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戏曲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依靠广大观众的存在。没有观众的存在,戏曲艺术的存在就失去了基础,更不要谈戏曲艺术的革新、发展,走向成熟了。因此,戏曲在当代的真正传承和发展,决不能停留在只注重培养演员、传承好传统戏、助推优秀青年剧作家等工作上。戏曲的完整传承,离不开戏曲艺术活态的存在,没有观众群体的传承只能是空有作品、无人欣赏。进一步讲,戏曲艺术要想获得强劲的生命力,必须建立和巩固广泛的观演关系,
2、这就是戏曲存在的根本。京津沪等地京剧的影响力,不能不说与当地京剧观众群的建立和巩固有必然关系。这些艺术家也正是在不断地吸取观众的意见,满足日益变化的时代要求和审美需求,在艺术上进行了一次次的创新、推进和发展。典型的勇于革新创造的海派京剧的诞生和其特点的形成,就是上海社会发展、观众审美需求促进艺术创作的集中反映。实践证明:如果戏曲艺术创作、演出、观赏、反馈环节等没有形成畅通的自然链条,戏曲艺术存在的威胁就不会消失,更不要妄想谈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多年来戏曲艺术的现状还给我们一个启示:危机的发生像滚雪球一样地不断推进。积极有效地培养戏曲观众,尤其是广大的年轻观众,稳步扎实地推进戏曲观演关系的建立并进
3、一步巩固,是推动戏曲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门。戏迷观众的存在及热情,是激发戏曲演员及整个创作队伍的重要根源。好的剧作家一定会深刻地感悟来自百姓的生活体验、苦辣辛酸,好的表演艺术家毫无疑问尤为关注台下观众的审美期待及其宝贵意见。很难想象,台上自言自语地演得热闹非凡,台下肚子里满腹失望不满,这样的观演关系必然是破裂的。相反,观众对艺术家的赞许与肯定,希望与意见,以及评价与探索,是推动艺术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历史上,戏曲班社林立,各地方剧种丰富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同时还养活了为数众多的戏曲艺人。今天,我们国内诸多实力强大的戏曲院团为事业单位“质,他们在财政上有一定的支持,创作上有较大的活力。但是,现在这些院
4、团与普通观众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稳固,仅仅通过市场来养活剧团难以实现。因此,在国家支持文化建设的同时,一部分资金必须分配在建立完善观演关系上,使艺术创作与观众需求紧密结合,否则观众只能逐渐流失,戏曲的生命力将在困境中更加难以维持。构建巩固观演关系推进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体现的是重视培养和巩固戏曲的生态环境,绝不是孤立、僵化地人为构建观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是要以培养观众、发展观众、巩固观众为阶段目标,将戏曲艺术普及、教育、推广工作结合戏曲创作、演出全面深入逐步开展。(摘编自智联忠重视戏曲观演关系的构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观众是戏曲艺术存在的土壤,革
5、新发展的主体;没有观众,戏曲艺术就会无人问津。B. 海派京剧适应了上海社会发展和观众需求,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C. 积极有效地培养戏曲观众,改革戏曲表演形式,是推动戏曲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D. 国家在建构观演关系上缺少资金投入,致使戏曲市场疲软,戏曲的生命力难以焕发。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两段,从戏曲的存在、传承、变革和发展与观众的关系切入,从而引出了论题。B. 京津沪等地京剧有影响力的例子,证明了必须建立和巩固广泛的观演关系的观点。C. 第四段运用对比和举例论证,阐述了剧作家和演员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性。D. 文章最后一段,再次强调了构
6、建巩固观演关系的重要性,强化观点,总结全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既要重视优秀戏曲人才的培养,也要培养和巩固良好的戏曲生态环境。B. 只要戏曲艺术创作、演出、观赏、反馈环节等形成畅通的自然链条,戏曲再次繁荣就指日可待。C. 观众对艺术家的赞许与肯定,希望与意见,以及评价与探索,对戏曲艺术的发展起推动作用。D. 多年来戏曲艺术的现状令人担忧,危机的发生像滚雪球一样地不断推进,因此拯救戏曲艺术已迫在眉睫。【答案】1. B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
7、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A项,“革新发展的主体”错,原文是“没有观众的存在,戏曲艺术的存在就失去了基础,更不要谈戏曲艺术的革新、发展,走向成熟了”。C项,“改革戏曲表演形式”错,原文是“稳步扎实地推进戏曲观演关系的建立并进一步巩固,是推动戏曲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门”。D项,强加因果。“缺少资金投入”文中无据。故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阐述了剧
8、作家和演员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性”错误,第四段运用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戏迷观众的存在及热情,是激发戏曲演员及整个创作队伍的重要根源”。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B项,“戏曲再次繁荣”的出现取决于诸多因素,即使会出现再次繁荣的局面,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
9、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2019年.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正式开幕。有来自150
