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检测六(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
2、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噶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
3、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
4、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摘编自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B.“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
5、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解析:B项,“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并非“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项,不是“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而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决定了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D项,“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说法有误。答案:A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
6、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C.文章第3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型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解析:文章不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解析:“其世界观不具开
7、放性和包容性”推断不当。答案: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材料一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该项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此前,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难题。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对人类非常重要。孙强说:“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
8、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摘编自吴月辉体细胞克隆猴,了不起,2018年1月25日人民日报)材料二体细胞克隆就是将体细胞培养后,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卵子内,通过人工方式激活后再送入受体,最终让它们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体细胞克隆猴,就是利用猴子的体细胞,复制出相同的个体。克隆流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问题出在哪里?一是猴子的繁殖能力低,传代时间长。猴子的怀孕周期是160天,从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可以怀孕生育需要46年的时间。二是遗传背景复杂。猴子的父亲母亲都不一样,基因来源不一样,遗传背景就不一样,这导致个体差异大,对实验干扰很严重。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一直都在想办法攻
9、克这些难题。体细胞克隆有四个关键节点。第一是要有一个体细胞组成的胚胎,第二是能够把胚胎激活,第三是要能够启动核基因组,最后一个节点是把胚胎放在子宫和输卵管里,让它们着床发育成个体。最后一个节点无法控制,我们想办法对前三个节点进行干预。(摘编自孙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背后的艰辛历程)材料三当前药物研发通用的动物模型是小鼠,由于小鼠与人类相差较大,药物研发人员在小鼠模型上筛选候选药物时,且不说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单就这些筛选到的候选药物而言,它们用在病人身上大都无效或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这使得诸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等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而体细
10、胞克隆猴的诞生,可以创建基于猴子的疾病模型,这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进而使上述疾病有望得到有效治疗。这样,造福人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伦理初心将得以体现。(摘编自陈爱华体细胞克隆猴诞生的伦理启示,2018年4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材料四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实验,长期以来都存有争议。动物福利组织认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做实验是残忍的行为,原因是它们与人类很相像。他们还表达了对克隆技术本身的担忧,指责克隆过程中存在流产、枯燥的社交环境、人工喂养及其他非自然性压力等问题。在动物福利方面,中国面临的审视尤其多,因为国内并没有针对虐待动物行为的综合性法律。美国加州国家灵
