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页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 主要内容 第2页目标定位重点突破1.举例说明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2结合教材概述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通过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理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解释物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5结合具体实例概述生物的共同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1.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2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3物种形成的过程第3页自 主 学 习 第4页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阅读P114115)(1)种群: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生物的_构成一个种群。特点:是生
2、物进化的_,彼此之间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_传给后代。第5页(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基因库:一个种群中_个体所含有的_基因,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_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第6页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阅读P116)(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可遗传变异来源 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 第7页(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形成:a._产生等位基因;b.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特点:随机的、_。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_决定的。第8页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阅读P
3、116118)(1)原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会不断 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会 (2)结果: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第9页二、隔离与物种形成(阅读P119122)物种的概念能够在_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第10页(2)类型:项目类型 发生范围结果生殖隔离_不能_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地理隔离_生物使种群间不能发生_第11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 和 不
4、同种群间不发生 自然选择 和 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 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生殖隔离 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的物种第12页(2)结论:_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第13页四、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阅读P123126)共同进化(1)类型:生物与生物间的共同进化:共同进化类型实现手段举例_蚂蚁与蚜虫不同物种之间种间斗争猎豹和斑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第14页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共同进化:第15页(2)概念:第16页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2)形成原因:生物的_。第17页(3)进化历程:第18页预习诊断判断正误:(1)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2)达
5、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3)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的抗性变异。()(4)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第19页(5)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发生定向改变。()(6)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7)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8)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第20页(9)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10)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1)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代谢类型。()(12)
6、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答案】(1)(2)(3)(4)(5)(6)(7)(8)(9)(10)(11)(12)第21页自我校对一、1.(1)同种 全部个体 基本单位 各自的基因(2)全部 全部 全部等位基因 2.(1)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突变(2)基因突变 不定向的 原材料 方向(3)生存环境 3.(1)有利变异 提高 不利变异 下降(2)种群的基因频率第22页三、1.自然状态 可育 2.(2)不同物种间 相互交配 可育后代 同一种 基因交流 3.(1)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交流 食物 栖息条件 基因频率 基因库(2)隔离四、1.(1)种间互助 厌氧 需氧 光
7、合 共同进化(2)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 2.(1)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2)共同进化(3)蓝藻和细菌 真核生物第23页课 堂 探 究 第24页考点一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其中的“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理解种群概念应把握如下内容:(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第25页(3)两个方面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的,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8、,个体间能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5)同一种群中的生物属于同一物种,个体具有的形态特征基本相同,生态要求基本一致。第26页2种群的基因库(1)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2)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3)个体携带的基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随着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第27页3基因频率(1)对于某对等位基因而言,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频率,且基因频率是会随环境的变迁而改变的。(2)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反映出生物进化的方向,即在进化过程中某基因的频率如果逐渐增
9、大,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第28页4有关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100%例如:A%(A的基因频率)AAa100%。第29页(2)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PA2n1n22N(n1N12n2N)PAA12PAaPa2n3n22N(n3N12n2N)Paa12PAa由以上公式可得出结论:一对等位基因中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
10、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第30页(3)理想条件下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理想条件(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这5个条件是:第31页a种群是极大的;b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c没有突变发生;d没有新基因加入;e没有自然选择。第32页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设某对等位基因为A、a,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A任何一个位点全部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即pq1。B在某群体中,某一基因型在所有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基因型频率,各基因型频率之和
11、也等于1,即p22pqq21。第33页C某基因型频率等于该基因型各个基因频率之积,具体见下表:雌配子雄配子A(p)a(q)A(p)AA(p2)Aa(pq)A(q)Aa(pq)aa(q2)即:AA%p2,Aa%2pq,aa%q2。第34页具体算法是:已知A的基因频率是A%,a的基因频率是a%,则该种群中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A%a%2。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X%,则A的基因频率是 X%,a的基因频率是1 X%;或已知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Y%,则a的基因频率是 Y%,A的基因频率是1 Y%。第35页(4)X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
12、计算:Xb的基因频率XbXBXb100%。若某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100%。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成单存在,如红绿色盲基因,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故雄性基因总数与雌性体内等位基因总数有差别,在确定种群等位基因及其总数时应分别考虑。如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绿色盲基因频率红绿色盲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100%。第36页易错必明自交与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分析(1)某种群的所有个体自交,若没有进行选择,则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会改变,并且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降低,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升高。
13、(2)某种群的所有个体随机交配,若没有进行选择,则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是否改变有以下两种情况:如果没有达到遗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改变并达到遗传平衡;如果已达到遗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第37页果蝇的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第38页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第39页【
14、解析】因该果蝇种群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遗传平衡定律公式算出v0.2,V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前,基因型为vv的果蝇有0.20.220 0008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有20.20.820 0006 400只,VV有0.80.820 00012 800只。引入后,基因频率v(80026 400)/(40 0002)0.1,V10.10.9,故A项正确、B项错误;因Vv、vv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的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频率降低了50%,C、D两项正确。【答案】B第40页变式训练1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
15、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A1/5 B1/4C3/7 D11/21第41页【解析】由题意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60%,a的基因频率4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60%60%36%,Aa240%60%48%,aa个体致死,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36%/(36%48%)3/7。【答案】C第42页变式训练2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
16、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第43页【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发生了进化,A项错误;Aa自交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a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原因是男性只要有一个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女性只有同时具有两个色盲基因才表现患病,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是相同的,D项错误。【答案】B第44页考点二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及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1理解“突变”的含义(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
17、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第45页(2)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第46页2理解“可遗传变异”的含义(1)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只有基因
18、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2)数量大突变数大: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第47页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3)意义: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第48页3理解“自然选择”的含义(1)选择的对象:表面对象:生物的变异性状。实质对象:控制性状的基因。(2)选择的结果:从生物性状上看,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形成生物的适应性;从实质上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第49页4自然选择
19、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不定向变异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不利变异(基因)淘汰有利变异(基因)多次选择和积累,通过遗传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物定向进化第50页5进化中的“定向”与“不定向”(1)变异是不定向的。(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3)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定向的。(4)生物进化是定向的。第51页在一次大风暴后,有人搜集了100只受伤的麻雀,并把它们饲养起来,结果活下来64只。在死去的个体中,大部分是个体比较大、变异类型特殊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特殊的变异类型都是不利的D不产生变异的生物才能生存第52页【解析】突变和基因重
