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05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7.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0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9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新创意 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9讲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时作业01宏观概览回顾02命题热点调研01 宏观概览回顾 重忆宏观知识,巩固一轮成果02 命题热点调研 剖析命题热点,猜想命题特点考点一 生物的变异及应用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需辨清的两组概念(填空)(1)易位与交叉互换:(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变异范围:基因中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NA 分子(染色体)上若干基因(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属于变异。变异结果:基因突变中的“缺失”不会改变数目,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会改变。染色体基因基因数目2需理清的一对关系基因突变与生物

2、性状(填空)(1)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基因突变若为突变,如 AAAa,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同一种氨基酸隐性3需掌握的一个技法“二看法”判断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 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1】(2016天津高考)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解题技法观察法1点睛:基因突变有碱基增

3、添、缺失、替换三种类型,可通过对突变后相应氨基酸种类的观察、分析,加以区分。2答题分析:A 项:判断该结论正确的依据是突变型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率为 100%。B 项:核糖体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翻译的场所。C 项:野生型和突变型的 S12 蛋白只有第 56 位氨基酸有差异,应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所致。D 项:链霉素在枯草杆菌的抗性突变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选择抗性突变。【典例 2】(2017南昌二模)在某 XY 型植物(核型 2n)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病(a)、高茎(B)与矮茎(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1)两株植物杂交,F1 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 3/8,则两个亲本的

4、基因型为 AaBb、Aabb。(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 F1,F1随机交配,若含 a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 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5/6。与 F1相比,F2中 B 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是(填“是”或“否”)(3)为判定(2)中 F2 中某一抗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请在不用其他植株,不用基因测序的情况下,设计实验研究。请以杂合子为例,用遗传图解配以文字说明判定过程。答案:说明:可用单倍体育种方法检测,若后代出现易感病矮茎植株,则基因型为 Aabb,反之,则为 AAbb。(4)用 X 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

5、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种植环境的条件下,得F1共 1 812 株,其中出现了多株矮茎个体,原因是人工诱变可以提高突变频率(或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高茎基因 B 突变为矮茎基因 b(或含高茎基因 B 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解题技法交配类型突破法1点睛:(1)测交:判断基因型的首选方法,对动植物均可以使用。(2)自交:较为简便,但只适用于自花传粉或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3)单倍体育种:技术含量高,要在特殊条件下使用。2答题分析:(1)F1中抗病矮茎(A_bb)出现的概率为 3/8,则后代 A_的概率为 3/4,bb 的概率为 1/2

6、。(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 F1,F1自交时,产生 AB、Ab、aB、ab 4 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若含 a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 ABAbaBab2211。(3)F2 中抗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判断其基因型,不能选用自交方法的原因是该植物雌雄异株。(4)纯种高茎 BB 与矮茎 bb 杂交,后代应该全部是高茎 Bb,其中出现多株矮茎个体,说明 B 基因突变或缺失。【母题探究】借题猜押其他命题点押题点 1:第(2)小题中 A 和 B 的基因频率变化互不影响,原因是两对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押题点 2:请给

7、出两种具体方案判断第(4)小题中矮茎个体的形成原因。取矮茎的分生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让矮茎个体与纯合高茎杂交,杂交子代自交或随机交配,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题组冲关调研 练有所得,得有高度1知识性失误(判断正误)(1)某基因发生插入突变后,使 mRNA 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 AAG,表达的肽链增加了 1 个氨基酸,故突变前后最多有1 个氨基酸不同()提示:mRNA 增加一个三碱基序列,其变化情况可表示为以下三种:插入原相邻密码子之间,并未改变原密码子,此时新肽链与原肽链只相差一个氨基酸:AAG;恰巧插入原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之后:AAG 此时将改变两个氨基酸;恰巧插入原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之后:A

8、AG 此时也将改变两个氨基酸。综上所述,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 2 个氨基酸不同。(2)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提示:染色体片段缺失,基因种类减少,染色体片段重复,基因的种类并没有变化。(3)低温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提示:低温影响纺锤体(丝)的形成,着丝点分裂后,不能把染色体拉向两极。(4)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提示:若植株是杂合子,自交后会产生纯合子,所以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提高。(5)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采用幼叶、茎

9、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6)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分裂)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提示:秋水仙素能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细胞不能完成分裂,导致大量的细胞被滞留在 M 期(即分裂期),使 M 期的细胞增多。(7)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8)XYY 个体的形成及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均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行为有关()提示:XYY 个体的形成原因是父方减后期两条 Y 染色体移至一极所致,与联会无关。2(2017江苏卷)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 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

10、正确的是(B)A如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染色体变异与减数分裂和遗传的关系。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错误;该同源四倍体玉米异常联会将出现染色体数量增加或减少的配子,所以其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B 正确;该玉米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所以其单穗上会出现不同基因型的籽粒,C 错误;该植株正常联会可产生 Aa、aa 两种配子,所以花药培养加倍后可得到 AAaa(杂合子)和 aaaa 两种基因型的四倍体,D 错误。3(2016江苏卷)下图中甲、

