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0分)1被誉为“生命营养库”的螺旋藻属于蓝藻,其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十分丰富下列关于螺旋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没有生物膜B遗传过程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细胞中没有细胞器D细胞中有遗传物质,并能合成蛋白质2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细胞器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细胞器叙述正确的是()A酒精产生的场所是液泡B产生O2的场所是叶绿体C纺锤体形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D生长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3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 种
2、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虽然来自同一人体,但各细胞中遗传物质含量并不相同B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都能产生ATP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种类相同D虽然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相同,但进行表达的基因不同4下列在叶绿体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AMg2+吸收BO2扩散C光能转换DDNA复制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澄清速度与pH无关D洗衣时,用热水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6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
3、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C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7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如表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选项受体细胞细胞膜上相应的膜蛋白与之结合的信号分子 A红细胞血红蛋白载体氧气 BT淋巴细胞抗体抗原 C胰腺细胞胰岛素受体胰岛素D骨骼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神经递质AABBCCDD8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功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hiHep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许多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中,
4、错误的是()A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C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内的核酸是完全一样的D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9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B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段C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段D整个过程不会出现四分体10下列最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特征是()A合成ATPB合成mRNAC含有血红蛋白D含有胰岛素基因1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B糖
5、拌西红柿后,很快发现红色汁液增多,推断细胞有大量液泡破裂C换用高倍镜观察脂肪细胞时,需要缩小光圈,使视野变小,观察的细胞体积变大D观察正常绿叶层析后的色素带时,发现只有两条黄色带,可推断是层析时间不够12矿工中有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其发病原因是肺部吸入硅尘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硅尘,却不能产生分解硅尘的酶硅尘进入体内可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导致细胞通透性改变,使肺部细胞死亡,进而肺功能受损下列关于此疾病说法正确的是()A硅肺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吞噬细胞吞噬硅尘,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该生物膜系统是由许多肺部细胞的细胞膜构成D硅尘可能破坏溶酶体膜,其内的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通透性13如图表示某
6、种生物体细胞示意图,请判断下列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AA、a与D、dBB、b与A、aCA、a与C、cDC、c与D、d1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精子数量之比为1:1CF1产生的雄配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可自由组合15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B实验中涉
7、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16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即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理想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以下有关表述合理的是()A隐性亲本植株上所结的籽粒都将长成隐性个体B显性亲本植株上所结的籽粒都将长成显性个体C显性植株上所结籽粒长成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比例1:1D隐性植株上所结籽粒长成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比例3:117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的aa
8、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4:4:1B3:3:1C1:2:0D1:2:118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必须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C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含细菌的培养基上会逐渐出现透明亮点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会繁殖出大量含32P的噬菌体,少数不含32P的噬菌体19H2O2能将鸟嘌呤(G)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 dG),8oxo dG可与A互补配对若DNA片段有两个G发生上述氧化损伤
9、,则该片段复制两次形成的子代DNA中不可能出现()A一半分子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一半分子含有8oxo dGC全部分子GC碱基对数减少D嘌呤数与嘧啶数不相同20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情况通常不可能是()ADNADNABRNA蛋白质CRNARNAD蛋白质DNA21某同学野外采回一株植物,显微镜下发现其根尖分生区某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推测植株不可能是()A单倍体B二倍体C四倍体D三倍体22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
10、最终衰老凋亡(如图所示)根据该假说,推测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B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都相同C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23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幼苗丙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属于单倍体B通常幼苗丁以及它们的后代戊都应该是纯合子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
11、物种24如图为人W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已知W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的赖氨酸变为谷氨酸(有关的密码子为:赖氨酸AAA、AAG 谷氨酸GAA、GAG),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处插入碱基对GC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处缺失碱基对AT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25下列关于育种说法错误的是()A育种是获得并整合优良基因的过程B基因工程育种是定向的改造生物,可以打破生殖隔离C各种育种方法都是以生物变异为原理,与遗传无关D育种是在产生变异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选择,结果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26在下列关于遗传学科学史的实验中,研究方法错误的是()A摩尔根用白眼果蝇做的研
12、究实验类比推理法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C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D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模型建构法27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某生物个体具有抗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某个基因的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8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B生存因子干扰神经细胞发育,使其衰老死亡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并非用电信号传递信息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非特异性免疫29如
13、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B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C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D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用方法进行救治30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是()A苹果从青到红的成熟过程B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C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D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31如表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时间种群密度温度0(h)2(h)4(h)6(h)8(h)10(h)12(h)14(h)16(h)10下培养101013151617
14、18192020下培养10121425487511016534830下培养10255580100115120125125A研究过程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等实验工具B若实验过程中培养液被杂菌污染,表中的实验数值也会增加C20条件下培养的酵母菌将在16小时时达到K值D30左右培养酵母菌14h后,其出生率将降至032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为神经细胞B若信号物质是抗原分子,则靶细胞可能是记忆细胞C若信号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D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33研究人员
