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997.50KB ,
资源ID:60102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10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牛栏山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3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42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5分)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从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发射,稳定运行5个月后,于9月22日18时左右,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1. 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属于 ( )A. 恒星B. 行星C. 卫星D. 星云2. 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绕_运行A. 太阳B. 地球C. 月球D. 金星3. 最有

2、可能干扰天舟一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 太阳辐射B. 太阳活动C. 月球引力D. 流星现象【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题详解】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绕地球运行,属于人造卫星,C正确。故选C。【2题详解】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说明进行轨道的天舟一号绕地球运行,B正确。故选B。【3题详解】太阳活动可能会影响短波通信,故最有可能干扰天舟一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B正确。太阳辐射、月球引力、流星现象不会影响通信。故选B。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

3、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 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A. B. C. D. 5.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A. 地势高,空气稀薄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D. 纬度较低,晴天多6.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B. 上

4、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C.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D.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7. 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有大气的运动 产生极光现象 火山的爆发 煤、石油的形成A. B. C. D. 【答案】4. C 5. D 6. C 7. B【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资源便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正确。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而形成的,故错误。太阳内部

5、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故错误。故选C。【5题详解】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阴雨日多;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故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纬度偏低,晴天多,D正确。上海位于三角洲平原,地势低,A错。河湖纵横大气中水汽多,太阳辐射应该小。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面植被较多,B、C错。选D。【6题详解】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

6、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能源供应紧张,C对。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分散,A错。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不太阳能屋顶计划的直接原因,B错。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D错。故选C。【7题详解】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太阳活动产生极光现象,火山的爆发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的原因,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B。8.阅读材料,回答下题。贵州省多高原山地,其所辖瓮安县磷矿采区的始杯海绵(属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亿年前)化石打破了科学界对“最早”动物的一般共识。一般认为,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

7、出现于A. 太古代B. 元古代C. 古生代D. 中生代【答案】C【解析】【详解】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亿年前,属于古生代。故选C。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9. 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D.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10.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C. 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答案】9. B 10. B【解析】【9题详解】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

8、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对。A、C、D错。故选B。【10题详解】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动物进化顺序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三叶虫鱼类恐龙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点睛】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

9、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2017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多日绵延空中的壮观场面。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岩石圈包括A. 地壳顶部和地幔全部B.

10、地核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C. 地壳顶部和下地幔D. 地壳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12. 关于地壳厚度说法,正确的是A. 地壳厚度比地幔厚度略小B. 地壳厚度地区差异较小C. 大洋地壳平均厚度较大陆小D. 高原地壳平均厚度比平原小13.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 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 水圈是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C. 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D. 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14. 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A. 水循环B. 海陆变迁C. 热力环流D. 太阳辐射【答案】11. D 12. C 13. B 14. A【解析】【11题详解】结合所学

11、的知识,可以得出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 km,远小于地幔厚度;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小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高原地壳平均厚度比平原地壳平均厚度大,地壳厚度地区差异较大。故选C。【13题详解】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大气圈中对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下降,但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温度上升,A错误;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厚度不相同,C错误;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在水循环的一系列过程中,通过

12、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和植物蒸腾等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A正确;海陆变迁没有涉及大气圈,B错误;热力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此环流没有涉及到生物圈,C错误;太阳辐射不能直接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错误;故选A。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

13、成下列各题。15. 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 递减递增递减B. 递增递减递增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6. 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17. 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A. 二氧化碳和臭氧B. 氩和氖C. 水汽和尘埃D. 氮和氧18. 对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 、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C. 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 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答案】15. B 16. A 17. C 18. C【解析】15题详解】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

14、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结合图示气温曲线,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递增递减递增,B对。A、C、D错。【16题详解】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约90以上,A对。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水汽含量很少,B、C、D错。【17题详解】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水汽和尘埃,C对。二氧化碳和臭氧、氩和氖、氮和氧是大气组成成分,不是天气变化的原因,A、B、D错。【18题详解】图中 层是对流层,随纬度增加而变薄,A错。、层划分的依据是气流运动方向的变化,B错。层大气位于大气圈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C对。层是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D错。读“大

15、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 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依次是A. B. C. D. 20. 2018年北京市雾霾天数明显减少,空气质量转 好,雾霾减少可以使A. 减弱B. 增强C. 减弱D. 减弱21. 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 反映出当地A. 弱、强B. 强、弱C. 强、弱D. 强、弱22. 夏季我们到峨眉山避暑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A. B. C. D. 【答案】19. A 20. D 21. B 22. C【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很少一部分被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能量被

