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公完成东征后,开始营建洛邑。洛邑分为两部分:水东岸为成周(洛阳市东),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当时,周公的这一举措A. 为西周的东迁做好准备 B. 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C. 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 使洛邑成为重要的封国【答案】B【解析】【详解】周公东征后,营建洛邑,监督殷“顽民”,并派驻军队,这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故B正确;周平王东迁洛邑发生于西周灭亡后,排除A;周王通过分封制确立
2、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并非监督殷“顽民”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C;洛邑属于王畿,而非封国,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有史料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B.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 最大范围地扩大了国家疆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强调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由此分析可知该制度反映的是分封制。B是宗法制核心,排除;C发生在秦朝,
3、排除;D是分封制作用,排除;A是对材料内容的归纳,故选A。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A. 权力继承根据血缘 B. 皇帝独揽国家大权C. 官吏任免依据才干 D. 百姓不是封君私产【答案】C【解析】【详解】“公天下”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最高权力仍由皇帝掌控。依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可知柳宗元评价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故C项正确。权力继承根据血缘是宗法制,皇帝独揽国家大权是皇帝制,故AB项错误。D项与“公天下”概念无关,故排除。【点睛】“公天下”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最高权力仍由皇帝掌
4、控,相对应的“家天下”主要体现在天子任命同姓宗族为下属官吏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公天下”比“家天下”更进步,“家天下”是区别于“公天下”而言的,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之后,改变原来的王位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即从原来的王位由贤者担任变成老子死了之后由长子继承王位。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此处的第一次“革命”是指A. “家天下”制度开始B. 周朝建立C. 宗法制度形成D. 中央集权制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
5、】从材料“公元前22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正确;A项是从夏朝开始的,排除;BC项是西周时期,排除。【点睛】“公元前221年”是关键信息。5. 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 行政管理 B. 访贫问苦 C. 监察官吏 D. 缉捕侦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雄飞的观点,要达到“纪纲举、天下治”的关键在于
6、天子要对下面的情况有清楚的认识,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官吏加强监察。所以,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故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官吏,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元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监察制度6.唐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写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武则天不得人心B. 武则天代唐建周,违背历史潮流C. 武则天政敌对她进行人身攻击D. 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斗争【答案】D【解析】材料中“地实寒微”是指地位卑下,所以不配称帝,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之间的斗争,故D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历史潮流问题,
7、而且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故B项错误。 7.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A. 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B. 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 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D. 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内阁大学土的品秩较低,这是因为明代内阁虽然不是法定的机构,但是其是皇帝决策的辅佐人员,其可能出现威胁皇权的局面,故明代把内阁大学士的品秩压得较低,而清代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成为一个单纯的办事机构,已不能威胁皇权
8、,故清代提高了内阁大学土的品秩,内阁大学土品秩的变化折射出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B项;内阁位高权重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清代前期是以文治国,C错误。内阁大学土的变化并不能表明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故排除D项。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得全国各地和中央的权力都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身上,这样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符合题意;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在思想上也是专制的,所以对于民主思想就
9、一定是压制的,故也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制度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其加强在经济上表现为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也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ABC答案均不完整,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目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
10、,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题目。9.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 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C. 设三司总管国家财政D.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意思主要是讲明太祖治理朝政的辛苦,为了减轻其辛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项是清朝的制度,C选项是宋朝的为了分割宰相权利而实行的财政制度,D选项是明宣宗时实行的,所以答案
11、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政策或措施各朝代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10.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 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为加强皇权,设置殿阁大学士;而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主要是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强化皇权。因此选D。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和题意无关,排除;C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12、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1.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众法庭以“亵渎神灵”和“教坏青年”起诉苏格拉底。在判决时,起诉者提出判死刑,通常被告可以提出流放,然后由陪审团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但苏格拉底却提出要给他以奖赏而非处罚,结果盛怒的陪审团判他死刑。下列对这件事的理解,正确的是A. 公平和公正是雅典法律的基本特点B. 苏格拉底对雅典社会极度不满C.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并非完美无缺D. 智者学派的社会地位严重削弱【答案】C【解析】据材料“雅典民众法庭起诉苏格拉底。在判决时,起诉者提出判死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的局限性,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并非完美无缺
13、,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雅典法律的公平和公正,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苏格拉底对雅典社会极度不满,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故D项错误。故选C。12.希腊某先哲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A. 当时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B. 当时的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C. 该先哲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 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危机【答案】D【解析】据材料“公民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真的不要
14、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而无视法律,体现了雅典的直接民主的危机,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肯定公民的自由的精神,故A项错误;当时的雅典有法律来约束公民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该先哲指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故选D。1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B. 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C.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D. 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
