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25 ,大小:11.33MB ,
资源ID:60599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599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4讲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第4讲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ppt

1、第4讲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与面临的挑战 历史 通史体系建构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思想文化上,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文化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真题典例 深挖考情晰方向 1(2019全国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2、()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 D解析 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 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排除 B 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 项。2(2019全国卷)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

3、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了清朝大商人的资本远远超过明朝,表明清朝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C 项正确。清代商人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A 项错误;清代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 项错误;“开始”说法错误,D项错误。3(2019全国卷)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

4、化生产普遍答案 C解析 清乾隆时期,随着江南租佃关系的发展,佃农普遍存在。而佃农也属于小农,仍然是个体经营,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情况,佃农只是通过租佃方式获得了土地使用权,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农业生产利润的问题,B 项错误;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错误。4(2018全国卷)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5、答案 B解析 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中国传统中被视为祥瑞,这说明明朝君臣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 B 项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 A 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政府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 C 项错误;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外国贡品,体现的依然是“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故 D 项错误。5(2018全国卷)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

6、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 D解析 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郡邑大夫”等可以看出昆曲受宫廷和官府重视,宫廷和官府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故 D 项正确。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 项;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故排除 B项;“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排除 C 项。6(2018全国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

7、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信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官修本草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 B 项正确。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受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影响,但“源于”说法错误,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 C 项;材料涉及汉、唐、宋、明多个朝代,故“宋明理学”错误,排除 D 项。7(2018

8、全国卷)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士大夫地位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排除 B、C 两项。8(2017全国卷)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

9、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 B解析 饮食器具使用标准的差异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明朝前中期,朝廷对饮食器具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到明朝后期这种规定被打破,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原有的等级秩序,故选 B 项。A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市民兴起的根源也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C 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说低级官员也使用玉制器皿,不能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排除。9(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

10、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 A解析 从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反映出明代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宦官地位提高,其实质是皇权的加强而非衰落,B 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C 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D 项错误。10(2016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

11、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明朝对地方三司的管理从六部直接管理演变为由巡抚管理,巡抚总括地方三司,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这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 B 项正确。派遣巡抚管理地方说明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客观上会加剧中央与地方的对立,A、D 两项错误;C 项与题意不符。11(2016全国卷)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

12、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 B解析 族谱编修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是宗法制的产物,其功能之一就是认祖归宗。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说明迁徙台湾的居民准备在此地安居繁衍,保持不忘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故 B 项正确。族谱编修历来就有,而非顺应了移民的需要,故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没有乾隆年间“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的信息,故排除 C 项;如果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就不会出现“回乡”“赴台”记载的增多,排除 D 项。12(2016全国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

13、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 A解析 明末江南农村雇工骄惰成风,雇主要好生款待才能留住他们,与百年前勤劳顺从的雇工相比,其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此时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雇工需求量加大,故选 A 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私人雇佣关系,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C 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中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排除 D 项。13(2015全国卷)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

14、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 B解析 表格中的数据变化体现了唐朝到清朝河南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反映出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故答案为 B 项。理学不仅在江苏有影响,在河南同样有较大影响,因此 A 项不能导致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排除;C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南宋时期政治重心南移,而元、明、清时期的政治重心在北方,故 D项不符合历史事实。14(2015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

15、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 B解析 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国家政治上是统一的,A 项错误;中国古代自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因此迁都北京,必然会促进南北间的商品流通,从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的发展,B 项正确;区域性商帮在明初时还没有明显形成,C 项错误;D 项夸大了该举措的作用,错误。回归基础 主干知识再回顾 一、明朝1中央(1)废丞相,权分六部,最终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3)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士人的思想。

16、(4)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增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百官与平民。2地方(1)废行省,设三司。(2)设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二、清朝1军机处(1)背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2)职能、特点:由参与处理军务到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3)影响: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边疆政策(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基本原则:尊

17、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3)措施:设置理藩院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范;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4)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清朝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团结。推动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一、明朝1农业(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并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

