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生物四校联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基本单位B. 自然选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地球上不同大洲的人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 种群中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B、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
2、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地球上不同大洲的人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C。2.通过扩大城市绿色空间、副中心园林绿化提升、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北京市2020年将新增造林17万亩、改造提升5230亩,让“城市绿毯”愈加浓厚,让“绿色项链”更加精致。下列有关这一规划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 使城市的自净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 使生物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C. 使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价值提高D. 使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1、提高生
3、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2、由题意知:新增造林17万亩、改造提升5230亩,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详解】A、由分析可知;通过改造后,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城市的自净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A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通过改造后,生物种类增加,生物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通过改造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直
4、接价值、间接价值也都提高了,C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通过改造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和对所给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3.真核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对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进行调控的信息中心。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B. 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C. 人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因供氧不足而进行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D. 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答案】A【解析】【
5、分析】1、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之间的细胞质;2、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层次,是生物体代谢、遗传、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3、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可以生成酒精和CO2或者生成乳酸;4、在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详解】A、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细胞中液泡也含有色素,但不在原生质层中,A错误;B、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B正确;C、人体细胞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C正确;D、高等动物大多数细胞高度分化,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所以不会形成纺锤体,D正确。故选A。4.下列
6、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A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将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只生长R型细菌,可能说明DNA被水解后失去了遗传效应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由此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D果蝇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F1都为红眼,F2中红眼白眼为31,且白眼都为雄,推出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 AB. BC. C
7、D. D【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详解】A、由于DNA水解酶能将S型菌的DNA水解,使其失去携带的遗传信息,所以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实验结果只有R型菌落,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了遗传效应,A正确;B、35S标记的噬菌体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并且短时间保温可能导
8、致噬菌体的DNA并没有导入细菌,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35S)很高,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该实验结果并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B错误;C、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感染烟草,实验结果是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C正确;D、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其中F1都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同时F2中红眼白眼为31,且白眼都为雄性,说明眼色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可推出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5.实验人员制备了矮牵牛(二倍体,2n=14)的红色花瓣(液泡呈红色)与枸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
9、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经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B. 可采用PEG、灭活的病毒、电激、振动等方式促进原生质体融合C. 可利用显微镜筛选得到融合后的杂种原生质体D. 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62条或28条或96条【答案】B【解析】分析】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前,先要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电激、振动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然后再生出细胞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细胞培养成植株。【详解】A、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前,先要采用酶解法(纤
10、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B、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电激、振动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是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使用的试剂,B错误;C、杂种原生质体的染色体数目是两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所以可利用显微镜筛选得到融合后的杂种原生质体,C正确;D、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会形成3种细胞,即矮牵牛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枸杞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种细胞,所以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8条或96条或62条, 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识记其基本步骤,将植物细胞融合过程和动物细胞融合
11、进行比较记忆。6.下列四种现象中,与图中模型不相符合的是( )A. 一定量14CO2培养小球藻,叶绿体中14C3化合物的含量变化B. 一定量的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弱与保温时间关系C.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D. 大肠杆菌放入15NH4Cl中培养,含15N的DNA量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一
12、定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上升后降低。【详解】A、一定量的14CO2培养小球藻,叶绿体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固定14C3化合物的含量先增加,随着14CO2的减少,14C3化合物的含量减少,A正确;B、一定量的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的DNA未侵入细菌,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弱,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弱,因此沉淀物中放射性可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一定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上升后降低,C正确;D、大肠杆菌放入15NH4Cl中培养,含15N的DNA量会逐渐增加,不会减少,D错误。故选D。
