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有两道大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Fe-56 Cu-64 Zn-65 Ba-137一、选择题(2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中,利用粒子大小差异的是A. 过滤豆浆B. 酿酒蒸馏C. 精油萃取D. 海水晒盐【答案】A【解析】【详解】A项、过滤是一种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过滤豆浆是利用不溶性溶质的粒子大小大于滤纸的缝隙,而溶剂的粒子大小小于滤纸的缝隙,故A正确;B项、酿酒
2、蒸馏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分开,与微粒大小无关,故B错误;C项、精油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其分离的方法,与微粒大小无关,故C错误;D项、海水晒盐是利用溶质不挥发而溶剂易挥发将其分离的方法,与微粒大小无关,故D错误;故选A。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B. 煤的气化制水煤气C. 煤的干馏制焦炭D. 油脂的水解制肥皂【答案】A【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项、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
3、正确;B项、煤的气化制水煤气是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CO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项、煤的干馏制焦炭是煤在高温条件下,经过干馏生成粗氨水、煤焦油、焦炉气以及焦炭等物质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项、油脂的水解制肥皂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与NH4所含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相同的粒子是A. NeB. FC. NaD. K【答案】C【解析】【分析】NH4+的质子数为11,电子
4、数为10。【详解】A项、Ne的质子数为10,电子数为10,故A错误;B项、F-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10,故B错误;C项、Na+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故C正确;D项、K+的质子数为19,电子数为18,故D错误;故选C。4.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In是第五周期第A族元素B. 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C. 原子半径:InAlD. 碱性:In(OH)3RbOH【答案】D【解
5、析】【分析】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D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详解】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IIA族,故A不符合题意;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49,中子数为115-49=6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66-49
6、=17,故B不符合题意;C.A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三周期IIIA族,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IIA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InAl,故C不符合题意;D.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A族,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弱,因此碱性:In(OH)3RbOH,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构成及表示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
7、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NPClB. 最外层电子数LiBeBC. 金属性NaKRbD. 氢化物稳定性PSCl【答案】A【解析】【详解】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N Cl P,故A错误;B项、最外层电子数与主族序数相等,Li、Be、B的主族序数依次为A、A、A,则最外层电子数LiBeB,故B正确;C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原子序数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金属性NaKRb,故C正确;D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氢化物稳定性PSAl。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
8、不正确”),并说明理由_。【答案】 (1). 2Na2H2O2NaOHH2 (2). 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 (3). 温度 (4). 不正确 (5). 实验2中没有控制固体表面积和盐酸浓度一致,Mg粉反应速率快不能说明金属性MgAl【解析】【分析】钠能与冷水反应,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加热后的水反应,说明钠的金属性强于镁;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时,应注意控制固体表面积和盐酸浓度,否则不能说明。【详解】(1)实验1中钠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2)根据实验1可知,钠能与冷水反应,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说明金属的活
9、泼性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加热后的水反应,说明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温度;(4)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片的固体表面积不同,镁粉的表面积大于铝片,反应速率快、放出热量多,若要比较金属性MgAl,应选用表面积相同的镁和铝,同时要选用浓度完全相同的盐酸,故答案为:不正确;实验2中没有控制固体表面积和盐酸浓度一致,Mg粉反应速率快不能说明金属性MgAl。【点睛】注意控制固体表面积和盐酸浓度一致是设计实验的关键,也是答题的易错点。28.双草酸酯(CPPO)是冷光源发光材料的主要成分,合成路线设计如下:已知:+HCl(1)CH2CH2的结构式为_。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10、_。(2)常温下A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与金属Na反应产生气体。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3)反应物B的结构简式为_。(4)下列关于CPP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 1个CPPO分子中含10个H原子b. CPPO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c. 合成CPPO过程中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5)草酸(HOOC-COOH)与乙二醇(HOCH2CH2OH)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6)已知卤代烃性质:R-XNaOH R-OHNaX(R烷基,XBr或I)。请用几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由CH2CH2合成E的过程。_【答案】 (1). (2). 加成反应 (3). 羟基 (4). (5).
