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北京交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化学说明:1.本试卷共8页 满分100分2.选择题答案写在机读卡上,其它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考试时长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第卷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连续60天【答案】B【解析】【详解】2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B。2.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 乙醇溶液B. 硫酸铜溶液C. 蔗糖溶液D. 氢氧化铁胶体【答案】D【解析】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则乙醇溶液、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均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这也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
3、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只要判断各分散系是否是胶体即可。3. 下列化学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 不慎将碱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硫酸溶液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 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住口鼻,向高处撤离C. 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D. 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着火时可以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答案】B【解析】A不慎将碱液溅到眼中,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硫酸具有腐蚀性,不能立即用硫酸溶液冲洗,A错误;B氯气能够与碱性溶液反应,氯气为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顺风向氯气含量较大,所以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逆风向高处撤离,B正确;C由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会浮在水面
4、上,达不到隔绝空气的效果,若用水灭火,会导致火势蔓延,可以用湿抹布盖灭,C错误;D由于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钠着火不能使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可以使用沙子灭火,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注意掌握化学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方法,面对突发事故,应该沉着、冷静,选用正确的处理方法,以便减少人身伤害、降低财产损失。4.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差异在于( )A. 是否稳定、透明B. 是否有颜色C. 分散质直径是否介于1-100 nmD. 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
5、于100nm),则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选C。5.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 氯水、生石灰、漂白粉B. 液氯、烧碱、氨水C. 生铁、氢氧化铁胶体、空气D. 氮气、盐酸、胆矾【答案】B【解析】A. 氯水、生石灰、漂白粉分别是混合物、化合物、混合物,A错误;B. 液氯、烧碱、氨水分别是单质、化合物、混合物,B正确;C. 生铁、氢氧化铁胶体、空气均是混合物,C错误;D. 氮气、盐酸、胆矾分别是单质、混合物、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B。6. 酸性氧化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与水反应生成酸B.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C. 与酸
6、反应生成盐和水D.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答案】C【解析】【详解】A项、大部分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A错误;B项、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故B错误;C项、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反应,即使和酸反应,也不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项、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错误;故选C。7. 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H2SO4NaOHBaCO3COCO2BHClOKOHNaHCO3CaOSO2CCH3COOHNa2CO3CaCl2Na2OSO3DNaHSO4NH3H2ONaClNa2O2NOA. AB. BC. CD
7、. D【答案】B【解析】【详解】A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HClO属于酸、KOH属于碱、NaHCO3属于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CNa2CO3属于盐,不是碱,故C错误;DNaHSO4属于盐、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答案选B。8. 下列说法错误是A. 氯水中溶质微粒只有Cl2分子B. 氯水呈酸性C. 氯水在阳光下放置,会有气泡冒出D. 为防止见光变质,应该用棕色瓶来保存氯水【答案】A【解析】【详解】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水中含Cl2、HCl和HClO等溶质,故A错误;B氯水含有盐酸,所以呈酸性,
8、故B正确;C光照氯水,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所以有气泡冒出,故C正确;D氯水见光易分解,棕色瓶能減弱光的照射,故D正确;故选A。9.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C.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D.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答案】C【解析】【详解】A.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A错误;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故B错误;C.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9、,产物溶于水,氯化铜溶液呈蓝绿色,故C正确;D.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D错误;答案选C。10. 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 HClB. NaOHC. K2SO4D. CuSO4【答案】D【解析】【详解】A.Na与HCl溶液发生反应2Na+2HCl=2NaCl+H2,有气体放出,溶液质量增加;BNa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有气体放出,溶液质量增加;C.Na与K2SO4溶液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有气体放出,溶液质量增加;D.Na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
10、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有气体放出,溶液质量减小;答案选D。11.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 NaHSO4 = Na+ + HSOB. Fe2(SO4)3 = Fe3+ + SOC. NH3H2ONH+OH-D. CH3COOH = CH3COO- + H+【答案】C【解析】【详解】A. 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故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为 ,故A错误;B. 硫酸铁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 = 2Fe3+ + 3 ,故B错误;C.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为
11、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3H2O +OH-,故C正确;D. 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的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 + H+,故D错误;故选C。12. 下列各组离子在同一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项、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紫色的MnO4离子,故A错误;B项、溶液中Ag+与Cl-离子和SO42离子能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项、溶液中CO32与H+离子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项、溶液中OH、NO3、K+、Na+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