13、【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C的去向、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的复制及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7.研究发现,一个名为Ef-cd的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产量损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Ef-cd基因中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B. 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而使水稻增产C. 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D. 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H4+载体数量增加【答案】A【解析】
14、【分析】1、DNA中含有A、T、C、G四种碱基,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A、U、C、G四种碱基,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2、紧扣题干信息“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答题。【详解】A、Ef-cd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含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A错误;B、依题意“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可知,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或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水稻增产,B正确;C、根据该水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可知,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
15、的合成,C正确;D、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H4+载体数量增加,促进植物对NH4+的吸收,从而提高水稻的氮吸收能力,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作为信息题,需要考生从题目文字描述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推测该水稻提高光合速率可能的原因。8.下表为已知某种鸟(2N=40)的羽毛颜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三种基因控制,分别用A+、A、a表示,且A+对A为显性。研究人员做如表两组实验。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其中已知I-3为纯合子,I-1、II-6和II-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亲本子代1灰红色(甲)蓝色(乙)2灰红色:1蓝色:1巧克力色2蓝色(
16、丙)蓝色(丁)3蓝色:1巧克力色A. 据表格分析基因A控制的羽毛颜色为蓝色,实验1亲本的基因型为ZA+W和ZAZaB. 表格中实验2子代中的蓝色鸟随机交配,其后代中雌鸟蓝色:巧克力色=3:1C. 系谱图中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系谱图中通过比较III-10与-3或-5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鸟的性别决方式是ZW型,其中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分析系谱图:I-3是患者,且是纯合子,其后代中都应该含有致病基因,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正常,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5是患病女性,其父亲2表现正常,因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17、传病。【详解】A、分析实验2:亲本都是蓝色,子代中出现了巧克力色,说明巧克力对于蓝色是隐性性状。根据实验1亲本是灰红色和蓝色,子代中灰红色占2/4,说明灰红色对于蓝色是显性。根据题干中A+对A为显性,说明A+控制的是灰红色,A控制的是蓝色,a控制的是巧克力色。亲本甲是灰红色,后代出现了蓝色和巧克力色,所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ZA+W或ZA+Za,而乙基因型是ZAZa或ZAW,即实验1亲本的基因型为ZA+W和ZAZa或ZA+Za和ZAW,A错误;B、实验2中亲本是ZAZa和ZAW,子代中的蓝色雄鸟有1/2ZAZA,1/2ZAZa,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ZAZa=31,子代中蓝色雌鸟是ZAW,产生的
18、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ZAW=11,蓝色雌雄鸟随机交配后,后代中雌鸟蓝色(ZAW)和巧克力色(ZaW)为31,B正确;C、由分析可知,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最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错误;D、-5是III-10的姑姑,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主要来自于母亲,因此不能比较III-10与-5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D错误。故选B。9.2020年2月11日,世宣布将新正式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该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会使该病患者肺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下列相关
19、叙述错误的是( )A. 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是独立进化的,与其他物种无关B. 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的呼吸急促,可以补偿机体的缺氧C. 患者治愈后,机体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新型冠状病毒免疫的能力D. 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答案】A【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2、类似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的,所以容易发生变异。【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物种共同进化的,A错误;B、患者肺功能受损,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呼吸急促,可以
20、补偿机体缺氧,B正确;C、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治愈后,由于机体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新型冠状病毒免疫的能力,C正确;D、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因此为预防感染常用70%的酒精消毒,D正确。故选A。10.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分裂过程只发生在该动物某些器官内B.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AbY 、aBX、bYC. 图示细胞中有四分体,含 6 条染色体,核DNA 分子可能多于12D. 如该细胞
21、由图示状态继续完成分裂过程,会出现均等分裂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两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的染色体片段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图中所示分裂过程为减数分裂,只发生在该动物某些器官即精巢内,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发生了易位,中间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为一对性染色体,下面短小的一条为Y染色体,与之对应的上面应易位而含有A的一条为X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Y、aBXA、bY,B正确;C
22、、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没有四分体,有6条染色体,由于存在质DNA,所以DNA分子可能多于12,C错误;D、该二倍体高等动物为雄性个体,所以该细胞由图示状态继续完成分裂过程,会出现细胞质均等分裂现象,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细胞分裂图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适中。11.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体检时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
23、3CO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 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 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的场所在其线粒体中D. 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适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但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根据题意“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说明感染者呼出的13CO2不是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详解】A、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24、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分解尿素产生的,B错误;C、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人体胃中,而胃中是酸性环境,因此其产生的脲酶适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动物稳态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人体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内环境成分有激素、抗体、血
25、红蛋白、呼吸酶、氨基酸等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C【解析】【分析】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大部分是蛋白质类,而性激素是类固醇。(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
26、主要是组织液,正确;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正确;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错误;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保证了机体激素调节的灵敏性,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正确;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没被破坏,抗原刺激T细胞大量增殖、分化,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正确;血红蛋白、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错误。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如图为呼吸作用装置示意图,在A瓶中放一些湿棉花,上面放数粒干的种子;在B瓶中放一些干棉花,上面
