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形成性评价(三)(第三章)(7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图1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2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发生图1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2.图2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1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B.b C.c D.d【解析】1选B,2选B。第1题,图中所示地质现象为滑坡与泥石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
2、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从两者定义可知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第2题,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房屋朝向南时阳光射入时间最长,四地中a朝向西南,b、c都朝向南方,d朝向东南方;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形成于山谷,所以房屋应避开陡坡和山谷,a、c、d都位于山谷附近,b点位于山脊的相对平坦处,综合考虑,b点是最佳地点。(2021大连高一检测)下图
3、是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灾害具有相似性的地区是()A.青海湖盆地和青藏高原B.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C.青藏高原和羌塘高原D.羌塘高原和拉萨河谷地4.柴达木盆地虽然年降水量较小,但洪水灾害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是()A.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B.年内降水均匀,变率较小C.地形分异明显,坡度较大D.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解析】3选B,4选A。第3题,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水、山洪。青海湖盆地雪灾、洪水和山洪较多,青藏高原雪灾和地震较多,羌塘高原雪灾、风灾较多。第4题,柴达木盆地因为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容易引发洪水灾害。地形
4、和坡度不是引起洪水的主要原因。地震是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据此完成5、6题。5.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不停地祷告D.用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尘6.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采取的最佳逃生方式是()A.沿楼梯快速跑下楼B.原地待命,听从指挥C.通过电梯快速下楼D.双手抱头,就近避震【解析】5选D,6选D。第5题,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不停地祷告无助于自救;用毛巾捂住口鼻,可减少烟尘的危害。第6题,遇到突然到来的地
5、震,正在十楼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旁躲避;等到稳定后,再快速从楼梯下楼,走到开阔的地方;原地待命可能会错过逃生机会;地震后,电梯容易出现故障。(2021南阳高一检测)干热风,俗称“火南风”或“火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下图为甘肃省干热风次数与其他气候要素变化对比图。图中标准化数值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据此完成7、8题。7.图示反映出甘肃省干热风发生的次数()A.1960-1975年逐渐增加B.1960-1995年波动减少C.1975-1985年逐渐减少D.1960-2005年波动增加8.20世纪90年代以后,影响甘肃省干热风变化的主要原
6、因是()A.相对湿度增大B.降水量增加C.全球气候变暖D.蒸发量减少【解析】7选B,8选C。第7题,读图可知,19602005年甘肃省干热风发生次数的变化可分为两个段:19601995年呈波动减少,19952005年呈波动增加。第8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甘肃省干热风发生次数显著增加,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当地气候暖干化;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大、蒸发量减少有利于抑制干热风天气的发生。(2021烟台高一检测)霜冻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 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线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下图是2019年12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24小时降水示意图。读图
7、,回答9、10题。9.图示季节,霜冻天气易出现在()A.阴雨绵绵的夜晚B.晴朗无风的凌晨C.乌云密布的山区D.微风轻拂的江边10.图中四地中,受此次霜冻影响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9选B,10选C。第9题,晴朗无风的凌晨,由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霜冻。第10题,甲、乙两地位于霜冻线以南,气温较高,不易受到霜冻影响;丁地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此时正值畜牧业的休养季节,加之该地霜冻频繁,抵御霜冻的能力较强,受霜冻影响较小;丙地位于长江下游,纬度较低,一般气温较高,但此日该地气温低于0,受霜冻影响大。2018年2月20-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
8、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1、12题。11.此次寒潮()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B.西北地区降温的幅度大于南方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D.冷气团饱含水汽,北方降水多12.寒潮过境后()A.新疆北部山区融雪侵蚀严重B.重庆市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出现春汛D.广州市清理结冰路面,保证交通畅通【解析】11选C,12选B。第11题,影响我国的寒潮多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新疆山地冰川不可能成为寒潮源地;从图中可知,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重庆和广州;从图中可知此次寒潮影响我国的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重庆和广州,其移动路径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冷气团为干冷气团。
9、第12题,新疆北部山区的融雪侵蚀程度随气温升高而加剧。寒潮过后,气温降低,山区融雪侵蚀程度减弱;寒潮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降低,重庆市农作物会受到冻害影响;从图中可知,内蒙古高原降水量属于小雨、阵雨量级,不是河流春汛形成的原因;广州市降水较少,冬季气温在0 以上,不存在道路结冰现象。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0-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13、14题。13.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A.降水年际变化大B.气温逐年增高C.降水季节变化大D.气温逐年降低14.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A.1960-1969年B.1980-1989年C.1990-1999年D.2000-20
10、09年【解析】13选A,14选D。第13题,据图可知近50年该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该地区的气温先降后升。第14题,据图可知20002009年该地区降水距平累积量为负值,说明降水异常偏少,旱情严重。读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15、16题。15.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是()A.aB.bC.cD.d16.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A.向北B.向南C.向东北D.向东南【解析】15选A,16选C。第15题,a、d处是汇水区,b、c处是山坡,所以a、d处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且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a
