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2 赏析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考 点 题 型 考点解读 一、鉴赏诗词的语言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分析时,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词表情达意时的语言技巧。【考点图解】二、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系指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和各种手
2、法的搭配使用。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鉴赏时不仅要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且还要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效果。【考点图解】题型研究 一 典型例题1.语言鉴赏题(1)炼字、炼句型其考查的实质,就是要品味出语言在形象的描写过程中是如何更好地表现内容的。(2016天 津 卷)“满 目 望 云 山”句 中“望”字 一 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015新课标全国卷)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2015广东卷)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赏析。(2)分析语言特色
3、型其考查的实质,就是要品味出语言在形象描写过程中表现内容的整体艺术风格。(2011北京卷)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2008北京卷)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2007浙江卷)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2.表达技巧赏析题赏析表达技巧,不仅要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更要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其考查的实质,就是要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用准确的术语对诗词的形象和情感的特征及表达效果做出阐释和评价。(2016江苏卷)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016天津卷)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
4、表现手法。(2016浙江卷)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二 必备知识1.“诗眼”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从 军 行唐李 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结合全诗,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案: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
5、生涯,“百战”“碎铁衣”体现了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残酷;次句写眼前的境遇,由“数重围”三个字看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围而归。这里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因此,“独”是本诗的诗眼。2.具有丰富意蕴的常用词 优秀的古代诗词遣词造句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这些词往往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1)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词中往往只是一个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主语的名词以生动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2)形容词 我国古代诗词中的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
6、句首与句末的运用。如(2015湖北卷)“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中的“荒”和“瘦”,用字精妙,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3)特殊词 在诗词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因此能很快找到它们。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乎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其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表示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
7、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例(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宋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
8、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飞鸿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诗人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3.诗词语言的风格特色“风格”是指由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例如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哪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事实上,诗词作品不单是一个特点,而应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寄 夫唐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请评析本诗的语言风格。答案:语言平实质朴,真切
9、动人。全诗纯用口语,不加任何修饰,明白如话,再加上使用复字,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形式,充分表达了哀怨缠绵的深情,十分真切动人。4.表达方式的技巧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同时,还要考虑描写对象是否具有典型性、描写的角度、描写时所用到的修辞手法、描写与其他表达方式的搭配组合技巧等。抒情,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人、物抒情)两种。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忆 江 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梦 江 南 唐皇甫松
10、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例 两首词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答案: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白居易的忆江南描写江南风景色彩鲜明,格调高爽,直抒自己怀想江南,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皇甫松的梦江南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全篇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5.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是美化语言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考查分为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古代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等。例(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11、唐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6.表现手法的技巧 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象征、联想、想象、白描、抑扬、虚实、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等。(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鹊桥仙七夕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
