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94.50KB ,
资源ID:6001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01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2020届高三NT新时代抗疫爱心卷II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2020届高三NT新时代抗疫爱心卷II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新时代NT抗疫爱心卷(II)文科综合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通过这一“分”“合”,西周A. 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B. 中央集权得以加强C. 国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D. 宗族权威日渐突出【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分封制“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则“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拓展了国家的疆域,故C项正确;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和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是郡县制的作用,故AB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宗族权

2、威,故D错误。2.汉武帝时期,政府出面组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学教育亦即国家教育体制,儒学与选士制度结合起来,并被确定为统一社会思想,其经典教义成为判断人们言行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传统社会观念已被颠覆B. 科举选官制的萌芽C. 百家争鸣具有了新的内涵D. 儒家学说的官方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政府出面组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学教育亦即国家教育体制,儒学与选士制度结合起来,并被确定为统-社会思想”可知,儒家学说已经成为官方学说,故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科举选官制的开始是在隋朝,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说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3.魏晋南北朝时

3、期,工匠们都有专门的匠籍,一人匠籍便终身不得改业;唐代,“纳资代役”(缴纳一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逐渐普遍化,“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得到推广。这一变化()A. 扩大了官营手工业规模B.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提高了私营手工业的地位D. 反映出重农政策的松动【答案】B【解析】【详解】唐代“纳资代役”普遍化,以及“和雇制”推广,说明手工业者人身相对自由,私营手工业在此背景下会得到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正确;对工匠控制减弱,工匠以货币形式代替服役,这不利于官营手工业扩大规模,排除A;私营手工业的地位始终低于官营,排除C;材料与重农政策无关,排除D。4.有学者认为,

4、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A.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B. 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C. 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D. 秉承了封建的正统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可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故A项正确;京剧和农耕文明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京剧没有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故C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封建的正统观念,故D错误。5.据统计,19世纪前期中国茶叶出口占中国贸易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但到了19世纪后期,茶叶出口却出现

5、萎缩,甚至滞销的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中国关税主权完全丧失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C.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19世纪后期,中国茶叶出口却出现萎缩,甚至滞销的情况,这说明中国茶叶的竞争力下降,这是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反映,故D正确;茶叶出口和关税无关,故A错误;茶叶出口萎缩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信息,故C错误。6.近代思想家严复认为:“如果中国传统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导致了贫穷、无知和虚弱,那么,即使这些方法是圣人之道,也应抛弃。中国必须发展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培育广

6、泛的科技教育体制,鼓励民众经济上的私利,并且创建一个合理的国家机制”。严复这一认识A. 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B.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C. 使民主政治的观念深入人心D. 为变革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如果中国传统维持国内秩序的方法导致了贫穷、无知和虚弱,那么,即使这些方法是圣人之道,也应抛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这一认识有助于变革政治及社会制度,为变革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故D项正确;这不是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故A错误;该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故B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的观念深入人心,故C错误。7.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

7、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以践行B.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走向高潮C. “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全党共识D. 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得到广泛认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34年”“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坚决保卫赤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以践行,故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高潮,故B错误;“农村包围城市”尚未成为全党共识,故C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故D错误。8.下表为

8、“公私合营工业和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对比表(单位:元)”。这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 工业发展急躁冒进B. 工业化战略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改革提高了生产力D. 生产关系变革助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表数据额可知,“三大改造”时期,公私合营工业比私营工业的生产率有明显提高。由此可知,这-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助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故D项正确;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是在“大跃进”时期,故A错误;图表未涉及国民经济比例问题,故B错误;改革提高了生产力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C错误。9.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理性,人应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

9、自己,培植完整的道德人格,以善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善是天地万物的秩序,也是人的本性与自由所在。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 对人文精神进行了一定程度批判B. 主张实现人格绝对平等C. 反思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D. 全盘否定了智者的启蒙【答案】C【解析】【详解】与智者学派的主张不同,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理性”“道德”对于人的重要性,说明他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进行了反思,故选C项;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对人文精神进行批判,排除A项;苏格拉底主张的是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自己,而非主张人格的绝对平等,排除B项;不认同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并不等同于对其全盘否定,排除D项。10.自

