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六章植被与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土壤是反映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第13题。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2.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
2、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干燥的荒漠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气温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2020山东潍坊模拟)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的。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
3、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第46题。4.“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该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是()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5.“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是()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6.“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是()A.1112月B.78月C.45月D.12月(2020广东深圳质检)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
4、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第78题。7.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植被8.材料中突出反映了自然环境()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2020山东潍坊质检)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下图示意银杏树叶全
5、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据此完成第911题。9.福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C.地形D.人类活动10.广西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A.地处内陆B.纬度低C.地势高D.降水多11.11月28日银杏树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是()A.武汉B.南宁C.海口D.台北(2020江苏南通模拟)地带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地带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据此完成第1213题。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有机质含量/%统计的标本数暗棕壤东北地区2.1416.429棕壤山东半岛2.077.0
6、532红壤南方低山丘陵0.521.954712.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主要影响因素是()A.成土母质B.地形C.人类活动D.气候13.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021年1月辽宁适应性测试)研学小组对某地地层进行考察并采集岩石样品(16号由老到新),经过实验室植物孢粉鉴定、统计分析,可推断当地古气候环境及变化趋势。下图为样品分析后得出的植被类型及所占比例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415题。14.推测该地气候可能是()A.由温凉向温暖、半湿润
7、向湿润变化B.由温暖向温凉、半湿润向湿润变化C.由温凉向温暖、半干旱向半湿润变化D.由温暖向温凉、半干旱向半湿润变化15.推断现代气候与研究区古气候相似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藏北高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1)说明该地区林地的
8、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7分)(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4分)(3)分析图中耕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曲线出现双峰的原因。(4分)17.(12分)(2020山东德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约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最宽约576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约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
9、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4分)(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4分)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不同坡向的热量、降水、光照、坡地面积等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材料二下图为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图,下表为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序号海拔/m面积/km2110051 407.8210030053 971.53300
10、500744 440.045007008 641.857009007 338.569001 10012 217.871 1001 3001 572.881 3001 5001 138.891 5001 097.3(1)描述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4分)(2)指出湖南省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3)分析湖南省1 500米以上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4分)(4)湖南省大多数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高于北坡,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4分)1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贾维斯岛位于太平洋的中部,岛上多大风,海拔最高处仅为7米,地表多为沙质土壤,生长有极为稀
11、疏低矮的灌木植被,珊瑚礁环绕周边,但最近太平洋异常的水温使这里成了“珊瑚坟场”。图1示意该岛地理位置,图2示意该岛平均各月晴天天数。(1)分析贾维斯岛气候干旱的原因。(4分)(2)生态习性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固有适应属性。推测贾维斯岛上植被的生态习性。(4分)(3)简析这里形成“珊瑚坟场”的原因。(4分)第五、六章植被与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3.1.C2.C3.C第1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2题,从干燥的荒漠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第3题,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
12、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46.4.B5.A6.C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该地冬季温和多雨,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河湖少;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应与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有关。第5题,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多雨,“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使室内降温慢。第6题,读图并分析可知,“蜂巢屋”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气候较为适宜,结合
13、选项可知,最适宜的游览时间是45月。78.7.B8.C第7题,材料中描绘的景象,应是全球变暖的结果,是气候因素发生了变化。第8题,由材料可知,气候这一要素的变化使其他要素随之变化,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改变。突出反映了自然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911.9.D10.C11.A第9题,城区人口密集,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放大量废热,使城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因而福州城区降温速度慢,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晚。福州城区与郊区海陆位置、纬度和地形等差异较小。第10题,广西北部地形以丘陵、高原为主,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广西南部濒临南海,海陆位置与广东相差不大;广西与
14、广东纬度相当,两地降水都较丰富。第11题,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降温而分解,使树叶呈黄色。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武汉的纬度最高,降温最早,且武汉位于图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以北。因而武汉是11月28日银杏树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1213.12.D13.A第12题,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养分被淋失;南方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土壤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导致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故选D。第13题,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是从纬度较低的南方低山丘陵到山东半岛再到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体现
15、出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1415.14.A15.C第14题,读材料可知,样品16号由老到新。读左图可知,针叶林所占比例最大,说明气候温凉;常绿阔叶林比例上升,针叶林比例下降,表明该地气候由温凉向温暖变化,B、D错。读右图可知,在样品1号时期,中生植被比例大,其次是湿生植被,表明当时主要为半湿润气候;中生植被比例下降,旱生植被比例下降,湿生植被比例上升,表明气候由半湿润向湿润变化,C错,A正确。故选A。第15题,根据样品1号时期的植被类型比例可知,在古气候背景下,研究区分布有常绿阔叶林。选项中四地,在现代气候背景下有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只有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藏北高原均无
16、常绿阔叶林的分布。故选C。16.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林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现在8月。这种变化趋势主要因为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植被覆盖度上升。8月华北平原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高;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枯萎或落叶,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第(2)题,在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叶片大小、植株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第(3)题,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是冬小麦的收获期,作物收获后,植被覆盖度下降;小麦收获后,播种玉米等作物,8
17、月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期峰值,植被覆盖度又出现峰值。答案:(1)趋势:林地的植被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现在8月(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此后开始下降)。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8月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高;此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枯萎或落叶,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2)在同一农业耕作区,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密度(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株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3)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正值冬小麦生长后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6月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8月玉米、高粱等达到生长期峰值
18、,植被覆盖度又出现峰值。17.答案:(1)热带雨林。原因: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人类活动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该地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18.解析:第(1)题,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要从变化趋势、最大
19、值两方面分析。第(2)题,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为300500米,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第(3)题,1500米以上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低。第(4)题,从气候条件分析,主要是气温、降水因素。答案:(1)(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6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600米以下,随海拔上升,物种丰富度升高;海拔600米以上,随海拔上升,物种丰富度降低。(2)平均坡度最小海拔为300500米。依据:表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为300500米,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3)1 500米以上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
20、度低。(4)南坡为阳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南坡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19.解析:第(1)题,贾维斯岛气候干旱的原因,结合两图从纬度位置、气温、蒸发等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贾维斯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即炎热干旱、沙质土壤、多大风天气,推测岛上植被的生态习性。第(3)题,简析这里形成“珊瑚坟场”的原因即简析珊瑚死亡的原因,主要从全球气候变化角度作答。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晴天天数多,光照强烈;多大风天气,地表蒸发旺盛;岛屿地势低平,水汽难以抬升形成降水。(2)该岛处于热带,植被耐高温;岛上气候干旱,植被耐旱;植物多生长在沙质土壤中,植被耐贫瘠;岛上多大风天气,植被抗大风。(3)贾维斯岛位于热带地区,岛屿周围浅海有大量珊瑚生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该海域水温异常,从而造成大量珊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