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483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一、单项选择题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有学者指出,西汉初年虽有“三十而税一”的分成租制(农民将收成的三十分之一上交国家),但地方官员往往是根据耕种的土地面积征收相对固定的定额赋税。这一现象A. 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 反映汉初中央集权有待加强C. 较好地抑制了土地兼并问题D. 说明汉初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各地征收田租与中央政策实际上是背离的。据土地面积征收固定地租,客观上迫使农民主要是依靠提高亩产量而不是单纯扩大耕种面积来增加农业收入,因而有

2、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故选A项;官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做法,反映了汉代各项政策的灵活与变通,并不能反映地方政府不听中央号令威胁中央权威,故B项错误;此举不能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而且事实上汉初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 军机处设立前,皇帝挑选亲信顾问参与决策没有成文的标准和硬性的规定。军机处出现以后,入直军机,参与机密事务的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军机处的“首席”必须由内阁大学士担任。清史稿中感叹:“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赋予了内阁大学士决策权C. 体现了皇权运作的规范化D.

3、 逐渐背离机构设置初衷【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处设立之前参与决策大臣没有明确规定,军机处设立之后参与机密的大臣必须是三品以上,而且对军机处的首席做了明确规定,反映了皇权运作的规范化,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军机处的职责和对于加强皇权的作用,故排除A;清代皇权至上,决策权被皇帝掌握,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军机处职能的变化,故排除D。【点睛】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需要强调,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4、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3. 朱熹认为儒家道德集中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与民众所崇尚的敬天法祖、长幼有序、崇德报功等心理相吻合。他编写的(家礼),为“明世系“建祠堂”祭祖先等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朱熹的这一做法A. 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B. 促进了宗法制度的重建C. 使儒学成为官方哲学D. 迎合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儒家道德与民众心理相吻合”“编写的家礼为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可知,这是为了推动理学在民间传播,是理学世俗化的表现,故选A项;朱熹的做法并非是在重建宗法制度,排除B项;儒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以后,排除C项;朱熹的做

5、法是加强儒学的地位,维护社会的稳定,而不是为了迎合市民阶层的需要,排除D项4. 古希腊历史学家把雅典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了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了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作者意在说明雅典A. 海洋业的问题复杂B.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C. 民主政治存在弊端D. 民主政体的优越性【答案】C【解析】【详解】古希腊历史学家把雅典(民主政治)比喻成“没有船长(集权)船”,指出外在危机时,水手(公

6、民)们服从(有经验、较理性的)了望者的命令,外在危机解除后,公民们“思想不再一致”,内部的分化、纷争导致雅典“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灭亡)”,意在说明雅典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国家管理权,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即民主政治存在弊端,C项正确;材料与“海洋业”问题复杂无关,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要说明“雅典社会矛盾十分尖锐”,B项错误;“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与“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的寓意不符,D项错误。5.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

7、,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晚清外交逐步与国际接轨B. 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C. 清政府抛弃天朝上国观念D. 清政府试图曲线维护国家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可知,清政府对签订条约态度变化,表面看似乎只有清政府卖国,实际上清政府强调自身在守约的同时也是对列强侵略要求的潜在制约,说明请政府开始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外交逐步与国际接轨,A正确;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B错误

8、;洋务运动后清政府逐步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学习西方,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曲线维护国家主权,D错误。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当时的地租额是很高的,一般是占其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利润一般是10%左右甚至达到30%.上述状况表明A. 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 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化C. 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D. 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投资土地的利润一般是10%左右甚至达到30%”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国人还是更乐于投资土地,因为利润更高,因此使得资金更多地

9、流入到土地之中,从而影响了近代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的信息,无法得出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排除D项。7. 1924年,孙中山提出:“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丝、麻、棉、毛的农业和工业;更要收回海关来保护这四种农业和工业,加重原料之出口税及加重洋货之人口税。”该言论A. 体现出发展现代化的紧迫感B. 兼顾了工业与农业同步发展C. 强调了夺回经济主权的手段D. 彰显了革命在当时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孙中山主张

