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11 ,大小:1.47MB ,
资源ID:60594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594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课题二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课题二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x

1、1 数据纵览 考情分析2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a3 数据共享 考点聚焦课题二 文言文阅读 目 录 4 数据透视 知识清单考点综述 自2015年起,河北中考文言文阅读选文完全为课外材料,但决不等于不考查课内的文言文,“实词解释”“虚词辨析”中的词语大部分在课内学过。考情预测 预测202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仍选自课外,且选材可能是独立的两段或多段的组合。考点方面,“实词解释”“翻译句子”“内容理解”几乎为必考考点。与课内篇目的迁移式、比较式、印证式考查在复习时也要注意。数据纵览 考情分析 1 考点综述 考点综述 考情预测 年份 选文 选材 特点 常见考点 实词 虚词 句子翻译 内容 理解 情感、态

2、度 断句(加标点或划分朗读节奏)形象 分析 语言、写法 赏析 课外 结合 课内 阅读 拓展 延伸 2021“蔡元定八岁能诗”+“王公廷相”叙事 8,2分 8,1分 9,4分 10,3分;11,3分 2020“人胸中久不用”+“吾于诗人无”+“予自少时”说理 7,4分 8,4分 9,3分 10,3分 2012-2021年河北中考命题分析 考点综述 考点综述 考情预测 续表 年份 选文 选材 特点 常见考点 实词 虚词 句子翻译 内容 理解 情感、态度 断句(加标点或划分朗读节奏)形象 分析 语言、写法 赏析 课外 结合 课内 阅读 拓展 延伸 2019“凡读书”议论说 理类 7,4分 8,4分

3、9,3分;10,3分 2018“屈原以五日死”等四篇短文 四篇独 立的小 短文 7,4分 8,2分 9,4分 10,2分 11,2分 2017 复儿子书 书信 节选 8,4分 10,4分 11,4分 9,2分 2016“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叙事类 7,4分 9,4分 10,3分 8,2分 11,2分 年份 选文 选材 特点 常见考点 实词 虚词 句子翻译 内容 理解 情感、态度 断句(加标点或划分朗读节奏)形象 分析 语言、写法 赏析 课外 结合 课内 阅读 拓展 延伸 2015“归钺,早丧母”写人类 8,2分;10,4分 9,3分 12,3分 11,3分 11,3分 2014 出师表+“鲁宗

4、道为谕德时”游记+议论 11,3分 10,3分 12,4分 13,3分 9,2分 2013“廿二日稍和”+“我辈作文”游记+说理 12,2分 13,4分 14,3分 11,4分 10,1分 2012 送东阳马生序+“义阳朱詹”课内+课外 11,4分 12,4分 13,2分 10,2分 14,2分 续表 一、(2021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共13分)【甲】蔡元定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荠。于书无不读。朱熹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节选自夜航船)【乙】王公廷相,道艺纯备,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

5、 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 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 身之道,亦犹是耳。傥 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节选自松窗梦语)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2 【注释】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啖:吃。荠:荠菜。扣:探问。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蹑:穿(鞋)。历:经过。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沾濡:浸湿。居:守持。傥:倘若,假如。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1)日惟啖荠 日:(2)余谒公私

6、第 谒:(3)更不复顾惜 复:每天 拜访 再.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及长,登泰山绝顶。等到他长大后,登上泰山的最高峰。(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守持住身心的道理和方法,也还是这样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注意对文言句子中关键词的翻译。(1)关键词:及,等到;绝顶,最高峰。(2)关键词:居,守持;道,道理,方法;是,这样;耳,罢了。3.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3 分)因为蔡元定“于书无不读”,学识渊博,其成绩不亚于朱熹,因此朱熹说蔡元定为“吾老友”。【解析】从文中“蔡元定八岁能诗”看,蔡元定自幼聪慧;从“日惟啖荠。于书无不读”“不

7、当在弟子列”看,蔡元定读书刻苦,学识渊博。所以朱熹说蔡元定是“吾老友也”。4.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3分)以事喻理,从身边小事人们雨天走路湿鞋的事例引导“我”明白“为官守身”的重要性,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参考译文】【甲】蔡元定八岁的时候就能作诗,等到长大,登上泰山最高峰,每天只吃荠菜。对他来说,没有不读的书,朱熹探问他的学识,非常惊讶地说:“这是我的老朋友呀,不该在弟子之列。”【乙】兵部尚书王廷相,他的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他的家里去拜访,他邀请我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乘轿走在大街上,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至长安街,他都拣着地面小心谨