15、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材可知“理性”是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罗马法是指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典为总结的法律的总称。这些法律的制定不是基于过去的习惯法材料里的习俗而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为了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也是出于稳定秩序、维护统治的需要。罗马法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其理性的体现。故选C。罗马法并未完全摒弃习惯法的影响,如十二铜表法仍保存大量的习惯法的内容,故A错误;其维护阶级统治的实质使其不会主张消除阶级压迫,D项错误;B项只是说的体系完备,并非理性的体现。考点:古代西方雅典罗马的政治文
16、明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14.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A. 保护弱者原则 B. 权利平等原则C.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D. 注重证据原则【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父亲的罪名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为的继承人”,可知罗马法律强调谁犯罪谁负责、不可涉及他人的原则,体现了罗马法行为归责的原则,C项符合题意;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19世纪以后,英国议会立法规则和惯例开始变化,它主要表现在对政府事务和一般
17、议员动议的区分。如1811年通过的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只讨论政府政策和内阁提出的“公议案”,1835年此类工作日增至每周三日。与此同时,淘汰那些被认为无关紧要的“私议案”。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B. 人民主权的原则遭到破坏C. 三权分立的机制逐渐被破坏D.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日益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以前,英国内阁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大臣们掌管由王室和议会赋予的行政事务,但19世纪以后,英国内阁的权力显露出迅速扩张的趋势。材料体现了内阁对个人立法权的侵犯从而使内阁成为维系英国最高行政和立法机构的核心,故D项正确。A
18、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B、C两项没有反映材料的主旨,故排除。16.1839年,年轻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俄国沙皇的长子相爱。这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与沙皇长子划清界限。维多利亚女王的恋爱以失败告终。议会对女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A. 议会与王权斗争依然激烈B. 议会权力至上原则的确立C. 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D. 传统的等级观念依然浓厚【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839年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故国王的婚恋问题已经上升到国与国的关系问题,故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进行干预,故C
19、项正确;到1839年时英国国王已经没有实权,故不存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故A项错误;当时议会早已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传统等级观念十分浓厚,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39年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17.1866年,美国国会通过公民权利法案宣布: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除印第安人之外)只要不受任何外国法律的管辖,都是美国公民。这一法案同时规定,所有的美国公民,不论种族、肤色以及以前是否受到奴役,都将在联邦境内各州和所有领地上享有同样的公民权利。这一法案的颁布反映出当时美国A. 地方各州有较强的自主性B. 种族歧视政
20、策被废止C. 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扩大D. 具有强烈的排外色彩【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1866年”“美国国会通过”“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所有的美国公民都将在联邦境内各州和所有领地上享有同样的公民权利”中可以看出,这一法案维护和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除印第安人之外)只要不受任何外国法律的管辖,都是美国公民”说明当时美国种族歧视仍然存在,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外性,故D项排除。18.1875年,国民议会在2月至7月之间先后通过了参议院组织法、公共权力组织法、公共权力关系法,三者合起来即第三共和国的宪
21、法1875年宪法。以三部法律一起来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政体制,这在法国宪法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一现象A. 体现了法国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B. 是各政治势力相互斗争妥协的产物C. 说明了法国注重协调各阶层的利益D. 反映了法国民主政治构建已经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法国共和制。题意反映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结果,但是没有体现艰难曲折的过程,故排除A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没有协调各阶层,故排除C项;法国虽然确立了共和制,但民主政治构建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故排除D项;法国由三部法律一起来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政体制,说明是各政治势力斗争妥协的
22、产物,故选B。【点睛】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各派政治力量围绕着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最终在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过程是曲折的,同时也是各派政治力量妥协斗争的结果。19.英国史学家杰弗埃利说道:“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用另外的方式,用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政治手段也是能够获得与确保。当然,这必须以这个国家事实上与合法的资产阶级利益的相应实现相一致为条件。”这最有可能是指A. 美国总统共和制B.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C. 英国君主立宪制D. 德国的二元君主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德国的民主政治。根据“用另外的方
23、式,用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政治手段也是能够获得与确保”可知该国的民主政治不健全,带有专制色彩。根据“必须以这个国家事实上与合法的资产阶级利益的相应实现相一致为条件”可知该国的国情比较特殊,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德国,英法美的民主政治方式都不符合题意中的条件,故排除A、B、C项,故选D。20.某西方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说道:“鸦片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英国和印度,都是合法的,单单在中国不合法。结果在中国,不但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与黑帮疯狂地走私鸦片,就连最上层的高官也染指其中。”这一评价A. 掩盖了战争的实质B. 完全脱离了历史事实C. 揭示了战争的根源D. 肯定了战争的正义性【答
24、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方学者认为,鸦片贸易应该是合法的正当贸易,但是在中国单单不合法,这就使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与黑帮疯狂地走私鸦片,就连最上层的高官也染指其中,所以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就是维护正当贸易而形成的,这就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A正确;B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鸦片战争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错误;材料是在掩盖战争的本质,不是肯定战争的正义性,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鸦片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英国和印度,都是合法的,单单在中国不合法”,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性质分析解答。21.“使馆区驻兵,形成首都内之敌国;天津等
25、各要地驻兵,不许设防。不惟京畿门户洞开,且贻下无穷的后患”。此言评论的是A. 天津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故答案选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均没有涉及设立使馆和驻扎军队的内容,排除ABC。2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
26、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废除了封建制度B. 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C. 否定了封建帝制D.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废除封建制度,排除A;由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了责任内阁制,排除B;由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就否定了主权在君,即否定了封建帝制,排除C;材料“临时大总统”,可见属于总统共和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排除D。23.1930年6月,中共领导人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
27、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的中共A. 还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 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C. 中共重视农民革命和城市暴动的结合 D. 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然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李立三强调城市暴动的重要性,根据所学可知1927中共已经找到中国革命新的道路井冈山道路,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共在革命道路上存在分歧,故B项正确。1927年中共已经找到中国革命新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李立三强调城市暴动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该材料反映的是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24