10、要解决民生问题,就要从政治入手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独立,运用国家力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因此才要进行革命,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紧迫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而是强调发展农业与工业的前提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改善民生的方法是要从政治入手,而不是经济主权的夺回,排除C项。8. 下表是1914-1920年华商投资火柴厂统计表。解读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正确结论是A. 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快速发展B. 一战后西方列强加大投资排挤民族工业,C. 军阀混战影响民族工业D. 火柴厂投资增长超速致使火柴进口减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4年至

11、1920年期间,我国华商投资火柴厂投资额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这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种发展状况下,外国进口火柴数量减少,D正确;革命导致社会动乱,不利于民资工业的快速发展,排除A;题干中未涉及列强投资情况,排除B;军阀混战是在1920年之后,排除C。9. 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四次大会战的大致地理位置。以下结合史实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 处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 处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日作战的胜利C. 处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人相持阶段D. 处会战中八路军三个师都积极参加了正面作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地图和大型会

12、战的标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处为太原会战,八路军三个师都参加了作战,其中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对日作战首次胜利;处为徐州会战;处为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处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10.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共和国,而不是纯粹的民主国家”,他们知道“被统治者的同意是政府的终极基础”,但并不认为“被统治者的同意可以简约为简单的多数统治”。下列符合这一论述的是,美国A. 众议院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直接选出B.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C. 国会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D. 政治精英理念违背“主权在民

13、”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要实行民主制,但不能是“简单的多数”,而是实行代议制,故答案为C项,A项,众议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与材料“但并不认为被统治者的同意可以简约为简单的多数统治”不符,排除。B项,美国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间接选举产生,排除。D项,政治精英理念不违背“主权在民”原则,排除。11. 1953年11月国家银行调整利率后、国营商业放款月息6. 9,国营工业定额放款月息4.6,超定额放款月息4.8。私营工业放款为月息9到16. 5,私营商业放款 为月息13到19;公私合营工业放款为月息4.8到14。这一政策A. 适应了变革生产关系的需要B.

14、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C. 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D. 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国家对国营企业及公私合营企业的放款月息相对私营企业和私营商业相对较低,说明国家对国营企业及公私合营企业采取的是扶植发展的态度。结合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国家在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A正确;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性质的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排除;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C排除;践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表现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排除。故选A。12. 美国历史学家大卫科茨在论述当代资本主义时指出:

15、“资本主义的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治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这种变化A. 有利于国家走出滞胀状态B. 借鉴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C. 消除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D. 说明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转变为“反对者”的变化指的是,凯恩斯主义失灵后,新经济自由主义的盛行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这种“多市场、少政府”的竞争结构,有利于西方国家走出“滞胀”状态,A项正确;“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反对者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借鉴的是传统自由主义政策,不是“

16、社会主义经济改革”,B项错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就无法“消除”,C项错误;“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与大企业反对“国家管制资本主义”不符,D项错误。13.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A. 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 是美苏争霸重心转移的产物C. 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 受到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欧洲人的欧洲”,走出“雅尔塔”表明法国想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自主,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

17、方向发展,故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没有动摇,排除A项;材料与美苏争霸重心转移无关,排除B项;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一、单项选择題II:1415題,每題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4.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A. 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B.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C. “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D. 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

18、议题【答案】B【解析】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C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D不能够反映材料的实质;“在经济领城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说明经济上主张经济自由化,“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说明要求政治民主,材料体现出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紧密联系,故选B。15. 1850年马克思在新萊茵观察上写道:“世界上最古老稳定的帝国,在英国资产阶级棉织品的攻势下,其社会已处于崩溃前夜。.我们欧洲的入侵者在向亚洲进军中,在不久的将来,当他们到达长城的大门时,等待他们的,谁敢说大门上不是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对此材料内涵解读最佳的是A. 英国的经济入侵导致中华帝国彻底崩溃B. 英国以廉价商品为武器