12、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例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答案: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7.谋篇布局的技巧 古人非常讲究构思,往往由一个词或一句诗词构成全诗的线索,因此只要抓住了线索,往往就可以以小见大,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13、和思想。古代诗词,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懂得古代诗词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鉴赏诗词的必备条件。一般有首句标目、首尾呼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倒装、过渡、伏笔、铺垫等。(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登 城 宋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海楼晚景 宋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例 这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
14、则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解 题 解 法(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8分)例 1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 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参考答案:示例一:“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示例二:“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2分)解析:本题是一道炼字赏析题,首先确定用哪个字更好,然后可从结构、内容等方面来说明理由。如认为“望”更好,可从与题目相照应、与后文的
15、关系等方面说明理由;如认为“空”更好,可考虑从其所传达的意思、所传递的情感、所营造的意境等方面说明理由。(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参考答案: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3分)解析: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联想等。本诗颔联中,“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和“原野”是静态描写,由此可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秋原人外闲”,用秋原的空阔来表现诗人的心境,可知还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参考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
16、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3分)解析:本题问的是对一个字的理解,实际上是要求扣住“诗眼”进行分析。对于题干中的“你如何理解”,既可以写出你对诗中所写“闲”字的内涵的理解,也可以写自己由此诗生发的联想。精 读(教师参考)首联:卧在家里足不出户,满眼看到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峰。一个“望”字,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颔联:围绕“闲”展开来写,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前句动景、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闲适之情。颈联、尾联:进一步阐述“闲适”之情,“闲”既指环境的“宁静”之境,又是一种“闲适”之情,“闲”勾勒出“小台
17、”的“宁静”之景,又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喧嚣的“闲适”之情。读 题 题(1)“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是典型的炼字赏析题,解题时需要在对诗歌意境理解的基础上,从内容和艺术效果上说明理由。题(2)筛选题干中的关键词“颔联”“哪些表现手法”,明确考查的是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也是基于对全诗诗意的准确把握。题(3)围绕诗眼“闲”,侧重对全诗的把握,从内容角度品味语言,领悟情感主旨。答 题 品味全诗,联想想象,针对考“点”,结合诗意理解和诗句分析,组织语言,形成答案。例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7 分)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
18、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1)赏析第一首诗中的画线句。(3分)参考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3分)解析:赏析诗句,首先要找到突破口,可以从形式入手赏析其形式美,本题的突破口是对偶与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从内容入手赏析其情感美、画面美等,本题的突破口是诗歌中的家毁国亡之痛;更可以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赏析其艺术魅力。这两句诗,在形式上,用“寝园”对“废殿”的意象,“泣铜驼”的拟人来抒情;在内容上
19、,可以根据两句诗所写意象,据象索意,再结合全诗理解,发现写“寝园”“废殿”这些破败之景之物,“添白发”“独雁飞”等事件,实为抒发亡国之情;在艺术手法上,这是情景交融。(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4分)解析:题目要求从叙事这一角度切入,欣赏这两首诗歌。欣赏叙事特色,要以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为基础,如知道从
20、叙事中的语言特色、修辞特色、抒情特色、叙事人称特色等角度入手进行赏析。这两首诗的叙事、描写都很朴实,近似白描,如“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以平实的对比,写出官宦人家依然歌舞不休,而战场上已经人烟稀少,与国破家亡的内容相吻合;在叙事中饱含情感因素,如“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叙事中写出无限悲伤之情。抓住这些,即可作答。精 读(教师参考)这两首诗的题目是“北来人”,借一个从北方金人统治区逃亡到南宋的难民之口,诉说了故都的荒凉景象和自身的悲惨经历。第一首说“东都”,用“残石马”“泣铜驼”,突出汴京的破败荒凉,指控金人的蹂躏摧残;用“妆髻尚宣和”表现沦陷区人民虽然身陷敌国
21、,但依旧不忘祖国。第二首用“歌钟沸”“探骑稀”揭露南宋君臣歌舞宴乐,不思收复中原;用“贫著陷蕃衣”反映虽回到祖国,但贫穷得只能穿着金国的旧衣。前后的反差,令人触目惊心,催人沉思、反省。在北方时,坚信“胡运占难久”,但南归后,却依然“不见翠銮归”,失望之极,伤心之至,怎能不添白发,使人心碎。全诗就在鲜明的对照中,倾诉了北来人的悲叹和失望,表达了诗人的怅惘和愤懑。读 题 题(1)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赏析”,就是要求从语言、形象、情感三个层面具体指出“美”的一面,即艺术魅力表现在哪儿。题(2)关注关键词“叙事上”,即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一般以叙事中的对比、叙事的口吻以及叙事和抒情之间的关系作为突
22、破口。答 题 找到合适的角度,是组织答案的关键。赏析时需要以平时积累的知识为基础,准确运用术语,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11分)例 3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唐杜 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第一问:曹霸所画玉
23、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2分)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第一问,“一洗万古凡马空”可翻译为“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写出了曹霸所画玉花骢的神奇雄俊,与众不同。第二问,可结合“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两句理解,这两句可翻译为“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由此可见曹霸画马首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一气呵成。(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
