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套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D)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与“印钞机”和“黄金兑换”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与“黄金兑换”无关,故B项错误;关贸总协定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与“黄金兑换”无关,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中“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可知,该协定规定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
2、与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结合所学可知,这个特权是布雷顿森林协定赋予的,故D项正确。2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欧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解析:欧元的问世是欧盟一体化具体表现,说明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经济的稳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3、化的发展主要是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说明美国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D)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BCD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国际经济交流解析:材料中仅肯德基的设立体现了经济体制的变革,兵马俑巡展不能体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故错误;两则材料都没有体现出中西文化的融合,故错误;由外国开始在中国设立肯德基到中国的兵马俑到外国巡展体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故正确;这个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国
4、际交流范围扩大,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4苏联经济在“八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比较简表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社会总产值7.4%6.4%4.2%3.3%国民收入7.7%5.7%3.8%3.2%工业总产值8.4%7.4%4.4%3.7%农业总产值4.1%2.5%1.7%1.1%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B)A赫鲁晓夫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B勃列日涅夫时期注重发展重工业,与美国搞军备竞赛C戈尔巴乔夫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D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
5、改革解析:表格反映出,从19711985年,苏联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速都在放慢。赫鲁晓夫改革时间是19531964年,表格中的时间里,赫鲁晓夫早已下台,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在位,他注重发展重工业,与美国搞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故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才上台,故C项错误;材料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5“他最终将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将国家从持续70年的停滞和压迫中解救出来”,“他是将自由还给了东欧各国的伟人”。以上评语是美国总统里根等各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是(D)A罗斯福B丘吉尔C撒切尔夫人 D戈尔巴
6、乔夫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罗斯福是美国总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建立两极格局,美国控制的是西欧,不会是“将自由还给了东欧各国的伟人”,故A项错误;丘吉尔是英国首相,没有控制东欧,故B项错误;撒切尔夫人是英国首相,没有控制东欧,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苏联进行改革,改革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从而彻底打破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东欧各国也摆脱苏联的控制,故D项正确。6196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这说明日本(D)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7、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C实施了计划经济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日本经济模式调整解析:福利制度是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与题干中生活“中流”的人达到90%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不能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故B项错误;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施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说明日本中产阶层人数增加,故D项正确。7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促进图中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A第三次科技
8、革命的推动B与苏联“冷战”的升级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是图中时段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故A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美国与苏联冷战的升级,但与图中时段经济迅速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
9、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一经济理论主张(A)A国家放松干预经济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C完全的自由放任 D积极仿效计划经济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解析:联系1973年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弗里德曼,认为“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是不可能的,提出“以自愿交易为主”,可见这一理论主张政府放松干预,故A项正确;材料与强化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放在1976年,也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故B项错误;完全的自由放任早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就被抛弃了,故C项错误;苏联
10、计划经济的弊端在1976年更加明显,西方国家不可能积极仿效,故D项错误。9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领域是“国际工作,人道主义工作”。据此推断获奖的人是(B)A丘吉尔 B马歇尔C斯大林 D尼克松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解析:丘吉尔二战后主张美英联盟,共同遏制苏联,与人道主义、和平奖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在1947年提出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对欧洲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国际工作,人道主义工作”,故B项正确;斯大林领导了苏联卫国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但与“国际工作,人道主义工作”无关,故C项错误;尼克松1953年以前担任美国的参议员和副总统,与人道主义无关,故
11、D项错误。10英国诗人蒲柏写道:“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_去吧,于是一切遂成光明。”后人续写道:“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魔鬼说:让_去吧,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这两个人物分别是(C)A哥白尼和牛顿 B牛顿和达尔文C牛顿和爱因斯坦 D牛顿和普兰克考点:经典力学;相对论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的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与“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和“于是一切遂成光明”相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物体高速运动问题,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但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
12、识性”认识,符合题中“一切又回到黑暗中”,选择C项符合题意。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
13、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材料四田中首相来
14、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4)
15、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考点:(1)中美关系正常化;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4)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1)根据材料一“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可以归纳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材料一“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可以归纳为
16、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2)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理解,根据材料二“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可以归纳为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再结合所学,联合公报的发表意味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3)第一小问反应,根据材料三“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是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可以归纳为中日民
17、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以归纳为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可以归纳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角度作答。(4)注意题干要求“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本方面,根据材料四“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作答;从中国方面,应该吸取教训,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等等,只要言之有理。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2)问题:台湾问题。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日本:甲午战争及20世纪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