1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出席,其中包括360多位部长级官员,10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2017年第一届高峰论坛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余名代表出席。两届高峰论坛的盛大规模和参会国的广泛代表性,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普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的追求,反映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包容与合作共赢精神和世界各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发展过程中付出努力的强烈意愿,也体现了近6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持之以恒所取得的进展,在全球范围内愈加广泛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一带一路”建设的转型升级已全面启动。(摘编自高峰论坛突显“一带一路”国
11、际合作大格局)材料二:两年前,我们在这里举行首届高峰论坛,规划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蓝图。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再次聚首。我期待着同大家一起,登高望远,携手前行,共同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未来。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摘编自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材料三:截至2018年5月,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由2
12、013年的13个增加到25个。合作领域涉及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环境、海洋等多个领域。从国家分布看,和中国合作最密切的国家是新加坡、印度和俄罗斯。和2013年相比,各国来华留学人数大幅增长。如今,相关国家留学生接近32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64.84%。2016年,北京率先设置“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随后,上海、四川、江西等13个省市区分别设立了“一带一路”奖学金。总体超额完成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0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的目标。目前“一带一带路”旅游成为世界旅游的新增长点,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超过6000万人次。和五年前比,“一带一路”出境人数和入境人数分别增长了2.6倍
13、和2.3倍。和2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了公民免签或者落地签,范围扩展到西亚。五年多来,中国政府累计安排7.2亿人民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和巴基斯坦、缅甸、蒙古国、埃及等28个国家签订了32份物资赠送谅解备忘录。目前,全国人大与40多个国家的议会就“一带一路”议题展开交流。已经形成丝路国际智库网络,“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智库联盟。截至2018年4月底,我国和6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共建立了1023对友好城市,占我国对外友好城市总数的40.18%。(摘编自这份“一带一路”成绩单带你速
14、览五年多来共享文明丰硕成果)材料四:“中国的真诚已经获得世界各国的肯定和认同。”马来西亚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向本报表示,中国始终以一种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的心胸,也是中国的大爱。”“不一味施压,尊重别国,欣赏别国。”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认为,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显著特点,也是“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原因。“长此以往,中国会拥有更多好朋友,中国理念、中国倡议会得到更多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一带一路”倡议带给世界的重要机遇进行细致解读:一是帮助世界更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二是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等
15、各种机会;三是在推动设施联通的同时,通过政策沟通,促进世界向清洁、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成绩单更耀眼行动表更清晰世界共享一带一路百花园)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规模和参会人数较之第一届有了明显增加,反映倡议了获得广泛的支持和积极的参与。B.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蓝图已经成为现实。C.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的目标与理念,去顾虑,聚人心,使得与会者心服口服。D.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
