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93 ,大小:42.11MB ,
资源ID:60605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60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浙科版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互动探究+真题模拟自测+教师备用习题)一轮复习课件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 (共293张PPT)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浙科版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互动探究+真题模拟自测+教师备用习题)一轮复习课件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 (共293张PPT) .ppt

1、第24讲 种群 第25讲 群落 第26讲 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4讲 种群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互动探究真题模拟自测教师备用习题返回目录 选考考点分布 章 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及要求 2015年 2016年 必考 加试 9月测试 10月考 4月考 10月考 四、种群 8.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a a 8 14 19ACD 8ABD、25 标志重捕法 a a 29(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a 27BC 9.种群的增长方式 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b b

2、 21 8C 环境容纳量 a a 29(2)19B 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c 返回目录 选考考点分布 章 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及要求 2015年 2016年 必考 加试 9月测试 10月考 4月考 10月考 四、种群 10.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 a 27A 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 a 27D 第24讲 种群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种群的概念(1)种群: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_的集合体。(2)与物种的关系:物种的具体存在的单位、_单位和繁殖的单位。2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单位时间_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

3、千分数。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自然增长率_。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_的晴雨表。同一物种个体 进化 出生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兴衰 第24讲 种群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2)年龄结构年龄结构:_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种群的年龄组:_、_、生殖后期。年龄金字塔图 8-24-1研究意义:_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_ _: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 生殖前期 生殖期 预测 性比率 第24讲 种群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4)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_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_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 NMn/

4、m(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5)种群分布型: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_、_和随机分布。(6)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的对数值。有三种不同类型:类型(凸形)、类型(_形)和类型(_形)。单位空间 标志重捕 集群分布 均匀分布 对角线 凹第24讲 种群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的指数增长(1)条件:在_无限、_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2)特点:起始增长很_,随种群_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呈现_增长。(3)增长曲线:“_”形曲线,指数增长。资源 空间 慢 基数 指数 J第2

5、4讲 种群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2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1)条件:在资源有限、_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2)曲线: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_”形增长。(3)特点:起始增长呈现_增长,K/2 时增长_,此后开始减速增长,达到 K 值时停止增长或在_值附近上下波动。(4)K 值:长时期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又称 K 值。K 值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空间 S 加速 最快 K 环境容纳量第24讲 种群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三、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1种群的数量波动的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随_而变化。2种群的数量波动的原因:a._的变动;b.环境条件的改变。3种群的数量波动的类

6、型:_波动和非周期波动。4种群的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a._因素:气候(温度、湿度)、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b.内源性调节因素:_和_。时间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 周期 外源性调节 内分泌调节 行为调节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1)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图 8-24-2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考点互动探究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和性比率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年龄结构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比率通过

7、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2)出生率、死亡率与年龄金字塔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稳定。衰退型:出生率1.0时,种群数量增加,当出生率/死亡率1.0 时,种群数量减少。图中甲曲线在 t1 到 t2 时间段种群数量不断增加,t2 到 t3 时间段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t3 到 t4 时间段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乙曲线在 t1 到 t4 时间段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所以 t1 和 t4 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同的,A 项错误。t2 时刻甲、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同,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死亡

8、率,所以t2 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B 项错误。t2 和t3 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也不一定相同,C 项错误。t2 到 t4时间段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 项正确。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1.(加试题)如图表示不同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种群的存活曲线应是型,表示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死亡率相等B青蛙种群中蝌蚪死亡率很高,长成青蛙后,死亡率大大降低,应是型C三种不同曲线中,型种群的动物往往繁殖率和产卵率较高D三种不同曲线中,型种群动物通常由亲代精心照顾幼仔直至成体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B 人类通常达到生理寿命时死

9、亡率会大大增加,故应是型,A 项错误。青蛙符合型,B 项正确。三种不同曲线中,型种群的幼仔死亡率最高,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后其较高的产卵率和繁殖率也是对幼仔死亡率高的适应,故 C 项错误。亲代能够精心照顾幼仔,往往其幼仔死亡率较低,应是型,D 项错误。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A图乙为 c 点后该经济鱼类的年龄结构曲线B在 b 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返回目录 第24讲

10、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D 由图甲可以看出 b 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 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结构,而 c 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仍表现为增加。在 b 点时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 d 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比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3科研小组为研究不同密度、不同性比率对雌性小白鼠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

11、,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性比率(雌雄)54 日龄雌鼠性成熟率(%)雌鼠妊娠率(%)幼鼠存活率(%)低 密 度组(8 只/笼)111007592.93110063.691.41310010079.3高 密 度组(40 只/笼)11907087318046.771.4131007086.1 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影响小白鼠性成熟的因素只有性比率B.实验中各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度无明显差异C高密度偏雌性组的低妊娠率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D偏雌性的性比率有利于该小白鼠种群数量的增长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影响小白鼠

12、性成熟的因素除了性比率以外,还有种群密度,A 项错误。实验中各组雌性小白鼠的妊娠率为 46.7%100%,说明各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度有明显差异,B 项错误。高密度偏雌性组的雌鼠性成熟率也最低,说明高密度偏雌性组的低妊娠率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C 项正确。偏雌性组的雌鼠妊娠率在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中都比较低,说明种群的出生率较低,且在高密度组幼鼠的存活率也最低,所以偏雌性的性比率不利于该小白鼠种群数量的增长,D 项错误。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

13、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D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图中 12 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而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表明在 6 个月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所以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 项正确。迁入的天敌会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 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

14、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 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造成性比率失调,从而会对种群的密度造成影响,D 项错误。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 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15 25 15 25 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

15、群 教师备用习题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五步:连续 7 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并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2)该 实 验 的 自 变 量 是 _、_。(3)若该同学的操作合理,则按照他的操作进行,记录的数据却比实际值偏大,原因是_。(4)图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分别对应_、_、_、_组的结果。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2)营养物质的量 温度(3)计数时统计的酵母菌既有活的也有已经死亡的(4)