10、1873年起,法国国民议会讨论制定宪法。“共和国”一词仅仅出现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中:“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这表明,当时法国A. 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薄弱B. 以迂回的方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 倡导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D. 仿效美国实行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法国宪法中“共和国”一词仅仅出现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中,这表明保守派的力量强大,共和派以迂回的方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故A错误;材料没有倡导自由平等的信息,故C错误;法国试图确立议会制共和制,故D错误。11.苏维埃俄国内战结束后,合作社可以按照

11、自定的价格采购各种农产品,也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在城市居民中出售日用品,还可以承租中小企业等。这体现了当时苏俄A 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布局B. 采用多种形式强化经济管控C.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 尝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合作社可以按照自定的价格采购各种农产品,也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在城市居民中出售日用品,还可以承租中小企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当时苏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国民经济布局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多种形式强化经济管控和进一步完善公有制结构,故BD错误。12.下表为美国二战后一些国家

12、机构的设置。这些机构设置的历史背景是A. 欧洲国家在二战后的普遍衰落B. 美国日益重视军事研究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D. 美国冷战政策局部失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中的这些机构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冷战背景下,美国日益重视军事研究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和欧洲国家在二战后的普遍衰落无关,故A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是在六七十年代,故C错误;美国冷战政策局部失效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第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25年以前,世界最大城市都在中国,且大多是历朝的都城。除了都城以外,封建时代遍布全国的行

13、政、经济中心城市,如省城、府城、州县城以及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镇,人口规模也同样巨大。以宋代为例,当时的大城市并不仅限于都城开封和临安,其他人口在数万户乃至十数万户的城市亦不少,至于人口在几千户及万户之间的城市为数更多。北宋1350个有行政官署的城,其中约150座人口超过1万,全国城市人口比重约占总人口的12%。统计资料显示,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分别是北京、南京和苏州,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 摘编自马继武,于云瀚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人口材料二 世界范围内挑选出来的城市的人口(单位:千人)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

1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出来的城市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成因.(3)我们应如何看待城市的发展?【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在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工商业市镇:出现承载百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思想文化近代化。(2)趋势:城市人口总体增长迅速,逐渐形成大都市群: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增长不平衡。成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的完善: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有所差异。(3)城

15、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科技)革命密不可分,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带来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解析】【详解】(1)“特点”,可根据材料一信息“封建时代遍布全国的行政、经济中心城市以及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镇”、“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分别是北京、南京和苏州,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从主要分布在行政中心等地、出现超级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等角度作答。“影响”,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市民阶层、思想文化近代化等角度作答。(2)“趋势”,依据表格数据及所学知识,从城市人口增长快、

16、大都市群、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增长不平衡等角度作答。“成因”,可根据所学知识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三次科技革命、城市生活的完善、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有所差异等角度作答。(3)“看待”,依据所学知识从城市发展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关系及其带来的问题等角度分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观点:内忧外患下近代中国的外交与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并逐渐发展。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侵略和国内危机,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

17、殖民地化,但在客观上标志着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但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外交近代化。为配合洋务运动开展,清政府设立了各式洋务学堂,并且改革了科举制度,从而在内忧外患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甲午战后,在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的背景下,北洋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总之,近代前期,在内忧外患下,近代中国的外交与教有近代化开始起步,并且发展起来。(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观点还要明

18、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观点”,依据材料中清政府外交的进步和近代学堂的信息可以得出:“内忧外患下近代中国的外交与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并逐渐发展”。“说明”,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从“总理衙门”的设立、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各式洋务学堂的建立,北洋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等角度分析。15.材料 1907年4月,清廷下令裁撤原有盛京、吉林及黑龙江将军建制,分别改设巡抚;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随后,清廷公布了东三省进一步改制方案:三省设行省公署,以总督为长官,巡抚为次官;下设承宣、谘议2厅和交涉、旗务等7司;各省设提法使以理刑法;设东三省督练处,主持三

19、省军政。东三省改革行政体制后,官制编纂大臣参考其成法,并结合各方意见,制订了各直省官制,于1907年7月奏准在直隶、江苏两省先行试办,其他省限15年内完成。改革的内容有:督抚为行政长官,下辖布政、提学、提法和巡警、劝业等司道机构;省属地方设府、直隶州、直隶厅和州、县二级,各级均设长官一员,并分期设立议事会、董事会;设立高等、地方、初级三级审判厅,分别受理各项诉讼及上控事件摘编自李志茗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改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末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答案】(1)特点:督抚体制与西方近代行政体制相结合: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改革较全面