16、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爱。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可以搭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创造普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为世界经济的繁荣注入活力。B.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领域不断增多,不仅涉及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环境、海洋,还在教育、旅游、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强了合作。C. 为了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学生来华留学,北京、上海、四川、江西等13个省市区分别设立了“一带一路”奖学金,奖励人数每年超过10。00个。D. 由于秉持平等尊重、合作共赢外交的理念,中国的朋友圈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倡议会
17、得到更多支持,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6. “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答案】4. B 5. C 6. “-带一路”倡议秉持平等、开放、合作、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B项,“已经成为现实”不
18、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应该是“逐渐成为现实”。故选B。【5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本题,C项,“13个省市区”错误,原文是“北京率先设置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随后,上海、四川、江西等13个省市区分别设立”。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由“马来西亚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向本报表示,中国始终
19、以一种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的心胸,也是中国的大爱”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由“不一味施压,尊重别国,欣赏别国。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认为,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显著特点,也是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原因。长此以往,中国会拥有更多好朋友,中国理念、中国倡议会得到更多支持”可以概括出第二点;由“一是帮助世界更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二是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等各种机会;三是在推动设施联通的同时,通过政策沟通,促进世界向清洁、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可以概括出第三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0、。味神王东梅俺姥说,俺爹身上有味神,俺爹做啥都好吃。俺爹炖鱼炖肉,俺姥说好吃。俺爹熬萝卜煮白菜,俺姥也说好吃。俺爹就高兴了。俺爹高兴了就只会咧着大嘴傻乎乎地笑,俺爹说,只要您老爱吃,俺就天天给您做。俺姥说,你做,俺帮你。说着俺姥就踮着小脚刷锅洗碗。俺爹看俺姥的小脚耍杂技似的走东走西,赶紧把她推到炕上,说不用您老帮忙,您坐在炕上等现成的就行。俺姥说,干坐着吃现成的,不成老废物了。说着抓过炕边俺妈纳了一半的鞋底,可是毕竟是人老体衰了,扎得动锥子,却勒不紧麻绳了。俺姥叹口气,又拿起俺掉了扣子的小褂。只是一对老花眼咋也找不着扣在哪。俺姥就生自己的气,从炕上哧溜下来,搬把板凳坐到大门口。俺姥说,俺坐这儿
21、看大门,也算俺没闲着。俺爹就又咧着嘴笑,说,好。俺爹看见高门楼上打下一缕暖阳,正落在俺姥怀里。俺姥坐在暖阳里探着脖子往街口望,直望到暖阳从怀里跳到肩上,才等来一位老哥。俺姥赶紧抻着脖子叫:老哥,是去街里赶集不?人家说,是啊。俺姥就和人家搭话:赶集累了,就去街东头的大柳树下歇歇。大柳树下就是俺家,喝水也成。人家就谢她o俺姥说,不谢。烦老哥喝完水给俺儿子带个话,就说俺想家了。俺儿叫大坏。人家说记下了。可是,直等到下个集日了,大坏舅也没有来。俺姥就还坐在门口望,竟然把上次的老哥又望来了。俺姥问,话带到没?人家说,话带到了。你儿说忙着浇地,过几天再来接您。俺姥就哦着,谢了人家。又过了好几个集日,大坏舅
22、还没有来。俺姥就又托人带话,说想家想得紧了,这回大坏舅带回话说,还是忙,在剐草。俺爹又在灶上炖鱼,一条大鲤鱼。俺姥说,放了醋,酸溜溜的真好闻。俺爹说,也香呢。俺姥说,指定香。许是大门口坐着,吸了凉气。也许是台阶上石头太阴,屁股底下着凉了。刚睡醒晌觉,俺姥就闹起了肚子,刚吃下去的大鲤鱼一会就没了影儿,俺姥直叨叨可惜了。第一回第二回还行,拉到第三回,腿软得就说啥也站不起来了。俺爹背起俺姥就往屋里跑。俺姥就在俺爹背上嚷嚷:可丢死人了,可丢死人了,这事儿咋能让姑爷干呢。俺爹就问,姑爷不是半个儿?刚到炕上,一个没收住,俺姥就拉了一裤子。俺姥觉着后脊梁沟都开始冒酸气了,人软得像面条,俺姥说:快去喊大坏来,
23、让他接俺回家。俺可不能死在你这屋里呀!俺爹也是看着俺姥脸色不对,怕有个啥万一,赶紧烦人去叫大坏舅。人去了大半天才回来,说大坏舅在拐香油,腾不出空。还没说让人再去叫,俺姥就又拉了。俺姥打上吊瓶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第二次去叫大坏舅的人回来了,身后跟着大坏舅。大坏舅拐香油时穿的大围裙还挂在脖子上。趴在炕边叫了一声娘,俺姥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俺姥说,大坏呀,你娘要死了。死不了,死不了。大坏舅说着,一双手在大围裙上蹭来蹭去。天黑透的时候大坏舅回去了,俺姥还躺在俺家炕上。大坏舅说,明天把香油卖了,给俺姥看病。俺爹说,不用,俺有钱。大坏舅摇着手,出了俺家的高门楼。后半夜,俺爹趴在俺姥枕头边问,娘啊,想吃点啥
24、?俺姥的眼泪就一双一对的打在枕头上,俺姥说,儿啊,你是姑爷,俺可不忍心这样拖累你呀。俺爹听了,就像小孩儿一样,趴在俺姥枕头边,细声细语地说,俺从小没有娘,俺把您只当亲娘孝顺哩。后来俺妈说,俺姥病好以后,就只吃俺爹做的饭。俺姥说,俺爹身上有味神,做啥都好吃。(有删节)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俺爹”是一位淳朴憨厚的人,烧得一手好菜,侍候“俺姥”从不厌倦,把“俺姥”当亲娘一样孝敬。B.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大坏舅借故忙,不来接“俺姥”回家的不孝之举,衬托了“俺爹”的形象。C. 小说描写“俺姥”纳鞋底时“扎得动锥子,却勒不紧麻绳了”,想钉扣子却找不
