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术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术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选修4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及第三章第一节。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16
2、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为了减缓地下钢管的腐蚀,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 钢管与镁块相连B. 钢管与铜板相连C. 钢管与铅板相连D. 钢管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答案】A【解析】【详解】A由于金属活动性MgFe,所以钢管与镁块相连,构成原电池时,钢管为正极,Fe被保护,首先腐蚀的是镁,A符合题意;B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钢管与铜板相连,构成原电池时,钢管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腐蚀加快,B不符合题意;C金属活动性FePb,所以钢管与铅板相连构成原电池时,钢管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腐蚀加快,C不符合题意;D钢
3、管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腐蚀速率大大加快,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2. 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C. 1mo1酸与1mo1碱反应放出的热叫作中和热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中没有热量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可以是整数,B正确;C稀的强酸、强碱反应生成1mo1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叫作中和热,C错误;D石墨、金刚石的能量不一样,故反应过程中有热量的变化,D错误;答案选B。3
4、. 已知0.1mo1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 +H+。要使溶液中 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加少量冰醋酸B. 降低溶液温度C. 加少量稀盐酸D. 加蒸馏水【答案】B【解析】【详解】由醋酸的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则,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且弱酸电离是吸热反应,降温K值减小,要使 的值增大,即需要减小K值,即降低溶液的温度,其他选项对K值无影响,答案选B。4. 电解含下列离子的水溶液,若阴极析出相等质量的物质,则消耗电量最多的是A. Hg2+B. Cu2+C. K+D. Ag+【答案】C【解析】【详解】设阴极都析出m
5、g物质,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越大,消耗的电量越大,A得到mg金属汞,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的为,B得到mg铜,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CK+的氧化性小于H+,不析出金属单质而析出H2,得到mg氢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D得到mg金属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的为,分子相同,分母小的数值大,则耗电量最大的是C项,答案选C。5. 已知CuSO45H2O(s)、 CuSO4(s)及CuSO4(aq)之间转化时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Q1Q2D. H=Q1+Q2【答案】C【解析】【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Q1+(-Q2)=H0,所以Q1Q2,答案选C。6. 空间探测器发射时常用肼(
6、N2H4)作燃料,以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它们相互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 H=+67.7 kJ mo11;N2H4(g)+O2(g)=N2(g)+2H2O(g) H= -534 kJ mo11。则 N2H4(g)和 NO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 N2H4(g)+NO2 (g)=N2(g)+2H2O(g) H= -567.85 kJ mo11B. 2N2H4+2NO2=3N2+4H2O H= -1135.7 kJ mo11C. 2N2H4(g)+2NO2(g)= 3N2(g)+4H2O(g) H= +1135.7 kJ mo11D. N2H
7、4(1)+NO2 (g)=N2(g)+2H2O(l) H= +567.85 kJ mo11【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盖斯定律:-得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O2 (g)=N2(g)+2H2O(g) H= -567.85 kJ mo1-1,选A。7. 已知某电池总反应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AgCl是氧化产物B. Na+不断向电池的负极移动C. 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D. 负极反应式为Ag+Cl-e-=AgCl【答案】B【解析】【详解】A.Ag在反应中由反应前Ag单质的
8、0价变为反应后AgCl中的+1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AgCl是氧化产物,A正确;B.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原则,Na+会不断向负电荷较多的电池的正极移动,B错误;C.根据电池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就同时生成2molAgCl,转移2 mol电子,C正确;D.负极Ag失去电子,产生的Ag+与溶液中的Cl-结合形成AgCl,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8.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向氯水的平衡体系中加入 NaOH 溶液后颜色变浅B. 增大压强,平衡体系2HI(g)H2(g)
9、+I2(g)的颜色变深C. 升高温度,反应3H2(g)+N2(g)2NH3(g) H0平衡向左移动D. 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后,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答案】B【解析】【分析】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详解】A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NaOH溶液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氯气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只有引起平衡移动的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该平衡体系2HI(g)H2(g)+I2(g)反
10、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颜色变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加压后容器体积减小,导致体系各组分浓度增大,I2(g)的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C反应3H2(g)+N2(g)2NH3(g) H0,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左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碳酸饮料瓶中存在平衡H2CO3H2O+CO2,打开瓶盖时,压强降低,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碳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答案选B。9. 在1L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的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生成C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
