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22KB ,
资源ID:60060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06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2 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2 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检测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A分封制度的强化B井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土地兼并的加剧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之前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边界逐步清晰,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推广与运用,荒地逐步得到开垦,土地私有逐步确立,因此荒地的归属更加明晰,故C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逐步瓦解,排除A、B两项;当时土地私有制刚确立

2、,土地兼并的现象加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C2(2020江西九江高三二模)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下列做法与这一政策效果相似的是()A以起用“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B实行“富民”政策,大力推广“代田法”C推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政策D主张与民休息,“从民之欲而不扰乱”解析:材料中汉武帝时期推行算缗告缗令,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可以起到这一作用,故C项正确;“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可以维护

3、统治秩序,不能起到增加财政、抑制工商业的效果,A项排除;代田法可以增加农业产量,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但不能抑制工商业的发展,B项排除;“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也不能起到抑制工商业的效果,D项排除。答案:C3(2020贵州贵阳一中高三月考)魏晋时,佃农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缴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解析:魏晋时期佃农直接为世家大族生产受到剥削,唐以后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

4、,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剥削,故B项正确;魏晋时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承担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需要承担主体税收地税,A项错误;佃农一直受到地主剥削,身份地位一直低下,没有“不断改善”,C项错误;宋代以后佃农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对地主的依附减弱,D项错误。答案:B4(2020江西红色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解析:根据材料“南北朝时期”“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

5、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混乱时期,导致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丝帛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了经济形态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没有体现均田制实行的情况,并且“全国范围内实行”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对南北方纺织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调用丝帛上缴,没有体现上缴数量,无法得出农民赋役负担沉重,故D项错误。答案:C5(2020广东江门一模)宋代江西赣州的“福寿沟”,出口之处安装有“十二水宿”闸门。该闸门设计十分巧妙,江水低于闸门

6、时,凭借高度差,用城中排出的积污水冲开闸门,排入江中。若闸门低于江水,则江水的压力迫使闸门封闭,江水不会倒灌。由此可知()A工艺设计贯穿理学思想B技术水平彰显工匠精神C古代科技重视理论总结D设计思想体现天人感应解析:根据材料“江水低于闸门时积污水冲开闸门,排入江中”“若闸门低于江水,则江水的压力迫使闸门封闭,江水不会倒灌”等信息可知,宋代江西赣州“福寿沟”对“十二水宿”闸门的设计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相关技术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十二水宿”闸门技术的巧妙设计,没有体现理学思想的影响,A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的总结,而不是理论的总结,C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

7、人事的交感相应,材料没有体现天人感应,D项错误。答案:B6(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北宋法律规定,所有与农户有关的田宅、婚姻、债务之类的民事诉讼,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毕。这一规定体现了()A薄赋观念 B程朱理学思想C重本思想 D经世致用观念解析:从材料“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毕”可以看出涉及农业生产的诉讼案件,要避开农耕最繁忙的时间,这体现了古代重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赋税的征收,排除A项;北宋时期理学初创,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力,且材料与之无关,排除B项;

8、材料没有体现经世致用观念,排除D项。答案:C7(2020深圳高级中学高三3月线上模拟)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种权,而佃农有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复杂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解析:根据材料“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可知,体现了明清时期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即永佃制反映的是

9、土地的经营权,而土地所有者收大租,佃权所有者收小租,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及“赋税征收种类”,而是强调“永佃制”的实行办法,B、C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据所学可知,土地兼并问题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答案:A8(2020海南海口一中高三9月月考)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B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C产品主要用于缴纳赋税和家庭的消

10、费D技术传承的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不同工种有不同的学习时间,而学习时间的长短受到工种技术难易程度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皇室和官府使用,并非用于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C项错误;依据材料“教作者传家技”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师徒式、父子式、兄弟式的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并非是开放的,D项错误。答案:B9(2020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明初沿元旧制,发行纸币大明宝钞,有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一百文不等。又有小钞,自十文至五十文等五种。同时,洪武八年(1375)三月辛酉朔“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若有以金银易钞者斩”,只许以金银向政府兑换纸钞。据

11、此可知()A明初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纸币宝钞民间信用稳固C白银是主要的流通货币D明初存在多元货币流通解析:材料表明明朝时期存在着元旧币、宝钞、纸钞多种货币,体现了多元货币流通,故D项正确;货币种类多不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A项错误;纸币宝钞的使用是国家硬性规定,不能说明其信用稳固,B项错误;明中叶后,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C项错误。答案:D10(2020广东江门一模)明代徽州经济交往频繁,民事诉讼案件随之增多,在内容上涉及田宅、婚姻、继承和债务等各个方面,当事人包括官僚、乡绅、地主、农民、商人、佃仆及地痞无赖等各个等级和阶层,民俗健讼。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B商业发展

