,经过北伐战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基本被推

21、翻。(2)抗日战争: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1937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之路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2)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渐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外交政策: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曲折探索(1)经济发展:20世纪5

22、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重大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但在党和人民的努力下,仍取得了重大成就。(2)政治重创:“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3)外交突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0世纪70年代,先后取得了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等重大成就,并在国际上迎来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3改革开放的辉煌(1)政治民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完善了民主制度,创造性地建立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2)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扩展和深化,到21世纪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对外开放:从

23、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使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针对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迁基本上可以以18世纪作为分界线,18世纪的“中国热”将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向顶峰。之后,随着西方现代性的成熟,中国形象逐渐跌落,影响到西方人甚至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文化观”。这主要是因为()A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逐渐走向衰落B资本主义崛起推动西方文化发展C闭关政策阻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D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促成了分界线解析:中国形象的逐渐跌落本质上是中西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即中国文化的逐渐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崛起都是具体的原因,但是,中国未能紧跟时代

24、潮流的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故C项是主要原因。答案:C2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解析: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试图利用西方技术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与材料“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相一致,故A项正确。答案:A3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中国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

25、刻反映出()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治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解析:开始探讨国籍法的问题反映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兴起,故C项正确。答案:C4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以“先生梦想中未来的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其中,“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危机促使国人深层次思考国家前途B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C社会主义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选择D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存在分歧解析:结合1933年的史实可知,中国既有日本侵略的民族危机,也有国共对

26、峙的阶级矛盾,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3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符合“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当时资本主义正在发展,符合“现代化国家”梦,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中国名义上的政府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社会主义不是国人的共同选择,C项错误,符合题意;结合当时的史实分析可知,国人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存在分歧,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5“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解

27、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社会,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与材料中“今日地球村”不符,故D项错误;A、B两项与题干不符。答案:C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

28、展 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 BC D解析:注意题干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解读。中国主张和平崛起,所以“中国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大,故正确。“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凭借综合实力与美国争夺霸权,划分势力范围,两分天下,这与“中国梦”的本质是不相同的,故错误,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7“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百年坎坷寻梦”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

29、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只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抗日战争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现代

30、“梦想照进现实”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第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摘编自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

31、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可以从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进行经济社会改革方面回答;第(2)问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3)问考查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回答;第(4)问谈对“中国梦”的认识,可从“中国梦”的含义、前提、如何实现等方面回答。答案:(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社会经济改革。(2)

3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主题三 关注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构建和谐社会中共十八大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3、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共十八大全面阐述了党和国家对民生领域的教育、收入和医疗等问题的深刻关切。消除上学难、共富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现象,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让群众活得有尊严、更体面,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主张,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各国的重大问题,也是社会热点问题,高考从来不回避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考查。知识通讲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1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孟子:提出“

34、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强调轻徭薄赋、不夺农时。3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的强大。4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二、近代民生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实践活动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思想;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2理解资产阶级的民生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中有一些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近的内容,如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

35、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体现了重视民生、福利民生、和谐社会的旨意,在今天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三、世界史上落实民生问题的具体事例1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福利国家”的建立等。辩证地评价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对中国当前的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社会主义苏联(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引发危机。(2)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使劳动者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3)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

36、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较大的启示。3新时期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手段,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投资、消费和出口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把经济发展好。(2)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现阶段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政府必须强化责任,对于政府“失位”或“错位”的地方要赶紧“补位”或“正位

37、”,对于明显滞后的公共管理制度,要及时调整。(3)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切身利益。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4)突出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合力。针对训练一、选择题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传统的社日活动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解析:从题干中社日的由来、表达的意愿可以看出农耕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D两项

38、表述不符合史实。答案:B2某封建帝王曾感言:“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由此可见,封建统治者遵循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欲通过整合“民意”以()A确保广大人民安居乐业B美化和宣扬道家思想C倡行君主和臣民平等D强化特定的统治和社会秩序解析:封建统治者遵循民本思想的目的是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和社会秩序,进而谋求阶级利益和政治目标,排除A项,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道”是治国之道,排除B项;“君主和臣民平等”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答案:D3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

