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2013大纲文综,79)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第1题,以赤潮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促使某
2、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B项正确。第2题,考查赤潮形成的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同时,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赤潮的暴发,C项正确。第3题,考查赤潮多发的海域位置。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且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限,A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氮、磷污染物影响很小,不易发生赤潮,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既有温度条件,又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赤潮多发,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易发生赤潮,D项错误。答案1B2C3C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45题。4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C
3、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5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环境污染A B C D答案4C5A(2015南京模拟)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回答67题。6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智力资源矿产资源B空间资源矿产资源C空间资源智力资源D矿产资源智力资源7工业文明阶段,曲线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解析第6题,矿产资源在工业文明时期影响最大,在农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期影响较小,因而曲线
4、表示矿产资源;在生态文明时期,智力资源为最重要的区位条件,因而曲线表示智力资源。第7题,曲线表示空间资源,在工业文明阶段,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答案6D7C8(2011天津文综,4)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解析由图可知,L湖靠近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会影响到L湖,故A正确,矿区距L湖较远且不属于同一水系,影响不到L湖。牧区、林区影响较小,故B、C、D三项不正确。答案A9(2011浙江文综,6)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
5、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据此完成下题。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B C D解析该盆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河水的过度引用,与此不符,故选A项。答案A(2011广东文综,45)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1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11山西
6、、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第10题,分析题图知,闽、粤两省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选B项。第11题,山西、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省区,煤炭消耗量大,因此人均CO2排放量高。答案10B11C(2011上海地理,1516)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据此完成1213题。12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13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
7、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解析第12题,臭氧吸收紫外线,可以减少过强紫外线对生命的损害。第13题,南极春季的臭氧空洞最为严重。答案12B13C(2015江苏连云港调研)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图中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15图示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14题,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肥力降低、河湖淤积,可知该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15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答案14C15A(20
8、15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读“全球海洋pH变化图”,完成1617题。16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17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解析第16题,海洋pH的变化主要与海洋中CO2的浓度有关,而海洋中的CO2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放。第17题,海水酸化,海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增强,影响珊瑚礁的保护。答案16D17A二、综合题182014安徽文综,35(1),1
9、6分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上图表示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为46%,曾承办国际雪联滑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16分)解析描述等值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应从整体变化特点、极值区、疏密状况等方面展开。结合霾形成的条件从污染物来源和气象条件两
10、个方面分析霾日数多少的原因。答案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多(冬季风背风坡多),华北平原东南部较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地区较多,乡村地区较少。与冬季相比,甲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气流沿太行山东坡上升,加上近地面气温高(逆温现象少),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干尘粒扩散;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19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人为原因是_ _。(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 _。(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
11、施?(4)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其原因是_。治理措施是_。(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_。解析从图中可看出,A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及过度放牧,致使土地沙化现象严重,而且在风力作用下易产生沙尘暴现象。B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黄河、珠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其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2)降水少,春季风力强(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减少SO2的排放或回收利用,制成硫酸(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