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期中自主检测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最具特色的宝贵理论。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子午流注理论,就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对应人体12脏腑的气血运行,在不同时辰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循环流转,盛衰开合,十分有序。具体来说,所谓“子午”是以子、午两个时辰代指整个时辰,“流”是指流动,“注”则是灌注的意思。现代时间生物学已经
2、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在源远流长的中医临床实践活动中,子午流注的学术理论伴随着它独特的临床疗效而被肯定并流传下来。同时,中医的经络、穴位已经被西方发达的现代检测技术确认,并且发现经络确实是“活”的,象流水一样具有“走向”性,这与中医所说的子午流注学说恰恰相符。今天,子午流注理论尽管式微,但在中医临床上,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通过对人体内部活动节律性的认识,中医总结出择时用药的重要性,认为给药时间与疗效高低及毒副反应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可根据不同药物的药性特点,按照脏腑经络
3、的盛衰及气血运行的生理时钟,择时用药。当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也就选择了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给药,就会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病情就会更快好转,从而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凡是需要借助人体阳气来扶正祛邪的,如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方药,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心率过缓者或心率过速者可在午时服药。凡需要借阴气祛邪的,如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定惊息风,清热解毒等方药,宜于午后或傍晚服用。临床证明,寅时(3点5点)肺经旺,有肺病的,如剧咳、哮喘,寅时给药比白天服药效果好。皮肤病人的外用药晚上用药
4、比白天用药效果显著。昼阳夜阴,用滋阴药治失眠不寐,入夜时服用效果佳。若分为早晚两次服,不但夜里睡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服用解表药时如病情不是急症,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给药,顺应阳气浮升有助于药力驱邪祛病。而泻下药则遵“日晡人气收降”之论,入夜前服用。又如子午流注抗癌疗法,也是利用了这样的理念。在治疗上,强调因时、因病、因人、因地从而准确、有效地调整患者气血,协调脏腑阴阳,在特定的时间点杀灭癌细胞,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规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材料二】人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和机体的反应,往往受到机体节律的影响。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用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
5、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设计出合理的给药方案,选择最佳时刻用药,才能得到最佳疗效,从而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因此,掌握正确的用药理念,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就成为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要素之一,也是患者用药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比如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创制并获诺贝尔奖的新药青蒿素,作为抵抗疟疾的特效药,救治了数以亿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但用药方法,就很有讲究。青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口服后,由肠道迅速吸收,血药浓度达高峰,4小时后下降一半,72小时血中仅含微
6、量。由于青蒿素在体内代谢迅速,排泄较快,代谢物24小时可排出84%,所以必须连续用药,才能保证药效,达到治愈目的。就日常生活来说,像铝碳酸镁这样的护胃药,服用后会中和胃酸,还能给胃部形成一层保护膜,应尽量选择在饭前吃,这样就能起到减少食物对胃的伤害。又如抗生素(如头孢类、霉素类、沙星类等)药物,主要用于对抗细菌导致的炎症,进食食物可能会影响身体对它们的吸收,所以最好在饭前吃。此外,一部分降糖药物应该放在饭前服用,比如磺脲类药物,因为它们主要是通过胰岛的某一类细胞发挥作用,所以应该在饭前吃,等到食物里的糖被分解吸收的时候,药物正好发挥效用。而那些缓解消化不良症状的助消化药品,如复方消化酶,这样的
7、药物应该在饭后马上吃,药物与食物可以同时到达胃部,能更好地发挥药效。有关研究表明,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有昼夜节律性,在午夜至清晨之间合成最旺盛,所以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最好在每日睡前服用。有些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因作用于前庭神经中枢,服用后容易瞌睡、疲惫,最好在晚上服用。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一般都是下午血压升高,晚间降低,清晨又出现一个小高峰,如果治疗药物浓度在血压相对较高时处于峰值,就能显著降低发作率,所以高血压药物早晨服用疗效更好。总之,药物的吸收与药效的发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实际生活中应重视遵医嘱服药,同时也要依据人体的生物节
8、律和药物作用的时辰节律,科学选择最佳用药时刻。对医生来说,正确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节约经济、人力成本,使临床用药更加有效,既安全,又经济合理。1. 下列对材料一“子午流注”理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属于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历史悠久。B. 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一脉相承。C. 符合现代人体“生物钟”的科学认识。D. 至今仍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符合“子午流注”理论的一项是A. 一天之中,人的气血运行有序地循环流转。B. 午时阳气旺盛,适合滋阴补血、镇静安神。C. 寅时肺经旺盛,因而肺病的症状往往加重。D. 急症的解表药物,以午前时间给
9、药为最佳。3.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子午流注理论已经被现代医学验证。B. 用药时间必须与人体气血运行协调。C. 子午流注理论特别注重阴阳的区分。D. 子午流注的理论可以用来根治癌症。4.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式微”意思是衰落、衰微,该词源于诗邶风中式微一诗。B. “药半功倍”与成语“事半功倍”异曲同工,“功”都指功效、成效。C. “阳长”“阴长”中的“长”,都读“zhn”,意思同“消长”的“长”。D. “扶正祛邪”的“祛”也可以写成“去”,二者读音、用法完全相同。5. 根据材料二的“用药理念”,下列服药方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依据人体的反应