11、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行为神经学家认为:“过去十年,技术已经大幅进步。行为神经科学领域中,某些可能用克隆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用其他方法解决了。”也有生物医学界的研究人员称:“如果真能避免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当然很好,但是,目前来看,动物体外和计算机模型的效果都不好。”中国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将会长期监测克隆猴的健康状况,其中包括它们的脑发育情况。他们希望,对动物福利的看法正在快速转变的中国社会,能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保持开放的态度。同时,“当我们证明克隆猴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用处之后,西方国家也能逐渐改变他们的看法”。(摘编自国家地理中文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A.孙强团队成功攻克体细胞克隆猴这个世界难题,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意味着目前绝大多数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B.体细胞克隆猴的培育过程非常困难,既需要解决猴子繁殖能力低、传代时间长和遗传背景复杂的难题,也需要控制好关键节点。C.相较于猕猴,用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药物研发,需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且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对人类疾病研究作用有限。D.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实验,尽管国际上长期存在反对的声音,但孙强团队仍看好应用前景,期待西方对此项研究能持开放态度。解析:A项错误有三:其一,材料一指出“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这是对疾病
13、研究效果的预测,从疾病研究到治疗,特别是有效治疗还有一段距离;其二,“绝大多数的疾病”与原文“很多疾病”的表述也不相符;其三,“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否已建立,根据材料尚未可知。答案:A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之所以难以建立,主要是因为相关的体细胞克隆难题一直没有攻克,没有可用于有效研究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体。B.将培养成功的猴子体细胞胚胎激活后送入受体的子宫和输卵管里,经着床发育,最终复制出相同的个体,这个过程是可控制、可干预的。C.借助体细胞克隆猴研发新型药品,将会比现有研发模式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短的研发周期。D.关于复杂
14、的人类疾病研究,生物医学界有研究人员强调目前“动物体外和计算机模型的效果都不好”,这是在支持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实验。解析:B项主要是对材料二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关于克隆猴研究的四个关键节点的干预与控制,材料二的说法是“最后一个节点无法控制,我们想办法对前三个节点进行干预”,这就说明研究的全过程并不都是可控制、可干预的。答案:B6.你是否赞成将体细胞克隆猴用于实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答案:(示例) (1)赞成。理由:(人与动物关系)关注动物健康,科学合理造福人类;(技术)目前其他方法效果不好;(舆情)中国社会持开放态度;(未来)应用前景乐观。(2)反对。理由:(人与动物
15、关系)造福人类也不能损害动物权利;(技术)将来会有可替代的方法;(舆情)外界尚未达成共识;(未来)会导致法律和科技伦理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那座军营,那群士兵(节选)杨西景侯发山于是,他们来到当年的“点名台”前。张嵩山整了整衣冠,缓缓走上了“点名台”。看着排列整齐的方阵,望着一头头白发,一张张沧桑的脸,张嵩山心里几多激动,几多感慨,眼前幻化出了一张张英俊的面孔,一个个鲜艳的、火红的领章、帽徽,仿佛回到了三十五年前“连长好!”一声震天响的呼喊把张嵩山拉回到现实中,两行泪珠从眼帘飞驰而下。此刻,这一声亲切的、久违的呼喊,蕴含着当年那血浓于水的连队亲情。这
16、就是连队,军人一生一世都难以忘却的青春的故乡。一个锅里搅勺子的生活,一个院子里共迎日月的岁月,是生命和生命的融洽,灵魂与灵魂的沟通,青春和青春的碰撞。纵然在这里哭过、吵过,甚至骂过,然而,在岁月的回忆里,都是人生最珍贵的欢声笑语。虽然部队解散了,他们的豪气未散,心未散张嵩山清了清嗓子,着力一展当年的豪气,开始点名:“孙雅雅。”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年近七十的老连长除了身体略显佝偻外,声音还是那样洪亮,还是那样有力,丝毫不减当年。张嵩山又叫了一声:“孙雅雅。”“到!”“曲高远。”“到!”“牛飞鸣。”“到!”“张文英!”这是张嵩山点的最后一个人。现场一下子沉寂了。“张文英!”张嵩山提高了声音
17、。当年那一次点名,缺他;今天,又缺他!现场一阵沉默。这时,杨伊洛站了出来,阴着脸对大家说:“乡亲们,战友们,去年夏天,几个小孩到九龙湾游玩,当时天热,他们就跳进黄河洗澡。黄河下边暗流很多,卷走了一个小孩。当时,张文英正在岸边种菜,听到呼救,没有半点犹豫,一下子跳进了黄河,把孩子推到岸边,但他却没出来。”啊!张嵩山傻了。杨伊洛走到张嵩山身边,解释道:“我怕大家一路上开车分心,在微信上没有说明。”张嵩山点点头,眼角又一次飞出泪花。杨伊洛说:“我看了张文英生前的日记,知道他有百年后把骨灰的一半埋在城垛山的愿望可惜他出事后,尸体一直没有打捞上来。今天就带来了他的一双鞋子,等会儿我们上山,做个衣冠冢吧,