15、调查1928一1977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J”型增长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34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占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35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C集气管中的气体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D
16、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36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A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C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D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7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B显微注射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利用了细胞膜流动性原理CPCR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D体内、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均可获得单克隆抗体38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培育出的抗虫棉是否成功,需要检测()A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B是否有抗虫的性状出现C是否有抗生素产生D目的
17、基因是否得到表达39设计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如果期望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不需要考虑的是()A亲本体细胞去除细胞壁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C亲本间的生殖隔离问题D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40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某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CO2可以为该微生物提供能源B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41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人员以北方生长的黄瓜品种为材料为了研究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科技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
18、: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它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研究人员在五月份测定了光照强度、气温对黄瓜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情况(如曲线所示)(1)曲线反映出在左右条件下的气孔导度比较大该条件是在一天中的(时间段)(2)若在盛夏的中午测定气孔导度,预测其数值比此曲线所示的数值理由是实验二:为了研究钙离子对高盐(NaCl)培养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处理叶绿素含量(mgg1)光合速率(CO2/umolm2s1)气孔导度(mmolm2s1)叶肉细胞淀粉含量(mgg1)甲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蒸馏水2.60721.890.59895.2乙全营养液培养+叶
19、片喷施含CaCl2溶液2.66722.030.62494.9丙含高浓度NaCl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蒸馏水2.07111.230.128110.1丁含高浓度NaCl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Cl2溶液2.44215.920.20197.4请回答问题(3)实验中要测定叶绿素含量,首先需要研磨叶片,并加入将其提取出来(4)与甲组相比,丙组光合速率大量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仅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由于,叶片吸收光能减少,使光合作用的反应减弱;同时由于,直接导致暗(碳)反应中过程减弱经高盐处理后,植物根系细胞容易造成,也使黄瓜幼苗叶肉细胞中合成的淀粉因造成积累,阻碍了其细胞中光合作用的继续进行(5)通
20、过对比实验说明:在正常条件下,外源Ca离子(是、否)显著影响黄瓜幼苗正常生活丁组和丙组对比,施加外源钙离子后,黄瓜幼苗对NaCl的耐受性(6)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该实验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是:假如本地区是盐度较高的土壤,若要种植黄瓜并提高其产量,可采取措施42玉米,雌雄同株,单性花,通常为自花授粉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正常光照下,体细胞含有2个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1)在正常光照下,某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其原因是光照影响到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
21、的基因(A)的表达,进而影响叶片颜色,此过程说明性状是的结果(2)有一批浅绿色植株(P),如果让它们相互授粉得到F1,F1植株随机交配得到F2代,F2代成熟植株中a基因频率为(3)现有一正常光照下呈浅绿色的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一条p为正常,另一条q为异常(如图所示),说明该植株发生的变异是只有q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若A或a基因在片段m上,则植株甲(能、不能)产生浅绿色的后代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若F1全为浅绿色
22、植株,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上若F1深绿色植株:浅绿色植株=1:1,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上43白粉菌和条锈菌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 试验编号 播种方式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 白粉病感染程度 条锈病感染程度单位面积产量 A品种 B品种 单播 4 0+ 单播 2 0+ 混播 2 2+ 单播 0 4+ 单播 0 2+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据表回答:(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判断依据是(2)设计、两组试验,可探究(3)、三组相比
23、,第组产量最高,原因是(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试验处理F3无病植株的比例(%)F2植株 无菌水以条锈菌进行感染 以白粉菌进行感染 以条锈菌+白粉菌进行双感染 甲 100 25 0 0 乙 100 100 75 75 丙 100 25 75?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乙的基因型是,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44通过对藏红花的研究发现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理想的抗癌药物之一由于其产
24、量极低,采收耗时费力,在中国被列为珍稀名贵中药材利用植物组培技术提高藏红花产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1)培养藏红花常采用MS合成培养基除了氨基酸、蔗糖、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外,培养基中还必须加入,以促进外植体的过程对外植体的和培养基的过程是避免杂菌污染的必要条件下表为不同激素配比及浓度对诱导愈伤组织生成的影响(30天统计)分组激素及浓度(mgL1)外植体数愈伤组织生长情况愈伤组织诱导率/%16BA,02,4D,220颗粒状,黄色,生长缓慢,易褐化8026BA,0.12,4D,220颗粒状,黄褐色,生长缓慢,易褐化9536BA,0.22,4D,220颗粒状,黄色,生长较快,少量褐化9546B
25、A,0.52,4D,220颗粒状,黄色,生长较快,不易褐化9856BA,0.5NAA,0.220小颗粒状,黄褐色,生长缓慢,容易褐化25(2)1、2、3、4组的自变量为结果表明:6BA和2,4D 诱导愈伤组织时具有作用(3)从表中可知,愈伤组织的最佳生长状况应该是,因此,建议在制作MS培养基时应该选用的激素及浓度应该是(4)若要比较6BA 与NAA联合使用和6BA与2,4D联合使用的效果哪种好,需要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设置激素及浓度应该为45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等的原料,所以,胆固醇并非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据如图1所示回答以
26、下问题:(说明:LDL为低密度脂蛋白)(1)通过过程形成两种mRNA,该过程叫做其产物用RNA酶分解后能得到(2)当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较高时,一方面通过抑制的合成和活性来调节;另一方面抑制来维持胆固醇含量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调节(3)细胞外的LDL与膜上的结合,通过方式进入细胞若LDL受体基因发生了改变,很可能会导致血浆中(4)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目前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是乙酰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乙酰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科学家为了获得针对杂合子患者临床应用的剂量,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杂合子患者68人,平均分成
27、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要求两组患者的应该相同观察组每日服药量为60mg,对照组每日服用量为40mg,同时对两组患者统一规范饮食中胆固醇摄入,胆固醇控制在100mg/天内,60 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服药10、30、60 天后,通过对患者进行,检测他们的含量,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以上实验结果分析,杂合子患者临床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有效剂量应该选用由实验结果可知,该剂量的药物对控制血脂有明显的疗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使血液中的,二是使血液中的462007年5月,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了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显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科学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