11、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解析:据图可知个体甲的变异是缺失,个体乙的变异是倒位,均会导致表型异常,A 和 D 选项错误。个体甲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缺失染色体纯合个体致死现象,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是 31,C 项错误。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 项正确。4(2016上海卷)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和依次是(D)A突变和倒位 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 D易位

12、和倒位解析:由题图可知,变异类型中 a、b 基因被 j 基因替换,变异类型为易位;变异类型中 c、d、e 基因发生颠倒,变异类型为倒位。5关于等位基因 B 和 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B)A等位基因 B 和 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 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 B 和基因 b 的突变率C基因 B 中的碱基对 GC 被碱基对 A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 b 的 A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 C 可导致基因 b的突变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 项正确;物理因素如 X射线等可提高突变率,B 项错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均可引起基因突变,C、D 项正确。6关于基因突变和

1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C)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解析: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改变,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 项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的改变,B 项错误;由于染色体是DNA 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 DNA 碱基序列的改变,C 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D 项错误。7甲、乙为两种果蝇(2n),如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乙杂交产生的 F1

14、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 1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分析图可知,甲的 1 号染色体倒位形成乙的 1 号染色体,B 错误;染色体倒位后,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改变,C 错误;倒位后甲和乙的 1 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减数分裂异常,A 错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 正确。8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

15、,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C植株 X 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 60Co 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有丝分裂、遗传定律、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因为其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有 20 条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40 条染色体;因为植株 X 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中抗病植株占50%,所以植株 X 是杂合子,连续自交可以使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升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

16、方向。因此 A 项正确。9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 1 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突变体若为 1 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 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解析:突变体若为 1 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假设抗性基因为显性,则敏感型也表现为显性,假设不成立;突变体若为 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此基因不存在了,不能恢复为敏感型;基因突变是

17、不定向的,再经诱变仍有可能恢复为敏感型;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有可能氨基酸序列不变或只有一个氨基酸改变或不能编码肽链或肽链合成到此终止,所以 A 正确。10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出发菌株X射线处理 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初筛 选出 50 株复筛 选出 5 株X射线处理多轮重复筛选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 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解析:X 射线既可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引起基因突变,又能造成染色体片段损伤导致染色体变异;

18、图中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人工定向选择过程。通过此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的其他性状未必符合生产要求,故不一定能直接用于生产;诱变可提高基因的突变率,但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不一定都会明显提高。11(2017江苏卷)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图 1、图 2 是从两种材料的 30 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剪取的芹菜幼根置于 2 mmol/L 的 8-羟基喹啉溶液中处理,以提高根尖细胞中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的比例,便于染色体观察、计数。(2)实验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分别处理根尖、花粉母细胞,目的是去除细胞壁(使细胞分

19、离)。再用低浓度的 KCl处理一段时间,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染色体更好地分散,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细胞吸水涨破。(3)图 1 是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联会。(4)分析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时,需将图像中的同源染色体进行人工配对;根据图 1、图 2 能确定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填下列序号)。基因突变 单体 基因重组 三体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及其与变异的联系等。(1)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观察和计数的最佳时期是中期。(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用低浓度的 KCl 处理,可使细胞适度膨胀变大,便于细胞内染色体更好地分散,

20、但处理时间过长,可能会使细胞吸水涨破,不利于染色体核型分析。(3)题图 1 细胞中出现了减数分裂特有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可判断该细胞为花粉母细胞。(4)分析染色体核型时,需将图像中的同源染色体进行人工配对。题图 1 中染色体两两配对,未出现单体和三体异常联会现象,可确定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单体和三体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分子水平的变异,在显微镜下不可见,故根据图中染色体核型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2(2017北京卷)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10,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21、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 S 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 1)。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 PCR 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 2。从图 2 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玉米籽粒颜色由 A、a 与 R、r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 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 A 或 R 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紫粒亲本是杂合子,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aaRr/Aarr。

22、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 S 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请根据 F1 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单倍体籽粒胚的表型为白色,基因型为 a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型为紫色,基因型为 AaRr;二者胚乳的表型均为紫色,基因型为 AaaRrr。(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G 与 H 杂交,将所得 F1为母本与 S 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及

23、育种的相关知识。(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20/210,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染色体随机分配到子细胞,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2)由题图 2 可以直接看出,F1单倍体胚的基因与母本完全相同,说明单倍体胚是由母本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由紫粒玉米和白粒玉米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例 3/83/41/2 可以推出,亲本中相关的两对基因,一对基因在两个亲本中都是杂合的,另一对基因在一个亲本中是杂合的,在另一个亲本中是隐性纯合的,所以紫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Rr,白粒亲本的基因型为 aaRr/Aarr。由题意可知该杂交实验后代中,二倍体籽粒胚的基因来自亲本双方,单倍体籽