10、节律B. 依据药物毒性的大小C. 依据药物对人的影响D. 依据医生的嘱咐服药6.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人体对青蒿素的代谢快,因此须连续给药。B. 铝碳酸镁在胃中形成保护膜,不利于消化。C. 抗生素主要作用是杀菌,应该在饭前服药。D. 消化酶能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应饭后即服。7. 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面问题。王奶奶今年八十多岁了,独自一人居住,周日晚上感觉头昏眼花,恶心眩晕,血压升高。你陪着她去医院看病,医生给开了下面两种药,口头交代了服药时间,叮嘱按时服药。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药) 1次1片(5mg)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 1次1粒(5mg)现
11、在,请你想出一个恰当的办法,以便你离开后,奶奶自己能正确服药。【答案】1. D 2. A 3. D 4. D 5. B 6. B 7. 分别用白纸和黑纸,包上白天(早晨)吃的降压药和晚上(夜里)吃的西比灵,告诉奶奶白天吃白的,晚上吃黑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至今仍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说法错误,原文中说,“今天,子午流注理论
12、尽管式微,但在中医临床上,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概念的把握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B项,“午时阳气旺盛,适合滋阴补血、镇静安神”分析错误,根据文本内容,应该是“午时阳气旺盛,适合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C项,“寅时肺经旺盛,因而肺病的症状往往加重”分析错误,原文中说“寅时肺经旺,有肺病的,如剧咳、哮喘,寅时给药比白天服药效果好。”D项,“急症的解表药物,以午前时间给药为最佳”分析错误,原文中说“服用解表药时如病情不是
13、急症,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给药”。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子午流注的理论可以用来根治癌症”说法缺少根据,原文中只是说“利用了这样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概念含义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概念的把握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
14、的信息组织答案。D项,“扶正祛邪的祛也可以写成去,二者读音、用法完全相同”分析错误,“祛”与“去”不但读音不同,用法也存在很大差别,二者不能等同。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找到答题关键区域,抓住与选项有关的语句,将选项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B项,“依据药物毒性的大小”错误,原文是“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用药,其
15、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设计出合理的给药方案,选择最佳时刻用药,才能得到最佳疗效,从而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这表明,这种方式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而是用的。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铝碳酸镁在胃中形成保护膜,不利于消化”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像铝碳酸镁这样的护胃药,服用后会中和胃酸,还能给胃部形成一层保护膜,应尽量选择在饭前吃,这样就能起到减少食物对胃的伤害”。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
16、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结合“治疗药物浓度在血压相对较高时处于峰值,就能显著降低发作率,所以高血压药物早晨服用疗效更好”可知,高血压病室需要分早上和晚上服用的,在具体表达的时候,设计适当、合理即可,能恰当分清服药时间、种类。【点睛】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
17、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 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一)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
18、,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取材于礼记)注释:齐难(zhi nn):庄重恭敬的意思。和:舒适。沮:恐吓。干橹:盾牌。(二)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
19、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爱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B. 儒有委之以货财 委:推
20、托C.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 得过:能够拜访D. 君子死而冠不免 不免:不可避免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君焉用孔悝 而望幸焉B. 其自立有如此者 其孰能讥之乎C. 恭以敬,可以执勇 险以远,则至者少D. 闻之而驰往 及其所之既倦10. 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A.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B.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C.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D.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哀公特别设置宴会,招待孔子,并向孔子询问一个真正的儒者应该具有的品德,
21、表现鲁哀公对孔子的尊重。B. 孔子教导子路,要管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以身作则,才能让百姓辛勤工作;认为义比勇更为重要,如果有勇无义,那么君子作乱,小人为盗。C. 孔子不赞赏子路有勇无谋,曾指出“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并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所以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料定子路必死。D. 卫国宫廷发生内乱,子路本来已经躲过一劫,其时子羔还告诫子路“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但子路还是挺身而出,最后舍生取义,忠勇可嘉。12.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虽有暴政,不更其所。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13. 根据材料(一)(二),完成下面小题。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子
22、路之死的看法?14.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阅读下列论语中的章句,回答问题。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根据以上章句内容,分条概括学习应该具有怎
23、样的态度。【答案】8. A 9. C 10. B 11. A 12. 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坚守的道义。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就再也听不到了。 13. 示例一:对子路之死表示赞扬。根据材料(二),子路实际上是死于国家内乱,本来子路有机会逃生,但子路拒绝逃生,甘愿为国家而死。这体现了子路为国尽忠的大无畏精神。子路之死,说明子路把忠信当作高于生命的品质,把礼仪当作高于生命的德行,在死亡面前,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子路可谓是真儒者!示例二:不赞扬子路之死。国家发生内乱,子路没有逃走,确实体现了为国尽忠的大无畏精神。但是,子路有勇无谋,逞一时的英雄,无谓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违反了儒者吝