18、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3商业(1)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2)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外销;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4经济政策(1)明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二、清朝1

19、手工业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杭和南京成为丝织业中心;制瓷业有了进步(瓷窑、品种、技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商业晋商和徽商;“闭关锁国”政策。3外贸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4经济政策(1)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一、明朝1思想方面(1)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2)李贽自称为“异端”,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发展的要求。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20、。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女平等。2科学技术方面(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它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2)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文学艺术方面(1)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2)戏曲:明传奇形成四大声腔。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艺术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3)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二、清朝1思想方面(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2)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注重

21、实学,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3)王夫之:政治思想,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文学艺术方面(1)小说创作的兴盛。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应市民阶层需要,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2)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3)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光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要点深化 潜心研磨思关键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

22、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3)消极影响经济上,君主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23、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2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1)皇帝的政治需要。明成祖朱棣任用宦官,委以权力,是因为当年在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就是与宫内的太监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2)皇帝懒政腐化。明代的皇帝们趋于腐化,沉迷享乐,不问政事,亲信宦官往往被委以权柄。(3)牵制内阁的需要。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服务于皇权专制。3明朝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深刻变化(1)农业方面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

24、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货币地租代替实物税,实行赋役征银。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2)手工业方面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雇佣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3)政治方面: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思想文化方面明清时期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小说作品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加以描写。思想领域出现李贽、黄宗羲等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5)对外关系方面:明朝中后期开始,采取“海禁

25、”政策,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4全面认识明代社会风气的变化(1)变化逐利崇商。社会上下竞相逐利崇商,使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猛烈冲击。去朴从艳。奢侈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兴风尚,并逐渐下移到市民阶层,出现追求时髦、享受的社会现象,使消费性服务行业兴盛起来。(2)原因明朝中后期经济的发展是社会风气变化的根本原因。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是社会风气变化的重要原因。明后期思想道德的混乱是社会风气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5多角度分析“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6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往往

26、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7对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认识(1)产生的根源: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的强化。(2)实质: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3)特点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

27、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并没有彻底否定儒学,个人修养与价值观追求仍是儒家的主张,仅是对传统儒学中不适合时代潮流的部分内容进行批判,并提出相应的新主张,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发展。(4)影响:由于中国专制主义的强大和资本主义的弱小,这一民主意识没有充分发展,没能形成社会思潮,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巨大影响

28、。8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与古代民本思想的异同点及产生差异的原因(1)异同点:共同点都是以民为本。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提倡统治者重民、爱民。不同点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通过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对君主专制提出了批判,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利。这是一种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民主思想的最高峰。(2)产生差异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明清以前,我国的小农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重视民众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思想家们自然也主张以民为本而不反对君主专制。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

29、方式,小农经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因素,新的生产方式必然要求出现批判君主专制、要求民主的思想潮流。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也是两种思想不同的重要原因。明清以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社会的发展、政治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到了明清之际,专制主义集权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宋明理学倡导的“三纲五常”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个性,使整个民族失去了思想活力和创造力。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通史视角 纵横贯通明逻辑 1.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明清时期适值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

30、型的前夜,机遇与挑战并存,近代曙光初露。(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体制僵化,反映出封建制度的没落,统治者没有感受到危机。(2)经济上:封建手工业和商业继续繁荣,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主要是量的积累,还没有发生质变。农业和赋税制度有了新变化,对劳动者的束缚减弱。“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经济交流。(3)思想文化上: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出现,但没有突破阶级的藩篱,仍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没有起到广泛的思想解放的作用;思想钳制空前加强,用国家机器控制人的思想;科技及文艺以总结为主,也宣告了制度的弊端及没落,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2综合分析明清时期社会发展迟滞的原因(1)

31、经济上,明末清初,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其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3)政策上,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4)思想上,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以末致富,以

32、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古代科技没有及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3)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4)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多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4新航路开辟对明清社会的影响(1)政治方面: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

33、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州十三行,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根源之一。(2)经济方面: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甘薯与玉米的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了“一条鞭法”等赋税改革。(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如坤舆万国全图。徐光启等