8、慎地行走,唯恐弄脏了鞋子。转弯进入京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鞋子浸湿了,此后就不再顾及和惋惜(鞋子)了。为人处世的办法,也还是这样罢了,假如一旦堕落,误入歧途,将会没有什么歹事做不出来的。”我回到家,非常佩服王公所说的,终生也不敢忘记。二、(2020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节选自黄庭坚答宋殿直)【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节选自苏轼东坡续集)【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

9、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节选自陆游跋岑嘉州诗集)【注释】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尘俗:世俗,流俗。质:质朴,朴实。绮:华丽,美妙。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腴:丰厚,丰裕。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2)皆莫及也 及:(3)绝好岑嘉州诗 绝:(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也 比得上 特别,尤其 停止.【解析】(1)联系卖油翁中“我亦无他”,可知“亦”

10、的意思是“也”。(2)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何能及君也”,可知“及”的意思是“比得上”。(3)联系核舟记中“佛印绝类弥勒”,可知“绝”的意思是“特别,尤其”。(4)联系河中石兽中“转转不已”,可知“已”的意思是“停止”。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我对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渊明的诗。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3.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人若不经常接受古今好思想好文章的洗礼熏陶,胸中就会沾染尘俗,照镜子会感到面目可憎,与人交谈会语言无味。

11、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优秀书籍,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4.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3分)陆游非常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睡熟后才停止。表达了作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数据共享考点聚焦 考点 实词 考点 2 虚词 考点 3 句子翻译 考点 考点 内容理解 5 考点 断句(加标点或划分朗读节奏)4 6 考点 4 形象分析 74情感态度 321 考点 语言、写法分析 9 考点 拓展延伸 考点 课外结合课内阅读 10 数据共享 考点聚焦 3(2019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凡读书,

12、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 返回子目录 之宝乎?我愿汝曹 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

13、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 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 枵腹 无异。汝辈于此,极 宜猛省。(选文有删改)返回子目录 返回子目录【注释】迥异:相差很远。开:开导,启发。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倍蓰(x):数倍。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华:花。诡僻:荒谬邪僻。左国:左传国语。华腴(y):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璧,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xio)腹:腹中空虚。极:同“亟”,急。实词 考点一返回子目录【典例

14、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时文固不可不读 固:2.若朝华夕落 若: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固然(本来)像(如)完全(全部)通晓(懂得)【解析】联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子固非鱼也”,可知“固”的意思是“本来”;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门庭若市”,可知“若”的意思是“像”;联系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可知“尽”的意思是“完全”;联系马说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可知“通”的意思是“通晓”。.【类题归结】实词的解释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具体方法如下:(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

15、结合具体的语境。(2)迁移法。即注意积累教材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及其他重点文言词语、成语,以便自如地迁移。(3)猜度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猜度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遵循的是“题 返回子目录 虚词 考点二【典例二】(原创题)下列选项中的“则”和“经月则忘”的“则”字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十二章)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C.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出师表)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16、B返回子目录 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加强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归类与识记。)【类题归结】河北中考常考的文言虚词有15个(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答题时,要在尽量准确翻译句子的基础上,辨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返回子目录【解析】题干中“则”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和A、C、D项的意义或用法相同。B项中的“则”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返回子目录 句子翻译 考点三【典例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解析】“安”翻译为“怎么”;“以”必须翻译成“用”

17、,而不是“可以”;“益”要翻译为“益处”。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解析】“此”作为代词要翻译为“这件事”或“这种行为”;“极”按照原文注释翻译;“宜”翻译为“应该”要前置,使语句通顺;“猛”的翻译要灵活;“省”【类题归结】文言文翻译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的两个步骤:一一对应;先对后串。文言语句五字翻译法:留、补、删、换、调。(1)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不进行翻译。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行政区

18、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2)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返回子目录 翻译时注意联想“吾日三省吾身”。补出省略了的语句。(3)删,就是删去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如文言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没有实际意义,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作用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4)换,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转换成字面意思与之相同的词语。(5)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返回子目录 内容理解