39、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以看出孙中山强调民生是政治、经济的根本,即民生问题就是国家的根本,A项符合题意;B项与民生主义的含义不相符;C项表述本身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答案:A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图片反映出()A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B国际互联网的扩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C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信手段的

40、大飞跃D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解析:本题中的4张图片非常形象地表现了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体现了人们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变革,故选A项;B、C、D三项的表述片面,不能概括材料全貌,故排除。答案:A5凯恩斯给罗斯福的信:“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合理的实验”是指()A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福利国家”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由此可知,“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就是指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干预

41、经济,A项符合题意。答案:A6“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这一现象旨在说明()A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任重道远B封建残余势力遏制了工业化的实现C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D国家无法按统一计划调配人力资源解析:据“20世纪30年代以来”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而苏俄国民经济恢复是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于1925年基本完成的,排除A项;“封建的管理”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指封建势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出现了问题,

42、忽视了民生的改善,故C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D项表述有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7“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17301774年)在其诗歌荒村中形象地描写了英国乡村发生的变化:“曾多少次,我在你那种种迷人的景色前停留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这片土地正在遭遇厄运,它是来势凶猛的灾难下的牺牲。财富在积累,人口在凋零。”材料二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一直抓了农业,发展了农业

43、,相当地保证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繁荣与发展,与农民工群体的扩大密切相关。(1)根据材料一,指出引起英国乡村变化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因素对英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是如何处理工农业关系的。简要评价苏联的这一做法及其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启示。(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农民工群体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

44、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但是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第(2)问,应明确当时的苏联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为代价来优先发展重工业。评价时,要注意这一做法一方面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使经济发展不均衡。第(3)问,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归纳。答案:(1)因素:圈地运动。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劳动力资源;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农民被迫离开土地。(2)处理: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为代价来优先发展重工业。评价:积极方面,为苏联工业提供原料和资金积累

45、,加速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消极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并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启示:农轻重应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3)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主题四 民主法制思想解放助推社会变革,宪政治国不懈追求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思想解放助推社会变革,宪政治国和法制建设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相互包容性,实行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的不懈追求。古今中外的宪政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政

46、治体制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差别很大,但这些体制的设计和法制建设都是围绕国富民安展开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政治模式相互交流、碰撞,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通讲一、思想解放助推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为标志,不断探索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毛泽

47、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特点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地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二、古代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1古代中国(1)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

48、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地位。(2)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2古代西方(1)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分享政治权力的途径。(2)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法典的编纂是平民的胜利,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三、近代欧美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代议制1英国君主立宪制: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

49、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美国联邦共和制: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3法国议会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1871年制定了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特色民主政治

50、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949年9月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写入宪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2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制度,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制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2)扩大基层民主有利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51、(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适应了我国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要求,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相承接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针对训练一、选择题1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解析:从材料信息“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可知,这是科举制的作用。答案:C2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

52、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这实质上说明城邦与现代国家的明显不同是()A城邦并非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B城邦是全体雅典人的城邦C希腊人对城邦具有极高的忠诚度D人民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解析:据材料信息“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脱离城邦的人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性,由此可知答案为A项;B、D两项说法错误,雅典城邦是公民的城邦,而不是全体雅典人的城邦,公民享有民主,而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之外;C项不是两者的不同。答案:A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

53、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的选举资格有严格的限制,比如财产和种族出身等规定,到后来,经过人们的斗争,才逐步取消了。“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说明这些规定尚未取消,排除C项;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项。答案:D4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54、)A反封建性 B民主性C普选制D法制化解析:由各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均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来明确,即可知答案为D项。答案:D5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里的“制度”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符合“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故A项正确;B、C两项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题意无关;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政治制度,D项错误。答案:A61989年我国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

