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185KB ,
资源ID:60392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392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4.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4.doc

1、【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课时演练促提升一、选择题1.(原创)“这是甲午战争的第一战,也是日本精心筹划的一次袭击。”上述评价针对的是()A.平壤之战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D.辽东之战解析: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的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答案:B2.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军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根据图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可判断日军的作战

2、方法是包围清军的舰队,并且围而攻之,再结合地图中的地形可确定,这是日军进攻威海卫的战役。在该战役中,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答案:A3.1894年10月,日军占领旅顺。当时有日本人画了这样一幅漫画,画中的清朝官员口被“击溃”,并写上“旅顺口”三字,该官员虽扛着洋枪,但其洋枪、大炮被日军的扫帚把打碎。该画()是对中华民族的公开侮辱和挑衅客观上体现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的狂妄自大是日本强大国力的真实写照A.B.C.D.解析:清军在对日战争中节节失利,主要是由于政府的腐朽无能造成的。题目所给的漫画明显夸大了日本的实力,因此,的叙述错误。答案:A4.(原创)甲午战前,李鸿章训令中国驻守朝鲜的

3、军队“静守勿动”,并说“我不先与开仗,谅彼亦不动手”,“万国公例,谁先开战,谁即理绌”。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A.对中日战争缺乏必要的准备B.通过遵守国际公例赢得战争主动权C.已做好随时抗击侵略的准备D.过高估计了日本在军事方面的实力解析:材料表明,李鸿章要求中国军队“静守”,没有进行必要的战斗准备,这也是导致战争开始后清军处处被动的原因之一。答案:A5.(原创)“余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余”应是指()A.光绪帝B.丁汝昌C.邓世昌D.李鸿章解析:由“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日交涉”,可知“余”是指李鸿章。答案:D6.(原创)美国史

4、学家阿德勒认为:“主要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挠,在18941895年因朝鲜问题而引起的中日第一次战争中,中国军队显得千疮百孔。”这表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B.慈禧太后性格的偏执C.中国军队战斗力弱小D.战争主要在国外进行解析:材料表明,中国的失败是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挠”。慈禧太后在当时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她对战争的阻挠从本质上说是清朝政府腐朽无能的表现。答案:A7.19世纪末,某爱国者根据当时中国的形势绘制了时局图(右图)。有人曾为此图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出当时()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

5、族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中国社会各阶层已广泛觉醒A.B.C.D.解析: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清政府依然出卖民族利益,因此,的叙述是不恰当的。答案:A8.针对义和团运动的逐渐兴起,清朝军机大臣刚毅认为:“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其“报仇雪耻”主要是指()A.利用外国侵略者镇压义和团B.利用义和团进行反封建斗争C.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者D.利用义和团同外国讨价还价解析:19世纪末,帝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报仇雪耻”是指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答案:C9.(原创)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谕旨”,提出“与其苟且图存,

6、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此时的清政府()A.彻底改变了对外政策B.平息了国内的义和团运动C.企图借宣战挽救危机D.放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解析:无论是战还是和,都是清政府维护统治,挽救统治危机的策略。故选C项。答案:C10.(原创)“义和团是一种狂热的、准宗教性质的团体,他们相信自己是刀枪不入的。”义和团的“狂热”主要来自()A.朴素的爱国热情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C.知识分子的宣传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解析: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是农民阶级朴素爱国热情的体现,虽然他们不能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他们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答案

7、:A11.(原创)“中国政府不得不支付惩罚性赔款,并且允许外国势力在他们的大使馆以及通往沿海的道路上驻军。”上述状况开始于()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解析: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因此,D项正确。答案:D12.(原创)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有利于“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的是()A.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并允许外国派兵保护C.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D.允许外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到

8、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解析:外国侵略者通过辛丑条约控制了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外国军队从海上直接通过铁路运往北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李鸿章勋绩久著,熟悉中外交涉,为外洋各国所共倾服。今日本来文隐有所指,朝廷深惟至计,此时全权之任,亦更无出该大臣之右者。李鸿章著赏还顶翎,开复革留处分,并赏还黄马褂,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1895年2月14日光绪帝写给李鸿章的上谕(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被“处分”的原因。(2)据材料,说明李鸿章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的原因。这一任命反映出清政府怎样的本质?(3)李鸿章“与日本商

9、定和约”的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对甲午战败负有责任。(2)李鸿章熟悉中外交涉的相关事务,具有较强的外交能力;日本政府的强烈要求。本质:妥协退让,以卖国求得苟安。(3)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次中国之问题,当以何者为基础而成和议乎?大率不外三策: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于今日。材料二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醒,渐有“中国是中国人之中

10、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无人材,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材料三故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实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黄祸”者,可以烟消灰尽矣。以上材料均摘自赫德中国实测论请完成:(1)以上言论的发表,其背景和实质是什么?(2)从材料看,赫德认为“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赫德认识到了什么?参考答案:(1)背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实质:要把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代理人。(2)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3)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认识到中国觉醒的时代已经到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