11、按标准状况折算)。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EF段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反应体系的温度上升B. FG 段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是稀盐酸的浓度不断减小C. 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1L1min1D. OE、EF、FG 三段中,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4:1【答案】C【解析】【分析】OE段反应开始持续进行,反应放热导致反应体系的温度上升,所以EF段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盐酸的浓度不断变小,所以FG 段反应速率减慢,最后,G点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大。【详解】A反应放热导致反应体系的温度上升,所以EF段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B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盐酸的
12、浓度不断变小,所以FG 段反应速率减慢,故B正确;CEF段产生的CO2为:,由于反应中n(HCl):n(CO2)=2:1,所以该段消耗HCl=0.04 mol,时间为1 min,所以用盐酸表示的EF段平均反应速率为:,故C错误;D由于时间都是1 min,所以三段的速率之比就等于产生CO2的体积之比,即224mL:(672224)mL:(784672)mL=2:4:1,故D正确;答案选C。10.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H2(g)+CO2(g) H0,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n mo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欲使CO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下
13、列措施可行的是A. 升高温度B. 加入催化剂C. 再加入n mol CO2和n mol H2D. 再加入2n mol CO 和2nmol H2O(g)【答案】D【解析】【详解】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增大1倍,故A错误;B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转化率,CO2的平衡浓度不变,故B错误;C再加入n mol CO2和n mol H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部分二氧化碳被消耗,所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增大1倍,故C错误;D一定温度下,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
14、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n mo1,则该反应平衡常数为K=1;相同条件下再通入2nmol CO和2nmol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设容器体积为1L,当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碳的变化量为xmol,据此列“三段式”: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K=1,解得x=n,则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n,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能增大1倍,故D正确;答案选D。11.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X的原子半径小于周期表中任何其他元素原子的半径,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Z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气体单质可以在Z的气体单质中燃烧B. Y 原子的半径大于Z
15、原子的半径C. Y 与Z形成化合物中,Z元素显正价D. Z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分析】X的原子半径小于周期表中任何其他元素原子的半径,所以X为H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所以Y为C元素,Z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所以Z为N元素。【详解】AX的气体单质不可以在Z的气体单质中燃烧,即H2不可以在N2中燃烧,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变小,所以C 原子的半径大于N原子的半径,B正确;CN的电负性大于C的电负性,所以N 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C元素显正价,即Y元素显正价,C错误;DZ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NH3,为共价化合物,
16、D错误;答案选B。12. 已知高炉炼铁时发生反应Fe2O3(s)+3CO(g) = 2Fe(s)+3CO2(g) H= -24.6kJmo1-1,则消耗28 g CO 时,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为A. 吸收4.1kJ能量B. 放出4.1kJ能量C. 吸收8.2kJ能量D. 放出8.2kJ能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反应Fe2O3(s)+3CO(g) = 2Fe(s)+3CO2(g) H= -24.6kJmo1-1,可知,消耗3molCO放出的热量为24.6kJ,28 g CO为1mol,则消耗1molCO时,放出的热量为24.6kJ=8.2kJ,答案选D。13.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
17、充入一定量的 CO 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温度/2580220平衡常数510422 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表中数据分析知生成 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 25 时反应 Ni(CO)4(g) 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4C. 80C达到平衡时,测得c(CO)=1mo1L-1,则cNi(CO)4=2mo1L-1D. 80,若测得 Ni(CO)4、CO 浓度均为0.5mo1L-1,则此时v(正)v(逆)【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中所给数据可知,随着温度身高,平衡常数逐
18、渐变小,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Ni(s) + 4CO(g)Ni(CO)4(g),可知其平衡常数K=,进而求解。【详解】A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则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由题所给数据可知,25时Ni(s) + 4CO(g)Ni(CO)4(g)的平衡常数K= =5104,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K=2105,故B错误;C80达到平衡时,n(CO)=0.3mol,可得c(CO)=1molL-1,此时K=2,可知c(Ni(CO)4)=Kc4(CO)=21molL1=2molL1,故C正确;D80,若测得 Ni(