16、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后,地面增温,然后以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温度上升,因此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在大气温度上升过程中热量传递过程依次是. ,故选A。【20题详解】由于雾霾减少,大气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弱,故选D。【21题详解】新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大气中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通过大气逆辐射回到地面的热量少,故出现了白天的大气增温快,夜晚大气的降温也快的特点。强、弱,故选B。【22题详解】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少,而能大量吸

17、收地面长波辐射,故判断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选C。23.阅读材料,回答下题。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可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C【解析】【详解】在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夏季气温较高,不需要保持地温,A错误。早熟不需要降低地温,B错误。反射太阳辐射,不利于吸收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成下

18、面小题:24. 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为一天中下凹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A. 午后2时左右B. 午夜前后C. 日出前后D. 正午前后25. 此时,图示区域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近地面由水库流向裸地和林地B. 近地面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C. 裸地气温日较差较小D. 水库盛行上升气流【答案】24. A 25. A【解析】【24题详解】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为一天中下凹弯曲幅度最大时,气压最低,则说明是气温最高时,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故选A。【25题详解】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水库为高压,裸地和林地为低压,在同一水平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

19、向低压,故近地面由水库流向裸地和林地,A对,B错;裸地相对于水体,比热容较小,温差较大,故C错。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由于水库处气压较高,故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故D错。故选A。26.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实验,据此可知,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 温室效应B. 热力环流C. 海陆热力差异D. 风的形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实验中,用的是沙石和水,记录了白天和晚上的温度,白天沙石温度高,晚上沙石温度低,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测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项正确。故选C。【考点定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图为“某

20、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各地的气压值A. 甲乙丁丙B. 乙甲丙丁C. 丙丁甲乙D. 丁丙乙甲28.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风速C.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答案】27. A 28. C【解析】【27题详解】读图,根据图示区高空等压面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同一海拔高度上的丁、丙的气压是丁丙,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所以在近地面,乙是低压,甲是高压,甲乙。乙与丁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丁海拔高,所以气压低,乙丁。

21、所以该地气压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甲乙丁丙,选项A对。B、C、D错。【28题详解】垂直方向上由于温度高大气抬升,温度低大气下沉,故直接原因不是气压差,故A不符合题意;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故B不符合题意;由于海洋跟陆地的比热容不同,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差,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故C正确,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受热多少不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风的影响因素,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熟悉以下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

22、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2)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3)近地面的风,会同时收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2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图中能体现“巴山夜雨”成因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巴山夜雨的成因是山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

23、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山谷暖气团上升,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B正确。故选B。【点睛】山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0.读局部区域等压线图,图中甲地为阴雨天气,表示风向和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气压场位于南半球 图中气压值abcPN,则O点风向为( )A. 或B. 或C. 或D. 或3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 或B.

24、或C. 或D. 或【答案】31. A 32. C【解析】【31题详解】根据图示,M气压大于N,则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若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的风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与等压线形成夹角,即正确;若是北半球高空的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即风向正确,故选A。【32题详解】若图示为高空等压面,M气压小于N,水平气压梯度力为。若是北半球高空,则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即为图示;若是南半球高空,则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即。故选C。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3. 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A. 大气圈、岩石圈、水

25、圈、生物圈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 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34. 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 连续而不规则B. 主要由岩石组成C. 无固定空间位置D. 主要由气体组成35. 图中水循环环节、依次为( )A. 降水、蒸发、径流B. 径流、降水、蒸发C. 降水、径流、蒸发D. 径流、蒸发、降水【答案】33. B 34. A 35. C【解析】试题分析:【33题详解】据图丁指向甲通过蒸腾作用,说明丁为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故排除C、D项;乙指向丙通过下渗作用,说明了乙为水圈,丙为岩石圈,故B项正确,A项错误。【34题详解】据上题知,乙圈层为水圈,

26、水圈是一个连续但分布不规则的圈层,故A项正确;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由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故B、C、D项错误。【35题详解】大气圈通过降水与岩石圈联系起来,岩石圈与水圈通过径流联系起来,大气圈与水圈通过蒸发联系起来,故水循环环节、依次为降水、径流、蒸发,C项正确。【考点】水循环的环节,地球的外部圈层36.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 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A. 降水量增加B. 地表径流增大C. 水汽输送量减少D. 地下径流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蒸腾作用显著减弱,说明植被减少,涵养

27、水源的能力下降,水的下渗量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减少,D错误,B正确。对降水、水汽输送影响不大。AC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7. 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A. 水汽蒸发减少B. 地表径流增加C. 大气降水减少D. 地表水下渗增加38. 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 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 根治城市内涝问题D. 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37. D 38. A【解析】【分析】考查水循环的换节及其作用。【37题详解】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比不透水人行道,增加了水的下渗,由