24、惜死亡、保养身体以求有所作为的德行,于公于私也没有取得任何实际的益处。所以,子路之死没有任何价值,完全就是逞一时之气的鲁莽行为。 14. 以学习为乐,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不厌烦,不放弃,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以人为师,学会向别人学习。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谦虚求教。【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A项,“爱其死以有待也”的意思是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其中,爱:吝惜。B项,“儒有委之以货财”的
25、意思是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其中,委:委托,交付。C项,“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的意思是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南子。其中,得过:曾经得罪过。 D项,“君子死而冠不免”的意思是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其中,不免:不脱掉(帽子)。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君焉用孔悝”的意思是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其中,焉:疑问代词,多用于反问,哪里,怎么。“而望幸焉”的意思是盼望着皇帝来临。
26、其中,焉:文言助词,表示肯定的语气。B项,“其自立有如此者”的意思是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其中,其:代词,代指儒者。 “其孰能讥之乎”的意思是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其中,其: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C项,“恭以敬,可以执勇”的意思是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其中,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险以远,则至者少”的意思是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其中,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 D项,“闻之而驰往”的意思是(子路) 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其中,之:代词,代指这个消息。 “及其所之既倦”的意思是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其中,之:动词,往,到达。故选C【10题详解
27、】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言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先翻译文言句子,再对文言句子的内容进行准确理解。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字字对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言必先信”的意思是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强调“诚信”。A项,“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意思是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强调“诚信”。B项,“老者安之,朋友信之”的意思是对于年老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强调“信任”。C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
28、么能行,强调“诚信”。D项,“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的意思是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强调“诚信”。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表现鲁哀公对孔子的尊重”错误,鲁哀公特别设置宴会,招待孔子,并向孔子询问一个真正的儒者应该具有的品德,表现鲁哀公对真正的儒者的尊重。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
29、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翻译时注意得分点:“虽”,即使;“暴政”,残暴的统治; “更”,改变;“其所”,一个合适的或指定的位置,引申为坚守的道义;“虽有暴政,不更其所”,省略句,正常语序是“虽(国家)有暴政,(儒者)不更其所”。翻译时注意得分点:“自”,自从;“恶言”,无礼、中伤的言语;“闻”,听到;“恶言不闻于耳”,成语,意思是对于坏话、
30、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
31、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语句,谈谈对材料二中子路之死的看法。根据材料二,可知子路实际上是死于卫国国家内乱。在内乱中,子路本来有机会逃走,但子路毅然决然为国家而死,舍生取义,忠勇可嘉。根据材料一孔子对儒者德行的总结,儒者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子路之死正是体现了儒者的忠诚和道义,更是体现了儒者在死亡面前,不改操守的品行。但是,材料一中孔子又告诉我们儒者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材料二中子路为了国家大义,不做深入思考,无谓地牺牲自己的生命,于公于私没有一点益处,又违反了儒者吝惜死亡、保养身体以求有所作为的
32、德行。所以,对于子路之死,考生可以表示赞扬,也可以表示反对,只要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语句,言之成理即可。【14题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题目要求根据题目提供
33、的章句内容,分条概括学习应该具有怎样的态度。题目提供的章句都出自论语,集中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看法。概括学习应该具有怎样的态度,要注重把握孔子的话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句话强调以学习为乐趣的重要性,意在告诉我们要把学习当作乐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这句话强调学习不觉得厌烦,意在告诫我们不能把学习当作厌烦的事情。“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的意思是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
34、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这句话告诫我们学习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以致半途而废。“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意思是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指孔子),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这句话强调孔子发愤用功学习,忘记了吃饭、忧虑和年老,告诉我们发愤学习到了一定地步,就会达到忘乎所以的境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见贤思齐,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改正自己不好的方面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这句话强调学习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谨慎。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分条概括学习应该具有的态度。【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