12、D。13.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A. K+、Na+、NO、Cu2+B. Mg2+、Na+、Cl、SOC. K+、Na+、Br、OHD. Na+、Ba2+、Zn2+、SO【答案】B【解析】【详解】ACu2+为蓝色,故A项错误;B所有离子都可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均为无色离子,故B项正确;COH-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错误;DBa2+与SO不能大量共存,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A. KOH+HCl=KCl+H2OB. Ba(OH)2+2HCl=BaCl2+2H2OC. 2NaOH+H2SO4=Na2SO4
13、+2H2OD. Cu(OH)2+2HNO3=Cu(NO3)2+2H2O【答案】D【解析】【详解】A. KOH+HCl=KCl+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A;B. Ba(OH)2+2HCl=BaCl2+2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B;C. 2NaOH+H2SO4=Na2SO4+2H2O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是H+OH-=H2O,故不选C;D. Cu(OH)2+2HNO3=Cu(NO3)2+2H2O,氢氧化铜难溶于水,Cu(OH)2不能拆写为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OH)2+2H+=Cu2+2H2O,故选D;答案选
14、D。15.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 金属钠放入水中:2Na + 2H+ = 2Na+ + H2B.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Na2CO3 + 2H+ =2Na+ + H2O + CO2C. 实验室制氯气:4H + + 4Cl- + MnO2=Mn2+ 2Cl2 + 2H2OD. 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HCO Ca2+ OH- CaCO3H2O【答案】D【解析】【详解】A金属钠放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 + 2 H2O = 2Na+ 2OH- + H2,故A错误;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O+ 2H+ =H2O +
15、 CO2,故B错误;C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离子方程式为:4H + + 2Cl- + MnO2=Mn2+ Cl2 + 2H2O,故C错误;D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 Ca2+ OH- CaCO3H2O,故D正确;故选D。16.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故A错误;B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氢钠的分解,故B错误;C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
16、C正确;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判断,注意把握反应的特点,答题时能举出实例。17.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 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B. 氧原子的得失C. 化合价的升降D.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答案】D【解析】【详解】A项、原子重新组合时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但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项、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故B错误;C项、元素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故C错误;D项、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即电子的转移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故D正确;故选D。【点睛】氧化还原
17、反应的特征为化合价的升降,其实质为电子的转移或得失,注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关键。18. 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Mn2MnO4B. Fe3Fe2C. CuOCuD. H2SO4BaSO4【答案】A【解析】【分析】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当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时,被氧化,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据此进行解答。【详解】AMn2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选项正确。BFe3+Fe2+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选项错误。C. CuOCu 铜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故C选项
18、错误。DH2SO4BaSO4无化合价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选A。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粉末产生 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中做供氧剂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FeCl3 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都能产生白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错误; 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2Na+Cu2+2H2O=2Na+Cu(OH)2+H2,有蓝色沉淀生成,错误;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产生氧气,故可做呼吸面具中做供氧剂,正确;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FeCl3,正确; 钠与氢气
19、在隔绝空气才能反应,错误;正确,故选C。【点睛】K、Ca、Na这类还原性很强的金属与溶液反应时,优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盐反应。所以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不会与硫酸铜直接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产物与硫酸铜反应。20.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NaOH溶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溶液,加过量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2+、Ca2+、SO42-时,可以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钙
20、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过滤后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除去过量的碳酸根和氢氧根,则顺序为,故选C。【点睛】Na2CO3溶液在BaCl2溶液之后,其作用除了除去Ca2外,还要除去过量的Ba2是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关键,也是解答的易错点。21.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B. 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C. 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D. 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21、答案】C【解析】【详解】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l或CO32-等,A不正确;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Cl或CO32-等,B不正确;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生成的为氢氧化铜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u2,C正确;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或HCO3-,D不正确;答案为C。22. NaCl、Cl2、NaClO、ClO2、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选项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A. CH4、Na2CO3、C、CO2、NaHCO3B. Na2S、S、SO2、Na2SO