25、到扣鼻在哪,这样的描写使小说增加了喜剧色彩。D. 小说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俺姥说”一句,首尾呼应,强调了“俺姥”对“俺爹”的夸赞,也强化了小说的主旨。8. 小说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请分析“俺姥”的形象特点。9. 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具有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请简要分析。【答案】7. B 8. 善于表达,很会赞扬人。“俺爹”烧的饭好吃,“俺姥”就说“俺爹身上有味神,俺爹做啥都好吃”。勤快,不愿成为“老废物”。聪明,有点小心机。热情地推荐赶集的“大哥”到家里纳凉、喝水,目的是为了让人捎话。在意别人的感受(心疼人)。“俺姥”着凉拉肚子,不愿意让“俺爹”背,还托人捎话给“大坏舅”,说“俺爹”是姑爷,不愿意拖
26、累。 9. 人物称谓富有地域特色。“俺姥”俺爹”“俺儿”“老哥”等,具有河南等地的农村地城特色。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具有乡土气息。如“俺姥”称“俺爹”为“姑爷”,“俺姥”叫儿子的乳名“大坏”等,充分表现了“俺姥”是一位地道的农村老太太。叙述语言多用方言,如“剐草”“擦黑”“拐香油”“哦着”“哧溜”等,增加了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作比喻,如“俺姥的小脚杂耍似的走东走西”“人软得像面条”,既生动形象,又富有生活气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
27、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项,大坏舅来看“俺姥”时,拐香油时穿的大围裙还挂在脖子上,说明大坏舅不接“俺姥”回家,并非“借故忙”。不能确定“大坏舅”不孝。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描写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然后分点作答。善于表达,很会赞扬人:“俺姥说,俺爹身上有味神,俺爹做啥都好吃”“俺爹炖鱼炖肉,俺姥说好吃。俺爹熬萝卜煮白菜,俺姥也说好吃”;勤快,不愿成为“老废物”:“俺姥说,你做,俺帮你。说着俺姥就踮着小脚刷锅洗碗”“俺姥说,干坐着吃现成的,不成老废物了
28、。说着抓过炕边俺妈纳了一半的鞋底,可是毕竟是人老体衰了,扎得动锥子,却勒不紧麻绳了。俺姥叹口气,又拿起俺掉了扣子的小褂”;聪明,有点小心机:“俺姥就和人家搭话:赶集累了,就去街东头的大柳树下歇歇。大柳树下就是俺家,喝水也成”“俺姥说,不谢。烦老哥喝完水给俺儿子带个话,就说俺想家了。俺儿叫大坏”;在意别人的感受(心疼人):“俺姥就在俺爹背上嚷嚷:可丢死人了,可丢死人了,这事儿咋能让姑爷干呢”“俺姥说:快去喊大坏来,让他接俺回家。俺可不能死在你这屋里呀”“俺姥的眼泪就一双一对的打在枕头上,俺姥说,儿啊,你是姑爷,俺可不忍心这样拖累你呀”。【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鉴赏作品语言是高
29、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人物称谓富有地域特色:“俺姥”“俺爹”“俺儿”“老哥”等词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具有乡土气息:“烦老哥喝完水给俺儿子带个话,就说俺想家了。俺儿叫大坏”“儿啊,你是姑爷,俺可不忍心这样拖累你呀”,可以看出这些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是一位地道的农村老太太的语言;叙述语言多用方言:“俺家的高门楼”“剐草”“拐香油”“哧溜”“俺姥觉着后脊梁沟都开始冒酸气了”等词语充满了生活气息;运用修辞:如“俺姥的
30、小脚杂耍似的走东走西”“人软得像面条”等句子描写生动形象。【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考生要从小说中勾画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文中其它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解题思路可以分为四步:一、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二、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
31、类概括;四、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二、古代诗文阅读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刘岳,字昭辅,洛阳人也。唐民部尚书政会之八代孙,崇龟、崇望其诸父也。岳名家子,好学,敏于文辞,善谈论。举进士,事梁为左拾遗、侍御史。末帝时,为翰林学士,累官至兵部侍郎。梁亡,贬均州司马,复用为太子詹事。唐明宗时,为吏部侍郎。故事,吏部文武告身,皆输硃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身。五代之乱,因以为常,官卑者无复给告身,中书但录其制辞,编为敕甲。百官皆赐告身,自岳始也。宰相冯道世本田家,状貌质野,朝士多笑其陋。道旦入朝,兵部侍郎任赞与岳在
32、其后,道行数反顾,赞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故岳举以请道。道闻之大怒,徙岳秘书监。其后李愚为相,迁岳太常卿。初,郑余庆(采唐士庶吉凶书疏之式,杂以当时家人之礼,为书仪两卷。明宗见其起复、冥昏之制,叹曰:“儒者所以隆孝悌而敦风俗,且无金革之事,起复可乎?婚,吉礼也,用于死者可乎?”乃诏岳选文学通知古今之士,共删定之。岳与太常博士段、田敏等增损其书,而其事出鄙俚,皆当时家人女子传习所见,往往转失其本,然犹时有礼之遗制。岳卒于官,年五十六,赠吏部尚书。呜呼甚矣人之好为礼也在上者不以礼示之使人不见其本而传其习俗之失者尚拳拳而行之五代干戈之乱,不暇
