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期作业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1.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 )A. 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B. 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C. 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 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部不形成细胞板【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B.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粒的分裂,B错误;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错误;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D正确。
2、故选D【点睛】2. 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可能会发生:A. 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 着丝点全部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C. 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D.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细胞内没有中心体,A项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B项错误;C、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2:2时,说明染色体已完成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说明细
3、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项正确;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D项错误。故选C【点睛】3. 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放线菌素D可通过与DNA结合以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抑制RNA的合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放线菌素D能作用于G1期细胞,使其不能进入S期B. 正常条件下G2期细胞中每条染色质(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C. 正常条件下,部分M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D.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M期着丝粒分裂引起染色体加倍【答案】D【解析】G1期又称为DNA合成前期,是RNA和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期,为DNA的合成做准备。而放线菌素D能抑制
4、RNA的合成,所以可推知放线菌素D能作用于G1期细胞,使其不能进入S期(DNA合成期),A项正确;G2期又称为DNA合成后期,有活跃的RNA和蛋白质合成,为纺锤丝形成等做准备工作。G2期细胞经历了G1期与组成染色体的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和S期DNA的复制,所以正常条件下G2期细胞中每条染色质(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B项正确;M期又称为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C项正确;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不能抑制着丝粒分裂,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细
5、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发生的物质和行为变化。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分裂后期含有两个Xb基因B.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分裂前期C. 分裂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两倍D. 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Xb基因,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联会和交叉互换,B错误;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数目相同,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
6、体细胞的两倍,C错误;D、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核DNA数目为92个,细胞中DNA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因此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D正确。故选D【点睛】5. 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是A. 细胞细胞经历了一个细胞周期B. 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C. 细胞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遗传物质的均分D. 细胞细胞细胞染色体数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细胞细胞属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而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A错误;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间期的细胞,即细胞,B错误;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遗传物质的均分,C正确;
7、细胞细胞细胞染色体数加倍,而细胞细胞细胞染色体数不变,D错误。故选:C。6. 如图表示某人体细胞(部分染色体)及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已缩小到最小程度B. 在G2期已经复制完成,前期时作用于而影响染色体的移动C. 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 由前期时核膜解体成的小泡组成,最终聚集成细胞板【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细胞没有细胞壁,具有中心体,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中表示中心体,表示染色体,表示细胞膜。图乙细胞中染色体集中在赤道板上,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中表示细胞壁,表示高尔基体囊泡。
8、【详解】A、细胞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才缩小成最小程度,A错误;B、中心体在G2期已经复制完成,前期时作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而影响染色体的移动,B正确;C、图中表示细胞膜,表示细胞壁,C错误;D、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组成,聚集成细胞板,D错误。故选B。7.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 初级卵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C.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
9、信息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卵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C正确;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8. 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条DN
10、A分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A. 同源染色体配对B. 基因的自由组合C.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D.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由于是某二倍体生物,说明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含有同源染色体;题中“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题中“细胞膜开始缢缩”,表明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则该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由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A错误;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膜开始缢缩,着丝点不分裂
11、,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C、题中“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C错误;D、“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而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B。9. 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B. 该细胞中正发生着同源染色体分离C. 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D. 该细胞的产生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
12、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处于着丝点分裂状态,因此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状态的细胞,并且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是第一极体。【详解】A、该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加倍,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A正确;B、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D、根据图示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为第一极体,不能产生卵细胞。由于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第一极体中的B(b)可能是交叉互换形成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所以与该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所以与该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C错误;D错误
13、。故选A。10. 下面是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细胞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均来自甲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基因肯定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B. 乙细胞和丙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C. 丙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D. 若该动物产生基因型为Aab的配子,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减数分裂正常及异常现象,意在考查考生能从图解中获取信息并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根据图乙细胞质出现不均等分裂可确定该生物为雌性生物,题干中明确指出乙、丙均来自甲细
14、胞,甲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基因如果出现在卵细胞中可以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但如果出现在极体中,极体不参与子代形成,就不会传给子代,A项错误;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根据图解,丙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C项正确;根据图甲,A、a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如果配子的基因组成是Aab,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同一极,D项错误11. 某男子既是色盲又有毛耳(毛耳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这个男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色盲基因及毛耳基因的存在情况是A.