19、考点四【典例四】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解答内容理解类题目,要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大意;再理解主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翻译概括。情感、态度 考点五【典例五】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读书务求成诵。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

20、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这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2)注意文体特点:写人叙事类文章,作者的情感、态度常体现在对事件的详略安排,人物形象的描写及对事对人的感悟、评价上;写景类文章,作者的情感、态度常隐含于写景句或直显于抒情句中;状物类文章,作者的情感、态度常寄托在所咏事物及用词的感情色彩上;说理类文章,作者的情感、态度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关键信息(关键信息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词句,如标题、开头句、结

21、尾句、文眼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点睛句等)。(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4)反复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返回子目录【参考译文】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而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不能长久。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

22、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固然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可以用珠宝 返回子目录 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汉西汉经典丰美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思考通晓其内在的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

23、的字词,就叫“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就叫“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省。返回子目录(2017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复 儿 子 书 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

24、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 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 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 返回子目录 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 函 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 负 老人训 也。(有删改)【注释】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悉:知道。兹:现在。汝:你。业:已经。资:钱财,费用。即:就,便。告罄:财物用尽。苟:假如。特:不过。恃:倚仗,依赖。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固:本来。稼穑:泛指农业劳动。致:给予。函:信件。毋:不要,不可。负:辜负。训:教诲,教导。返回

25、子目录 返回子目录 断句(加标点或划分朗读节奏)考点六【典例六】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用 钱 事 小 而 因 之 怠 弃 学 业 损 耗 精 力 虚 度 光 阴 则 固 甚 大 也。【解析】文言虚词“而”“则”前一般应断开,同时结构相似的短语“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间应断开,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恰当断句即可。2.(原创题)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且 汝 亦 尝 读孟 子 乎?/【解析】连词“且”后停顿,主谓之间断第二处,动宾之间断第三处。【类题归结】断句,即确定句读,相当于添加标点,划分句子之间的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借助语气词确定句读。“耶”

26、“乎”“焉”等疑问语气词后常用问号,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何”“奈何”等表示询问语气,句末亦用问号,如“如太行、王屋何?”。“也”“矣”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时,常用句号。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由来久矣”。返回子目录(2)借助对话动词确定句读。“曰”“云”“问”等是对话动词,其后常用冒号和引号。如“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借助固定结构确定句读。利用常见的固定短语来判断语义关系,准确断句,如“的”字结构、“者”字结构、“所”字结构等。(4)借助句式特点确定句读。如文言对偶句、骈句、排比句等,相邻的一组句子往往结构相同,语义相连,语气贯通,是典型的对称句,其间常用逗号和分号断开,

27、句末用句号。如与朱 返回子目录 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5)借助虚词确定句读。句首语气助词“夫”“盖”“若夫”等之后,常有朗读停顿,如“若夫/淫雨霏霏”。连词“而”之前,常有朗读停顿,如“人不知/而不愠”。句中语气词“也”之后常有朗读停顿,如“余闻之也/久”。(6)借助专有名词确定句读。人名、地名、年号、官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不能读破,保持其意义的完整性,其前后都应该有朗读停顿,如“汉/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刻”。(7)借助文言词语的“单音节特性”确定句读。古汉语词汇多为单音节,遵循这一规律,可排除现代词汇双音节化的干扰,准确 返回子目录 判定朗读停顿。如

2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是两个单音节词,译为妻子儿女,划分朗读停顿时要分开,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如“可以一战”中的“可以”,也是两个单音节词,“可”是“可以”,“以”是“凭借”,其朗读停顿应为“可/以/一战”。(8)借助句子成分确定句读。即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内部结构,划出朗读停顿。一般而言,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状语和中心词之间,都应有朗读停顿,如“先帝/不以臣卑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受任/于/败军之际”等。返回子目录 返回子目录 形象分析 考点七【典例七】(原创题)阅读选文,我们看到了一位

29、怎样的父亲?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明白事理,严格要求孩子,教子有方而又疼爱孩子的父亲形象。【类题归结】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对形象意义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的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等。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但也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这样才能保证把人物形象概括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返回子目录 语言、写法赏析 考点八【典例