19、打开中国市场C. 欧洲启蒙思想随着列强入侵而传入中国D. 欧洲列强入侵将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在不久的将来,当他们到达长城的大门时,等待他们的,谁敢说大门上不是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等信息可以看出,欧洲列强的入侵将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英国侵略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并非只是将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排除C。第卷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文人结社风气浓厚,隆庆、万历时期的文人社团达到了41例,天启至崇祯前期更是达到了68例。明初文人社团人数通常在10人左右,明代中后期

20、则有数十甚至上百人,复社成员人数达到三千多人,势力覆盖大江南北。兴起之初的文社,主要活动是精研八股、选文刻书,以便在科考场上脱颖而出。明代末年朝内政要“援社为重”,朝外社团则“丐党为荣”。复社士人以东林党后继为已任,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摘编自张涛明清之际文人社团发展的历史转向等材料二 中国近代社团文化缘起于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捉出“合群救国”“合力求.知”的思想主张,得到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的响应,从京师到地方组织起来了数十个学会。其中有以政治活动为主体

21、的学会,如强学会、保国会;也有以讲求知识与学术为旨趣的学会,如上海的务农会、地图公会、浙江的化学公会,主要是仿效西方学会的范式,研究专门知识或新学,力图在知识与技术方面,促进社会进步;还有以社会改良风俗为主的学会,如不缠足会、戒鸦片烟会等。戊戌时期的学会一般都有公开的章程,明确规定其宗旨、活动内容、会员入会条件、会务管理制度等。上海强学会章程里规定学会要举办的各项事务,“每事各有详细章程,举办以后,随时集议”。各学会都设有会务管理和办事的机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采取选举形式产生。摘编自彭平一、曾杰论戊戌学会的现代社团特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文人社团的主要变化,

22、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时期的学会特征,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变化: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从重视科举研究转向重视社会政治参与。原因:教育的发展壮大了文人队伍;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士人观念的转变;明代后期政治腐败,党派斗争的影响;儒学强调士人的社会责任感。(2)特征:以近代知识分子为基础;以实现救亡图存为目标;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改良目标多样化;学会内部关系体现平等和民主原则;组织日益完善。影响:促进了社会精英的团结;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明代文

23、人结社风气浓厚,隆庆、万历时期的文人社团达到了41例,天启至崇祯前期更是达到了68例”可得出数量增多;根据材料“明初文人社团人数通常在10人左右,明代中后期则有数十甚至上百人,复社成员人数达到三千多人,势力覆盖大江南北”可得出规模扩大;根据材料“兴起之初的文社,主要活动是精研八股、选文刻书,以便在科考场上脱颖而出。明代末年朝内政要援社为重,朝外社团则丐党为荣”可知,从重视科举研究转向重视社会政治参与。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文人社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的发展壮大了文人队伍;从经济角度分析,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士人观念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后期政治腐败,党派斗争的影响,因此文人

24、社团的影响力上升,而且介入政治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儒学强调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明代文人社团的发展。(2)特征:根据材料“得到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的响应”可知,以近代知识分子为基础;根据材料“中有以政治活动为主体的学会,如强学会、保国会”可知,以实现救亡图存为目标;根据材料“主要是仿效西方学会的范式,研究专门知识或新学,力图在知识与技术方面,促进社会进步”可知,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其中有以政治活动为主体的学会也有以讲求知识与学术为旨趣的学会还有以社会改良风俗为主的学会,如不缠足会、戒鸦片烟会等”可知,改良目标多样化;根据材料“各学会都设有会务管理和办事的机构,负责人和

25、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采取选举形式产生”可知,学会内部关系体现平等和民主原则;根据材料“戊戌时期的学会一般都有公开的章程,明确规定其宗旨、活动内容、会员入会条件、会务管理制度等”可知组织日益完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学会主要参与者是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促进了社会精英的团结;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社团文化缘起于戊戌维新时期从京师到地方组织起来了数十个学会”可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不同学会的目标不同,多借鉴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从经济角度分析,学会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社会转型角度看,学会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威斯