27、放数粒干的种子。瓶内各吊一小杯NaOH溶液,塞上带温度计的软木塞。实验时间为96小时。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96小时后,两温度计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是_。(2)观察导管中的液面,明显上升的是A瓶。这是因为_。(3)若预先在两锥形瓶内各放一只小鼠,则生活时间较长的是_瓶内的小鼠。其原因是_。后期小鼠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中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过程_(能/不能)生成ATP。(4)如预先在两锥形瓶内放入一小杯鲜奶(内混有少量的乳酸菌),则先变酸的应该是_瓶中的。(5)A瓶中若把干种子换成绿色植物,把NaOH换成CO2缓冲液,给予绿色植物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会发现烧杯中产生汽泡,原
28、因是_。在此过程中C3生成的场所是_,若把A装置遮光短时间内C5会_(变多/变少/不变)。【答案】 (1). A (2). 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的CO2被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使瓶内气压下降 (3). B (4). B瓶中的干种子呼吸作用较弱,消耗O2较少,小白鼠生活时间较长 (5). 细胞质基质 (6). 不能 (7). A (8). 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释放氧气,A瓶中气体体积增加(只答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释放氧气即可) (9). 叶绿体基质 (10). 变少【解析】【分析】A瓶内放的是湿棉花,且是萌发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较强,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因此A比B温
29、度高,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的CO2被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下降,因此通入A瓶的导管中的液面明显上升,B装置中放的是干种子,呼吸较弱,消耗氧气较少。【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A瓶内放的是湿棉花,湿棉花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较强,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因此A比B温度高。(2)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的CO2被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下降,因此与A瓶相连的导管液面明显上升。(3)B装置中放的是干种子,呼吸较弱,消耗氧气较少,因此小白鼠生活时间较长。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后期小鼠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中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
30、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4)乳酸菌为厌氧菌,A瓶内氧气含量少,乳酸菌发酵较快,因此产生的乳酸量较多。(5)A瓶中若把干种子换成绿色植物,把NaOH换成CO2缓冲液,给予绿色植物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释放氧气,导致A瓶中气体体积增加,所以会发现烧杯中产生汽泡。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若把A装置遮光,短时间内由于还原氢和ATP减少,C3还原生成C5减少,但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C5会变少。【点睛】本题考查了环境因素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31、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4.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1)湖泊中,鲢鱼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包括_和_。(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填字母)。图乙中_(填字母)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其中是以_传递的。(3)湖泊受到污染时,湖泊可以通过_来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4)研究人员研究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时,应用的是_方法。由于围湖造田、网箱养鱼、
32、污水排放等原因,到21世纪初,湖北省洪湖的水面积比20世纪初减少了近2/3,昔日的美景不见了,换来的不是年年干旱,就是水涝;后来实行退耕还湖政策,并进行污水排放治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洪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和恢复,其水面积也增加到400km2。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环境改善和恢复,洪湖逐渐变为鸟类的天堂,该地水鸟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若洪湖中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20000尾,为了能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每次捕捞后鲢鱼的种群密度应保持在_尾/km2。(2)洪湖中野生红莲的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填“属于”
33、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 (1). 鲢鱼的尸体与残骸 (2). 乌鳢的粪便 (3). AD (4). BCD (5). 有机物 (6). 负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 (7). 抽样检测法 (8).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9).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10). 25 (11). 不属于【解析】【分析】图甲中食物链为: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鲢鱼乌鳢;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图乙中B是生产者,A是二氧化碳库,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详解】(1)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湖泊中,鲢鱼同化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
34、的能量包括鲢鱼的尸体与残骸和乌鳢的粪便。(2)甲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乙图为物质循环图,包括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非生物的物质)、D(分解者)。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所以图乙中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3)湖泊受到污染时,湖泊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来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4)研究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时,应用的是抽样检测法。(1)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所以
35、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有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若洪湖中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尾,则种群密度为20000400=50尾/km2,为了能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每次捕捞后鲢鱼的种群密度应保持在25尾/km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2)野生红莲属于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结构特征,所以洪湖中野生红莲的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以及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
36、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5.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使外源基因随染色体DNA一起复制和表达。研究发现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核心部分包括三个基因: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env基因(编码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位于这些基因的两端有LTR序列(含有启动子、调节基因等),控制着逆转录基因组核心基因的表达及转移。下图是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用于培育转基因小鼠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是_。(2)催化过程的酶及原料分别是_、_;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分别是_,过程常用的导入方法是_。(3)过程中,外源基因一定要
37、插入到病毒DNA的LTR序列中的启动子后,其主要目的是_。(4)图中小鼠胚胎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要保证无菌环境,防止培养过程的污染,细胞培养液需要加入适量_;培养箱中5%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5)如利用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血清白蛋白,则应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目的基因与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一般导入羊_细胞中,最终在羊乳汁中含有人血清白蛋白。【答案】 (1). RNA (2). 逆转录酶 (3). 脱氧核糖核苷酸 (4).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5). 显微注射法 (6). 控制外源基因的表达与转移 (7). 抗生素 (8). 维持培养液的PH (9).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10).