30、八】(原创题)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言辞恳切,直接有力。【类题归结】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的答题步骤:一是解释该字词在句子中的含义;二是概括句意;三是点出该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时要扣住三点:一是明确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二是概括句意或段意;三是扣住句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分析句段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指出其表达效果。【参考译文】(你)来信的内容(我)都知道了,现在再汇给你日本大洋五百元。你从出国到现在,时间不过四个月,为何带去的千金钱财都已经用完了?这太奇怪!你去日本,是为求学啊,求学首先应该刻苦,又不必交友应酬。千金钱财,足够你用一年而且有剩余,为何四个

31、月不到,就用完了?你如果用得在理,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供得起你,不过你不应该这样。你如此浪费,一定不是饮食豪奢,起居阔绰,一定是另有消费。况且你也曾读过孟子吧?(里面说)成大事的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贫困之苦,经受内心困苦、思虑阻塞之后,才可能有所作为。返回子目录 你倚仗着父亲的照顾,本来不需要这样,但(你)也应当知道农业劳动的艰难,尽你求学的本分。不这样,即使学成归国,也一定一事无成。如今你这样,我从今往后恐怕对你没有什么指望了!用钱的事小,而因为它怠慢荒废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之前给你写信告诫你,要努力用功(学习),

32、怎么就忘了呢?时间可贵,求学不容易,这中间的滋味,(你)自己应该明白。不要辜负了老人的教诲。返回子目录(2016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 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 宁 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

33、因再三慰抚,徐 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 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返回子目录 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 迎母还旧第,竟不索 其直。【注释】邵民瞻:人名。东坡:苏轼的号。五百缗:五百贯钱。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卜:选择。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靠着。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诀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同“值”,价钱。返回子目录 课外结合课内阅读 考点九【典例九】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

34、哪个情境?示例一:苏轼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意思对即可)2.(原创题)东坡与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类人相比,有何区别?东坡舍弃财物,求取“义”;后者则见利忘义。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课外结合课内的考查主要分为比较式、印证式、迁移式三种。第1题属迁移式考查,第2题属比较式考查。解答方法如下:(1)比较式考查又分为求异型和求同型。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求同型,首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2)印证式考查,先明确所要印证的对象

35、,再弄清到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3)迁移式考查,即由课外文的某一方面想到课内文与之相关的某一点。解答这类题,需要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使用原句。返回子目录 拓展延伸 考点十【典例十】(原创题)你赞成选文中东坡的做法吗?为什么?示例:赞成。东坡虽然损失了财物,却获得了“心安”,造福了他人,是大义之举。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开放题主要分以下两种:(1)说说对文中人物(事件)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中的人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一般应尊重作者的态度。同时,要注意辩证地分

36、析。(2)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这类题重点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一般是在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适当拓展作答。【参考译文】邵民瞻给苏东坡买了一套价值五百贯钱的房子,苏东坡倾其所有的钱刚能偿还邵民瞻。他选了个吉利的日子入住新家,已经有几天了。某夜他与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一个村子,听到有个老妇人哭得很伤心,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哭得多么悲伤啊!难道有什么非常难以 返回子目录 割舍的事情,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见一老妇人,(老妇人)看见东坡,仍然自顾自地哭泣。东坡问老妇人为什么

37、悲伤到这种地步。老妇人说:“我家有一套房子,世世代代传了几百年,守着不敢卖,一直到我这一辈。但是我的儿子不成材,把它卖给了别人。现在我搬到这儿来了,住了百年的旧房子一旦分别,怎能不痛心?这就是我哭泣的原因。”苏东坡(听了)也很悲伤。问她的那套房子在哪儿,正是苏东坡用五百贯钱买的房子。苏东坡于是再三安慰,慢慢地对她说:“你的房子是我买的。不用太悲伤,现在我把房子还给你。”苏东坡随即叫人拿来买房的契据,当着老妇人的面烧了。叫出了老妇人的儿子,让他次日接母亲回到原来的住所,竟然不索取所花之钱。返回子目录 数据透视知识清单 清单 2 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 清单 3 通假字归纳 清单 清单 一词多义归纳

