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描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_1古代中国商业及商运的发展概况(1)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2)先秦时期西周时期,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可以看到流通骨贝和铜贝的情形。春
2、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3)汉代: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4)唐代水路商运发达,出现以规模宏大著称,水手多达数百人的“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非常兴隆。(5)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6)明清时期:出现会馆和商帮,在这些商帮中,以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2中国古代商运的阻碍(1)旅途盗劫普遍、猖獗,严重影响了古代商运的进一步发展。(
3、2)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等。“市”的发展 _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商业都会的崛起 _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2汉代:长安和“五都”都非常繁华,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唐代:北方以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南方的扬州也曾经“雄
4、富冠天下”,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有晓市、夜市,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华,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和朱仙镇等。【特别提醒】理解“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含义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商业的发展也将带动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名师点睛】1“市”、草市、夜市的区别“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草市主要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夜市则是指城市中在夜间贸易的市。2长途贩运和商帮形成的关系明清时期兴起的商帮大
5、都进行全国性的贸易活动,长途贩运的活动非常频繁。于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为了停宿、储运、交际的方便就结成商帮。3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不断突破限制、一直向前的趋势。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风貌。政治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港口城市和工商业市镇崛起。【易错提醒】古代“城市”现代“城市”古代中国“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而“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轻巧识记】1巧用“三先”与“三后”记忆古代商业的发展2宋代市的发展古代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
6、演变。商朝以贝作为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商朝人开始用铜仿制海贝。(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这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
7、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二十四铢为一两)。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改革币制,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但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特点1古代中国商人的经商理念史料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
8、。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司马迁史记表明白圭的经商理念。伊尹:夏末商初人,古代著名贤相,被尊为元圣。吕尚:商末周初人,西周开国元勋,著名贤相。据史料,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提示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2宋代的“商业革命”史料北宋东京城画线信息说明“市”在城中的分布处于分散状态,北宋进一步打破市的时间限制,夜市规模扩大,晓市出现。历史学者普遍认为宋朝时我国就出现了“商业革命”。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提示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专门市
9、场;交换媒介出现“交子”;城市娱乐场所瓦肆出现。3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史料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窑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明)谢肇淛五杂俎旧徽州府籍商人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中国古代,坐北朝南。此处山为太行山,“坐于”太行山,则太行山右侧为山西省,故“山右”代指晋商。据史料,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提示 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古代中国商业的特点(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3)商业交通发达
10、: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4)商业城市发达: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5)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6)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7)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8)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1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表
11、现史料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隋书令狐熙传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新唐书百官志史料反映了隋唐时期对城市商业是如何管理的? 提示 禁止居民沿街开设店铺,城市内划定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2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史料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
12、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东京梦华录说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逐渐放松。说明对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逐渐放松。史料反映出北宋的商业管理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管理的什么趋势? 提示 变化:不禁夜市,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打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趋势:商业管理日趋开放和自由。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3)从城市的数量
13、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一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
14、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对点演练】1(2019毕节高一期末)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 256 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
15、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保证货币信用稳定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保障商人基本利益解析:选B。题干反映交子发行的总量,并且发行交子需备有准备金以保证自由兑换,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维持兑换,保证货币信用稳定,故选B。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1从周至唐(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宋元(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农村的“草市”发
16、展。(2)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对点演练】2(2019邱县、馆陶等四县高一期中)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夜市”可知,宋代商业活动打破时间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
17、未涉及市的分布范围,且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政府放松对市的管理,故C项错误;当时仅仅是打破市坊界限,不是坊与市已无区别,故D项错误。1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 B抑商政策废弃C坊市制度形成 D自然经济瓦解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是江浙一带出产的丝织品、粮盐产品在各地广泛流通,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A项正确。2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说明()A明朝跨区域贸易的繁
