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26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图1为某动物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该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只有b、dB. 图1细胞中能观察到4个染色体组,它属于图2中类型a的细胞C. 类型e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若取自精巢,那么该细胞是精细胞D. 类型c的细胞只能出现在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

2、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或前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有b、d,A正确;B、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4个染色体组,它属于图2中类型a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类型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故e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若取自精巢,那么该细胞是精细胞,C正确;D、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错误。故选D。2.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

3、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 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 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详解】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的,A错误;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B正确;C.细胞癌变是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有机物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的过程,C错误;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色素沉积引起的,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D错误;故选B。3.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豌豆杂交实验,

4、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是( )A. 发现问题F2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接近31B. 提出假说等位基因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C. 演绎推理Dddd,子代Dddd=11D 实验验证F1与矮茎植株进行测交【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

5、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发现问题F2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接近31,A正确;B、提出假说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B错误;C、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Dddd子代Dddd=11,C正确;D、实验验证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F1与矮茎植株进行测交,D正确。故选B。【点睛】4. 棉花的两对基因(E、e和F、f)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表,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基因型EEFFEEffEeFFEeffEEFfEeFf比例111122

6、A. EEFFEeFfB. EeFfEeFfC. EeFfEEFfD. EeFFEeFf【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根据子代中基因型EEEe=(1+1+2)(1+1+2)=11,所以亲代基因型是EE和Ee,根据子代中FFFfff=(1+1)(2+2)(1+1)=121,推测亲代基因型是Ff和Ff,因此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亲代的基因型是EEFf和EeFf,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组合定律的应用,考生需要

7、运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答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问题,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5. 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或测交得到的子代()A. 自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B. 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1种C. 自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16D. 测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16【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

8、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4=81种, A错误;B、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Dd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4=16种,B错误;C、自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4)4=1/256,C错误;D、测交子代AaBbCcDd出现的概率为(1/2)4=1/16,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遗传定律,掌握遗传定律的相关计算,能够利用逐对分析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6.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说法,

9、正确的是( )A. 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证明R型细菌具有让S型细菌复活的能力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普通大肠杆菌培养32P标记的T2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中含32P和31P的各占一半D. 艾弗里的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都一样:把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

10、R型菌转化为S型菌。2、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证明S型细菌中的物质具有让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能力,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用普通大肠杆菌培养

11、32P标记的T2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含32P的只是少数,但都含31P,C错误;D、艾弗里的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一样:都是把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和结论,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中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复制时,DNA聚合酶用于氢键的合成B. 大肠杆菌DNA中所含有的游离的磷酸基团为2个C. 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5

12、种终产物D. 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答案】D【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DNA复制时,DNA聚合酶用于磷酸二酯键的合成,A错误;B、大肠杆菌DNA为环状DNA,所含有的游离的磷酸基团为0个,B错误;C、DNA初步水解可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后为6种终产物(4种碱基、脱氧核糖、磷酸),C错误;D、解旋酶能使氢键断裂,双链DNA解开,需要消耗ATP,D正确

1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8.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A. 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 图中 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 过程需tRNA的协助C. 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基因1结构异常导致不能合成酪氨酸酶D. 过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1控制的路径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2控制的路径表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详解】A、基因1、2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但一般不会在一个

14、细胞中表达,A错误;B、为转录,需RNA聚合酶催化,过程为翻译,需tRNA的协助,B正确;C、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C错误;D、过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控制生物体部分性状,D错误。故选B。9. 细胞中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该过程被称为NMD作用,能阻止有害异常蛋白的产生(AUG、UAG分别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DNA发生了碱基增添或缺失B. 异常mRNA由突变基因转录,其降解产物为脱氧核苷酸C. 若NMD作用失效,细胞内会产生肽

15、链较短的异常蛋白质D. SURF能识别所有终止密码子,故能降解所有的mRNA【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异常mRNA的中间部位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该密码子能够阻断该mRNA的继续翻译,从而抑制该突变基因的表达。【详解】A、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则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转录它的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造成的,A错误;B、异常mRNA由突变基因转录,其降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B错误;C、NMD作用失效,翻译会提前终止,细胞内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常蛋白质,C正确;D、由图示可知,SURF只能识别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D错误;故选C。10.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兼红

16、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要获取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则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B. 该孩子一定是男孩,其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祖母C. 这对夫妇再生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4D. 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父亲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_XBY,母亲表现型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_XBX,他们生了一个白化病又患红绿色盲的孩子,则这个孩子的基因型只能为aaXbY,故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详解】A、若要获取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取样

17、调查,A错误;B、设白化与色盲的相关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白化病兼红绿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aaXbY,其中色盲基因Xb来自母亲,故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祖母,B正确;C、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aa)男孩的概率是1/41/2=1/8,C错误;D、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D错误。故选B。11. 遗传性乳光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用Aa表示这对等位基因),患者牙齿严重磨损。下图为某家族该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I3的基因组成为aaC. III9是杂合子的概率为0D

18、. III8与正常男性结婚,可避免子女患该病【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的突破点为通过遗传系谱图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II5号个体和II6号个体婚配,生育了不患病的孩子,证明该病属于显性遗传病,而II5号个体的母亲I2号个体是正常人,表明该病不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通过家系II5和II6及其子女,可确定为“有中生无为显性”,同时II5号个体的母亲正常,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可确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B、I3号个体为正常男性,其基因型为aa,B正确;C、III9号个体为正常男性,其基因型为aa,不可能为杂合子,C正确;D、III8号个

19、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与正常男子aa婚配,不能避免子女患病,D错误;故选D。12. 判断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一定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而基因重组不可以C.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

20、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详解】A、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的表现型并不一定改变,A错误;BC、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所以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正确,C错误;D、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3. 下图是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过程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 过程是通过连续自交获得新品种C. 过程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中有杂合子D.