26、特伐利亚公会(1643-1648年)承认了罗马帝国统治下为数众多的邦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标志近代国际法产生,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法发展有重大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摘自顾肖荣国际法的理念和运作从路劳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与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适用国际法来调整。列强之间的霸权政治和侵略战争使国际法规范的遵守大打折扣。马克思(1818-1883年)在批判资产阶级国家粗暴践踏国际法行径的同时,提出和平原则

27、、道德与正义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等一系列国际法原则。摘自蔺运珍马克思恩格所对近代国际法丰富和发展材料二传统国际法认为,承认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针对某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新中国认为,承认不仅是法律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行为,承认应该是相互承认,不仅仅是单方承认。在承认问题上,新中国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图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以此作为承认和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新中国关于承认的理论和实践,完善了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摘自王军敏新中国外交对国际法的积极贡献(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国际法

28、原则提出发展的主要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明新中国对近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法的基本态度。综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提出的国际法承认的理论及实践有何意义。【答案】(1)特征: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人道主义等原则,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观念的体现;使用范围上排斥非资本主义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背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文国家主导制定的国家法本身的局限;列强之间的霸权政治和侵略战争使国际法规范的遵守大打折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发展。(2)态度:基本承认国际法的主要原则,强调遵守各主权国家间建立在平等和独立基础上的

29、各项原则和规则;并在对外关系中积极使用这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推动本国外交发展;拒绝、排斥与否定传统国际法中维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利益的原则和规则。意义:新中国对国际法承认的理论的完善了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士完整;避免新中国被国际社会孤立,推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特征:根据“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得出主要由西方国家确立;根据“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得出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人道主义等原则,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观念的体现

30、;根据“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适用国际法来调整”得出使用范围上排斥非资本主义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背景:根据“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得出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制定的国家法本身的局限;根据“列强之间的霸权政治和侵略战争使国际法规范的遵守大打折扣”“批判资产阶级国家粗暴践踏国际法行径”综合得出列强之间的霸权政治和侵略战争使国际法规范的遵守大打折扣;根据所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也是马克思对国际法原则提出的重要背景。(2)态度:根据“承认不仅是法律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行为,承认应该是相互承认,不仅仅是单

31、方承认”得出基本承认国际法的主要原则;结合所学,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积极使用这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推动本国外交发展,否定传统国际法中维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利益的原则和规则。意义:可从完善了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士完整和推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详解】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有一个漫长过程,此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演变和由此引起不同社会形态更迭,它们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变迁。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

32、客观过程。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达到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自行拟定一个任意角度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1:观点:15世纪以来历史的横向发展促进了其纵向发展,生产力发展为主线。阐述:16、17世纪西欧国家的海上商业扩张和殖民活

33、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迅速拓展世界各地区间交往进一步密切而这种世界性的密切交往,为西欧国家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带来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转型。结论:历史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历史的横向发展会促进纵向发展。其核心是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与近代化发展。与全球化趋势也息息相关。示例2:观点:工业革命后,历史的横向联系促进了其纵向发展。阐述:工业革命由一国地区到多国发展,发展起来的西方列强势力大大超过了中国它们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销售地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促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变

34、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开始了学习西方生产方式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近代化进步。结论:工业革命后横向的地区和国家联系,促进纵向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发展。它推动了社会转型和近代化。体现了全球化趋势。 示例3:观点:宋元时期,历史横向联系促进西方社会的纵向的变迁。阐述: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传播到欧洲,加强了地区的文化联系和文明来往 欧洲将四大发明的作用发扬光大,其中指南针促进新航路开辟,开始走向全球世界市场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造纸和印刷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这些都在改变欧洲的生产方式和促进其社会形态的转型。结论:传统中国与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西方社会纵向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发展。尤其是西方的社会转型与历史的近代化发展。中华文明对世界有重大贡献。【解析】【详解】综合材料和所学,可提出观点:15世纪以来历史的横向发展促进了其纵向发展,生产力发展为主线。阐述: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促进推动了世界市场迅速拓展、加速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和社会转型。最后总结:可从历史的横向发展会促进纵向发展,其核心是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析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