28、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蓝藻属于,水华主要是因为蓝藻数量过多,导致的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分析蓝藻大爆发的原因主要是(2)为了研究太湖中鲌鱼和鲚鱼渔获量的变化,进行了数据的调查统计(如图)由图可知,在1995年的水华之后,太湖中鲌鱼的捕获量,说明此时湖中鲌鱼的数量1995年后,太湖中鲚鱼的数量,请推测鲌鱼和鲚鱼的关系应该是鲚鱼数量的变化,最终导致以蓝藻等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这也是导致蓝藻数量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请将本题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用一条食物链表示出来2016-2017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29、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0分)1被誉为“生命营养库”的螺旋藻属于蓝藻,其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十分丰富下列关于螺旋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没有生物膜B遗传过程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细胞中没有细胞器D细胞中有遗传物质,并能合成蛋白质【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蓝藻包括:颤藻、念珠藻、篮球藻、发菜等,它们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由于属于原核生物,因此没有叶绿体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
30、A)和蛋白质等物质据此答题【解答】解:A、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具膜的细胞器,具有细胞膜,A错误;B、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有性生殖、核基因的遗传,原核生物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C、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D、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是遗传物质,细胞中含有核糖体,能够合成蛋白质,D正确故选:D2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细胞器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细胞器叙述正确的是()A酒精产生的场所是液泡B产生O2的场所是叶绿体C纺锤体形成的场所是
31、高尔基体D生长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1、酒精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O2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3、高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从细胞两级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4、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5、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解答】解:A、酒精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都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O2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高等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故高等植物细胞内产生O2的场所是叶绿体,B正确;C、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纺锤体是由植物细胞都两级发出都纺锤丝形成的,C错误;D、核糖
32、体是蛋白质合成都场所,生长素不是蛋白质,是有机酸,D错误故选:B3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 种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虽然来自同一人体,但各细胞中遗传物质含量并不相同B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都能产生ATP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种类相同D虽然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相同,但进行表达的基因不同【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
33、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解答】解:A、虽然来自同一人体,但各细胞中遗传物质含量并不相同,如卵细胞中的核DNA含量减半,A正确;B、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B正确;C、图中看出,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D、虽然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相同,但进行表达的基因不同,D正确故选:C4下列在叶绿体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AMg2+吸收BO2扩散C光能转换DDNA复制【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DNA分子的复制【分析】本题是对蛋白质的功能的考查,梳理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各种
34、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Mg2+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ATP水解供能,载体蛋白和ATP水解酶都是蛋白质,因此该过程需要蛋白质参与,A错误;B、O2扩散是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B正确;C、光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需要ATP合成酶的作用,而ATP合成酶是蛋白质,C错误;D、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B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澄清速度与pH无关D洗衣时,用热水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
35、性【考点】酶的特性【分析】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有最适宜温度,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小于最适宜温度,随温度是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是结构不发生改变,温度适当升高,酶活性升高,温度过高,酶的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温度降低,酶活性不变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解答】解: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酶活性降低,不是失去活性,A错误;B、多酶片中含有消化酶,故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36、,B正确;C、温度和PH值都影响酶活性,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澄清速度与pH有关,C错误;D、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强,温度小于最适宜温度,随温度是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洗衣时,用热水不一定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D错误故选:B6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C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考点】观察植
37、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由图可知: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细胞在发生之比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解答】解:A、在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A正确;B、甲细胞失水较少,乙细胞失水较多,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B错误;C、由图可知:乙的放大倍数和甲相同,故由观察甲
38、到观察乙放大倍数不变,C错误;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此时水分子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多于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D错误故选:A7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如表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选项受体细胞细胞膜上相应的膜蛋白与之结合的信号分子 A红细胞血红蛋白载体氧气 BT淋巴细胞抗体抗原 C胰腺细胞胰岛素受体胰岛素D骨骼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神经递质AABBCCD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突触的结构;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膜上糖蛋白具有识别信息,载体具有运输物质,酶催化反应等
39、作用【解答】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膜蛋白,A错误;B、T淋巴细胞膜上识别抗原的物质是糖蛋白,不是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不是膜蛋白,B错误;C、胰腺中的胰岛能够产生胰岛素,在该类细胞膜表面没有胰岛素受体,C错误;D、骨骼肌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可与神经递质结合,D正确故选:D8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功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hiHep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许多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C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内的核酸是完全一样的D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
40、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考点】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是以形成个体为标志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答】解:A、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人成纤维细胞能重编程为干细胞,这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B正确;C、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DNA完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者所含的RNA有所区别,C错误;
41、D、hiHep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许多功能,因此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D正确故选:C9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B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段C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段D整个过程不会出现四分体【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分析图形:图表示骨髓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间期(S期);表示G2期、前期、中期、后期;表示末期和G1期因此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是20小时【解答】解:A、细胞周期时长为20小时,A错误;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在段,B正确;C、基