21、 两种育种方案的原理涉及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表示杂交,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表示自交,表示连续自交。表示单倍体育种,表示杂交育种。【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过程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A正确;B、过程是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纯合子新品种,B正确;C、过程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中有杂合子,还需要连续自交提高纯合率,C正确;D、表示单倍体育种,表示杂交育种,两种育种方案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D。1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 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

22、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C.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的D. 有性生殖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成称为基因突变。2、基因重组的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3、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A、共同进化指的是不

23、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B、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B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的,C正确;D、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有性生殖时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D错误。故选C。15. 某地的蜗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两个种群。若干年后,两个种群的个体在形态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后来山丘消失,消除了两个种群间的地理隔离。种群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1b2发生了定向变异B. d1和d2一定是两个新物种C. c1c2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 a和c2之间一定产生了

24、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表示蜗牛的进化过程,其中ab1和 ac1表示地理隔离,这可以阻断种群中的基因交流;b1b2和c1c2表示经历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过程,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自然选择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详解】A、b1b2发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d1和d2是不是两个新物种关键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d1和d2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B错误;C、c1c2经历了突变和基因重组,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a和c2不能确定是不是两个物种,所以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6. 如图表示某高等哺乳

25、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据图回答:(1)图中过程细胞体积略有增大,其内主要变化是_、_。(2)分离定律发生在_(用图中字母表示)细胞中。(3)一般来说D和E之间只有细胞质的差异,若由1个卵原细胞生成的D与E在基因组成上存在差异,则其原因可能是M前期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_。(4)图中过程中的_是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而_是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5)正常情况下,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则C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6)若一次分裂产生的F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则其可能原因是图中_(填编号) 过程发生异常引起的。

26、【答案】 (1). DNA复制 (2). 蛋白质合成 (3). A (4). 交叉互换 (5). 同源染色体分离 (6).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7). AA (8). 或【解析】【分析】图中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为初级卵母细胞;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表示次级卵母细胞,C表示第一极体;和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D为卵细胞,EFG为第二极体。【详解】(1)图中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A初级卵母细胞中。(3)一般来说D和E之间只有细胞质的差异,若由1个卵原细胞生的D与E在基因组

27、成上存在差异,则其原因可能是M前期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4)图中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5)正常情况下,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则B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C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6)若一次分裂产生的F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则其可能原因是图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和X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过程发生异常引起的。【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

28、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7. 今年年初,爆发了全球性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疫情,科研人员通过对多个患者体内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致病病理。初步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蛋白包裹的单链正链RNA病毒,通过S蛋白与人ACE2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图1为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增殖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在结构组成上与噬菌体的主要区别是_,组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碱基共有_种。(2)图2中,RDRP的作用是参与过程,推测它

29、最可能是_酶。(3)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_(填“能”或“不能”)治疗该病,由此提出一种类似的治疗思路:_。(4)分析图2可知,可与病毒+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核酸是_。【答案】 (1). 核酸是RNA (2). 4种 (3). RNA聚合; (4). 不能 (5). 抑制RDRP的功能 (6). -RNA和tRNA【解析】【分析】图1中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图2显示当病毒进入细胞后,利用+RNA合成相关的蛋白质,同时通过过程复制RNA,最后组装形成病毒,释放出细胞。【详解】(1)噬菌体是DNA病毒,而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所以其核酸是RNA;组成RNA的碱基有A、U、C、G四种。(

30、2)图2中,RDRP的作用是参与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RNA,推测它最可能是RNA聚合酶;(3)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不能治疗该病,可以通过抑制RDRP的功能来控制该病。(4)分析图2可知,可与病毒+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核酸是-RNA和tRNA。【点睛】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考查考生对中心法则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答题。18. 下图表示燕麦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_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符合孟德尔的_定律。(2)在F2的高产、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理论上应占_。为了确定F

31、2中高产、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_。(3)若亲本(纯种)的杂交组合方式为_(填表现型),也可能出现上述实验结果。(4)现用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则F2中非黑颖有_种基因型。若让F2中黄颖自交,则其后代中杂合体理论上应占_。【答案】 (1). 两 (2). 自由组合 (3). 1/9 (4). 取F2中高产抗病植株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 (5). 高产抗病低产不抗病 (6). 3 (7). 13【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小麦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分析:由于F1自交,F2中出现“9:3:3:1”的表现型比例

32、,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F1高产、抗病为显性,为双杂合,假设其基因型为AaBb,进而得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2)在F2的高产、抗病植株A_B_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AABB理论上应占1/169/16=1/9。为了确定F2中高产、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取F2中高产抗病植株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3)若亲本(纯种)的杂交组合方式为AABBaabb,即高产抗病低产不抗病,也可能出现上述实验结果。(4)现用纯种黄颖燕麦与纯

33、种黑颖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由此可以推断,燕麦颖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E、e和F、f表示),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个体是双杂合子,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亲本为eeFF和EEff,F2中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可以写出E_F_:E_ff:eeF_:eeff=9:3:3:1,其中eeF_为黄颖,eeff为白颖,因此非黑颖有3种基因型,eeFF、eeFf、eeff;若让F2中黄颖eeF_自交,其中杂合子占2/3,因此F2中黄颖自交后代中杂合体占1/22/31/3。【点睛】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