16、A B C D 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1)在观察酵母菌数目时应该在连续 7 天中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定时抽样并计数。(2)A、B 两组或 C、D 两组中自变量是温度,A、C 两组或 B、D 两组中自变量是营养物质的量。(3)由于培养过程中酵母菌会死亡,计数时统计的酵母菌既有活的也有已经死亡的,因此统计的数值比实际的数值偏大。(4)A、B 两组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多,达到峰值时,酵母菌的细胞数量多,温度高的酵母菌增殖快,因此 A 组对应曲线,B 组对应曲线。C、D 两组中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少,达到峰值时,产生的酵母菌数量少,温度高的酵母菌增殖快,因此 C 组对应曲线,D

17、 组对应曲线。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62016浙江卷 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A 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 项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大,A 项正确,B 项错误。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7.2016全国卷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

18、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返回目录 第24讲 种群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C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及计算等相关知识。A 项中的计算可以得到种群密度,但不是通过样方法得到的,A 项错误。B 项中样方内的蒲公英总数少于甲地内的蒲公英总数,计算得到的种群密度小于实际种群密度,B 项错误。C 项中样方中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项正确。D 项中计算得到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

19、而不是种群密度,D 项错误。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互动探究真题模拟自测教师备用习题返回目录 选考考点分布 章 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及要求 2015年 2016年 必考 加试 9月测试 10月考 4月考 10月考 五、群落 11.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a a 9 29(2)12.群落的主要类型 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a a 13.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a a 29(4)29(2)9A 顶极群落的概念 a 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_的集合体。2特点:具有一定的_,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

20、定的_相互关系,并在环境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二、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 含义 群落中的生物在空间不同_上的配置状况 群落中的生物在_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_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种群 结构 种间高度 水平 时间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第25讲 群落 影响 因素 光照、温度、氧气等 _的传播方式,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 植物与传粉动物间的协同进化过程决定_ 实例 热带雨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层次划分: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陆生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1)大多数呈_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2)少数呈_ 群落物种组成的_变化和_变化 种子 群落的季节性

21、集群分布 均匀分布 昼夜 季节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三、群落的主要类型1几种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第25讲 群落 类型 特点 代表植物 代表动物 森林 降水充沛;植被结构_;动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较快 红松、山毛榉等 松鼠、雷鸟、林猫、黑猩猩等 草原 每年降雨量在250800 mm之间;植物生长期_ 禾本科植物、阔叶草本植物等 野驴、黄鼠、鼠兔等 复杂 短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第25讲 群落 类型 特点 代表植物 代表动物 荒漠(又称 沙漠)降雨量不足150 mm;水分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蒿属植物、藜属灌木、肉质旱生植物、仙人掌等 蜥蜴等 苔原(又 称冻原或冻土带)气候严寒;植物生长季短;植被结

22、构简单、种类_、生长缓慢 苔藓、地衣等 旅鼠、驯鹿、北极狐、白熊等 2.成因: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稀少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四、群落的演替1群落的演替(1)概念: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_才会中止。(2)实例:湖泊演替过程:_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3)类型第25讲 群落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起点 是在_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开始的演替 在_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 特点 经历的时间_ 基质和_比较好,经历的时间比较短 稳定的群落 裸底 从未有任何生

23、物 被毁灭群落 比较长 环境条件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2.顶极群落(1)概念:一个群落经过长期的演替,最终与当地的_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的状态,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叫顶极群落。(2)决定因素:主要由_和_决定。(3)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_。(4)类型第25讲 群落 气候条件 顶极群落类型 高温高湿 _ 低温高湿 北方针叶林 中温中湿 _ 低温低湿 苔原 极端缺水 _ 气候 平均温度年降雨量 顶极状态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沙漠返回目录 第25讲 群落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 群落概念的判断 基础自测型【知能必备】一、群落、种群、物种的关系 1群落与种群的关系项目类别群落种群 概念 一定空间

24、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组成的物种 不同物种组成 同一物种组成 研究范围 种间关系,如竞争、捕食等 种内关系 组成单位 种群 个体 基本特征 群落结构等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比率、存活曲线、年龄结构及分布型等 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群落与物种的关系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同一物种的个体以种群形式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二、分析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

25、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群落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第25讲 群落

26、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高山群落的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高山群落的垂直分布 研究范畴 某一群落的内部结构 不同生物群落类型(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 垂直分层现象 垂直分布(典型特点是植被不同)决定因素 陆地群落:植物分层光照强度;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水生群落:主要是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温度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题组训练】1.下列所述分别属于群落、种群的是()伊春林区的所有的棕背 海南省清澜港保护区的所有生物 富春江中所有的鱼类 钱江源森林公园里所有的植被 A.B.C.D.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

27、探究第25讲 群落 C 解析 棕背是一个物种,伊春林区为一定的空间,因此伊春林区的所有的棕背构成一个种群;清澜港保护区这个特定的空间里生活着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此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和涉及的生物既不是同一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因此既不是群落也不是种群。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图 8-25-1 表示北温带某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某种成年鱼生活在静水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表水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图 8-25-1A夏季斜温层的温度变化较大B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不同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

28、录 考点互动探究C夏季表水层 O2 浓度虽然低于冬天,但 O2 产生量远大于冬季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层与其食性有关,因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第25讲 群落 D 解析 据图可知,冬季斜温层的温度相对稳定,夏季斜温层的温度变化较大;水生群落分层现象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图中夏季表水层 O2 浓度低于冬天,但夏季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很旺盛,消耗的 O2比较多,故光合作用 O2 产生量远大于冬季;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的分布是同一种群内的个体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易错点拨(1)种群、群落概念中的“空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研究范围的大小。(2)不管是种群,