18、荣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又回到北方C明朝区域性商帮开始出现D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解析:选A。“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是说明代我国北货南销,而“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是说南货被商人北运,故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区域间长途贩运的繁荣,A项正确。3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选A。据材料“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可知,唐朝草市中有夜市,故A项正确。4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突破了传统,发展到新的水平。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19、(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的最准确判断是()年代农业税非农业税997年2 408.11 567.71021年2 641.23 874.01077年2 021.35 117.2A农业税的减少体现了农民负担大幅减轻B税收总量增长使北宋政府消除财政危机C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北宋国库的唯一财源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推进商业经济的繁荣解析:选D。农业税的变化及其比重的降低,并不足以说明农民负担的减轻,A项错误;北宋中期就已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北宋国库的唯一财源”,C项错误;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非农业税数额和比重的增加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项正确。5扬州是古运河
20、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商业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C项正确。6下图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徽商、晋商势力强大,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习思考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提示 施耐庵的水
21、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二、自我测评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提示 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三、材料阅读与思考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提示 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手中的权力从商人那里获得利益;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建议用时:30分钟)一、
22、选择题1据易经记载,神农氏(炎帝)时期,曾在“日中设市”,“聚天下之货”,使各“交易而退”。材料所载()A为商业研究提供了准确资料B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C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D说明当时长途贩运比较发达解析:选C。神话故事中的记载无法为商业研究提供准确资料,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记载商业活动的现象,没有采取措施推动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神话传说中记载的商业活动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贩运,故D项错误。2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
23、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A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B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C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D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解析:选A。材料“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宋代的发展,故A项正确。3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些崇拜()A体现手工业发展B反映女性地位提高C与海外贸易有关 D说明农业高度发达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宋代东南沿海”“民间崇拜”“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可知,材料主旨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
24、拜得到了政府认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实质上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的结果,故C项正确。4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非常活跃,在全国出现了更多的商人,他们在各地设立会馆,组织各种商帮。其中最多的是徽商,其次是晋商、江右商。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唐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最早出现在明朝,故C项正确。5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辗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地方自治的市镇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D沿街
25、开铺的街市解析:选C。唐代末期只是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乡结合的地方出现草市,故A项错误;唐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因此不可能出现地方自治的市镇,故B项错误;唐朝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故C项正确;唐代的市坊有严格界限,故D项错误。6扬州地区有“郭集”“刘集”“谢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A夜市 B草市 C都会D会馆解析:选B。夜市是从时间上分的,不是从地点上分的,故A项错误;古代的草市是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后来演变成了乡镇,故B项正确;都会是古代繁华的城市,故C项错误;会馆是古代商帮在城市里兴建的,故D项错误。7下表是中国
26、历代城市化率表前4世纪2世纪745年1200年1820年1893年1949年15.9%17.5%20.8%22%6.9%7.7%15.4%由此可推测()A中国古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B古代经济重心在农村C唐宋经济繁荣推动了城市化D明清城市化快速发展解析:选C。1820年6.9%,与前面相比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主体”不等于“重心”,它们是两个概念,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唐宋时期城市化率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测这是由当时商品经济比较繁荣所致,故C项正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城市化率是下降的,故D项错误。8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
27、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出道光以前佛山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说明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城市是一个众多因素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城市职能发生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刘文帝时,王玄谟论及彭城形势“南界大淮,左右淮汴,城隍峻整,襟卫周固。自淮以西襄阳以北,经途三千,达于齐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安全,实由此镇。”摘编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二十九材料二现在我们在城
28、里见到的大街小巷的名称,有些在宋代就有了,都是以不同的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如杭州的西湖与主要市区有一个吴山,吴山境内有几十个庙,叫鲁班庙每个庙的名字都意味着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地区也因此而闻名。摘编自吕振羽中国历史讲稿材料三清末民初的扬州,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批重要的现代脑力劳动者,形成了专门职业阶层,这是扬州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象征,包括教师、律师、医生、编辑、记者、作家等职业人员已有一定数量。当然,黄包车夫、挑水工、轿夫、船夫、女佣等在当时的职业中也占一定比例。摘编自朱煜扬州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城池所起的主要作用。(2)材料二中宋代出现了很多
29、“以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街道和寺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在宋代出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城市职能的变化。比较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指出扬州人口构成比例的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解析:(1)从材料一“城隍峻整,襟卫周固”“常得安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保卫安全、维护专制等方面来分析。(2)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出现了很多“以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街道和寺庙,这说明宋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繁荣。第二小问有利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环境、农业的发展、纸币的出现等方面来分析。(3)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一“城隍峻整,襟卫周固”“常得安全”到材料二“以不同的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街道和寺庙”中可以得出。第二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三“教师、律师、医生、编辑、记者、作家等职业人员已有一定数量”归纳。答案:(1)作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方安定;维护封建统治。(2)说明: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条件: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农业的发展;商品种类增加;交子的出现等。(任答其中三点即可)(3)变化:由侧重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城市经济功能增强。趋势: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