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51.50KB ,
资源ID:599353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93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历史时空坐标核心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及内蒙古自治区等五个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强化时空观念,进而形成宏观认识。2家国情怀:通过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学习,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细致梳理核心点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2)召开: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3)内容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

2、政策。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轻巧点拨关键点轻巧识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新中国的成立(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确定国体: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组成政府: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过程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意义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以

3、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易混易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体现了人

4、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易混易错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正式形成: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2)新的阶段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

5、督”的方针。误区警示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原因(1)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2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完善(1)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

6、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3)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易错提醒1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少数民族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但不等同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前提是“一国两制”。探究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史料一1954年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1226名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

7、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从画线中“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分析。(1)史料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试答:史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

8、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从画线中“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分析。(2)结合史料二说明政协会议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答:史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由画线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3)根据史料三说明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试答: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特点:具有广泛性和民族性。(2)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

9、商机构。(3)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历史解释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1相同点: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2不同点:项目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性质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产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推荐建体系微总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

10、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而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基础巩固题组一新中国的成立1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在建国模式上的创新选择是()A独立建国 B协商建国C选举建国 D立宪建国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开国大典的召开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其代表由中国共产党和民主

11、党派的代表组成,共商建国大计,故B项正确。答案:B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解析: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从此,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D项。答案:D题组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3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其职权的是()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

12、治协商会议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其职权,故选D项。答案:D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析:1954年宪法的最大特点是,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主要是为即将确立(1956年)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至于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区域自治,两者都有体现,答案为C项。答案:C题组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

13、人口特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一名代表。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管理。由此可见()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偏向少数民族C人民当家做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做主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口特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说明人民当家做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C项正确。答案:C同步真题1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

14、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解析: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论联合政府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作的报告,都不符合题干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的限定,故A、B、D三项错误,选C项。答案:C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

15、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旨在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要求安排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参加筹备新政协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故选A项。答案:A课时作业1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题干中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应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充分讨论了国名

16、、国旗、国徽等问题,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选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C2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C共同纲领的颁布 D1954年宪法的颁布解析:材料“新中国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反映了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这一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49年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故

17、A项正确;一届人大的召开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不符合题意,故B项排除;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作用,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1954年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不符合题意,故D项排除。答案:A3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A增强国家认同感 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C左右国家的政局 D保障了公民公平参政解析:从题目“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可知,民主最本质的优点是增强国家认同感,故A

18、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争权夺利的工具、左右国家的政局,故B、C两项错误。保障公民公平参政,亦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感,故D项错误。答案:A4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B扩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C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D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解析:根据材料“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可知体现的是参与讨论的人员的广泛性,D选项符合题意。“求同存异”的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A选项排除。

19、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变化,B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原则,C选项排除。答案:D519531954年中央召开多次统战会议通过决议:凡有民主人士的地方,自县市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统一战线组织、部分人民团体和其他组织中,都需要注意民主人士的安排。这一决议有利于()A中共居于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B国家根本大法颁布及普遍实施C使政协成为行使国家权力机关D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共的地位,故排除A项;统战会议的决议是为了团结民主人士,与根本大法宪法的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故排除C项;由材料“凡

20、有民主人士的地方,自县市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统一战线组织、部分人民团体和其他组织中,都需要注意民主人士的安排”可知,该决议有助于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故D项正确。答案:D6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解析:本题考查1954年我国新宪法颁布的意义,故选B项。A项是在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D两项是在1956年。答案:B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民主集

21、中社会主义民主协商A BC D解析:结合所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选A项。答案:A8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提出的方针,结合所学这是因为新中国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22、商制度,故选C项。答案:C9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解析: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来看,主要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地理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机构,所以B项符合题意。答案:B10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

2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解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才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答案:A11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是新中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在制度形式上因地制宜地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作出的安排。这一“制度”()A完全沿袭了传统的政治制度B在所有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C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D是新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可知该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24、,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关键词“基础上”可知完全沿袭了传统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12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1名,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消灭了数千年的农奴制度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D实现了西藏地区改革开放解析:根据材料“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可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

25、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得出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A选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消灭农奴制度,故B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材料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参政人员结构,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共同繁荣的问题,故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西藏地区改革开放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

26、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材料三截至1990年,我国共设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4个自治县。材料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

27、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的时间及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以及主要目的。(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有哪些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内容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民族居住特点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民族团结和繁荣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团结回答。答案:(1)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立。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少数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依据:在历

28、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下了深厚友谊。目的: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

29、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体现的原则。(3)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答案:(1)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思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