18、好了却他一辈子的军人情结。”张嵩山看到那双鞋子是手工做的布鞋,似乎还没有上过脚。是张文英的老娘做的?可是,听说他的娘早早就去世了啊。墨春秀上前一步,看着那双鞋,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这是当年俺娘给他做的。”张嵩山记得,当年这个村的妇女给部队的战友每人做了一双鞋。他的,也没有舍得穿,一直摆放在他的办公桌上,直到退休他才把鞋子收拾回家,锁进箱子里。大家带着张文英的那双鞋,朝城垛山走去。同行的人,除了张嵩山的战友,还有鱼水新村的全体村民。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唱起了那首城垛谣:叔伯们啊,你们在哪头儿?嗨,俺们在嘉峪关这头。兄弟们啊,你们在哪头儿?嗨,俺们在山海关这头。你挽着我的胳膊,我拽紧你的手。这
19、万万块秦砖哟,是咱一代代的骨头连骨头!你抵着我的肩,我顶住你的头。这万里城墙哟,是咱一代代的血肉筑就!拦胡马,挡匈奴,夷狄难近咱家门口。丢了头,抛血肉,长城护家八千秋。您的娃,俺的妞,记住叔叔伯伯骨连骨,记住哥哥弟弟血连肉。俺们在关外头,你们在关里头。十三雄关忠魂守,家园万代无边忧开始时是一个人唱,后来,大家都跟着唱起来。这歌,似云,在每个人心中飘浮着;似雨,在每个人眼帘中飞落着在城垛山上,选坟茔的时候,张嵩山选了个地势较高的地方。他说:“得让张文英瞧得见咱的老营盘。”从未落过泪的杨伊洛,此刻泪水伴着话语:“兄弟们,我和老张明年就七十了,你们也都奔六十了,就让文英兄弟代表咱们,永远看护着老营房
20、,永远呵护着城垛山吧。”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段写张嵩山登上“点名台”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把当年火热的军营生活和如今平凡的退伍生活关联起来,写出了战士的奉献精神。B.小说作者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连长好”这一“震天响的呼喊”,既写出了老连长的威望,也表现了战士退伍不褪色的精气神。C.小说以退伍战士回老营盘为主线,带出了战友及当地村民为张文英举行葬礼的情节,表现了和平年代基层官兵的铁血柔情和军民情谊。D.小说语言富于变化,有时运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有时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有时整句和散句结合,使小说语言和谐匀称。解析:
21、“如今平凡的退伍生活”“奉献精神”错,小说没有具体交代战士退伍后的生活,“沧桑”不代表平凡生活。写张嵩山的心理是为了表现对军营生活和战友的怀念,不是用来表现战士的“奉献精神”。答案:A8.小说中说张文英有“一辈子的军人情结”,张文英的哪些表现体现出“军人情结”?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案:(1)怀念军营生活。他在日记中表达了死后要将一半骨灰埋在城垛山的愿望。(2)永葆军人的奉献精神。他退伍后因勇救落水儿童而献出生命。(3)珍视军民情谊。他退伍后珍藏当年墨春秀母亲给他做的鞋子,从未上过脚。9.小说以众人齐唱城垛谣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以歌声结尾,渲染了悲
22、壮的氛围,使小说余韵悠长,耐人寻味。(2)以高歌代替哭泣,更能表现众人沉痛的心情和对张文英的怀念,使小说更有感染力。(3)写退伍战士高歌城垛谣,既能表现战士的豪气,也能表现战士的奉献牺牲精神,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4)写军民合唱城垛谣,赋予小说更深层的意义,使主题更为深刻。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上舍登第,调元城尉、平阳府司录。试学官第一,济南教授,除太学博士。蔡京晚复相,子条用事,李邦彦不平,欲谢病去。若水为言:“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胡不取决上前,使去就之义,暴于天下。顾可默默托疾而退,使天下有伴食
23、之讥邪?”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钦宗将遣使至金国,诏举可使者,若水在选中。为使见粘罕于云中才归兵已南下复假徽猷阁学士副冯澥以往甫次中牟守河兵相惊以金兵至左右谋取间道去。澥问“何如”,若水曰:“戍卒畏敌而溃,奈何效之,今正有死耳。”令敢言退者斩,众乃定。擢若水礼部尚书,固辞。帝曰:“学士与尚书同班,何必辞。”请不已,改吏部侍郎。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
24、,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高宗即位,特赠观文殿学士,谥曰忠愍。(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25、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使/见粘罕于云中/才归兵/已南下/复假徽猷阁学士/副冯澥以往/甫次中牟/守河兵相惊以/金兵至/左右谋取间道去B.为使/见粘罕于云中/才归兵/已南下/复假徽猷阁学士/副冯澥以往/甫次中牟/守河兵相惊以金兵至/左右谋取间道去C.为使/见粘罕于云中/才归/兵已南下/复假徽猷阁学士/副冯澥以往/甫次中牟/守河兵相惊以金兵至/左右谋取间道去D.为使/见粘罕于云中/才归/兵已南下/复假徽猷阁学士/副冯澥以往/甫次中牟/守河兵相惊以/金兵至/左右谋取间道去解析:“兵已南下”的意思是金兵已经南下,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守河
26、兵相惊以金兵至”,是说守护黄河的士兵非常惊恐认为金兵来了,据此排除D项。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即国学,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的“太学”意思相同。B.“官秩”,指官爵与俸禄,文中指高俅生前于国有罪,死后应削减其官爵与俸禄。C.“郊坛”中的“坛”,指土筑的高台,是古代专门用来封拜出征大将的地方。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忠愍”。解析:“是古代专门用来封拜出征大将的地方”解说有误。古代的坛可用以朝会、盟誓、封拜、行刑等。文中指刑台。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27、,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若水文才出众,因才获用。他考中进士后,调任为元城尉、平阳府司录;参加学官考试获第一名,被任命为济南教授、太学博士。B.李若水参议朝政,率直敢言。高俅死后,皇上提议要挂服致哀,但李若水认为高俅罪责极大,不当用此礼节,于是上书劝止了皇上。C.李若水不重名利,坚辞提拔。皇上提任他为礼部尚书,他坚决推辞;皇上劝他不必推辞,他仍然请求不止,最后改任他为吏部侍郎。D.李若水忠义孝顺,舍身为国。他不愿为了能侍奉父母而投降金人,严词拒绝仆人劝说,并让仆人回去后不要马上把死讯告诉自己的父母。解析:“皇上提议要挂服致哀”分析有误。按照旧例,皇上应当挂服致哀。答案:B13.把文中画