33、于礼久矣!明宗武君,出于夷狄,而不通文字,乃能有意使民;礼。而岳等皆当时儒者,卒无所发明,但因其书增损而已。然其后世士庶吉凶,皆取岳书以为法,而十又转失其三四也,可胜叹哉!(选自新五代史-列传杂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呜呼甚矣/人之好为礼也/在上者不以礼示之/使人不见/其本而传其习俗之失者/尚拳拳而行之/B. 呜呼甚矣/人之好为礼/也在上者/不以礼示之/使人不见其本/而传其习俗之失者/尚拳拳而行之/C. 呜呼/甚矣/人之好为礼也/在上者不以礼/示之使人不见其本/而传其习俗/之失者尚拳拳而行之/D. 呜呼/甚矣/人之好为礼也/在上者不以礼示之/使人不见其
34、本/而传其习俗之失者/尚拳拳而行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拾遗:古代官职,主要职责是指出皇上的政策决策失误,如杜甫曾做左拾遗。B. 司马:古代官职名,为掌军政和军赋的官,如白居易曾做九江郡司马。C. 告身: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北周时已有此称。宋亦名“官告”D. 礼:是有关儒家传习的古代典章礼仪制度的著作,为“五经”之一。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岳出身名门,敏于文辞。他是唐民部尚书刘政会的第八代孙,喜欢学习,善于谈论。B. 刘岳仕宦两朝,身居要职。曾做左拾遗、侍御史、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吏
35、部侍郎等。C. 刘岳不够自重,妄议宰相。因为议论宰相冯道,致使冯道大怒,被调任为秘书监。D. 刘岳学识渊博,参编书仪。受唐明宗委派组织并参与编写书仪,获得世人好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儒者所以隆孝悌而敦风俗,且无金革之事,起复可乎?(2)而岳等皆当时儒者,卒无所发明,但因其书增损而已。【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偶生是用来鼓励孝悌而敦厚风俗的,而且没有战事,为父母守丧没有满期就召任职务行吗?(2)而刘岳等人都是当时的儒生,结果无所阐明,只是沿袭那本书加以增删罢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
36、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意为:唉,人们喜好讲究礼仪已到极点了!在上的人不用礼仪来给人们作示范,使得人们不能见到礼仪的本来面目,而传布民间习俗中错讹的礼仪,还忠谨恳切地推行它。“呜呼”表示感叹,应单独成句,排除AB;“在上者不以礼示之”中,“在上者”是主语,“不以礼”是状语,“示之”是谓语和宾语,表意完整,与后文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
37、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白居易所任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闲职。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本题,D项,“学识渊博”没有体现,“编写”“获世人好评”也与事实
38、不符。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1)偶生是用来鼓励孝悌而敦厚风俗的,而且没有战事,为父母守丧没有满期就召任职务行吗?“所以”,用来;“金革之事”,战事;“起复”,召任职务,起用。(2)而刘岳等人都是当时的儒生,结果无所阐明,只是沿袭那本书加以增删罢了。“卒”,结果,最终;“发明”,阐明;“因”,沿袭。【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
39、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
40、用后新增内容。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
41、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参考译文:刘岳字昭辅,是洛阳人。唐民部尚书刘政会的第八代孙,刘崇龟、刘崇望是他的伯、叔父。刘岳出身名门,好学,文辞敏捷,善于谈论。考中进士,在梁任左拾遗、侍御史。梁末帝时,任翰林学士,几次升迁任兵部侍郎。梁灭亡,贬为均州司马,又任为太子詹事。唐明宗时,任吏部侍郎。按照旧例,吏部文武官吏的任命状,都是在送上硃胶纸轴钱以后才发给,那些官位高的人就赐给任命状,贫穷的人不能送钱,往往只得到敕牒而没有任命状。五代动乱,习以为常,官位低的人不再发给任命状,中书只是收录他们的制辞,编成救甲。所有官员都赐给任命状,是从刘岳开始的。宰相冯道世代
42、农家,外貌质朴粗野,朝中士人大多笑他鄙陋。冯道黎明进朝,兵部侍郎任赞和刘岳在他后面,冯道走路多次回头看,任赞问刘岳说:“冯道为什么回头看?”刘岳说:“丢了兔园册而已。”兔园册,是乡间学校鄙俚儒生教田夫牧童读的书,因此刘岳拿来讥诮冯道。冯道听说后大怒,调任刘岳为秘书监。后来李愚任宰相,升任刘岳为太常卿。当初,郑余庆曾采用唐代士人百姓的吉凶书疏格式,夹杂当时平民的礼仪,著书仪两卷。唐明宗见其中有为父母守丧没有满期而召任职务、为死去的男女举行婚礼的制度,叹息说:“儒生是用来鼓励孝悌而敦厚风俗的,而且没有战事,为父母守丧没有满期就召任职务行吗?结婚是吉祥的礼仪,用在死者身上行吗?”于是下诏书让刘岳挑选
43、精通古今典章制度的博学之士,共同删定书仪。刘岳和太常博士段题、田敏等人增删这本书,而内容粗俗鄙俚,都是当时的家人女子传闻习见,往往失去本来面目,但也不时有古代礼制的遗风。刘岳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六岁,赠吏部尚书。唉,人们喜好讲究礼仪已到极点了!在上的人不用礼仪来给人们作示范,使得人们不能见到礼仪的本来面目,而传布民间习俗中错讹的礼仪,还忠谨恳切地推行它。五代干戈动乱,没有时间致力于礼仪已经很久了。唐明宗是个武君,出身于夷狄,又不懂文字,却能有意使百姓懂得礼仪。而刘岳等人都是当时的儒生,结果无所阐明,只是沿袭那本书加以增删罢了。但后代士人百姓的吉凶礼仪,都拿刘岳增删的书作标准,而在流传中又遗失十分
44、之三四,这怎能不让人感叹不已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牧童词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珑头。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注】截尔头上角:北魏时,拓拔晖出任万州刺史,在路上需角脂润滑车轮,便派人去生截牛角,吓得百姓不敢牧牛。这里是牧童吓唬牛。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两句写放牛地点,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走得很远很远。B. 五、六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写牛,牛群在水塘边分散吃草,白色的牛犊不时地对着芦中鸣叫。C