24、粒胚的基因只来自母本,二者的胚乳都由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所以单倍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 ar,表型为白色;二倍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 AaRr,表型为紫色;二者的胚乳基因型为 AaaRrr,表型为紫色。(3)结合(2)中的育种方法可知,可以通过子代玉米籽粒的颜色筛选出 S 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因此育种流程应为:用 G 和 H 杂交,将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将所得 F1为母本与 S 杂交,获得单倍体籽粒和二倍体籽粒,根据籽粒颜色挑选出单倍体;最后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13(2017江苏卷)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

25、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 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 2,这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染色体分离,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配子,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

26、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组培苗,成本较高。(4)新品种 1 与新品种 3 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 1 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重组,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解析: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1)要判断该变异株是否可用于育种,首先必须明确该变异是否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2)育种方法 1 为杂交育种,含有早熟基因的杂合子经过不断自交和选育,含有早熟基因的纯合子比例逐渐增大。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再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3)如果该变异植株为染色体组变异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

27、体有多种联会方式,造成不规则的染色体分离,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配子,因此种子数量减少。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育种,需要不断制备组培苗。(4)新品种 1 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的,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多次重组,后代中有多种基因型,只有符合要求的部分在选育过程中被保留下来。14某自花且闭花受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 R 和 r 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 D 和E 表现为矮茎,只含有 D 或 E 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1)自

28、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纯合子。(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 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稀有性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 F2等分离世代中选择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纯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年限越长。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 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茎中茎矮茎169。(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

29、其比例)。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1)由题干信息“某自花且闭花受粉植物”可推知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纯合子。(2)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稀有性(低频性和有害性。(3)因为育种目的是培育抗病矮茎品种,因此可在 F2等分离世代中选择抗病矮茎个体,经过连续自交等纯合化育种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一般情况下,杂交育种需要连续自交选育,因此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使每对基因都达到纯合的自交代数越多,所需的年限越长。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同时含有 D 和 E 表现为矮茎,只含有 D 或 E 表现

30、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基因型为 DDEE 和 ddee,F1自交得到的 F2代中,D_E_(D_eeddE_)ddee961。(4)遗传图解见答案。考点二 生物的进化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理清生物进化脉络2明确隔离、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的产生。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3把握基因频率的两类计算方法(1)常规基因频率的

31、 2 大计算方法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此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特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当基因位于 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3】(2017黄冈三模)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

32、长解题技法直选法1点睛:根据基础知识直接判断各选项正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2答题分析:A 项: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错误。B 项: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产生生殖隔离,错误。C 项: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具有细长口器的蛾通过种间互助共同进化,正确。D 项:蛾口器的长短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错误。【典例 4】(2016江苏卷)下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 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解题技法逐项分析法1点睛:针对四个

33、选项的联系的题目,逐项分析,判断正误。2答题分析:A 项: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不会导致抗药靶位点的形成,错误。B 项: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错误。C 项: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正确。D 项:基因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故野生型昆虫与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错误。题组冲关调研 练有所得,得有高度1知识性失误(判断正误)(1)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提示: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均需经过生殖隔离。(2)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提示:自然选择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变异方向。(3)生殖隔

34、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放射性 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提示:生物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5)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 DNA 相似度),DNA 碱基进化速率按 1%/百万年计算。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提示:图示数据信息显示,大猩猩与人类的 DNA 相似程度高于大猩猩与非洲猴,则前两者亲缘关系更近。(6)如图表示

35、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 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Y 是自然选择()(7)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原因()提示: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黑暗环境的诱导,黑暗的环境起了选择作用。(8)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50%、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441()2(2016北京卷)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

36、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A)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解析:因地理隔离形成的 F 区和 T 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 T 区的豹引入 F 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 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 项错误;由于 T 区和 F 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 T 区的豹迁到 F 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 项错误;F 区在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

37、因频率将降低,D 项错误。3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 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 错误,B 正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C、D 错误。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

38、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C)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 正确;强毒性病毒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 正确;病毒和兔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时,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 错误

39、;病毒的传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D 正确。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C)A75%B50%C42%D21%解析:两种群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种群大小相等,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 A、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两种群 A、a 基因频率的平

40、均值,A 基因频率(80%60%)270%,a 基因频率(20%40%)230%。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70%30%42%,故选 C。6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 11。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 121,A 基因频率为 0.5。(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基因纯合致

41、死。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11。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基因分离规律的辩证关系。(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 Aa 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11。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相当于 Aa 自交,故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aa 的数量比应为 121,A 基因频率为 0.5。(2)依据上述分析,若产生第一代中不是 1AA2Aa1aa,而是 2Aa1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AA)致死现象。由第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 A、a 所占比例为:A1/3,a2/3,故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21/32/3)(2/32/3)11。(1)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若已知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求 A(a)的基因频率,则:A%AA%12Aa%;a%aa%12Aa%。(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若 A%p,a%q,则:AA%p2,aa%q2,Aa%2pq。温示提馨请 完 成:课时作业9(点击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