36、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
37、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参考译文:(一)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
38、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事来等待被启用。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敬畏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坚守的道义。”
39、(二)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
40、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
41、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妙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注】鲁山:县名,今属河南,境内有同名的山。惬:恰当,相合。何许:何处。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中的“野情”,是指诗人面对自然山野独有会心而产生的情趣。B. 诗人对鲁山山中的气候物种、幽居人家都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C. 诗人笔下的鲁山,山势高低
42、起伏,错综变化,颇有曲径通幽的妙处。D. 本诗融情于景,在充满情趣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16. 本诗第四联以“云外一声鸡”越发衬托出山野的宁静。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一项是A. 青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杜甫题张氏幽居)B.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C.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白居易晚秋夜)D.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17. 元代诗评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谈到这首诗时说:“熊鹿一联,人皆称其工,然前联尤幽而有味。”在方回看来,第二联比第三联写得有味道。你更喜欢哪一联?为什么?【答案】15. B 16. C
43、17. 示例一:更喜欢第二联。“妙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写山峰奇异,各不相同;山路幽深,令人迷失。这两句诗表现出山中景物多变的特点,给人以梦幻之感。面对此景,“独行”的快感便油然而生,正符合诗人偏好“野情”的心理与趣味。示例二:更喜欢第三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写山中兽类戏耍、饮食。“霜落”才见“熊升树”,“林空”才得“鹿饮溪”,这两句诗不仅符合事理,而且将山中生物的活动表现得自由、安详,令人陶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44、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细致入微的描写”错误,诗人没有对鲁山山中的气候物种、幽居人家做细致入微的描写。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题目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一项
45、”。A项,“青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选自杜甫题张氏幽居,意思是“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其中,“伐木丁丁山更幽”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丁丁的伐木声衬托幽静的山,显得山越发幽静了。B项,“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选自苏舜钦夏意,意思是“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这两句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不时传来的断续莺声来反衬梦醒后宁谧恬静的环境。C项,“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选自白居易晚秋夜,意思是“塞外飞鸿感到晚秋已尽,急速的由北向南飞去;邻居的鸡啼推迟因为它知道昼短夜长”,这两句诗
46、用“塞鸿”和“邻鸡”的变化侧面表现晚秋深夜的寒冷,把诗情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D项,“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选自赵嘏长安秋望,意思是“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其中,“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这两句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动态的景物衬托“人倚楼”的静态描写,颇见匠心。故选C。【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
47、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题目要求我们回答更喜欢第二联还是第三联,并说明其中的原因。作答时,不要求比较两联诗句,只要能分析出所选一联的特点、妙处即可。第二联“妙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继首联之后,进一步写“山行”。“妙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妙
48、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妙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妙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第三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
49、”,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
50、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作答。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携来百侣曾游,_。(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_。”(3)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_。(4)瓦缝参差,_;_,多于九土之城郭。(5)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列坐其次。(6)_,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_。(7)_,两朝开济老臣心。【答案】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异乎三子者之撰 (3). 不矜名节 (4). 多于周身之帛缕 (5). 直栏横槛 (6). 引以为流觞曲水 (7). 虽趣舍万殊 (8). 不知老之将
51、至 (9). 三顾频烦天下计【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峥嵘、撰
52、、矜、槛、觞。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寒梅未著仍渗芳梅岭注古道上铺满了碎石,那是从山里就地取材挖来铺设上去的。梅岭古道还没开通前,由岭南通往中原,靠的是“庾岭未开,南北通衢也”的另一条位于乌迳新田村的古道。其间,新田村古道“日屯万担米,夜行百只船”,非常热闹繁华。走进南雄乌迳有一千七百年历史的新田村,仿佛感到时间是凝固的,但分明有种难以言说的气息在散发,从时间捆绑的绳索中挣脱出来。我在一片土黄的颜色诱惑下,穿过狭窄的巷道,感受着时光的老去,有东西埋藏在这里,并没有【甲】(淹没湮灭),它藏在那些用红黄的泥土砌成的倾颓的墙体中,藏在疯长的野草掩盖的野径上。在一处祠堂