38、9 清单 文言文中常见的4种特殊句式 8河北中考常考15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7610 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 清单六数据透视 知识清单 4 返回子目录 见文件夹 通假字归纳 清单七返回子目录 1.尊君在不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其人舍然大喜 5.但手熟尔 6.徐以杓酌油沥之 7.荡胸生曾云 8.活板 9.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不”同“否”“说”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舍”同“释”,解除、消除“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杓”同“勺”,勺子“曾”同“层”,重叠“板”同“版”,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已”同“以”,和“后”连用,

39、表示时间的界线10.药稍镕 11.略无阙处 12.蝉则千转不穷 13.窥谷忘反 14.往之女家 15.曾益其所不能 16.衡于虑 17.入则无法家拂士 18.汝之不惠 19.改容式车 “曾”同“增”“衡”同“横”,梗塞、不顺“拂”同“弼”,辅佐“惠”同“慧”,聪明“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返回子目录“阙”同“缺”,空隙、缺口“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反”同“返”,返回“女”同“汝”,你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20.便要还家 21.左手倚一衡木 22.北冥有鱼 23.学学半 24.选贤与能 25.矜、寡、孤、独 _ 26.才美不外见 _ 27.

4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 28.百废具兴 _ 29.属予作文以记之 _ 30.故患有所不辟也 3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3.乡为身死而不受 34.故不错意也 “矜”同“鳏”,老而无妻“见”同“现”“食”同“饲”,喂“具”同“俱”,全、皆“属”同“嘱”,嘱托 “辟”同“避”,躲避“辩”同“辨”,辨别“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错”同“措”返回子目录“要”同“邀”,邀请“衡”同“横”“冥”同“溟”,海 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与”同“举”30.故患有所不辟也 3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1、 33.乡为身死而不受 34.故不错意也 35.仓鹰击于殿上 36.四支僵劲不能动 37.同舍生皆被绮秀 38.孰视之 之 39.发闾左適戍渔阳 _ 40.为天下唱 41.卜者知其指意 42.固以怪之矣 43.将军身被坚执锐 _ 44.卒逢暴雨 “仓”同“苍”“支”同“肢”,肢体 “被”同“披”,穿“孰”同“熟”,仔细“適”同“谪”“唱”同“倡”,倡导、发起“指”同“旨”“以”同“已”“被”同“披”“卒”同“猝”,突然 返回子目录“辟”同“避”,躲避“辩”同“辨”,辨别“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错”同“措”40.为天下唱 41.卜者知其指意

42、 42.固以怪之矣 43.将军身被坚执锐 _ 44.卒逢暴雨 “唱”同“倡”,倡导、发起“指”同“旨”“以”同“已”“被”同“披”“卒”同“猝”,突然 返回子目录 一词多义归纳 清单八返回子目录 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1.学 学学半(虽有嘉肴)学学半(虽有嘉肴)动词,教导 名词,学习 2.鼓 乃援琴而鼓之(伯牙善鼓琴)齐人三鼓(曹刿论战)弹奏 击鼓 3.乱 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此起彼伏 战乱 4.欲 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将要 欲望 5.干 大动干戈 盾牌,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 6.光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发

43、扬光大 光线,光亮.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7.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在国外 出去 8.策 执策而临之(马说)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马鞭 用马鞭驱赶 9.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景象 看,观看 10.过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犯错误 过错 胜过,超越 11.环 四面竹树环合(小石潭记)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如鸣珮环(小石潭记)包围 环绕 玉环 续表 返回子目录.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12.疾 君有疾在腠

44、里,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病;疾病 快 13.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出名,有名 命名 14.请 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曹刿请见(曹刿论战)请教,求教 请求 15.备 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完备,齐全 详尽 16.道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正确方法 说,讲 续表 返回子目录.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17.故 温故而知新(十二章)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学过的知识(旧的知识)原因,缘故 所以 18.称 不以千里称也(马说)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

45、表)著称 称赞,赞赏 19.舍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离开 房屋 20.胜 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能够,承受 美好 21.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十二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老师 军队 续表 返回子目录.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22.食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物 吃 同“饲”,喂 23.通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中通外直(爱莲说)通过 通晓 顺利 贯通 24.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今亡亦死(陈涉