42、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段,DNA复制时,C正确;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示为有丝分裂过程,因此不会出现四分体,D正确故选:A10下列最能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特征是()A合成ATPB合成mRNAC含有血红蛋白D含有胰岛素基因【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解答】解:A、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所有细胞都进行
43、ATP的合成与分解,与细胞分化无关,A错误;B、人体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mRNA,B错误;C、只有红细胞才能合成血红蛋白,存在血红蛋白说明其已经高度分化,C正确;D、动物体内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即动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含有胰岛素基因,所以含有胰岛素基因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B糖拌西红柿后,很快发现红色汁液增多,推断细胞有大量液泡破裂C换用高倍镜观察脂肪细胞时,需要缩小光圈,使视野变小,观察的细胞体积变大D观察正常绿叶层析后的色素带时,发现只有两条黄色带,
44、可推断是层析时间不够【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细胞观察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分析】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解答】解:A、观察黑
45、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参照,A正确;B、糖拌西红柿后,很快发现红色汁液增多,原因是细胞失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B错误;C、换用高倍镜观察脂肪细胞时,需要增大光圈,增加亮度,观察的细胞体积变大,C错误;D、观察正常绿叶层析后的色素带时,发现只有两条黄色带,原因可能是叶绿素被破坏,D错误故选:A12矿工中有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其发病原因是肺部吸入硅尘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硅尘,却不能产生分解硅尘的酶硅尘进入体内可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导致细胞通透性改变,使肺部细胞死亡,进而肺功能受损下列关于此疾病说法正确的是()A硅肺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吞噬细胞吞噬硅尘,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
46、疫C该生物膜系统是由许多肺部细胞的细胞膜构成D硅尘可能破坏溶酶体膜,其内的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通透性【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1、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坏死被认为是因病理而产生的被动死亡,如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均导致细胞坏死2、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解答】解:A、硅肺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
47、异常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坏死,A错误;B、吞噬细胞吞噬硅尘,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C错误;D、硅尘可能破坏溶酶体膜,其内的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通透性,D正确故选:D13如图表示某种生物体细胞示意图,请判断下列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AA、a与D、dBB、b与A、aCA、a与C、cDC、c与D、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48、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A、a与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有连锁现象,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B、A、a与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B正确;C、A、a与C、c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D、C、c与D、d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D正确故选:A1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精子数量之比为1:1CF1产生的雄配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
49、为yr的比例为1:1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可自由组合【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为Y_R_:Y_rr:yyR_:yyrr=9:3:3:1【解答】解:A、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配子若干个,比例为1:1:1:1,A错误;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B错误;C、F
50、1产生的雄配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C正确;D、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C15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1
5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答】解:A、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A错误;B、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C、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通过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分析实验数据,C正确;D、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D正确故选:A16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端开雄花,叶腋开雌花,即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是遗传学理想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不考虑变异),以下有关表述合理的是
52、()A隐性亲本植株上所结的籽粒都将长成隐性个体B显性亲本植株上所结的籽粒都将长成显性个体C显性植株上所结籽粒长成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比例1:1D隐性植株上所结籽粒长成的个体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比例3:1【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如果同株传粉,则显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隐性个体;如果异株传粉,则显性植株和隐性植株所产生的F1都是显性个体【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由于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所以玉米
53、既可自交,又可杂交显性植株所产生的都是显性个体,隐性植株所产生的既有显性个体,也有隐性个体,隐性植株自交后代全部是隐性个体,隐性植株杂交后代全部是显性个体故选:B17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4:4:1B3:3:1C1:2:0D1:2:1【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解答】
54、解: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Aa占,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为,因此AA:Aa:aa=4:4:1故选:A18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必须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C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含细菌的培养基上会逐渐出现透明亮点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会繁殖出大量含32P的噬菌体,少数
55、不含32P的噬菌体【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错误;C、当噬
56、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含细菌的培养基上会逐渐出现透明亮点,C正确;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会繁殖出少量含32P的噬菌体,多数不含32P的噬菌体,D错误故选:C19H2O2能将鸟嘌呤(G)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 dG),8oxo dG可与A互补配对若DNA片段有两个G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则该片段复制两次形成的子代DNA中不可能出现()A一半分子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一半分子含有8oxo dGC全部分子GC碱基对数减少D嘌呤数与嘧啶数不相同【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复制过程所遵循的原
57、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复制过程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由模板链和子链组成【解答】解:A、由题意知,该DNA分子两条链上都含有两个G,如果发生氧化的G在同一条链上,则DNA分子复制2次后,以氧化后的单链为模板形成的DNA碱基序列都发生变化,以没有氧化的DNA单链为模板形成的DNA的碱基序列都不发生变化,A错误;B、如果氧化的G发生在亲代DNA的两条链上,DNA复制2次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2个含有亲代DNA单链,即一半分子含有8oxo dG,B错误;C、由于氧化后的G与腺嘌呤A配对,因此通过DNA复制,可以将GC碱基对
58、转化成AT碱基对,全部分子的GC碱基对会减少,C错误;D、鸟嘌呤C与胞嘧啶C配对,G氧化后与腺嘌呤A配对,A与胸腺嘧啶配对,因此在氧化后,DNA复制过程中仍然遵循嘌呤与嘧啶配对的原则,即嘌呤与嘧啶碱基相等,D正确故选:D20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情况通常不可能是()ADNADNABRNA蛋白质CRNARNAD蛋白质DNA【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解答】解:A、遗传信息可以从D
59、NA流向DNA,即DNADNA,A错误;B、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错误;C、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C错误;D、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一般不会从蛋白质流向DNA,D正确故选:D21某同学野外采回一株植物,显微镜下发现其根尖分生区某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推测植株不可能是()A单倍体B二倍体C四倍体D三倍体【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1、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2、植物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有丝分