22、3、H2SO4C. FeCl3、Fe、FeCl2、Fe(OH)3、Fe(SCN)3D. NH3、N2、NO、NO2、NaNO3【答案】D【解析】A. CH4、Na2CO3、C、CO2、NaHCO3中C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4、0、+4、+4价,不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A错误;B. Na2S、S、SO2、Na2SO3、H2SO4中S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0、+4、+4、+6价,不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B错误;C. FeCl3、Fe、FeCl2、Fe(OH)3、Fe(SCN)3中Fe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0、+2、+3、+3价,不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C错误;D. NH3、N2、N
23、O、NO2、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0、+2、+4、+5价,是按照化合价升高顺序排列,D正确,答案选D。23. 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所加物质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A. Cl2(HCl)用NaOH溶液B. Na2CO3(NaHCO3)固体用HCl溶液C. 溶液NaHCO3 (Na2CO3)通入足量二氧化碳D. CO2(HCl)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Cl2和HCl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A不选;BNa2CO3和NaHCO3都能和HCl溶液反应,应该用加热法除杂,故B不选;C在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与碳酸
24、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选;DCO2和HCl都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D不选;答案选C。24. 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可将固体加热B. 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C.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来灭火D. 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都将变为Na2CO3【答案】C【解析】【详解】A.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加热可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故A正确;B. CaCl2溶液与NaHCO3不反应,CaCl2溶液和Na2CO3反
25、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用CaCl2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故B正确;C. 金属钠与水、氧气等物质反应,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来灭火,一般用沙子盖灭,故C错误;D. Na、Na2O、Na2O2、NaOH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反应最终都将变为Na2CO3,故D正确。选C。25.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
26、补加适量硝酸【答案】D【解析】【详解】A.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此时引入了碳酸钠,硝酸钠,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A项错误;B.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此时引入了硫酸钾,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B项错误;C.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此时引入了硫酸钠,硝酸钠,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未能除去杂质,C项错误;D.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钡,先加入过量碳
27、酸钾溶液,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此时引入了碳酸钾,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钾,D项正确;答案选D。第卷 (共50分)26. 现有下列物质:氢氧化钠固体 铜丝 氯化氢气体 稀硫酸 二氧化碳气体 氨水 碳酸氢钠固体 蔗糖晶体 熔融氢化钠 胆矾(CuSO45H2O)晶体(1)上述物质相应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2)属于电解质的是_。(3)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是_。(4)和混合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是_。【答案】 (1). (2). (3). NaHCO3=Na+HCO,HCOH+CO (4). OH-+HCO=H2O+CO【解析】【分析】【详解】(1)导电依靠自由
28、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上述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答案为:;(2)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故答案为:;(3)碳酸氢钠为酸式盐,溶于水后的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HCO,HCOH+CO,故答案为:NaHCO3=Na+HCO,HCOH+CO;(4)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O=H2O+CO,故答案为:OH-+HCO=H2O+CO。27. (1)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为棕黄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浅绿色的FeCl2溶液。则在Cl2、Cl-、H+中,具有氧化性的是_(写化学式)。(
29、2)盐酸在不同的反应中,可以分别表现出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现有如下三个反应,请按要求回答问题:在反应Fe+2HCl=FeCl2+H2中盐酸表现的性质为_ ;写出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离子方程式_;配平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 KMnO4+ HCl= KCl+ MnCl2+ Cl2+ H2O反应中的还原剂为_被还原的元素为_还原产物为_【答案】 (1). Cl2、H+ (2). 酸性、氧化性 (3). Fe2O3+6H+=2Fe3+3H2O (4). (5). HCl (6). Mn (7). MnCl2【解析】【详解】(1)在Cl2、Cl-
30、、H+中,氢离子中氢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氯气中氯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氯离子中氯元素处于最低价具有还原性,所以具有氧化性的是Cl2、H+;(2)Fe+2HCl=FeCl2+H2中,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体现其氧化性,反应中生成盐,还表现酸性,故答案为:氧化性、酸性;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的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 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1mol KMnO4得5mol电子,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生成1mol氯气失去2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可知,KMnO4的计量数为2,则KCl
31、的计量数为2,氯化锰的计量数也为2;Cl2的计量数为5,则HCl的计量数为16,水的计量数为8,故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转移10个电子,电子由HCl中的氯元素转移给KMnO4中的锰元素,故单线桥为,在此反应中,HCl做还原剂,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Mn元素被还原,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MnCl2。28. 某小组以Ba(OH)2、水、H2SO4、Na2SO4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1:向烧杯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记录灯泡变化Ba(OH)2粉末:灯泡不亮加入蒸馏水:灯泡变亮逐滴滴加0.1 mol/L H2SO4,灯泡变化如下:(1) 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能发生_反应。a.置换反