34、人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高效预测演练 考向1 明代内阁(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二联)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答案 D解析 材料讲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而不是官员的实际年龄,排除 A项;材料中没有内阁大臣人数变化的数据,无法得出 B 项结论,排除;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跟他是否发挥辅助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 C 项;从材料中我们发现内阁大臣更迭频繁,从逻辑推断可知这会影响到国家政策的稳定性,故选 D 项。考向2 明清商品经

35、济发展(2019山东济南二模)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C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答案 C解析 由材料“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可知,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营生的主要途径,故选C 项。江南地区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农业区域,A 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提到的是家庭纺织业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并未提及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问题,排除 B、D 两项。考向3 明代城市的

36、发展(2019安徽江南十校二模)在明代的一些大城市,商业与行政管理已密不可分;在小一些的城市,商业超过行政管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通常情况下行政职责从城市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据此可知,明代()A小城市不再具有政治功能B工商业市镇发展繁荣C商业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 D解析 从材料“商业与行政管理已密不可分”“商业超过行政管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可知,明代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城市的经济功能都有所增强,故 D 项正确。材料只说“在小一些的城市,商业超过行政管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不意味着小城市不再具有政治功能,也不能说明商业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A

37、、C 两项错误;材料讨论的是明代城市发展状况,没有提及工商业市镇,B 项错误。考向4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明朝以后,“生活”一词的内涵由耕织扩大到商业买卖。商业买卖被视作“治生”的合法手段,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民间也将买卖之事视为“生理”。皇帝也在劝农诏谕中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去忙一些其他的“生理”。这反映了当时()A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B朝廷放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C民间弃农经商的现象发展普遍D传统思想观念已开始面临挑战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以后经商现象被冠以“治生”“生意”“生理”的名头并合理化,反映出传统农本商末思想受到挑战,故

38、 D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重商成为统治思想,排除 A 项;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长期以来并未改变,排除 B 项;材料不能说明民间弃农经商现象普遍化,排除 C 项。考向5 明代加强思想控制(2019河南郑州检测)明永乐年间,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胡广等人组织编纂出三部理学“大全”,即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共二百六十卷,诏颁天下,以期“合众途于一轨,会万理于一原”和“使家不异政,国不殊俗”。这一做法()A重视先秦儒学的教化作用B冲击了理学的地位C是加强封建大一统的需要D导致儒学走向衰落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初统治者颁行三部理学“大全”是为了统一思想,建立起一套更加完整系统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体系,

39、加强封建大一统,C项正确。宋代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不是先秦儒学,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朝运用理学思想维护统治,并未冲击理学的地位,B 项错误;这一做法强化了儒学的地位,并未使儒学走向衰落,D 项错误。考向6 交通与文化传播(2019河北衡水中学二模)明清时期,山东柳子戏传到苏州,旅居北京的文人吴长元留下“吴下传来补破缸,低低打打柳枝腔”的诗句;产生于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曾因魏长生的到来,在扬州出现“到处笙箫,尽唱魏三之句”的热潮。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政府的文化政策较为宽松B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C北方士大夫文化品味更高D儒家思想借戏曲艺术传播答案 B解析 根据材

40、料可知,苏州、扬州人民可以熟知来自山东、陕西地区的民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大运河地位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故选 B 项。明清时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文化政策日益严格,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运河发达促进文化交流,不能说明北方士大夫的品味更高,排除 C 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传播,排除 D项。通史作业 一、选择题1(2019河北保定二模)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

41、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可知,D 项正确。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显示的是权力集中,排除 C 项。2(2019湖北 4 月调研)洪武八年(1367 年),广东南雄商人载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朱元璋“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表明()A政府保护民间合法商业活动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

42、政府对市场和商人管理严格D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商人的货物被官吏扣留导致货物未能及时销售,而皇帝惩罚官员并让其赔偿商人,说明政府保护民间合法商业活动,故 A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朝继续强化,而不是松动,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反映政府严惩官员对商人的勒索,没有涉及对市场和商人的管理,排除 C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排除 D 项。3(2019河北 5 月大联考)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顺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