11、 bc (6). (7). CH2CH2Br2BrCH2CH2Br,BrCH2CH2Br2NaOH HOCH2CH2OH2NaBr,HOCH2CH2OHO2 OHCCHO2H2O【解析】【分析】由有机物转化关系可知,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Br,CH3CH2Br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H2OH,则A为CH3CH2OH;在浓硫酸作用下,CH3CH2OH与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则B为,D为;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BrCH2CH2Br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OCH2CH2OH,HOCH2CH2OH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OHCC
12、HO,则E为OHCCHO;OHCCHO发生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HOOCCOOH,HOOCCOOH发生信息反应生成,则G为;一定条件下,和发生信息反应生成。【详解】(1)CH2CH2的结构式为;反应为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Br,故答案为:;加成反应;(2)CH3CH2Br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H2OH,则A为CH3CH2OH,官能团为羟基,故答案为:羟基;(3)由转化关系可知,在浓硫酸作用下,CH3CH2OH与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则B为,D为,故答案为:;(4)a、由CPPO得结构简式为可知,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故错误;b、由CPPO得结构简式可知分
13、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氯原子和酯基,氯原子和酯基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c、反应为在浓硫酸作用下,CH3CH2OH与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为一定条件下,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故正确;bc正确,故答案为:bc;(5)草酸与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6)由CH2CH2合成E的过程为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BrCH2CH2Br,BrCH2CH2Br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OCH2CH2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CH2CH2Br2NaOHHOCH2CH2OH2NaBr
14、,HOCH2CH2OH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OHCCH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CH2CH2OHO2 OHCCHO2H2O,故答案为:CH2CH2Br2BrCH2CH2Br,BrCH2CH2Br2NaOHHOCH2CH2OH2NaBr,HOCH2CH2OHO2 OHCCHO2H2O。【点睛】由双草酸酯的结构简式,结合信息,运用逆推法确定D为,G为是解题的突破口。29.硫酸镁晶体(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含少量FeCO3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镁晶体的过程如下:(1)MgCO3溶于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是_。(2)“氧化”步骤中,加入H2O2溶液的
15、目的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沉淀”步骤中,用氨水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_。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阳离子Mg2Fe2Fe3开始沉淀9.17.61.9完全沉淀11.19.73.2(4)“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答案】 (1). MgCO32HMg2CO2H2O (2). H2O22Fe22H2Fe32H2O (3). 3.29.1 (4). Mg2、NH4【解析】【分析】由化学工艺流程可知,菱镁矿加稀硫酸浸取,MgCO3、FeCO3溶于稀硫酸生成Mg2+和Fe2+,加入H2O2溶液将Fe2+氧化为Fe3+,然后加氨水调节溶液pH,将Fe3+转化为
16、氢氧化铁沉淀除去,将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SO47H2O晶体。【详解】(1)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MgCO3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是MgCO3 + 2H+ = Mg2+ + CO2+H2O,故答案为:MgCO3 + 2H+ = Mg2+ + CO2+H2O;(2)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 + 2Fe2+ + 2H+ = 2Fe3+ + 2H2O,故答案为:H2O2 + 2Fe2+ + 2H+ = 2Fe3+ + 2H2O;(3)用氨水调节溶液pH,使Fe3+沉淀除去,不能影响Mg2+,由题给
17、数据可知,pH=3.2时Fe3+沉淀完全,pH=9.1时Mg2+开始沉淀,则用氨水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3.29.1,故答案为:3.29.1;(4)因“沉淀”步骤中使用氨水,使Fe3+沉淀除去,而Mg2+没有沉淀,则过滤所得滤液中存在大量的阳离子有Mg2+和NH4+,故答案为:Mg2+和NH4+。【点睛】注意用氨水调节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沉淀除去,而Mg2+不能沉淀是解答的关键。30.研究烟气中SO2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1)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利用空气将烟气中所含SO2转化为SO42,其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内质子(H)的移动方向为_(填“从AB”或“从B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8、_。(2)脱除燃煤烟气中SO2的一种工业流程如下:用纯碱溶液吸收SO2将其转化为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再生池中加过量的石灰乳实现再生,部分产物可排回吸收池吸收SO2。用于吸收SO2的产物是_。【答案】 (1). 从AB (2). SO22H2O2eSO424H (3). H2O2SO2CO322HSO3CO2 (4). NaOH多写Ca(OH)2不扣分【解析】【分析】(1)由题给示意图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通入还原剂二氧化硫的A极为负极,二氧化硫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O42,通入氧化剂氧气的B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2)由题
