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数据纵览 考情分析2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a3 数据共享 考点聚焦课题十七 记叙文阅读 目 录 4 数据透视 知识清单考点综述 近年来,河北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记叙文阅读为每年必考内容。取材以写人、叙事类记叙文和小小说为主,偶有将名著节选作为命题素材的情况。题量4道居多,分值为14分左右。考情预测 预测2022年记叙文阅读考查,内容上将侧重弘扬真善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考点方面,在注重内容概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赏析等常规考点外,还要注意如记叙人称辨析、详略分析等考点。数据纵览 考情分析 1 考点综述 考点综述 考情预测 年份 选文 主题 归类 常见考点 信息 提取 与概 括
2、 句段 作用 语言 赏析 人物 形象 体会 情感 文章 主旨 标题 含义 及 作用 词句 理解 分段、概括 段意 及思 路梳 理 记叙 要素 记叙 人称 记叙 顺序 记叙 线索 表达 方式 写作 手法 拓展 延伸 联系 课内 考查 2021 伟大的学者段玉裁 忆人物 18,3分 17,2分 19,4分 15,2分 16,3分 2020 南瓜茄子小鸡 忆童年 14,3分 15,3分 16,3分 17,3分 18,3分 2012-2021年河北中考命题分析 考点综述 考点综述 考情预测 年份 选文 主题 归类 常见考点 信息 提取 与概 括 句段 作用 语言 赏析 人物 形象 体会 情感 文章 主
3、旨 标题 含义 及 作用 词句 理解 分段、概括 段意 及思 路梳 理 记叙 要素 记叙 人称 记叙 顺序 记叙 线索 表达 方式 写作 手法 拓展 延伸 联系 课内 考查 2019 远行的童年记忆 忆童 年、赞勤 劳 19,2分 17,3分 16,3分 20,4分 18,2分 2018 回忆齐白石先生 忆师 17,3分 19,6分 18,3分 18,3分 20,3分(选 材)续表 考点综述 考点综述 考情预测 年份 选文 主题 归类 常见考点 信息 提取 与概 括 句段 作用 语言 赏析 人物 形象 体会 情感 文章 主旨 标题 含义 及 作用 词句 理解 分段、概括 段意 及思 路梳 理
4、记叙 要素 记叙 人称 记叙 顺序 记叙 线索 表达 方式 写作 手法 拓展 延伸 联系 课内 考查 2017 至深至纯师生情 忆师 20,3分 19,3分 18,3分 21,3分 17,2分 17,2分 21,3分(正面描写)2016 骆驼祥子节选 批判旧社会 18,3分 19,4分 20,3分 21,4分(联系原著)续表 考点综述 考点综述 考情预测 年份 选文 主题 归类 常见考点 信息 提取 与概 括 句段 作用 语言 赏析 人物 形象 体会 情感 文章 主旨 标题 含义 及 作用 词句 理解 分段、概括 段意 及思 路梳 理 记叙 要素 记叙 人称 记叙 顺序 记叙 线索 表达 方式
5、 写作 手法 拓展 延伸 联系 课内 考查 2015 寒冷的冬夜 多理 解,少误 解 19,3分 20,3分 21,3分 21,3分 18,3分 19,3分;21,3分 2014 五猖会 忆童年 21,3分 19,2分 20,3分 19,2分 22,3分(对比)18,3分(名著常识)续表 考点综述 考点综述 考情预测 年份 选文 主题 归类 常见考点 信息 提取 与概 括 句段 作用 语言 赏析 人物 形象 体会 情感 文章 主旨 标题 含义 及 作用 词句 理解 分段、概括 段意 及思 路梳 理 记叙 要素 记叙 人称 记叙 顺序 记叙 线索 表达 方式 写作 手法 拓展 延伸 联系 课内
6、考查 2013 雪一化就有路了 宽容 19,3分 19,3分 23,3分 20,3分 21,3分 22,3分 2012 儿时的恶作剧 忆童年 20,2分 22,3分 21,3分 19,3分 19,3分 23,4分 续表 一、(2021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共14分)伟大的学者段玉裁 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 家。稻黄蟹肥、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动。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 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
7、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2 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几盆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
8、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市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全部生活费。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
9、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例如他从二十九岁时就自认戴震为老师,直至晚年,一直把师训牢记于心。虽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与人言及戴震之事,则必肃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写给他的十四封信装裱成册,并经常取出来郑重诵读。这些,在现代的有些青年看来,也许近乎“迂腐”吧?我以为,段玉裁对老师表示
10、崇敬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这种由于自己造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师启迪诱导之功的可贵,从而油然而生的感情却是应该提倡的。起码,这总比那种为了一己私欲而佯作虔敬,实则借师之名招摇撞骗,时过又把老师抛到爪哇国,甚至借贬老师以显己高者强上万倍。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例如他曾跟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千里争论古代学制问题,往返书信很多,双方相持不下。有人说顾千里“以后期之俊秀与先生抗衡,同辈实所窃议”。段玉裁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顾千里“虽昔年师资于愚(我),请业于愚,一旦学邃(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学生敬师之礼)而事之,愿执经为弟子”。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
11、。他说:“惟不以意气为用,故学可以深邃诣极(达到顶点)矣。苟无志于学,用为争名之具,是尚未能浅,又安能邃!”这又是何等朴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岁时又收了一个学生,叫陈奂。陈奂就住在他家。他本已很穷,却还热情地供给学生们伙食。陈奂也不负所望,终于成为著名学者,他所著的诗毛氏传疏,至今还是研究诗经的必读书。段玉裁奖掖后进、唯恐后来不居上的思想境界于此可见一斑。这又是可以让某些以学生为工具、抑此扬彼、欺行霸市的为师者愧赧无地的。为人与治学是密不可分的。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即如他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中的每字每句必详加考证,使之从此成为可读之书。他在校勘古代文献典籍、分
12、析古代字词语义、研究古音分类沿革等一切方面,无不全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发前人所未发。在“说文学”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是传统文献语言学最昌盛的时代,段玉裁和王念孙被后世视为乾嘉之学的两大支柱,合起来叫作“段王之学”,百余年来为海内外治汉民族古学者所共仰,绝不是偶然的。段玉裁晚年定居苏州。其寓所“枝园”久已荡然无存,据说在今苏州农业学校附近,我并没去实地考察,想必也不会十分宽敞,或者还不及现在的纪念馆。那么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纪念馆后门外还有几亩空地,我去时地里的菜蔬长势正好。周县长对我说,将来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用。小
13、楼就以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这真是个有眼光、有胆略的主意。金坛并不富饶。境内有个茅山,因茅山道士的故事而闻名。山景极佳,又盛产名贵的茅峰茶,但金坛也只占有它的半边。但是这里的土地却养育了不少学问家,远有段玉裁,近有华罗庚,这是金坛的骄傲。听说现在金坛的学生和青年,常以这一文一理两位大师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怪不得我在纪念馆里所遇到的大多是年轻人。“谁能预料从眼前这些漫步于愚池之畔的青年中,今后会产生出多少伟大的学者呢?”在告别纪念馆时,我默默地祝愿着。1.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怎样的情感?(2分)2.选文写“愚池”的用意是什么?(3分)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的崇敬、赞美、钦佩之情。【解析】从
14、“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和“在告别纪念馆时,我默默地祝愿着”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怀着崇敬和缅怀的心情的。选文写“愚池”是为了引出下文“段玉裁”的相关情况,为下文写段玉裁的成就、为人做铺垫,也体现段玉裁的优秀品质。【解析】文章第段写了“愚池”的位置、由来等内容,一方面具体介绍了段玉裁纪念馆的位置,另一方面,通过对“愚池”由来的介绍来衬托段玉裁的严谨治学精神,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3.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2分)4.选文第段中,为什么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3分)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承接上文对段玉裁为人的赞
15、颂,领起下面对段玉裁严谨治学的记叙。【解析】文章画线句子内容上,承接上文对段玉裁为人的赞颂,同时领起下文对段玉裁严谨治学的记叙;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作者依据对段玉裁的了解,推断他生前的寓所不及现在的纪念馆宽敞,现在的纪念馆将供国内外学人共用,文学底蕴丰厚,是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解析】从文章第段叙写的“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第段“想必也不会十分宽敞将来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用。小楼就以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等内容可以看出,故乡人为他建造纪念馆,还拟
16、建“经韵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作者推测这比段玉裁生前寓所要好,所以作者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5.选文表现了段玉裁哪些精神品质?(4分)段玉裁的精神品质:学识广博,著作宏富而精深;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为人平易过人,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解析】本题结合文章第-段中“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等内容,可以看出段玉裁为人方