28、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得水汽蒸发量增加,A错、D对。会减少地表径流,C错。由于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B错。故选D。【38题详解】“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增加了水分的下渗,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减弱,A对。会使得城市日较差减小,B错。透水人行道可以减少城市内涝,但不能根治,C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渗,缓解地下水水位下降,但是不会根治,D错。故选A。【点睛】结合实际生活考查渗水人行道的作用及其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读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9. 大西洋表层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海水密度大约是( )A. 37kg/m3B. 1027kg

29、/m3C. 1025kg/m3D. 1023kg/m340. 对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盐度与温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几乎没有关系B. 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正相关C. 北半球高纬度的海水密度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D. 南半球的海水密度总是低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答案】39. C 40. C【解析】【39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三条曲线根据纵坐标数据名密度、温度和盐度,再结合海水各要素分布可以判断图中黑实线为密度曲线、点虚线为盐度曲线、另外一条较稀疏的虚线为温度曲线;从图中能看出大西洋表层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海水密度大约是1025kgm3,故C项正确。【4

30、0题详解】一般盐度较高的海域,海水的密度也较高;大西洋由于北半球海域有较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其蒸发量和水温都高于同纬度的南半球,而导致海水密度高于南半球海域,故C项正确。读局部海域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1. 图示为北半球海域是()A. B. C. D. 42. 四海域中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且可能有寒流流经的是()A. B. C. D. 【答案】41. A 42. B【解析】【41题详解】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表现为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两图海水温度向南递减,地处在南半球;而两图越往北温度越低,地处在北半球。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2题详解】由上题可知位于北

31、半球, 位于南半球,故排除;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西岸,有暖流经过;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有寒流经过,故B正确,ACD错。故选B【点睛】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30)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西部(即大陆东岸)为暖流,大洋东部(即大陆西岸)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60)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西部(即大陆东岸)为寒流,大洋东部(即大陆西岸)为暖流。第二部分 综合题4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7年2月18日解放军报报道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

32、袄”了。(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内容。A ,B 。C ,D 。(2)下列地理现象和“阳光保暖房”保温作用一致的是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3)说明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4)说明在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的原因。【答案】(1)A.太阳辐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2)B(3)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海拔高,风力大,散热快)(4)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

33、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空气质量较好,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解析】【分析】本题以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建成“阳光保暖房”为材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据图各箭头特点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2)“阳光保暖房”保温作用是增加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也是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一致的是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B对。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晴朗的天空

34、呈蔚蓝色是大气的散射作用,不能起保温作用,A、D错。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是大气的削弱作用,C错。故选B。(3)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海拔高,风力大,散热快,气温低。(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位于北纬30度左右,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受人类影响小,空气质量较好,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4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东南一滨海城

35、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小课题研究。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1)图甲中代表海洋的序号是;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2)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季节)最少。(3)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1);6时当日18时。(2)冬季(3)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解析】【分析】本题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海陆风的天数统

36、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其温度变化比陆地小,昼夜温差小,图中为陆地,为海洋。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吹海风,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6时当日18时。(2)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不易形成海陆风。(3)海风来自温度较低的海洋,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使大气污染物扩散,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45.区域小气候的形成与下垫面状况密切相关,下图为某一山区河谷某一时段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甲处夏季多夜雨。读图完成下题。(1)在图上绘制该地

37、的热力环流,说出此图属于白天还是夜晚? (2)说明甲地附近夜雨较多的主要原因。【答案】(1)白天;画图。(2)甲地位于河谷附近,水汽较多,夜晚气温比周边山峰的较高,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解析】【分析】本题以某一山区河谷某一时段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根据等压面形态,图示反映出山谷气压比两侧山坡气压高,应是山坡地面受热升温快,气温高,气流沿山坡上升,此时吹谷风,时间是白天。(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河谷附近,水汽较多,该地区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上升过程中遇

38、冷凝结成雨,甲地附近夜雨较多。46.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及北太平洋洋流模式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并写出丙地的风向。(2)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判断A、B洋流的冷暖性质。A为 ,B为 。(4)若B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简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5)丁处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说明该渔场的形成原因。【答案】(1)偏西风(或西南风);画风向。(2)甲比乙风速大;甲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更大。(3)A为 暖流;B为寒流。(4)不利:扩大污染范围;有利:加快净化速度。(5)丁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多,鱼类的

39、饵料丰富,鱼类丰富。【解析】【分析】本题以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及北太平洋洋流模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运动和洋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丙地位于北半球,其南部气压高,气压梯度力向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偏西风或西南风,风向由西南指向东北。(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更大;乙处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速较小。(3)从图中洋流的位置可以判断,A为日本暖流;B为加利福尼亚寒流。(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因此洋流对海洋污染有利也有害。(5)丁处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多,鱼类的饵料丰富,鱼类丰富,形成渔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