19、CO)4、CO 浓度均为0.5mo1L-1,此时Qc=82,即Qc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此时v(正)v(逆),故D错误;答案选C。14. 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储电能力高,其结构如图所示,负极反应式为2VB2+22OH- -22e- = V2O5+2B2O3+11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电极X经负载流向硼化钒电极B. 该电池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 图中选择性透过膜为阳离子透过膜D. 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 = 4B2O3+2V2O5【答案】D【解析】【分析】硼化钒(VB2)-空气电池中,已知负极反应式为2VB2+22OH- -22e- = V2O5+
20、2B2O3+11H2O,则即VB2电极为负极,氧气在正极上发生得电子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即X电极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OH-,负极消耗OH-,所以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根据分析,VB2电极为负极,X电极为正极,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硼化钒电极经负载流向电极X,故A错误;B该装置为原电池,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根据分析,OH-经选择性透过膜向负极移动,图中选择性透过膜为阴离子透过
21、膜,故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 = 4B2O3+2V2O5,故D正确;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8分)15. 甲、乙两同学用实验确定某酸 HA 是弱电解质,其实验方案如下:甲:称取一定质量的 HA 配制0.1mo1.L-1的溶液100mL;用pH 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 HA 是弱电解质。乙: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HA 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支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 HA 是弱电韶质。回答下列问题:(1
22、)在甲方案的第 步中,要用到的定量玻璃仪器是 _。(2)甲方案中,说明 HA 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_(填“”“Na+ Al3+ (4). (5). 2Na+2H2O=2Na+ +2OH +H2 (6). 2Al+2NaOH+2H2O=2NaAlO2+3H2【解析】【分析】A、B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二者化合而成的一种气体化合物为红棕色,该气体为NO2,因此A为氮元素,B为氧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为铝元素;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原子半径中最大,且C的原子序数大于B,因此C为钠元素;A、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等于C、D、E原子的最
23、外层电子数之和,则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1-3=7,E为氯元素,故A、B、C、D、E分别为N、O、Na、Al、Cl;【详解】(1)A为氮元素,简单氢化物化学式为NH3,D为铝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Al2O3;(2)C、D、E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a+、Al3+、Cl-,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因此Cl-的半径最大,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因此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Na+Al3+;(3) B的简单氢化物是水,其电子式为;(4)C的单质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 2Na+2OH-+H2;(5)D的单质为Al,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24、水化物为NaOH,Al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 = 2NaAlO2+3H2。20. 铬酸钠(Na2CrO4)为黄色晶体,易潮解,常用于制染料、颜料等。以铬铁矿(主要成分是FeO.Cr2O3)和纯碱为主要原料制备Na2CrO4的反应为4FeOCr2O3(s)+8Na2CO3(s)+7O2(g)8Na2CrO4(s)+2Fe2O3(s)+8CO2(g) H0。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 Na2CrO4时,常将铬铁矿石先粉碎,其目的是_;该反应在常温下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2)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反应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有关物理量与反应时
25、 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2所示。在02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由图1判断,反应进行至4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 (填字母)。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使用高效催化剂在图2上画出46min时间段v正和v逆的图像_。【答案】 (1).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2). 能 (3). 0.05molL 1min1 (4). (5). b (6). 【解析】【分析】(1)由,熵增加,反应放热的反应能自发进行;(2)平均反应速率,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浓度不变的物质不用写进表达式;由图1中4min1时
26、CO2、O2的浓度不变,可知不是改变浓度或压强的原因,此后CO2的浓度增大,而加入催化剂后平衡不移动,只有温度的原因;由分析可知4-6min是降低温度,则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且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由此画平衡图像。【详解】(1)将固体粉粹,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由4FeOCr2O3(s)+8Na2CO3(s)+7O2(g)8Na2CrO4(s)+2Fe2O3(s)+8CO2(g) H0是熵增加、放热的反应,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能;(2)由图1可知,在02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由反应4FeOCr2O3(s)+8Na2CO3(s)+7O2(g)8Na2CrO4(s)+2Fe2O3(s)+8CO2(g),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答案为:0.05molL 1min1;图1中4min时,CO2、O2的浓度不变,说明不是改变浓度或改变压强,4min后CO2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能正向移动,故选b;4-6min是降低温度对新平衡的影响,降温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该反应向正向移动,则新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画出图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