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
2、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形成高山、盆地,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变得高低不平它们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共同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在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就全球而言,内力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垂直运
3、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基本形式示意图岩层的运动方向岩层变化对地表影响例证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
4、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垂直于地表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
5、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沙泥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
6、移海滨地区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相应的地貌特点(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地区以风力
7、侵蚀作用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8、高考总复习地理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回到地壳内。简而言之,所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可理解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变式图一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变式图二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a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b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c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第二部
9、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岩石的成因分类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
10、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010年绍兴调研)读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
11、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解析 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峰林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以化学作用为主;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形成,也属于内力作用。“V”字形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答案(1)D(2)C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一、单项选择题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乙图中构造
12、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 本题组通过典型景观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第1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答案 1.B 2.A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009年重庆高考)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34题。3游客在甲景观地普遍观赏到()A奇松、云海B石林、石芽C椰林、孤峰D森林、冰川解析 据甲景观可以判断为喀斯特地貌,其主要形态为石林和石芽,故选项B正确。答案 B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
13、考总复习地理4两地地貌形成的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解析 甲、乙两景观都为石林地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甲景观为石林地貌的初期发育阶段,乙景观为石林地貌的成熟阶段,故甲景观以化学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答案 C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2010年徐州模拟)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回答56题。雨花石昆石太湖石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成分是石灰岩第
14、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5.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解析 由材料可知,雨花石出自沉积岩中的砾岩,昆石实质上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太湖石是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其中雨花石和太湖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而昆石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形成的。答案 D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6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A太湖石昆石B雨花石砾岩C雨花石昆石D砾岩昆石解析 昆石只能由岩浆冷却形成,而雨花石可以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砾岩。答案 B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
15、据下图,回答78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7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国家海岸地区的典型景观()A挪威 B新西兰C日本 D西班牙8图中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海浪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解析 由图分析图示为峡湾地形,结合选项判断此景观主要分布在挪威,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 7.A 8.C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相关示意图,回答910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9表示搬运作用的是()A BC D10表示形成新月形沙丘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 BC D解析 根据图示、为风化、侵蚀两种作用,两
16、种作用可相互促进。为搬运作用,为堆积作用,为固结成岩作用。新月形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答案 9.B 10.C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1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来自中国雷州半岛的岩芯(通过钻孔获得的深层岩石)发现,中国唐朝的衰败与当时旱灾频发有关。下列能够证明当时旱灾频发的沉积物特征可能是()A这一时代形成的沉积物的直径大B这一时代沉积层厚度小C这一时代沉积物中植物花粉含量高D这一时代沉积层中发现了大量昆虫化石解析 旱灾频发使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减弱,反映在岩层上是这一时代沉积层厚度小。答案 B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二、综合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7、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2009年10月23日,位于西印度群岛蒙特塞拉特的苏佛里耶火山大规模喷发。火山喷出的巨大灰尘高达数千米。此次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会形成()A花岗岩 B玄武岩C砾岩 D页岩(2)A、B、C代表的岩石为:A_、B_、C_。(3)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_、_,的发生必须要有一定的_和_(条件)。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4)B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为_(序号),其表现形式有_。解析 第(1)题,花岗岩属侵入岩,玄武岩属喷出岩,砾岩、页岩是沉积岩。第(2)题,根据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C为变质岩。第(3)(4)题,
18、为冷却凝固作用;为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1)B(2)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3)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温度 压力(4)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3(2010年盐城模拟)下列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示意图,其中丙图景观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戊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单位:米),以及沿NM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1)写出地貌名称:甲_,乙_,丙_,丁_。(2)根据岩层弯曲特征和等高线数值变化,判断戊地的地形及成因是_。某地质考察队在
19、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并说明判断理由。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3)某同学认为甲、乙、丙、丁、戊五幅图从地貌成因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应如何分类,并说出你的理由。分类:_,理由:_。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戊五幅图所示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_。A一般来说,甲地形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成为人类的聚居地B乙地形区聚落往往形成明显的条带状,蜿蜒分布于山前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D丁地形区具有天然的洼陷,适宜建设大型水库或者输水通道E戊地形区应在本地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答案(1)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沙丘 谷地(2)山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有色金属矿床应位于C地,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喀斯特地貌应位于A地,因为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3)甲、乙、丙一类,丁、戊一类 甲、乙、丙的地貌形成以外力作用为主,丁、戊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4)ABC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