17、正、一生谦逊、不慕名利;在治学方面刻苦勤奋、忠诚学术、治学严谨、勇于创新。二、(2020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 5题。(15分)南瓜茄子小鸡 一 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天阴沉沉的,挑一担火粪,在小麦地靠近坟包处,挖几个坑,火粪捧 进去填实。火粪肥力足,土质里含有草木灰、刨花灰蓬松得很,无 需小铲子,直接用手指掏个洞,将南瓜苗扶上,培土,浇水。妈妈说:“水要慢慢浇,才洇得深”第二天,如果是个晴天,就不要偷懒,趁早饭前,摘几片树叶子去把新栽的南瓜苗盖上,免得被太阳晒蔫了。还是要浇水的,急不得,慢慢洇。黄昏,也要去浇一遍水。过不了几日,南瓜苗养活了。从妈妈对待瓜苗的耐
18、心、仔细和爱惜里,叫人自小懂得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后来,每次听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便会想起乡下岁月。钢琴一点点地往纵深处探,与我给南瓜苗浇水何等相似呵,一点点地,一点点地 往下滴,生怕冲垮了火粪,怕它疼似的,爱惜着,恰如春风微拂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妈妈一边侍弄,一边告诉我,肥力太足会把南瓜苗烧死,所以粪要兑水稀淡点。我努力地记住这些想着将来,也要自立门户,一定要把庄稼活做好了。哪知道,一辈子忘不了。接下来,南瓜长高了,分了好几个杈,开始牵藤。植物有野性,却没眼睛,抹黑儿一样,触须四处探,总不明白似的
19、,妈妈就来引导,把这些触丝往坟包的方向引,它们也听话,一直往那里长去。太快了,不及半个月,藤蔓将整个坟包覆盖住了,巨大的叶片上白筋纵横,通常,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同事的伯伯是位画家。有一天,她说想让伯伯画一幅画送我,问要怎样的。.我脱口而出:“就画一个我们皖南的蒲团南瓜吧,最好上面停一只蚂蚱。”我随口一说,就忘记了。多日后,同事带来一幅画,画框都装好了。她说,伯伯特地去皖南采风,专门拍了南瓜回来画伯伯何等艰辛,为一个蒲团南瓜。这幅画挂在餐厅许多年,映照着一个清寒之家一日三餐的朴素、寡淡,佳趣天成。市场上售卖的瓜,一头大一头小,圆不
20、圆,扁不扁,着实不耐看;吃起来,水垮垮的。二 农忙时节,把结出的南瓜挑回去,放在阴凉的床下,可一直吃到冬天。南瓜烧豆角,长夏的常见菜。没有肉,倒点菜籽油光锅,囫囵烀一锅,下饭得很。除了这道菜,就是蒸茄子。青茄子、红茄子,自莱园摘回,随便划几刀,在水里浸出黑汁,挤干。这边把米饭锅烧开,滤掉米汤,茄子倒饭上;另备一小碗,蒜瓣切碎,加盐、菜籽油,一起蒸。锅巴香了,茄子也熟了,捞出,拌上佐料。在童年,这简直是神仙般的伙食。茄蒂不扔,攒下一盘,掰开,扯除白筋,清炒辣椒丝,就着粥,绝一味。茄蒂上有芒刺,下锅后渐软,但依然有韧劲,吃进嘴里,抵着了上颚,微微地痒,至今犹记。在乡下,摘茄子,一摘便是半篮,留下的
21、茄蒂可观。当今,去菜市,只能买三四个茄子,那么点儿茄蒂,怎值得吃呢?况且,现在的辣椒早不是那个味了。当今的孩子自小吃惯大棚种植的瓜菜,他们的味蕾没有乡愁可言。三 每次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自有小鸡出壳的茸茸感。我又要过童年了。妈妈找一个破篮子,填充几件不穿的袄裤,放二十个鸡蛋。家里那只芦花老母鸡早在几天前便开始不思粥饭了,她要尝试行一段母亲的伟大历程。妈妈就成全她。鸡毛全部松开,比平时庞大了一倍多。她爱惜地把二十个鸡蛋抱在怀里孵,认真,专注,水都不晓得跳下来喝。每天早晚,妈妈就把她抱下来,备好稻子、水,她才勉强啄饮几口,咯咯咯地,拉一堆白色的鸡粪,就又飞到窝里了。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
22、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牺牲,忘我,慈悲。妈妈每晚都要把鸡蛋拿出来,放在灯下照,有时会兴奋地指给我看:“小鸡眼睛长好了呢,你看你看。”仅一个小黑点而已。大提琴协奏曲流淌至后来,险象环生,我的气息快要跟不上其间的节奏了,真担心晕过去。对的,就是这种窒息感,让我回到童年,我们家芦花鸡孵蛋同样令人窒息、焦急冰冷的鸡蛋,怎么可以焐热了,然后长出小鸡雏来?每天看,每天都还是那么冷冰冰的一只只鸡蛋。孩子哪有耐性静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一切都等不及了。我们喜欢去河边看燕子串花衔水,去打谷场拿个大扫把扑蜻蜓要么,呆呆地坐在稻草堆上,望远 直至有一天,一只只小鸡啄破蛋壳,自顾自挣出,弱弱地叫唤着,唧唧唧,唧唧唧
23、 鸡妈妈好神气啊,脱胎换骨似的,走在前头,领着十几只(中途坏了几只蛋)小鸡雏在村里散步、啄食虫子。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茸茸可爱。小鸡喜爱吃小鸡草的籽实。我们去田野里采,一捋一大把,回来撒在地上。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一窝蜂地过来,抢食不已。它们一边啄,一边发出微弱的“唧唧唧”之声,是“谢谢你,谢谢你”的意思。日子一天天地往下过着,小鸡们日渐地高了,壮了,开始蜕绒毛。这时,妈妈还会去街上捉回几只小鸭、小鹅一起养起来。多年以后方知,童年捋过无数的小鸡草,学名看麦娘。(选文有改动)1.选文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3分)2.选文第一部分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母亲
24、小心移栽、侍弄南瓜苗直至结果。吃茄子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菜肴。看芦花老母鸡孵小鸡,给小鸡吃小鸡草的籽实。写出了市场上卖的南瓜卖相不好看,口感不佳,与上文家乡的南瓜形成对比。突出家乡南瓜外形的扁圆美丽,堪称艺术品以及口感糯而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南瓜的喜爱、赞美。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4.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浪纹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妈妈侍弄南瓜的情景,表现了妈妈对南瓜的小心、仔细和爱惜
25、、重视,深深地体现出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芦花老母鸡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母鸡孵小鸡时的认真、专注的情形,表现出老母鸡作为母亲的牺牲、忘我、慈悲。对童年时光、家乡风物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经历中所得启示的感慨、难以忘怀;对伟大母爱的的赞美。.数据共享考点聚焦 考点 信息提取与概括 考点 2 句段作用 考点 3 语言赏析 考点 体会情感 考点 人物形象 考点 文章主旨4 考点 4 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点 词句理解 考点 分段、概括段意及思路梳理 12345679考点1-5 原文 数据共享考点聚焦 考点 10 记叙要素 考点 111 记叙人称 考点 12 记叙顺序 考点
26、 13 记叙线索 考点 14 表达方式4 考点 15 写作手法 考点 16 拓展延伸 考点 17 联系课内考查(2019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远行的童年记忆 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的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
27、,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返回子目录 数据共享 考点聚焦 3 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
28、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的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巾,返回子目录 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
29、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挣个生计。返回子目录 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
30、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返回子目录 信息提取与概括 考点一【典例一】(原创题)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的一件什么事
31、?麦收时节,深山来的麦客夫妻为“我”家割麦子挣生计。【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阅读全文,概括“(景物)”的特点。(4)结合文章题目考查。(5)结合具体内容考查。返回子目录 2.答题基本思路。(1)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谁+干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有时需要加“起因”)。(2)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内容概括:什么物+怎么样。3.方法技巧。(1)题目扩展法,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语言。(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
32、结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等。(5)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进行概括。返回子目录【典例二】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句段作用 考点二 插叙,内容上补充交代了麦客夫妻来自深山的情况,解释了他们外出当麦客的原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麦客夫妻对“我”家土地丰收的夸赞,引出下文麦客夫妻继续割麦子的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呼应了开头。【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某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返回子目录 2.答题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内容上,写出了;结构上,起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开头常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背景;出现在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
33、睛,深化中心。或者:表现了态度(观点),抒发(强调)了思想感情。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常设悬念、引领下文、点题、埋伏笔、做铺垫;中间部分往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结尾常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扣题。3.方法技巧。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把握两点:一是在内容上的作用,就是所表现的事物本身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二是在结构上的作用。由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返回子目录【典例三】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语言赏析 考点三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句中将刺眼的阳光比喻成扎人的麦芒,又写田野里不见一丝风,写出了酷热难耐的夏季天气,更表
