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9993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这部分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2.下列官职中,不属于监察官吏的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 汉朝的刺史 C. 宋的三司使 D. 明朝的监察御史3.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

2、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明太祖朱元璋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 ( )A枢密院 B内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5.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 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6.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3、 )A以氏族为姓 B以封地(国)为姓C以出生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8.下图是古代山东地区的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9.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

4、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权力的相互制约10.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坐而上朝、站而上朝、跪而上朝),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皇权不断强化11.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地 地 地 地方 方 方 方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 B C D12.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13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

5、果先生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 )A英、法 颐和园B葡、西 颐和园C英、法 圆明园 D美、日 圆明园14.太平天国政权曾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15.下列关于南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912年,孙中山在此颁布了临时约法B.1949年,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C.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峙D.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

6、民国临时大总统16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A. 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 甲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18.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

7、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 B.领导工人运动 C.采取暴力革命 D.国共两党合作19.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0. 2007年9月27日,上海中共一大会议纪念馆首度正式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15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A俄国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中共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C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D

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21下列条约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22.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 )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 B. C. D.23.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9、)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陈独秀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24这是一首大学校歌的歌词:“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民)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二、材料问答题(有4题,共52分。)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附注:左图为西周疆域图,右图为秦朝疆域图。)请回答:(1)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西周、秦朝分

10、别推行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4分)(2)简要分析上述两个制度对后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根据两幅图反映的史实,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26.(14分)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图一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分)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3)图4中的军机处设立于哪个朝代?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3分)(4)综合上述图片的信息,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3分)27.(14分) 2005年4月,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

11、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1) 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2分)(2)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4分)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

12、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3)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哪场革命运动?(4分)材料三: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4)结合材料四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4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请回答:(1)结合所学史实,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分)(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4分)(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