29、还是群落,它们研究的均是生物,不包括非生物环境。(3)任何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如草原群落也有垂直结构。(4)种群无垂直结构,如玉米或竹子高矮不齐不叫垂直结构。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与顶极群落 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不利的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或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填湖造地、乱捕滥猎等破坏性行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等保护性行为。第25讲 群落

30、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群落演替两种类型的比较项目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裸岩、沙丘、湖底等被毁灭群落的基质 基质和环境条件较差较好 经历时间较长较短 演替速度缓慢较快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森林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3.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分析(1)群落演替的方向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2)群落演替

31、的结果形成顶极群落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的变化,使群落抵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及有机物的产生量和消耗量达到平衡。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典例精析】例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

32、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B 解析 沙漠中的一个灌木群落在生长进程中的分布型改变会导致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但这种改变过程中没有涉及一种生物取代另一种生物,一种群落类型取代另一种群落类型的现象,所以 A 项正确,B 项错误。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C 项正确。集群分布主要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D 项正确。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变式题图 8-25-2 中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图 8-25-2A.图甲中,b 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

33、构,d 点时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原状的能力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A 解析 b 点和 d 点时群落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 项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抵抗干扰的能力升高,恢复原状的能力降低,B、C 项正确。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草本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项正确。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方法拓展(1)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2)决

34、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3)人类活动也会影响群落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例如:治理沙漠、建立人工群落等。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第25讲 群落 真题模拟自测12015浙江 9 月选考测试 下列关于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无关B.时间结构的改变与季节变化有关C.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D.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返回目录 第25讲 群落 真题模拟自测A 解析 群落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光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地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

35、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因此群落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有关,A 项错误。季节的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时间结构的改变与季节变化有关,B 项正确。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项正确。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因此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D 项正确。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2.2016浙江 4 月选考 地球上具有最丰富生物基因库的是()A.水稻田B.草原C.荒漠D.热带雨林第25讲 群落 D 解析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

36、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所以地球上具有最丰富生物基因库的是热带雨林。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32016宁波选考模拟 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森林中,树冠层对群落影响最大B.群落水平的分布格局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C.群落演替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D.火灾、洪水过后进行的是次生演替第25讲 群落 C 解析 群落演替最终能演替到什么阶段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当地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举例来说,在格陵兰岛上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只能是寒带荒原,当地的气候就决定了不会有大规模森林产生。4不同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群落中位于最上层的是()A.树冠层B.灌木

37、层C.草本层D.地表层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第25讲 群落 A 解析 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从上到下依次是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B 解析 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第25讲 群落 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B.从弃耕后的农田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C.原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慢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38、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C 解析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为种群,A 项正确。壁虎属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适宜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B 项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物种组成也表现为相对稳定而非不再变化,C 项错误。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的生物分布在高度上没有太大差异,主要是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 项正确。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第25讲 群落 教师备用习题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

39、的简单C原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返回目录 解析 B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 项正确。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 项错误。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 项正确。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灌木阶段大,故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D 项正确。第25讲 群落 教师备用习题返回目录 第25讲 群落 教师备用习题2.夏季的晴天,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某种乔木的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相对值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6:00 时下

40、层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呼吸速率一定大于光合速率B在这个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树冠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C造成中、下层叶片表观光合速率低于上层叶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强度D图中显示,该种乔木在夏季增加的生物量主要来自上层叶片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A 图中 6:00 时下层叶片表观光合速率小于 0,即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但叶片中除了叶肉细胞外,还有好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故此时叶肉细胞中呼吸速率不一定大于光合速率。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2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甲所示。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

41、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乙 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C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上的差异D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第25讲 群落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B 根据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定义,结合题干信息“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可以判断该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原生演替;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从本题信息及题图无法得出“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的

42、结论。第25讲 群落 第26讲 生态系统、人类与 环境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互动探究真题模拟自测教师备用习题返回目录 选考考点分布 章 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及要求 2015年 2016年 必考 加试 9月测试 10月考 4月考 10月考 六、生态系统 1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a a 29(1)29(1)29(1)29(3)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 b b 18AB 29(1)29(1)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b b 18CD 9BCD 生物放大 b b 29(3)29(4)29(2)营养级 a a

43、29(2)29(1)29(1)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 b 生态金字塔 b 15.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 a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是由 及 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2.类型:。3.结构组成(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和生物成分()。(2)营养结构:。4.功能: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群落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二、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食物链(1)概念:在

44、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_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的_的营养关系。(2)举例:草草食昆虫肉食昆虫蛙蛇猫头鹰。(3)类型: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陆地生态系统常以 食物链为主,海洋生态系统则以 食物链为主。(4)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 。2生物放大(1)含义:某些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_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_,导致危害的现象。(2)危害:对位于食物链_的物种造成灾难性影响。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取食单方向食物链高度富集顶位腐食捕食渠道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3)实例:DDT 沿_在生物体中高度富集。三、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45、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_。2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食物网越_,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如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热带雨林。(2)食物网越_,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_,如苔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四、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1营养级(1)含义: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_的总和。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营养关系 复杂 简单毁灭全部生物食物链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2)实例:草蝗虫青蛙蛇鹰 第一个营养级第二个营养级第三个营养级第四个营养级第五个营养级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3)特点: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这个营养级的生物_、数量和_就越少

46、。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种类 能量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2生态金字塔(1)含义: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_。(2)单位类别:_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3)类型:金字塔、金字塔和 金字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金字塔绝不会倒置。五、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初级生产量(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_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_。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数量关系 生物量 能量生物量光合 所固定的能量 数量能量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2)种类及关系: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_,这就是_(NP),而把包括呼吸消耗在内