34、现了麦客夫妻在烈日下的劳作的艰辛,同时也表现了麦客们的吃苦耐劳以及勤劳朴实。【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返回子目录(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4)某词语是否可以替换、调换或删掉?(5)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为什么?(6)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7)这句话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的?2.答题基本思路。(1)主体思路:运用了,(生动、形象、传神、逼真)地写出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2)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返回子目录 表现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拟人:运用
35、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增强了情感。对偶: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加强了肯定语气,感情表达更强烈。返回子目录 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3)删换类思路:一般不能,原文,改后,所以。(4)赏析语言风格类思路:本文语言具有(生动、幽默风趣、朴实、清新自然、凝练等)的特点
36、,如“”中(简要分析)。3.方法技巧。赏析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辨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从用词的角度入手:比如词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特殊表现力等。一般从词语的含义切入,从词语准确性或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返回子目录 (3)从句式入手: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起注意,引起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4)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文的语言特色是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风趣幽默、平实自然。赏析时必须结合具体文章进行分析。返回子目录【典例四】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形象。人物形象 考点四 麦客夫妻勤
37、劳朴实、踏实肯干、配合默契、任劳任怨、自食其力、努力奋斗。【解析】答题思路是三步走:第一步,审清题干。本题让我们概括的是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第二步:梳理情节。一是奶奶相中一对夫妻,每亩地比别人少两元;二是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干活干净利落;三是夫妻二人和奶奶的对话及吃午饭,最后黄昏时刻,整整收割完两亩麦子。第三步:组织答案。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请概括文中某人物的性格特点。(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你喜欢文中的某人物形象吗?为什么?(4)塑造某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答题基本思路。(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
38、括。解答此类题目的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根据、有重点。返回子目录(2)塑造“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充当线索人物,贯串文章始终,通过其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对主要人物进行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3.方法技巧。解答“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类的题目,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重点词语:关注文中有关这一人物的描写性语句,看有没有直接概括人物性格的词语。(2)抓住主要事件,看人物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如藤野先生一文,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修改讲义、返回子目录 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验、询问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这四件事表现
39、了藤野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的优秀品质。(3)注意作者的评述性语言,这其中常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色彩。如故乡中“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一句就渗透了作者鄙夷的感情倾向。返回子目录【典例五】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情感 考点五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解析】抓住文题“远行的童年记忆”以及结尾的重点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选文第几段,表现了某人怎样的情感?返回子目录
40、 2.方法技巧。作者的情感把握:(1)抓住文章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给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文章题目不仅能表明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能明显传递或暗含作者的思想感情。(2)抓住重点词句。文章的重点词句往往能直接点明文章的思想情感。这里的重点词句主要指中心句、哲理句等,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或文中的抒情、议论部分。(3)抓住文中人物形象。人物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分析人物的形象也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4)结合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往往能透露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时代背景能准确 返回子目录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解读鲁迅的文章就需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文中人物
41、的情感把握:(1)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2)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回答。(3)结合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分析。所谓“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动作、环境描写能表现出人物的心理。返回子目录【典例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晚上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儿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
42、,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 文章主旨 考点六返回子目录 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
43、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返回子目录 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再大一点儿,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
44、,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返回子目录 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
45、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反应。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返回子目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本文通过叙述“我”成长阶段中的几件事,表现了“我”在父爱的感召下,终于理解了父亲,彻
46、底告别隔膜的过程。示例:我也曾经不理解我的父亲,小时候总觉得他整天沉默不语,每每看到别人的父亲高兴地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玩耍,我都很羡慕。我一直以为他不够爱我,直到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为了让我生活得更好,一直不停地工作,他很愧疚没有时间陪我,突然间我似乎读懂了父亲。这或许就是深沉的父爱吧!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概括本文的主旨(中心或主题)。(2)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感受。(3)从经历中,“我”受到了什么启发(启迪)?2.答题基本思路。(1)写人叙事类:本文通过叙述的事,表现了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2)写景状物类:本文通过描写的景(物),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3)对于表现真
47、、善、美类的文章,常用词有“赞扬了、赞美了、歌颂了、讴歌了”等;对于批判假、恶、丑类的文章,常用词有“讽刺了、揭露了、批判了、返回子目录 鞭挞了”等。3.方法技巧。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一原则二分析四看”。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要读懂原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尤其要辨明文体的特点,比如散文、小说等,根据文体特点分析归纳。二分析: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写作背景。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尾段、看重点句。(1)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2)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返回
48、子目录 (3)从分析文章的首尾段入手。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揭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做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4)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句、抒情句、段落中心句、反复出现的语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有点题句,这些语句就是中心思想。多数情况下,文中没有直接点明中心,就需要自己归纳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大意或各段的关键词连接起来加以综合,再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返回子目录【典例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生了根的空床 麻 坚 搬进新房没几年,小艾就跟妻