12、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C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了传统伦理道德D商帮出现冲击了政府管理秩序解析:根据材料“经济交往频繁,民事诉讼案件随之增多”“商人、佃仆及地痞无赖等各个等级和阶层,民俗健讼”等信息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经济交往的增多,民事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人们通过法律方式维护权利,人的维权意识增强,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民事诉讼案件的增多,没有体现社会流动性,B项错误;市民阶层在宋朝时期发展壮大,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市民阶层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瓦解作用,C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商帮信息,无法得出商帮出现的影响,D项错误。答案:A11明清时期,景德镇的

13、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景德镇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远销全国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海外,说明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故选D项。答案:D12(2020江西红色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

14、赢”。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显著增加B雇工素质较低制约着经济发展C流动人口增加促进手工业发展D中国开始步入工厂手工业时期解析:根据“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等信息可得知,明朝时期,缺少人手时,可以从其他地区征集雇佣劳动力,保证手工业的生产,因此反映出流动人口增加促进手工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油坊一个行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雇工的素质高低,排除B项;材料无法证明中国开始步入工厂手工业时期,排除D项。答案:C13(2020海南海口一中高三9月月考)明清时期,由于江南广大的发达地区为了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扩大了棉花和桑树的种植,导致粮食供应必须依赖跨地区的

15、贸易,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不虞事件的发生对粮食供应的威胁。这表明江南地区()A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提高B农产品市场化影响粮食安全C经济发展优势急剧下降D农业生产能力出现严重不足解析: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由于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不虞事件对粮食供应的威胁”,表明市场化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能够体现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但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主旨,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江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不利于粮食安全,但不能说明经济发展优势急剧下降,C项错误;棉花、桑树的种植仍属于农业生产,D项错误。答案:B14(2020江西九校4月份联考)如图是晚明时期吴县长洲社会经济地位

16、长期变化分布状况。由此可知该地()A自耕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B地主阶级占绝对优势地位C农业经济内部流动性较强D租佃关系受阻碍发展缓慢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晚明时期吴县长洲地主、自耕农、佃农群体相互转化户数较多,反映了吴县长洲农业经济内部阶层流动明显,故C项正确;题干表明佃农群体占多数,排除A项;地主户数数量少于佃农,排除B项;佃农户数居多,且有大量自耕农向佃农转化,反映了租佃关系发展迅速,排除D项。答案:C15(2020山东聊城高三一模)明史食货志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当时亦有“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之说。明朝廷对走私茶叶定性为“通番”

17、,朱元璋还规定“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A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典例B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C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时代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解析: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有利于中原地区和边境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通过经济交往密切了民族之间的往来,有利于中原王朝边境的稳定,故D项正确;朝贡贸易是指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及海外各国建立起来的一种寓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对外政策,A项排除;经济中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且当时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在北方,B项排除;“闭关锁国”政策主要针对的海外交流,C项排除。答案:D16(2020山东淄博高三下学

18、期第二次网考)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材料所述税收为按户缴纳,并且规定子女达到一定年龄就必须分家,可见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配置个体小农户,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与人口增长无关,应为培植个体小农,而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所以A、B、D三项说法错误,所以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第17题14分,第1

19、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40分)17(14分)1515年,葡萄牙人皮雷斯完成东方概要一书,成为16世纪第一部介绍中国情况的书籍。1517 年,由于其丰富的东方知识,他被任命为大使来到中国。以下为东方概要一书的内容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物产很多,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宝藏丰富,是一个受人尊敬、美丽和富饶的国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拥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皇帝从来不见老百姓,也不见大人物,即使是外国使节朝觐,也只能模糊地看到皇帝帘子后的身影。使节们把所有贡品留下,皇帝会给予他们双倍的赏赐中国皇帝不是父子相传,也不传给侄子,而是由常驻北京的王国委员会进行选举,并经大臣们通过产生。

20、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困难重重,没有广州行政长官的批准任何中国人都不能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去,而外国人来中国后也不能随便离开,任何船只如违反停泊规定,其货物被没收上缴皇帝,人员被处死中国人轻易就能被打败。多次去过那里的人们断言,曾夺取马六甲的印度总督用十条大船就可以征服整个沿海。我们的大船二十天就能到达中国,六月底从马六甲出发最好,借助季风航行十五天即能抵达。(1)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个信息,分别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2)根据材料,评析东方概要的史料价值。(8分)解析:(1)信息:结合所学逐句判断出描述语句的真伪后,对材料的语句进行简要转述即可。如,对材料第一句可转述为中国物产很多,宝藏丰富;

21、第二句可转述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现象:结合所学写出与信息相匹配的史实即可,如物产丰富可对应农耕经济的发达,最高的统治者是皇帝可对应皇帝制度的建立。(2)结合所学逐句判断出描述语句的真伪后可知,东方概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要注意甄别。原因可从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及写作的主观性来进行分析。从其写作视角看,作者是一个外国人,视角独特,较为客观地记叙了大量当时的中国现状,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从其写作的主观性看,这本书写作于作者来华之前,因此记录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难免有失误的地方,因此使用时,要注意与其他史料的相互印证。最后,提醒一句,在论述的过程中,最好结合材料描述举例进行说明。答案:

22、(1)示例:信息1:中国物产很多,宝藏丰富。现象: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信息2: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现象:皇帝制度。信息3:由材料“使节们把所有贡品留下,皇帝会给予他们双倍的赏赐”可归纳为使节们把所有贡品留下,皇帝会给予他们双倍的赏赐。现象:朝贡贸易。信息4: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困难重重。现象: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信息5:派船只前往中国,武力征服中国。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积极侵略扩张。(2)东方概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要注意甄别。首先,东方概要记叙了大量当时的中国现状,而且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客观性比较强,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次,东方概要作为一部著作,本身就带有作者

23、的主观色彩,而且该书是作者来中国之前所作,不免记录有所错误,比如作者认为中国皇帝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就违背历史事实。所以使用时要注意甄别,注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18(2020海南海口一中高三9月月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材

24、料二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为改变困局,尤

25、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触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求。弗兰克白银资本(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影响。(8分)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一“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可知传统礼制被打破;根据材料一“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可知新社会阶层兴起;根据材料一“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可知消费观追求奢侈享受。经济因素:

26、根据材料可从国内的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国际上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角度回答。(2)措施:根据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可知修改“海禁”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根据材料二“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可知固守“重本抑末”政策;根据材料“尤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可知实行财政税收改革。影响:根据材料二“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

27、荣”“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可知这一政策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导致白银数量激增;根据“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可知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根据“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可知商人经商所得的利润既没有进入生产领域,也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促进消费,导致通货紧缩。根据材料二“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可知经济改革推动明朝经济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财税领域,无法解决深层次经济问题。答案:(1)现象:传统礼制被打破;知识分子、商人阶层崛起;消费观由朴素变为追求

28、享受。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变革影响。(2)措施:修改“海禁”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固守“重本抑末”政策;实行财政税收改革。分析:对外开放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进出口贸易失衡,导致白银数量激增;由于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商人经商所得的利润既没有进入生产领域,以扩大再投资,致使需求端长期乏力,又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促进消费,导致通货紧缩;经济改革推动明朝经济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财税领域,无法解决深层次经济问题。19(2020山东济宁高三三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监生舒镛、举人何瓒龙、监生吴洪、

29、监生许俊、余种德堂、程桂林堂、王大经堂、胡族义堂(下尚有程、汪等四十余家族堂名,兹从略)禀称:黟(今安徽黟县)属僻壤,山高而水迅生于斯者借为保障,葬其中者冢墓如麟,阴阳二墓两相利赖,以故建文峰,造亭阁,非徒以壮观瞻,实为万民培命脉。近有李大坤等只知拿利肥己,罔顾亿万生灵,招纳外民汪宾等入山凿石烧煤,值前宪公(前任县令)出迫禀捕主,虽蒙训谕,坤等知悔,而宾等尚复逡巡境内,勾诱附近有山之家重资租赁,冀图冷灰复燃县境内田少山多,贫民惟借樵采,每日负薪易米,以资口食。即妇女挑柴为生者,亦复不少,若烧石灰,尽用煤石,则卖柴者少,贫民生计更绌。据黟县志卷11附嘉庆十年(1805年)知县苏禁水口烧煤示指出材

30、料中乡族势力、官府对“入山凿石烧煤”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态度做出合理的解释。解析:乡族势力、官府对“入山凿石烧煤”的态度,根据“近有李大坤等只知拿利肥己,罔顾亿万生灵,招纳外民汪宾等入山凿石烧煤,值前宪公(前任县令)出迫禀捕主”等信息可以看出,乡族势力反对、阻挠外民采煤,官府支持乡族势力,禁止采煤。然后结合所学对这种态度进行合理解释。从历史原因上来看,这种做法受重农抑商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受官府与乡族势力在地方治理中紧密相连关系的影响。从历史影响上来看,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对农业经济和乡村社会治理有利,但客观上对私营采煤业和社会发展不利。据此对这种现象从历史原因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解释说明,从而回答本题。答案:态度:乡族势力反对、阻挠外民采煤;官府支持乡族势力,禁止采煤。解释:材料表明,安徽黟县地方乡绅以破坏风水、影响当地习俗为理由,反对采煤;官府认为采煤影响贫民生计,加以严禁。这种态度实质上是二者重农抑商,固守小农经济秩序的体现;也反映出官府与乡族势力在地方治理中紧密相连的关系。(说明历史原因)黟县官府与乡族势力的态度和做法,虽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稳定,加强了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但客观上阻滞了当地私营采煤业的发展。这也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与时代发展的趋势相违逆。(阐释历史影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