32、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复分解反应(2) 中灯泡不亮而中加H2O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加水后,Ba(OH)2发生了_。(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I中灯泡变暗的原因_。(4) 实验2: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重复实验进行对照。加入Na2SO4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_。通过实验1和2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5) 在两份完全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H2SO4和NaHSO4溶液(说明:等体积溶液含H2SO4和NaHSO4微粒数相同),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A. 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 b点,溶液
33、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SOC. c点,两份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 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答案】 (1). bc (2). 电离 (3). Ba2+2OH-+2H+SO=BaSO4+2H2O (4). 溶液中一直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Na+和OH-,灯泡不熄灭 (5). BC【解析】【详解】(1) Ba(OH)2与H2S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该反应既属于酸碱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答案选bc;(2) Ba(OH)2粉末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中灯泡不亮,中加水后,Ba(OH)2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灯泡变亮;(3) Ba(OH)2与H2S
34、O4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离子逐渐减少,所以灯泡逐渐变暗;(4)用Na2SO4溶液替代稀H2SO4,Na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OH,溶液中一直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Na+和OH-,所以灯泡不熄灭;(5) A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 Ba(OH)2=BaSO4+2H2O、NaHSO4+ Ba(OH)2=BaSO4+NaOH+H2O,2NaHSO4+ 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35、,根据图知,曲线在a点时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即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故B错误;C. c点时,中溶液溶质为硫酸,溶液呈酸性,中溶液溶质为NaOH、Na2SO4,溶液呈碱性,则c点时,两份溶液中OH-的量不相等,故C错误;D. a点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d点中溶质为Na
36、2SO4,溶液也呈中性,故D正确;答案选BC。29. 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操作现象向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得到溶液a反应剧烈,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然后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先变红,再逐渐变浅,约10分钟溶液变为无色为了探究溶液变为无色的原因,该同学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了如下实验:【推理与假设】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向溶液a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褪色。由此提出如下的假设:假设A:O2有漂白性 假设B:NaOH有漂白性 假设C:O2和NaOH共同作用有漂白性【实验与观察】(2)请完成下表:实验编号123实验装
37、置实验假设(填“A”、“B”或“C”)假设_假设_假设_实验现象溶液变红后10分钟均无变化实验结论_【查阅资料】该同学查阅资料:H2O2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推理与假设】该同学认为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溶液a中存在H2O2,H2O2漂白了酚酞。【实验与观察】(3)通过实验证实了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黑色粉末_(填化学式),快速产生了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该同学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了溶液a中滴入酚酞后,H2O2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方案: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_。【解释与结论】(4)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分两步书写,应为_;
38、但课本上没有写出中间产物H2O2,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2Na2O2+2H2O=4NaOH+O2 (2). B (3). C (4). A (5). 假设ABC均不成立 (6). MnO2 (7). 加入MnO2,充分反应,向上层清液中滴入2滴酚酞后变红,10分钟溶液颜色不变 (8). 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 +O2; (9). H2O2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O2大部分已分解【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有氧气产生,溶液变红说明有碱生成,据此写化学方程式;(2)由图结合假设分析;溶液变红后
39、10分钟均无变化,说明:假设ABC均不成立;(3)能使H2O2产生气体通常用MnO2作催化剂,据此答题;将H2O2全部分解后,酚酞的红色不褪色,说明H2O2起了漂白作用;(4)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Na2O2与H2O反应,有中间产物双氧水生成;由于双氧水不稳定。【详解】(1)根据实验现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有氧气产生,溶液变红说明有碱生成,据此写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实验1,将酚酞滴入NaOH溶液中,如果先变红后褪色,说明假设B成立,故选B;实验2,将氧气通入NaOH和酚酞的红色混合溶液中,如红色褪色,说明假设C成立,O2和NaOH共同作用有漂
40、白性,故选C;实验3,将氧气通入Na2CO3和酚酞的红色混合溶液中,如红色褪色,说明假设A成立,O2有漂白性,故选A;溶液变红后10分钟均无变化,说明:假设ABC均不成立;(3)能使H2O2分解产生氧气通常用黑色的MnO2作催化剂;要验证H2O2与酚酞发生了反应,将H2O2全部分解后,酚酞的红色不褪色,说明H2O2起了漂白作用;故该同学通过实验证实溶液a中滴入酚酞后,H2O2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MnO2,充分反应,向上层清液中滴入2滴酚酞后变红,10分钟溶液颜色不变 ;(4)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Na2O2与H2O反应,有中间产物双氧水生成,Na2O2与H
41、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分两步书写,应为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 +O2; 但课本上没有写出中间产物H2O2,可能的原因是H2O2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O2大部分已分解。【点睛】本题以物质的性质为背景,考查了方程式书写、实验探究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方法:综合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平时注意探究思维的训练,做到分析深入,思维严密。30. i.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气体X的性质,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Cl2,其中含有少量水蒸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描述B、C装置中的现象;_。结合化学方程式及物质性质说明B、C装置中现象不同的原因
42、_。(2)Cl2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可以在D处用如图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_。气体应该由装置中的_(填“a”或“b”)管通入。ii.为验证Cl2、Fe3+、I2三者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己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Fe3+遇KSCN溶液变红;I2易溶于CCl4,且显紫色。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向B中加入一定量KSCN溶液,混合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红色加深,关闭活塞a。.(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验