49、子商量,他想把次卧的那张空床撤了,然后买一张书柜放进去,改做书房。“这样不好吧?”妻子不无担忧地说,“以后来客人了咋办?”“客人?咱们家两三年也没来一个客人!”小艾看了妻子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那爸妈来了呢?”妻子想了想,又问。“爸妈来了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爸妈一年也来不了两次。”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点七返回子目录 小艾的父母不爱走动,很少来小艾这儿,就是来了,也是当天来当天赶回去,很少在小艾这儿过夜。妻子想想,觉得小艾说的在理,便同意了。书房弄好后没多久,国庆节就到了。小艾想他和妻子已经有些日子没去看父母了,何不趁这个机会回老家看看父母?于是小艾和妻子开着车赶到了那个小
50、县城。老家的大门上着锁,父母没在,可能是到菜市场买菜去了。小艾自己用钥匙开了门,进屋后,当他的目光落在窗台边的那张空床上时,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那张空床是小艾上大学前睡的,挨着东边,是屋里采光最好的一个位置。上大学后,小艾跟父母建议,把他的床撤了,给屋里腾点儿空间。父母住的是那种老式房子,空间很小,一张床就占了四分之一。父母不同意,父亲瞪着眼睛说:“那怎么行呢?放假了睡哪儿?”返回子目录 “我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再说我一年也只住两个假期。”父母还是不同意,逼急了,就敷衍他说:“等你大学毕业了再说吧。”大学毕业后,小艾在省城安了家。小艾想这下父母该把空床撤了吧?可是没有,小艾每次从省城回来,
51、那张空床还在窗台边安着,生了根似的。小艾急眼了,威胁父母说:“再不把空床撤了,我就不回来了。”父母看小艾急眼了,便答应着说:“好!好!”但父母总是动口不动手。小艾没招了,每次回来都故意不睡在那张床上,打地铺或者睡沙发。父母也不管,你爱睡哪里就睡哪里,反正就不撤床。半年前,小艾给父母进了些新家具,这下空间更小了,当时小艾就要把床撤走。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撤就撤吧,不过得再放几天,那张床已经在窗台边放了二十多年,一下子没了还不习惯。”现在都半年过去了,父亲还不动手,那就让我自己动手吧。小艾摇摇头,返回子目录 挽着袖子走了过去。当小艾卸第一个螺丝的时候,父母拎着菜筐回来了。“小艾,干啥呢?”父亲一
52、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这张床已经没什么用了,放在这里还占空间!”小艾说,“我叫你们撤了,你们就是不撤,我只好自己动手。”“住手!”父亲吼道,“谁说这张床没用了,那是我们留给你睡的。”小艾哭丧着脸说:“关键是我已经有五六年没在上面睡过了。”“我不管你在哪里睡!”父亲说,“无论空间再怎样狭小,家里永远会给你留一张床。”小艾一惊,和妻子对视了一眼,他们决定,回去就把次卧的那张空床支起来。返回子目录 1.(原创题)简要分析标题的含义。2.(原创题)说说标题的作用。“生了根的空床”表面上是说空床已经扎根、稳定,实际上是运用比喻式的写法,深刻地写出床虽然经常在家里空着,但是已经
53、在父亲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父亲时刻惦记着儿子小艾。从结构上看,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中的所有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床”来展开的;从内容上看,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生了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子小艾在父母心中的重要位置,生动形象地传达出父母呵护儿子的浓浓深情。返回子目录 【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2)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3)给文章拟写或选择标题。2.答题基本思路。(1)分析含义:标题既指(表层义),又指(深层义)。(2)一般作用:交代了(要素方面,如时间、地点、人物等);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充当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中心;形式新颖,能吸引读者;象征了;运用
54、了的修辞手法,地点明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有的题目具有多种效果,分析时要联系具体内容。返回子目录 (3)补拟题目,往往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揭示文章中心。3.方法技巧。(1)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入手。有的标题直接提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则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2)善于抓住点题句。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分析标题的修辞手法。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中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4)分析标题的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的本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返回子目录【典例八】阅读
55、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七岁的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已经关闭多年的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好多年都没教课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一直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在病房里,他们是病人,没想到,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岳老师,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 考点八返回子目录 词句理解 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就开始上课。从前
56、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要妹妹带来一堆书。中午,每当病人和陪护挤满病房时,便是岳老师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什么都考。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古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三百遍。很奇怪,无论小病号背多少遍,返回子目录 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死活都背不出来。到最
57、后,他愤怒地问岳老师:“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两场泪水都是为小病号流的。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自此之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后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决定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岳老师夜夜难眠。返回子目录 每到深夜
58、,她便悄悄离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法,也有英语单词。这一晚,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大家都不忍心叫醒她。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北京医院的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如此,他们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医药费,买食物,最后才叫醒小病号。9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岳老师将终究还是没有编完的教材放进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一开始,她全然没有
59、注意,返回子目录.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她,人们全都陷入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返回子
60、目录 1.如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2.(原创题)如何理解“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这句话?“潦草”是不认真、不仔细的意思,说明告别非常仓促,表现出小病号离开得突然,岳老师对小病号十分不舍,内心难过。岳老师在小病号离开后忍不住大哭,她为小病号的病情担忧,她的行为表现了两人在病房中结下的深厚友谊,也表现了岳老师的善良。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如何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2)指出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3)加点的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或情感?(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2.答题基本思路。词语解释的具体方法:(1)比喻形容法:用形容和比喻
61、加以说明。如“褴褛”形容衣衫破烂;“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境遇或尖锐激烈的斗争。(2)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再合并概括。如“肆虐”,“肆”,任意妄为;“虐”,返回子目录 残暴;合并后:任意干残暴的事。(3)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语,或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解释。如“崎岖”,不平坦。注意:答此类题时,语言要力争简练、全面。考查词语的指代义,往往就近往前找。3.方法技巧。(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含义。(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含义。(3)任何一个词语的理解都必须依据语言的具体环境,要注意上下文和词语的搭配对象、适用范围,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4)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把握两