15、在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和一个毛耳基因B. 在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或一个毛耳基因C. 在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两个红绿色盲基因和两个毛耳基因D. 有1/2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红绿色盲基因,有1/2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毛耳基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色盲属于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毛耳位于Y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形成各两个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平分了细胞,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所以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两个色盲基因或两个毛耳基因,所以D正确。考点:减数分裂及其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2. 某二倍体动物(2n=8)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的过
16、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依次发生的变化是:2组(甲)1组(乙)2组(丙)1组(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时期有的细胞刚开始染色体复制B. 甲、乙时期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C. 丙丁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 丁时期一个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4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答案】B【解析】【分析】据染色体组数分析,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其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其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其细胞名称是精细胞。【详解】A、甲时期的细胞均已完成染色体复
17、制,A错误;B、甲、乙时期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C、丙丁过程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不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D、该动物为二倍体(2n=8),丁时期的细胞有24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类型,D错误。故选B。13. 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A. 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 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 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 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答案】D【解析】【详解】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
18、豆,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绿色和白色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错误;D、白色长毛兔在亲代和子代中都有,黑色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不是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要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明确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14. 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AA和Aa)、白色(aa)两种。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2代,得F2,如不考虑自然选择的作用,则下列关于F2的描述,错误
19、的是A. AA个体占3/8B. Aa个体占3/8C.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不同D. 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2代,自交结果如下:【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在F2中,AA个体占1/41/83/8,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Aa个体占1/4,B错误;C、通过分析可知,纯合子(AAaa)的比例为3/4,杂合子(Aa)的比例为1/4,C正确;D、通过分析可知,在红花植株中,AAAa3/81/432,因此杂合子占2/5, D正确。故选B。15.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1,分别
20、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碗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A. 7:1、7:1B. 7:1、15:1C. 15:1、15:1D. 8:1、16:1【答案】B【解析】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而玉米自然状态下可以杂交,豌豆有1/2AA和1/2Aa,自交后只有1/21/4=1/8,其余都是显性,所以豌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7:1,C、D错误。玉米相当于自由交配,1/2AA,1/2Aa,自由交配时产生1/4a配子,子代中会有隐性性状1/41/4=1/16,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所以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15:1,B正确,A错误。二、不定项选择: 16. 如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精
21、子的形成过程,其中表示细胞分裂,X、Y、Z表示相关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处在前期时细胞内虽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配对现象B. 细胞Z与过程产生的精子中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可能相同C. 过程处在中期和过程处在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D. 上图表明此植物形成精子时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参与【答案】AB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某二倍体植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其中是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X与体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是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粒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是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Z和细胞Y相同;为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精子相同,且与细胞Y也相同。【详解】A、过程
22、之前细胞已经完成减数分裂,因此过程处在前期时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也无联会现象,A错误;B、过程是有丝分裂,其产生的精子的遗传信息与细胞Y相同,而细胞Y与细胞Z是有丝分裂形成的,所含的遗传信息也完全相同,因此细胞Z与过程产生的精子中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B错误;C、过程处在中期和过程处在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且都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D、由图可知,此植物形成精子时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参与,D正确。故选ABC。17.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B. 图中c表示高尔基体,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链C
23、. 该细胞的核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转录,但是在该时期能够进行翻译D. 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答案】A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其中结构a为细胞板,将形成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的功能;结构b为细胞膜;结构c为高尔基体;结构d为内质网;结构e为囊泡。【详解】A、图示为植物细胞壁的形成过程,而植物细胞壁形成于有丝分裂末期,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A正确;B、图中c是高尔基体,图中e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的DNA高度螺旋化,不易解旋进行转录过程,但细胞中仍留有部分mRNA,因此该细胞的核基因在有丝分