47、的全部生产量称为_(GP)。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2生物量(1)概念: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_。(2)特点:如果_,则生物量增加;GPR0,则生物量_;GPR0,则生物量_。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生长和繁殖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GPNPR积累量 GPR0减少 不变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3次级生产量(1)概念:靠动物吃植物、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而生产出来的,在生态系统中是第_次的有机物生产,叫_。(2)凡是_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二 次级生产量 异养返回目录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

48、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基础自测型【知能必备】构成 要素 组成 成分 营养 方式 作用 举例 非生物 环境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 _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水、空气、无机盐、动植物遗体、落叶、粪便、温度、湿度、光照、太阳能、热能等 生物 群落 生产者 自养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从而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1)绿色植物(主要)(2)光合细菌和蓝细菌(3)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 异养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1)绝大多数动物 (2)寄生生物,如病毒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构成要素组成成分营养方式作用

49、举例 生物群落分解者 异养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1)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生动物,如蜣螂、蚯蚓等 联系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3.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是分解者,如光合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4.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等

50、以动植物遗体、粪便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5.并不是所有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如蓝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6.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题组训练】1某陆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玉米、田鼠、蝮蛇和猫头鹰等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玉米B.田鼠C.蝮蛇D.猫头鹰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A 解析 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田鼠、蝮蛇、猫头鹰属于消费者。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51、 考点互动探究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B.C.D.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A 解析 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正确;菟丝子是消费者,错误;蚯蚓等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错误;异养型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错误。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易错点拨 图 8-26-1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52、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食物链食物链矮灌木蚂蚁老鼠老鹰 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第一个营养级第二个营养级第三个营养级第四个营养级 生物类型 绿色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营养情况自养直接以植物为食以植食动物为食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 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沿此渠道进行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1)每条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2)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

53、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3)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个营养级指向下一个营养级。(4)某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食物网图 8-26-2(1)实例分析营养级位置:图 8-26-2 中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占有第三、第四、第五个营养级,即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如蛇与猫头鹰,二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生物种类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食物网的

54、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第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a.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b.生产者相对稳

55、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c.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3)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是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

56、点互动探究【典例精析】例 1图 8-26-3 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8-26-3(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的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 100 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 100 只乙,其中有 10 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只。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1)4(2)竞争和捕食(3)1000解析 由题中食物网示意图可知:(1)在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 4 条食物链。(2)乙和丙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3)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

57、式n/Nm/M可知,N100100/101000(只)。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变式题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 8-26-4 所示。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图 8-26-4(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

58、内斗争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4)若往该岛屿引入一种新的物种,该物种能较好地适应岛屿的环境条件,则短时间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_曲线增长,最终由于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物种的数量将达到_,并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1)4 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2)大于 增强(3)分解者 不能(4)“J”形 环境容纳量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59、1)由图可知,该食物网共有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 4 条食物链能将植物固定的能量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2)跳蚤寄生于鼠身上,对鼠有害,但不会引起鼠死亡;鼬对鼠的捕食会引起鼠个体的死亡,故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更大。大量捕杀鼬后,鼠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鼠种群暴发,进而导致种内斗争加剧。(3)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4)该岛屿引入一种新的物种,短时间内,环境条件适宜,该物种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最终由于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物种的数量将达到环境容纳量,并在一段时间

60、内基本保持不变。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知识拓展 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图 8-26-5 中,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的,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 是生产者,B 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D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捕食食物链是AB (1)(2)(3)(4)图 8-26-5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三

61、 生态金字塔和生物放大 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三种生态金字塔的比较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呈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如树与昆虫的数量关系 呈正金字塔形,也有特殊的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象征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每一阶含义 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级生物所含的总能量 每一个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总数目 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总生物量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可能出现能量金字塔倒置现象,因为消

62、费者所需能量可来自人工补给,未必完全由上一个营养级供给,如人工鱼塘中生产者所含能量可能低于消费者所需能量。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生物放大(1)含义: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积累越多,愈发“浓缩”。(2)具有生物放大现象物质的特点: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在生物体内易积累而不易被排出。(3)放大过程: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即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放大物的浓度越高。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4)实

63、例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mgL-1)0.0570.51680.39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放大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若相邻两浓度相差值不大(不足 10%),则两者应处于同一个营养级。其食物链(网)如图 8-26-6 所示。图 8-26-6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典例精析】例 2 (加试题)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

64、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A B C D图 8-26-7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B 解析 由于一棵栎树可以为较大数量的昆虫提供食物,故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故 B 项符合。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变式题(加试题)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 5

65、 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 5 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 重金属含量(g/kg 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解析 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越多,由此可推测,甲、乙是最低营养级。丙、丁是第二个营养级,戊是第三个营养级,由于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故构建该生态系统的食

66、物网如答案所示。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四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 定义 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 指生物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有机物或能量的积累量 指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量 能量来源 太阳光能 太阳光能或有机物 植物生产的有机物 能量去向 绿色植物和动物 绿色植物和动物 次级生产者 描述单位 g/(m2a)或J/(m2a)g/m2 或 J/m2 g/(m2a)或J/(m2a)能量大小最大较大较小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

67、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联系 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是初级生产量 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光能2.生产量与生物量(1)生产量和生物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生产量含有速率的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生产量,而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当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虽然生物量最大,但对人的潜在收获量却最小(即净生产量最小)。可见,

68、生物量和生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量有某种影响,当生物量很小时,如树木稀疏的森林和鱼数不多的池塘,就不能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和能量进行生产,生产量当然不会高。(3)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流经生产者的能量等于生态系统的总能量。(4)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刻调查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典例精析】例 3(加试题)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图 8-26-8 显示了森林群落演替

69、过程中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 8-26-8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A.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细胞呼吸的总量B.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D.为保持原有演替方向,应将每年的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A 解析 由图可知,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细胞呼吸的总量,A 项错误。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B 项正确。