28、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胡不取决上前,使去就之义,暴于天下。答案:为什么不让皇上来裁决,把离去和留下的道理,公布给天下的人。(2)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答案:您的父母亲年岁都大了,如果您稍微屈服,就有回去看望他们的希望。解析:(1)“胡”,为什么;“去”,离开;“就”,留下;“暴”,公开,公布。(2)“春秋”,年龄;“少”,稍微;“冀”,希望;“觐”,拜见,看望。参考译文: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由大学上舍生考中进士,调任元城尉、平阳府司录。参加学官考试取得第一,任济南教授,授太学博士。蔡京后来又做丞相,他的儿子蔡条管事,李邦彦心中不平,想告病离去。李若水对他说
29、:“大臣用道来侍奉君主,不能施行就停止,为什么不让皇上来裁决,把离去和留下的道理,公布给天下的人。怎么能默默地假托生病而隐退,让天下人讥讽你是一个无能的人呢?”靖康元年,他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惯例,天子应当挂服举哀。李若水说:“高俅作为被宠幸的大臣越级跻身显要的地位,败坏军事政治,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行应当和童贯相等。得以保全头颈而死,尚且应当追加削减官秩的处罚,以表示被众人所弃;但有司却遵循平常的规矩,想加上繁多的礼节,这是对公议不恭敬的表现。”两次递上奏章,才阻止了对高俅加礼。钦宗将要派遣使臣出使金国,下诏要求举荐可以出使的人,李若水在被选的人中。出任使臣,在云中会见粘
30、罕。刚刚回来,金兵已经南下,又代为徽猷阁学士,以冯澥为副职前去。刚刚到达中牟,守护黄河的士兵非常惊恐认为金兵来了,李若水身边的人计划从小路离去,冯澥问“怎么样”,李若水说:“士兵们害怕敌人而溃逃,为什么要效法他们呢?现在正是死的时候。”他下令谁敢提出退却就杀头,众人才安定下来。提拔李若水为礼部尚书,李若水坚决推辞。皇上说:“学士与尚书地位同等,何必推辞。”李若水不停地请求,被改任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金人再次邀请皇上到郊外,皇上感到很为难,李若水认为没有其他的顾虑,随从皇上前去。金人中途改变计策,逼迫皇上改换衣服,李若水抱着皇上哭泣,骂金人像狗类。金人把他拖出,把他的脸部都打烂了,他气闷倒在地上
31、,众人都散去,留下几十名铁骑看守他。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李侍郎活着。”李若水拒绝吃饭,有人劝他说:“事情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虽然昨天你说了一些话,国相无心向你发怒,如果你现在顺从,以后就会富贵了。”李若水感叹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我难道会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劝慰他说:“您的父母亲年岁都大了,如果您稍微屈服,就有回去看望他们的希望。”李若水斥责他道:“我不再考虑家了!忠臣侍奉君主,需要死时决不犹豫。但是我的父母年老了,你回去之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就行了。”粘罕命令把他架出去,他反而回头骂得更厉害。到了郊坛下面,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
32、连累你们呢!”又不停地骂,监军的人打破他的嘴唇,他嘴里喷着血骂得更厉害,以至于被金人用刀割断他的脖颈和舌头而死去,年龄三十五岁。高宗即位,特赠他为观文殿学士,谥号为“忠愍”。(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415题。秋思陆游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砧。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注:本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时作者在蜀州。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烈日当空,热得让人几乎不能禁受,为下一句写“喜逢秋色”做铺垫。B.颔联紧承上联写秋色,阴云遮日,露气侵帘,初秋的凉爽让
33、诗人顿时心情舒畅。C.颈联的“疏砧”与杜甫秋兴八首中“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都暗含思乡之情。D.本诗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由景到情,重在抒情、议论,过渡自然流畅,脉络清晰。解析:“初秋的凉爽让诗人顿时心情舒畅”理解有误。结合诗中“云阴萧瑟”和“露气峭深”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应是由喜悦变为悲愁。答案:B15.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不得中原信”表达了国土沦丧的痛苦;(2)“抚剑”表达了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3)“何人识壮心”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烛之武退秦师中
34、,秦、晋围郑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为何笑子路,孔子给出的理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荀子劝学一文中,作者以“木”为喻的句子“木受绳则直”和以“金”为喻的句子“金就砺则利”,形象地说明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取得进步的道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近年来,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传统上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在科际整合的需求下,正在逐渐消失。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不管是影响世界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还是正的人
