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要求】1高考要求:(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 热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以某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来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从考核能力上看,注重结合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人类活动等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情分析】1考点分布: 2012上海卷地理(十六);2012上海卷地理(十九)46、47、48。 2高考命题趋势:当今社会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2、,都是忽视陆地环境整体性所造成的后果,以此为切入点,考查整体性知识。【自主学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_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_、生物循环和_物质循环等过程。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_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三、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学习探究】互助学习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
3、题,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以气候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为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2试以水循环为例,说明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3请以植被破坏为例,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思路点拨点拨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地理环境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4、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例1.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使
5、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造成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许多物种灭绝A. B. C. D.解析:答案:点拨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
6、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
7、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例2.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答案:变式达标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2题。1判断方框I、相应内容的排序
8、,正确的是()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蒸腾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大A B C D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3. 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 )A.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 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4.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
9、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5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读图,回答68题。6.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则图示含义是()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 D.化合作用7.图示内容可以反映的森林功能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8.图示过程的意义在于()将无机物
10、合成有机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位置 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 B. C. D.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910题。9.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蒸腾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加A. B. C. D.10.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11.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1
1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合适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2)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_,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_资源和_资源。(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上游_;中游_;下游_。(4)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注意什么问题?课堂小结1自然地
12、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
13、径流)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4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有机圈层)。生物圈占有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生物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改造了三大圈层。生物(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光、热、水)条件影响很大。5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
14、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6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
15、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 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举例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后巩固】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
16、、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4.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56题。5.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
17、的作用()A.a B.b C.c D.d6.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a B.b C.c D.d7.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810题。8.甲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A.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B.地形对气流的阻挡C.沿岸有寒流经过 D.沿岸有暖流经过9.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气温日较差大 B.降水季节变化大C.大陆性显著 D.气温年较差小10.甲、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A.迎风坡的影响 B.纬度的影响C.洋流的影响 D.经度的影响阅读材料,
18、回答1112题。标绘树木基干可以整体考察树木年轮序列,进而可以确定树木生长期内极端或异常事件。下图示意对三棵树木基干的标绘:第一圈记作,最后一圈记作。横轴上方的垂线代表宽年轮,年轮愈宽,所做出的线愈长;下方的垂线代表窄年轮,年轮愈窄,所做出的线愈长。11.上图所示树木年轮的变化特点是()A.年轮宽度变化是均匀的 B.树木3的年轮宽度变化最大C.树木1树龄最小,年轮宽度变化最大 D.树木的年轮宽度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12.19701988年间是一段干旱期,期间极端干旱的年份是()A.1970年 B.1976年 C.1980年 D.1988年自然界中某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要素的变化,并影
19、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据此回答1314题。13.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区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A.地表温度年变化越来越小 B.岩石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C.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降低14.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A.土壤肥力提高 B.洪涝灾害加剧C.三角洲面积减小 D.渔业产量逐年上升15.多年冻土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持续两年以上处于0以下的土层。多年冻土融化()使地表土壤水分含量上升 使地表建筑物倾斜倒塌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使植物根系生长空间缩小A.
20、B. C. D.16.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读“各要素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
21、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江汉平原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_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_小麦根据当地问题结合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3)试解释黄河在乙图中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下图反映了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框图补充完整。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下降【课后反思】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路点拨例1.(1)B(2)D例2.
22、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变式达标1C 2. A 3. C 4. A 5. A 6.A7.D8.D9.C10.A11.(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12(1)DBCA(
23、2)整体水土地(3)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干流的调节作用占用沿岸河道种田建厂,使河流的排洪、泄洪能力下降(4)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必须预先就其对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估,综合衡量,防止和减小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发展。【课后作业】 1.B2.B3.C4.C5.A6.B7.B8.C9.D10.C11.D12.B13.B14.C15.B16.(1)自上而下分别是(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17.(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稻荒漠化研究(研究性课题可针对当地气候干旱、荒漠化特征等进行选择,合理即可)(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能力下降、水体净化能力减弱、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4)从上至下依次为A、B、C