11、处最容易发生洪灾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16题,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时,应该向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体坡上跑。再根据指向标的方向,可以判断游客逃生的方向是东北或西北。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1)引起该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2)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3)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位于
1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的破坏力由烈度表示,同一地震不同地区的烈度取决于震中距、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地质结构、次生灾害、预警机制、救援是否便利等因素。材料中提到甲距震中近,居民点多。第(2)题,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角度考虑。第(3)题,从地形、气候的易发灾害分析。答案:(1)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碰撞运动、地壳运动活跃。甲村距震中较近;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2)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地形地势:地处洼地,地势落差较大,交通不便;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土壤:地势落差大,地震易引发滑坡。(3)丙地等高线较密
13、集,坡度较大;该地冬夏季多偏南风,将印度洋水汽输入,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18.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为飓风。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从监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
14、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19.下图示意新疆阿勒泰地区某年特大暴雪(图1),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图2)。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1)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2)概括图2中的自然灾害类型。(3)该地自然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任选该地一种自然灾害,说出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解析】第(1)题,阿尔泰山和天山的降雪是由于山地抬升,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第(2)题,图2中显示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和地质灾害。第(
15、3)题,气温降低形成降雪,气温回升后积雪融化形成洪水,洪水泛滥引发地质灾害。第(4)题,从三种灾害中任选一种即可,若选择暴雪则从防寒、交通等方面回答;若选择融雪性洪水,则从疏浚河道、蓄水等方面回答;若选择滑坡、泥石流,则从监测、转移居民等方面考虑。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在山区。原因: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2)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3)阿勒泰地区冬季由于强冷空气频繁侵入,形成特大暴雪,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出现雪崩、融雪性洪水,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4)暴雪: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调运御寒衣物,疏通交通。融雪性洪水:疏浚河道,提前谋划春季储水工程,化雪害为水利
16、。滑坡、泥石流:监测易发地段,紧急转移、安置居民。 20.天山被称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自然灾害易发。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天山山脉近东西走向,山高坡陡,地表岩石破碎。受地形条件限制,山区公路盘山而建或沿河谷分布。材料二天山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多集中在春夏季。其北坡受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海拔1 6003 500米,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25%40%。(1)归纳天山北坡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2)天山北坡海拔2 500米以下有泥石流分布,判断其发生频率的高低,并说明理由。(3)分析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的原因。(4)为减轻天山山
17、区公路遭受泥石流危害,概述当地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天山北坡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分为上、中、下三个带:海拔约 2 500米以下,暴雨发生的概率较大,因此以暴雨型洪灾、塌方和暴雨型泥石流为主;海拔约2 5003 500米,降雨量较小,以融雪型洪灾、冰川融雪型泥石流、冬季雪崩为主;海拔约 3 500米以上,海拔较高,气温低,以夏季雪崩为主。第(2)题,天山北坡海拔 2 500米以下有泥石流分布,其发生频率低,理由是海拔 2 500米以下泥石流以暴雨型泥石流为主。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 25%40
18、%,由于该地区位于西部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暴雨发生的频率低。第(3)题,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的原因:一方面,夏季气温高,在夏季持续高温作用下,天山北坡的冰川和积雪融化速度快,会产生大量冰雪融水;另一方面,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夏季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暴雨多发生在夏季,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水流。这种因冰雪消融或暴雨产生的大量水流,顺着坡面汇入河谷及两侧丰富的松散碎石堆积物中,在重力作用下沿陡峭的河谷快速下滑。第(4)题,为减轻天山山区公路遭受泥石流危害,当地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为建立气象监测预报系统,特别注意监测极端高温天气和暴雨产生的巨大水流;做好泥石流易发区和影响区
19、的调查和识别工作;建设工程设施,疏导、堵拦泥石流。答案:(1)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分为上、中、下三个带:海拔2 500米以下,以暴雨型洪灾、塌方和暴雨型泥石流为主;海拔2 5003 500米,以融雪型洪灾、冰川融雪型泥石流、冬季雪崩为主;海拔3 500米以上,以夏季雪崩为主。(2)年发生频率低。海拔2 500米以下泥石流以暴雨型泥石流为主。一次暴雨的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25%40%,发生暴雨频率低。(3)一方面,在夏季持续高温作用下,天山北坡的冰川和积雪处于强烈消融状态,会产生大量冰雪融水;另一方面,天山北坡的暴雨多发生在夏季,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水流。这种因冰雪消融或暴雨产生的大量水流,顺着坡面汇入河谷及两侧丰富的松散碎石堆积物中,在重力作用下沿陡峭的河谷快速下滑,导致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4)建立气象监测预报系统,特别注意监测极端高温天气和暴雨过程;做好泥石流易发区和影响区的调查和识别工作;建立疏导、堵拦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