62、点:一是句子本身所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以及它所表现的 返回子目录 内在含义;二是要注意由此而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抓住修辞手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掌握作者通过这些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想要通过这个句子告诉读者哪些信息。返回子目录【典例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红 书 包 秦文君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
63、美极了,我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儿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与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也要有一个这样的红书包。分段、概括段意及思路梳理 考点九返回子目录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了看,一会儿退远了看,过一会儿捂着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我
64、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妈妈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那儿站一辈子。妈妈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就在这时,店要打烊了。返回子目录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被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而且还很紧张很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
65、个红书包,同你的那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又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红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妈妈正在给爸爸擦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儿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包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返回子目录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喜欢上这红书包的,竟没有看见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爸爸说:“爱美不是件坏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第三天,我背着红书包兴
66、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已换了一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从那天起,我似乎更加关注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在何处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选自秦文君文集,有删改)返回子目录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我”羡慕别人的红书包“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我”急切地想买到红书包“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我”急切地 想买到红书包“我”珍藏用旧的红书包 【类题归
67、结】1.问题示例。(1)划分段落层次。(2)概括某段的段意。(3)用简洁的语言将空缺的情节补全。(4)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返回子目录“我”羡慕别人的红书包 2.答题基本思路。根据问题的形式,确定答题格式。3.方法技巧。(1)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应该按照“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么样”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2)对于补充事件的试题,有时试题中所列的事件隐含着一定的限定或提示,如短语的结构形式、事件涉及的对象(主语的人称是谁)等,都需要引起注意。(3)注意试题上的一些要求,如答题范围、字数限制等。(4)划分段落层次:按时间划分(找表示
68、时间的短语);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划分(找各个阶段);总分总划分(掐头去尾)。返回子目录【典例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道 行【注】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
69、影儿,主角儿就是 记叙要素 考点十返回子目录 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
70、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闯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返回子目录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
71、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返回子目录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儿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艺,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那你现在就不怕了?”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
72、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注】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返回子目录 1.(原创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2.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研读全文,说说你的理由。高潮:于先生故去后,皮挑儿继续为要看皮影儿度日子的大家演皮影儿,演技更胜于先生一筹。结局:皮挑儿凭借自己的德行和道行赢得了人们对他的肯定和尊重。主要人物是皮挑儿。理由:从文章标题看,“道行”指人的涵养、本领。所谓涵养,就是待人处世方面的修养。小说写于先生时只侧重表现了他的
73、本领,而写皮挑儿时,则既表现了其修养,又表现了其本领。所以,就题目指向而言,主要人物应是皮挑儿。从行文看,起篇在于先生,而收篇在皮挑儿,主要人物没有理由“中途消失”。从具体表现看,小说写于先生,一方面是为了引出皮挑儿;另一方面是为了衬托皮挑儿,以于先生技艺高超衬托皮挑儿技艺高超。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请写出或补全本文的记叙要素。(2)判断本文的主要人物并说明理由。(3)选择辨析。2.答题基本思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3.方法技巧。(1)把握人物要素。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
74、人物往往不止一个,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要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中的作用。(2)把握事件的要素。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返回子目录【典例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第 9 车 厢 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我正
75、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记叙人称 考点十一返回子目录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
76、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辅,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儿,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 返回子目录 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
77、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 返回子目录 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
78、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返回子目录 1.(原创题)请用第二人称补写第2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妻子上次坐火车时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你们赶快派一名记者
79、来,我肯定不会让你们白跑一趟的!2.故事的主体部分是采用第几人称叙述的?有什么效果?第三人称。突破了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可以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返回子目录 【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本文运用了第几人称?有什么作用?(2)请运用相应的人称补写一段话。2.答题基本思路。(1)第一人称:使文章更真实、更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3)第三人称:便于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形式灵活自由。返回子目录 3.方
80、法技巧。在记叙文中,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二人称较少。(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角度叙述,“我”是当事人、目击者,讲“我”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感。通讯报道、新闻故事、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传记、家史、日记等,一般情况下,人称“我”即作者本人。但是记叙性文艺作品,如小说、说唱故事、部分散文等,第一人称的“我”则是作品中的人物。(2)第二人称:以“你”“你们”叙述,这样形成面对面的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如再见了,亲人是以第二人称写的。(3)第三人称:用“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他怎样,他们怎样”,把人物和故事传达给读者。返回子目录【典例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81、问题。数 鸟 窝 孙陈建 我们的小车驶离了高速收费口,碾进了串镇连村的乡间公路。车道窄了不少,车速也只得减慢了很多,透过路两边的突兀凋零的树木,满眼是参差的民居两层小楼占了大多数,偶或是三层高楼和瓦房茅屋,田地上麦苗长势喜人、油绿发亮,好一张大自然地毯,给乡野的冬渲染出春的色彩。“快看,路边树上挂着足球。”我指着一只硕大的鸟窝。“怎么可能!是鸟窝耶!好大的鸟窝啊!”孩子显得更加兴奋了。记叙顺序 考点十二返回子目录.“妈妈,我们来数鸟窝吧!你数你那边的,我数我这边的,看谁数得多?爸爸,开慢点儿,我来不及数!”“哇!快看,快看,四只,这棵树上有四个鸟窝,一个鸟的家族呢!神树啊!”“我数到五十九啦!