20、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决定进化的方向,A项错误;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利与害取决于环境,C项错误;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产生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产生不利变异的个体会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D项错误。【答案】B第53页变式训练1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第54
21、页【解析】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Q点后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答案】A第55页变式训练2“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B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繁殖,会导致物种灭绝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
22、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第56页【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所以基因突变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且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答案】A第57页考点三 隔离与物种形成1种群和物种的区别和联系(1)种群和物种的区别:种群强调的是同一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物种则强调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第58页(2)种群和物种之间的关系:同一种群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个体可能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种群。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物种的个体一定属于不同的种群。第59页2生殖隔离(1)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2)有些虽能交配,但
23、子代胚胎期死亡。(3)有些虽能交配,并能成功繁殖出子代,但成活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总之,只有能繁育出“可育后代”,才能说“无生殖隔离”,只有不存在生殖隔离时,才可称为“同一物种”。第60页3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第61页(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第62页4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式和三个环节(1)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渐变式(如下图)。第63页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
24、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如下图)。此外还可利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的原理人工创造新物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第64页(2)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三者关系如下图:第65页易错必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联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新物种形成则说明生物进化了第66页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
25、的是()第67页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第68页【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答案】C第69页变式训练 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第70页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
26、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第71页【解析】A项中,两岛上的鸟类存在于不同区域,即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项中,环境变化较大,自然选择力度较大,形成的物种数目较多。C项中,两岛的鸟类各形成多个种群基因库。D项中,图示显示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答案】C第72页考点四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实例: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矩某种蛾类具有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斑马的奔跑速度加快猎豹的
27、奔跑速度加快。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最早是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氧气出现好氧生物。第73页(2)共同进化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的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共同进化是千姿百态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形成原因。第74页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由于生物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并且变
28、异是不定向的,进而出现了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第75页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共同组成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和无机环境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第76页(2)生物多样性各层次间的关系: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第77页(3)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时间生物类型35亿年前古细菌、蓝藻、细菌15亿年前真核生物5.7亿5.0亿年前海洋中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寒武纪大爆发)4亿年前原始陆
29、生植物(藻类)、原始两栖类2亿年前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鸟类、哺乳类第78页归纳如图:第79页生物进化历程中的三个关键点:真核生物出现以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原始陆生植物和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的登陆改变了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第80页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
30、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第81页【解析】兰花花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和兰花花矩起到相互选择作用。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进化上的密切联系。蛾的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正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原来的物种形成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C第82页变式训练 下列选项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A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B有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数量激增D随着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条件第83页【解析】共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
31、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A、B两项都属于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D项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不同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并非彼此孤立,狼的灭绝导致对鹿群的选择作用消失,种群质量下降,最终造成鹿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答案】C第84页随 堂 训 练 第85页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第86页答案 D解析 基因自发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2、。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可能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基因频率不变。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第87页2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恰当的是()A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的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但被捕食者对捕食者的进化没有任何促进作用B自然选择有利于斑马种群中肌
33、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同样也有利于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第88页C有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就肯定有长着同样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D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第89页答案 A解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C两项属于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D项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都有相互选择、共同促进进化的作用。第90页3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
34、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答案 B解析 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可能是同一物种,也可能是不同物种。第91页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第92页答案 C解析 随机交配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自交时,基因频率不变,AA基因型频率16%48%1/428%,所
35、以会增大。第93页5“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四五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第94页(2)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3)研究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这是在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
36、多样性。第95页答案(1)AA为36%、Aa为48%、aa为16%(2)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减小(3)物种第96页解析(1)已知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30%)、Aa(60%)、aa(10%),可由公式:基因的频率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30%(1/2)60%60%,则a的基因频率160%40%。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为36%、Aa为48%、aa为16%。(2)基因突变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要看该基因对应的性状与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
37、减小。(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小题是指从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97页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库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隔离与物种形成物种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第98页(一)问题探讨P114 提示:可按如下思路展开想象: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贡献越大,拥有该基因的个体就可能越多。(二)思考与讨论一P115 1(1)A配子占60%、a配子占40%。(2)
38、子代基因型频率:AA占36%、Aa占48%、aa占16%。(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A占60%、a占40%。第99页(4)亲代基因型的频率AA(30%)Aa(60%)aa(10%)配子的比率A(30%)A(30%)a(30%)a(10%)子代基因型频率AA(36%)Aa(48%)aa(16%)子代基因频率A(60%)a(40%)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第100页2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不可能同时都成立。例如,翅色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被天敌发现的机会就少些。3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A2的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这一突变对生物体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第101页(
39、三)探究P116 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这是因为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2是表现型。比如: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第102页(四)资料分析P120 1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2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3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4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第103页(五)旁栏思考题P121 最先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的植物往往是地衣,地衣的出现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第104页(六)技能训练P
40、122 1假说甲: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湖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2假说甲没有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也没有考虑洪水的作用。3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第105页(七)思考与讨论二P124 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寒武纪出现的,它们生活在海洋中。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4当时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5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恐龙的绝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请做: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