55、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此政党制度列入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纲领。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立C中国确立了符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模式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排除A项;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立于1956年,故排除B项

56、;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 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最高法院(司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的法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1787年宪法 材料二 而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苏维埃不仅把立法

57、权和对执行法律的监督权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而且通过苏维埃全体委员把直接执行法律的职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全体劳动居民人人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58、学知识,概括苏维埃俄国政体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代议制民主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所起的进步作用。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特征。第(2)问,根据材料二概括苏维埃俄国政策的特点。第(3)问根据材料从权力主体、选举形式、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归纳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第(4)问应围绕代议制民主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所起的进步作用回答。答案:(1)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法治。(2)代表由人民民主选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3)权力主体是人民(或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选出人大代

59、表,由他们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权力广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4)推动世界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保证公民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人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政治稳定,缓和社会矛盾。(言之有理即可)主题五 反腐倡廉警钟长鸣标本兼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和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证活动取得实效。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权力

60、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知识通讲一、历史上的监察途径,借鉴权力制衡机制1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1)概况: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明朝在地方设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2)评价: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61、2近代西方的权力制衡制度:三权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国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国家职能部门分别拥有其特定的权力,并在相互牵制中达到权力的平衡。3巴黎公社的廉政措施: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二、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11949 年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提出了“两个务必”。21951 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把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4当今制度反腐常

62、抓不懈(1)制度反腐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这也是中国反腐走向持续化的方向所在制度反腐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财产申报。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为后续制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由于财产申报在整个制度反腐体系中居于特殊位置,它的施行在实质性反腐之外还传递着一种强力态度。(2)完善民主政治,推进反腐倡廉民主政治是腐败的“天敌”,有效的民主政治制度是腐败现象最有力的“克星”。只有以民主来编织反腐败的天罗地网,才能把反腐倡廉建设落到实处。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形成,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制度化、法律化,有力地推进了反腐倡廉。针对训练一、选择题1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

63、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解析:材料主要意思是君主在宫中,对天下各地官吏的所作所为无法知道和控制,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根据秦朝三公职责,可以判断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答案:C2唐太宗这样告诫群臣说:“大丈夫岂得苛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并要百官“深思此言”。唐太宗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官员腐败 B提倡节俭C讲明贪财危害D阐明财与德的关系解析:本题容易错选C项,C项虽然本身表述并没有错,但这

64、并非其最终目的,讲明贪财危害,是要求群臣不要贪,重在预防,故A项正确。答案:A3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下列各项最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的是()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开展土地革命C执行全面抗战路线 D确立“依法治国”方针解析: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在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故B项正确。本题容易错选C项,全面抗战路线是依靠人民群众抗战,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血肉联系是全面抗战路线得以实现的前提。答案:B4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

65、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联邦制原则A BCD解析:根据所学史实“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突出表现为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互相制约,并未反映隶属关系,排除,故选B项。答案:B5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A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加强立法,完善国家法

66、律体系C恢复完善政治协商制度D平反冤假错案,重塑法律尊严解析:注意“新尝试”这一信息。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题干要求不符。答案:A6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俞可平认为()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解析:审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评论家俞可平的话,他认为“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

67、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这充分表明他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渐进过程。答案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7反腐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中国反腐任重道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康熙告谕大臣:“朕观自古帝王,于不肖大臣,正法者颇多。今设有贪污之臣,朕得其实,亦必置之重典。”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一是丞相,掌管行政,协助皇帝处理万机;二是太尉,掌管军事;三是御史大夫,掌监察。材料二 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李鸿章终于承认,他办了一辈子的洋务诸事,原不过是充当了一