45、. 前八句写牧场的环境、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勾勒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牧牛图。D. 诗歌语言清新活泼,明白如话,又不乏典雅含蓄,使全诗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15. 请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形象?【答案】14. D 15. 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牧牛尽责。看到“饥乌啄牛”,就去驱赶。活泼可爱。“隔堤”“吹叶”“鼓长鞭”应同伴,可见其活泼。充满童心,憎恨官吏。当牛群因为争夺食物而打架时,以官家截角来吓唬牛,也流露出对官家的不满。【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46、。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D项,“又不乏典雅含蓄”错,有“含蓄”而无“典雅”。 这首歌词真切细腻地对牧童生活的描写和清新流畅、自然活泼的韵味结合得十分和谐。这歌词作为一首诗来看,又是十分凝炼和含蓄的。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翻译判断什么形象,解题步骤为:本诗(词)刻画了一位(形容词)的( 职业、身份)形象+结合诗句分析。诗的前两句,作者先交待了牧童到远处
47、放牛的原因。“绕村四面禾黍稠”,村子周围都是庄稼地,禾苗长势正好,为了避免牛群祸害庄稼,牧童只好到远处放牛。“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牧童把牛赶到了水草丰美的河边陂岸,想让牛专心吃草,不用担心它们会糟蹋庄稼,结果,陂中有很多饥饿的水鸟,它们不停地落在牛背上啄食虫虱,牧童留下来看顾牛群,不停地驱赶鸟雀。“人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因为牛群走散,牧童们必须分开寻牛。为了彼此联络,告知对方自己所在的位置,他们“隔堤吹叶应同伴”;为了管束牛群,牧童还要不时地“还鼓长鞭三三四声”。这两句把寻牛、赶牛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富有立体感与生活感。“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牧童一边挥鞭
48、,一边警告牛群:“你们不要再继续打斗了,否则一旦被官府发现,就会有官兵来截断你们头上的角。”以官兵来恐吓牛群,足见牧童心性的天真、单纯。【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
49、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诗人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2)赤壁赋中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_,_。”(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
50、的“_?”_的气概与孟子“舍生取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答案】 (1). (1)既替余以蕙纕兮 (2). 又申之以揽茝 (3). (2)白露横江 (4). 水光接天 (5). (3)人生自古谁无死 (6). 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蕙纕”“揽茝”“汗青”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
51、记所提倡的“家国情怀”,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杰出表现,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可缺少的精神_。( )。“家国情怀”这个词听起来很神圣,其实,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深情阐述“中国梦”时讲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这是对“家国情怀的通俗解读: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带来人民的幸福、带来每一个人的幸福。只要每个人能把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和民族相融,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就在体现“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人类的普遍情感,中国精神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文化自信,文艺作为照亮国民精神的火炬,张扬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52、,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生逢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结合新时代特点,深入认识到个人、家庭和整个民族命运_,通过有艺术感染力、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发出_的声音,_振奋人心、团结奋进的力量。以社会生活为最基层着力点,将更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送到广大百姓,不仅为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积聚能量,也让观众受益匪浅。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状态 休戚与共 振聋发聩 激发B. 状态 息息相关 震耳欲聋 激发C. 寄托 休戚与共 振聋发聩 传递D. 寄托 息息相关 震耳欲聋 传递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大力弘扬这种家国情怀B.