82、妈妈数到六十四啦!总共是一百二十三啊!”车子拐进了家门口,轻轻摁了声喇叭,老父母从瓦屋里应声而出,打开车门和后备厢,抱出孩子,取下行李。从除夕到正月初三,孩子玩得特别欢,时间过得特别快。孩子依旧没有厌倦“数鸟窝”的游戏。爷爷家屋后有三个鸟窝,屋前唐奶奶家杉树上有两个鸟窝,河北边的马爷爷家桑树上有一个鸟窝。唐奶奶独身守寡四十多年,一年养一头肥猪送给城里的儿子;马爷爷老夫妻辞世才一周年,老屋大门紧闭着,墙根处枯草齐膝,要是二老在世,一定会乐呵呵地端出糖果花生招待我们。返回子目录 “为什么有的鸟窝有足球那般大,有的鸟窝只有我的拳头那样小呢?”“为什么有的鸟窝密不透风,有的鸟窝可以看见缝隙呢?”孩子的
83、心思还沉浸在鸟窝里。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乡下的鸟窝真多啊!怎么鸟窝里见不到鸟呢?出去找食了吗?还是去了南方?鸟儿们还记得自己的家吗?”孩子感慨着,担忧着,自问自答着。初四是晴天,父母开始帮我们准备返城的食物。蔬菜有豌豆头、荸荠、慈姑、大白菜和菠菜,荤菜有香肠、猪排骨和白切羊肉,还有一袋大米和赤豆、绿豆、红皮花生米。孩子认真地说:“奶奶,你这是让我们去开农家饭店啊!”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正月初五,从凌晨零时起,爆竹声在四乡八野此起彼伏、回声不绝,到了八九点进入了高潮。我们的一包包行李已经被父母往车后放妥。车子七拐八拐地从村路 返回子目录 上了乡路,眨几眼的工夫,父母的身影在
84、车后越来越远,老宅小得酷似一个加了盖儿的鸟窠了。“妈妈,我们继续来数鸟窝吧!我数这边,你数那边,看谁数得多!”娘儿俩又兴致勃勃地数起了鸟窝。“妈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鸟妈妈和爸爸们编织出这么大的鸟窝呢?爸爸,我们明年还回老家数鸟窝,好吗?”“好,没问题。”我们多像是鸟儿啊!我们从老窝里迁徙到城里,在城里盖新窝,我们的父母成了老家的守巢人。只有在冬天,树叶落尽,我们才会感觉到鸟窝的存在;只有在抛却工作的烦扰,静心凝神,才能够感受到鸟窝的温暖。我们才会在春节长假里以“过大年”的名义回家光顾老鸟窝。返回子目录 1.(原创题)全文从总体上看,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好处?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叙
85、述,能使文章一目了然,条理清晰。2.(原创题)文章第8段写了“屋前的唐奶奶”和“河北边的马爷爷夫妇”,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用意?运用插叙,由鸟窝写到空巢老人,暗示年轻人要经常回家看看,突出中心。返回子目录 【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本文或某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按时间先后顺序概括文中的事件。(3)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作用。(1)顺叙: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倒叙:设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生动性。(3)插叙:补充交代了(概括段落内容);为下文的做铺垫或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
86、,使文章情节更完整;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突出文章主题;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解释了的原因。3.方法技巧。分辨记叙顺序的方法:读文章,看其中有无时间的先后错落现象,或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是倒叙或插叙,一般均有语言标志。此外,顺叙、倒叙可全文采用或部分采用,插叙则只能就某部分而言。返回子目录【典例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母亲的金手表 琦 君 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要看一下开开眼界。每逢此时,母亲会把
87、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然后,她眯起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我就说:“你不上发条,早都停了。”母亲 记叙线索 考点十三返回子目录 说:“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我真想说:“妈妈不戴就给我戴吧。”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是绝对舍不得的。我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阵又取下来,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
88、紧扣在一起的一份保证、一种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的心意。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坚持不肯戴,说:“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返回子目录 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我写道:“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
89、锈的哟。”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到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老表要新式多了。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 返回子目录 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
90、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慈母之爱,昊天罔极。几十年来,我只能努力好好做人,但又何能报答亲恩于万一呢?我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指针停在一个时刻上,但那绝不是母亲逝世的时间。她平时就不记得给手表上发条,何况在沉重的病中。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放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返回子目录 1
91、.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2.(原创题)“母亲的金手表”在行文上起什么作用?充当叙述线索,贯串全文。事件“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我”偷戴金手表 喜欢 “我”信中嘱托母亲为手表上发条 “我”想送母亲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我”婉谢金手表理解 牵挂 遗憾(忏悔)返回子目录 【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2.答题基本思路。本文以为线索,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3.方法技巧。(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类型: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发展变化;某一事物;情感的发展变化。返回子目录
92、(2)关注文章的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则包含着线索的因素。(3)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层次。(4)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返回子目录【典例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母亲被骗了。早晨10点时,她急急忙忙地回来拿钱包。直到午饭时,她还没有回来。我们边吃边等,终于,母亲神情恍惚地回来了。进门的第一句话是:“总算到家了。”原来,母亲早上锻炼时,遇到了一位中年妇女,主动与她拉家常。两人相谈甚欢的时候,来了另外一个中年妇女,自称会看相,说我家最近有血光之灾。母亲吓坏了,请她指点。她便说自己道行不够,要找师父。母亲就回家拿钱,同
93、时被她们叮嘱千万不要告诉家里人,否则就不灵了。结果,她们用车把母亲拉到附近的 表达方式 考点十四返回子目录 一个小区,一人拿走她的钱与戒指,去跟“师父”商量,一人陪她在楼下等。不久,陪她的人也借故走了。母亲又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异常拙劣的骗局。在我的眼里,母亲一直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从困难年代走过来,她勤劳节俭,轻易不会把钱交到别人手中。父亲埋怨母亲又傻又天真,母亲眼泪汪汪地坐在那儿。父亲报了警。下午,我去上班,父亲赌气要去医院看病,母亲只好一个人去派出所做笔录。大学毕业后,我留在武汉,父母退休后便双双过来。母亲是山东人,父亲是湖北人。在武汉生活,对于父亲来说,是叶落归根;对于
94、母亲来说,则是嫁鸡随鸡。返回子目录 在北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她,听不懂武汉话,也受不了武汉的气候。与母亲相比,父亲的性格开朗得多,并且爱好广泛,在小区里有棋友、麻将友、钓鱼友。我曾经建议母亲去跟小区的老太太一起跳舞,母亲不愿意。母亲一生操持家务,除了看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几乎没有什么爱好。两个月后,公安局打来电话,说在附近端了一窝骗子,让母亲去认人。诈骗团伙里有一个人是常与母亲一起锻炼身体的“老朋友”。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小事,母亲却因此一下子变得苍老起来。转眼秋天到了,武汉最好的季节。母亲却极少出门,连早上锻炼都放弃了。早晨,她忙完一家人的早餐,便坐在桌前,边看我吃早点,边与我说话,返回子目录
95、 母亲喜欢说过去的事,对于母亲的唠叨,有时我是不耐烦的。母亲一旦看出来,便会噤声。如此几番下来,她便也对我说得少了。一天,我的一份文件落在家里。回家取时,家里静悄悄的,我以为没人,却听到母亲在阳台上说话。声音不似平时,倒有几分像梦呓。我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只见母亲站在阳台上,手里拿着几张照片,照片上是她在家乡的几个老姐妹,有些已经故去,有些也跟着儿女去了外地。“我大儿子在山东,二儿子在四川,你们家小安子还在上海吗?上海话难懂吧,武汉话我都听不太懂”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在没有她的朋友的城市里,在安静的都市一角,母亲的背影显得那么孤单。晚上,我对母亲说:“今天下班回来,有个人问我你妈是不是回老家了
96、,返回子目录 她说很久没看到你,想跟你聊天。”母亲的眼睛里有光,急急地询问我那个人的长相,然后眯起眼睛,认真地听我描述。“是老赵吧,我们山东老乡,不过,也可能是老陈。”母亲说。“妈,你看你,整天不出门,小区里的朋友都想你了。”我说。母亲腼腆地笑笑,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有什么朋友。”第二天早晨起床,没看到母亲的身影。父亲说她去健身器材那儿了。上班时,我特意绕到健身器材处远远地看到母亲一个人在转腰器上百无聊赖地转动着身体,花白的头发在晨风中似江边秋日的芦花。旁边的跑步机上,一个中年妇女在跑步。过了一会儿,中年妇女上了另外一个转腰器。在我母亲的对面,返回子目录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开始聊天。深秋的日
97、光忽然变得温暖。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妈妈,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即使那是一个女骗子也没关系。”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骗子,而是孤独。当我与父亲将母亲从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小城连根拔起,移植到武汉这个大城市,她就成了一株没有养分的树苗。她隐忍,认命,努力地不留恋过去,然而,每个人都属于社会,都需要一个尽可能大的世界。在与这个世界中的各色人等的交流中,让她感到自己被需要、被重视。(有删改)返回子目录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深秋的日光忽然变得温暖。自然环境描写。描绘了深秋时日光由冷到暖的转变,烘托了母亲和别人交流时的开心及“我”看到母亲有人聊天不再孤单的欣慰。2.(原创题)文章结