19、给流程可知,用纯碱溶液吸收过量的含有SO2的脱除燃煤烟气将其转化为NaHSO3,NaHSO3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排回吸收池吸收SO2。【详解】(1)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则通入二氧化硫的A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B电极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则质子的移动方向为从A到B,故答案为:从AB;二氧化硫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故答案为:SO2-2e-+2H2OSO42-+4H+;(2)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
20、+2SO2+CO32-2HSO3-+CO2,故答案为:H2O+2SO2+CO32-2HSO3-+CO2;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排回吸收池吸收SO2,故答案为:NaOH。【点睛】注意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是确定原电池的电极的关键所在;明确亚硫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的生成物是确定可排回吸收池的物质是解答突破口。31.某小组探究化学反应2Fe2I2 2Fe32I,完成了如下实验:已知:Agl是黄色固体,不溶于稀硝酸。新制的Ag
21、I见光会少量分解。(1)、均未检出Fe3,检验中有无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中溶液,_。(2)中的黄色浑浊是_。(3)经检验,的过程中产生了Fe3+。进一步探究表明产生Fe3+的主要原因是Fe2+被I2氧化。Fe3产生的其它途径还可能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经检验,中灰黑色浑浊中含有AgI和Ag。为探究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原因,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实验1】向1 mL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0.1mol/LAgNO3溶液,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无变化。测定溶液中Ag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实验2】实验开
22、始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重复实验1,实验结果与实验1相同。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怀疑上述反应的产物之一可作反应本身的催化剂。则中几秒钟后即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答案】 (1). 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2). AgI (3). 任写一个:4Fe2O24H4Fe32H2O或3Fe24HNO33Fe3NO2H2O 合理答案均给分 (4). Fe2AgFe3Ag (5). AgI分解产生的Ag催化了Fe2与Ag的反应【解析】【分析】由实验所给现象可知,、均未检出Fe3,说明Fe2与I2几乎不反应;的过程中加入几滴硝酸酸化的硝酸
23、银溶液,Ag+与I生成了AgI沉淀,降低了I的浓度,使平衡2Fe2+I2 2Fe3+2I正向移动,使I2氧化了Fe2+;加入足量的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AgI分解产生的Ag催化了Fe2+与Ag+的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和单质银,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详解】(1)检验中有无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中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故答案为: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2)中的黄色浑浊是Ag+与I生成了AgI黄色沉淀,故答案为:AgI;(3)空气中存在O2,酸性条件下,空气中氧气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或溶
24、液中Ag+具有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或酸性溶液中NO3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故答案为:4Fe2O24H4Fe32H2O或3Fe24HNO33Fe3NO2H2O;(4)向1 mL 0.1 molL1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0.1 molL1 AgNO3溶液,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说明银离子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Ag+Fe3+Ag,故答案为:Fe2+Ag+Fe3+Ag;依据小组同学怀疑分析可知,迅速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AgI分解产生的Ag催化了Fe2+与Ag+的反应,故答案为:AgI分解产生的Ag催化了Fe2+与Ag+的反应。【点睛】加入几滴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Ag+与I生成了AgI沉淀,降低了I的浓度,使平衡2Fe2+I2 2Fe3+2I正向移动,使I2氧化了Fe2+是该题的关键所在,既是难点也是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