53、 为此,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这种家国情怀C. 为此,在传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大力弘扬这种家国情怀D. 为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这种家国情怀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社会为生活最基层着力点,将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送到广大百姓,不仅为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积聚能量,也让观众受益匪浅。B. 以社会生活最基层为着力点,将更好更多精神文化食粮送到广大百姓中间,不仅为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积聚能量,也让观众受益匪浅。C. 以最基层社会为生活着力点,将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送到广大百姓,不仅让观众受益匪浅,也为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积聚能量。D. 以社会生活最
54、基层为着力点,将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送到广大百姓中间,不仅让观众受益匪浅,也为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积聚能量。【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中,第一处,寄托: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状态:是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语境是“家国情怀是精神寄托”,故选“寄托”。排除AB。第二处,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
55、。此处指“个人、家庭和整个民族命运” 利害相同,故选“休戚与共”。排除D。第三处,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此处指用艺术唤醒别人,应选“振聋发聩”。第四处,激发:刺激使奋发。传递:传送。语境对象是“力量”,应搭配“传递”。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根据文章的最后一段可知,文章主要是针对文艺工作者而谈的,因此B项最为正确。故选B。【19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
56、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语病有三处:一是第一句中介词“为”的位置不对,二是“送到”宾语不完整,三是复句“不也”语意颠倒。只有D项全部作修改。故选D。【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
57、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科学家相信,猫吃草是健康的需要。对野生食肉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野外研究发现,它们经常吃
58、不能消化的草或其他植物来帮助排出体内寄生虫。科学家推测,猫吃草是为了刺激消化道肌肉活动,_。考虑到几乎所有野生食肉动物的消化道都存在大量寄生虫,_是这些野生动物的一种直觉性排寄生虫行为。科学家还注意到狗吃草比猫多。这可能是因为_,或者因为猫有掩埋自己粪便,以及避开其他猫粪便的习惯,而狗没有这种习惯。【答案】 (1). 迫使寄生虫离开 (2). 科学家认为吃植物 (3). 狗消化道内的寄生虫比猫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
59、,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要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一空,根据“吃不能消化的草或其他植物来帮助排出体内寄生虫”“猫吃草是为了刺激消化道肌肉活动”可知,应填写表目的的句子,即“迫使寄生虫离开”;第二空,根据“科学家推测”“科学家还注意到”等可知,应为“科学家认为”根据“它们经常吃不能消化的草或其他植物来帮助排出体内寄生虫”可知,应为“吃植物”一类句子;第三空,“狗吃草比猫多”和前文通过吃草排出寄生虫,可知,应为“狗消化道内的寄生虫比猫多”一类的句子。21.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一句。要求:语意连贯,生动形象,句式一致。秋风
60、是煽情的。秋风在田野里打一个滚,那一树树青涩碧绿的苹果,一层层红晕泛在脸上,像情窦初开的少女,让少男们心旌摇曳;_,_,_,_。【答案】 (1). 示例-:那一树树红扑扑圆润润的大枣、山楂, (2). 瞪大闪亮的眼睛, (3). 如一颗颗红宝石,缀满枝头, (4). 让路人垂涎欲滴。示例二:那一坡坡肥硕金黄的柿子,大胆地展示着自己的富有,像挂满树梢的灯笼,引得小鸟满山鸣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审清题意。明确话题。分析结构。判断
61、修辞。美化语言。例句句式为:那一的,像,让,注意仿写时要选择秋天特有的果实,抓住果实的特点,如:颜色、大小等,进行仿写。【点睛】仿句题基本解题思路:析原型。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定格式。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关注句式和修辞。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一个记不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习近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教育是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于漪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气力,他们的使
62、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高尔基(苏联)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阿克顿(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当70年前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血与火铸炼而成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中就定格成为了永恒。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一百年间屡战屡败的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一彪炳史册的正义战争,真正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以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3、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加速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从“七七卢沟桥”开始,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我们多少广袤的国土,恶魔的刺刀划开了多少父老乡亲的臂膊胸膛。70年过去了,这场人类的灾难所形成的梦魔却依然在很多人的睡梦中难以苏醒,记忆已经成了一种痛苦的铭刻。70年弹指一挥间。哲人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一种背叛”。我们绝不能丢掉祖辈用鲜血和生命注入到我们血液中坚强不屈的灵魂。铁骨铮铮,永远是中华之魂。但愿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在我们的心中树起一座雄伟的民族纪念碑,碑文上铭刻的是一个个能让我们真正靠近的曾经活泼而善良的生命。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中国人!欺凌一个民族,势必会唤醒一个民族 ,这是所有侵略者不能不遭