60、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解答】解:A、单倍体可能含有2个或4个染色体组,因此根尖分生区某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该植物可能是单倍体,A错误;B、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暂时加倍,因此某植物根尖分生区某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该植物可能是二倍体,B错误;C、四倍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4个,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因此某植物根尖分生区某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该植物可能是四倍体,C错误;D、三倍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且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该植物不可能是三倍体,D正确故选:D22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
61、对古老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图所示)根据该假说,推测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B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都相同C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考点】DNA分子的复制;细胞的分化【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DNA链染色体分
62、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开始分化并最终衰老死亡,这样减少了积累基因突变的概率,也可保持成体干细胞的数量基本不变据此答题【解答】解:A、由图可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但染色体的分配并不是随机的,成体干细胞总是将永生化链分配给一个子代细胞,成为成体干细胞,A正确;B、由于子代的成体干细胞总含有永生化链,因此减少了积累基因突变的概率,导致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不同,B错误;C、成体干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所以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现象,C错误;D、由图可知,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可见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但分裂后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没
63、有增长,D错误故选:A23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幼苗丙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属于单倍体B通常幼苗丁以及它们的后代戊都应该是纯合子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染色体
64、组成的增加或减少【解答】解:A、幼苗丙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属于异源二倍体,A错误;B、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幼苗丁,所以幼苗丁以及它们的后代戊都应该是纯合子,B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故选:B24如图为人W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已知W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的赖氨酸变为谷氨酸(有关的密码子为:赖氨酸AAA、AAG 谷氨酸GAA、GAG),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处插入碱基对GC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处缺
65、失碱基对AT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因甘氨酸密码子是GGG,赖氨酸密码子是:AAA、AAG,谷氨酰胺密码子是:CAG、CAA,结合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可以判断WNK4基因上方那条链是编码链(下方是模板链),它和mRNA上的碱基序列相同,只是在基因编码链上是T的位置,在mRNA上是U由于只有一个氨基酸改变,而其余的氨基酸顺序没有改变,则是碱基对的替换【解答】解:A、若处插入碱基对GC时,编码链(或mRNA)碱基序列为:/GGG/GAA/GCA/G,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丙氨酸碱基序列为:GGG/GA
66、G/CAG/,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谷氨酰胺碱基序列为:GGG/AGC/AG,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C错误D、若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编码链(或mRNA)碱基序列为:GGG/AAA/CAG/,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谷氨酰胺下列关于育种说法错误的是()A育种是获得并整合优良基因的过程B基因工程育种是定向的改造生物,可以打破生殖隔离C各种育种方法都是以生物变异为原理,与遗传无关D育种是在产生变异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选择,结果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
67、、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育种是获得并整合优良基因的过程,A正确;B、基因工程育种是定向的改造生物,可以打破生殖隔离,B正确;C、各种育种方法都是以生物变异为原理,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即与遗传有关,C错误;D、育种是在产生变异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选择,结果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26在下列关于遗传学科学史的实验中,研究方法错误的是()A摩尔根用白眼果蝇做的研究实验类比推理法B
68、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C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D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模型建构法【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萨顿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用的是假说演绎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解答】解:A、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
69、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假说演绎法,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C、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用的是假说演绎法;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D正确故选:A27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某生物个体具有抗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某个基因的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
70、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解答】解: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因此对进化非常重要,A正确;B、某生物个体具有抗药性是变异的结果,B错误;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某个基因的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C正确;D、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AA与Aa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AA与aa与环境的适应性不同,D正确
71、故选:B28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B生存因子干扰神经细胞发育,使其衰老死亡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并非用电信号传递信息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非特异性免疫【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解答】解:A、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受基因控制的,有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A正确;B、据图可知,得到足够生存因子的神经细胞能生存下来,否则会
72、凋亡,故说明了神经细胞能够存活下来可能与获得足够的生存因子有关,生存因子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B错误;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化学信号传递信息,C正确;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B29如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B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C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D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用方法进行救治【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方法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
73、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 方法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解答】解:A、方法表示免疫治疗,是在患病时给患者注射抗体,以消灭抗原,方法表示免疫预防,是在患病前给个体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B、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B错误;C、注射抗体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没有记忆细胞产生,免疫力不会持久,C错误;D、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用方法进行救治,D错误故选
74、:A30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是()A苹果从青到红的成熟过程B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C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D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合成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解答】解:A、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A错误;B、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与生长素有关,B错误;C、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主要与脱落酸有关,C错误;D、秋水仙素不是植物激素,它属于一种生物碱,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与植物激素无关,D正确故选:D31如表是探究温度
75、对酵母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时间种群密度温度0(h)2(h)4(h)6(h)8(h)10(h)12(h)14(h)16(h)10下培养10101315161718192020下培养10121425487511016534830下培养10255580100115120125125A研究过程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等实验工具B若实验过程中培养液被杂菌污染,表中的实验数值也会增加C20条件下培养的酵母菌将在16小时时达到K值D30左右培养酵母菌14h后,其出生率将降至0【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