70、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C 项正确。每年的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可保持群落原有演替方向,D 项正确。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变式题(加试题)图甲表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K0 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图乙为图甲中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乙图 8-26-9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A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为 c 时B从图甲可知,仓鼠

71、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 K2K3 之间CK0 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即仓鼠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D图乙中的 A 属于第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 表示仓鼠的次级生产量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C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从 c 时起仓鼠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 c 时有天敌侵入,A 项正确。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 K2K3 之间,B 项正确。K0 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

72、量,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为“J”形,没有环境容纳量,C 项错误。图乙中的 A 来自仓鼠产生的粪便,即属于绿色植物(第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C表示仓鼠的次级生产量,D 项正确。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拓展链接(1)生态系统中未利用的能量生物量+土壤腐殖质中的能量+化石燃料中的能量。(2)群落演替过程中第一个营养级以及整个群落的“未利用”的能量逐渐增加。(3)在两个不同时间点调查同一顶极群落某一营养级的“未利用”能量,两次获得的数据基本相同。(4)“未利用”的能量除了部分最终形成化石燃料之外,其余部分仅仅是暂时未利用,最终也将被呼吸消耗或者流入下一

73、个营养级又或者被分解者分解。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真题模拟自测12016浙江 10 月选考 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C.食物链的环节增多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B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知识。鱼类种类的减少不一定会导致生物群落类型发生改变,A 项错误。鱼类种类的减少肯定会导致食物链的环节减少,进而导致食物网复杂程度下降,食物网复杂程度下降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B 项正确,C、D 项错误。2杀虫剂 DDT 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

74、,这种现象称为()A.生物净化B.生物遗传C.生物放大D.生物进化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C 解析 杀虫剂 DDT 或者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32016宁波鄞州中学模拟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个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类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C 解析 动物不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

75、属于分解者,A 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就是生产者,B 项错误。同一种生物可属于不同的生物成分,如猪笼草既属于生产者又属于消费者,D 项错误。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4.2015浙江 9 月选考测试“水稻黑线姬鼠黄鼬”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主要食物链。请回答:(1)水稻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在正常情况下,水稻、黑线姬鼠和黄鼬的数量可通过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方式保持相对稳定。(2)鼠害大暴发时,黑线姬鼠数量迅速增长,当达到或超过 时,黑线姬鼠的数量停止增长或上下波动。(3)用药物灭鼠是快速控制鼠类的有效措施,但灭鼠

76、药也会对其他生物产生一定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包括其他生物直接取食灭鼠药的危害,也包括有害成分通过食物链积累和富集即 作用所造成的危害。(4)若该农田被废弃后,杂草丛生,多年后各种灌木生长起来,该农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与原农田相比,演替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1)生产者 负反馈(2)环境容纳量(K 值)(3)生物放大(4)次生 增加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解析(1)水稻是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在正常情况下,水稻、黑线姬鼠和黄鼬的

77、数量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保持相对稳定。(2)鼠害大暴发时,黑线姬鼠数量迅速增长,当达到或超过环境容纳量(K 值)时,黑线姬鼠的数量停止增长或上下波动。(3)有害成分通过食物链积累和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有害成分的含量越多,这是生物放大作用所造成的危害。(4)农田被废弃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农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与原农田相比,演替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增加。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5.2015浙江10月选考 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8-26-10 所示,请回答:(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78、是 。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图 8-26-10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2)黑鸢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 个营养级。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处于食物链顶位的黑鸢种群数量最少、能量也很少,原因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 。(3)为控制农田鼠害提供依据,可用 法调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4)若施用某农药控制三化螟的数量,会导致该农药在黑鸢体内积累并对其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1)水稻 水稻黑线姬鼠黑鸢(2)五 传递效率约为 10%(逐级递减)(3)标志重捕(4)生物放大解析 本题综合考

79、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标志重捕法。(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稻,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黑线姬鼠黑鸢。(2)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三化螟八哥乌梢蛇黑鸢,或者是水稻三化螟黑斑蛙乌梢蛇黑鸢,黑鸢处于第五个营养级。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逐级递减,所以处于食物链顶位的黑鸢种群数量最少、能量也很少。(3)黑线姬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它的种群密度。(4)农药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黑鸢体内高度富集并对其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6.2016浙江10月选考 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甲所示,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

80、乙所示。甲乙图 8-26-11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请回答:(1)图甲中的生物构成了 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有 种。(2)图 甲 中 生 物 体 内DDT浓 度 最 高 的 生 物是 。(3)图乙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能量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 的同化实现的。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1)10 3(2)北极狐和雪鸮(3)分解者 b/a100%生产者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知识。(1)该食物网中共有 10 条

81、食物链,其中雪兔、旅鼠和驯鹿属于第二个营养级。(2)DDT 会造成生物放大现象,所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DDT 浓度越高,在该食物网中北极狐和雪鸮都处于最高的第三个营养级。(3)根据图乙的能量流动方向可判断,甲为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所以能量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b/a100%。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

82、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C 本题考查食物链与营养级的判断。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题干中没有体现生产者,处于捕食链最底端的是泥巴,其实泥巴作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进入食物链,但是泥巴中有小虾的食物藻类,所以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泥巴中的藻类,C 项正确。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 8 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

83、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个营养级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C 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A 项正确。本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植物,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共有 8 条食物链,蛇与鼠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B 项正确。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 项错误。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等级1营养级级别,D 项正确。第1课

84、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3.(加试题)图(a)为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图(b)为该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图(c)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a)(b)(c)(1)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的分解作用后可被桑基、蔗基所利用。(2)根据图(b)信息,请绘制出由甲、乙、丙、丁 4 个种群形成的食物网简图。(3)在图(c)中 t1 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型。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水平,因为