24、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技巧的能力。首先,对全诗进行整体理解把握,准确翻译诗歌语言,然后思考“做了哪些铺垫”。“画工如山貌不同”写多少画家画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与原貌不同,不能与其神似。用“生长风”形容玉花骢的神奇雄俊。精 读(教师参考)节选的这八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有力陪衬;再用众画工的凡马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
25、这八句倾注了诗人热烈的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彩至极。读 题 题(1)第一问,理解诗句,侧重描绘了“马”的形象,因此,点出其形象特征即可;第二问,侧重人物形象,提炼出曹画马时的功力、神态特征。(结合前面两句理解、概括)题(2)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铺垫”,暗示了从结构技巧的角度筛选、提炼、赏析诗文内容。答 题 这两道题虽然从语言和表达技巧不同的角度考查,但回答问题时,都是要求对全诗整体把握,在对重要诗句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组织语言,提炼概括。技巧归纳 一、炼字、炼句古代诗词讲究遣词炼字,甚至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词炼字其实就是诗人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代诗词,离不开对遣词
26、炼字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高考考查主要是评价诗人炼字炼句的技巧和作用,并深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赏析时一般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评价“题眼”;二是评价“诗眼”;三是体会寻常词语的意蕴。叠词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的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词的作用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相关链接】(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 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
27、三联中的“藏”“透”二字简要赏析。(4分)答案:“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被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4分)【技法图解】二、鉴赏诗词中的语言风格诗人的思想精神、个性气质渗透到诗词的内容和形式之中,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有的清新,有的古朴。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相关链接】(2012上海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28、。春 江 晚 景唐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请结合诗句,赏析本诗的语言风格。(2分)答案: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景象明丽,令人心醉。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2分)【技法图解】三、鉴赏诗词中的表达方式抒情是古代诗词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重点考查的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等。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重点考查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衬托、白
29、描以及细节描写等。【相关链接】(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望 江 南宋李 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注:玉花:喻指雪花。“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专注。“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3分)【技法图解】四、鉴赏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所谓好的诗歌语言,要求凝练、优美,表达准
30、确,易理解和富有感染力。修辞正是为了这种表情达意所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部分,即辨识修辞手法和阐释表达效果或作用。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相关链接】(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鹧 鸪 天金王 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即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31、)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4分)【技法图解】五、鉴赏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对于诗歌鉴赏而言,表现手法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或者表达技巧等。狭义的表现手法大致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有些是多种手法相融合。【相关链接】(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未 展 芭 蕉 唐钱 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
32、教桃李闹春风。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5分)【技法图解】六、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古诗词的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技巧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等。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设问思路特征或是考查关键诗句的作用。【相关链接】(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
33、完成问题。春日忆李白 唐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3分)【技法图解】即 讲 即 练一、语言炼字、风格1.(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早 发唐罗 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
34、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5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诗歌围绕“早发”选取了哪些意象,用了哪些词语。第一句中的“灯残”表明天还没亮;第二句写诗人携剑登程,可见其
35、早;第三句中的“闻鸡唱”说明鸡刚叫,体现出行之早;第四句中的“独”字说明路上没有别人,突出其早;第五句中的“微有路”,一是说路难辨,二是说少人走,都表明了诗人的早行。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的含义和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背”字是“背部对着”的意思,说明诗人行走的方向和大雁飞行的方向是相反的,大雁南飞是向着温暖
36、,而诗人北行是向着寒冷,可见其旅途的艰难和心情的愁苦。2.(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秋 暮 吟 望清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二字的妙处。(3分)参考答案:“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3分)解析:本题考查
37、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作答时,可按解释意思、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指出表达效果三个步骤进行。“常”与“偏”使客观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好像是“寒山”“新月”有意为之,增强了作者的悲秋之感。(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5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作答时,可通过诗歌中的关键词和秋天的典型意象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提示考生