68、名裱糊匠,使清王朝这一破屋表面上看来一度“居然成一净室”。但李鸿章的话其实也恰恰说明“破屋”的根基未动,其中的各种“霉菌”必然将新增添的“纸片”等材料蛀空。材料三 行政伦理是一种软约束,其作用的发挥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但它一旦与法律结合,则既能够继续发挥其内在约束的功能,又能够获得有效的外部保障总统的被提名者都要详细公开其个人财产,以供公众和媒体检查。被提名者的配偶及他们所抚养的子女的财产也必须同时申报高薪养廉制度是对政府官员合理的自利需要的满足与激励以权力制约权力道德核心思想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制约与被制约或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跳跃式监督模式即(公众)权利监督(公共)权力20

69、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大规模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核心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企业型政府,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从而打破原有的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面,并有利于铲除政府官员谋求自利的温床。(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反腐的主要手段。(2)材料二中所说的“霉菌”和“纸片”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的反腐措施,并指出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当今反腐有何启示?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可以看出孔子特别重视“德”“礼”,由康熙的话可以看出其重视严刑酷法,由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可以推断出其特别重视制定和

70、推行监察制度。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结合材料可知“霉菌”和“纸片”的具体含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可知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是清政府的吏治腐败,根据材料李鸿章的话可知,洋务运动失败是由于指导思想落后。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三“总统的被提名者都要详细公开其个人财产,以供公众和媒体检查。被提名者的配偶及他们所抚养的子女的财产也必须同时申报高薪养廉制度是对政府官员合理的自利需要的满足与激励以权力制约权力道德核心思想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制约与被制约或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跳跃式监督模式即(公众)

71、权利监督(公共)权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大规模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核心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企业型政府,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可以概括出西方国家反腐的措施;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内容并结合启蒙思想,寻找两者的切合点。第(4)问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归纳古今中外的反腐措施对我国改革的启示。答案:(1)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以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制定和推行监察制度,监控官员行为。(2)“霉菌”指清政府的吏治腐败,“纸片”指西方的先进科技。理解:第一层,清政府的吏治腐败是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二层,洋务运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

72、来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必然走向失败。(3)措施:财产公开;高薪养廉;权力制衡;公共监督;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思想:法治、人民主权、分权与制衡。(4)重视道德教化;依法治国;采用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完善国家机构的权力制衡制度;完善民众监督和举报制度;实现政府经济问题的公开透明等。主题六 国际风云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世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崛起之路,或以贸易取胜,或以军事取胜;世界大国崛起具有不同的条件,其兴衰实质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中菲南海纠纷、中日钓鱼岛之争、朝日竹岛韩国称独岛之争、日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之争、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也

73、门动荡、伊拉克恐怖袭击连连、“伊斯兰国”威胁中东和平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一些国家或地区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美国“重返”亚太动作频频,美国高层与菲律宾、日本高层会谈,强调深化同盟关系,一时搅得亚太风起云涌、惊涛骇浪,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知识通讲一、风云变幻的当今国际局势1中国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当今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是多元、复杂和严峻的,尽管美国方面多次正面公开表态,不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但实际并非如此。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美国手中有足够的战略武器针对中国。冷静而又积极地化解这些危机、威胁,需要我们创

74、新思维。目前,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美国不仅在遏制中国,也一样在遏制俄罗斯。中俄没有实力单独去应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挑战,只有相互支持,共同抗衡美国。这样做实际上是建立一种制衡和制约机制,迫使美国收敛一下。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1)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但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和谐世界,并以此为目标,推行和谐外交。(3)国际格局处于新旧交替阶段,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二、和平崛起的中国所面临的大国关系1中美“摩擦”接连不断,两国关系成国际焦点(1)中美关系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对中美关

75、系历来有种种说法,其基本定位是“非敌非友”关系,这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与一个崛起大国的特定关系,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美国对华总体战略是合作与防范并举,对中国“安全再平衡”力度加大,采取综合手段遏制中国,让盟国出钱、出力、出面牵制中国。与此同时,通过人道主义救援、军事交流、武器出售等方式加大了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渗透。随着美国重返亚太,在南海问题上,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介入态势更加明显。中美关系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历史表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不仅双方互有需要,而且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应共同肩负的

