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14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0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4.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主干回顾】一、外交方针 1.基本方针:奉行_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基本政策:(1)另起炉灶: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 交关系。(2)一边倒: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_ 一边。(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_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社会主义阵营 帝国主义【特别提醒】1.理解“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关系 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二、外交成就 1.第一年与苏联等17

2、国建交,与苏联签订_ _。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_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提出。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周恩来(2)内容:互相尊重_、互不侵犯、互不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 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_。主权和领土完整 干涉内政 成熟【特别提醒】2.正确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的不同(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3)从影响上看,

3、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出席日内瓦会议:(1)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 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_。(2)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_参加的重要国际会 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日内瓦协议 大国身份 4.出席万隆会议:(1)概况: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 _”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 界和平和合作宣言。(2)影响:第一次没有_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形成“_”。同存异 求 殖民主义 万隆精神【特别提醒】3.准确理解“求

4、同存异”方针的内涵 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同异共同 经历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共同 任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共同 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史论要旨】1.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新中国成立之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4.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实际上是和平共

5、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史料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 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 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 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探究1:材料是如何看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其核心问题的精髓是什么?提示:(1)材料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反映了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2)精髓:国

6、家主权平等及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是精髓,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2.亚非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 材料(2011年上海单科改编)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探究2:材料表达了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思想:亚非绝大部分国家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应在尊重各国差异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即“求同存异”。(2)原因:亚非各国有保障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中国“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周恩来的个人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7、方针 材料一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周恩来 探究: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愿望和外交原则?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愿望和原则?提示:(1)愿望:取缔列强在华特权。原则:独立自主。(2)原因: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教训的总结。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造成了美国与新中国的敌对关系。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

8、挠。两大阵营对峙,中苏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考点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 【主干回顾】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原因: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_的政策逐渐破产。孤立中国(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 _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_ 大大提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际地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 处于守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

9、苏关系破裂,苏联威胁 中国安全。(2)过程。1971年3月,“_”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_,两国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_ _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 分。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_。乒乓外交 中美联合公报 中华人民 共和国 正常化【特别提醒】2.区分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建交(1)中美正式建交不是1972年,而是1979年。(2)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3.中

10、美建交公报与中美联合公报关于台湾问题的异同点(1)同: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异: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_的缓和直接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2)概况:1972年9月,_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3)意义: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中美关系 田中角荣【特别提醒】1.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一大突破,三大成就”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政策调整:(1)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

11、 题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坚持反对_。(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 表现是_。(3)实行对外开放,坚持_。霸权主义 不结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外交成就:(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_:2000年,江泽民出席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2001年10月,举办亚 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促进了亚太 经济合作。(3)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丰 富了以_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多边外交 结伴而不结盟【特别提醒】4.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史论要旨】1.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政治地

12、位,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史料探究】1.中美关系正常化 材料一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材料三 今后,美国人民和台湾人民将在没有官方代表机构,也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保持商务、文化和其他关系本政府将寻求调整

13、我们的法律和规章,以便在正常化以后的新情况下得以保持商务、文化和其他非政府的关系。中美建交公报公布当天,美国政府声明 探究1:据材料,分析中美建交公报比中美联合公报在内容上有何发展。从美国政府的声明可以看出,中美正式建交后,美国如何处理与台湾关系?提示:(1)发展: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2)处理:美国与台湾将进行民间交流;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2.新时期外交建树 材料(2010安徽文综改编)改革开放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4、,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 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 063人次。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探究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1)基本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全方位外交。(2)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 考虑到第二十五届联大的表决情况,尼克松政府 知道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伙同日 本佐藤政府向第二十六届联

15、大不但再一次提出“重要 问题”案,而且炮制所谓“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入联合国,但也“不剥夺中华民国 的代表权”。十月二十五日,第二十六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所谓“重要问题”案。韩念龙主编当代中国外交 探究:据材料,分析“双重代表权”的实质是什么。对此,中国政府表达了怎样的立场?提示:(1)实质是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这与中国的原则立场根本对立。(2)立场:“一个中国”的根本立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就必须驱逐国民党集团的代表。【名家评史】【观点】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 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

16、聂荣 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 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 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 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 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基辛格对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对外政策调整的评论。(1)基辛格认为中国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是由当时国际形势决定的。(2)基辛格认为当时中国改善与美国关系的战略意图是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3)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1

17、)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2)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1)“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2)这一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考题印证】(2015浙江文综

18、T38)(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 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

19、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解题思路】主题归纳 知识迁移 近现代中国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领事裁判权;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新中国初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3)“

20、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4)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考向揭秘】1.已考角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规定。2.预测角度:(1)以文献材料、图片等切入,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表现。(2)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考查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方针的背景,理解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这一原理。(3)

