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人口与城市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64岁人口为1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0.9万人,占8.7%。读2010年北京常住户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回答12题。1能正确表示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的是()ABCD答案B解析据题可知,表示的数据与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一致。故B。2
2、关于2010年北京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2059岁人口占较大比重,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B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增多C北京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D自然增长率较高答案A解析从图中看,2010年北京市2059岁人口占比较大,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劳动力充足,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少年儿童占比较小,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减少。选A。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何瑞安认为,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比其他国家都要快。下图为“我国2011年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年龄结构图表示我国()A老龄化趋于严重 B劳动力严重不足C社会
3、负担较重 D人口出生率高答案C解析从人口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出新生儿的数量较少,2040岁人口的比重最高,老年人比重也较高,说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较重。选C。4结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将不会有劳动密集型产业B房地产行业在国内优势更加明显C中国的生育政策可能发生改变D中国劳动力成本将降低答案C解析图示人口年龄结构是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出生率长期维持较低的水平,但也使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社会负担加重,所以生育政策可能会发生改变。选C。(沈阳、大连模拟)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
4、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值。专家曾预计到2015年左右我国人口的红利期将结束,读我国“2009年全国及京、沪、湘、川人口抚养比指标”统计表,完成56题。抚养比地区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全国382216北京281414上海311219四川412318湖南4022185.关于图示地区人口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总抚养比小,社会承受的抚养压力最大B湖南总抚养比大,青壮年劳动力数量最多C四川人口数量多于北京,所以少儿抚养比大于北京D上海的老年抚养比最大,说明上海老龄人口比重较大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抚养比的判断,考查学
5、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由图可知,上海市总抚养比为31%,而老年抚养比为19%,占总抚养比的60%,说明上海老龄人口比重较大,故D项正确。A项中北京总抚养比小,社会承受的抚养压力较小;B项中湖南总抚养比大,说明劳动力数量少;C项中抚养比重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关,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6有利于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期的措施,合理的是()A大幅提高人口出生率,增加劳动力数量B提高银行储蓄利率,增加百姓幸福指数C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低投入、高耗能、高附加值产业D增加大学生就业率,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增加大学生就业率,
6、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利于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期,故D项正确。A项中人口出生率高,少儿人口多,少儿抚养比提高,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重;B项与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期关系不大;C项中发展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四川绵阳二诊)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78题。7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判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是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当自
7、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大于零时,人口总数增多,反之人口总数减少。图示时期,2012年前该地区人口增长率之和为正值,表明人口总数增多,2012年后,人口增长率之和为负值,人口总数减少,故选择C项。8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镇房价增长快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C产业升级和转移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图示是我国东部地区某省(市)的人口变化,图示时期人口自然增长多为负增长,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房价和经济水平一直较高,故A,B项错误;该区域近年来人口净迁入量不断减少,原因可能是进行了产
8、业升级,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导致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故C项正确,现代社会,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不断增强,自然灾害频发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沈阳二中期中考试)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以外的某一区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据图完成910题。9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A移民 B农业或家务职业C非农业职业 D政府或管理职业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距离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难度中等。从图中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故选D。10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受自然环
9、境因素影响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影响因素。难度中等。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移民主要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而不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的影响,移民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故选D。读“中国城市化率预期图(单位:%)”,完成1112题。11预测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依据是()A人口总量不断增多B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上升C产业结构的调整D房地产开发规模的扩大答案B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因此,预测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依据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上升。选B。12关
10、于我国城市化率的变化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破坏严重B城市交通拥挤,交通建设的压力增大C随着城市化率的上升,城市房价必然大幅上涨D失业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快答案B解析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而不是生态破坏;城市化率的增长,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会促使城市交通更加拥挤,交通建设的压力相应增大;城市化率的上升可推动城市房价上涨,但不是必然的,因为城市房价还受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涌入城市的年轻人较多,不会加快城市人口的老龄化。选B。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使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宅基地普遍“建新不
11、拆旧”,新建宅向外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原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使农村土地利用极不合理。据此回答1314题。13农村空心化现象带来的影响有()A农村耕作土地减少,宅基地面积扩大B不会影响国家粮食生产C利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利于实现小康村的建设答案A解析农村空心化使农村的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但是又使宅基地的面积有所扩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所以使农村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选A。14解决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是()A统筹管理规划农村的布局B为保证农村耕地数量开发荒地C将农村建设为城镇D利用农村闲置旧房发展农家游答案A解析解决农村空心化的现象主要应该加强有效的管理,加强农村的规划建设和布局。选A。2
12、014年12月29日18时深圳市政府宣布实施汽车总量调控,有效期暂定5年。深圳市成为我国第八个对小汽车实施“限购”的城市。下图为我国小汽车“限购”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15关于“限购”城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限购”城市都属于省会城市B“限购”城市位于三角洲地区C“限购”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D“限购”城市数量南方多于北方答案D解析“限购”城市不全是省会城市,如京、津、沪和深圳;也不全位于三角洲地区和东部沿海,如贵阳;故ABC错误,南方地区为秦岭淮河以南,数量多于北方,故答案为D。16深圳市实施小汽车限购的目的在于()A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B不断完善城市公交体系C有效解决珠三角雾
13、霾危机D促进深圳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答案A解析小汽车限购主要针对城市交通拥挤,主要目的是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山东渮泽一中期中考试)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并非高档住宅,一般为一梯四户。读下图完成1718题。17综合地价高低、交通便利等因素,此城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图中的()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住宅区的合理布局。难度中等。由题干可知,廉租房应建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的地方。处位于市中心,地价高,A错误;处距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靠近环城公路,交通便利,B正确;处临近公园,地价高,C错误;处虽然地价低,但与市内交通
14、联系较差,D错误。18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采光 B民俗C通风 D交通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住房采光问题。难度中等。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有利于阳光射入房中,便于采光,A正确;民俗、通风、交通与住房主轴线的走向关系不大。故答案选A。(太原一模)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下表是我国不同地带城市首位度资料。据此完成1920题。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平均值广东省平均值