98、尾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突出母亲隐忍的伟大形象,表达了对母亲这类人的关切和担忧,抒发了对母亲的爱和理解,也从哲理高度表达出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的社会现实。画龙点睛,深化中心。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某段或某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有何特点?2.答题基本思路。(1)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肖像(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
99、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返回子目录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的某种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突出文章中心,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2)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议论用在记叙文开头的作用。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有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返回
100、子目录 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议论用在记叙文结尾的作用。这种议论一般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3)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返回子目录(4)记叙文中说明的作用。对有关的人物、事件、环境等作必要的交代,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3.方法技巧。要明确五种表达方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作用。对环境描写的赏析,有以下技巧:(1)抓住景物特征,把它与刻画人物、渲染气
101、氛联系起来。(2)明确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根据位置判断其作用。一般位于开头的环境描写,常渲染气氛、创设环境,为下文做铺垫;结尾的环境描写,多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联系文章的主旨理解。有时环境描写有暗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返回子目录【典例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
102、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 写作手法 考点十五返回子目录 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1
103、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返回子目录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
104、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返回子目录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
105、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 返回子目录 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苏大哥,这”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那你还买它干吗?”我疑惑地瞅着他。“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有删改)返回子目录 1.(原创题)
106、“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其实,“苏大哥”有意通过这种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前文是有伏笔的,请找出一处。示例:“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2.(2010河北中考)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
107、静静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选文(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2)选文(段)运用了写作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3)你觉得本文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分析。2.答题基本思路。(1)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2)巧用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返回子目录 (4)埋伏笔: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108、(5)详略得当:详写可以更生动、更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6)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人、事、景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7)铺垫:描写,为后文做铺垫,使情节具有合理性。(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8)衬托:衬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9)夸张、讽刺: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返回子目录 (10)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作者的本意是,而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11)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109、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12)托物言志: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富含哲理,含蓄地表达了的理想(人生观)。(13)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营造的气氛,奠定了的感情基调。(14)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了的感情,点明主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5)画龙点睛:点明了,耐人寻味,引人思考。(画龙点睛通常在文章关键处,卒章显志则只在文章结尾)返回子目录 (16)直抒胸臆: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7)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18)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19)虚实相生: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
110、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主题。3.方法技巧。(1)联系作品主题。(2)联系写作对象。写景、状物类文章通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写人叙事类文章通常用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手法;揭露类文章常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返回子目录 (3)联系上下文。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构思之妙。(4)明确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区别。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和表现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托物言志、开门见山
111、、烘托、虚实相生等。写作手法是针对全篇或全段落而言的。表达方式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句子而言的,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返回子目录【典例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天 色 已 晚 天色暗下来,周老师浑然不觉,依然沉浸在讲课之中。那间小屋因为雨季的到来而显得愈加灰暗与潮湿。光线太暗,屋里又没有灯光,周老师几乎看不清楚对面孩子的面孔。后来,他停下来,走下讲台,打开了临街的那扇窗户。不知是屋子里绵绵不休散发出来的霉味呛住了他,还是窗外冲进的凉气刺激了他,他狠狠地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因为那个喷嚏,我
112、们激灵了一下,从聚精会神的沉思中齐刷刷地望向窗外。那扇木窗因为久未打开,在“吱吱”作响之中被周老师抹满粉笔灰的手撕裂开,拓展延伸 考点十六返回子目录 给人一种粉身碎骨的感觉。这时候大风裹挟着雨水的湿气,气势汹汹地杀进屋子里,巨大而响亮的哗啦啦的落雨声开始灌满所有人的耳朵。“如果你足够勇敢,你现在就背着你的书包冲出去。”周老师并没有合上窗户,任凭凉气和雨花肆意地冲进屋子里。他又走上讲台,扶着讲桌,尽量使自己摇摆着的身体显得平稳一些。只是他刚说完话,一道闪电的亮光便划破天空,刺进教室,打亮一张张稚嫩又黝黑的脸。接着咔嚓一声巨响,我们感觉那雷电仿佛就在头顶炸裂。“如果你足够勇敢,你现在就背着你的书包
113、冲出去。”周老师重复一遍刚才的话,我们才发觉天色已晚,下午放学的时间到了。窗外暴雨下得畅快而淋漓,没有人知道雨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返回子目录 周老师的话让教室里立刻产生一阵骚乱。我们相互望了望,迟疑着,是否要真的冲出去。我们似乎已经听到了母亲在家的呼喊声,望见了父亲披着雨衣正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甚至还嗅到了厨房炒锅里飘出来的菜香味。可是,片刻安静后,大家还是没有一个人敢于离开座位。黑暗的屋里升腾起一片恐惧的氛围来,像一只只魔鬼的手从黑暗中伸过来。周老师瞪着眼睛,两只眼睛喷着熊熊火焰,一声不吭,然后默默收拾着讲台上的东西。我看见他将几本教科书塞进怀里,摇摆着身子走下讲台。周老师没有带雨具,他跛着
114、脚向教室外走去,脚步迅疾而沉稳。我们立刻醒悟过来,慌慌张张收拾起桌面上的东西跟在他身后冲进雨中。返回子目录 其实那天教室里没坐几个孩子。我们冲出教室的时候看见周老师侧身让开,站在门口急切地大喊起来快点儿跑,房子要倒了。我不知道,那天周老师是不是这样喊的。我记忆中,他嘶哑着嗓子,喊叫声响亮又沉闷,混合在风雨雷电声中,模糊又清晰。那天,我似乎还听到了秋生的一声惨叫。当我们跑出去很远,回过头来的时候,我看见那座充当教室的土房子已经倒塌,淹没在朦朦胧胧的水雾之中。秋生是最后一个赶上来的,他在后面啊呀叫着挺吓人的。我们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后来秋生还是跑到了我的前面。因为恐惧,我在后面紧紧追赶着秋生。暴雨已
115、经将我的头发与衣服浇透。在狂躁与朦胧的世界中,不知怎么我忽然想笑。返回子目录 因为我发现有一只歪斜着的泥脚印,像枚图章清晰地印在秋生肥大的屁股上面。那天过后,我们停课了很久才在一个有砖瓦的教室里复课。只是我们再也没有见到跛着脚的周老师来上课。替换他的是一个年轻漂亮的梳着大辫子的女老师。那天过后,我发现秋生好多天都穿着那件印着泥脚印的大裤衩来上学。他肥大的屁股载着那个泥脚印,总喜欢在我们眼前扭来扭去。我们看了想笑,眼眶里却总是忍不住噙满泪水。1.结合第段,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大家不敢离开座位”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呀,这么大的风不会把我刮走吧?大雨会不会把我和树枝一起冲走呢?雷声好大!