35、工智能,都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目前,在大学教育阶段,我国有不少高校已经开始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的尝试,但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科融合方面,现在进行的试验还不太多。多位教育界的专家强调,()。如果想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学科合并,却无法有效解决如何合并、如何设计教学体系、如何考试以及授课教师如何转型等问题,学科的融合不仅推进起来会问题重重,最后结果也很难预料。就拿备受关注的物理和数学学科来说,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紧密的联系,二者,有相通之处。但两门学科在本质上又并不相同,要将二者,整合为一门考试科目,不仅需要有完备的课程设计,更要有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学科融合,确实是一个
36、紧迫且有挑战性的问题。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今世界,科学前沿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和重大突破,大多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B.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C.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大多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D.当今世界,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大多数是由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解析:A项,“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和重大突破”语序不当;B项,“是由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句式杂糅;D项,语序不当,且句式杂糅。答案:C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
37、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相径庭风起云涌相辅相成触类旁通B.泾渭分明风起云涌相得益彰融会贯通C.大相径庭如火如荼相得益彰触类旁通D.泾渭分明如火如荼相辅相成融会贯通解析:“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风起云涌”,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的其他事物。“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根据语境和词义,可选出答案。答案:D19.在文中
38、括号内补写语句,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大力推行学科合并B.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合并,也不是简单地把两门科目整合成一门C.中小学阶段的学科融合亟待有效推进D.学科融合是将学科合并,而不是把两门科目整合成一门解析:根据语境中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括号内语句应涉及“融合”“合并”两个关键词。A、C两项都属照应不周,且语意与下文脱节;D项本身语意前后矛盾。答案:B20.下面是某校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的一则广播稿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乎语言使用正确、恰当、明了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5分)吸毒不仅会损害人体健康(包括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使人致病,还会使人精神颓
39、废、错乱,丧失人格尊严,甚至翘辫子。全球每年因吸毒致死的人数逾十万,希望同学们珍爱生命,切忌吸毒。答案:去掉括号,“包括”之前加逗号,或将括号中的内容删去;“致病”改为“生病”;“翘辫子”改为“死亡”;“逾”改为“超过”;“切忌”改为“(千万)不要”。21.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为病人提供的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答案:先通过触摸屏或挂号处挂号,然后找科室医生诊断,凭医生开具的处方或检验单到收费处交费,最后到药房取药;如需检查,则持医生开具的检验单交费后到检验科检验,再将结果交给科室医生,然后凭处方到收费处交费,到药房取药。
40、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营造温馨、文明、奋斗的毕业氛围,为毕业季增添色彩,学校拟开展“青春奋斗最美毕业照”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给2019届高三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示创意、致敬青春的平台。学校发布的通知要求:应征摄影作品应画质清晰、内容真实、切合主题,能展现高中毕业生的精神风貌。应征作品经活动组委会筛选后,将在学校大门外的宣传栏进行公开展示。假设你或你的同学有摄影作品拟参加此次征集展示活动,请你给活动组委会写一封信,介绍参选摄影作品,并阐述你推荐这一摄影作品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名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