28、.1940年1月11日,毛泽东说:“目前还不是全国下雨之时,在全国任务还是组织进步力量,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未丧失。”这一讲话旨在A. 痛斥日寇侵华的残暴罪行B. 鼓励民主人士积极投身抗战C. 维护国共合作的抗日局面D. 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行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0年1月11日”“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共从巩固胜利与团结抗战的大局出发,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的抗日局面,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共合作抗日,没有反映出日寇的罪行,故A项排除;BD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
29、,排除。25.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77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这种情况A. 反映出中国扭转了抗战的局势B. 奠定了中国抗日战场胜利的基础C. 反映出西方国家援助中国抗战D. 有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方媒体对中国抗战的关注,有利于让西方了解中国坚持抗战和全民族抗战,改善外部环境,因此D项正确。材料中措施显然不能扭转抗战的局势,A错误。抗战胜利主要是全民族抗战,材料中并不是奠定基础,B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国家对于中国抗战
30、的援助,C错误。26.恩格斯在188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恩格斯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A. 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B.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C.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D. 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经济生产社会结构是时代政治与精神的基础,社会基础变化必然推动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变化,故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故A项正确;B项是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不符,故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
31、社会主义诞生标志,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与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不符,故排除。27.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中指出,二月革命后的俄国,“自由”被下层人民群众接受为允许做任何事情,对于和平、士地等方面的现实愿望压倒了还未来得及扎根的公民意识。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的俄国A. 人民的利益得到了重视B. 两个政权对抗局面形成C. 临时政府具有民主性质D. 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沙皇俄国被推翻后,俄国人民向往自由自在、无所拘束的生活的愿望异常强烈,这是因为二月革命后在两个政权并存的状态下,政府的权威被大大削弱,从而 导致了无政
32、府主义局面的出现,故选D项。材料不能反映人民的利益得到尊重,排除A项;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材料无法反映两个政权的对抗,排除B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28.全球通史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十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它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包括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束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排除;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政权得以建立,中
33、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故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错误。故选组合,故排除ACD,选B。29.目前,利用网络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多,国务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一个决定草案,进一步明确对利用互联网犯罪予以惩处的刑法适用问题,并明确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A. 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B. 用法律维护网络安全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C.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D. 用法律维护社会安全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进一步明确对利用互联网犯罪予以惩处的刑法适用问题”,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知,国家以法律维护网络安
34、全,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故B项正确。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其部分职权,故A表述错误。材料只涉及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草案,并未体现其执行机关的职能,故C项错误。法律维护社会安全是依法治国的目的之一,而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30.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A. 相同的心理素质B. 共同的文化传统C. 相同的经济基础D. 共同的生活习俗【答案】B【解析】【详解】两岸人民同是炎黄子孙
35、,血脉相连,题目的四个选项是形成民族的四个主要共同点,根据题干中的描述,京剧是我国文化的一个方面,两人都唱了京剧,表明有相同的文化传统,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共同的心理素质,排除A;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基础和生活习俗有明显差异,排除CD。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权利,人民就有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材料二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
36、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材料三 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议员之选举人所需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请回答:(1)材料一的发表有何意义?(2)材料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何进步意义?(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一指出其矛盾之处?【答案】(1)宣扬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标志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的统治,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2)确立了联邦制政体
37、,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避免专制;体现人民主权等等。(3)材料一宣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是”;材料三将社会上的人划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不承认广大黑人、印第安人有与白人相等的权利。【解析】(1)材料一的材料是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文献,它从理论上论述了美国独立的必要性,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从“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可以看出它宣扬了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思想。(2)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美国的国体和政体,尤为重要的是体现了三权分
38、立原则,将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避免了专制出现,体现出法律面前的平等。(3)从“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可以看出印第安人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说明这种选举权不是所有人的,具有区别对待的情况,这与材料一中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是矛盾的,这也是美国建国之初法律的不完美之处。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
39、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等。世界近代现代史材料二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形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材料三 废除警察、军队(以普遍的人民武装代替常备军)和官吏。一切官吏应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国内的土地收归
40、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国家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列宁选集回答:(1)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与俄国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错误的”“想法”指什么?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有哪些主要的进步之处?【答案】(1) 相同点:都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1分)剥夺了资本家的资本,交给工人监督管理。(1分)(2) 想法: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分)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正处于巩固和飞速发展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2分)(3) 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2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2分)【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