53、高悬的匾额上,见到“祖德重光”几个字。这座祠堂的房顶不是岭南比较多见的大耳房檐,而是状如官帽;从这建筑形制可看出中原文化的影迹。褪色的香案,冷寂的残灰,由于没有人打扫,新田村的祠堂变得冷清,有几座祠堂祖先的牌位还供奉在那儿。估计只有到了节日祭祀,这些祠堂才会重新热闹起来,打破往日的沉寂。青砖砌成的祠堂院墙,泛着苍黑的光泽。祠堂的建筑风格与簇拥在祠堂周围的泥坯土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片村舍的土黄是如此的耀目,它沉稳地烘托起祠堂的辉煌,突显了祠堂在乡村中所具有的中心地位。那些泥坯砌成的房舍,是岭南粤北乡村基本的建筑式样,它的来源并不费功夫。中原迁徙过来的人,从落地生根那天起,他们就与这红黄的泥
54、土产生了亲和力,从挖出的第一抔土开始,那些泥团与他们的汗水相互搅和,经过无数次的翻滚揉搓,再掺杂进禾秆草梗加以固形。阳光晾晒后,一块块垒筑起来。住在里头能嗅到泥的气息、草的芬芳。这些泥坯房总是带着烟火的味道,因为它所要承担的是起居饮食,生儿育女。而祠堂是属于精神的,是每一个迁徙者魂灵所系的居所,是精神依存的地方。祠堂很自然就有了一份庄重与典雅。夕阳荒草,整座村子显得寥落,祠堂的烟火也冷寂多时。祠堂维系着宗族的根,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存在,哪怕再破败,它依然延续着香火。哪怕游子迁徙到远方,总有安家的地方。有家了,祠堂就屹立在那儿,那是一个宗族的魂灵所在,香火的冷寂与有无,不是重要的,它始终在那些后人
55、心中燃点,毁掉了又重建。梅岭上的秋天,绿薄了,但繁密的树丛还没有层林尽染的秋深气象。城楼上“岭南第一关”几个大字赫然在目。那就是梅关了。苍黑的城砖,写实般见证着岁月和人世的浮沉。自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修筑梅岭古道以来,走过古老的城门下,踏上这崎岖古道的,就有六祖惠能、韩愈、苏东坡、汤显祖;但是更多从梅关走过的,是囚徒、贬谪的官员、失意的文人、天涯的倦客、被迫流落他乡的迁徙者。山石凹凸不平,我想象着那些迁徙者穿过梅关的城楼,流落到岭南各地的身影,他们逝去的足音,已无法寻觅。我如今踩着那些迁徙者曾经走过的足迹,顿时感到脚下的石头仿佛变得柔软,它仿佛让你的指尖触摸到一页尘封已久的隐秘的历史。梅岭古道作
56、为一条南迁之路,它打通的不仅是一条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实际上也打通了一条文明的根脉,中原文化通过这里与岭南文化相融合。张九龄奉旨历经两年艰辛修建的梅岭古道,后来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而与梅岭古道相连的珠玑巷也逐渐【乙】(演变蜕变)为古道上最重要的商业重镇。二百年间,由梅岭古道穿过梅关,再由珠玑巷南迁岭南,有记载的迁徙就达一百三十多次,其中大规模的南迁有两次:第一次南迁,是为逃避金兵的杀戮而南迁,发生在北宋末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史称“靖康之耻”的前后;第二次南迁,是南宋灭亡前后,为逃避元兵追杀而迁。梅岭古道,在某种程度上为延续文化的命脉留下了一线生机。何况依靠
57、珠江水系的出海口,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那更是向海洋文明张开了怀抱。文化是需要交流的,而梅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与海外相连,这让古老的中华文明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由于族群的大迁徙,那些不得不离开故土的人,以开拓者的姿态,来到岭南,先在梅岭下的珠玑巷落脚。以梅关为界,迁徙者将中原文化与岭南的风俗文化及地理环境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还有四邑侨乡的华侨文化,这几大文化,随着那些不同姓氏的族群的迁徙,以珠玑巷为根据地,逐渐散布于岭南各地,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传播至海外。现在是秋天,梅岭上难觅梅花的影踪,但经冬终要绽放的梅花,总会把一段香,留在寒冬
58、的枝条上。那在霜雪中盛开的寒梅,目送着那些从古道走过并远去的迁徙之人。古道虽然发出过带枷囚徒镣铐刺耳的悲鸣,难免带着悲情,但也留下了像六祖慧能、韩愈和苏轼等衣袂飘飘的身影。经过历代重修的梅岭古道,山石坚硬,好像要让我们感受那些迁徙者如梅花一样傲立寒冬的坚定和意志。我们虽然看不到梅花的姿影,但它不灭的香魂,仿佛早就驻留在这梅岭古道,这时候我仿佛嗅到了夹杂在梅岭山野上仍没有散尽的梅花的香气,那幽香中恐怕也渗入了迁徙者的汗水。(取材于杜璞君同名散文)注:梅岭,即大庾岭,因岭上多植梅树而得名。19. 文中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倾颓(tu)B. 维系(j)C. 一抔土(pu)D. 泥坯(
59、p)20. 依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湮灭 演变B. 淹没 蜕变C. 淹没 演变D. 湮灭 蜕变2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梅岭古道和新田村古道,后文分述新田村现状及梅岭古道历史与文化影响。B. 新田村沉淀了历代迁徙者不断迁徙的历史,具有厚重感,给人以时间凝固的感觉。C. 第段画线句,含蓄表达了千百年的迁徙史也是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史的深刻蕴意。D. 第段,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虚实结合,富有画面感,意蕴深远。22. 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写乌迳新田村的“祠堂”?请简要分析。23.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
60、的含意。梅岭古道,在某种程度上为延续文化的命脉留下了一线生机。24. 结合全文,请你简要谈谈对题目“寒梅未著仍渗芳”的理解。【答案】19. B 20. A 21. D 22. “祠堂”从建筑形制可看出中原文化的影迹,体现了迁徙之人对中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祠堂”是宗族延续的象征,是迁徙之人精神依存的地方。为后文写梅岭古道在地理和文化上沟通中原与岭南的内容铺垫。 23. 梅岭古道将中原文化与岭南风俗文化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梅岭古道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与海洋文明沟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24. 梅岭古道上,深秋尚未开放的梅花,终将会不畏严寒在冬天继开、爵香。迁徙者如梅花一样,面对苦难艰辛仍意志
61、坚定的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开拓,如梅香一样,动人心灵,影响深远。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播者的崇敬与赞叹。【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B项,“维系”中的“系”应读“x”。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依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
62、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甲】处,“淹没”指被水覆盖或洪水泛滥;“湮灭”指埋没、清除。文中【甲】处内容没涉及到水,“淹没”不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甲】处应该选择“湮灭”。【乙】处,“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蜕变”指人物或者事情发生质变。根据【乙】处后文“为古道上最重要的商业重镇”,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历史发展,“演变”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
63、,【乙】处应该选择“演变”。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错误,第段中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二是“富有画面感”错误,第段内容只是陈述事实,没有画面感。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