76、变量是酵母菌种群密度,其中30下培养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是酵母菌的最大值低于20下培养【解答】解: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观察时得借助显微镜、滴管、量筒、吸水纸、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等器具其中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微生物细胞计数的常用工具,A正确;B、若实验过程中培养液被杂菌污染,表中的实验数值开始可能会增加,但是如果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弱势,则增长到一定值之后可能会下降,B错误;C、表格数据显示,20条件下培养的酵母菌在16小时时种群密度最大,但是由于没有继续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到达K值,C错误;D、30左右培养酵母菌14h后,种群密度保持不变,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并不是
77、出生率降至0,D错误故选:A32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为神经细胞B若信号物质是抗原分子,则靶细胞可能是记忆细胞C若信号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D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图示过程是信号物质传递信息作用于靶细胞过程【解答】解:A、神经递质作用的靶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也可能是肌肉或腺体等,A错误;B、抗原可作用于记忆细胞,促进记忆细胞增殖分化,B正确;C、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D、胰岛素可
78、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D正确故选:A33研究人员调查1928一1977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J”型增长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下降;连续暖冬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解答】解:A、灰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A错误;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S”型增长,B错误;C、据图分析,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C正确;
79、D、连续暖冬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灰鹭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说明出生率下降,D错误故选:C34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占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图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分为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可利用分为被植食动物摄入和未被摄入;被植食动物摄入包括植食动物同化量和未同化量;植食动物同化量包括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和植食动物呼吸消耗量【解答】解:A、输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80、,不是之和,A错误;B、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中,B正确;C、中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散失的能量,C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之比,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也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且图示中二者为同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B35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C集气管中的气体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
81、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解答】解:A、酒精发酵过程中,开始时,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加快,后来保
82、持相对稳定,最后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B、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B错误;C、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错误;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D正确故选:D36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A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C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D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83、分析】1、在高浓度盐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细胞是耐盐的细胞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3、培养基按功能分:种类制备方法特征用途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伊红和美
84、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解答】解:A、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无法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A错误;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C、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C正确;D、只有纤维素分解菌才能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存下来,因此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故选:A37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B显微注射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利用了细胞膜流动性原理CPCR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D体内、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均可获得单克隆抗体【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基因工程的原
85、理及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新植体)2、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解答】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A正确;B、显微注射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利用了基因重组原理,B错误;C、PCR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C正
86、确;D、体内、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均可获得单克隆抗体,D正确故选:B38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培育出的抗虫棉是否成功,需要检测()A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B是否有抗虫的性状出现C是否有抗生素产生D目的基因是否得到表达【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解答】解: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关键是看能否表达出来,抗虫基因的表达一般对棉花接种棉铃虫,观察其
87、存活情况,来鉴定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故选:B39设计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如果期望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不需要考虑的是()A亲本体细胞去除细胞壁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C亲本间的生殖隔离问题D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分析】1、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时,需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该技术包括亲本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植物组织培养又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步骤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答】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首先要去除细胞壁,A正确;B、培育优良品种,需要选择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B正确;C、
88、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所以不需要考虑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C错误;D、植物体细胞杂交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植物组织培养的两个重要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正确故选:C40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某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CO2可以为该微生物提供能源B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必须提供氮源、水、无机盐【解
89、答】解:A、CO2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A错误;B、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B正确;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D、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D正确故选:A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41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人员以北方生长的黄瓜品种为材料为了研究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科技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它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研究人员在五月份测定了光照强度、气温对黄瓜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情况(如曲线所示)(1)曲线反映出在气温28(或29)左右,光照强度1700umol
90、m2s1(写1600或1800均给分)左右条件下的气孔导度比较大该条件是在一天中的11:00到13点(时间段)(2)若在盛夏的中午测定气孔导度,预测其数值比此曲线所示的数值小理由是气温过高,气孔大量关闭,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分实验二:为了研究钙离子对高盐(NaCl)培养条件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处理叶绿素含量(mgg1)光合速率(CO2/umolm2s1)气孔导度(mmolm2s1)叶肉细胞淀粉含量(mgg1)甲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蒸馏水2.60721.890.59895.2乙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Cl2溶液2.66722.030.6249