76、责任。(2)历史上的中美关系历史上的中美关系。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支持中国抗战、“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采取孤立、封锁、包围政策、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关系正常化。新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美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2中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1)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和

77、以武力相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致力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加强与俄罗斯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战略合作。2015年5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发布公告称:俄中“海上2015军事演习”实战阶段在地中海展开。俄中8月在日本海举行另一场海军联合演习。(2)历史上的中俄关系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参与签订辛丑条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直接支援了中国的抗战。现代史上:1949年1

78、0月2日,苏联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之一,为新中国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友好合作和相互支援:“一五”计划时期中国以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进行工业建设。自80年代末期以来,两国政府放弃对抗,积极化解消极因素,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且使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在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下,1989年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其成立和发展壮大,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针对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是联合

79、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使用否决权次数最少的国家,但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上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涉及民族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尊重他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处理国际问题应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A BC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叙利亚问题属于叙利亚的内政,而中国投下反对票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体现,与中国的民族利益无关,排除。说法均正确,故B项正确。答案:B2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1

80、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解析:据“中苏意识形态一致”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走向了破裂,C项说法错误;美国的研究反映出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仍是两极格局,D项说法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研究报告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故A项正确。答案:A3习近平访美时提出中美要构建一种“前无

81、古人、但后有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的提法得到美方的积极回应。美方表示,要以“新答案”解决“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老问题”,“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美国认识到了中国崛起的必然性B中美都在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C中美关系已消除了冲突因素D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解析: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不代表中美之间的冲突因素已经消除,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方面依然有分歧。所以,C项说法错误。答案:C4某史学著作中写道:“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

82、的“事件”说明()A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遭受打击B苏联谋求战略平衡计划受挫C中国力求抗衡美苏两个世界大国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受损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可知这说的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下的一次核争锋,结果是苏联撤出导弹,选择退让。这一结局说明当时的美苏争霸中优势明显在美国一方。故选择B项。答案:B5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案,确定20132015年各成员国分摊联合国预算的比例。中国负担比例大幅增加,而美日分摊比例则不同程度下降。这反映出()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

83、增强 世界多极格局已经确立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A BC D解析:材料信息“中国负担比例大幅增加,而美日分摊比例则不同程度下降”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说法明显错误,正确,故选C项。答案:C6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图的漫画,你认为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世界格局多极化迅速发展B人类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C地区冲突影响人类的和平D当今世界大国的强权政治解析:依据对题目图片信息的解读、分析可知,美国和北约对利比亚的态度明显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故答案为D项;A项明显错误;B、C两项从漫画的内容中无法得出。答案:D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

84、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使美国认为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机会”,注定领导世界。与此同时,美国又面临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外部世界,也来自于美国社会内部。如何分析美国的综合国力与国情特点,确定美国在冷战后的政策导向,成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大辩论的焦点。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所有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本国政策目标的能力和手段。综合国力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和作用的标准尺度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国内展开了关于美国国际地位的“衰落论”与“复兴论”之争。材料中关于美国国际地位的演变有“衰落

85、论”与“复兴论”两种观点,你支持哪一个?请给出理由。(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解答时应依据材料,选择关于美国国际地位的演变是“衰落论”或“复兴论”的一种,结合苏联解体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行分析说明。答案:支持“衰落论”。理由: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问题严重,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政治体系能够加以校正;美国在全球经济实力中所占份额及美国在关键经济领域中的增长率都在持续跌落;美国存在的体制性弱点和社会顽疾将制约美国经济的发展。支持“复兴论”。理由: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展,美国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上处于制高点;美国社会和政治

86、具有开放性,其复兴动力建立在竞争、流动、移民以及独特的多元文化基础之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对美国进行全方位的挑战;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人口教育程度、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内聚力、政治稳定、军事实力、外交联盟、技术成就等方面都名列前茅,它仍能保持全面的影响力。主题七 学术前沿追寻主流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新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之一,它的突出特点是把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喜悦、愤怒、悲哀、崇敬、感动、震撼、宽容、痛恨等等是学习历史过程中常有的心情体验。通过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让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正常