64、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结构方面,则考虑其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题目要求简要分析文章用大量笔墨写乌迳新田村的“祠堂”的原因。纵观全文,第三段重点描写了祠堂的建筑风格:这座祠堂的房顶不是岭南比较多见的大耳房檐,而是状如官帽;从这建筑形制可看出中原文化的影迹。祠堂的建筑风格与簇拥在祠堂周围的泥坯土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知作者是通过对祠堂建筑形制的描写来表现中原文化的影迹,体现了迁徙之人对
65、中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第四、五段重点描写了祠堂的作用:而祠堂是属于精神的,是每一个迁徙者魂灵所系的居所,是精神依存的地方。祠堂维系着宗族的根,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存在,哪怕再破败,它依然延续着香火,哪怕游子迁徙到远方,总有安家的地方,有家了,祠堂就屹立在哪儿,那是一个宗族的魂灵所在。由此可见,作者是要突出表现“祠堂”是宗族延续的象征,是迁徙之人精神依存的地方。结构上,文章描写乌迳新田村的“祠堂”,主要是引出下文,为下文的内容做铺垫。下文重点描写了那些迁徙者流落到岭南各地的,以及族群的大迁徙,使得这些人把中原的文化带入了岭南,并且相互融合,可见上文描写祠堂的内容是为后文写梅岭古道在地理和文化上沟通中
66、原与岭南的内容铺垫。【2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理解重要语句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语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语句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语句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语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语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题目要求分析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梅岭古道,在某种程度上为延续文化的命脉留下了一线生机”的含意。“梅岭古道,在某种程度上为延续文化的命脉留下了一线生机”这句话在结构上很简单,对于简
67、单的句子,可抓住重点字词,进行理解。这句话阐述了梅岭古道有延续文化的作用,那么解答本题解释出相关原因即可,即为什么“梅岭古道,在某种程度上有延续文化”的作用?根据第段“文化是需要交流的,而梅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与海外相连,这让古老的中华文明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可知梅岭古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连通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与海洋文明,让古老的中华文明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延续文化的作用。同时,根据第段“以梅关为界,迁徙者将中原文化与岭南的风俗文化及地理环境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还有四邑侨乡的华侨文化,这几大文化,随着那些不
68、同姓氏的族群的迁徙,以珠玑巷为根据地,逐渐散布于岭南各地,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传播至海外”,可知通过梅岭古道,迁徙者将中原文化与岭南的风俗文化及地理环境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还有四邑侨乡的华侨文化。这也是梅岭古道在某种程度上延续文化的表现。【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对象是文章的标题。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如下:先由表及里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内容、人物、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标题的含义,可以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等方面去分析,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作答。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下
69、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解答本题,可以从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入手,重点分析文章的主旨。
70、根据最后一段内容,“寒梅未著仍渗芳”的表层含义指:现在是秋天,梅岭上难觅梅花的影踪,但经冬终要绽放的梅花,总会把一段香,留在寒冬的枝条上。同时,结合原文“经过历代重修的梅岭古道,山石坚硬,好像要让我们感受那些迁徙者如梅花一样傲立寒冬的坚定和意志。我们虽然看不到梅花的姿影,但它不灭的香魂,仿佛早就驻留在这梅岭古道,这时候我仿佛嗅到了夹杂在梅岭山野上仍没有散尽的梅花的香气,那幽香中恐怕也渗入了迁徙者的汗水。”,可知标题“寒梅未著仍渗芳”的深层含义是:迁徙者如梅花一样,面对苦难艰辛仍意志坚定的精神。“寒梅”即是迁徙者苦难艰辛的见证者,“梅芳”即是迁徙者意志坚定精神的证明人。这句话用“寒梅渗芳”作喻,
71、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迁徙者,即文化传播者的崇敬与赞叹之情。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对文化传播者的崇敬与赞叹),从文化传承、融合、创新角度进一步分析,作者把文化传播者比喻成“寒梅”,“未著仍渗芳”,遭遇艰辛仍意志坚定,文化的传承与开拓,如梅香一样,动人心灵,影响深远。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5.微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200字。抗疫时期,人们都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生命安全挥洒汗水,付出心血。请从下面图画中任选一幅加以描绘。要求:以人物为中心,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一部好作品往往具有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请从论语边城红楼梦中任选一部,从上述三个角
72、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该部作品的认识。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答案】示例一:钟南山戴着眼镜,靠着座背,闭目养神,脸上尽是疲惫的神态。疫情来袭,耄耋之年的他本来不必奔波,但他放心不下祖国安危,放心不下人民疾苦,毅然决然地从广州紧急赶往武汉。没有机票,就坐高铁;没有座位,就去餐车;不能躺着睡觉,哪就坐着闭目养神。窗外夜色如墨,一道道皱纹,一份份文件,沉浸在无声之中,仿佛告诉我们他太累了。的确,他太累了,连续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但他也太倔强了,不战胜疫情,绝不放松!示例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医护人员的你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奔赴抗疫的最前线。头戴护士帽,身穿防护服,就是你们最真
73、实的形象;不计生死,乐观前行,就是你们最准确的写照。是你们,守护着祖国的平安幸福;是你们,保护者人们的生命安全。手拉手,你们是一道抗疫的铁墙;心连心,你们是一座抗疫的高山。一道道坚强的目光,一座座坚毅的身躯,仿佛向世界宣告:有你们在,中国抗疫必胜!示例一:红楼梦的艺术之美。红楼梦真可谓是一部诗情画意的小说,其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诗意之美。诗、词、曲、赋等贯穿着小说的始末,像题额、制谜、行令等活动更是成为小说中主人公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体现着当时社会的优雅文化。在曹雪芹笔下,每位女子都是一篇风韵别致且哀婉至极的诗歌。而在众女儿中,林黛玉是最具有诗人气质和诗人情怀的,