46、世家)灭亡 逃跑 25.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昨夜见军贴(木兰诗)拜见 看见 续表 返回子目录.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26.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参与 间断,隔开 中间 27.数 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几 屡次 28.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处在 住处 29.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选拔、任用 发动 30.具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全,都 详细 续表 返回子目录.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47、思 31.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归向,归附 回去 32.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十二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听从 跟随 33.还 还于旧都(出师表)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返回 归还,交还 34.伐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齐师伐我(曹刿论战)砍伐 攻打 35.顾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回头看 拜访 续表 返回子目录.续表 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36.益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帮助 增加 37.志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

48、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志向 做记号 记号 38.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有时 或许 39.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衣食所安(曹刿论战)怎么 安身 40.作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劳作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做 返回子目录.续表 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41.薄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迫近 轻视 42.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兴起,指被任用 开放 头发 43

49、.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信任 实情 44.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能够 得到 45.冠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夺冠 怒发冲冠 行冠礼 位居第一 帽子 返回子目录.续表 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46.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消失 隔绝 47.良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此皆良实(出师表)甚,很 忠良 48.谓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太守谓谁?(醉翁亭记)认为 是 49.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表示约数 答应 50.寻 太守即遣人

50、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寻找 随即,不久 返回子目录.续表 多义词 例句及出处 意 思 51.为 为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又为活板(活板)每字为一印(活板)满铁范为一板(活板)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做 是 发明 刻 成为 被 52.以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用 用来 53.就 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靠近 完成 54.火 火烧令坚(活板)用讫再火令药镕(活板)用火 用火烧 55.印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活板)其印自落(活板)印刷 字印 返回子目录.河北中考常考15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清单九返回子目

51、录【之】一、作代词(一)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例:1.学而时习之(十二章)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4.具答之(桃花源记)5.公与之乘(曹刿论战)6.故克之(曹刿论战).(二)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2.闻之(桃花源记)3.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4.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二、作助词(一)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2.览物之情(岳阳楼记)3.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4.恢弘志士之气(

52、出师表)5.小大之狱(曹刿论战)6.初为霖雨之操(伯牙善鼓琴)7.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返回子目录.(二)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例: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3.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4.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三)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例: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2.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曲肱而枕之(十二章)(四)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例:何陋之有(陋室铭)返回子目录.(五)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例: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2.马之千里者(马说)三、作动词 相当于“到”“往”“

53、去”。例: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往送之门(富贵不能淫)返回子目录.【其】一、作代词(一)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中充当定语。译作“它们”“它们的”。例:1.择其善者而从之(十二章)2.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4.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善鼓琴)(二)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些”。例: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返回子目录.(三)其中,其中的。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二、作副词(一)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例:其真无马邪(马说)(二)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其真不知马也(马

54、说)(三)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例: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返回子目录.【而】一、作顺接连词(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1.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返回子目录.(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1.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2.再而衰(曹刿论战)3.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

55、翁亭记)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二章)返回子目录.(四)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例:1.朝而往(醉翁亭记)2.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3.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二、作转接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例: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3.学而不思则罔(十二章)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返回子目录.【以】一、作介词(一)介词,凭,靠,按照。例:1.何以战(曹刿论战)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必以情(曹刿论战)4.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二)介词,拿,把,用。例:

56、1.悉以咨之(出师表)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4.必以分人(曹刿论战)5.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返回子目录.7.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8.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三)介词,因为。例:1.不以臣卑鄙(出师表)2.不以千里称也(马说)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4.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5.不以物喜(岳阳楼记)6.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二、作动词,认为,觉得 例: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愚以为营中之事(出师表)返回子目录.三、作连词(一)表目的,来,用来。例:1.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57、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5.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6.以彰其咎(出师表)7.以咨诹善道(出师表)8.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9.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0.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返回子目录.(二)表结果,以致。例:1.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2.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三)相当于连词“而”。例:1.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2.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返回子目录.【于】一、作介词(一)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A.可译为“在”。例:1.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2.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3.刻唐贤今人

58、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4.多会于此(岳阳楼记)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6.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7.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9.试用于昔日(出师表)10.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返回子目录.11.战于长勺(曹刿论战)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13.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B.可译为“到”。例: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3.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C.可译为“从”。例: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2.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返回子目录.(二)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

59、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生于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A.可译为“向”“到”。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可译为“给”。例:1.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可译为“对”“对于”。返回子目录.例: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2.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表比较,可译为“比”。例: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二、作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例:1.至于夏水襄陵(三峡)2.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3.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返回子目录.【乃】一、作副