87、心,历史教育因此培养出一批心理健康的人:有着宽容博爱的心灵、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冷静处世的习惯。知识通讲一、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 祖国认同基本观点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每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祖国强大繁荣、文明昌盛,每个民族才能繁荣进步,每一个人才能幸福发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因此每个公民,不论是何民族,都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

88、强各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只有这样,民族才能因国家发展而繁荣,国家才能因民族团结而兴旺。相关链接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1)战国时期屈原热爱祖国,其作品离骚抒发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感。(2)两宋时期,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岳飞把杀敌报国的壮志写入诗词,辛弃疾投笔从戎。(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选择了共产主义。2维护统一,反对分裂(1)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并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

89、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2)1945年8月,为了“和平民主”,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3)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4)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3同仇敌忾,抗御外侮(1)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2)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的消息传出后,台湾军民反对割台的斗争此起彼伏。(3)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4)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90、战线。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2)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3)甲午战争失败后,面对民族生存危机,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4)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5)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运动。(6)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爱国情绪高涨;出现“

91、三罢斗争”。5民族精神,薪火相传(1)革命与建设中: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意识、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加强。二、公平正义 自由平等 公民意识基本观点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

92、,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相关链接1多种多样的民主体制(1)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构建了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民主。(3)苏维埃制度: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4)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和“代议政治”的原则来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最重要

93、的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与义务(1)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推崇自由议论朝政的风气,主张以“众治”取代“独治”。(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4)1787年宪法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等自由。(6)1954年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三、人文精神 人文关怀 大同和谐基本观点 人文精神的基本

94、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在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关链接1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1)希腊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思考。(3)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4)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关注人生真谛(1)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备

95、知识才能达到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2)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3)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4)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认识自己的“理性”,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3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4)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的通过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5)乡村基层民主选举激发

96、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针对训练一、选择题1“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民族历经磨难”开始于鸦片战争B“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原因是列强侵略和制度落后C“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D“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说明近代没有正确的革命道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民族历经磨难”的开始,故A项说法正确,排除;列强侵略和制度落后

97、导致了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B项说法正确,排除;“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的目的是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体现出了人类的正义和道德,故C项说法正确,排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2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析:材料中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的方式

98、,排除;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排除;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符合题意。答案:C 3“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解析:题中材料的含义是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即C项;A项明显错误;B项是宋明理学的观点;D项是天主教的教义。答案:C4进入21世纪,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

99、关键词的外来诱因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抗日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从2000年倒回100年即是1900年以前,当时“救国热潮”在中国兴起的外因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D项。答案:D5“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解析:从“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可见其强调公民意识,故选B项。答案:B6“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

100、土地管理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B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D得到进一步普及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仍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分配问题,A项错误;农民自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把农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说明B项正确;C项明显错误;D项材料反映不出来。答案:B二、非选择题7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之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

101、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的形象。摘编自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 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他的政治各方面。孙中山 材料三 1970年,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

102、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2)在孙中山之前,中国持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还有哪些人?简要分析这些人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如果要反驳孙中山的观点,你可以提供哪些论据?(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解析:第(1)问应注意材料一中的各个时期,再分析说明1718世纪、19世纪及近年来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第(2)问应结合材料二“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他的政治各方面”,是只学技术不学政治,由此分

103、析思考。第(3)问应注意时间“1970年”,当时的中国并非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并要阐述理由。第(4)问可结合“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谈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1718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19世纪: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洋务派。原因: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反对民主政治;洋务派是专制制度的受益者;洋务派的教育背景是传统文化;洋务派对西方仍缺乏全面认识。论据:近代西方建立代议制民主,使人类进入法治时代,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近代西方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背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不是。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思想僵化。(或:是。生活方式简单,资源消耗少;人们崇尚节俭。)(4)广泛交流、深入交流,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