20、:从个别省到全国,逐步推广。(2)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适应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形式上有利于社会稳定与人民生活:推动了立法、司法、行政体制的近代化等:但未能达到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目的,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中断【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于1907年7月奏准在直隶、江苏两省先行试办,其他省限15年内完成”得出:从个别省到全国,逐步推广;由材料信息“改革的内容有:督抚为行政长官,下辖布政、提学、提法和巡警、劝业等司道机构;省属地方设府、直隶州、直隶厅和州、县二级,各级均设长官一员,并分期设立议事会、董事会;设立高等、地方、初级三级审判厅,分别受理各项诉讼及上控事件”并结合

21、所学知识得出:改革较全面、督抚体制与西方近代行政体制相结合、有一定的民主色彩等。(2)“作用”,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考虑。如积极方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社会稳定与人民生活:推动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等:消极方面,未能达到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目的,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中断。16.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武器:1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在此之后,英、法也使用了化学武器;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1916年英国第一辆坦克出现时,便成为机关枪毁灭者;战争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飞机被用于对地摄影侦察、指挥炮火射击;

22、德国人使用飞艇轰炸英国;潜水艇则是这次战争中最具破坏力的新式武器,德军的潜水艇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1917年4月6日,旁观两年多的美国,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逼迫下对德宣战。6月派出以潘兴为司令的欧洲远征军到欧洲参战,美国参战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纷纷放弃中立政策,对同盟国宣战。1918年11月11日清晨,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与科学技术发展之

23、间的关系及其启示。【答案】(1)协约国阵营的不断扩大,尤其是美国参加协约国阵营:英法等协约国综合国力强于同盟国:协约国军事科技强于同盟国。(2)关系: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打赢战争具有重要作用。启示:首先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这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用好这把剑,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信息“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美国参战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纷纷放弃中立政策,对同盟国宣战”得出:协约国军事科技强于同盟国

24、、协约国阵营的不断扩大;结合所学知识从英法等协约国综合国力强于同盟国的角度补充。(2)“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打赢战争具有重要作用等角度考虑。“启示”,依据所学知识从重视科技发展及提高人的素质两个角度考虑。17.材料 开元四年,山东地区发生严重的蝗虫灾害。在“天命论”和崇佛思想的影响下,老百姓对蝗虫无能为力,在路旁烧香磕头,乞求上天开恩,眼看着蝗虫食禾苗,不敢捕杀。满朝文武也都一筹莫展。唯独姚崇上疏积极主张捕杀蝗虫。他引经据典,极力说服玄宗,同时提出了灭蝗办法,并派遣御史分头督促各地灭蝗。后又派遣使者去各州县进一步检查捕蝗情况,并把各州县

25、官吏捕蝗的勤惰、政绩大小上报朝廷,以促进州县捕蝗救灾。姚崇督责捕蝗,始终如一,因此捕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汴州一州,就捕蝗十四万石,投入汴渠顺流而下者尚不可胜数。在他的努力下,虽然山东连年发生蝗灾,也没有造成很大的饥荒。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姚崇的救灾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姚崇的救灾举措.【答案】(1)引经据典争取皇帝支持:提出科学的救灾办法,并派遣御史督促落实:教灾与官府政绩挂钩。(2)策略得当,教灾及时:当机立断、始终如一:措施全面,有力地缓解了灾害造成的损失等【解析】【详解】(1)“举措”,依据材料信息“他引经据典,极力说服玄宗”、“同时提出了灭蝗办法,并派遣御史分头督促各地灭蝗”、“把各州县官吏捕蝗的勤惰、政绩大小上报朝廷”从引经据典争取皇帝支持、提出科学的教灾办法并落实、救灾与官府政绩挂钩等角度作答。(2)“简评”,依据材料信息“姚崇督责捕蝗,始终如一,因此捕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他的努力下,虽然山东连年发生蝗灾,也没有造成很大的饥荒”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策略得当、始终如一、措施全面、减少损失等角度作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