74、她就是诗与美的艺术化身。示例二:边城的人性之光。边城通过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象征着“爱”与“美”的淳朴人性;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和当时社会中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现状形成对照,呼唤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通过“邻里之爱”,展现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性,寄托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总之,边城通过翠翠、爷爷、船总等人物的言行、心理展现了原始古朴的人性之美,这种美朴实纯真,令人赞叹。示例三:论语的思想之力。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论语反映的思想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
75、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教育理念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作为儒学之经典,在当今社会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道德、学识修养上,还是在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上,论语都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描述图片。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弄清主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限制等细节;然后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内容;表述时找准顺序,注意表达简洁和连贯。题目要求学生从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加以描绘,要求以人物为中心,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精神
76、风貌。首先观察、分析两幅图,根据题干提示,解读图上的内容,如人物是谁,在做何事,有什么表现,表现出什么性格,什么精神。例如第一幅图画的人物是钟南山,内容是钟南山在高铁餐车上闭目休息,主要突出钟南山为了疫情不辞辛苦的奉献精神。病毒肆虐,钟南山依然扛起抗疫的大旗。1月18日傍晚,84岁的钟南山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当天航班已买不到机票,他挤上了傍晚5点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由于春运高铁票紧张,他被安顿在了餐车一角,刚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第一幅图画便是钟南山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闭目休息时的情形。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
77、,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题目要求从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对论语边城红楼梦中任一作品的认识。这是将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和名著阅读
78、结合起来。答题时,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名著和角度,以保证分数的获取。此题侧重议论,答题时,要注意议论方法的运用,力求做到对词语内涵理解准确,议论有条理,原著内容与词语内涵扣合度比较高。以论语的思想之力为例。两千五百多年来,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使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这种思想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教育理念、审美情趣等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也成为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
79、、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其儒家思想致广大而精微,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论语中孔子思想从对个人修身(道德、文化等方面)的重视,进而达到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引向了社会的这一高度。孔子的这些思想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只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会有利于构建一种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平共处等深刻的处事哲学、人生理念和社会交往原则。创建团结、友爱的氛围,人与人之间诚恳以待、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论语中学而、公冶长、卫灵公、子路、里仁、颜渊等
80、篇中的有关孔子思想中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加强自身修养等经典语录值得我们记取,并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之中。论语作为儒学之经典,无论是在个人道德、学识修养上都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还是在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上,乃至于对于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问题上都具有深刻意义。26.作文“危机”通常是指特别困难的关头。如果我们把这个词拆开来,就有新的理解:“危”是危难,“机”是机会,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而没有把握住机,将会陷入危中。对“危和机”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危机即是转机电影2012让人类更加清醒地审视了当今世
81、界上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危机,生态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当他人在面对这些危机惶恐时,我却不以为然,甚至我还要开怀大笑,因为,我坚信,危机即是转机。危机即是转机,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绝望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一个时代。”没错,我们看待这些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去看,在看到表面之后,更要看到其中说影射出来的东西。危机即是转机,正是因为有了危机,在这个物竞天择的世界里,万物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有了来自各方面的危机,才能找到自己的弱点,从而为了弥补而进化,自然界中的仙人掌便是如此,他们也有宽大的叶子,但是在遭遇了干旱之后,他们将自己的叶子
82、变为针一般的粗细,减少水分的蒸发,以便更好的生存下去。人也是如此,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我们的先人才一步步的去创造,去突破智慧的巅峰,从而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危机即是转机,正是因为有了危机,在这个道德逐渐沦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才有了一双更为明亮的眼睛去辨别是非,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去改变自己的陋习,同时让这个社会进步,因为在人与人之间强烈的对比下,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古人有云:“以水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正品行。”危机即是转机,正是因为有了危机,在这个世界政局不稳定的年代,我们的领导人才能回忆过去的苦难,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曾记否,正是有了鸦片攻破中国大门,才有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正是那卢沟桥