85、此时_。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分解者(2)(3)增长 K/2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解析(1)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后以塘泥的形式被桑基、蔗基所利用。(2)由图(b)可知,甲所含能量最多,处于第一个营养级,乙、丁所含能量相差无几,同处于第二个营养级,丙所含能量最少,处于第三个营养级。(3)在图(c)中 t1 时该种群的数量还在增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86、教师备用习题4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请回答:(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_又可以作为_。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3)当生态系统中输入的能量与呼吸散失能量的比值逐渐接近于_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生态系统远未达到此阶段。(4)小型鱼类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_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

87、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_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消费者 分解者(2)捕食 13.35(3)1(4)捕捞 稳定性解析(1)由题可知,浮游动物除以植物为食外,还可以从有机碎屑中获得营养,所以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消费者又可以作为分解者。(2)由题可知,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 2198(219814 265)100%13.35%。(3)生态系统只有发展到成熟阶段才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散失基本相等。(4)小型鱼类中的能量除传

88、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由图分析可知,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物种多样性低,则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稳定性低。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互动探究真题模拟自测教师备用习题返回目录 选考考点分布 章 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及要求 2015年 2016年 必考 加试 9月测试 10月考 4月考 10月考 六、生态系统 1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c c 29(2)29(3)29(3)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c c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c 17.生态

89、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 a a 29(4)稳态的调节 b b 29(1)七、人类与环境 18.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 a a 6 19.全球人口动态 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a a 返回目录 选考考点分布 章 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及要求 2015年 2016年 必考 加试 9月测试 10月考 4月考 10月考 六、生态系统 20.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b b 2 2 2 6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 a a 6 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b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一

9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含义: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 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的方向流动。(2)渠道:沿 的营养级依次传递。(3)过程分析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固定的太阳能。起点:从生产者固定的 开始。每个营养级(除最高营养级外)能量的去路:、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结果:最终以 的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中去。顶位肉食动物 呼吸消耗生产者食物链热能太阳太阳能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4)特点 、不可逆:能量只能从某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含义: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91、 等元素在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的过程。(2)特 点:参 与 循 环 的 物 质 数 量 恒 定,而 且 可 以 得到 。(3)碳的全球循环碳的存在形式 无机环境:CO2和碳酸盐生物群落: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单方向10%往复循环 重复利用含碳有机物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和 。目前由于大气中 CO2含量持续增加,碳循环平衡被打破,造成 。大 气 圈 中 的CO2变 化 特 点:有 着 明 显的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分解者温室效应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二

92、、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稳态的含义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_,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从而表现出物种多样化,结构_化和功能完善化。2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功能。3稳态的调节:_调节。类型作用特点作用结果 正反馈调节_作用_稳态 负反馈调节_作用生态系统保持_4.稳态的标志: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的_状态。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相互协调 复杂 自我调节 反馈 加速 远离 抑制和减弱 稳定 动态平衡 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5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1)破坏原因:外来干扰超过一定的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对生

93、产生活的启示:人类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要特别注意_效益和生态后果。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限度 生态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概念 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_,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范围 在大气中扩展,构成_,并扩展到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特点 (1)整个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2)生物圈内生物的DNA、RNA、蛋白质、糖类、脂质的结构相似 功能 为人类制造氧气、生产食物、_和维持其他所有生物的生存 三、生物圈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副生物圈带 处理废物返回

94、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四、全球人口动态1限制人口增长的因素:_、食物的生产是有限的。2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设法降低_,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五、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1温室效应(1)主要原因是_的大量燃烧,破坏了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2)主要危害是_,冰川融化,_上升,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地球上的资源 出生率煤、石油和天然气全球变暖 海平面返回目录 基础知识梳理2生物多样性(1)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2)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层次有遗传多样性,_多样性和_多样性。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

95、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人类活动的影响 物种 生态系统返回目录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起点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能量输入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等 总能量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人工补偿输入 能量的传递传递形式有机物 传递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能量的转化 生产者 光能有

96、机物中的化学能 消费者 食物化学能消化、吸收合成自身化学能 能量的散失 相关生理过程 细胞呼吸 形式 热能 能量流动特点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能量传递效率 一般为10%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及去路图 8-26-12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3能量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1)单向流动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各营养级通过细胞呼吸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而消耗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

97、部分流入分解者,以及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4.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流动的意义(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 10%,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成能量金字塔。(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5.能量流动图解中箭头方向及箭头数

98、量的分析 箭头的方向就是能量流动的方向。箭头数量代表能量的分配情况,这个数量在一些具体的图中不确定,命题者有时候会“隐藏”一些箭头。甲 乙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丙图 8-26-13(1)输入某一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同化量还是摄入量,要看该消费者是否有“”指向粪便。如图甲中箭头指的是摄入量,因为有箭头。没有箭头时,代表的是同化量。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图甲中代表的能量(摄入量)=+现存的兔子中的能量,可见图甲中“隐藏”了一个箭头。图乙中W1 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等于 A1+B1+C1

99、+D1(B1 为现存的能量)。综合甲、乙两图可知,从某一个营养级发出的箭头可以是四个,也可以是五个。(3)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两种分法分为“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图乙中的A1)”和“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1+C1+D1,即图乙中的阴影部分)”两部分,而后一部分能量包括现存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1、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D1。分为“未被利用的能量(图丙中的 B1)”和“被利用的能量(A1+C1+D1,即图丙中的空白部分)”两部分。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典例精析】例 1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 8-26-14 所示的

100、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W1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 产 者 固 定 的 总 能 量 可 表 示 为(A1+B1+C1+A2+B2+C2+D2)图 8-26-14B.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C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 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1 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1 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 D1A2B2C2D2,是流入下