43、便。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A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B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C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D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答案 A解析 材料中“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务求公私两便”的信息体现出在内心反省基础上注重实际的思想,与经世致用思想相符,A 项正确。王阳明的思想并未肯定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B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修身要和实际相结合,并不是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C 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主张考虑利害”,并不是强调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D 项错误。4(2019河南洛阳三模)隋唐以来,士人以“科第为先”,官员“耻于为末”,但到了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

44、逐渐抛弃了“重本轻末”的传统观念,加入到经商的大潮中,甚至出现“无官不贾”的局面,这种现象()A利于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B反映理学的价值观被彻底否定C容易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D表明世人改变了对商人的看法答案 C解析 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加入到经商的大潮中,出现“无官不贾”的局面,官员经商,将会破坏市场公平、自由的基础,将会侵犯更多人的私权利,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B 项中“彻底”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世人对商人的看法,排除 D 项。5(2019陕西二联)下表为明中后期两湖保甲制的推行情况时间地点保甲实施情况资料来源正德年间洞庭湖区南昌姜仪,正德甲戌进士时洞庭寇盗充

45、斥,仪编渔艇为保甲,使捕贼,听其蚁聚而击之。官司不问,湖商赖之。嘉庆巴陵县志卷 55杂识五崇祯二年蕲水李汝燦,进士,崇祯二年知县,值大造黄册,编审里甲,称平。行保甲、严更漏,浠(注:地名)民帖(注:顺从)然。光绪蕲水县志卷 6秩官材料表明,两湖地区保甲制度的推行()A影响了少数民族利益B表明地方官员文化素质都较高C导致农民的起义不断D使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有所好转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时洞庭寇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使捕贼,听其蚁聚而击之”“值大造黄册,编审里甲,称平”可知保甲制度的推行使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有所好转,因此 D 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少数民族,排除 A 项;保甲制度的推行与官员文化素质

46、无关,排除 B 项;保甲制度的推行稳定了地方,并未导致农民起义不断,C 项错误。6(2019吉林三模)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李贽的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答案 C解析 材料“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说明,思想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故选 C 项。“学说有如此局限”的根源是社会,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专制,排除 A 项;“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

47、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是客观现象,不是主观理由,排除 B 项;“李贽的学说”的时代西方文化已经东传,排除 D 项。7(2019山西晋中 5 月调研)明清时期,苏州既是物货所出之地,又是物货所聚之处,盛产的丝绸、布匹、书籍、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输往全国乃至海外。同时从全国各地输入各种手工业原料、居民粮食等,担负着转输全国各地商品的职能,与海外市场也有着频繁的联系。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A全国性中心市场形成B政府的对外政策开放C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D经济重心转移至江南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苏州商业繁荣,与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联系密切,故 A 项正确。明清长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 B

48、 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得以延续,排除 C 项;经济重心转移至江南是在南宋,排除 D 项。8(2019福建三明三模)明清时期,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永佃”的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这种现象在当时较为普遍。材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出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弱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 C解析 材料“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可知佃种权可以转让,也可以随时收回。材料“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

49、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可知即使田主变换,佃种权仍归原佃户所有。这些说明了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弱化,故 C 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未涉及,排除 A 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提及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 D 项。9(2019安徽合肥三模)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这反映了()A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B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C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D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答案 D解

50、析 根据材料“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故排除。10(2019河南新乡三模)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A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B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C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明代“三言

51、”中有关于宋代包拯、明代况钟的话本,“三言”对此加以描写,一是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二是通过“包青天”“况青天”的描写来弘扬清官廉正,以进行社会教化,故选 A 项。“三言”属于世俗文学,不属于历史典籍,排除 B 项;话本小说等世俗文学不属于主流文学形式,排除 C 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之后儒学宣扬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便依附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排除 D 项。11(2019河南郑州三检)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机构职能主要表现理藩院管理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