38、逐联分析,这需要考生有整体把握诗歌的能力。3.(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参考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2分)解析:结合“凉”来理解“嫩”的含义。(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参考答案:大鹏、丹
39、凤,意象豪迈;(1分)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1分)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1分)解析:结合“大鹏、丹凤、北海、太阳、书剑、路茫茫”等意象的内涵及营造的意境作答。(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参考答案: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1分)“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1分)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1分)解析:结合例子指明虚写和实写的内容,以及词人借此表达的情感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
40、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6分)解析:“番腾妆束闹苏堤”,写西湖苏堤上游人如织,妆束漂亮,争相赏春;“凌波寸不移”,写游湖的女子定步不移,驻足凝神,极尽其惜春之情;直到暮色渐起,才三三两两结伴叫船,带着无尽的留恋之情和伤春之感回程。可结合标题“西湖春暮”解读作品中的形象及
41、其情感。(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香红渐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写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5分)解析:以“香红渐渐稀”从整体上写暮春时节百花逐日凋零、芳春即将逝去的情景;以花落如雨、柳絮沾泥的具体场景为代表,写尽了暮春时节触目皆是的凋残之景。点面结合,暮春之景跃然纸上,伤春之情充溢字里行间。答题时,一要回答点与面的具体内容,以及两者相结合的表达效果;二要回答出点面结合之景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二、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秋宿湘江遇雨
42、唐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1)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句诗在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比拟。(1分)为诗歌营造了一个沉重的氛围,(1分)同时又烘托了诗人孤舟受阻的怅然愁绪。(回答“奠定全诗怅惘基调”也可。1分)(2)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3分)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夜色降临、旷野辽阔的湘江秋景图。
43、(3分)(3)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既表现了诗人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愁,(1分)又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慷慨不平之气,(1分)还表现了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之情。(2分)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 渔 家 宋郭 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44、5分)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答出“衬托”方法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韦庄是唐末乱世的漂泊者,他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首句写羁旅漂泊的身世已让他习以为常,其中“惯别家”体现了韦庄的无奈与辛酸。通过“等闲”一词可看出,诗人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只是“等闲”之事而已。诗人长久漂泊江南,远离家乡,但思乡思亲之情深埋心间,挥之不去。一觉醒来,面对无言的山月,这个孤独的游子倍感惆怅。(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
45、么样的感情?(6分)参考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每点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共6分)解析:韦诗前两句,虽一再表白“流离”“惯别家”“客天涯”不过“等闲”,可客中一觉梦醒,孤苦凄清之情油然而生。把握韦庄“灯前”的感情,关键扣住“惆怅”一词,“惆怅”是诗人情感表达的转折点。郭诗首句写渔家世代与海为伴,第二句写渔家简陋的生活环境,第三句写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幸福的场景,这让诗人这个游子倍感家的温暖。诗人虽是夜宿渔家,但其漂泊的孤独凄苦被渔家的温暖愉悦融化。把握郭震“灯前”的感情,关键扣住“笑说”
46、一词,“笑说”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指向。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这首词的重点是写“夜闻杜鹃”,请分别概括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3分)参考答案:上片以“茅檐”“蓬窗”等交代夜闻鹃鸣的环境,(1分)着重于气氛的渲染;(1分)下阕主要写啼声触发作者羁旅愁思,表现其内心的痛楚。(1分)(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参考答案:反衬。(1分)暮春之时,夜
47、阑人静,村中黄莺、巢里燕子都不飞鸣,只有杜鹃常在月夜悲鸣,(1分)以无声衬有声,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愁绪。(1分)(3)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说说这首词寄寓了作者哪些感情。(4分)参考答案:杜鹃啼鸣悲凉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1分)写作者梦被啼声惊醒,表现诗人形单影只的孤寂;(1分)也写出作者壮志未酬、抱负未展的抑郁感伤。(1分)总之,整首词由闻鹃感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曲折婉转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1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宋苏 轼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
48、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注:陶渊明曾游斜川,喜爱曾城的独秀,作斜川诗。此处是说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1)阅读全诗,简要赏析“梦中了了醉中醒”的妙处。(5分)参考答案: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无理而妙,言说唯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诗句突兀,有奇句夺目之效;(2分)此句还起着贯穿全诗的线索作用,全诗围绕首句展开,且环环相扣,景中含情,具有极强的感召力。(3分)(2)词的下阕侧重写景,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作者写了鸣泉、小溪、山亭、远峰等景物,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恬
49、静、清幽,给人以超世脱俗之感,(3分)凸显了其淡泊自足的心境,为接下来的抒情做铺垫。(3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 分)晓 望唐杜 甫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3分)参考答案:秋季。(1分)清朗的天空,飘落的木叶。(2分)(2)颈联的景物描写显出诗人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地坼”,运用夸张手法;望江帆,闻木叶,视听结合;写出江阔天高的秋天景象;突出渺小与孤独。(4分)(3)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以及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无奈之情。(4分)放映结束,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