15、湖北省平均值青海省1984年2.35.22.57.64.910.21997年1.93.82.35.94.18.319.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A德国 B澳大利亚C日本 D墨西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据材料可知,青海省的城市首位度远大于2,说明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问题是城市畸形发展的结果。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会出现此类型的畸形发展,故A、B、C错误;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畸形发展,超级大城市发展与青海省很相似,故D正确。201984
16、年到1997年的13年间,广东省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的设立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 产业转移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1984年到1997年是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阶段,该地区大量引进外资企业,工业化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故正确;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广东省的城市首位度影响很小,故错误;该时段是该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故错误。第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
17、,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2.1%,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4分)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下图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2)读图,描述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3分)(3)由图可知,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2分)答案(1)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中部多,南
18、北少。(答出4点即可,4分)(2)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一普)至1964年(二普),递增;(1分)1964年(二普)至2010年(六普),递减;(1分)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逐年增加。(1分)(3)1964年之前:以人口自然增长为主,出生率较高。(1分)2000年之后:人口迁入较多(或人口机械增长较多)。(1分)解析第(1)题,可从城市数量、等级体系、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分布等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图中数据从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的增减、拐点出现的时间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变化分析即可。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1949年人口总
19、数约为5.4亿,到1982年增长为10.3亿。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材料二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后,中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劳动人口增速已经低于总人口增速。2013年11月15日,中央宣布人口与生育政策调整,实施夫妇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材料三目前,全国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单独夫妇约有1 100万对,截至2014年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只有27.16万对。(1)分析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3分)(2)结合所学知识
20、分析若维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会出现什么后果。(3分)(3)“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并不多。试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1)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现了粮食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社会治安问题。(2)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社会负担加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颠覆了传统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婴幼儿抚养成本增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解析
2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人口政策、人口增长的影响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题,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低、出生率高,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极高,过快的人口增长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第(2)题,可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方面分析。第(3)题,影响人口生育率的因素除了人口政策外,还有生育观念、生育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等。23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发展存在差异。读图回答问题。(10分)(1)说明建国以来我国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占总数比例的变化。(2分)(2)分析上题所述变化
22、可能产生的问题。(4分)(3)针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特点,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4分)答案(1)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2分)(2)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制约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4分)(3)对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控制其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2分)对于中小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密度。(2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
23、占总数比例的变化存在着差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第(2)题,首先,不同规模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易造成大中小城市比例失调,不利于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还容易造成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进而带来诸多城市化问题。第(3)题,应根据不同规模城市发展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对于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要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对于大城市带来的“城市化病”,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而对于中小城市发展较慢的问题,则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密度。
24、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2015年1月29日,江苏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试点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到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材料二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见下图),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有什么显著特点?(2分)(2)甲、乙两都市圈各自最突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4分)(3)为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目标,江苏城镇化的侧重点应做怎样的调整?怎样
25、才能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6分)答案(1)城市化水平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或由南向北降低)。(2)甲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南京是江苏省中心城市,科教文化发达;乙都市圈距离上海最近,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大。(3)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质量(内涵发展);加快制定和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城乡宜居水平。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江苏南部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第(2)题,关注区域位置的相关性是解题的关键。乙都市圈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甲都市圈的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第(3)题,江苏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今后城镇化
26、需注重质的提高,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解答时要抓住材料中的试点总体目标“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分析具体措施。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9分)材料一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材料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衡量指标是_。(2分)(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2分)(3)根据材料二,简述城市化过程
27、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5分)答案(1)南京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分)(2)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趋同。(2分)(3)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加重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解决途径: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5分)解析第(1)题,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可知,苏南五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的是南京市,所以南京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第(2)题,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趋同。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环境质量下降以及交通、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解决途径应从分散城市职能、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