64、遇的历史铁律。中华民族酷爱和平,但绝不会默默地忍受外来的压迫和欺凌。中华民族蕴藏的强大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危亡之际发出了格外耀眼的光芒。自强不息才不会被动挨打,和平发展才能够维护和平。“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7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这高亢的旋律依然激起我们奋斗的豪情。哲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在这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更加深切缅怀那些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英雄先烈们!我们愈发崇敬那些同仇敌忾、风雨同舟的骨肉同胞们!他们是华夏文明扑不灭的熊熊圣火,他们是实现民族复兴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促进了古老民族的历史觉醒和全体人民的空前
65、团结。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遭受灭顶之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得以锤炼和升华,永远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力量支撑。不忘历史,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铭记战争,是为了倍加珍视和平。70年过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这部最宏大、最壮烈的史诗里,在中华大地最激越、最恒久的壮歌声中,让我辈青年庄严、自豪地回望,让我们用和平的阳光驱散战争的阴霾,用发展的音符奏响民族复兴的乐章。【解析】【详解】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66、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
67、,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天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审题】作文材料是有关历史和教育的六句话,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两句,强调了解国家民族历史的重要性;两句,从青年的角度强调了解历史担当使命的重要性;两句,强调了历史的引导和借鉴作用。【立意】记住来路,才有归途。让青年了解历史,才能明
68、确使命与责任。汲取历史教训,才会少走弯路。【结构】本文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背景,回顾我国历史上遭受的侵略,回顾中华民族多难兴邦、不屈奋斗、努力抗争的历史,并引用“忘记历史意味着一种背叛”“读史使人明智”等名言证明青年铭记历史的重要性不忘历史,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铭记战争,是为了倍加珍视和平。【素材】1. 大汉的万里江山,刘邦冷静沉着方能成就万世基业 ;大唐的辉煌盛世,太宗不拘小节方能成就宏图霸业;南宋末年的文天祥誓死不降,才能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篇章。清末戊戌君子谭嗣同为变法而流血,写下我自横刀向天小,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绝句。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农民兄弟打下江山,才有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
69、幸福生活。2.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而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耻,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落后就要挨打!偶然背后的必然。3. 忘不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忘
70、不了明天我们肩上的重任。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旖旎奇妙的自然风光,白雪皑皑、高插云霄的珠穆朗玛峰;碧波荡漾,神奇秀丽的漓江山水;驼铃叮当,黄沙似海的漠北塞外;河网纵横、青翠如染的江南平原这些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但是,历史是无情,不幸和灾难都降临到了她的头上。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锦绣河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竟挂在中国的土地上。解放后,“左倾”错误,十年浩劫等又严重的阻碍了祖国的发展。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我们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我们的血管里澎湃的是一腔沸腾的华夏血,我们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英勇奋斗。今天,在广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演绎着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辉煌画卷。我们年轻的一代,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为祖国的绚丽前景而兴奋,我们不会沉缅于过去,不会迷醉于幻想。我们热爱今天。今天,我们努力奋斗,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是的,我的祖国还不甚富强还缺少一些宁静还缺少一些鲜花但,明天属于她希望属于她幸福和胜利更属于她这是诗人的语言,也是我们的心声,是每一个跳动着火热的中国心的人对祖国的理解和信心!我们懂得了昨天,就会无比的珍惜今天,我们把握住了今天,就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这是时代的使命,这是中华儿女神圣的职责!勿忘历史!勿忘责任!- 2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