60、词(一)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例: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二)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译作“于是,就”例:1.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2.乃入见(曹刿论战)返回子目录.【虽】一、作连词(一)即使。例:1.虽不能察(曹刿论战)2.虽欲言(邹忌讽齐王纳谏)3.故虽有名马(马说)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5.虽有嘉肴(虽有嘉肴)(二)虽然。例:1.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2.虽有千里之能(马说)二、与“然”连用,译为“虽然如此”“虽然这样”例: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返回子目录.【为】

61、一、作介词(一)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对”等。例:1.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3.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4.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为人谋而不忠乎(十二章)返回子目录.(二)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例:1.为报倾城随太守(江城子密州出猎)2.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3.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三)介绍动作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作语尾助词 返回子目录.【者】一、作代词,附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62、,译为“的人”或 “的事情”“的东西”(初中阶段以译为“的人”为主)例:1.择其善者而从之(十二章)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二、作助词(一)判断句的标志,不译,有两种情况:者,也;者也。例: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2.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3.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返回子目录.(二)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例:马之千里者(马说)(三)句尾语气助词,同“矣”“耳”等一起构成“者矣”“者耳”,表陈述或感叹语气,不译。例:1.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2.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返回子目录.【且】一、作连词(一)连词,而且,并

63、且。例: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2.道阻且长(蒹葭)(二)连词,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三)连词,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作副词,将要,快要 例: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返回子目录.【则】一、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那么”。例:1.学而不思则罔(十二章)2.有仙则名(陋室铭)3.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4.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7.战则请从(曹刿论战)返回子目录.8.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10.不效,则

64、治臣之罪(出师表)1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出师表)(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设,如果”。例: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虽然、但是”。例: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返回子目录.(四)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每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二、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

65、观也(岳阳楼记)返回子目录.【与】一、作动词,给 例:1.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2.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二、作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三、作连词,和,同,跟 例:1.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返回子目录.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4.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7.吾谁与归(岳阳楼记)8.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9.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10.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返回子目录.【焉】一、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例:1.且焉置土石(愚

66、公移山)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二、作句末表示语气的助词,可译为“呢”,也可不译 例:1.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始一反焉(愚公移山)4.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返回子目录.三、作代词,相当于“之”四、作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例:1.不复出焉(桃花源记)2.惧有伏焉(曹刿论战)3.必有我师焉(十二章)返回子目录.【所】一、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例: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2.问女何所思(

67、木兰诗)二、“所”和“以”连用 (一)“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返回子目录.(二)“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例:1.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三、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四、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返回子目录.【何】一、作疑问代词(一)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何哉(岳阳楼记)(二)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例:何以战(曹刿论战)(三)作

68、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例: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返回子目录.二、作疑问副词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水何澹澹(观沧海)另外还有复合词,如“何若”“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返回子目录.文言文中常见的4种特殊句式 清单十返回子目录 文言文常见句式有四种: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一、倒装句 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常常改变词序,形成倒装句式,而这里的倒装主要是针对现代汉语的表意语序而言的。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四种。(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

69、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例:“卷石底以出”的正确语序为“石底卷以出”,意思是“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小石潭记)(二)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孰”“安”“焉”。例:(1)何以战?(曹刿论战)(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表示否定的动词 返回子目录“无”。不定代词“莫”。例:(1)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

70、宾语。“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例:(1)何陋之有(陋室铭)(2)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唯你是问(三)定语后置 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返回子目录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例:(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3.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四)状语后置 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返回子

71、目录 例:(1)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一)主语省略 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做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名词又啰唆,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返回子目录 例:(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2)(曹刿)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二)谓语省略 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三)宾语省略 例:(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

72、人。(曹刿论战)(2)皆以(我)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返回子目录(四)介词省略 汉语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做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例:(1)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2)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爱莲说)(3)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五)量词省略 例: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返回子目录 三、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73、,“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二)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例: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返回子目录 四、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一)“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判断或解说。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二)“,也”式 例:(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返回子目录(三)“者也”式 例:(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四)用“乃”“即”“则”“皆”“悉”“为”“诚”“本”等词表示肯定判断。例:(1)臣本布衣。(出师表)(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4)此皆良实。(出师表)(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五)用“是”作判断动词(较少见)例:(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返回子目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