116、它该不会把我给劈了吧?返回子目录 2.细读选文最后一段,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解答。示例一:秋生好多天都穿着那件印着泥脚印的大裤衩来上学的原因是什么?秋生想以此表达对周老师的感激和怀念。示例二:为什么看见秋生的样子,“我们”想笑,眼眶里却总是噙满泪水?想笑是因为秋生肥大的屁股在“我们”眼前扭来扭去的样子很滑稽,噙满泪水是因为秋生的样子让“我们”想起了周老师,为周老师的行为而感动。3.(原创题)请你为周老师写一段颁奖词。示例:周老师,您用行动诠释了师者的大爱与无私。您与学生没有血缘关系,却毫不逊于血缘至亲。危难关头,您用生命换回了生命!您的义举,我们毕生不忘!您的精神,我们永
117、远铭记!返回子目录【类题归结】(一)开放题之评说类 1.问题示例。(1)你对选文中有什么看法?(2)对于,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2.答题基本思路。明确观点,阐明理由。3.方法技巧。(1)大多需要结合文章中心回答。(2)注意审题,有时需要结合生活经历或链接材料。(3)注意语言的通顺和层次性。返回子目录(二)开放题之感悟启示类 1.问题示例。(1)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悟。2.答题基本思路。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不同角度(如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3.方法技巧。紧扣文本,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使用第一人称,从文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回答
118、;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返回子目录 (三)开放题之探究质疑类 1.问题示例。(1)就本文的内容、写法或语言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解答。(2)请你就加以探究。2.答题基本思路。注意“问题”的语言表述形式。3.方法技巧。质疑类题目,要看清题目要求,确定质疑角度,或内容,或语言,或写法,或结构等,尽量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探究类题目,实质上是对提取信息题的变式问法。返回子目录 (四)开放题之想象补写类 1.问题示例。(1)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文字作为文章结尾。(2)请你发挥想象,运用第人称写一段话。2.答题基本思路。要与语境、人物、主旨相吻合。如补充心理描写,看是否需要用第
119、一人称;补充环境描写,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3.方法技巧。想象合乎情理,语言力求生动,符合情境。返回子目录 (五)开放题之语言运用类 1.问题示例。(1)结合文章内容或主旨,拟写广告语、对联、颁奖词、获奖感言等。(2)写一段类似经历。2.答题基本思路。读懂题目要求,解题时紧扣文章,语言力求生动。3.方法技巧。结合文章内容或主旨,考查语言的运用。如提建议、拟写广告词、对联、解说词、颁奖词、获奖感言等。以上几种题型,均可能在议论文、说明文中出现,解题方法相通。返回子目录 (六)开放题之批注类 1.问题示例。在文中A、B两处任选一处画线句,从内容、写法、情感或语言方面进行批注。2.答题基本思路。内容
120、角度批注:结合内容谈感受。写法、语言等角度批注:运用了,地写出了,表达了。3.方法技巧。选感点定角度联系中心,规范表达。返回子目录 (七)开放题之链接类 1.问题示例。(1)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的理解。(2)选文中的与链接材料有何异同点?2.答题基本思路。逐字审题确定角度规范表述。3.方法技巧。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共同点,提取共有的信息。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不同点,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取不同信息。返回子目录【典例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宗 月 大 师 老 舍 在我小时候,因家贫体弱,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有一天,刘大叔偶然地来了。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一进门,
121、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跟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刘大叔和老师 联系课内考查 考点十七返回子目录“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
122、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返回子目录 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出国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每日一餐,
123、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有删改)返回子目录 1.宗月大师对于老舍,藤野先生对于鲁迅,都是人生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人。宗月大师和藤野先生相比,二人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宗月大师是一位乐善好施(仗义疏财
124、),不以富傲人,豪爽乐观,善待孩子的旧时代绅士。藤野先生是一位认真负责、严格求实、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意思对即可)2.(原创题)本文和藤野先生,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有何共同点?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激、怀念之情。返回子目录 【类题归结】1.问题示例。(1)你所学过的哪篇课文也运用了的写作手法?(2)分析与某篇所学课文在方面的异同点。(3)分析课文中人物与选文人物的异同之处。2.答题基本思路。逐字审题确定角度联系所学规范表述。3.方法技巧。平时认真识记重点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等,经常运用所学知识练笔。返回子目录 数据透视 知识清单 4 记叙文文体知识 清单三十七 一、记叙文的定义
125、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二、记叙文的主要特点 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三、记叙文的分类 (1)写人类记叙文:通过对人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的描写,以及特定的 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如邓稼先。(2)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3)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春。(4)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紫藤萝瀑布。
126、四、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五、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的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如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2)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的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如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
127、忆。(3)倒叙(开头部分交代故事的结局或高潮)的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如回忆我的母亲。六、记叙线索 线索是贯串全文的脉络。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1)以反复出现的具体事物为线索,如灯笼以灯笼为线索,贯串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阿长与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
128、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七、记叙人称 (1)第一人称(我、我们):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社戏。(2)第二人称(你、你们):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交流思想感情,利于抒情,如一棵小桃树中“我该怎么感激你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3)第三人称(他、他们):直接客观地展现故事情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如变色龙。八、表达方式 1.记叙。作者在文章中,不加修饰地把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获得一
129、个整体的印象。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特征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获得对描写对象的真切、具体的印象和感受。(1)按对象分,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主要分为外貌描写(旨在以形传神)、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旨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动作描写(旨在展现人物个性)、心理描写(旨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等,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性格特点)、为下文事件的 发生做铺垫或设伏笔、突出文章主题等。细节描写指文章中对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进行的特写式描写,它把
130、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2)按角度分,描写方法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也称“正面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进行直接的刻画。间接描写,也称“侧面描写”,就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直接刻画,而是借助对媒介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这种描写方法比较含蓄、委婉,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更加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3.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
131、概念、原理、技术等。4.抒情。文章中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内容。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理、寓情于事)。在记叙文中,穿插抒情性的文字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5.议论。作者对某个对象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用在记叙文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的作用,它可以突出主题,评价事物,折射作者的态度。九、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突出更鲜明,感受更强烈。(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对待同一事件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如莫泊桑的我的
132、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了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如故乡中,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的变化对比。(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文描写了百草园的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的“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
133、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 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做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做铺垫。4.伏笔、照应。(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
134、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还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伏笔与铺垫的区别:用作伏笔的,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用
135、作铺垫的,语句较多,可以铺陈。如情节高潮的前奏,如一些表现人物的环境描写,它没有隐含性,一看就知道是为下文做的铺垫。伏笔与下文承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接着就写人物。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内容起作用,比如推动情节,突出人物。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地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
136、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 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的意义 更深远。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如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如背影)、抑扬手法(如荔枝蜜阿长与)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备注:1.注意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1)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手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句。(2)作用对象不同。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
137、辞手法 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彩。2.注意在把握主题的前提下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恰当运用表现手法就是为突出主题,为表现人物服务的,所以要理解手法的作用,要准确理解文章的立意,不要脱离文章去“背”作用。3.注意考虑各种手法并用。一篇文章可以采用多种手法,阅读时要先考虑文章整体,再深入段落。十、记叙文的语言特色与风格 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与风格,一般应该从准确、鲜明、形象、生动等角度入手。其中经常涉及对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句式特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品味。我们要掌握叠词、儿化、不同句式的特点、每一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如叠词、儿化具有节奏和谐、富有音乐性、传情达意的作用。比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突出表现事物的特征或作者的情感阅读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主要指平实、华丽、自然、明快、含蓄、深沉、幽默、尖锐等带有明显的作者本人特征的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