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3题,每题2分)1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 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2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有这样的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
2、起及到日月夙暮。”此材料传达的准确信息是( )A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 B秦朝通过法律保障邮驿通信制度C秦朝时交通空前发达 D秦朝皇权至高无上3南朝宋约曾有这样的论述,“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以贵役贱”指的是( )A世袭贵族力量强大,士族和庶族界限鲜明B从世卿世禄到举荐制,政权的开放性增强C九品中正制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D官僚特权现象严重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承
3、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5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这段材料体现出王夫之( )A主张分权制衡 B主张用相权来限制君权C认为元代相权严重反弹 D主张用地方分权来制约中央集权6.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
4、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7包拯是古代中国清官的典型代表,以铁面无私、清廉公正而家喻户晓,其故事被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源远流传。下列有关其所任官职的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任职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京东转运使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枢密直学士、三司使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三司使、枢密副使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A转运使负责监督地方军事权 B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之权C枢密直学士明朝发展为内阁 D礼部尚书分割宰相行政之权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的五年中,各级人民法院拭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
5、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921件。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主要说明了我国( )A平反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B人民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增强C政府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时期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9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使政权趋向严密 C有利于社会稳定 D易导致权力纷争10汉承秦制,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每月有俸16斛350斛不等。第二类是斗食、佐
6、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曰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秦汉时期采取官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A拓宽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用人权 D实现选贤任能11唐会要记载,李素立归家守孝,按规定应免除官职,但唐高祖李渊特敕有司“夺情”(即免于守制),授予七品清要官。主管部门拟授雍州司录参军,李渊认为“此官要而不清”。又拟授秘书郎,李渊说,“此官清而不要”。后改授侍御史,李渊才满意。据此,以下对“清要官”解释正确的是()A古代官员归家守孝时的官名 B兼有参军和秘书职能的官员C品级不高但职位显要的官员 D为官清廉被授予要职的官员12洪武十三年九月
7、,朱元璋废中书省,置“四辅官”。通纪载:“九月丙午,置四辅官,以耆儒王本、杜佑、袭敩为春官,杜敩、赵民望、吴源为夏官,秋、冬官缺,以本等摄之,位列都督之次。敕以协赞政事,均调四时。月分三旬,人各司之。”这表明()A朱元璋重视基层制度建设 B洪武年间官僚机构臃肿C“四辅官”是重要决策机关 D机构改革为加强皇权服务1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民主选举制度 B封建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 C封建土地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 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14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
8、“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15汉武帝时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其中有“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B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C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16中国古代,“吏”是贵族或大官随员或职员的通称,秦汉以后,多指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但“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
9、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 D相权不断膨胀17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权力B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 C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18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防止吏治腐败C杜绝地方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19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
10、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20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21“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2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维新运动的反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不同B义和团运动不符合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主题C义和团运动与维新
11、变法背后的支持力量不同D 义和团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近代化方向背道而驰23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思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据此国歌推断不正确的是()体现了中华民国的建立是“西学东渐”的重要影响“旧邦新造”体现了直接由君主专制政体到民主共和政体的转型“飘扬五色旗”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五族共和的理想此国歌发出了亚洲第一共和国积极进取融入世界的心声24“太平天国运动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以下观点与此说法立场一致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阻
12、碍了近代化发展 B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半殖民地化进程 C近代化总是以某些领域的倒退为代价D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25、又以为人眼,相与同詈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26中国近代以为学者写道:“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政体特征与材料所述比较接近的近代国家是()A中华民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27“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
13、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28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一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29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30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
14、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31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32.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
15、,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其主张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33.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3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
16、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5.一位西方的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局面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 D积极帮
17、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36.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37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381949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即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和发达的工业来援
18、助亚非拉不发达地区。这一计划( )A促成了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C体现了美国全球称霸战略 D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9研究者较普遍地认为,罗马法的某些领域例如刑法,比之民、商法对后世的法律的影响就比较小。这一认识是基于古罗马的民法、商法()A其法律体系比刑法更完备 B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和法治原则C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制度 D其适用范围比刑法更广泛40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 A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B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C巩固了土地贵族
19、在议会的地位 D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41右图所示宪法内容示意图反映出的政治特征是()A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B民主力量相对弱小C首相掌握国家实权D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42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43“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44
20、、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1) 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7分)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