91、4.9丙含高浓度NaCl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蒸馏水2.07111.230.128110.1丁含高浓度NaCl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Cl2溶液2.44215.920.20197.4请回答问题(3)实验中要测定叶绿素含量,首先需要研磨叶片,并加入无水乙醇(有机溶剂)将其提取出来(4)与甲组相比,丙组光合速率大量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仅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由于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吸收光能减少,使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减弱;同时由于许多气孔关闭(或气孔导度降低),叶片从外界吸收CO2量减少,直接导致暗(碳)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减弱经高盐处理后,植物根系细胞容易造成失水,也使黄瓜幼苗叶肉细胞中合成的
92、淀粉因向贮存器官运输不畅(或运输不畅)造成积累,阻碍了其细胞中光合作用的继续进行(5)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在正常条件下,外源Ca离子否(是、否)显著影响黄瓜幼苗正常生活丁组和丙组对比,施加外源钙离子后,黄瓜幼苗对NaCl的耐受性有所提高(6)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钙离子可缓解高浓度NaCl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该实验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是:假如本地区是盐度较高的土壤,若要种植黄瓜并提高其产量,可采取适当给叶片喷洒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措施【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分析表格数据:丙组和甲组相比光合速率下降,两组自变量是含高NaCl的全营养液培养,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叶绿素
93、含量减少,吸收光能的能力减弱,从而使光反应减弱,导致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的过程减弱;高盐处理下,植物根系细胞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导度减小,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光合速率下降;丁组和丙组对比,黄瓜施加外源钙离子后,叶绿素含量减少量、气孔导度的减少量和淀粉的积累量都变小,因而对NaCl的耐受性更强该实验的结论是钙离子可缓解NaCl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解答】解:(1)曲线反映出在气温28(或29)左右,光照强度1700 umolm2s1左右条件下的气孔导度比较大该条件是在一天中的11:00到13点(时间段)(2)若在盛夏的中午测定气孔导度,由于气温过高,气孔大量关闭,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
94、分,因此预测其数值比此曲线所示的数值小(3)光合作用的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4)丙组和甲组相比,自变量是含高NaCl的全营养液培养,所以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叶绿素含量减少,由2.607mgg1减少到2.071mgg1,吸收光能的能力减弱,从而使光反应减弱,导致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的过程减弱;高盐处理下,植物根系细胞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导度减小,由0.598mmolm2s1减少到0.128mmolm2s1,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光合速率下降;高盐处理下,植物根系细胞容易造成失水,也使黄瓜幼苗叶肉细胞中合成的淀粉因向贮存器官运输不畅(或运输不畅
95、)造成积累,阻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5)在正常条件下,外源Ca离子不显著影响黄瓜幼苗正常生活丁组和丙组对比,黄瓜施加外源钙离子后,叶绿素含量减少量、气孔导度的减少量和淀粉的积累量都变小,因而对NaCl的耐受性更强(6)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钙离子可缓解NaCl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假如本地区是盐度较高的土壤,若要种植黄瓜并提高其产量,可采取适当给叶片喷洒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措施故答案为:(1)气温28(或29)左右,光照强度1700 umolm2s1(写1600或1800均给分) 11:00到13点(2)小 气温过高,气孔大量关闭,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分(3)无水乙醇
96、(有机溶剂)(4)叶绿素含量降低 光 许多气孔关闭(或气孔导度降低),叶片从外界吸收CO2量减少 CO2的固定 失水 向贮存器官运输不畅(或运输不畅)(5)否 有所提高 (6)钙离子可缓解高浓度NaCl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适当给叶片喷洒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42玉米,雌雄同株,单性花,通常为自花授粉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正常光照下,体细胞含有2个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1)在正常光照下,某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其原因是光照影响到与
97、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基因(A)的表达,进而影响叶片颜色,此过程说明性状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有一批浅绿色植株(P),如果让它们相互授粉得到F1,F1植株随机交配得到F2代,F2代成熟植株中a基因频率为25%(3)现有一正常光照下呈浅绿色的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一条p为正常,另一条q为异常(如图所示),说明该植株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只有q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若A或a基因在片段m上,则植株甲不能(能、不能)产生浅绿色的后代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
98、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若F1全为浅绿色植株,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q、p上若F1深绿色植株:浅绿色植株=1:1,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p、q上【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同时又受环境的影响,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解答】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植株叶
99、片在正常光照下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说明光照的有无会影响与叶绿体代谢有关酶的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叶片颜色此过程说明性状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浅绿色植株体的体细胞基因型为Aa,当有些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基因已完成了复制但未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时,这些正常细胞中会含有两个A基因有一批浅绿色植株(Aa),如果让它们相互授粉得到AA、Aa、aa,由于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所以熟植株中只有AA、Aa,比例为1:2,a基因频率为F1植株随机交配得到F2,其中AA占、Aa占、aa占(死亡),成熟植株中a基因频率为(3)现有一正常光照下呈浅绿色的成熟植株甲,
100、其体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一条p为正常,另一条q为异常,根据图示可以说明该植株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只有q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若A或a基因在片段m上,则植株甲不能产生浅绿色的后代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的体细胞基因型为Aa,如果基因A或a在缺失片段m上,则q染色体上没有基因A、a,又因为含有这样的q染色体的花粉或卵细胞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则植株甲不能产生因此,植株甲的A或a基因不会在片段m上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若F1全为浅绿色植株,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位于q上,基因a位于p上;若F1深绿色植株:浅绿色
101、植株=1:1,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位于p上,基因a位于q上故答案为:(1)酶 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 (2)25%(3)染色体结构变异 不能 :q、p:p、q43白粉菌和条锈菌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 试验编号 播种方式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 白粉病感染程度 条锈病感染程度单位面积产量 A品种 B品种 单播 4 0+ 单播 2 0+ 混播 2 2+ 单播 0 4+ 单播 0 2+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据表回答:(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判断依据
102、是、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2)设计、两组试验,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三组相比,第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试验处理F3无病植株的比例(%)F2植株 无菌水以条锈菌进行感染 以白粉菌进行感染 以条锈菌+白粉菌进行双感染 甲 100 25 0 0 乙 100 100 75 75 丙 100 25 75?据表推测,甲的
103、基因型是Ttrr,乙的基因型是ttRr,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混播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由于、组小麦单播时,未感染白粉病,说明、组小麦为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由于、组小麦单播时,未感染条锈病,说明、组小麦为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解答】解:(1)根据、组小麦单播时未感染白粉病,可判断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2)设计、两组试验,其自变量为植株密度,所以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三组相比,第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明显下降(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