101、一个营养级的能量,A 项正确。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1/(A1B1C1D1)D1/W1,B 项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 D1,即(A2B2C2D2),C 项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 项正确。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变式题2015福建卷 图 8-26-15 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 8-26-15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1

102、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B 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能量流动及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分析题意和图示可知,此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鲈鱼,是第四、五营养级,A 项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 920100%25%,B 项正确。1357 Jm2a1 包括太阳鱼呼吸消耗的能量和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C 项错误。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及其他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 项错误。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

103、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知识拓展 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辨析(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 10%。(2)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效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循环)及其与

104、能量流动的关系 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碳循环过程图解 图 8-26-16 图 8-26-17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大气中 CO2 的来源:生产者、消费者的细胞呼吸+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 CO2。植被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 的调节能力。(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增加绿地面积。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

10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碳循环)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碳循环)形式含碳有机物CO2 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 范围 生物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 生物圈(全球性)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流动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联系 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图示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106、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典例精析】例 2 图 8-26-18 中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图解;图乙表示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碳循环流动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1)若图甲中 A 是唯一的生产者,请写出图甲中不该有的箭头:_。过程 AB 和 AC 中,碳元素分别以_的形式传递。甲 乙图 8-26-18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能将碳从生物群落引向无机环境的是_(用图甲中的字母作答),图甲中的 DC在图乙中可表示成_(用图乙中的数字作答)。(3)图甲中存在的食物链有_条,其中能为 E 提供相对较多能量的食物链含_个营

107、养级。图乙中表示消费者通过捕食摄入碳元素的过程是_(用图乙中的数字作答)。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1)CB 有机物、无机物(2)A、B、D、E 4、5(或5)(3)2 2 3解析(1)已知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A 是唯一的生产者,则 B 为分解者,C 是大气中的 CO2 库,D 和 E 均为消费者,因此,图甲中不该有的箭头是 CB。过程 AB中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由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AC 中碳元素以 CO2(或无机物)的形式通过生产者的细胞呼吸返回到大气中。(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能将碳从生物群落引向无机环境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细

108、胞呼吸,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即 A、B、D、E。图甲中的 DC 表示消费者(动物)的细胞呼吸,与图乙中的 4、5(或 5)相对应。(3)图甲中存在的食物链有 2 条:ADE 和 AE,其中能为 E 提供相对较多能量的食物链是 AE,含有 2 个营养级。图乙中表示消费者通过捕食摄入碳元素的过程是 3。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变式题图 8-26-19 中甲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 A、B、C、D 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 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8-

109、26-19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A.在图甲中,B、C 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甲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 2、4、5C.如果 A 发生瘟疫,D 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乙的食物链中,/的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C 解析 图甲中 C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D 是初级消费者,A 是次级消费者,A 项错误。图甲中的过程 3 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B 项错误。如果次级消费者 A 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 D 的数

110、量会先增加,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 C 的数量减少,D 又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C 项正确。图乙中的和分别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的值不能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项错误。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拓展链接 碳循环图解的识别方法(如图 8-26-20 所示)图 8-26-20(1)首先找出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是 A 和 E,其中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 CO2 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 A,所以 A 为大气中的 CO2 库,E 为生产者。(2)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都有箭头指向

111、C,所以 C 是分解者,剩余的 B、D、F 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 EFDB。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 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对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理解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1)结构的相对稳定:由图 8-26-21 可得出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图 8-26-21(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112、 考点互动探究(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调节能力大小如下表所示:物种数目食物网自我调节能力越多越复杂强越少越简单弱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反馈调节比较项目正反馈负反馈 模型图解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实例分析 已污染的湖泊污染加剧 草原上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平衡结果 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

113、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3.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措施(1)控制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该超出其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例 3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A草原中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进而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

114、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D 解析 草原中鼠的数量上升,蛇的食物增加引起蛇的数量上升,进而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可以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负反馈调节;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属于负反馈调节;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正反

115、馈调节。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变式题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B.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

116、动探究B 解析 温度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数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知识拓展 图(A)所示的是负反馈调节,图(B)所示的是正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反馈调节是负反馈调节,和图(A)中的调节方式相同。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起主要作用。(A)(B)图 8-26

117、-22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四 人类与环境基础自测型【知能必备】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分析(1)模型图 8-26-23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分析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大量减少。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

118、加剧了环境污染。2.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3.解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保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开发多种可利用资源,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二、全球性污染问题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图 8-26-24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水污染及其净化图 8-26-25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119、3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层次内容性质 遗传多样性基因、基因型物种内不同种群的遗传变异 物种多样性物种数目不同物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群落、栖息环境不同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分子水平上看DNA(基因)多样性(根本原因)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直接原因)体现生物性状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2)间接价值:生物多

120、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4.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丧失的原因(1)生存环境的改变或破坏,栖息地的丧失。(2)人类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3)外来物种的入侵。(4)环境污染。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关键: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防治环境污染。(2)措施

121、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将由于生态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导致的生存和繁殖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在保护植物资源方面建立种子库,在保护动物资源方面建立精子库等。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6.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1)避免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

122、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7.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自我调节能力生物圈的稳定性。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题组训练】1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中,科学合理的是()A只有禁止开发利用才能做到真正的保护B引入新物种以抑制珍稀生物的天敌是有效的保护措施C保护具有特殊性状的野生水稻就保护了遗传多样性D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措施是进行人工圈养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C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合理的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引入新物种可能会造成外

123、来物种入侵,结果适得其反;具有特殊性状的野生水稻含有特定价值的基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人为的干扰。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2图 8-26-26 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其中,甲和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 8-26-26A若甲、乙均为浮游植物,则易使湿地下游富营养化B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C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D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D