24、裂后期不能转录,但是能够进行翻译,C正确;D、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但没有体细胞功能特性,D错误。故选AC。【点睛】18. 下列关于测交的叙述,错误的是A. 测交属于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B. 测交可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 测交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D. 测交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属于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A正确;B、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与亲本相同,不能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B错误;C、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与F1产生配子种类和比例相同,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正确;D、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25、为1:1,可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的正确性,即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点睛】19. 某果蝇的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1、E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性关系。小翅雌蝇和纯合残翅雄蝇交配,子一代表现为小翅和长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E对E1为显性,E1对E2为显性B. E、E1、E2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1E2D. 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5种【答案】ABC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26、自由组合。【详解】A、亲本是小翅(E1_)和残翅(E2E2),子一代没有残翅,有小翅和长翅,可推知亲本小翅雌蝇的基因型是E1E,子一代小翅的基因型是E1E2、长翅是基因型是EE2,因此E1对E为显性,E对E2为显性,A错误;B、E、E1、E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复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C错误;D、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E1E1、EE、E2E2、E1E、E1E2、EE2,共6种,D错误。故选ABCD。20. 某植物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
27、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B.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21C. 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D.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答案】B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显然A、a之间是不完全显性。【详解】A、浅绿色植株(Aa)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比例
28、为,AAAaaa=121,即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l,但由于aa的个体幼苗阶段死亡,因此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Aa,且比例为12,A正确;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即AaAA,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11,B错误;C、浅绿色植株(Aa)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纯合子AA或aa的概率均为1/21-(1/2)n,由于黄色个体(aa)在幼苗阶段死亡,因此,杂合子的概率=(1/2)n(1/2)n+1/2-(1/2)n+1=2/2n+1,C错误;D、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没有产生后代的机会,因此,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
29、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D正确。故选BC。点睛】二、非选择题21. 细胞周期分为间期与分裂期(M)两个阶段。间期又分为:G1期(DNA复制前期)、S期(DNA复制期)和G2期(DNA复制后期)。以下是测定细胞周期三种常用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同位素标记法:利用3H标记的TDR(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S期的细胞后,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放射显影,统计标记细胞百分数,来计算细胞周期。A:S期细胞被标记; B:标记细胞进入分裂期;C: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实验开始时被标记的物质是_,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大约为_h。(2)BrdU渗入测定法:BrdU加入培养液
30、后,作为细胞DNA复制的原料参与新DNA的合成,经Giemsa染色后通过统计分裂相中各期比例,来算出细胞周期的值。已知只有双链均含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较浅,其他情况的染色单体着色较深。现以1条染色体为例,观察加入BrdU后细胞分裂中期的显示情况,则经2个周期,所产生的c细胞中一半细胞为两条单体均染色浅,另一半细胞为两条单体_;得出该结果依据了DNA的_复制方式。(3)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PI可以与DNA结合,其荧光强度直接反映了细胞内DNA含量,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从而获得对应的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百分率。若检测的结果G1期DNA的相对含量为40,则G2期
31、应该是_。【答案】 (1). DNA (2). 10 (3). 一深一浅 (4). 半保留 (5). 80【解析】【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结束所经过的时间叫做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细胞周期所占的时间为90%95%;分裂期占5%10%。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且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链。【详解】(1)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特有的,所以利用3H标记的
32、TDR在间期参与合成DNA,使实验开始时被标记的物质是DNA。B表示标记细胞进入分裂期,C表示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所以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大约为13310(h)。(2)已知只有双链均含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较浅,其他情况的染色单体着色较深。现以1条染色体为例,观察加入BrdU后细胞分裂中期的显示情况,由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经2个周期,所产生的c细胞中一半细胞为两条单体均染色浅,另一半细胞为两条单体一深一浅。(3)由于G1期之后细胞进入S期,此时细胞中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进入G2期之后,细胞中DNA数目加倍,即若检测的结果G1期DNA的相对含量为40
33、,S期DNA复制加倍,则G2期应该是80。【点睛】熟知细胞周期的概念及其包含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DNA复制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DNA的组成成分也是本题的考查点。22. 如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传递基因的情况;图2、图3分别表示该动物的性原细胞在正常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和细胞中染色体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2、3中,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_。(2)图1中,只位于图2中BC段的细胞是_。图3中,与图2中BC段对应的区段最可能是_。(3)只考虑染色体变异,与形成图1中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异常的分裂时期是_,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
34、的基因组成是_。(4)图3中,与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相同的区段是_。(5)图1中,次级性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_。【答案】 (1). 图2、3 (2). (3). FG (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 ABb、a、a (6). GH (7). 1或2【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生殖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B和b,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等位基因B和b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图2中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
35、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其中FG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GJ表示后期,KL表示末期。【详解】(1)图1、2、3中,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图2、3,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图1、2。(2)图1中,只位于图2中BC段的细胞是初级性母细胞。图2中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图3中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为有丝分裂前、中期的细胞,即对应的区段是FG段。(3)图中异常配子含有同源染色体,若只考虑染色体变异,则该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异常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组