38、 受精卵【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鼠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图中表示逆转录过程,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表示将相关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获得病毒载体。2、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详解】(1)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是RNA。(2)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需要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过程中需要限制酶,过程需要DNA连接酶;过程将目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39、显微注射法。(3)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可控制外源基因的表达和转移。(4)图中小鼠胚胎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要保证无菌环境,防止培养过程的污染,细胞培养液需要加入适量抗生素;培养箱中5%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5)如利用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血清白蛋白,则应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目的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一般导入羊受精卵中,最终羊的乳汁中就含有人血清白蛋白。【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有关知识,要求首先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每个字母表示的操作步骤,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工具酶,识记胚胎发育
40、的过程以及胚胎移植的相关操作步骤等,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16.黑腐皮壳菌(一种真菌)感染苹果植株可引发腐烂病。现对该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应用的研究,如表1是分离培养时所用的培养基配方。请分析回答问题:表1 物质马铃薯葡萄糖自来水氯霉素琼脂含量200g20g1000mL03g20g(1)如表培养基配方中,马铃薯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等营养成分;琼脂的作用是_。用此培养基来培养黑腐皮壳菌,需将培养基进行_处理,冷却后接种。(2)培养基的制备步骤包括_、称量、溶化、调pH、灭菌、_。等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置,以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3)为检测某苹果植株黑腐皮壳菌感染程度,需对该植株患病组织进行病
41、菌计数研究,则应将提取的菌液采用_法进行接种。(4)将分离获得的病菌分别接种至含有等量05%苦水碱剂、2%氟硅唑、6%戊唑醇、40%福美砷、清水的培养基中进行抗药性检测实验,结果如表2。分析可知,_能很好地抑制该病菌的生长,适合防治苹果腐烂病。表2 小组05%苦水碱剂2%氟硅唑6%戊唑醇40%福美砷清水菌落数目1023717【答案】 (1). 无机盐、碳源、氮源 (2). (室温下)使培养基凝固 (3). 高压蒸汽灭菌 (4). 计算 (5). 倒平板 (6). 稀释涂布平板 (7). 2%氟硅唑或6%戊唑醇【解析】【分析】1、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名称特征功能固体培养基外观显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主
42、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液体培养基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2、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则表中马铃薯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无机盐、碳源、氮源等营养成分。琼脂的作用是(室温下)使培养基凝固。培养基灭菌一般是高压蒸汽灭菌。(2)培养基的制备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
43、倒平板。(3)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只有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因此对该株患病组织进行病菌计数研究时,应将提取的菌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含有2%氟硅唑或6%戊唑醇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最少,因此2%氟硅唑或6%戊唑醇能很好地抑制该病菌的生长,适合防治苹果腐烂病。【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能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再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17.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抗病大豆品种乙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诱变感病大豆,获得新的抗病
44、品种甲。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性,结果是产生一个或多个_。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表组别亲本组F1F2抗病易感抗病易感实验一甲易感018113345实验二乙易感15025681据表分析,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依次为_、_性性状。(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对等位基因控制
45、的,且位于_染色体上。F2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_。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注:F2中的1、4、7表现抗病,其余表现易感。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答案】 (1). 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2). 等位基因 (3). 隐 (4). 显 (5). 两 (6). 非同源
46、 (7). 3/13 (8). 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 (9). 2 (10). 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2、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甲乙杂交,F1自交,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
47、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详解】(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性等特性,结果是产生一个或多个等位基因,导致复等位现象。(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
48、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由于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故F2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3/13。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分析图示电泳结果可知:F2的1、4、7与甲均表现抗病,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的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遗传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分离比。特别是把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形使用,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区别,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把握基因突变的特点和结果,能够结合题意和图示的信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