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97KB ,
资源ID:59943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94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校推荐》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2-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1课时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校推荐》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导学案:2-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1课时 .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导学案)【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及原电池的应用。【教学过程】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阅读教材P39第一段和第二段及资料卡片了解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间接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考题】在火力发电过程中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是什么?2. 直接转化原电池(1)定义:原电池是将 转变为 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思考题】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阅读教材P40实验2-4完成教材表格。在铜锌原电池中,

2、锌易 电子被 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 通过导线流向 ,溶液中的H从铜片端获得电子被还原成 ,再结合成氢分子从 上逸出。锌片上的反应为: 铜片上的反应为: 总离子反应式为: 【思考题】在铜、锌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SO42浓度呢?(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 反应材料一般为活泼金属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 反应材料一般为不活泼金属(或石墨) 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练习】如图所示的一个原电池 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Fe电极是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该反应是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Cu电极是_电极,

3、其电极反应为_,该反应是_反应【科学探究】教材P41: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例题】点金训练P33例1【练习】点金训练P35课内巩固2,6(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点金训练P34【例题】点金训练P34例2【练习】点金训练P35课内巩固3,5(5) 原电池的应用:点金训练P34左边第4点【例题】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Z BXZY CYXZ DYZX【练习】点金训练P35课后提高2【自主测评】1对于原电池的电池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

4、负极 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Fe2、下列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 ( )CFeCFeCuZnFeA、 B、 C、 D、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4、把a、b、c、d 4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 )A、a b c d B

5、、a c d b C、 c a b d D、b d c a 5.、请根据反应: 2Fe3+ + Fe = 3 Fe 2+设计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正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 【本堂知识小结】1、 原电池是将 转变为 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2、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 的一极,发生 反应,一般材料为: ; 正极:电子 的一极,发生 反应,一般材料为: 。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 极,阴离子移向 极。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4.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课后作业】1.教材P44-45 1,2,4,72.P35-37其中P36 6,12 P37 13(3) 不做第二章 第

6、二节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导学案)【教学目标】 1、 认识常见的化学电源,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 初步掌握电化学反应式的书写【教学过程】一、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干电池: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性电池,不可逆负极是 ,其电极反应式为: ; 正极是(石墨): 2NH4+ +2e-= 2NH3+ 2H2总反应:Zn+2NH4+=Zn 2+2NH3+2H2 2、 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可重复使用(1) 铅蓄电池: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负极: Pb +SO42- - 2e- = PbSO4 正极:PbO2 + 4H+ +SO42- +2e- = PbSO4 + 2H2O电池总反

7、应式: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2) 镍镉电池: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3) 锂离子电池:3、 燃料电池:(1) 主要组成:燃料电极(负极);电解液 ;空气氧气电极(正极)(2)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 ,负极反应物: ,总反应式: 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为盐酸溶液:正极: 负极: 【例题】点金训练P38例3【练习】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H2SO4,工作时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Pb为正极被氧化 B溶液的pH不断减小CSO42只

8、向PbO2处移动 D电解质溶液pH不断增大二、电化学反应式的书写:点金训练P39【练习】1、利用Fe CuSO4 Cu FeSO4设计一个原电池,并指出:正极为 ,电极反应: ;负极为 ,电极反应: 。2、用锌片、铜片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负极的电极反应是_,原电池总离子反应是_ _;在铜、银和硝酸银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为_;当有1.6g铜溶解时,银棒增重_;电极反应式正极为 ,负极为 。【自主测评】1、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锂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氢氧燃料电池2人造地球卫星上使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9、+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被氧化B、正极,被还原C、负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3有人设计以Pt和Zn为电极材料,埋入人体内作为某种心脏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它依靠人体内体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溶解氧、H+和Zn2+进行工作。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 Zn是负极,电极反应式是2Zn-4e-=2Zn2+B、 Pt是正极,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C、 在整个原电池反应中,Zn是还原剂,体液中的溶解氧是氧化剂D、Pt的性质比Zn活泼4根据下列事实:X+Y2+=X2+Y;Z+2H2O(冷水)=Z(OH)2+

10、H2;Z2+的氧化性比X2+弱;由Y、W做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W、Z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ZYW B、ZWXY C、ZXYW D、ZYXW5、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各图表示的是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ttttVVVVabbababaA、 B、 C、 D、 【本堂知识小结】1、氢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 ,负极反应物: ,总反应式: 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为盐酸溶液:正极: 负极: 2、 电化学反应式的书写:【课后作业】1.教材P44-45 3,5,62.P40-41其中P40 6 P41 10,11,12,13 不做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