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政治高中必修三教案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184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政治高中必修三教案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政治高中必修三教案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政治高中必修三教案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政治高中必修三教案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政治高中必修三教案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框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教育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对世界的贡献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3、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音像资料四、教学过程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课堂探究:08奥运-这一刻,让世界感受文化中国 北京时间月日晚,第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这一刻,亿中国人民期盼和准备了年;这一刻,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

2、民族等待了百年;这一刻,全世界数十亿双眼睛聚焦于北京“鸟巢”;这一刻,世界感受美丽的“文化中国”。当大型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奏响第一个音符,演出人员迈出第一个舞步,大型的看台背景打出了第一缕光影一个充满神秘而又一目了然的“文化中国”便豁然展现:你可以看见从甲骨文中绵延而出的中华文明,你可以随着水墨的意境徜徉于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国哲学,你可以从漫天焰火中感受中国与世界携手向前在这样的时刻,在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颂歌中,全世界感受着“文化中国”。奥运会来到中国,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带给世界一个鲜明的信号:中国拥抱世界,世界拥抱中国。改革开放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

3、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开幕的这一刻,“文化中国”传递给世界的“绿色”“科技”“人文”理念,深深地融进汇聚了人类和谐的奥运理念中。可以想象,当全球数十亿观众观看北京奥运盛事的这一刻,“文化中国”将在他们心中留下印痕,中国传统、现代的文化元素将通过奥运会这一平台更多地走向世界。 探究提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形式多样,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文化典籍、民俗风情以及衣食住行等,无不在其中。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中华文化的

4、文学艺术风格: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注意: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点拨:相关健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创造力。课堂探究:查一查李约瑟其人?中国科学技术史其书?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你能例举出哪些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列举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

5、中国的瓷器艺术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所取得的成就。课堂讨论:以你感兴趣的某一中华文化样式为例,比较中西方的区别,并尝试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及贡献。例如:中医与西医。通过讨论中西医的差别,得出中医的特点:整体性、系统性、自然主义。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这一知识点。第一层从科学技术与民族文明的关系分析;第二层分析了巾国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意义。证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6、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点拨:评一评:你知道一直困挠着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权威李约瑟的是什么问题? 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事业有什么启发?中国在古代曾经出现过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杰出的科学技术成就,自公元1至15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也一直是走在西方国家的前面,可是近代的科学文明却没有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而却诞生在刚刚摆脱中世纪黑暗的欧洲?这个问题也被称为世纪难题。讨论:如何发展现代科技?这个讨论是本课内容的一个深化。 (视频)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

7、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课堂探究:(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 (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探究提示:(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这

8、里讲述了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教材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分析了区域文化的成因,其次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具体表现。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

9、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注意: 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点拨:“相关链接”中提到的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郝英雄史诗。史诗的篇幸结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具有蒙古族说唱艺术的特点。从民族文学角度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丽色彩。课堂探究:(1)你还知道哪蝗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务有什么特点? (2)你能列

10、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 探究提示:(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陧,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11、 (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点拨:“教材插图”说明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既有本民族的色彩,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博大、深厚。教学反思:1本课宏观把握捷径:本课主要讲解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首先分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具体原因、表现;然后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古代的文学艺术、科技和不同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从而深层次地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全貌。2把握本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大树,系统掌握全课内容,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3注意环节之间的过渡。4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宜过难,不利于学生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