21、结合国际形势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和理念的逐步成熟与进步,同时考查重大外交活动的成就。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及效果,认识外交政策调整的特点 1.20世纪70年代:(1)调整:扩大外交,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背景: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3)效果: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扩大了世界影响。2.80年代起:(1)调整:坚持和更加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

22、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2)背景:国际格局的发展;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国际形势的判断。(3)效果: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3.特点:(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根本政策不变。(2)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不变。(3)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考题印证】(2015安徽文综T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

23、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解析】选D。解题时要理解布什这句话的含义,同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具体解析如下:选项 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本身错误的选项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B 本身错误的选项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选项 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 判断理由 C 干扰选项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支持中国不能表明它们都反对美国。D 正确选项

24、 布什这句话的意思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在联合国发挥应有的作用。【考向揭秘】1.已考角度: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中国的不结盟政策。2.预测角度:(1)往往通过图片、数据图等形式,考查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和新时期外交成就的原因、影响。(2)设置不同时期对外交往的情境材料,要求学生将其与相应的对外政策进行联系,相互印证,考查学生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叙述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和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

25、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初创时期和外交的奠基时期,新中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三大政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外交上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步入世界外交舞台。2.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而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一系列事件使外交关系出现重大突破。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民主又重新走上健全发展的轨道。中国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纵横整合】一

26、、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历程 时间 表 现 原 因 认识 初步形成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北平新政协召开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1)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 历程 时间 表 现 原 因 认识 构建完成 新中国成立-60年代 初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完善 历程 时间 表 现 原 因 认识 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

27、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发展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 二、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和四次调整 1.阶段特征:阶段 特点 国际形势 成 就 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3)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 巩固了新生政权,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政策 阶段 特点 国际形势 成 就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1)美

28、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2)苏联陈兵边境,中苏关系恶化(3)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同西方更多国家建交 阶段 特点 国际形势 成 就 改革开放以后 不结盟政策(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两极格局逐步瓦解(3)第三世界发展壮大(1)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2)加入世贸组织(3)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4)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四次调整:(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

29、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具体体现为与日、美建交。(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四项原则,发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突出的事件有加入经济区域集团、加入世贸组织。(4)第四次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三、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 1.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虽然没有付诸实践,但其政治主张直接影响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2.

30、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实践的开始,主张以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但是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掀起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虽然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四)社会史观【理论阐释】1.基本内涵:社会

31、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2.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典例展示】(2013全国大纲卷T15)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点拨】史观 运用 社会

32、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对中国古代的专制统治的不满与诉求往往首先在文学作品里体现 解题 关键 解答关键是找准两部作品的写作时代背景及作品主题【解析】选C。窦娥冤和水浒传都表达了底层百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也寄托了他们的期待与愿望,故选C。但这并不能证明封建社会的没落,排除A。“异端”思想提出者是明末的李贽,与两部作品产生的时代不同,排除B。商业发展在题干中看不出来,排除D。【策略指导】1.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小中见大”,包括衣食住行和社

33、会习俗等。2.明确我国历史、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分析历史上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例如:(1)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的社会问题。(2)动乱或战乱时期的社会问题。(3)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3.重视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的内在联系。研究历史上的社会问题要突出如何借鉴或吸取历史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对应训练】1.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一个农村中学的女生给一个男生递上一杯水,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情愫好感的表现;如今,一般只会被认为是关心同学的表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以上主要体现了()A.近代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社会史观

34、D.全球史观【解析】选C。近代化史观考查人类如何从农业文明迈 向工业文明,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错误;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是文明演进史,包括从横向 看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看的渔猎 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与材料主旨 不符,故B错误;社会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 状况,以研究社会风土人情为主,故C正确;全球史观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显然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2.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

35、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生活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解析】选D。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题干中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都应当属于社会的不同群体,故D正确。3.“如果过去30年间的妇女运动相比以前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它已经更多地意识到需要利用一种有关过去的记忆。对女权主义者而言,这种需要并不能通过对一些非凡女性的研究来加以解决,例如伊丽莎白一世,她在一个男人世界成功进行了统治,而应把重点放在大多数妇女所遭受的经济和性别剥削上,放在激进分子纠正这种状况的努力上。”史学家在此认为妇女史研究应()注意历史时代发展的变化 突出代表性人物的研究 重视群体性情况的研究 重点研究妇女的经济状况 A.B.C.D.【解析】选A。材料认为妇女史研究“并不能通过对一些非凡女性的研究来加以解决”,故排除;“应把重点放在大多数妇女所遭受的经济和性别剥削上”,故排除。A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