124、 解析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 N、P 污染造成的,若甲、乙均为浮游植物,不能分解污水中含 N、P 的有机物,则易使湿地下游富营养化,A 项正确。丙为消费者,若没有丙,该人工湿地易产生水华等生态危害,B 项正确。很多分解者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在水域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去污效率会更高,C 项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之和,D项错误。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易错点拨 富营养化若发生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发生在湖泊等淡水水域称为水华,其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使水中 N、P

125、等矿质元素增多引起的。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五 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重点探究型【核心探究】1目的要求(1)采集一个淡水区域的水样,进行实验测定,作出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调查结论。(2)关注水体污染状况,提出改良水质的建议。2过程及注意事项步骤内容注意事项 采集水样 以班为单位,在村镇、社区或学校附近选定要调查的淡水区域 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水样 注意观察采集地附近的动、植物及周边环境 制订计划 测量的项目可以包括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粒、不溶性颗粒、细菌含量及水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要注

126、意填写实验计划表 分小组进行,注意小组间的分工和协作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步骤内容注意事项 作出预测 根据采集与观察水样,预测水体是否受到污染,说明理由 要结合有关理论知识说明 完成实验 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要注意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得出结论 分析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是否与预测一致,得出调查结论 要综合分析实验中的各项数据 提出建议 对已污染的水质,小组讨论后提出改良水质的方案,并在班级内进行集中讨论 提出的改良水质的方案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典例精析】例 4 图

127、 8-26-27 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 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图 8-26-27AA、B 两地有机物浓度相似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 A、B 两地间,DO 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D 解析 A 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 B 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 A、B 两地之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

128、量逐渐增加,使得 DO 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变式题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如图 8-26-27 所示。其中 P 表示磷;N 表示氮;COD 表示化学需氧量。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图 8-26-28A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 N 去除效果好于 P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C811 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 N 和 P 的减少不是同步的D从 12 月份 C

129、OD 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D 解析 由题图可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 N 的去除效果要好于 P;在 811 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的 N的含量在 8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是持续下降的,但 P 的含量呈波动趋势,所以二者的减少不是同步的;从整体上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图中没有信息能反映出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知识拓展 水污染的根源(1)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排入水体就形

130、成了工业污染源。这些工业产生的污水中绝大部分有机物难以分解,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致使人食用后中毒,使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2)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排放也形成污染。生活污水含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其中一些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都对人的健康有较大危害。另外各种生活中的洗涤剂含氮、磷、硫较高,这是另一类污染源,它们对人体也有一定危害。(3)农业灌溉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农田施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灌溉或雨水将农药和化肥带入水体造成农药污染或富营养化。在污水灌溉区,河流、水库、地下水都会出现污染,同时也就出现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131、返回目录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真题模拟自测12015浙江 9 月选考测试 下列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错误的是()A.大规模围湖造田 B.严格控制污染源 C.清理河道淤泥 D.建立污水处理厂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A 解析 大规模围湖造田,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环境,A 项错误。严格控制污染源,可避免污水随意排放,防止水污染,B 项正确。沉积的大量淤泥使得河水污浊,当气温升高时,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因此及时清理河道淤泥,能防治水污染,C 项正确。建立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止水污染,D 项正确。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

132、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22015浙江 10 月选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一片草地B.生物圈C.一个池塘D.一片森林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B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 项正确。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32015浙江 10 月选考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A.泥石流频发B.臭氧减少C.酸雨普降D.大气中 CO2 浓度增加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D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性生态环

133、境问题及其影响。大气中 CO2 浓度增加会影响地球的热平衡,造成温室效应,D项正确。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42016浙江 4 月选考 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A.多开汽车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燃煤取暖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C 解析 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引起的,多开汽车、火力发电和燃煤取暖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剧温室效应,但植树造林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

134、自测52016浙江 10 月选考 酸雨产生的多种危害中,不包括()A.伤害陆地植物B.破坏水体生态平衡C.产生温室效应D.破坏土壤肥力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C 解析 本题考查酸雨等知识。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酸雨产生的危害有破坏水体平衡、伤害陆地植物、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腐蚀金属和历史古迹、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等,A、B、D 项正确。温室效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的,C 项错误。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

135、模拟自测6.2016全国卷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B 解析 本题以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素材,主要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1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如物质循环在生物圈范围内循环往复,而能量流动则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A 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不能反复利用的,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思想,C 项正确。人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但要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前提,D 项正确。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7.2016嘉兴高二期末 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各地普降酸雨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C.生物多样性下降D.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第2课时 物质循环

137、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真题模拟自测D 解析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那么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教师备用习题1.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B导致环境污染加剧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解析 D 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环境恶化,从而导致环境容纳量减小。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2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

138、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B 某些水鸟的迁徙会引起该物种周期性地离开和回归,则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 项正确。减少芦苇和藻类等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少,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 项错误。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项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大量蛋白

139、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 项正确。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3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中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用于植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C 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植物的实际光合产量植物的呼吸消耗量,所以图中没有序号能表示植物的呼吸消耗量,故 A 项错误。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未同化量中,故 B 项错误。植食动物积

140、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用于植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故 C 项正确。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之和小于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故 D 项错误。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4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 20 年间CO2 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A图甲中成分 A 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 CO2B图甲中缺少 ACO2 的过程,图甲中 D 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 CO2 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D每年夏

141、季 CO2 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 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 CO2 的排放量都大于 CO2的吸收量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返回目录 教师备用习题解析 B 图甲中 A 为生产者,D 为初级消费者,C 为次级消费者,B 为分解者,A 在碳循环中主要吸收大气中的 CO2;生产者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 CO2;冬季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吸收 CO2 的能力降低,且煤、石油的燃烧量增加,导致冬季 CO2 浓度升高;每年夏季 CO2 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略有下降,而每年的 CO2 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 CO2 的排放量都大于 CO2 的吸收量。第2课时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稳态及调节、人类与环境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