43、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_。(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5)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_。(6)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答案】 (1). 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2). Cl2没有漂白性,Cl2+H2O=HCl+HClO,HClO有漂白性 (3). Cl2+2NaOH=NaCl+NaClO+H2O (4). b (5). 2H+Cl-+ClO-=Cl2+H2O (6). 淀粉KI试纸变蓝 (7). Cl2+2Fe2+=2Fe3+2Cl- (8). 打开活塞b
44、,将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色 (9). 2I-+2Fe3+=2Fe2+I2 (10). 吸收氯气等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11). 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Fe3+氧化碘离子实验的干扰【解析】【详解】i. (1)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Cl2,其中含有少量水蒸气,气体通过浓硫酸后得干燥的Cl2,Cl2不具有漂白性,所以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Cl2+H2O=HCl+HClO ,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2)Cl2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Cl2污染空气,可以在D处用NaOH溶液
45、进行尾气处理,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为使Cl2被充分吸收,气体应该由装置中的b管通入;ii. (1)在A装置中,浓盐酸与84消毒液(有效充分NaClO)反应生成黄绿色气体Cl2,离子方程式为2H+Cl-+ClO-=Cl2+H2O;(2)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氯气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单质碘,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3)在B中溶液,氯气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铁离子,离子方程式是Cl2+2Fe2+=2Fe3+2Cl-;(4)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应将C中生成的Fe3+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静置后CC
46、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即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色,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Fe3+=2Fe2+I2;(5)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作用是吸收氯气等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6)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红色加深时,说明有大量的Fe3+生成,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31.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优质漂白剂。一种以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制备NaClO2粗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纯ClO2 易分
47、解爆炸,空气中ClO2 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含水NaClO2受热易分解。(1) 试剂A 可以选择_(填字母序号)。 a. SO2 b. 浓硝酸 c. KMn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下列关于上述流程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填字母序号)。a. 反应进行过程中应持续鼓入空气b. 反应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Clc. 反应中NaOH 应过量(4) 已知压强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反应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原因是_。(5) 中间产物二氧化氯(ClO2)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用ClO2处理泄漏的氰化钠(Na
48、CN,其中N化合价为-3价),得到无毒的NaCl、N2和C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指出氧化剂_被氧化的元素_氧化产物_【答案】 (1). a (2). 2ClO2 + H2O2 + 2OH-= 2ClO+ 2H2O + O2 (3). ac (4). 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 (5). 2ClO2 + 2NaCN= 2NaCl + N2 +2 CO2 (6). ClO2 (7). C、N (8). N2、CO2【解析】【分析】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I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Na2SO4,所以试剂A可以用二氧化硫,ClO2在反应器II中与双氧
49、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再得到其晶体,(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判断试剂A:(2)反应中ClO2被双氧水还原成,根据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书写的离子方程式;(3)根据信息纯ClO2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所以要持续通过量的空气,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所以反应中碱要过量,因为试剂A为二氧化硫,NaClO3被还原成ClO2,所以反应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2SO4;(4)含水NaClO2受热易分解,所以亚氯酸钠溶液中获得晶体,温度不能太高;(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即可,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在反应
50、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据此分析解题。【详解】NaClO3和浓H2SO4在反应器I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Na2SO4,所以试剂A可以用二氧化硫,ClO2在反应器II中与双氧水、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氯酸钠,再得到其晶体:(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试剂A为SO2,故选a,故答案为:a;(2)反应中ClO2被双氧水还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OH-2+2H2O+O2,故答案为:2ClO2+H2O2+2OH-2+2H2O+O2;(3)根据信息纯ClO2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所以要持续通过量的空气,NaClO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
51、性溶液中迅速分解,所以反应中碱要过量,因为试剂A为二氧化硫,NaClO3被还原成ClO2,所以反应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2SO4,故选ac,故答案为:ac;(4)含水NaClO2受热易分解,所以亚氯酸钠溶液中获得晶体,温度不能太高,所以反应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故答案为: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5)用ClO2处理泄漏的氰化钠(NaCN,其中N化合价为-3价),则C的化合价为+2价,得到无毒的NaCl、N2和CO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得失电子数相等,采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 + 2NaCN= 2NaCl + N2+2 CO2,在反应中ClO2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氧化剂为ClO2,NaCN中N和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被氧化的元素为N、C,被氧化而成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故氧化产物为N2、CO2,故答案为:2ClO2 + 2NaCN= 2NaCl + N2+2 CO2;ClO2;N、C;N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