104、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的后代以条锈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25%,以白粉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0,所以甲的基因型是Ttrr乙的后代以条锈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100%,以白粉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75%,所以乙的基因型是ttRr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故答案为:(1)A、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Ttrr ttRr 44通过对藏红花的研究发现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理想的抗癌药物之一由于其产量极低,采收耗时费力,在中国被列为珍稀名贵中药材
105、利用植物组培技术提高藏红花产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1)培养藏红花常采用MS合成培养基除了氨基酸、蔗糖、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外,培养基中还必须加入植物激素,以促进外植体的脱分化过程对外植体的消毒和培养基的灭菌过程是避免杂菌污染的必要条件下表为不同激素配比及浓度对诱导愈伤组织生成的影响(30天统计)分组激素及浓度(mgL1)外植体数愈伤组织生长情况愈伤组织诱导率/%16BA,02,4D,220颗粒状,黄色,生长缓慢,易褐化8026BA,0.12,4D,220颗粒状,黄褐色,生长缓慢,易褐化9536BA,0.22,4D,220颗粒状,黄色,生长较快,少量褐化9546BA,0.52,4D,220
106、颗粒状,黄色,生长较快,不易褐化9856BA,0.5NAA,0.220小颗粒状,黄褐色,生长缓慢,容易褐化25(2)1、2、3、4组的自变量为6BA的浓度结果表明:6BA和2,4D 诱导愈伤组织时具有协同作用(3)从表中可知,愈伤组织的最佳生长状况应该是颗粒状,黄色,生长较快,不易褐化,因此,建议在制作MS培养基时应该选用的激素及浓度应该是6BA浓度为0.5mgL1,2,4D浓度为2mgL1(4)若要比较6BA 与NAA联合使用和6BA与2,4D联合使用的效果哪种好,需要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设置激素及浓度应该为6BA浓度为0.5mgL1,NAA浓度为2mgL1【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分析】1、
107、MS培养基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有机物包括甘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肌醇、蔗糖、琼脂等,特别包括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消毒和灭菌 消毒灭菌概念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用对象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2、3、4组的自变量为6BA浓度,因变量是愈伤组织诱导率/%,结果表明:6BA和2,4D 诱
108、导愈伤组织时具有协同作用【解答】解:(1)培养藏红花常采用MS合成培养基除了氨基酸、蔗糖、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外,培养基中还必须加入植物激素,以促进外植体的脱分化,过程对外植体需消毒处理,对培养基的需灭菌处理是避免杂菌污染的必要条件(2)分析图表可知,1、2、3、4组的自变量为6BA的浓度,结果表明:随着6BA浓度增大,越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6BA和2,4D 诱导愈伤组织时具有协同作用(3)从表中可知,愈伤组织的最佳生长状况应该是颗粒状,黄色,生长较快,不易褐化,因此,建议在制作MS培养基时应该选用的激素及浓度应该是6BA浓度为0.5mgL1,2,4D浓度为2mgL1(4)实验组和对照
109、组只能有一个变量,若要比较6BA 与NAA联合使用和6BA与2,4D联合使用的效果哪种好,需要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设置激素及浓度应该为6BA浓度为0.5mgL1,NAA浓度为2mgL1和第4组对照故答案为:(1)植物激素 脱分化 消毒(专有名词不得写错) 灭菌(专有名词不得写错)(2)6BA的浓度 协同(3)颗粒状,黄色,生长较快,不易褐化 6BA 浓度为0.5 mgL1,2,4D浓度为2mgL1(4)6BA 浓度为0.5 mgL1,NAA浓度为2mgL145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等的原料,所以,胆固醇并非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10、据如图1所示回答以下问题:(说明:LDL为低密度脂蛋白)(1)通过过程形成两种mRNA,该过程叫做转录其产物用RNA酶分解后能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2)当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较高时,一方面通过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来调节;另一方面抑制LDL受体蛋白的翻译过程来维持胆固醇含量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3)细胞外的LDL与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若LDL受体基因发生了改变,很可能会导致血浆中LDL浓度增高(4)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目前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是乙酰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乙酰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脂蛋
111、白水平科学家为了获得针对杂合子患者临床应用的剂量,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杂合子患者68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要求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应该相同观察组每日服药量为60mg,对照组每日服用量为40mg,同时对两组患者统一规范饮食中胆固醇摄入,胆固醇控制在100mg/天内,60 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服药10、30、60 天后,通过对患者进行抽血化验,检测他们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TC、HDLC、LDLC)的含量,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以上实验结果分析,杂合子患者临床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有效剂量应该选用60mg/天由实验结果可知,该剂量的药物对
112、控制血脂有明显的疗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使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HDLC)含量显著提高,二是使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TC、LDLC)含量明显降低【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种群的特征【分析】分析图解:图1中,过程表示转录,过程均表示翻译当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较高时,一方面通过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来调节;另一方面抑制 LDL受体蛋白的翻译过程来维持胆固醇含量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解答】解:(1)通过过程形成两种mRNA,该过程叫做转录转录的产物为RNA,因此RNA用RNA酶分解后能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2)分析图1可知,当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较高时,一方面通过抑
113、制酶的合成和活性来调节;另一方面抑制LDL受体蛋白的翻译过程来维持胆固醇含量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3)细胞外的LDL与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若LDL受体基因发生了改变,细胞外的LDL将不能进入细胞,很可能会导致血浆中LDL浓度增高(4)选取杂合子患者68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对照实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要求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应该相同观察组每日服药量为60mg,对照组每日服用量为40mg,同时对两组患者统一规范饮食中胆固醇摄入,胆固醇控制在100mg/天内,60 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服药10、30、60 天后,通过对患者进行抽血化
114、验,检测他们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TC、HDLC、LDLC)的含量,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由以上实验结果分析,该剂量的药物对控制血脂有明显的疗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使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HDLC)含量显著提高,二是使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TC、LDLC)含量明显降低,因此杂合子患者临床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有效剂量应该选用60mg/天故答案为:(1)转录 四种核糖核苷酸 (2)酶 LDL受体蛋白的翻译过程; 反馈(3)LDL受体; 胞吞; LDL浓度增高 (4)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抽血化验; 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
115、蛋白胆固醇(或TC、HDLC、LDLC)60mg/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HDLC)含量显著提高;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TC、LDLC)含量明显降低462007年5月,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了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显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科学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蓝藻属于生产者,水华主要是因为蓝藻数量过多,导致的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分析蓝藻大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太湖中N、P含量丰富及光照、温度适宜(2)为了研究太湖中鲌鱼和鲚鱼渔获量的变化,进行了数据的调查统计(如图)
116、由图可知,在1995年的水华之后,太湖中鲌鱼的捕获量相对低,说明此时湖中鲌鱼的数量较少1995年后,太湖中鲚鱼的数量相对较多,请推测鲌鱼和鲚鱼的关系应该是捕食鲚鱼数量的变化,最终导致以蓝藻等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减少,这也是导致蓝藻数量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请将本题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用一条食物链表示出来蓝藻浮游动物鲚鱼鲌鱼【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数量,化学治理存在的污染等据曲线可以推测,鲌鱼和鲚鱼之间是捕食关系,本题中各生物之间存在的一
117、条食物链是:蓝藻浮游动物鲚鱼鲌鱼【解答】解:(1)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太湖中N、P含量丰富及光照、温度适宜,导致蓝藻大爆发(2)由图可知,在1995年的水华之后,太湖中鲌鱼的捕获量相对低,说明此时湖中鲌鱼的数量较少由图可知,1995年后,太湖中鲚鱼的数量相对较多据曲线可以推测,鲌鱼和鲚鱼的关系应该是捕食鲚鱼数量的变化,最终导致以蓝藻等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减少,这也是导致蓝藻数量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本题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用一条食物链表示出来为:蓝藻浮游动物鲚鱼鲌鱼故答案为:(1)生产者 太湖中N、P含量丰富及光照、温度适宜(2)相对低 较少 相对较多 捕食 减少 蓝藻浮游动物鲚鱼鲌鱼2017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