83、边的一声枪响,才激起了人民抗争的信念;正是日军南京大屠杀所犯下的罪行,才唤醒了炎黄子孙沉睡千年的热血。从那时开始,我们便知,落后就要挨打,由此,一辈又一辈学者将自己的热血挥洒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所以才有现在的中国。危机不仅仅是一种灾难,更像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度过了这次考验,便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我坚信危机即是转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
84、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这道作文题目难度不大,材料也很容易了解。这是一则以“危机”为话题的材料作文。对于危机,没有人愿意遭遇,但是,危机常常是不邀而至。我们可曾想过,危机中也包含着转机。危机包
85、含着“危难”和“机会”,只是我们习惯性地只看到“危难”,而看不到“机会”。所以危机带来的是“危难”还是“机会”,全看我们如何面对了。在危机面前,人们常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临危不乱、运筹帷幄,这种人是智者,也是英雄;另一种是惊慌失措,主动放弃,从此走向失败。这两种态度造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成功与失败。当我们认定已是败局,狼狈退出的时候,却在转身的瞬间看见成功嘲笑的眼睛。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再坚持一下,就一下。成功就会握在你的手中了。这也是材料的主旨所在。因此,写作时要把重点放在对待危机的态度上,例举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论证化危机为机遇的奇迹。参考立意: 1、危难和机会,总是同生共存;2、危机中包
86、含着转机;3、面对危机,我们要临危不乱;4、克服了“危”,即是“机”。结构层次:文章题目“危机即是转机”紧扣材料,精准立意。文章先从电影2012入题,展开议论,引出论点“危机即是转机”;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述“危机即是转机”;最后再次点题,写“危机即是转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述有理有据。素材:1、危机,顾名思义,是“危难”与“机遇”之和,而这两者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所谓“有危才有机”,面对危难,往往能考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危机意识与处理危机的能力。而能否将那有90%的几率是危难的事情转化为只有10%几率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毫不畏缩、勇敢地挑战困难,克服难关。2、
87、纵观古今,凡能成大事者,必具有克服困难,处理危机的能力。古有勾践、项羽;今有毛泽东、邓小平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创造出“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项羽,胆色过人,破釜沉舟,终于“百二秦关终属楚”;毛泽东,雄才伟略,运筹帷幄,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下毅然提出长征;邓小平,深谋远虑,识见过人,于中国颓败之际实行改革开放,带来一片新的春天。此四者,皆为人杰也,于危难之际毫不退缩,并妥善处理问题,展现其过人之能。3、在通用汽车的发展史上,斯隆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掌舵人,也是公司中名副其实的精神教父。他在通用汽车的任期共23年,而这个时期正是通用汽车从艰难走向辉煌的时代。在他加入通用汽车公司的前几
88、年,公司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风雨飘摇,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当时,由于创始人杜兰特大肆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盲目地扩张业务,却没有严密的组织管理,终于到了1920年末,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时,公司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并越来越严重。通用汽车面临着外部经济衰退和内部管理危机并存的困境。汽车市场几乎完全消失,公司的收入寥寥无几。时任通用汽车常务副总裁斯隆受命于危难之时,在杜邦的支持下开始对公司进行全面的组织管理变革。他毅然地提出了“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权经营”的理念,而且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组织研究,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接着,他又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付诸行动。在他带领下,通用公司由原来的各自为政、诸
89、侯割据变成在各事业部享有一定业务经营权的基础下互相协调,使得通用公司成为一个组织严密、能有效进行分工与协同的整体。当他的思想被采用后,在他领导下的通用汽车公司不但超越了福特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而且也成为了美国经济的重要标志。而他本人也认为自己对通用最大的贡献就是奉命于危难之间时设计出基于控制与协调的分权管理原则,解决了通用的核心问题。4、面对危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因此而退缩、跌倒,甚至一蹶不振。相反,少数的能勇敢克服难关的人,不但不会因难题降临而感到恐惧,反而会为之雀跃不已。因为只有在面对危机时,他们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过人的与众不同的才华,脱颖而出。诸
90、葛亮曾说过,知人可以“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而面对危机,往往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性格与能力。也只有在危难面前不退缩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机遇。5、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接见国民党“大使”,讨论“古巴危机”问题,顺便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国民党“大使”说:“在汉语里,危机是两个词,危险和机会各出一个词加起来,即危险就意味着机会。”肯尼迪拍案叫绝,说“中华的文化太伟大了,能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变成一个东西”。后来,他把古巴导弹危机处理好了,提高了自身的威望。“危机不是坏事”的说法,也得以流传开。6、我们感叹古人造词的良苦用心,也赞赏人们憧憬美好未来的良好愿望,
91、但“危险”与“机会”毕竟在时空方面存在着差异性,那种认为“危险”来了就等于“机会”到了的想法显然有些片面,说到底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一个缺少忧患意识的民族,不可能走得很远;一个缺少自悔意识的民族,很难有美好的明天;一个缺少自强不息精神的民族,更不可能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危”与“机”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真正化“危”为“机”、化“险”为“夷”,不仅需要智慧,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同样需要自悔意识和忧患意识。【点睛】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去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建议在文章关键处,或一针见血地抵达材料内核,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