52、(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这说明清朝()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理藩院”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是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由此可知清王朝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 项正确。材料中三个机构的内容没有体现民族分治的内容,A 项错误;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

53、式早在西周就已存在,C 项错误;材料表明“理藩院”是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由此可知清王朝对边疆地区控制较强,D 项错误。12(2019山西太原二模)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 236 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清政府逐渐废除了“海禁”政策B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比较密切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

54、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 236 种之多。”可知,当时中国与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故 B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曾一度放开海禁,并不是逐渐废除海禁,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而是强调海外贸易发达,C 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海外贸易发达,没有涉及出超问题,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河北衡水中学四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城市风气的转变,即由淳朴转为奢靡“象(像)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

55、存在的”。既承认这一“社会风气的变化,出现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商贾地主奢侈腐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明清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明代人陆楫的“崇奢黜俭”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陆氏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摘编自钞晓鸿明代社会风习研究的开拓者傅衣凌先生再论近二十年来关于明清“奢靡”风习的研究材料二 18 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分野,奢侈消

56、费经济兴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摘编自曹瑞臣18 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人陆楫的奢侈消费观点,说明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 世纪英国奢侈

57、消费经济兴起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明朝中后期和 18 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答案(1)观点:奢侈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意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冲击了封建伦理与等级观念,是对理学家禁欲主义的批判与唾弃;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觉醒,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海外贸易的繁荣;社会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任答四点即可)(3)中国: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地主、商人将资金用于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

58、产);城乡消费的差异性,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未能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英国: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刺激了国内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任答三点即可)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其中明代人陆楫的崇奢黜俭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陆氏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人陆楫的奢侈消费观点是奢侈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正是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影响到了城市风气的转变”“象(像)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

59、响”等并结合所学说明其积极意义。第(2)问,根据材料二“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及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一“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明清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明朝中后期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并结合所学,简析 18 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影响。然后

60、将二者进行对比即可得出两者的差异。14(2019山东泰安二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793 年 9 月,英国国王特使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在承德避暑山庄拜见了乾隆皇帝。马戛尔尼在给大清皇帝呈送的礼单中,既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压计等科学仪器;也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等工业机器;还有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武器和装备有 110 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马戛尔尼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给乾隆帝祝贺八十大寿,真实目的却是求与清朝扩大通商并获得割让小岛等权利。对于英国人精心准备的礼物,乾隆皇帝不屑一顾,认为这一切都是奇技淫巧,比起天朝大国的

61、物华天宝,简直是不值一提。对于马戛尔尼提出的通商等要求更是以“皆不可行”而断然拒绝。乾隆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写道,“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以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茶和各色食品等相赠。从材料中概括中英交往的一个历史现象,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现象:英国的礼品都是科技和工业产品,中国的礼品主要是手工业和农产品。说明: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机器大生产逐步代替手工生产,开始步入“蒸汽时代”,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工业迅速发展;使团带来的都是反映英国科技、工业和军事技术成就的礼品。当时中

62、国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回赠的礼品是生活日用品和手工业品。清朝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统治者轻视科学和先进文明成果,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示例二)现象: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说明: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经济实力大增,为了不断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英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而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统治者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

63、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大势不了解,固步自封,隔绝中外交流与联系,最终在世界上落伍。解析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根据材料“马戛尔尼在给大清皇帝呈送的礼单中,既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压计等科学仪器;也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等工业机器;还有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武器和装备有 110 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并以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茶和各色食品等相赠。”可概括得出英国的礼品都是科技和工业产品,中国礼品主要是手工业和农产品的现象。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促进英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清末封建专制极端强化,统治者轻视科学和先进文明成果等角度进行说明。还可根据材料“马戛尔尼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给乾隆帝祝贺八十大寿,真实目的却是求与清朝扩大通商并获得割让小岛等权利。对于马戛尔尼提出的通商等要求更是以皆不可行而断然拒绝。”可概括得出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现象。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对外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抢占殖民地、清末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界隔绝等角度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本课结束 历史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