36、成是ABb、a、a。(4)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图3中GH段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因此,在图3中,与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相同的区段是GH,即着丝点分裂。(5)图1中,次级性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或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点睛】熟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染色体行为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是解答本题的前提。23. 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EeXFY的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
37、量关系而划分的。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_。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_、_、_,这种变异属于_变异。(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_。(3)图2中类型c的细胞含_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_对同源染色体。(4)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E (3). eXFY (4). eXFY (5). 染色体数目 (6). 乙和丙 (7). 2 (8). 0或n (9). ba (10). d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
38、示分析可知:图1中的甲细胞中只有3条染色体,并且3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乙细胞具有联会现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丙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因此表示次级精母细胞。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
39、细胞的基因型为E,说明X与Y没有分离,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eXFY、eXFY,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乙和丙。(3)图2中类型c的细胞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所以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0或n对同源染色体。(4)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即染色体:DNA由1:2转变为1:1,其转变具体情况有ba、dc。【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
40、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4. 果蝇的翅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决定,但是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如表一),现在用6只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如表二),其中雄性亲本在室温(20)长大,分析表格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表一:基因型饲喂条件AAAaaa室温(20)正常翅正常翅残翅低温(0)残翅残翅残翅表二:组别雌性亲本雄性亲本子代饲喂条件子代表现及数量残翅残翅低温(0)全部残翅正常翅残翅室温(20)正常翅91 残翅89残翅正常翅室温(20)正常翅152 残翅49注:雄性亲本均在室温(20)条件下饲喂(1)亲代雌果蝇中_(填表
41、二中序号)一定是在低温(0)的条件下饲养的;亲代果蝇中的基因型一定是_(2)果蝇翅型的遗传说明了生物性状是_共同调控的(3)亲代的基因型可能是_,为确定其基因型,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思路,首先将第组的子代进行随机自由交配得F2,然后把F2放在(20)的条件下饲喂,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若F2正常翅与残翅的比例为_,则果蝇的基因型为Aa还可以设计实验思路为:用亲代与亲本杂交,然后把后代放在_的条件下饲喂,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4)若第组的亲本与亲本杂交,子代在室温(20)的条件下饲喂,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子代果蝇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答案】 (1). (2). Aa (3).
42、 基因与环境 (4). AA、Aa、aa (5). 7:9 (6). 室温(20) (7).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表格1中:果蝇的翅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决定在室温条件下,基因型为A_的果蝇均表现为正常翅,而在低温条件下,果蝇的翅型均表现为残翅,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调控的表格2中:杂交后代正常翅:残翅=1:1,属于测交类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杂交组合中,在室温条件下,子代果蝇出现正常翅:残翅=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详解】(1)根据残翅与正常翅杂交,后代在室温条件下,子代果蝇出现正常翅:残翅=3:1的性状分离比,
43、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亲代雌果蝇中一定是在低温(0)的条件下饲养的由于亲代果蝇中是正常翅,与残翅杂交后代正常翅:残翅=1:1,所以其基因型一定是Aa;(2)基因型Aa的个体在室温条件下表现为正常翅,而在低温条件下表现为残翅,说明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的;(3)亲代为残翅,其子代又在低温条件下饲喂,所以无法直接判断其基因型,所以可能是AA、Aa、aa将实验组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且把F2放在(20)的条件下饲喂,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由于“雄性亲本均在室温(20)条件下饲喂”,因此残翅的基因型为aa,若残翅的基因型为Aa,则A基因频率为,a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
44、代中aa占,则A_占,因此正常翅:残翅=7:9还可以设计实验思路为:用亲代与亲本或杂交,然后把后代放在室温的条件下饲喂,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4)若第组的亲本与亲本杂交,子代在室温(20)的条件下饲喂,后代正常翅:残翅=1:1如果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都为正常翅的概率是=,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2中信息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5. 某种雌雄同株植物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用雄性不育(不能产生可育花粉)品系做杂交育种是开发利用杂
45、种优势的有效手段。该种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f为恢复可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fMsms。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植物雄性不育品系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在操作上最显著的优点是_。(2)该种植物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基因型为_的植株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使其雄性可育性状不能稳定遗传。(3)现有某雄性可育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甲,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乙。若要鉴定植株甲的基因型,其实验步骤及结论如下:实验步骤:让植株甲和植株乙进行杂交;将植株_(填“甲”或“乙”)所结的种子全部种
46、下去;统计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植株甲的基因型。实验结论: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和对应的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答案】 (1). 不用去雄 (2). 4 (3). MsfMs (4). 乙 (5). 若子代全部为雄性可育植株,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fMsf;若子代植株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fms;若子代全为雄性不育植株,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ms【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种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f为恢复可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fM
47、sms,则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sMs、Msms,雄性可育基因型为msms、MsfMsf、MsfMs、Msfms。(1)雄性不育品系不能产生可育花粉,因此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不需要去雄。(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MsfMs的植株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可能出现雄性不育(MsMs)。(3)根据题意分析,植株甲是雄性可育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品种,则其基因型可能为msms、MsfMsf、Msfms,植株乙的基因型为MsMs,让两者杂交,将乙植株所结的种子全部种下去,若子代全部为雄性可育植株,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fMsf;若子代植株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fms;若子代全为雄性不育植株,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msms。【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判断不同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并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判断杂交试验的结果,进而判断甲植株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